在线客服

计算机历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计算机历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历史论文

计算机历史论文: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近十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的进步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网络教学大致可分为:运用校园局域网传输教学资源,辅助教师讲课的教学形式;运用网络教室学生人手一机的环境,教师通过计算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运用某种专线(有线电视线等)传输录像资料或计算机课件,超时空的远程教学形式,以及将校园局域网与互联网结合使用,使用部分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教学形式。本文主要就应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谈一些浅见。

一、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条件

1.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环境的改善。

90年代以来,中学校园计算机网络从无到有,学校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仅在天津市,不少中学已经建成校园局域网和网络教室,一些学校还特别注重网络的升级、扩展,使之能够兼容各种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网络互联性,适应高速、多媒体传输的需要,并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连接。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了:将校园网延伸到各教研组,使教师不但能够在办公室中调取本校教学资料、制作简单教学课件并通过校园网传输至教室应用于教学,而且能够在办公室中通过校园网浏览Internet上的信息,随时获取近期的教育教学资料;建立电子阅览室,教师以及学生能够在电子阅览室查阅各种图书,并能通过国际互联网查阅外部资源以Shockwave形式和Webpages形式向社会提供部分自制教学软件等目标。

2.师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兴趣和技能提高。

天津市进行新课程计划试验以来,高中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字输入速度,而且掌握了上网、浏览、下载以及在网上信息的方法。设计编程、制作主页也不再是个别计算机爱好者的“专利”,仅在“天津热线”的耀华中学网站上的学生班级主页就已达19个。不少学生不仅对计算机和网络非常熟悉,而且将其作为课余学习、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这样的条件下,多数学生愿意进行在网络上自主学习学科课程的尝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天津市各中学加大在职教师培训力度,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许多学校对中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有些中学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参加计算机技术培训,任职初期必须使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作汇报课,有的学校采用定期轮训的办法等,使青年教师达到独立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水平。历史学科的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分别掌握了AnimatorPro、Photoshop、PowerPoint、FrontPage、Flash、Authorware等多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技术,取得自行设计、制作课堂演示型教学课件的经验,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改意识加强。开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途径。

3.当代教育理论的支持。

近些年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代表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逐渐盛行,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观、师生关系观等,促使教学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接受教育观、共性至上教育观逐渐向自主教育观、个性发展教育观转变;人的整体素质观。注重培养创造能力的人才观进一步明确提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建构主义的理念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更容易被实践。因此,一些历史教师在接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同时,开始以“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促成了理论与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初步结合。

二、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1.自主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自由,淡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鼓励、启发与诱导,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加速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习的指导者的转变,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约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进一步实现。针对历史学科网络教学的上述特点,网络软件的设计,首先应该立足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提供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检测练习,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在不同范围内解答疑难问题,随时调控教学进度等作用。如: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网络软件中,设计了学习步骤建议: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后完成一份论证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的作业)了解学术观点(史学界对日本明治维新性质的几种不同观点)阅读学习资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治、经济、社会阶级关系。文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图文资料)进行检测练习展开网上讨论完成作业进行网上交流。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本人的学习活动:每个学习环节的时间 ,重点阅读的内容:自己赞同的学术观点,完成作业的方法(如:是以大量下载信息为主,还是以独立撰写为主),学习环节的重复和缺省(如:反复阅读、边讨论边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交流,不参与讨论直接进入作业环节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对阅读、讨论、作业进行个别或普遍的指导、帮助。这样,虽然学习步骤建议是线性的,但全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非线性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对阅读、讨论、作业进行个别或普遍的指导、帮助。

2.启发性原则。

在一般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语言、教具,组织各种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道理的。在网络教室中学习,较大的特点是:教学资源是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事先设计好再由计算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课上师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较少。因此设计历史网络教学软件应特别注意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资料,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提示语言及出示提示语言的恰当时机,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程序或教师本人的适时启发下,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坚决避免网络上的“满堂灌”。如: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旧本明治维新”网络软件中,提供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以及社会风俗、服饰等方面的大量历史资料,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察图片、统计图表,在教师的启发和同学间的彼此提示下,很容易发现: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不但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学习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服饰(和服与西装的对比图片)和生活习惯(鹿鸣馆的交际舞会图片)也开始西欧化。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适应的原理思考,就很容易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作出判断。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情况用计算机向全班或某个学生发出提示性语言,指点学习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使之达成学习目标。

3.交互性原则。

即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采用人机交互作用的方式,使计算机提供各方面的历史信息“刺激”学生,学生又把自己学习思考后的“反应”反馈给计算机。计算机随时可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根据其历史学科的实际水平,提示学习思路,确定适宜的信息传输量,自动提高或降低学生学习进度。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美国的建立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网络软件中,就设计了自我测试发生失误的导学提示,如:在考查“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前,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主流”一选择题中,当学生作答失误后,计算机就会提示:“这个问题教材讲的比较简单,请看本课的[基本线索讲授],要详细了解请看[超级链接2]‘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在[超级链接2]中提示:“学习时应特别注意:北美殖民地形成统一的市场,表明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部小农经济与南部种植园经济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北美经济朝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提出自己的经济、政治要求,承担起领导民族革命的任务。注意结合本年级政治课所学基本哲学观点,理解什么是当时北美经济发展的主流。”

4.层次性原则。

是指在设计历史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时,应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基本、较高、发展特长等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空间,在计算机或教师的启发下,使每个人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从而解决因学习目标单一,导致班级中部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部分学生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如: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网络软件中,设计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社会风俗、服饰等各个方面文字、图片、统计图表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资料,除少量必读内容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学习资料的内容和数量。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一、你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用一、两条史实);二、你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详细论述自己的观点(用多方面史实);三、你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详细论述自己的观点(用多方面史实论证,同时说明不同意其他观点的理由)。设计了几种完成作业的方式:利用计算机独立撰写论述明治维新性质的作业;用简单的语言将下载的网络资源连接起来,形成自己的作业;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作业,使学习尽可能地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

5.合作性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在班级教学环境中交流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而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适宜环境,也可以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空间。因此,设计网络软件应特别注意将个性化学习与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即围绕一些历史问题展开师生间、学生间、个人与小组间、小组与小组间,以及班与班之间的网上讨论、交流,使每个人(学生、教师)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相互激发学习的灵感,优势互补,最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高二《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日本明治维新”的网络软件中,编制了支持网络讨论、网上留言、保存讨论或留言记录、显示讨论或作业内容的程序,设置了“网上讨论”、“讨论记录”、“网上留言”、“观看留言”等栏目,网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浏览或下载信息。学生在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进入“网上讨论”环境,选择向教师求教或是与同学切磋,不同范围的交流贯穿始终。

6.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性主要是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计算机网络与传统教学环境的一个显着区别,是可以向学生提供近乎无限的学习资源。设计历史学科网络软件要充分运用这一优势,结合高中生学习的特点,尽量开发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法之一,立足校园局域网,尽量查找、利用互联网上历史学科资源,采用下载信息、创建链接等方法加强校园网的功能。如:“文艺复兴”一课网络软件,设计了校园网与在天津热线上运行的天津教研网站历史学科主页的链接,在天津教研网历史学科网页中有较多的关于文艺复兴的图文资料和互联网上文艺复兴站点的域名,这既能大大丰富校园网的教学资源,又能为学生深入了解文艺复兴问题,进一步探究这一段历史提供自学的途径。做法之二,软化学科边缘,向学生提供与历史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给学生提供中国古代大运河河道变迁与沿线城市兴衰的图文史料,提示学生结合地理课所学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等知识,运用正确的 史学观点,分析交通运输线与沿线城市兴衰的关系(高三“中国古代经济史复习”软件设计思路人

三、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通过近年来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证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科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

(2)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记忆结论,而是更多地接触到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有助于学生处理材料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求解疑难问题,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大大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上学习时,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这些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

(3)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延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以计算机为工具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了互助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2.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1)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而以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模式中,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积累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有许多因灵感激发的精彩应答场面瞬间即逝,其间显现的创新思维活动无法再现出来以启迪后人;学生作业中反映出学习的成就与不足,也很难为以后经历这段学习过程的师生借鉴,造成一种无形的教育浪费。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可将许多讨论、作业情况保存下来,供其他教师、学生分析、点评、学习、借鉴,成为一种与历史资料同等珍贵的教育资源。

