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设计目标及业务流程分析
1.1系统设计目标
文章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系统,融合并强化了一贯制质量管理原则,系统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1)一贯制质量管理:以客户需求为设计前提,以冶金规范为设计准则,通过与PDCA方法相结合,对钢铁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以优化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企业效益。2)全过程质量控制:以用户满意为目标,将一贯制管理思想具体落实到钢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工序环节,进行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跟踪、分析与控制。3)按“标准+a”组织生产: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遵循冶金规范的同时将客户个性化的附加需求按“标准+a”组织生产,相应的质量判定过程也以“标准+a”为放行标准。4)质量数据分析与追踪:实时采集各工序节点的质量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质量分析,若发现有偏差的质量数据,需进行“溯源”追踪,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后续产品质量改进提供有力的保障。
1.2质量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系统的流程主要概况为以下几部分:首先,通过对客户订单质量参数等相关特性的录入,并应用下文所提到的基于分层实例的钢铁产品质量匹配检索技术,搜索质量设计库中已有的设计结果并进行匹配,若检索匹配成功,则直接将匹配结果发送到生产计划管理,并进入下一个订单管理环节;若未能匹配检索到相应的实例,则需依据客户产品质量需求,提取系统中已有的冶金规范库和产品规范库进行质量设计,并在质量设计库中保存所设计的结果。其次,生产计划管理下发后,系统会实时监控并采集生产工序中的每一个质量数据,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检化验,并依据事先设定的质量放行指标,自动进行质量判定。,系统会依据订单产品信息和检验结果,进行质保书信息的收集与打印。
2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模块分析
通过以上对质量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文章现以无缝钢管生产为例,对质量标准管理、质量设计、在制品质量管理、质量判定管理、质保书管理和质量跟踪与分析等六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详细阐述。
2.1质量标准管理
所谓质量标准管理,指的是将存储在ERP系统中的静态产品质量标准库,依据不同客户订单的要求,对各工序生产的质量执行标准进行相应的管理。它是订单评审中产品质量考量,生产过程中质量指导、质量检验与质量分析的标准。质量数据库是用以存储生产工艺标准的数据库,它是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对全部生产工序所包含的工艺控制要求、检化验标准等作业指令,归并后所形成的集合,同时也是产品质量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无缝钢管生产质量标准数据库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标准库、机械性能标准库、高、低倍及工艺性能标准库、热轧工艺状态库、热处理状态库、管加工状态库等,各数据库中分别存放着相应工序的工艺判定条件和标准。
2.2质量设计
无缝钢管质量设计是按照客户订单对无缝钢管特殊产品质量要求及生产标准,对从ERP系统接收过来的客户订单进行质量设计。在此基础上,对无缝钢管生产过程中的热轧、管加工、热处理等各工序生产工艺建立对应关系,并确定各工序阶段的半成品所需满足的工艺质量规范要求。在接下来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阶段的产品质量要求按事先设定在计算机中的放行标准进行严格的检验与控制,具体流程为:1)首先,将无缝钢管产品大类、品种、钢种、牌号、交货状态、质量标准等用户需求特性输入计算机中,系统根据所输入的产品信息,应用下文所提到的基于CBR质量匹配技术,对产品质量数据库进行检索,其结果会检索出实例产品生产相应的产品规范码。依据该产品规范码,系统会同时会检索出以该规范码为检索号的产品质量的相关设计内容,并完成该订单产品质量设计。2)其次,输入客户代码和产品最终用途码,并与上面检索到的产品规范码相结合,则可检索得出该订单产品的冶金规范码。3)接下来,以所检索到的冶金规范码为主检索关键词,辅以壁厚、内、外径、长度等度量型外部特征属性作为次关键词,在冶金规范库中进行检索,得出该冶金规范码下产品生产工艺路径及相应加工设备的控制规范。具体到无缝钢管的生产过程中,该环节主要是找出锯切、环形炉加热、穿孔、连铸、热处理、张减、精整等工序的工艺控制规范,即各工序的制造标准数据。4),由于同一产品生产加工可以通过多条工艺路线来实现,同样的,在冶金规范库中,一个产品同样对应有多条生产线路径。当合同订单进行质量设计后,发行有多条生产工艺路径时,需结合生产车间实际及各工艺路径的优劣情况,确定主次产线。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视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主次生产线的更改,以实现柔性生产。
2.3在制品质量管理
无缝钢管生产中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主要包括毛管、荒管、热处理在制品、管加工在制品等。因此,在制品质量管理就是指以上在制品的相关管理,主要包括在制品质量信息的采集、指令信息管理、成分数据管理等。1)在制品质检信息采集:通过在各在制品工序设置相应的质量数据采集节点,以实时采集各关键工序的质量信息。所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数据等;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如拉力测量仪、硬度试验仪器)和人工采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自动或者手工的方式录入系统,而对于较复杂的质量信息,须送到中心实验室或化验室进行检化验,该过程中以各生产工序为委托方,送料包括待验在制样品、检验卡片(即大票),检验卡片上主要是注明委托方、炉号、规格、技术条件等信息。2)在制品试样指令信息管理:对要发送给检化验管理系统的在制品试样,要求对检验项目信息进行管理,提供增加、修改、查询等操作功能。对于初检,系统根据订单质量设计的结果自动找出检验项目,对于抽检、认证、质量异议的试样要求信息也要管理。3)在制品质量数据管理:对毛管、荒管、热处理和管加工等在制品的检化验数据进行收集、查询等。质量数据主要包括:弯曲试验、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机械性能数据和表面质量和尺寸规格以及化学性能数据等。检化验数据主要是传递给质量判定,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与放行。
2.4质量判定管理
由于无缝钢管生产过程极其复杂,且常伴随着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发生,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很多不可控突变因素,因此,产品的质量检验和判定极其重要,且须贯穿于无缝钢管生产的全过程中。通过在锯切、环形炉加热、穿孔、连铸、热处理、精整等各关键工序节点设置质量采集点,采集相关质量数据,并按管批号输入到计算机内,与系统中的放行标准相对照,进行质量判定。判定包括原材料、毛管、荒管、半成品、产成品等的化学成分实际判定、物理性能实际判定等。若输入相关产品的实际检验数据,与系统中的放行标准相符,则产品达到质量要求并放行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若质量不在放行标准内,即系统自动判定出现异常,则需进入下一道人工判定环节,由相关质量专家进行判定并根据异常与否进行分析与处理。若人工判定仍出现质量异常,则视异常问题的严重性,分为“判废”(废品)、“改判”(不良品)和“返回”(返回品)流程等。若异常严重,结果视为“判废”,则终止该在制品的制造流程,将其送入废品库;若异常一般,视为“改判”,则该“改判品”以降级改变牌号或规格的方式,将其送到中间产品库中,用以在日后的调配调度时,提供给其他有需要的订单使用。若异常较轻,视为“返回”,则将该“返回品”将返回到出错的工序进行返修。判定管理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对化学和物理性能的质量判定流程进一步进行详细阐述。1)化学性能实际判定:主要对产品化学成分进行判定检验,主要包括:1)数据输入:即以产品管坯号为单位,从终端将所检验出产品化学成分信息输进系统中,并在系统内建立相应的产品化学成分数据库;2)数据分析:结合系统标准库中的产品化学成分放行标准,对所收集并输入到系统中的相关产品化学成分信息进行判定,看其是否通过,若不通过则判定其是判废、改判或者是作为返回品处理。通过分析给出异常产品原因(钢种、炉号、元素及超标原因);并将该异常分析结果在化学成分台账中保存;3)化学成分修改:视情况需要,系统可根据分析结果,对照原始单据进行相应的修改;4)化学成分台账管理:对于保存的成分信息,需要时可以以炉号、记录号或具体的输入月份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看,也可以进行相应的编辑和打印等操作。2)物理性能实际判定:主要对产品机械性能、表面质量、尺寸规格等进行质量判定。主要包括:1)数据输入输入:可以以批号为单位,将产品的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表面质量和尺寸规格测试等相关数据输入系统内;2)数据分析:对输入计算机内的各半成品的实际机械性能、工艺性能、表面质量和尺寸规格与标准库中对应半成品的相应标准界定范围进行判定,看其是否通过,若不通过则判定其是判废、改判或者是作为返回品处理,并列出不合格项(炉号、钢种、技术标准、测试项)及不合格原因;3)数据编辑:对于录入有误差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删除等操作;4)物理性能台账管理:可以以炉号、钢种、月份等为关键词,对相关数据进行检索查看和打印等操作。
2.5质保书管理
质保书是购销活动中重要的技术文件,是生产厂家对所其所生产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所附的证明材料。质保书材料具体包括:质保书材料名称、合同号、交货数量、重量、检验号、产品牌号、产品规格、产品质量等级,以及在订单合同中所约定的所有质量检验结果等。质保书是厂家对所生产产品质量化验结果的确认和保障,也是客户对订单产品质量进行核对和使用有效凭据。质保书的管理具体包括:1)信息录入:即在质保书生成过程中,依据订单合同和发货通知单要求,将需要开具质保书的产品相关质量信息输入系统中。2)信息分析:信息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首先,需要将质保书上的产品数量等相关信息与产品发货单进行核对,以确保无误;(2)其次,输入相关产品批次编号,检索并检查产品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台账数据及其质检报告分析结果;(3)对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罗列出排名前三位的不合格产品,并给出相应的警告。3)信息编辑:该功能主要是对系统中出现输入或分析误差的出厂产品信息,进行编辑。4)质保书生成管理:(1)对质量判定和分析满足出厂要求的产品,自动记录并分配相应质保书编号;(2)可以按质保书开出日期或质保书编码检索并进行打印操作;(3)可以对已开具或打印的质保书进行保留存档。
2.6质量跟踪与分析
质量跟踪主要是对管坯、毛管、荒管等物料或中间品,对其生产过程中各加工工序的在线和离线的质量状况予以跟踪及分析。质量分析则是将被控变量与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措施,为日后工艺或操作规程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产品生产数据都在系统中以炉号、客户编号或生产批号为单位进行了相应的存储,因此,在质量跟踪与分析时可以输入以上关键检索号,查找该产品生产各工序的质量情况,对发现有质量异常的产品进行生产过程的溯源追踪与分析。进行产品质量的溯源追踪和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找出质量异常产品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案,并通过对问题的溯源分析,进一步优化未来企业对产品生产的质量把控,以杜绝类似质量问题的发生。
3基于分层实例推理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求解策略
3.1钢铁产品生产特性及质量设计优化策略分析
以定制化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首要的关键环节是进行产品质量匹配与检索。针对钢铁产品规格复杂、工艺相似且生产过程具有阶段性,若仍沿用传统单一的CBR方法进行质量匹配检索,会致使实例库过于膨大、冗余,检索效率较低等弊端。文章提出基于分层实例推理的钢铁产品质量匹配求解技术。该方法将钢铁生产过程划分为炼钢、连铸、轧制和精整等阶段层次,通过层次模块化及不同层次间重用,可以降低搜索空间的同时提升检索效率。即通过产品钢号及质量参数信息等关键词,应用相关的匹配搜索技术,从实例库中自动检索出产品质量相似度较高且满足要求的实例;根据检索出的实例产品质量信息,通过规则库的解释并进行人工审核修正后,得到产品生产各工序的工艺质量设计细节。
3.2基于分层实例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求解策略
CBR技术的原理是模仿人类解决类似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类比推理技术,利用过去求解问题的经验来解决新出现的类似问题。CBR求解技术的“关键大脑”是实例库,求解步骤包括检索(retrieve)、重用(reuse)、修改(revise)和保存(retain)四部分。当遇到所需求解的新问题时,CBR技术会使用相关的匹配检索技术,把相似度较高的案例从实例库中检索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修改,以得到新问题的求解方案,并根据需要更新并保存新问题的求解方案。针对钢铁产品规格复杂、工艺相似且生产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文章提出基于分层实例的产品工艺质量设计模型。该模型根据钢铁产品生产的阶段性特征,划分为具有一定层次性关系的不同类别。该层次性可用如图5所示,图5中将钢铁生产的层次性用多叉树的结构形式表示,并形成相应的产品工艺质量实例分类索引树。图中低端的工步级实例层相连接,即可得到产品生产相关工艺质量要求。由上可知,文章所提出的分段分层的实例推理产品质量设计方法,它可以根据钢铁生产的阶段性流程特性,通过分层处理的思想将质量设计问题细化分解;而且由于其实例库的存储是根据不同阶段层级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检索空间,避免了实例库过于庞大、冗余,同时可以实现多实例重用的功能。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钢铁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已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焦点所在。文章首先对质量管理系统设计的目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各模块功能;针对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质量匹配与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层实例的钢铁产品质量设计求解策略。本文所提出的质量管理系统将一贯制质量管理理念与钢铁企业质量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对钢铁生产进行全过程的质量设计,实现了企业生产由符合标准向满足客户需求转变;钢铁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是企业MES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文章的研究对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黎烁 高继勋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船舶行业知识生产效益管理系统论文