当然,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如:(1)教育成本明显增加,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开发适用的网络软件外,计算机设备的耗费大,也使很多学校难以负担;(2)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大量信息面前,有的学生出现了求新、求快、求刺激而不求甚解的倾向,容易出现盲目下载别人材料的“抄袭作业”行为;(3)师生之间口语交流明显减少,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所减弱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但是不可否认,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历史教学,将会大大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更好地完成高中历史教学所承担的素质教育的任务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辅教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例

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逐渐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学校已构建校园局域网,组建多媒体教室,以电脑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日益盛行,一场教学手段上的革新正在展开。笔者经过三年来对有关Cai软件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小有所得。现结合近期对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中的《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一课的教学软件制作和课堂演示过程,对多媒体手段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浅显的体会。 课题选材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辅助处理上,然而并非教材中的每一章节均适合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演示。固然电脑同样可将教学过程中所需板书和图片等较常规板书更生动地展示,但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台“高级板书演示器”,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既然花费精力制作演示软件,就得力求使电脑发挥出常规手段达不到的作用。笔者之所以物色本节课以制作教学软件,这是因为本节中的新航路开辟路线和过程、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手段及区域特征等在常规指图(静态)讲授中常常难以尽表其意,而动态演示正是电脑的特长,可以让活动路线和板块达到预期的目的。 选择制作软件 目前常用制作教学课件的软件有很多,笔者常用的Authorware3.5和PowerPoint97。Authorware功能强大,能制作出动感强、并能互汇使用的软件,目前国内不少多媒体光盘均以此作为创作平台,但它制作较复杂,不适合于初学者。因此笔者建议在制作中学教学软件中使用Microsoft Office97套件中的PowerPoint制作课件,它功能较简单,使用方便易学,微软公司称之为“演示文稿”,用它来制作中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已足够了。本课件即以此软件作为创作平台,在表现新航路的路线动态延伸、殖民地的展示等方面已足以胜任,不用舍简趋繁。笔者目前制作的绝大多数Cai软件均采用PowerPoint97制作的。 课堂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课堂设计和教案,将讲述法与Cai相结合。但值得强调的是作为课堂教学,计算机始终只是起一个“辅助”教学的作用,充其量是将难以用语言和板书表达的内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出来,强化教学效果,切忌反客为主,将课堂教学过程与软件演示过程相等同,也就违背我们开发软件的初衷。因此笔者在进行课堂设计中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教材的分析和知识结构的构建中,在备课的同时逐步制作软件,使演示软件从一开始就体现出为教学服务的本质。 课件制作和授课过程 本课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需要更多的资金、原料和市场导入新航路的开辟。在蓝天和帆船的背景上,先后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两条字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提问后从中心展开一块字幕,显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的具体内容,讲述后消失。以同样手段讲述其第2个原因棗“商业危机”,之后再引导学生回答新航路开辟除必要性之外,尚需的可能性,即已具备远航的客观条件(切入字幕),之后将多桅帆船、星盘和指向标的图片分别溶解出现,说明远航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之后消失,同时溶解出点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对于地图的处理,笔者先用扫描仪将高中课本填充图中的“新航路的开辟”和“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二图扫入电脑,之后分别运用图形处理软件如Windows中的“画笔”和Photoshop等将方框和线路去掉,之后运行有关软件以减小解析度和牺牲分辨率的代价将文件体积“减肥”,以加快软件的运行速度。之后就可以以这几张“空白地图”为蓝本,让航海家们在上面尽情“驰骋”了。用Powerpoint中的“自选线条”按航行线路手工绘出所有的航路,以备随后按讲述顺序,以一定的形式出现,产生动态的行进效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以“上侧切入”的方式展示迪亚士的线路,必要可按“P”键重复展示航路路线,随后“好望角”一词以回旋方式出现在非洲南端,配合讲述,右侧切入“1488年(葡)迪亚士”的字幕5秒后消失,强化知识点的记忆。之后,左侧切入达·伽马的航海路线,使之产生从葡萄牙逐渐延伸至印度的效果,同样切出“1497--1498年(葡)达·伽马” 5秒后消失。 哥伦布的航行则先在大海和帆船的背景中出现其头像(扫描自初中课本),然后用右侧切入的方式逐条演示哥伦布四次西行的线路,其中后三条定义为间隔1秒自动切出的方式。以“慢速闪烁”的模式在美洲大陆的地图上展示“America”的字样,配合教师进行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讲述,然后总结性地右侧切入“1492年(意)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字幕5秒钟以强化知识点。 讲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时,在与哥伦布肖像的同一背景上交替以下侧切入的方式分别展示麦哲伦肖像及其“胜利号”帆船,尔后重新回到地图上,分5段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演示,“上侧切入”逐渐延伸从西班牙到南美洲最南端的航海线路,“麦哲伦海峡”字幕随着讲解回旋而出,然后以右侧切入的方式分别使线路慢慢延伸,渡过太平洋、菲律宾、印度、好望角,回到西班牙。在讲述过程中,以鼠标指示其所到达的有关地点和地名。同样切出“1519--1522年(葡)麦哲伦(西班牙国王支持)”的字幕5秒。 在进行新航路开辟过程讲述之后,画面回到板书演示,出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后指导学生思考和阅读课文,学生回答后下部切入标有“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字样的两张小漫画,教师进行归纳讲解,完成对“新航路开辟”的新课讲述,以全页从中心展开的方式切出第2点“西欧诸国的早期殖民侵略”,随后同时以“左侧飞入”的方式出现“1、葡萄牙的殖民侵略”和“2、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两条板书,开始了第二个问题的授课和演示。 画面溶解出处理过的世界地图,其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本土以较重的颜色标注,随着对两国殖民过程的授课和学生提问(内容略),两国殖民地以不同的颜色先后闪烁出现,强化视觉效果。在这一技法上笔者采用PowerPoint中的画笔将殖民地画出,填充以色块(西班牙、葡萄牙不同颜色),将殖民地的色块“组合”棗“复制”棗“粘帖”,定义其1为“慢速闪烁”,其2为“溶解”,间隔1秒自动运行,伴以“爆炸”声效,强化视听效果。授课过程中学生对地图中出现的葡萄牙殖民地的色块明显感觉出其特点和地域特征。字幕出现“葡萄牙的殖民重点在:”,随着学生回答回旋出现“非洲和亚洲”的文本,完成对葡萄牙殖民地殖民扩张的授课。运用同样手段学习西班牙的殖民扩张的有关内容。然后切回板书,同时出现“三、欧洲殖民者掠夺的后果”的标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归纳。制作“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表格,以巩固学生对葡萄牙、西班牙在各洲的侵略地域和特点等知识的巩固。 以上是笔者对《新航路的开辟的早期殖民扩张》一节课演示软件制作和授课过程的说明。在软件制作和授课过程中尚存在不足之处,课后对本软件又进行的部分修改,以备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使用。 几点想法 本课件在制作和使用中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

,供同行们指正。一是强调在制作和使用软件中注意计算机所起的只是“辅助作用”,在备课过程中不可迁就电脑的运行规律,应在熟练软件各种功能的基础上,将软件制作与备课同步进行。二是软件制作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体现出本演示文稿将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强化课堂效果,不可哗众取宠,用过多的声音和华丽的色彩分散学生的注意,反而淡化授课效果。三是要在日常注意积累素材,在本软件的制作过程中笔者有意插入一段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影视资料,以活跃气氛,同时使学生对史实中的人物与事件有更直观的认识,但终因材料的来源有限,无法如愿,实为本节课的一个遗憾。故应注重平时材料的积累,以备制作软件时穿插使用。此外,通过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笔者深切感到,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不断地了解和掌握新科技,自我充实和完善,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接班人。 福州市1998年历史学科年会论文一等奖; 福州市1999年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刊登于《福建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及CAI课件的开发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是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对话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作为教学媒体,计算机能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延伸教师的教育功能,而且,计算机具有交互性,具有快速存取和自动处理等功能,它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收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判断,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总之,计算机具有许多其他教学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

近几年的实践中,CAI在课堂教学方面充分显示出积极作用:

1.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中,需要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各种输入设备与计算机“对话”,利用各种途径学习所需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2.可以提供形象化的教学信息。计算机能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屏幕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意重复和迅速更换,可以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还可以随画面变化产生相应的声音,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

3.可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利用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对大量教学信息进行优化处理。还可通过课件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人文等资料,扩充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4.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界面展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便于学生自学和个别训练。学生的学习速度(如阅读、答题时间)可由自身掌握,也可由电脑控制,因而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计算机之所以能在教学中起这样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计算机设备本身具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事先编制好了具有各种功能的CAI课件,计算机只是执行这些课件。

二、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策略

1.稿本设计

编写课件稿本是CAI课件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是CAI课件制作的依据。所以CAI课件稿本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效果。稿本设计需重视几个方面:

(1)动态性。用计算机制作动画,表现事物的动态变化过程,是辅助教学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历史学科的动态性,包括影视动画效果、图表动画效果、图片及文字的动画效果等。如课件《秦始皇统一六国》,用计算机动画配上声音,模拟秦王陆续灭掉东方六国的过程,很好地解决了用语言和挂图难于表述大规模统一战争的问题。然后让一幅秦始皇画像徐徐移入屏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神韵和气势。

(2)实用性。CAI课件的设计,应以突出重点、难点为中心,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宗旨。如课件《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及时次世界大战》,在揭示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以及突出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英德矛盾的过程中,采用宏观动画和表格对比的方法,形象地表达了“帝国主义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出现“实力与拥有殖民地倒挂的状况”,引起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争夺。这样的软件,能做到教有所用,学有所用,真正实现了CAI的价值。

(3)直观性。直观性既是教学原则,也是CAI课件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电影、电视再现历史情境,也可以通过模型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但揭示历史规律或本质时,也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如揭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的进程”,采用计算机技术,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陆续加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到割地的面积越来越大,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多,被迫开放的港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到内陆,甚至一些重要城市如天津等。

(4)可操作性。在CAI稿本设计中,应考虑到CAI课件在制作完成之后易于操作。课件内容应突出重点、难点,以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为中心;课件结构合理,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行课件辅助教学;操作简便,并配有简要操作说明,方便师生使用。避免出现教师讲课时忙于操作媒体或学生进行人机会话时无所适从的情况,易于操作的软件才易于广泛应用。

(5)创新性。在CAI稿本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中,由传统的知识呈现、知识表征,向高层次知识建构发展。

2.课件使用

CAI课件制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但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合使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如下几个特点:

(1)效果特点。在教学中,不应为用CAI而用,应精心挑选那些非CAI不能或只有CAI效果的知识内容,进行设计使用,充分发挥CAI的优势。如上文提到的用动画模拟“秦灭六国”的过程和用CAI揭示“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2)效益特点。在教学中,计算机作为的媒体,同时也是成本较高的媒体。它应和其它媒体优化组合,产生教学效果,才有效益。如果利用CAI课件教学所产生的效果,其它媒体也能达到,则虽有效果,却无效益。因此我们利用CAI课件教学时,应注意计算机与普通媒体的优化组合,以期产生教学效益。

(3)主动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课件制作也要在体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这一方面多加考虑,因此,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作的课件应系统、,并针对学生个别需求,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制作,要做有意义的建构,真正体现计算机个别教学。

三、合理开展CAI工作的步骤

发展CAI涉及范围广泛,它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美学及专业学科。它的开发涉及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计算机工程师。它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参加。这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最初的CAI制作常常是由一个“全能的”教师来完成,他既懂专业、懂教育,还精通计算机,课件开发完毕,他还是用户。课件是照着他的需求订做的。实际上这种“全能的”教师是很少的。这样做较大的问题是限制了课件的水平;开发出的课件不能满足大范围应用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开发高质量课件的积极性;开发周期长,难于维护,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CAI的开发必然发展到有组织的工程方法,朝着品质标准的目标开发水平较高、较为通用的大型的课件。课件开发过程大体需要如下几个步骤:

1.做好充分的需求调查。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计算机专家等,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研究教材的教学过程、教学要求,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确定课件开发的需求说明。课件开发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劳动,因而确定开发课件计划时要注意从量大、面广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入手,尽量配合教学的改革与教材建设同步。

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制作CAI课件的素材,如音像资料、图片和地图等,这与计算机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功能相吻合。也就是说,历史学科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很好的结合点,许多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制作CAI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如“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蒋家王朝的覆灭”、“三国鼎立”、“隋唐文学和艺术”、“新航路的开辟”,包括政治、军事、文学、艺术、航海、外交等内容。

以“隋唐文学和艺术”为例,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生动活泼的画面,加上美术背景、配乐诗朗诵等,直观形象地展示了隋唐丰富多彩的文学、绘画、书法、石窟艺术和舞蹈音乐,其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讲述和板书。

2.做好稿本的编写和审查。稿本是保障课件质量的至关重要一步。稿本的编写和审查应组织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和专家参与,以现有较好的教材为主编写,并严格组织稿本审查。稿本的要求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补充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展示教材的内容。

3.鼓励教师参与课件制作。也可在一定的基础上建立课件制作的专门机构,利用现成的开发工具,组织有经验的课件开发人员,高效地制作出质量高的课件。完整的课件应包括:选定课题、概念和技巧;高质量、界面友好的课件;带有评价的练习功能;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记录、统计评价系统。

4.鼓励教师将课件广泛应用于教学。目前,教学中研制出的一些CAI课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教学过程。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并发展为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演示完整的教学过程。这类课件的序列是变化的、多分支的,既能适应班级集体教学的需要,又能适应个别教学的需要。如上文提到的课件《秦始皇统一六国》,根据主菜单的内容,既可按顺序进行集体教学,也可针对个别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整个课件除主要采用动画效果、配音外,穿插“长平之战”、“万里长城”、“灵渠”三段视频影像,并设计如“秦国为何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等思考题。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在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集中出现多项知识的集合、排列、对比。如专题课件《中国历代货币简介》,按时间先后的顺序,以贝币金属币(包括铜币、银币和金币等)纸币为主要线索,从古到今,把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主要货币,制成幻灯片展示出来,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脉络清楚、知识点明确等特点。

在历史综合复习课中采用计算机技术,以灵活多变的文字板书,能把历史知识化繁为简,归纳线索,突出重点、难点。如课件《(世界近代现代史)纲要》,采用计算机灵活多变的文字板书,归纳出三条主要线索: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14、15世纪到20世纪初)、列强的殖民扩张及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国际工运及马列主义,并把分散于各章各节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化。

(3)提供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利用计算机向学生提供一个教师预先创设好的信息情境和获取信息的规则表,由学生主动提取所需信息,并按思考题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协商,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CAI课件开发与应用的工作中,我们摸索到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吸取了教训。

及时,计算机这种教学媒体,是现代化教学所必备的。要培养21世纪人才,就必须有适应高容量、高密度、高效益的教学,就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它解决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二,计算机能用于改善课堂教学却不可能全部取代其它手段。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第三,解决计算机辅助教学及CAI课件的开发,关键是解决队伍问题。要建立一个老、中、青相结合的各学科CAI课件开发小组,选择优化的教学内容,来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

第四,建设CAI课件库。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方便、快捷地找到适合自身教学需求的课件,实现高质有效的教学。

第五,应当开发更多的可编辑课件,老师可根据自身的需求作二次开发,体现教师的创造性。此外,还可开发应用于互联网的课件,体现网上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历史论文:医院计算机电算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医院计算机电算化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电算化起源于80论文年代末。因为运行快捷、稳定,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计算机电算化发展很快,可以用日新月异来比喻。医院系统在计算机电算化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按照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计算机和电算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一)计算机的发展

从计算机硬件来讲,开始的机型只有“286”,后来发展到“386”、”486”、“586”,90年代末出现了“奔腾”机型;开始的存储硬盘只有40mb左右,后来发展到400mb左右,也是90年代末左右出现了1g存储硬盘的计算机。从计算机软件来讲,窗口操作软件开始只有dos操作系统,后来出现了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速度开始cpu只有30mhz的频率,后来出现了cpu100mhz的计算机,也是到90年代末左右出现了cpu800mhz运行速度的计算机。

现在计算机硬件,机型已经发展为酷睿ⅱ等型号,而且还有多种型号的大型服务器;存储硬盘一般都在1t以上,大型服务器的存储硬盘已经达到几十t以上,而且实行磁盘阵列等多种存储方案。软件一般都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cpu运行速度已经达到3ghz以上。

(二)电算化的发展

由于计算机对于财务核算显示出了快捷、、稳定的优势,电算化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起来了。为了正确地引导电算化的发展,1994年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1996年又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引导了电算化的进程,促进了电算化的飞速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对各部门、各地区提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要求,2009年4月23日财政部了《关于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这是电算化向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二、医院系统计算机电算化的发展