一、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建立的构成
(一)效益管理系统
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一系列为满足船舶企业知识生产效益管理需要的子系统,包括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效益指标制定模块、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品质指标管理模块、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生产效益考核模块等七大模块。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1.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
根据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进行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的维护,包括订单类型、工艺维护及作业流程的制定。
2.效益指标制定模块
针对订单进行效益指标的制定,包括船舶产品类别、施工内容、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打好基础。
3.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
针对船舶订单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等。
4.品质指标管理模块
对订单生产中的品质指标进行管理,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等。
5.保障机制管理模块
按订单进行齐套管理。可以确认订单的物料是否齐备,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工序汇报是否齐全,以此为依据计算人工的计件工资。
6.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
设置项目部、作业区、工段、班组、工人等各级生产组织,按生产性质形成的分配权重比例,设置各级之间的换算关系。
7.生产效益考核模块
根据以上模块所设置的各项效益考核指标,结合生产作业看板系统产生的实际数据,进行订单生产效益考核,具体包括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实际产值、实际物量、实际材料、实际总支出、结算信息、配备人员的实际工时、人员效率、人均产值、人均支出、质量信息、安全管理等。对订单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比对,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和改进的重要信息以及订单改进备案储存,为之后同类订单提供比对和参考。
(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
生产看板管理系统的内容涵盖了船舶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如项目管理、作业管理、生产进度跟踪、生产统计等环节,其产生的数据是本次生产效益管理考核数据的重点来源。
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包含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等。
2.生产计划模块
包含主生产计划的编制、班组计划确认、外协计划确认等。计划包含的信息包括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重要指标。
3.生产调度模块
包含派工单、项目调度、生产进度跟踪等,对生产计划编制后形成的任务自动形成派工通知单下发,调度可以根据派工管理查询已经下达的任务和调配的任务清单;对因特殊原因在班组间进行调配的任务,确认完工比例之后形成生产调拨单。通过生产作业管理形成的实际进度单,形成生产进度信息,便于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
4.作业管理模块
包含进度反馈、完工处理、结算管理等;质量安全监督模块包含质检管理、安全管理、工伤管理等。
5.生产区域订单看板管理
按照生产组织的不同层级反馈该层级目前所有订单执行情况,包括订单状态、结算情况、所在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信息的实时反馈。
二、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先进性
首先,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使用原理打破了现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从以船为单位进行线型管理,转向以中间产品为单位的区域管理,实现管理机构扁平化。船舶制造订单是系统运行的源头,通过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的功能,将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转变成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将中间产品的订单类型、工艺及作业流程形成规范进行下达。当订单转入效益指标制定模块,由生产管理部门针对订单制定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指标并录入系统,一方面针对每个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另一方面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订单流转到安全管理部门后,安全管理部门对订单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质量部门对订单的品质指标进行录入,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以上指标的确定,诠释了对订单投入生产的各项指标与要求,对中间产品订单化的管理,使得船舶制造打破原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成为了可能,通过对诠释完毕的订单进行分解,形成工作包/派工单,才能在后续工作中完成对中间产品的订单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分析。其次,改进了生产组织方式,从原有的基础生产模式变更为知识生产模式,从设计源头以订单为载体,到利用工作包/派工单的形式编制生产计划。在基础数据管理模块进行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目的是完成效益管理系统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数据基础的统一,从效益管理系统中形成的订单可以无缝转到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效益管理系统诠释完毕的生产订单通过平台自动加工在生产看板系统的生产计划模块自动形成生产计划,由于订单包含产品物量和产品完成需要的计划工时,施工部门可根据工作包/派工单在生产调度模块进行派工,按计划工时分配人力,通过作业管理模块进行进度管理、完工处理、结算等,确保生产进度可控,在生产效益管理上通过工时/物量的统计、分析,充分实现对产品进度、作业效率、人力用场地资源的控制,使生产效益管理从生产计划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实现精细化。再次,通过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和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对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机制、生产计划、设备维护、消耗指标管理、品质管理、绩效管理、结算管理、工资分配制度在内的影响生产效益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管理。做到生产有计划、设备有维护、消耗有指标、品质有保障、绩效有考核、责任有落实、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部激活。,通过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建立知识生产绩效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知识生产的绩效,针对订单权衡其成本及收益,不断提升船舶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各种新挑战。
三、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社会效益
中国船舶行业与国外竞争对手之间的造船效益战已经打响,目前中国船舶行业处于的劣势,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成功和投入使用,将会为中国船舶企业提供强大的生产效益管理平台。可以相信,只要切实推进船舶行业的信息化生产效益管理,中国造船效益与日、韩的差距就会迅速缩小。届时,劳动力成本低于日、韩的这项优势将发挥到,从而使其成为争抢订单、提高效益的有力武器。中国现在拥有船舶企业3400多家,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竞争激烈,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发展,不仅为国内船舶企业提供了生产效益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和工具,而且提供了一种选择,在知识生产效益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对设计成本的规划采购效益的降低、制程效益的调整、作业效益的控制、业务效益的取舍、生产效益的运作、人事效益的提效、意识效益的强化等生产效益管理的八大指标进行管控的工具。船舶行业两化融合是国家重点推进的工作,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船舶行业等传统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历史任务。通过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建立和推广,大力推进船舶行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对于提高中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王长青 李振亚 单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运输有限公司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管理系统论文
1试验室管理的需求与特点
汽车试验室的管理一般可以分为人员与设备的管理以及试验数据的管理。人员与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人员与设备的信息输入输出、设备的使用记录等内容。试验数据的管理主要包括试验信息的查询修改,试验进度的控制等内容。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室在人员与设备的管理上,由于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的试验设备以液压伺服作动器为主,一方面,这种设备的试验能力除了自身的理论试验能力之外,受到试验样件与试验台架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种类多,范围广,新的试验类型与试验方式层出不穷。因此,对于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室设备的管理除了常规的使用记录以外,对于设备在不同使用状态下的实际使用情况的记录与统计能够为设备的安全使用以及挖掘设备的潜力有重要的帮助。汽车零部件耐久实验的试验数据与汽车其他试验的数据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具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数据价值相对稳定、数据类型多样等特点。除此之外,由于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存在大量的企业委托性质的开发性试验,并且即使对于同一个零件,不同企业制定的试验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与试验参照国家标准进行较多,试验方法变化不大的其他汽车试验不同,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的相关试验方法应该是其试验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上特点,并结合目前试验室日常管理中碰到的问题,整个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管理系统应该满足试验室在日常工作中,确定试验能力是否满足试验技术要求;根据试验设备使用情况,制定试验计划,并分配任务给相应的工程师;输入相应的试验基本信息包括试验客户、试验内容、试验时间等,并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案;跟踪试验整个流程,并记录相应的数据;整理并汇总相应的试验资料等需求。