医院的计算机电算化,也是在80年代末开始的。

(一)我院计算机电算化的发展

我院1991年开始在住院结算处使用单机对住院患者的预交押金和住院费用进行核算;1996年引进“小蜜蜂”财务核算软件。从1996年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开始,我院在四平市卫生局计财科的指导下,开始着手编写网络计算机需求程序;2000年开始网络计算机编程工作;2003年门诊挂号、门诊收款、住院结算、药库、药房、后勤物资等软件编程成功,并且实现了我院his系统与财务核算软件“小蜜蜂”的接口。建成了院内的局域网络化计算机核算系统。

(二)全国医院系统计算机电算化的发展

我们曾经参观过很多医院的计算机电算化情况,纵观全国医院系统的电算化发展程度,大中型医院大多是院内局域计算机网络核算形式。但是,也不尽如此,从医院系统计算机电算化总的发展情况来讲,还是参差不齐的。

1.全国医院系统计算机电算化的发展程度不同。有些医院只能实现挂号、收款、药品和物资等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对接,不能实现整个医院的局域计算机网络化对接;有些中型以下的医院只能实现单项的计算机网络对接,如挂号和收款的计算机网络对接、药库和药房的计算机网络对接等等;有些小型医院甚至还停留在计算机单机核算的阶段。

2.全国医院系统在计算机电算化软件编程质量上也不尽相同。好的计算机电算化软件操作和运行快捷,并且运行长期稳定,对医院经济活动能够发挥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但是,也有些医院计算机电算化软件只是起到了计算器的作用。还有的医院计算机软件没有管理控制功能,需要人工核算和监督。

三、改进医院计算机电算化的原因

(一)改进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是医院细化管理的需要

由于医院电算化的发展,医院利用计算机进行细化管理已经由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式经营[1]。新《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在相关的业务处理条款中,都是按照适应医院网络计算机核算制定的。比如:在1201号“药品”科目的核算中,取消了利用“药品销售额和综合加成率计算药品销售成本”的方法,规定“按卖出药品的实际成本”结转。这个条款的规定,可以防止虚高或虚低结转成本,还有利于遏制高收费现象的发生。但是,由于业务量相当大,这个条款的规定需要网络计算机程序支持才能顺利完成。

(二)改进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是新医改信息流程的需要

医改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这就要求医院的网络计算机电算化,一方面能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成本,降低收费标准,减轻患者负担,优惠于民,进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为医疗保险、药品购销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透明化、公开化的信息平台。

(三)改进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的科学技术条件已经成熟

如上所述,自从开展电算化以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均得到了千百倍的发展,而且价格低廉,软件编程技术成熟,适于改进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的条件需求。

综上所述,改进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四、医院计算机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要全国统一,建立全国性的医院计算机网络

全国性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可以对各个医院分设网站。各个医院内部的业务由该网站自己控制;涉及网站之间的业务由总网站进行控制,并且定期划分各个网站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1.全国性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各个医院网站的内部运行。各个医院内部网站计算机程序统一,独立运行。统一的计算机程序要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1)计算机电算化财务业务处理程序、会计科目的归集要符合《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挂号、收款、住院结算、药品购入、药品销售、物资购入、物资领用、工资发放和固定资产购入及折旧等固定会计科目的会计分录,要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这些业务的对方科目要在计算机程序中,由操作员选择生成。(2)计算机电算化程序要适应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计算机电算化程序要有控制、监督、成本核算和工作量统计等功能。科室成本核算和工作量统计的单元可由各个网站自行设置,给各个医院加强自身管理留有充足的可操作空间。

这样各个医院都使用同样规范化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解决参差不齐的现象。

2.全国性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各个医院网站的相互运行。各网站的相互运行是利用各个医院网站的账号进行的。每个网站账号是的,账号连同户名一起为一个债权债务单位。债权债务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分别记入发生业务的网站的内部当日业务中,定期结算。在网站之间实现医疗保险全国“一卡通”和病人转院网上传输信息。

(二)全国医院计算机电算化程序要向信息化迈进

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

1.实行全国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要在广度上适应各个相关部门的信息要求。目前与医院相关的部门主要有医疗保险、药品购销和政府监管部门。实行全国性的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应当把医院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物价管理、药品管理等信息内容整合在一起,一次输入,信息共享。程序的设置要适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物价管理和药品购销管理的规定要求。

2.实行全国性的医院网络计算机电算化程序,要在深度上把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医院临床管理信息系统(hcis)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整合在一起[2]。财务收费、医疗处方、医疗影像和电子病例都在网上传输,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有利于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且患者电子病例已经存入网络数据库中,无论患者到哪家医院,医生都可以调取患者以前的病例,有利于诊断治疗,还可以对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处方选择权加以监督、规范和指导。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语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计算机语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论文联盟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运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关系,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下面我将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和

发展趋势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抽象机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对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的支持。具体的说,就是把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提升到也能够很好的模仿人类思考问题的形式。计算机语言的演化从最开始的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到各种结构化高级语言,到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面向对象语言。

1、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德国工程师楚泽(konrad zuse)。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新的集成、可视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流行。它们减少了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只要轻敲几个键,一整段代码就可以使用了。这也得益于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码库。随着c,pascal,

fortran,等结构化高级语言的诞生,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v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现状:

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英文缩写的标识符,更容易识别和记忆。用汇编语言所能完成的操作不是一般高级语言所能实现的,而且源程序经汇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不仅比较小,而且执行速度很快。高级语言是目前绝大多数编程者的选择。和汇编语言相比,它不但将许多相关的机器指令合成为单条指令,并且去掉了与具体操作有关但与完成工作无关的细节,例如使用堆栈、寄存器等,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程序中的指令。同时,由于省略了很多细节,编程者也就不需要有太多的专业知识。 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它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的语言,而是包括了很多编程语言,如目前流行的vb、vc、foxpro、delphi等,这些语言的语法、命令格式都各不相同。

高级语言所编制的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被执行,按转换方式可将它们分为两类: 解释类和编译类。

3、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趋势: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及数据抽象在现代程序设计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未来语言的发展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标准,将会以一种面向对象,更易表达现实世界,更易为人编写,其使用将不再只是专业的编程人员,人们可以用订制真实生活中一项工作流程的简单方式来完成编程。

三、面向未来的汉语程序设计

语言

从计算机诞生至今,计算机自硬件到软件都是以印欧语为母语的人发明的。所以其本身就带有印欧语的语言特征,在硬件上cpu、i/o、存储器的基础结构都体现了印欧语思维状态的"焦点视角",定义,分工明确等特点。计算机语言也遵照硬件的条件,使用分析式的结构方法,严格分类、专有专用,并在其发展脉络中如同他们的语言-常用字量和历史积累词库量极度膨胀。实际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越来越强调整体功能,计算机语言的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自六十年代以来相继有500多种计算机语言出现,历经五代,至今仍在变化不已。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框架,字词可以自由组合、突出功能的整体性语言。在计算机语言问题成为发展瓶颈的今天,汉语言进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行列,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1、 发展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理由:

1)计算机语言问题解决,只能从人类语言中寻找解决方案;

2)计算机语言的现存问题是形式状态与功能需求的矛盾;

3)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已为整体性语言-汉语进入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条件

2、 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技术特点:

1)汉文字的常用字高度集中,生命力极强,能灵活组合,简明地表达日新月异的词汇,这些优点是拼音文字无法企及的。

2)汉语言的语法简易灵活,语词单位大小和性质往往无一定规,可随上下语境和逻辑需要自由运用。汉语言的思维整体性强,功能特征突出。

3)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发明者采用核心词库与无限寄存器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汉语言的词素自由组合;将编译器与解释器合一,使汉语程序设计语言既能指令又能编程;以独特的虚拟机结构设计,将数据流与意识流分开,达到汉语程序设计语言与汉语描述一致,通用自如。具有汉语言特性的汉语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打破了汉语言不具备与计算机结合的条件而不能完成机器编码的神话。还为计算机科学与现代语言学研究提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它从计算机语言的角度,从严格的机械活动及周密的算法上,向世人证实汉语的特殊结构状态,及其特殊的功能。

四、计算机语言之父

尼盖德帮助因特网奠下了基础,为计算机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尼盖德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因为发展了simula编程语言,为ms-dos和因特网打下了基础而享誉国际。克里斯汀•尼盖德于1926年在奥斯陆出生,1956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并取得数学硕士学位,此后致力于计算机计算与编程研究。1961年~1967年,尼盖德在挪威计算机中心工作,参与开发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因为表现出色,2001年,尼盖德和同事奥尔•约安•达尔获得了2001年a.m.图灵机奖及其它多个奖项。当时为尼盖德颁奖的计算机协会认为他们的工作为java,c++等编程语言在个人电脑和家庭娱乐装置的广泛应用扫清了道路,“他们的工作使软件系统的设计和编程发生了基本改变,可循环使用的、的、可升级的软件也因此得以面世。”尼盖德因其的贡献,而被誉为“计算机语言之父”,其对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的掌握和认识,以及投身于计算机语言事业发展的精神都将激励我们向着计算机语言无比灿烂的明天前进。

五、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

认识事物才会清楚的了解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同样遵循着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计算机语言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有了自然辩证法这把开启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我们将回首过去、把握现在、放眼未来,正确地选择计算机语言发展的方向,更好地学习、利用和发展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简称cai)具有独到的特点——可以使光、声、色、形、动相结合。它能利用直观、生动、论文联盟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鲜活、热烈、富有新鲜感。这就为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运用cai,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体现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兴趣是好的老师”。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内容的新奇直观,强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如我设计的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图文并茂的功能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它的三维动画演示功能,为教师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性,达到了领悟文章内在思想的目的。

二、运用cai,加大教学密度

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同时运用视、听觉方式可接受知识的65%。cai在运用过程中,可以用快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课件《圆明园》知识容量大,可操作性强。根据教学程序,可点击多种内存资料,视听效果会带给学生许多知识,大量的信息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故学生学得也就扎实。所以,合理设计运用cai,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课堂的教学密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

三、运用cai,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特别是计算机仿真功能,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圆明园》一课中介

转贴于论文联盟

绍了它宏伟的建筑群,丰富的收藏以及毁灭的过程。由于它现今已成一片废墟。学生难以想象圆明园的壮观。自制多媒体课件,将圆明园的多种景观制作成动画,使学生如临其境,当目睹它成为废墟时,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运用cai,有助于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教学中运用cai,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设境悟情,更有助于发挥它整体育人的作用。如利用课件《红军长征》导课时论文联盟,随着肆虐的风雪声,屏幕上出现了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还有艰难行进中的红军战士,加上教师深情的旁白,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产生一种无比崇敬之情。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生活的确来之不易,需要加倍地去珍惜。这样以情明理。用理育人。充分体现了cai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五、运用cai,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cai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如课件《圆明园》有很强的自我选择性,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自我参与的积极性。在《红军长征》教学中利用课件,学生可以看画面、听音乐,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地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逐步把各类幻灯片、录像等溶于其中,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于一体,使原来的多种媒体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中应用于教学,以其操作方便、切换自如、资源共享等优势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效应。

一、计算机辅助软件具有的优势

具体到历史课堂教学来说,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助于确保教师课堂示范的性

历史课堂教学经常需要演示历史地图、历史文物等来增强直观性,或者用图示法演示所讲的历史知识的结构,使学生得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我们往往很难做出十分的示范,特别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班级讲述多次,有些具体内容很难保障前后一致、毫不走样。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毫不费力地做到这一点,而且对于已经形成的图示或结构图可以随意地进行重新分解,使知识的整体和局部做到轻松自如地相互切换。

2、有利于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表述十分精简,但每一课时分配的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涵盖面广,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引用一些相关史实对教材加以补充,以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拓展学生的视野。但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任务又不能单纯停留在历史过程的演示和具体史实的记忆上,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更多地要求学生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感知、历史现象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讨论,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样一来,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上往往就会产生矛盾,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的运用,由于其演示的速度很快,无疑会在板书、材料展示等方面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示范讲解的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地讨论和必要的练习。

3、有助于化难为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历史教学常常需要重现历史场景或历史过程,以营造氛围或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对于历史场景和历史过程的重现,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都是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或借助于文字、图片等资料的介绍。由于教师表达能力、学生想象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这种重现往往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把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音资料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不仅操作方便,可随意变换、转换、切换,而且画面清晰、生动、直观,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情景中,并真切地受到历史场景的感染。

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方便培养和发展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有教师课堂演示的软件,也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步的软件,特别是后者更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课堂检测,以往常采用口头或书面两种形式,口头表达不直观、书面表达太死板,学生常感枯燥乏味。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检测内容编制成抢答题,再配以音效和动画,就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检测过程既明白无误又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和参与意识。

5、有助于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知识传授与背记正逐步淡化。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将被打破。如何落实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如何实现新课标的基本目标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努力探讨的课题。但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笔者认为,在这一方面,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同样有其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其网络教学功能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为我们构建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计算机辅助软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忌把“辅助教学”变为“代替教学”

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题以获得更好效果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但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更不可能取代学生学习的全部活动。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甚至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就会让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功能虽然强大,但也不是的手段,我们不能过分夸大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作用,更不能采取多方位的“电脑辅助”,以至于把所有能搬进电脑的都挤了进去,结果忽视了必要的板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必要的启发。否则学生整节课盯着屏幕听教师解说,就会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际早成了变相的“填鸭式”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教学手段先进了,教学方法却倒退了。因此,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做到教学各环节和各方面都具有启发性,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教学功能,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思维的形成发展。

2、要注意计算机辅助软件演示的目的性

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设计和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给予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理解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同时突破学习重点,为课堂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创造条件。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这一方面处理得不够好,结果给人以过犹不及的感觉。譬如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播放音乐、在课件演示时过多使用动画和音效,其结果常常是气氛没有营造,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要注意将课件演示的示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件来实现的。实际上,我们通常所说的课件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编定的,包括材料的内容、演示的顺序、甚至时间的长短都是比较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此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进度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不断地进行调整,这是计算机辅助软件所不能解决的一个难题。同时,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需要师生间直接的交流与合作,而教师的口头传授,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往往都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也是单纯依靠计算机辅助软件所难以获得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注意将课件演示的示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强大功能,便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总而言之,计算机辅助教学尽管不是万能的,甚至目前还存在着一此弊端,但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无疑将成为现代化课堂教学中一个日益重要的辅助工具,也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学手段,关键是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如何去把握、去探讨,使之发挥更大的优势。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析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

浅析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那么,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有何具体作用呢

一、多媒体计算机是历史教师得力的助手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历史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是学生获得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传统教学一般利用课本插图、历史挂图或幻灯演示,但这些手段缺乏动感、不够直观和形象,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却可以克服这些局限性。首先,计算机可以替代以上各种手段,将多种素材有机地融为一体,具体表现为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课堂上,教师只需轻点鼠标就可将预置的图文表画等资料展示在屏幕上,方便快捷,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其次,计算机还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表格、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色彩丰富的历史图片和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等。总之,计算机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尤其在帮助教师解决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二、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凭的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是一种“单媒体”活动,而有关资料表明:众对通过听觉获取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取的知识能记忆25%,如果把听觉、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就可高达65%。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恰恰在视听效果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以声光结合的手段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和心灵的震撼,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全身的神经细胞,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质疑——思考分析——解疑”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保持高度的兴奋,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我制作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课件中,各种资料的出现设计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动画,并伴有不同的声响效果。当德国出现时,我配以震耳欲聋的炮声,使学生对这个抢先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的急先锋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俄、法、英、日则同时出现,并配以急刹车的声音,以此来体现这四个国家继德国之后,一哄而上,纷纷在中国抢占地盘的情况。对于最形象的《时局图》,我在原图的基础上,沿着熊、肠、虎、蛙、日、鹰等物体的外圈各加画了一条封闭的曲线,其动画设计为闪烁;在声音效果上,前四个设计为激光,一个(鹰)设计为鹰的声音,以此来反论文联盟映美国因故来迟而急不可耐的心情。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历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走进历史课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首先,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发声等功能,能够增加历史教学内容及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过去的时光,重温历史事件。其次,计算机存储量大、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等特点,为历史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更先进、更有力的手段。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浅谈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