2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的应用对象主要是汽车底盘零部件耐久试验部门。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参照简单易用,逻辑清晰的原则,应能实现以下这些功能。(1)试验工程师的账号管理功能,包括权限控制,相关试验查询及提醒等;(2)试验能力的比对查询功能,包括试验设备的理论试验能力与历史设备使用情况;(3)试验计划的制定、查询和修改功能,包括试验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试验内容等信息;(4)试验周期内的信息输入、查询和修改功能,包括试验编号、试验名称、试验工程师、客户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试验开始时间、试验问题描述、试验结束时间、试验状态等信息;(5)试验室的试验设备与试验人员状态显示功能;(6)试验方案的记录、查询和分析。本系统以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数据库为基础,根据需要实现的功能将其分为五大模块:权限管理模块、试验能力查询模块、试验计划制定模块、试验进度管理模块、试验数据分析模块。。权限管理模块负责将输入的不同登录信息,开放不同的模块功能。试验能力查询模块负责将需要进行的试验技术要求与历史数据进行比对。通过比较试验类型、试验载荷和频率等参数,给出最接近的历史试验方案供新试验在制定方案时参考。试验计划制定模块通过试验时间与内容的预定和查询,帮助工程师安排未来的试验任务。试验进度管理模块帮助工程师实时掌握正在进行试验的试验数据与试验情况,记录试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试验数据查询模块负责根据查询条件汇总并显示之前保存在数据库中的试验数据。
3系统开发与使用
考虑到本系统的用户为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室,其数据量相对有限,并且考虑到使用环境的通用性,本系统采用C#语言以及ACCESS数据库为开发工具。本系统的使用紧贴试验室实际情况,从广度上讲,涵盖了试验室管理中从人员与设备管理到试验管理的各个方面。使用本系统能够对试验室人员的工作状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历史数据的查询功能,为挖掘试验设备的潜力提供了数据支持。从深度上讲,系统的各个模块涉及了从试验开始直到试验结束的全流程。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一般可以分为3个阶段:试验准备、试验中和试验结束。在试验准备阶段,采用本系统可以对试验方案的制定提供历史数据参考,从而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试验设备来满足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多种多样的试验要求。另外,对试验计划的安排提供直观的显示。在试验中,可以帮助试验工程师更好地管理试验进度。对于试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解决办法,通过将数据汇总至数据库,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可以方便调出相关解决办法,并且能够在试验进行过程中,提醒工程师一些发生次数较多的类似问题,减少重复错误的发生。在试验结束后,可以使用本系统对试验结果进行汇总。为试验室的业务和能力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4结语
采用数据库方法实现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的信息化管理对减少试验时间、提高试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室管理的特点,得到系统的功能与模块,进一步建立系统的关系模型,最终编制简单易用的人机界面与使用方法。本系统对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对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景晶 任浩源 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论文
1负荷控制管理系统概述
对电力客户的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控,为电力营销的客户服务提供的信息数据。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监控中心计算机、负荷控制终端和控制管理软件。负荷控制终端对客户的负荷的电表抄收数据和负荷参数进行监测,监控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监控电力客户的用电负荷,控制管理软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提供给营销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
2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功能
2.1管理功能
利用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能够编制供电公司实施负荷控制的具体方案,该系统中的电子制表功能可自动打印各个时期的报表。
2.2负荷控制功能
主要作用是以手动或自动方式对控制中心的跳闸、合闸进行定时操作,并控制输送电能的功率,定时控制电能的投入和解除。此外,还能够对系统中单独的负荷控制终端的功率数值、控制时段、电能的定值进行设置和调整。
2.3数据分析统计功能
能够对不同供电地区的累计使用电力进行统计,对客户关联表计的三相不平衡率进行分析,统计异常停电的时间、次数,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进行分析,并分析出现异常状况的原因、供电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和电力计量装置中出现的故障。
2.4通讯功能
将每个负荷控制终端的信息数据与负荷控制中心的信息数据交换,交换上下级负荷控制中心的数据信息。
2.5用电异常监测和警示功能
一旦电力客户出现用电异常的情况,系统控制终端就会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诊断,并及时向系统主站提供警报。常见的用电异常情况包括电表或计量柜被异常开启、电表固定参数设置异常改变、电流回路或电压接错线等。
2.6其他功能
系统在调试时能够与终端进行互动通话,监督配电网中各类电气设备的分闸、合闸操作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
3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具体应用
3.1数据采集功能的具体应用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功能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该功能的实现依靠将公共无线通信数据与网络和短信通信相结合。应用数据采集功能应遵循如下要点:及时,保障在采集数据时,在多线程同时发送的通信调度管理基础之上,完整实现对多样采集服务器的均衡负载机制;第二,进行数据采集时,除了配置必要通道,还应配置两个以上的备用通道,并保障备用通道实现负载均衡的自动化,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和效率;第三,系统定时对远距离的抄录数据进行采集时,要确保合理划分采集的时间间隔,对数据的抄录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抄表方案,确保采集数据的精准;第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负荷控制中心主站计算机与负荷控制终端进行数据通信时,要采用数据压缩的算法,为数据通信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将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实际应用到电力计量中,一般包括两个项目。及时,每日负荷曲线项目,对电力计量装置在每天特定时间内用电现场的各种负荷变量进行记录,这些变量数据包括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负荷控制中心分析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然后对电能的使用加以控制。第二,故障数据记录项目,记录电流超过负荷、电流过压或失压、断相、掉线等故障情况的数据,并且要对故障发生的起止时间和问题的详细描述进行记录。
3.2负荷控制功能的具体应用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负荷控制功能主要通过按电能控制、按功率控制和自动控制三种方式来实现。按电能控制: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中的负荷控制中心能够实时监控用电现场的电能使用状况,一旦用电使用量达到设置定值的80%,控制中心就会马上对负荷控制终端发送警报信号,终端接收到该信号之后就会自动实施负荷控制。按功率控制:负荷控制中心实时监控用电现场的用电功率,当用电功率超过设置值时,负荷控制中心自动向控制终端发出警报,终端就会对超负荷电量使用进行控制。如果功率降到了设定值以下或负荷控制解除,负荷控制中心也会相应撤销对负荷终端的控制。自动控制:在负荷控制中心设定的时期内,如果负荷未能被控制在设置值范围之内,负荷控制终端就会自动发送跳闸指令,执行跳闸操作。跳闸结束之后,电量的定值会被重新设置,此时负荷控制终端会自动执行合闸操作,完成自动控制负荷的任务。
4结语
负荷控制管理是电力计量的中心环节,应用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特别是利用其数据采集功能和负荷控制功能,能够均衡电力负荷,提高电力计量的水平,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供电公司的长远发展。
作者:汤金辉 单位:国网福建云霄县供电有限公司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营配一体化管理系统论文
1营配一体化系统总体构架
在营配一体化系统中,其管理观念为创先化、客户化、全局化和简便化,同时将营业流程中先进的整合理念和应用技术加以整合,促进跨业务部门、跨业务体系的“一体化”综合应用系统的实现。根据信息化战略的标准,在信息化工作中大力提升系统的应用能力和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实现,都是建立在采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多种操作和高级分析的作用。营配一体化平台将配网作为基础和焦点,重点集成营销管理信息体系、配网生产管理信息体系、配网工程管理信息体系、计量自动化体系。当进入相关体系首页时,可以直接发现由基本应用、高级应用、运行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五个一级功能模块共同构成的系统。在实践中,系统凭借现实情况将集成配网规划体系、调度自动化体系、配网自动化体系的相关数据,要求多种功效的共同实现,包括面向客户的用电信息采集、供电性管理、业扩报装供电方案分析、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配网规划决策、客户营配综合信息查询、辅助制定抄表路线、准实时数据展现等。
2营配一体化在配网业务中的应用
用电信息采集试点项目有三个子项目,营配一体化分析与管理系统便是其中一个,在这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此平台基础之上,采集和处理用电信息的自动化得以实现,并且在同一时间将这些信息用曲线和数值的方式直观的表达出来,为生产实践的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1)设备、用户管理功能。
配电网GIS收集和完善的同时,可以将大量运行的配电设备和技术管理信息、地理信息行之有效的存储起来,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建立完善的设备台帐,促成配电装备和低压用户电表的综合治理的实现,在地图上,可将以街道为背景的所有配电设备和电表的安置分布情况清楚的得以展现。而系统管理的部分,为了进一步贴切用户自身的使用习惯,对功能模块菜单也进行了相应的设置。在高级应用的部分,结合用电信息采集情况的实际需要,全力推动台区的监测功能和统计分析功能智能化的实现。
2)与配变监测仪、电压检测仪等实时监控系统接口。
台区的模拟量和电量监测主要在智能台区得以实现,这当中包含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根本运行信息。而共用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负载率、电量等参数的监控则要依赖于配变检测仪的利用,散布在低压电网监测点周边的电压检测仪对低压电网各位置的电压质量和路线的运行状态都可以进行在线搜集。
3)线路巡检与缺陷管理。
传统方式中,总需要以老工人带新工人来实现对工作中线路以及周边环境的熟练,而现在,只需要利用GIS,把配电网信息综合到数字化地理图上,即刻便能自行熟悉周边环境,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在这一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优势,为新进的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升了自身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改善,减少不必要的用度支出。
4)辅助工程设计功能。
屏幕中各类图形都能够得以展现,包括地理环境、电网系统、街区地理、多种电压等级的供电线路、中低压重要用户的供电乃至城市管线位置等,利用图纸资料分层的不同,加上对配网总体规划的参照,对其进行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对于一些复杂对象的放置也有较为简单的方法,由于GIS路径追踪模型、负荷平衡模型、道路布线限制、道路跨越限制和分区规划等信息在系统中得到很好的展示,所以单单鼠标点击便可实现对象放置。当我们需要了解这一地区较详细的电气分布图时,进入台区,根据图中所展示的环境以及信息,便可以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5)线损统计。
这里的线损分析功能已经能对10Kv的线损状况以及分台区的线损状况有一个较为的计算。一般来说,台区线损计算是通过对户表与台区总表日电量、月电量等计算来实现的。线损计算数据中对同步性的要求在用电信息采集的过程当中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对数据本身的性有极高保障,这就使得以后构建在其基础上的分析更,不仅对线损精细化管理的书评有很大提拔,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有较大增进。不可忽视的是,日电量、月电量的信息在用电分析中得以显现,电量的统计为我们实现10kV线路线损提供了依据。
6)在计量管理中的应用。
远程控费治理要在与相应的营销业务系统完成接口测试后,才能有效的冻结日数据并发送到中间库,以此得出电费余额,之后对终端进行控制,完善短信功能,应用于实际发展。对于用电信息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比如统计、查询及报表功能,于此之中,抄表功能得到了较大的使用,对一些信息的查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想要了解某一线路上有关台区的信息,只需点击供电所线路即可,进入页面之后,台区的电能量示值、电压、电流等台区瞬时量都可以得到显示。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这一部分的优势得到很大的发挥,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客观上来讲,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工作量是巨大的,而对相应的信息技术要求也很高,实施并实现这一工程必须依靠对工作方式技巧、工作指引以及常态化跟踪的重视。将营配一体化投入运营之后,各项业务的流程和运作亦会进一步规范、透明和快捷,所得的清晰信息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的做出决策,实现向客户提供更快更公开的服务,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造福社会大众。