目前可用于制作cai课件的软件很多,历史素材也十分丰富,因此首先要在进行充分的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筛选素材,将制作课件所需声像材料进行分类处理,以备利用。如将课件中将要体现到的图片、地图扫描,在这方面可用于图形扫描和处理的软件很多,如photoshop、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microsoft的照片编辑器、windows的画笔等,但据笔者使用经验,photoshop在图象质量、后期处理的功能和压缩比上均有很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是价格贵,功能强大但操作复杂;笔者常用的另一软件ulead iphoto express (我形我速) 是与扫描仪捆绑销售的,功能足以应付一般的图形处理,全中文界面,操作简单,虽然感觉上图形质量(特别是转化为jpeg压缩格式时)比photoshop有所逊色,仍不失为一款的图形处理软件;微软照片编辑器和画笔优在操作简单,但功能较单一,支持格式少。其他软件亦不乏精品,其中的paint shop pro等甚至以共享软件的方式推出,广受好评,但由于没深入使用过,未敢妄加评价。

使用以上软件进行图形采集和处理后,即可利用有关软件进行cai课件的制作。可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同样繁多,功能和易用性也同样繁简不一,笔者所接触到的课件大多采用authorware、microsoft powerpoint97等制作,此外还有一些采用director、方正奥思平台和新推出的凯迪平台等软件开发。

authoware和 director都属于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界面良好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其良好的人机界面、灵活的多媒体素材编排方式能够集成多种格式的外部图像、声音、文字和视频,用于编制播放式和交互式教学课件实属上乘之选。但以我省目前的现代教育设备的配备水平,除少数学校有能力配置了网络教室可供师生使用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进行教学外,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室”的配置,因此对课件的要求仅需实现播放功能和简单的超级链接即可,从这一角度看,powerpoint(演示文稿)基本具备了这一功能,且此软件操作简单,是目前制作历史教学cai软件的。

在确定了cai演示课件的工具软件后,对中学历史教材涉及的地图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将地图的演示以点、线、面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类。

1、方位地图。这类历史地图主要为了强调某些历史中国论文联盟整理事件的具体方位,从教学目上看,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使学生掌握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地名和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唐朝的手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中的“通商口岸”、及时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等。在制作课件时要以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形象的图样或箭头指向,如用兵器或爆炸形色块代表战争爆发的城市(如图2淮海战役示意图)。用货币或具体商品代表工商业城市,或直接用色环闪烁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方位,在动态手法上则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以“平行线条”或“切入”、“飞入”等方式展现地名,必要时可打出字幕强调地点的有关史实或需要学生较好掌握的知识点。

2、线路地图。这类地图的特点是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从教学目的上看,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变化、方向及其发生的相关史实,如张骞通西域、红军长征、人民解放军突进中原、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在制作手段上可充分采用手绘或多种箭头的组合,在经过处理的空白图上采用动态手法,使地图上的线条沿历史进程延伸,达到强化效果的作用。手法上应用“切入”展示较多,必要时可分断拼接,以配合讲述的进程,所经地点、地名的强调可参照上述第2点的方法运行。如笔者在制作三大战役的有关地图时采用此法,将解放军的进攻、敌军逃窜的线路分别用红、蓝两色箭头表示,根据不同进程定义不同的方向,编好顺序,同时在表现解放军包围、歼敌的过程时采用在战争地点制作爆炸形状的色块,配合以“爆炸”声效,授课时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再如笔者讲授新航路开辟时,在经过处理后的地图上绘制几条航路,体现了其延伸的方向和过程(图3),用以配合课堂讲述,与以往采用的挂图方式相比,在生动性和可操作性上均有天壤之感。

3、版块地图。此类地图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局面、北洋军阀割据、抗日敌后根据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扩张等均属此类,这类地图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和相应位置。在进行处理时配合讲述,用色块填充版块,采用“溶解”、“闪烁”或“切入”等手法定义其“出现”,同时可根据内容不同定义伴音,如笔者在制作“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扩张图”中分别将不同色块的两国殖民地“组合”→“复制”→“粘贴”,分别定义两国殖民地“慢速闪烁”(爆炸声效)→“溶解”(1秒钟后自动)(图4),感观刺激量较大,客观上强化了地图的区域特征,在实际授课中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的是在对中学历史教材中的地图进行简单归类后,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一些探索。事实上,历史地图形式多样,不少地图无法单纯地用哪一类来归纳,或者是上述几例特征同时体现在一张地图上,因此我们在制作cai课件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拘一格,以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达到辅助效果作用为目标,方能体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宗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制作仅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及时个环节,它只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教材研究与电教手段相结合而成的一个“课件”,只有将它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实践中运用、分析和评价课件成为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cai课件进行分析、评价和交流,不仅有助于提高软件的质量,还可以发现教师在编制、开发课件时可能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开展充分的评价、交流活动,对优化历史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论计算机辅助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浅论计算机辅助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将计算机用作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数字、电影等多种媒体材料于一体,使课件的内容丰富多采,在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近几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改往日在教学中枯燥、乏味、呆板的理论说教和单纯语言讲解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较丰富的感观形式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它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感染力、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是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体会如下: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兴趣和爱好是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将电影《北洋舰队》中的某些画面,将电影《上甘岭》中的一些片段,将《大决战》、《开国大典》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有的一分钟,有的几分钟,有的是场景,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甲午战争”、“抗美援朝”、“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章节的课堂教学,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走入了过去的时光,重温了历史事件,这样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这时教师再适当旁白,巧妙设问,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则会出现议论、看书、思考的活跃场面,这样取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容量增多,省时省力

历史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历史学科有着比其它学科更多的图片、图像等文献资料,中学历史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仅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另外,课本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只用几句话或几个字一带而过,而这些历史事件又需要被学生了解的。此时若利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收集到的音像资料、教育软件等,就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进而丰富课堂容量,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结合中扩充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教师用于板书和讲授的时间也可大大减少,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悟、自问、自查。这样,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一节中“七七事变”这一内容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把七七事变作为中华民族抗战的开始”,此时,出示投影:《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沟桥通电》、《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如此通过引用课外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学生认识七七事变是怎样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这样,即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阅读材料的能力。又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课本中仅提到日本侵略者杀害中国军民的人数:30多万,此时,增加几张反映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和东史朗日记的摘录,更能激发学生仇恨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情感。

三、解决难点,培养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解决知识的难点,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演示,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这样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一内容时,“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首先演示“德国衰退柱状图”,再展示《一战前的欧洲》和《一战后的欧洲》两幅地图,并用闪烁的黑块突出德国的地理位置的变化,再列出《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处理德国的规定,摘录希特勒《我的奋斗》部分片段,演示“纳粹党发展柱状图”,,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回忆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缺乏民主传统,此时的魏玛共和国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无能为力,这样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去解释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原因,经过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应用,得出正确的结论,它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这样,课本中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在分析作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标志的农具时,教师可编辑有关的影视录像片,内容反映战国、汉、三国时期的铁犁和灌溉农具的发明和使用情况,并着重与唐朝的曲辕犁和筒车相对比,经过多媒体材料画面的选择、画外音的设计,使学生很容易掌握科技的发展过程,辨别各种成果间的异同,特别对唐代的繁荣就会有较深的理解。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历史论文:计算机网络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一、应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开阔了学生眼界。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在课下和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共同解答历史难题,这样的交流方式不受空间局限,增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高中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可以不断提高自主性和成就感,有助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相应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需求。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历史老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专业问题,无法满足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需求。

二、高中历史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形式

(一)图片教学形式

在高中历史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图片教学是最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历史具有一定的过去性,也就是说如果历史知识不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则学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景。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历史知识更生动具体化,吸引高中生学习的注意力,加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案例:红军长征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红军长征发生在1934年,中共中央及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共8.6万人的部队大转移,向湘西进发,长征由此开始。长征离现代相距较远,如果教师单纯依靠课本进行知识的讲解,则学生很难深刻理解知识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百度搜索出一些红军长征的相关图片及动态路线图,加深学生对红军长征的感悟,把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情境,仿佛自己就处在长征环境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二)音频教学形式

音频教学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重要形式,音频教学包括音乐和历史解说及相关视频等。传统的音频资料是磁带,教师可以把这些磁带形式的音频转换成数字素材,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并且把这些资料保存在计算机中,以便日后使用。音频教学可以刺激高中生的听觉,为高中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把高中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加深高中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三)课件教学

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之前一定要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课件要体现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教学课件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并且教学课件可以使用网络实现历史资源共享。高中生可以对教师的课件进行网络下载,实现课下自主学习,提高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校园论坛