作者:霍健萍 单位: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番禺供电局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工作流煤质管理系统论文
1煤炭业务流程分析
1.1生产过程煤质管理
生产过程的煤质管理包括煤样采制化人员、煤样统计人员和煤质科长和分管矿长的逐层管理,多层管理可以有效地保障煤炭质量。
2基于工作流的煤质管理系统的设计
2.1工作流的定义及模型
工作流,就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它的目标是解决多个参与者组建的信息、文档和任务的传递,通过计算机实现传递过程的步骤,进而实现自动化的业务目标,减少人工工作量。工作流模型主要为起点模型、激活模型和运转模型:工作流的起点模型包括单起点和多起点,单起点比较简单,多起点相对复杂;工作流的激活模型主要包括3种,分别是激活、人工或定时激活和外界消息激活;工作流的运转模型主要为3种,分别是基本运转模型、发散运转模型和聚合运转模型。
2.2工作流的煤质管理应用模型
煤质管理是煤炭企业的重要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涉及到开采、洗选和销售的整个过程,必须要求各个部门完善协调,才能完成整体工作,因此煤质管理流程十分复杂。文章的煤质管理应用模型基于煤炭集团层面设计,包含煤炭集团下设煤矿和洗煤厂、运销公司,同时考虑各单位的生产和管理各个环节,前后呼应,有利于实现煤质管理的高效性、实用性和性。
3结语
通过分析煤炭质量的业务流程,进行基于工作流的煤质管理系统的设计,得到了合理的煤矿集团层面下的工作流煤质管理应用模型,模型的具体实施需要依托计算机程序实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煤质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推动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由职能型向流程管理型转变,促进领导重视以业务流程为企业管理对象及其为导向来设计组织框架,从而更好地提高煤质管理水平。
作者:郝萍 单位: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煤炭贸易部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备件实物跟踪管理系统论文
1备件实物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分析
备件实物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其分析过程在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能够使备件管理系统的工作有更加有效和具有优化作用,对于新的备件实物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的开发,可嵌入相应的电子台账跟踪单。有效切入备件实物的消耗时间作为关键点来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实现职能管理以及各个部门的实物查询和备件的消耗情况了解。然后根据数据库管理中的数据,例如对在用量和库存量,对修复量和全寿命的周期情况和供货时间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备件管理和计划,制定出设备的检修以及各种管理方式,实现备件的优化利用,通过对实物现实的利用率以及投用情况进行核算成本,从而使设备有效提高其性,为设备的管理和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其备件实物的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流程主要是:从计划员到出库,再到管理员的录入,进行备件的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然后到办理出库或机旁,再进行上线和下线,是修复和报废等阶段。备件实物的管理系统中,主要的功能和模块管理任务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设备的零部件开始到系统的整理和计划,直至检修和利用,再进行各种处理和报废等过程,组成了有机的整体,主要包括操作管理模块和数据的查询模块以及统计分析这三种管理模块。其功能主要是:分厂备件入库一般运用数据源进行抽取,然后根据各个出库的备件依据其日期和生产单位等进行信息的登记和录入。同时,有关入库人员要严格落实实物信息的性和有效性,同时选取自动性入库以及手工录入等方式进行录入和存放。对备件在上线和下线中的管理,以及对检修设备要采取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在设备检修的时候对新备件进行上线,然后对报废备件以及待检修备件实施下线。通过每次的检修工作,都要进行登记有关上线和下线的情况和数据,对于报废的备件和修复备件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
2备件实物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中重要功能和运行
备件实物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录入一般采用主菜单进行存入,程序中可进行多种录入内容,同时具有二次录入和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其功能一般分为备件出库处理以及入库处理等。在进行处理过程中,要分清楚其数据的逻辑变量的真假情况,选定录入,并根据数据的处理来选择,然后再退出备件跟踪系统。在修改数据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备件的有关文件和出库、入库等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等工作,根据管理系统的要求和提示,再输入有关信息和修改内容和条件,然后再对有关字段和序号进行修改和删除等工作。对数据的查询功能中,要根据备件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出库和入库的时间、生产单位等各种信息进行核对,再进行查询和打印等工作。也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记录时按照字段进行查找和排列。在统计功能和核算功能中,一般设为统计和计算、报表等功能。在库存统计功能中一般可按照各种类别和库别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类,可以根据一些备件的使用等情况进行有效统计。统计的分析和核算后,要对固定的内容及格式进行总结和打印等工作。备件跟踪管理系统在运行上要达到良好和稳定的要求,表现的效果主要是,可以提供出某一库中各种备件的情况以及出库和入库等详细的记录,对于库存量和资金等情况的分析,随时可作出提供参考和评估。使各个部门和单位对备件材料的消耗情况以及各种备件的领用等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分析,以供有关管理阶层和领导作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备件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各项工作有据可查,对一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报表的制作和查看等更加及时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使有关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备件的库存量和各种情况以及对库存资金等的占用。从而保障备件免受短缺和积压,并适时地做出调整,保障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行,有效地使资金合理利用,避免浪费和无谓的占用。同时,也节省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升,使得他们从各种手工录入等事务性的繁杂工作转入到现代化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当中来。
3备件实物全寿命的跟踪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
在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和各种运行控制规定和要求,利用现有的条件,对库存中的实物进行有效管理,实行线上和线下管理,并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动态管理和监控。还应对其进行系统化的运行制定有关必要措施,强化系统对有关备件的申报工作以及审核等指导性工作。要强调备件实物的全寿命管理,对有关寿命周期的管理弱点以及各种零部件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要加强对其维修成本的管理,对产量和库存等各种闲置资源,要进行充分利用。在应用中,其效果明显比以往的情形要优化和方便得多,不仅能够解决设备的不良闲置、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而且使库存等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化的交流、分享,提升了管理的水平和运行的效率。使企业备件的使用和维修等过程,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实现了对库存资产的盘活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并实现企业的创收和更多的利润。
4结束语
构建备件的实物全寿命跟踪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促进备件的科学化管理,把备件的管理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对备件实物的全寿命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对资产的高效监控。
作者:闫亚军 单位:天津冶金集团轧三钢铁有限公司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设计
1.1需求分析
气象装备保障工作涵盖采购、供应、检定、维修、调拨/流转、报废、统计和分析评估等各个方面。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保障范围内的物品数量庞大、种类型号多样,涉及的业务单位和人员众多,物品在生命周期内的状态和所经历的流程复杂多变。目前,我国气象部门省级气象物资装备保障工作除少数装备类型和个别基层单位在局部范围内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外,大部分情况下仍然以人工登记式管理为主,物资装备管理职责不清晰、流程不连续,物品状态信息不完整。在物品的种类上,人工观测仪器仪表、部级自动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高速公路气象站、土壤湿度观测站、雷达站备件、探空站备件、各类消耗性器材分别由不同的科室人工管理,分散入库、分散发货,这使得省级物资装备使用和库存总量不清、状态不明,备件申领随意性大,影响总体使用效率。在物品的生命周期中,备品备件采购、检定、故障、维修、报废各个环节互不联系,物品状态信息记录不不连续,不能跟踪监控,难以实时地分区域分类型地统计消耗量、故障率,不利于备件采购计划的拟订和设备选型,不能高效规划检定时序,无法考核供应和维修响应时效。这种局面造成省级装备保障部门无法对保障对象进行跟踪监控,清点统计工作量大且时效性低,电子化程度不高。本系统试图将省级气象装备统一纳入虚拟的网络化逻辑储备库,实现对气象物资装备全寿命跟踪监控,可以使各级气象部门能更好地服务于大气探测保障工作。
1.2设计原则
(1)建立气象装备编码方法,实现对各类设备单品的性标识。(2)气象装备动态管理作为省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平台之一,其应用贯穿于装备供应、技术保障和计量检定业务环节,跟踪业务流转中的气象装备动态信息。(3)通过对业务流转中气象装备状态、属地信息的查询与统计,分析出反映省级技术装备动态变化的特征,可以成为省级气象装备业务管理的决策依据。(4)系统在数据采集和推送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在软件结构上以省级用户需求为落脚点,可分省部署、全国推广;在基础信息方面,建立气象装备编码方案和装备信息数据字典,用户可根据中国气象局的相关公告,自行修改。
1.3省级装备保障业务流程
收集省级气象装备类别信息,包括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雷达、高空气象观测等类型的传感器、采集器,天气雷达部级、省级和台站级备件,探空器材及计量检定标准器等气象装备。梳理省、市、县三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流程,以及省级气象装备供应、技术保障和计量检定业务流程,设计气象装备业务流程逻辑数据库。逻辑数据库分为若干子库,包括备件库、在用库、待修库、待检库、消耗品库、废品库等。气象装备在生命周期开始时,由省级气象装备供应部门或市县级用户进行首次入库操作,其余状态变化均在子库中流程操作。
1.4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本系统利用二维编码方法和射频识别技术对设备进行全寿命跟踪与管理,能够将设备所有的状态变更、设备流转等信息进行记录、展示,从而实现对设备的跟踪与管理,还可以将设备信息同步到部级气象装备保障部门。为了便于业务人员到台站对现场设备进行检定或替换时,能够快速采集设备信息,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将现场设备的更改信息更新到系统中,可通过移动终端软件的研发实现该功能;系统还提供了丰富的查询、统计功能,可以对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各种查询统计,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当行业标准发生变化时,系统对行业标准进行快速、方便的更新;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设备网上申请、设备告警等功能。
1.4.1应用软件
主要包括个人事务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设备状态管理子系统、设备申请管理子系统、预警管理子系统、检定管理子系统、维修管理子系统、数据同步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
1.4.2移动终端
通过移动终端平台的开发,实现站点在用设备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主要功能包括设备检定、设备维护和系统管理。设备检定模块可以让检定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录入设备的检定结果,并可以更改设备的状态;设备维护模块可以让维修人员通过移动终端软件将替换下来的设备状态改为待修且选择设备的故障类型,同时将替换上的设备状态改为在用。
1.4.3数据库
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主要由设备信息库、业务信息库、监测信息库、基础信息库和用户信息库组成。数据库建设,一方面,需要建立信息标准来统一指导数据管理,在建立统一合理的数据库规范基础上,指导基础数据库建设,确定采集和传输的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整理和分析。
1.4.4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统一身份认证、审计日志、系统安全管理。
1.5系统功能
1.5.1信息收集与录入
在本地计算机浏览器通过身份验证后编辑信息内容。人工录入时,考虑到信息的差错率较高,允许信息录入人员进行即时或事后的修改。如果编码标签标识无法识别,可以通过人工使用设备编号检索,然后修改相关属性信息,重新制作原编号条形码。
1.5.2汇总
全省计量标准器、仪器仪表检定监控信息;器材消耗、备件库存信息等。
1.5.3网上订购备品、备件。
各区域用户实行网上备件申请、调拨。
1.5.4统计和分析评估
提供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对全省在用仪器进行分类别、分状态、分站点查询统计;按类别、地域和时间分析在用和库存仪器仪表数量、消耗量、故障率和维修时效;统计结果可以柱状图、圆饼图、Excel表格等方式输出。
1.5.5监控和告警
全程监控传感器的检定有效时段,合理安排检定周期。对全省在用和备份的仪器仪表、传感器等检定周期和储备量按设定时限及数量阈值进行提示和报警。告警与提示信息可调整告警门限阈值,超检定周期仪器信息向主页面传递。通过短信息方式将告警和提示信息通知台站仪器责任人和市、县局业务管理人员。
1.5.6系统参数表管理
可以对系统中的各种参数表进行设置与增加、删除、修改操作。各类参数表包括设备类型和名称表、故障类型表、各种警示阈值表、各种业务规则表(如检定日期、维护周期等)。
1.5.7用户管理
具备不同类别用户的创建、删除、级别、操作权限的授予和管理。不同的用户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产品处理、装备状态处理、计量/检定处理、装备供应处理、系统维护操作。
1.5.8日志管理
对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进程、主要运行情况、数据库主要操作和数据库登录等进行记录。
2系统实现
本系统通过对气象装备管理的国家和省(市)两级部署业务需求分析,研究省级气象装备动态管理的业务流程、气象装备二维编码方案、射频识别和跟踪技术、基础信息数据字典结构、便携式移动终端设计和定时统计数据集汇交的等具体环节的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的气象装备编码方法,即:“版本号+装备类别+厂商代码+品目码+校验码+型号+序列号”,建立省级气象装备动态变化跟踪编码体系。给各类气象装备分配一个二维编码,每个编码关联的信息字段包括:生产厂家、名称、型号、设备编号、设备图片、入库时间、参考价格、检定日期、到检日期、检定证书编号、当前状态(库存、在用、待检、在修、在检、报废)、所属站号、所属站名等,实现气象装备跟踪的数字化,代码以电子标签的形式标识在气象装备表面上,便于标签读写器采集气象装备动态变化信息。在气象装备业务流转的各个环节,装备编码信息均是跟踪的依据。(2)针对气象装备特有的属性特征,实现二维编码和射频识别技术在气象装备全寿命动态跟踪的应用。因气象装备有在室内、野外业务运行,统筹考虑环境温度湿度和气象装备表面特征对电子标签识别的性和性的影响,遴选适宜的电子标签和读写器。(3)分析省级气象装备保障业务流程特点,设计便于系统移植或业务推广的基础信息数据字典,包括省级行政区划、气象装备型号等。设计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气象装备属性变更跟踪子系统,系统与手持终端采用WebService模式进行数据交互。(4)设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和信息功能模块,对省级气象装备进行分类别、分状态、分站点查询统计;按类别、地域和时间分析在用和库存数量、消耗量、故障率和维修时效;统计结果可以柱状图、圆饼图、Excel表格等方式显示或输出。制定定时统计数据文件上传规范,与部级装备业务部门的开放式统计数据库系统同步。
3系统应用展望
气象装备编码体制的建立可实现单体设备的定位和动态跟踪;二维编码和射频识别技术使得设备清点统计更为快捷高效,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远程手持终端可满足现场维修日志与数据库信息交互;各类报警功能保障实际业务总体运行稳定、;数据字典的应用使得系统应用灵活,维护方便。全寿命跟踪各设备的运行情况,不仅为供应、检定、维修各环节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客观评价生产厂家的产品优劣提供依据,为日后的产品选型、采购提供参考。对于非跨省流动设备定时向中国气象局汇交分项统计数据,对大型专用设备和配件的全国流转信息全程记录,为全国装备保障管理提供分析数据。本系统依托省级气象装备供应、检定、技术保障各个业务环节,实现装备信息的全寿命动态管理,并逐步向其他省份进行推广,可实现如下目标:(1)促进气象装备基础信息管理的进一步信息化和规范化,增强气象装备专用编码的通用性,逐步实现全国气象装备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的全寿命周期的编码信息化动态管理,促进全国气象行业及相关行业所用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2)实现各省气象局对其物资装备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监控,高速有效地统计出各省气象局物资装备的情况,能够对整体的设备运行情况有宏观的把握。(3)自上而下建立一套完整的气象物资装备保障电子化业务信息管理体系,将全国气象物资装备统一纳入虚拟的网络化逻辑储备库。
作者:方海涛 钱毅 窦炜明 单位: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管理系统论文
1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含义
电力通信光传输网指的就是将光传输网络应用到电力通信中。这样的电力通信能够达到更大的传输容量、更高的稳定性和传输精准度。由于光传输网的诸多优点,使得其应用极为广泛,并且使得我国的电力网络整体效益得以提升。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发展到现阶段主要构成为:环状电路和SDH环网电路两大类型。其中SDH环网络电路的传输网络结构主要有其自身的输电线走向来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瓶颈,并且与承载的业务存在有部分性质的矛盾。因此就要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基础上进行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解决其瓶颈问题,缓解存在的矛盾。
2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发展的现状
2.1电力通信光输网现存问题
我国的科学技术在新形势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许多的先进的设备、系统、管理手段等。基于新形势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光缆和设备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来进行优化,因此我国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发展到现阶段中,存在有诸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首先,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光缆设备是其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较多的采用的是ADSS光缆。而这类型的光缆若使用时间较长,再加上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就这致使其存在有腐蚀隐患。这样的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于我国电网建设的,阻碍着我国的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除去光缆设备这一基础设施外,光传输网络也是重中之重的。但是在现今这个社会中,我国的光传输网络的性和安全性不高。另一方面,在光传输网中,网络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网络资源受到了很大的浪费。再加上光传输网络中的设备在建成后也在逐渐的老化,因此设备的各个性能不能满足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的发展。
2.2电力通信光输网优化的必要性
在以上的陈述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存在有设备以及光传输网这两方面的问题,而这两类问题还仅仅是显著存在的,在很多的细微之外任留有别的漏洞。基于此,就要求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优化,既就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只有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我国的电力光传输网中,才能够进一步使得电力通信优化,获得到相应的效益,还能够促使我国的电力通信水平得到较大的进步。从另一角度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通信水平的提高也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一项。因此对电力光传输网进行不断的优化,并且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引用到电力通信中,才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通信业务的要求。因此,对于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优化已经成为了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如何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也就成为了电力通信界的重中之重。
3如何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
3.1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构成
要深入探究如何将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就首先要对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构成进行简要的分析。电力光传输网中存在有性和安全性不高的缺陷,而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引进,能够为电力通信信息增加其性、安全性以及精准性。这样的优势是因为: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是采用了典型的客户端加服务器的形式,这样就能够将系统中的数据统一的储存在数据库的服务器中,而用户端计算机则进行资源管理软件的安装。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由一下几块模板构成:(1)数据库设计:客户端/服务器的模式。(2)GIS系统,既地理信息系统。(3)系统软件体系结构。(4)硬件组成。
3.2设备管理
在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除去结构构成外,还需要有硬件设备,这样才能够引入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硬件设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电信通信系统进行硬件配置,进而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修改等的操作。与此同时,还能够为其统计和分析光传输网中重大数据。而硬件设备的管理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分为传输设备、PCM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只有将设备管理引进到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才能够为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整体系统提供其自身的硬件设备的配置、查询以及维护信息的数据,到达统一化管理。
3.3资源管理
在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除去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设备管理外,还能够对其内部以及周边的资源进行一个有效的整合管理。这也就是指:通信资源管理系统中,存在有一个报表管理模块。这一部分,能够促进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工作人员对整个网络系统中的运行日志以及通信动态进行查询,进而对通信网络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最终促使工作人员根据资料和数据得出好的传输线路的方案。在形成方案之后,就能够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的各项可用资源进行一个合理并且精准的调度,使得传输网中的资源都能够获得到很好的利用,减少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诸多资源的浪费。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调度,这样才足以满足每个用户的电力通信业务的要求,客户得到了满意服务,才能够为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我国的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4线路管理
在电力通信光传输网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传输网中所用的线路了。线路遍布整个网络中,每一项线路都代表着很多的电力通信业务,牵涉到很多用户的电力通信的使用。因此对于线路的管理也就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项任务。在对线路进行管理时,通信资源管理能够达到传输电路调度一起传输线路的管理。通信资源在对电路进行管理中,是要求其建立在整个局站之间的,并且还要求在对电力通信光传输网进行操作时,要按照现有的手工业生产的各种业务流程来展开,这样就能够促使在整个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管理中,自动地形成电路的开通方式调度单。
4结语