目前,很多高中都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论坛。在校园论坛里面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高中生可以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利用校园论坛提高教学效率。高中生和老师都可以在校园论坛中交流,校园论坛不受到空间和时间限制,只要有计算机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交流。历史教师可以在校园论坛特定空间中传输一些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使用,这些信息资源可以重复使用,利用价值比较高。

三、结语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向信息化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取得较好成效,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首先就是图片教学,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把历史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就是音频教学形式,音频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吸引高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就是课件教学,历史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是高中校园论坛的使用,在校园论坛中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作者:江东升 单位:海安县曲塘中学

计算机历史论文:历史教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相互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让学生成为学习较大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成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作重心。因而,教师借助现代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深层次的教学理论出发,设计严密而科学的活动,对于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形成高效而多元的课堂作用巨大。

一、历史教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相互应用之现状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网络计算机技术带给历史教学以新的生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教学理念变化,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地位和角色出现了裂变。这样的裂变有三种主要的方向,那就是: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培训者;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研究者;课堂成为教学的多媒体平台提供者。例如:在处理《秦的统一》一课时,教师应该从自己的角色出入,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从百度、谷歌等门户网站搜集资料制作成情景故事,围绕学生对于“统一必然性”的认知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而,以统一为主题设计“图片”“音乐”“文字”等形式的情景,让学生在多媒体展示平台上以情入境、体验故事,可以带来巨大的实际教学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培训者自居,全程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使得学生在模拟历史的情景当中,将网络计算机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实效的达成。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计算机技术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而网络技术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这项变革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远超过过去任何一项发明。对于历史教堂教学模式而言,计算机技术出现后已经建立起了丰富的教学展示平台,加上借助网络的力量,更多更好的资源开始与日常教学“零距离接触”。当下,全国各地兴起的“网班”教学,以网络技术为联结,计算机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名校课堂教学实时呈现给教育落后地区的学生,很好地优化了落后地区的教学模式。例如:在上初中历史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条件,选择的远程历史教学课程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并适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反应,认认真真地分析历史教学名师的特点和长处,并结合自身的教师风格,加以有效融合便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台阶。学生在利用远程课程学习时,往往能够产生许多新的认识而见解,对于不同教师上课的风格,产生认知错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现场有效的讲解与疏导,对于学生及时解决现有问题,化解潜在知识冲突作用十分明显。

(三)教学工具的丰富

课堂教学除了教师和学生之外,教学工具就是第三位重要的因素了。然而,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具,大多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审美和学习需要,诸如: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必备工具逐渐被现代化的网络计算机取代,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平台展示功能,使得教学工具不单单是有形的物件,更出现了许多无形的“软件”。历史课前备课时,教师制作PPT最需要的便是计算机软件,借助网络连接的平台,这些常用软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工具的门类。例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软件——PPT,利用它教师不仅可以将多样的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呈现出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文字、图片格式、大小、颜色进行调节,产生各种美轮美奂的效果,极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

二、历史教学在网络计算机的相互应用之问题

(一)网络计算机的技术性束缚

实效性性束缚是人类对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较大诟病,出于信息共享的目的,但是科学性严重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的社会生活变化时,通常会遇到一幅人物图,那就是北洋军阀的照片,教材上有了样图而网络上更多的是跟风的资源,使得教师很难辨别真伪。在向学生传达知识时,教师极有可能利用错的人物图片,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而对于人物图片的误解则会相伴于学生终生。

(二)网络计算机的实效性束缚

人们选择网络计算机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凭借简单的图片、多样的视听感受,让学生以丰富的感官认知形成特定知识目标。但是多元化的教学媒介,带给学生的可能是更大的副作用,那就是对于文字理解能力的弱化,历史教学最根本的人文性便被简单的架空了。

因而,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时,必须学会掌控网络计算机而不是被控,从服务于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制作课件,利用多样的媒体形式去表达历史教学应有的人文性色彩。这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新课改所追求的,才是每一个历史教师所追求的。

计算机历史论文:小议计算机技术的历史

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历程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频率逐渐加快。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在我国还很神秘,我们国家曾经引进或者自己制造的计算机仅能提供给数学基础研究,石油勘探,天气预报和核工业等领域使用,这种属于高精尖设备的老爷计算机大、笨、慢,用的是穿孔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首先要用纸带打孔机把程序和数据按照二进制数据打到纸带上,然后排号等着用把这打在纸带上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本来并不复杂的运算项目,这种老爷计算机也要吭哧瘪肚的算上几个小时乃至24小时半天才能出结果。这种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说的清楚,因为就连这种老爷计算机一个省恐怕也没有几台,进机房之前要进行一同安全教育不说,还要更换衣服穿上鞋套才能一睹它的风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的电子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个人计算机(PC)286、386、486、586。软盘(FloppyDisk)是最早使用的可移动介质,最早使用的是八寸、五又四分之一寸、三寸半软盘,后来3.5英寸容量为1.44MB软盘使用时间比较长。那年代计算机硬盘一般以兆为容量单位,后来发展到GB,如今TG级的硬盘比比皆是,内存速度也从8兆、16兆等等级别发展到GB,如今1GB、2GB乃至十几GB的内存也很普遍。再说计算机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简称OS),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等,最早的操作系统为DOS,后来微软公司(MicrosoftCorporation)开发出了Windows1.0、Windows3.1、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me、WindowsXP、WindowsVista、Windows7、Windows8操作系统。纵观计算机发展历史无论是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乃至应用软件都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要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发展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合格人才。

二、计算机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

计算机职业技能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不同,计算机职业技能教育侧重计算机应用知识培训,重点要考虑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上。必须结合目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学员信息素质的培养为切入点,精心设置课程内容,突出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改革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与实际工作和学员就业密切相关,至少应涵盖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和Internet应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模块,计算机简单维修和计算机外接设备连接驱动等内容。

三、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

根据学员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计算机职业技能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每期学员基础情况不尽相同,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起,水平高的学员可以给水平低的学员当老师,基础差的学员可能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甚至极少接触。连最基础的问题都不了解,所以培训过程中教学难度很大,这就要求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教师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要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要遵循学员的心理认识规律,在职业技能教育教师的引导下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高。注意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受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培训设施等限制,必须快速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让学员勤动手,多操作,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注意解决难点问题。计算机技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操作起来也非常灵活,操作系统和一些应用软件也没有的操作办法,尤其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性化操作理念,更让使用者随心所欲,变化无穷。这就需要教育过程中逐一解决难点问题,比如说文件路径问题就容易让初学者糊涂,使用移动设备文件文件转移过程中拷贝文件容易错将快捷方式当成实体文件等问题就要特别强调,并且给学员演示,通过演示增强学员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作者:王洪哲单位:吉林省四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学效果越来越明显。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是教学的手段。文章首先例举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 辅助教学 作用 注意问题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目标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要达成这一目标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具”,在现代教育事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的效果

1.1 生动地再现了广泛而丰富的历史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以粉笔、黑板、图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为主,教学信息大都是静态的,且信息量少,信息渠道单一。不能像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那样融形声、色光、情境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无论是壮阔的历史场面、细微的历史情节、还是重要人物的言行、庶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著名的古迹名胜、艺术珍品等,都可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一一生动再现出来。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章节时,我首先把三国鼎立的疆域、背景、主要人物、各国优势、面临的问题制作了幻灯片,栩栩如生的动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兴趣,活跃了气氛。同时我把近几年红遍全国的“大衣哥”朱之文“请” 出来,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得学生一片叫好声,这节课就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帮助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以其特有的综合表现力使历史课堂大为生色,直观性也大大提高。

1.2 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不浓,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则使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比较趋向一致。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和新颖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较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在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的教学情境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例如,在讲授二战历史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诺曼底登陆》片段,学生瞬间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穿越感,对远逝的历史事件有了具体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课堂兴趣。

1.3 充分调动学习视觉、听觉功能,便于学生识记众多的历史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以视听教学为主。心理学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进行识记,是提高识记效率的好办法。因为有许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就能更地掌握事物的特点,更地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识记的效率就高。而在多种感官中,尤其视听结合进行识记的效果。实验表明,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通过视觉能记忆25%,而视听结合则能够记忆65%。这一点已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所证实。