我国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比如光缆等基础设施的老化现象,光传输网络的不成熟等。诸多的缺陷都制约着我国电力通信光传输网的发展,也不能较大的满足用户需求。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引进,将为电力通信光传输网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将一些弊端降低到最小值,并且将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发挥到较大程度。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满足人们对电力通信业务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进而促使其自身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作者:冼庆祺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公司东莞供电局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设备保养单元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1硬件系统架构设计
通过外接可编程控制器采集设备保养单元的运行信息(主要是保养单元的开停机信息),不变动生产设备的任何运行单元,保障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不产生任何影响。本设计从各保养单元的主开关处引出线缆,接入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子,供可编程控制器提取开关的状态信息,也就是设备保养单元的开机状态。
2可编程控制器选用与程序设计
可编程控制器负责提取、记录、传送各保养单元开停机状态数据,包括开机时间、停机时间。通过串口和计算机进行交互,当计算机提取数据时传送给计算机端口。系统采用泰达DVP系列可编程控制器,该产品性价比较高。其主要优点是:(1)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不拆动硬件;(2)采取了一系列软硬件抗干扰措施,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适用于有强烈干扰的工业生产现场;(3)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维修方便;(4)厂商提供计算机接口函数,简化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设计,提高了开发效率。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停电保持寄存器D区记录保养单元开停机信息,可防止停电后的数据丢失。每一个输入端子对应一定数量的存储区域,采取循环写入的方式节省存储空间,以便于记录更多保养单元的状态信息。
3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以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信息管理为主线,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统计、分析、综合查询、报表输出和信息共享,及时为企业领导及各部门管理人员决策提供、的信息数据。本系统突出实用性,保障性,兼顾先进性,具备扩展性,共包括五个子系统:保养设备管理子系统、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设备检修管理子系统、设备运行信息提取子系统、数据统计查询子系统。通过现场调研分析,结合已经开发运行的设备保养信息管理系统的状况,归纳出企业的需求为:系统能够通过计算机对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进行处理,依据制定的保养规划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并能记录停机故障信息、处理紧急维修任务;对备件的消耗情况进行记录;对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形成简单明确的分析报表,比如停机故障归类一览表、保养耗材统计表、备件使用情况等,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3.1保养设备管理子系统
对需要保养设备的信息进行整理录入,包括采集设备的生产日期、采购日期、投产日期、综合工况等;对设备常用备件进行统一登记,包括备件型号、兼容型号、供货厂家、库存状况等进行综合的信息管理,以便进行保养准备工作。
3.2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
根据设备保养单元的维保计划、点检计划、维保历史记录、已完成清单和未完成清单等信息,对设备的维修保养、日常点检信息进行详细的信息综合管理。
3.3设备检修管理子系统
结合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日常点检信息制定检修计划,并根据计划做好备件准备工作;对检修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检修备件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通过检修数据的统计分析,修正维保计划和点检计划。
3.4设备运行信息提取子系统
通过PLC通信接口定期循环提取设备保养单元的运行信息,经过技术处理,得到相应保养单元的启动、停止的时刻信息,并传送给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使用。
3.5数据统计查询子系统
通过保养设备的工况信息、备件库存信息、保养记录、点检记录、检修记录、停机信息等进行年度、月度和特定时间段的分析统计,形成保养设备的综合信息报告,为企业决策者制定设备采购、安装、保养计划提供参考,为企业的正常生产做好保障工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4子系统设计(以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设计为例)
根据企业设备的保养流程,结合设备保养手册的要求,设备保养管理子系统设计操作流程为“管理人员维护—设备维护—备件维护—模板维护—任务管理—停机信息维护—查询分析”。设备保养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需求为:系统能够接收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数据,由计算机依据制定的保养规划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并能记录停机故障信息、处理紧急维修任务;对备件的消耗情况进行记录;对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并形成简单明确的分析报表,比如停机故障归类一览表、保养耗材统计表、备件使用情况等。本子系统规划为以下功能模块:保养任务管理模块、保养策略管理模块、保养备件基础信息管理模块、保养查询模块。其中保养任务管理模块负责维护设备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信息,对这些信息加工整理入库,管理自动、手动生成的各类任务,细化任务的保养内容、备件用量,并对保养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系统每日定时检查未完成的保养任务并给出提示信息;保养查询模块负责查询已经生成的各类保养任务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查询设备的停机记录,依据设备或时间段进行备件消耗情况统计,统计设备的开机率;保养策略管理模块依据保养手册维护保养单元的保养计划,如保养周期、保养工时、保养内容、备件用量等,系统依据保养单元的运行情况轮询是否达到保养周期规定的时刻,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并给出提示信息;保养备件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完成保养使用备件的录入、修改功能,便于统计设备保养的备件消耗情况。
4.1界面设计
系统采用PowerBuilder进行开发,利用可视化窗口操作,通过各种控件的组合使用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功能。所见即所得的友好设计界面对开发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4.2功能设计
4.2.1用户账号维护
使用系统的人员必须建立相应的用户账号,系统根据其职责不同赋予不同的管理权限。系统预置的系统管理员账号为admin,初次使用必须使用管理员账号,然后才能创建具体的使用人员账号。(1)登录账号必须,可以是字母数字的组合。(2)登录名称为真实姓名,以便于进行系统操作的日志追踪。(3)权限项为“H”或“L”或负责管理的设备代码。“H”为管理员权限,能完成所有的操作。“L”为统计员权限,只能查看信息;设备号权限能管理对应设备的所有操作,能查看其他设备的信息。非管理员权限的账号只能修改自己的密码信息。
4.2.2备件信息设置
系统所称备件为设备保养、点检、维修所用的物品,便于核算总体费用和相应的物料管理。为便于分类核算管理,需要建立备件的类别信息,如易损易耗、润滑等物料,也可以模糊管理,只建立一个大类。建立类别后,需要把保养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备件先进行编码维护,然后才能维护到模板和具体的任务中。
4.2.3保养、点检、维修任务模板管理
系统任务的自动生成依赖保养模板,所以保养模板需要根据工作经验认真制定,否则将影响系统运行。新建模板功能只是给出编码、类别,详细信息如保养周期(关键参数,系统据此自动生成相应的任务)、保养项目、所用备件等必须再次通过窗口进行维护确认。创建模板是选择相应的类别,在本类内依次编号,并给出比较的名称。保养内容由保养项目自动生成,如需调试说明则录入到“保养说明”框中,点击“编辑项目”按钮或者点击“保养项目模板编辑”选项卡标签,进行保养项目的维护。在“备件使用模板浏览”窗口可以查看本保养的备件使用总体情况。保养、点检、维修模板都是在此窗口进行维护的,按照编码类别区分。
4.2.4任务管理
(1)任务的生成。系统根据保养模板设定的周期自动生成保养任务和点检任务,其依据为保养周期和上次进行本保养后的运行时长。维修任务由负责人员视情况手动生成。(2)任务的维护。任务根据模板自动生成后,需要负责人员根据本次保养的具体情况定制保养项目,保养项目、使用备件情况的操作类似模板的管理。(3)任务的完成。任务生成后,负责人员进行实际的保养、点检或维修作业,完成后把本次的保养设置为完成状态。如果任务没有全部完成,不要直接设置任务的完成,而是设置具体保养项目的完成情况,直到本次保养任务全部完成后,再设置任务的整体完成。
4.2.5停机信息管理
设备每次停机都会自动生成停机信息记录并弹出录入窗口,可根据具体情况输入适当的信息,以便事后分析处理。如属于正常停机就输入“正常停机”信息;如属于异常停机,则录入具体的描述信息并给出具体的处理信息以及预防信息。后补信息录入在“停机信息查询维护”界面完成。
5结语
本系统通过可编程控制器记录设备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计算机通过和可编程控制器通讯获取设备保养单元的运行状态。保养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并依据保养策略生成各种保养任务,通过统计分析系统生成的数据,提供详细、的报告信息,为设备保养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以便及时地对设备进行精细化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完好率、可利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宋西军 曾志莲 白日欣 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智能化电力营销与管理系统论文
1智能化电力营销相关内容的解读
1.1智能化电力营销的重要性及内涵描述
实现电力资源智能化的营销管理,需要实现电力资源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市场管理两方面的内容。而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管理需要实现的这两方面内容,相互依靠,共同促进电力资源的智能化营销管理水平。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方面的内容,不仅会影响另一方面的落实效果,还会深刻影响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智能化电力营销的内涵,需要把控好对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的理解,所谓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一方面要对电力资源的掌控使用实现智能化,另一方面要根据电力资源的社会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较大化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力资源的发展要求。其中,电力资源智能化服务是智能化市场管理的基础,而智能化市场管理中所解决的问题,又能给智能化服务提供相应的参考。
1.2智能化电力营销的相关手段描述
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智能化营销,建立起沟通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的桥梁,在发现电力供应问题的同时,充分了解电力用户的需求,帮助电力企业构建更符合客观实际要求的电力输送方案,保障电力质量的同时,做好电力安全稳定的输送。电力智能化营销所包含两方面的内涵,智能化服务与智能化市场管理相互协作,共同促进智能化电力营销的质量,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电力资源的智能化服务,是指电力企业根据用户的现实生产状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电力资源输送方案,为用电企业提供不同的电力资源服务。这种服务方式不仅可以实现电力资源服务的定制化,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大大提高用电企业的满意度。因为电力资源的配送与用电单位实际用电进行了匹配,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浪费,为社会资源的节约贡献了力量。电力资源的智能化服务,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加强电力资源提供商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对于电力资源的充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电力资源智能化服务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电企业的市场黏度,电力企业还可以充分根据服务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实现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电力资源的智能化市场管理,需要依靠现代化的数据收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根据收集的市场数据,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取得市场需求,为电力企业向市场方向更好的改进,打好数据基础。电力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占据市场,实现企业的建设发展,必须对电力使用企业充分重视,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了解,只有这样,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才能从市场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要求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发展。在电力资源的智能化市场管理中,首先要确定好电力管理地区的电力运行方式、用户数量分布等信息,然后根据相关信息,利用现代科技,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手段和方式,完成市场数据采集工作。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之后,依靠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市场的最终需求,并以市场需求为最终导向,对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调整。
2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的描述
2.1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重要性描述
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网运行故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电力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中,如果没有安装配备相关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配电网络出现突发问题时,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虽然配电网络在建设过程中,对建设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并不能保障配电网络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当出现突发状况造成配电网络运行故障时,通过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并在故障发生及时时间进行解决,把配电网络因故障出现的损失降至低。目前,智能化配电网的管理包括了配电网的计量管理和管理。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中的计量管理是对电力电网的实时监控和数据收集整理,而配电网络的管理则是对配电网络故障在及时时间进行处理,排除故障,保障电力电网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行。
2.2智能化配电网络的计量控制管理
配电网络的计量管理,是根据电力网络的实际运行效果,采用科技含量高、故障率低的现代化设备,完成电力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采集工作,包括了配电网络运行数据、用户数据等。根据配电网络运行情况采集回来的数据,经过科学整理分析之后,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实时情况,对电力电网的运行进行调整,以实现电力电网的智能配电管理。电力信息的计量管理采集,包括了电力电网信息的采集、电网设备的远程控制等内容。电力电网的信息采集,是指电力企业使用相关智能化设备,对电力电网的运行数据和用户电力使用情况数据进行采集整合,这些数据包含了电力电网故障记录、用户用电量等重要信息,通过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对电力电网实行适当干预,保障电力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电网的智能化计量管理,还包括对用户用电量的查询和记录,对电力用户电力使用情况的实时数据,同样可以进行显示。电网的智能化计量管理,不仅提高了用户电力使用情况的度,也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用工成本,提高了企业工作质量。对实时电力电网资源的显示,便于统计某个时间段电力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为电力使用者提供正确决策参考。电力电网的计量信息管理,还包含对电力电网的远程控制内容,通过远程控制,能大大降低电力电网的运行成本,同时,降低电力电网发生故障的概率,对电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中,如果发现了电力电网某一偏远地区出现故障,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等问题,相关技术人员难以及时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及时时间完成电力电网故障排除工作的重任,需要电力电网进行远程控制解决故障。
2.3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的性描述
电力电网的性管理,是指对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相关手段进行实现,在配电网络的规划管理中,充分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电力电网的稳定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如果电力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的自然状况、设备问题导致的配电网络不能正常工作,那么监控设备就要及时进行报警,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尽快对配电网络的问题进行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配电网络对需要输送的电力资源质量必然有所提高,配电网络的压力也会随着增大,这就对配电网络的监控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配电网络的运行发展情况,提供新的监控设备,并研究新的监控方法和管理手段,以促进配电网络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3结语
智能化电力营销和配电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利用智能化营销方案和配电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电力企业对客户需求和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在智能化电力营销和配电网管理系统中,把营销内容和配网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同时,保障电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利用相关手段,以促进智能化电力营销和配网管理系统的发展,服务好用电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好电力保障。
作者:杨莎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郴州供电分公司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系统论文
1系统思维的简要概述
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优化处理工程的全寿命期,提高施工质量,使其符合既定的项目要求,系统思维的运用从全新的角度,处理各种问题事物。另外,也可以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有效控制内容,合理优化配置全寿命期的管理工作。系统思维作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包括工程环境状态、发展动向、结构特征等,以期待能揭示出全寿命的发展规律。
2传统管理思维的不足之处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它不仅能有效督促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而且可以节约施工成本,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多的高新技术被应用到管理思维中,并建立了相应的思维管理系统,不断优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但是传统的管理思维依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观念的狭隘性。
以往的价值观念,已经无法适用当今社会的发展,对管理知识和手段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的管理形式,主要是将建设作为重点内容,价值观念的核心是经济利润的取得,这种思维致使相关人员缺乏对工程运行阶段维护工作的重视,对整体的价值意义认识不足,忽视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在初期的规划设计阶段,由于管理者的思维意识不明确,对建筑整体的连续性缺乏系统的认知,进而影响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
(2)缺乏强大的包容性。
在以往的管理方法中,不能、的反映出管理要求,其局限性最突出的特点是,将工程切割成计划制定、设计图纸、施工等众多小部分,分别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措施破坏了主体的统一性,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致使各部门的意见目标出现差异,加深彼此间的矛盾,不利于及时解决施工管理问题。传统的方法,只注重对某一两个环节的管理,缺乏全局观念,过分关注眼前利益,造成全寿命期限的利益受到损害。
(3)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思维模式是当下研究工程管理的主要解决对象,以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是人们深刻、的认识管理工作的基础。这种思想转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的发展和对实际需求的研究,使得管理系统的实用性逐渐增强,但是这些措施远远不够,需要更高的管理水平解决建筑中的各种问题。
3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3.1全寿命期的研究分析
在系统思维的约束教育下,使得工程管理工作拥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该模式结合建筑工程的指标要求和质量因素,对其进行全程的监控管理,在开放、自由的氛围下开展工作。特别是对全寿命期的研究,系统环境是主要的分析对象,它的组成是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且其在全寿命阶段对工程造成巨大影响。在全寿命期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及时,系统环境要提供充足的资源设备,确保工程建筑的顺利实施。第二,系统还兼备外界服务工作,及时满足社会上的综合需求,实现自身价值。
3.2系统框架的构建
全寿命期管理,主要是在以往管理概念的前提下,全方面管理工程建筑的策划思路、设计方案、施工情况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加强对其整体框架结构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寿命期限管理对最初的建筑目标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这就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双方面的内容,推动工程的进步发展。对于全寿命期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及时,虽然全寿命期分为不同阶段步骤,但是每部分的管理工作并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第二,在全寿命管理中的很多理论知识、管理方法,与传统思维存在很大差别,大部分都是全新的概念技能。所以现下使用的工程管理和传统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全寿命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他从工程管理的大局着手,不断丰富管理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并要求逐步构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
3.3协调管理内容
全寿命期管理,会涉及到多种领域知识,大体上分为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面对如此复杂繁琐的管理工作,是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目标。由于和传统思维差异甚大,这就要求不断满足建筑工程目标的统一特性,迂回解决面对的管理问题。全寿命期管理中,需要协调管理的内容大体有三方面,及时,对工程目标的协调,虽然不同组成部分的工作任务不同,但是却为了共同的目标进行服务;第二,工程结构的协调,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部分和整体成为协调的主要内容,通过改善两者的关系,促进系统结构稳定、合理建设,从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三,工程整体的协调,在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提高对工程整体的管理,促进微观和宏观均衡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全寿命期管理是现代工程管理中,一种全新的应用思维和模式,它的优势包括:涉猎内容广泛,知识要点丰富等,这也对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逐渐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系统思维,从中掌握内在的规律,实现工程建设效益的较大化。本文通过对系统思维的概述,使人们能大体了解工程管理工作,并指出以往管理手段的不足之处,对全寿命期管理进行细致的研究,希望能提高人们对管理内容的重视,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
作者:李莉 单位:四川省仁寿县房地产管理局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检验检疫机构绩效管理系统论文
1绩效考核体系
1.1基本理论
1.1.1定义
绩效考核(performanceexamine)是一项系统工程。绩效考核的定义为:组织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使用某种的标准和指标,对组织内部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定量评估,同时运用评估结果正面引导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
1.1.2绩效考核意义