1.4 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花费时间多,传授的知识容量有限。然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地图、图示、表解等,在课前一一准备好,在课堂上适时呈现到屏幕上;运用幻灯、投影、录音等,就可以重放有关教材重点、难点的某一部分、某一片断。这样,无疑大大节省了教师讲解、板书及绘图制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看得见、听得懂、记得牢、答得出,教学效果显著。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应根据需要适当穿插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种形式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讲清教学难点。还是以讲三国鼎立章节时为例,我分别采用《赤壁之战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赤壁遗址》的幻灯片配合教学,效果特别好。讲授时,我先向学生提问:赤壁之战的战前形势怎样?接着指导学生看书,小组讨论,我提问并总结;然后播放《三国鼎立形势图》,简要指出曹操占据的北方,以及江东、荆州的地理位置。在讲赤壁之战时,我也首先提问:赤壁之战的内容要点有哪些?学生经过看书思考,要点往往回答不。此时,再播放《赤壁之战形势图》,学生边看边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赤壁之战的内容要点。,我再次播放《三国鼎立形势图》,并接着播放《赤壁遗址》,引导学生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要点。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穿插使用有关课件配合教学,有效地突出了重点,讲清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人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宜的多媒体资料和方式。二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表现的历史文物及形态特征应符合或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不是过分地夸张、渲染、甚至无中生有。三是要把课内、课外协调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并非纯粹的课堂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课外的学习,家庭学习变得轻松、方便。如果教师能把多媒体网络利用好,那么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延伸到家庭和社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也很好,但它只能是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历史教科书和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和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历史论文: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方向

【摘 要】随着中国科技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国很早就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工业上面,中国工业早已不再是手工化制作。我国工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工业起到了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计算机应用于工业的基础上,我国的工业又有很多创新、发展。虽然如此,但是中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不迅速,阻碍工业控制计算机发展的原因很多。工业的科技化是必然的,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中,能够促进工业生产效率,人工成本降低,提高生产总值的同时工人收入增加。怎么将工业控制计算机最有效的运用,在工业控制计算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分析,避免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工业控制计算机 历史 发展方向

一、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概述

工业控制计算机也叫过程计算机,在当代工业生产、加工中重要的设备,是工业生产技术化的必要的部分。过程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构造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过程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还是有很大差别。在一些连接上,过程计算机要连接一些输入、输出线,满足生产需要同时,要在过程计算机中安装一些软件,用于控制生产。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技术不断的进步,过程计算机从外观到内部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计算机控制下各个系统直接相连接,计算机主要控制生产的同时,也在监测生产。

二、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相对于外国过程计算机较早的运用,至今已经发展了数十年,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外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工业控制计算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的范围不断改变。促进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好的管理、控制工业的生产。使工业生产自动化。

经济在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在进步,每个时期的特点不同。各国经济、社会在不断改革,针对每个时期的特点,控制计算机的运用不同。上个世纪后期,控制计算机的系统就在发生变化,不断在更新,在更新的过程中,满足社会的需要。从系统结构到计算机内部都在进行着变化和更新。

三、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过程计算机的研发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主体构架,其中内部的设计涉及很多技术手段,过程计算机是一个高科技的研发,涉及多个技术水平。对于过程计算机的研发需要通读很多方面知识,并且要求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范围很大,并且作用不可替代。相对于国外过程计算机的发展较早,我国的控制计算机发展较晚,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不够先进,技术水平不够先进。普通小型计算机与过程计算机的技术发展时期相似,大众小型计算机与过程计算机各有长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制造需要很多技术的运用,在掌握这些技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创造、延伸。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发展领域广泛,并且涉及很多高科技,在进行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这些高科技,高科技不断进步、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将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作用将更大。从而也能带动涉及的技术的推进和发展。

每个国家现在都处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时期,工业控制涉及的技术非常重要。其中涉及的微电子运用到很多领域,建筑材料加工、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制作等等。工业控制计算机不仅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工业控制计算机上的技术的运用也很广泛。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运用使工业生产、发展更加自动化、系统化,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国民生产总值,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工业化革命开始至今已经数十年,工业自动化历经时间悠久,应用范围不断加大,应用的层次不。我国是工业大国,对于控制计算机的需求不是单一的。我国生产的产品在结构上不仅仅只有大型机器,也包括中小型产品。从内部来看,有些产品结构复杂,内部系统也不是单一存在的。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前工厂通过手工来完成生产,对于产品的检查也是通过人工完成的。相对于人工作业,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大的节省了人力,工人的劳动生产能力增加,促进了生产效率,产品的生产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政府在对于工业控制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管理,实施一定的政策,结合我国现有的国情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规范计算机化操作。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一定不断更新,越来越替代人工操作,政府及专家共同研讨工业控制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制定研究方案。生产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费用较大,成本高,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考虑满足市场需求,避免供大于求的状况的发生,节省开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生产不能局限于行业,应该互相团结协作,运用团体的力量,选择的技术手段,创建的品牌效应,共同发展。共同研究、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将团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加大力度,推进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充分利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特长,不断研究,使自动化、数字化不断被推广。

四、总结

相较于国外工业革命发展的迅速,时间长,计算机应用的时间也早,工业控制计算机的使用更是早于中国,并且在不断创新、发展,现在,国外的技术非常先进,我国的许多的生产需要依靠国外的技术。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相对较晚,最近数十年才广为使用。将计算机运用到工业的时间更晚,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应用在我国还是不够先进和完善的。很多工厂的生产、加工需要引进国外机器,有的机器的操作水平、技术的应用需要请国外专业人员操作。我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等等因素进行改革、发展。我们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先进的技术水平,国外科技技术的发展需要我们学习的。不断促进我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水平。

计算机历史论文: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与操作应用技能,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理解,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地讲解应用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历史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在历史教学中,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中展示如此众多的信息,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快速展示学习内容信息刺激学习感知认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成为推动历史传统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所以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只有具备比中学教材更高深和广博的多的知识与操作应用技能,也只有对教材内容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理解,善于进行教材分析,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处理教材,更加地讲解应用教材,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而历史学科这一综合性特征又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要在短暂的教学时间中展示如此众多的信息,对于传统教学课堂是一个巨大挑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为快速展示学习内容信息刺激学习感知认识的新型教学方式成为推动历史传统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的助推器。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从视觉、听觉、色彩、动感等多方面弓起学生的感官反应,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使用,可使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信息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形象,直观、声情并茂,易于理解和记忆,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年来,本人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心得体会。现叙述如下:

一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颜色、图像等教学内容有机地形象直观整合成一个知识整体,能系统、动态地反映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整体认识历史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掌握历史发展基本规律,从而有利于培养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二增加历史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计算机存储量大.容纳教学信息多,执行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呈现大量的声、视等教学材料。使学生在相同时间内接受比传统课堂教学大得多的教学信息。因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视野有极大的助益。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可自动展现所需图像,无需教师作详细的板书书写。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活动的安排赢得了更多空间。为目前广泛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化静止的知识为动态的知识。

新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描述生动,并配有一套投影教材。包括地图、实物图等。其色彩鲜明,画面清晰,在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较大的缺点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动感,层次不清楚。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图形动态化,通过箭头的闪烁、自动延伸等,就使整个图形“活”起来,层次感强,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学生对静态的图形有了系统而深刻的认识,为建立高效课堂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四化抽象为形象,强化记忆

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便于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的理解。例:在讲述“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时,教师可通过制作课件,设计这样一幅漫画作提示:漫画上一一只受伤的狮子(头戴画着英国国旗的帽子)拉着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大老板,他手中的皮鞭打在狮子身上正好形成一个美元符号。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经济、政治,英国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历史事实相信今后若出现“马歇尔计划”这一问题时。学生凭这一漫画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化解了难点,而且强化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五突破时空的限制,展示历史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功能。

历史是人类社会已消失了的过去。因此,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这种“过去性”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距离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远为近,拉近时空的距离,真实、形象地反映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为学生提供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把学生带到当时当地的情景中。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更便于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历史教学从传统教学的枯燥、呆板的说教中解脱,生动、活泼、全新的课程展现模式,为学生的情感世界观、人文性、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方面,我们的历史老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总结为“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最浓;课结束,情趣存”的愉快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对历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课开始,情趣生”,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要以趣激学,应用多媒体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举趣盎然,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课进行,情趣浓”,就是教师要以趣导学,通过设疑介思,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情知发展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课结束,情趣存”,就是在教学的阶段,通过教师的及时讲解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对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感受学习的快乐。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教学实践中的浅显体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希望通过个人的浅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从事历史教学的同仁们能够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和运用。不足之外敬请同行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