绩效考核对检验检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导向、杠杆、评估和拉动作用。实施开发并使用该类系统会为检验检疫机构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保安全”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助力“四步走”战略的重要手段,对检验检疫机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下列显著优点:①简化工作流程,调动整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落实。②方便数据寻根,增强安全保护。③实现公正考核,支持决策。④调整管理方法,适应新形势要求。
1.2绩效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常用方法有:图尺度考核法(GraphicRatingScale,GRS)交替排序法(AlternativeRankingMethod,ARM)配对比较法(PairedComparisonMethod,PCM)强制分布法(ForcedDistributionMethod,FDM)关键事件法(CriticalIncidentMethod,CIM)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等,本文采用目标管理法对本体系进行研究。
1.3绩效考核的内容
①绩效考核主体确定。根据目标管理法的考核思想,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绩效考核办公室、绩效考核联席单位、被考核单位四个主体。②绩效考核模式确立。组织结构:由局领导小组、绩效组、工作人员三个部分构成;考核对象由所有分支机构、省局机关处室、直属单位。考核指标为重点工作、基础工作、质量管理体系、部门民主互评、党组评议以及突出成绩加分构成。
2绩效考核工作信息化设计
2.1检验检疫机构绩效考核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很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已经开发出多种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管理信息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对检验检疫机构来说,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方便性:通过该系统,考核主体能够对绩效进行考核,同时能够得到考核的登录密码,考核时间、考核地点,考核过程能够方便地评分;②稳定性:在系统操作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等待时间过长、内容不完整,甚至服务中断等现象,通常情况下,需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③安全性: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技术手段,防止作弊现象的出现;对于数据库、WEB服务来说,需要制定一定的安全措施;④可扩展能力:根据目标考核系统的规划,可以将相应的功能设计成不同的模块,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集成;⑤可维护性:通过网络进行绩效考核时,有的数据操作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但是,有些系统需要借助维护人员对网站的数据做出及时的处理和回应。
2.2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①结构选择。本系统采用的是“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②平台选择。根据B/S结构的要求,借助现有的软硬件产品,以及软件开发工具,通过对性能价格比进行综合的考虑,选择如下平台:1)数据库:数据库选择SQL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应用软件。2)硬件: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网卡、集散器组成系统硬件。3)开发工具:本系统采用C#编程语言实现编程,开发工具为MicrosoftVisualStudio。③网站架设。在Internet服务管理器(IIS)中创建WEB站点。
2.3系统的功能需求
系统应是根据检验检疫机构绩效考核的流程,自行设计开发的一套软件系统。①总功能需求。一是对省局机关处室、直属单位的绩效考核;二是对各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每个功能都针对被考核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管理,其中,评分统计中包括:基础工作、重点工作、体系运行情况、党组评议、突出成绩加分、民主测评。②权限功能需求。本系统对绩效考核主体设置了相应的权限。1)绩效管理办公室:可实现部门和员工名单、添加和删除部门,参与对各部门的考核评分,对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成绩进行统计、计算、等功能;2)绩效管理联席单位:可参与对各部门的绩效管理考核评分;3)普通用户:向系统内任何人开放,主要用于查看绩效考核结果,提交考核所需各项资料。
2.4系统的技术支持
本项目研究开发的信息系统是在B/S结构网络模式下利用作为系统框架,采用SQL,C#等编程语言编程实现的。①技术。作为一种技术,主要用于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与现在的Web开发模式相比,作为.NET框架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能够提供许多强大的优势。②SQLServer2000。SQLServe:2000是Microsoft推出的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具有易分析、高安全、易管理、高实用、可伸缩、易操作的特点。③C#。C#是专门为.NET应用而开发出的语言。这从根本上保障了C#与.NET框架的结合。在.NET运行库的支持下,NET框架的各种优点在C#中表现得淋漓尽致。④B/S体系结构。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信息系统平台模式,简化了客户端,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使用户的操作变得更简单,还使信息系统维护的限制因素更少。
2.5系统的操作流程
从系统用户输入口令开始,到选取相应的系统模块是系统运行的主体流程,然后才能在其权限下进行工作。
3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设计
3.1总体设计方案
①系统的设计目标。本系统通过领导小组、绩效办、联席会议、普通用户四个考核主体的各自功能和权限、执行操作对绩效成绩进行分析、汇总,得出绩效考核结论。②系统的整体结构。
3.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①登录模块设计。系统起始页,检验用户代号和密码是否正确。用户进入系统网址后打开的缺省页面,要求用户在进入系统前验证用户输入的代号和密码后,查询其代号和密码是否匹配。②考核模块设计。按照考核流程分为:考核输入、考核、考核输出模块。③管理模块设计。
3.3权限设计
本系统权限设置划为两级,分别为管理员(局领导小组授权)和普通用户(包括绩效办、联席会议和其他未授权人员)。
3.4代码设计
代码的种类包括顺序码、区间码、表意码、合成码等多种。本系统主要使用的是表意码,即把直接或间接表示编码化对象属性的文字、数字、记号原封不动地作为编码。
4总结与建议
在信息化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普及的大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绩效管理的考核工作和传统的绩效考核工作具有明显的优势。该系统研究了检验检疫机构绩效考核指标评分、绩效指标统计、汇总的查询功能,具有覆盖、权限层次清晰、并发性能强大、组件化的特点。通过本文研究,只实现了对绩效考核信息化系统设计的理论研究,由于时间和技术以及对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理解深度的限制,本人未能完成该系统的开发与实现,个人建议对以下几点进行进一步研究:①绩效管理工作所需业务知识、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知识,该信息化系统应不断细化考核内容,使其逐渐覆盖更多工作面。②在现有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被考核单位的业务数据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③增加智能工具,提供分析图表、报表打印等辅助子系统功能。
作者:严佳龙 徐宏乐 赵聪利 张静 单位: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系统论文
1施工企业集成化综合管理系统
当前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普遍落后,其重要原因是施工企业自身是一个复杂系统,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特别是未经过系统分析,建设出的系统与实际管理脱节,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未切实发挥其应有价值;平台建设后,缺乏应有的运行管理机制,最终造成各应用人员疲于应付,系统形同虚设。集成化管理是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把信息论、系统论与工程论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化管理模式。这种“集成”不是有关知识门类及各个部门的简单叠加,而是以系统工程为基础,实现知识门类的有机融合,经过各个部门的重组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有机体,其整体功能远大于各个部分之和,是工程项目管理建立和实现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管理研究方向有:①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②项目全要素成本管理;③一体化管理。基于集成化管理思想对施工企业业务环境进行分析,构建集成化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可将施工企业复杂系统中各个独立的要素统筹纳入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使每一项管理活动都能在的框架下进行;监控核心业务过程,降低业务风险;基于数据分析进行系统、业务优化,实现决策数据化,提升决策水平。
2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
施工企业作为独立运营企业,其经营业务建立在行业法律法规规范、质量体系、环境与安全体系、企业自身运行体制(制度、流程)、施工技术与工艺基础上等。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主体,其涉及的业务活动过程有招投标过程、施工合同实施过程、分包与供应合同实施过程、现场人、材、机管理过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等;其经营活动的目标包括成本、进度、质量、安全;其对外业务单位包括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监理、各政府主管单位等。利用集成化管理思想,从施工企业的业务关系、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生产要素等维度进行综合系统分析,构建了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
3系统建设
3.1系统架构
基于施工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型,针对郑州一建集团管理实际,构建了综合管理系统建设规划,并确认本期建设系统范围与边界、各系统之间的集成关系,如图2所示。郑州一建集团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的原则:①标准化基础数据;②标准化流程;③集成化应用。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目标:①资源整合;②风险管控;③决策支持。本期建设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包括为:门户网站、人力系统、OA办公系统、项目管理平台、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子系统。下一步将在各业务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商务智能系统等。本次建设的各系统的功能与范围如下。
1)门户网站根据不同的浏览类型可定制化显示不同内容;提供手机网站功能;并提供各内部业务平台访问入口。
2)人力系统分层级进行人员招聘、员工管理、员工招聘、自定义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可实现对人员绩效、单位绩效的任意维度分析。
3)项目管理系统包括经济类业务(投标、施工合同管理、专业分包、劳务分包、机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等)和非经济类业务(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实现对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业务的整体管理,并对影响工程的重大经济类事项或非经济类事项进行预警。
4)档案管理系统对工程竣工资料进行管理;对单位、个人重要绩效等事项进行记录;实现对各类纸质、电子资产的管理。
5)财务系统实现对集团各类经济业务、项目核算业务的会计核算,并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多维度分析。
6)OA办公系统公司办公驾驶舱、员工学习生活园地。具备工作计划于总结、会议室管理、车辆管理、审批业务;并且集成各平台的待办、重要报表数据;各层级单位均可子定义本单位的门户平台,进行本组织层级的员工文化建设。各系统之间的重要集成关系如下:①所有系统均从人力系统中关联账户、人员、组织结构等信息;②人力系统自动关联办公系统、项目平台中个人、单位考核指标;③OA办公系统集成各类常用报表数据及重要链接;④档案系统对各系统需要归档内容进行管理;⑤系统开发接口,目前可集成Project,GCL2013,Office等。
3.2分步骤、分期开展系统开发与实施工作
根据各系统依赖关系,确定各平台建设的先后顺序及模块业务启动顺序,保障平台业务正常进行。建立项目组运行机制,考察并选择内外部项目组成员及平台开发与实施应用推广范围。建立了以周为单位的周计划、周总结、周沟通等制度,及时监督开发实施过程中业务冲突项并解决。平台建设以业务及需求梳理为前提,必要情况下进行流程再造。信息化系统实施难度的大小与公司业务规范、标准化程度有很大关联。标准化、流程化程度越高,实施难度越低,实施效果越好。平台实施与应用推广,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标杆作用,从而让大家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基础上跟从项目组的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3.3做好培训,构建平台的运行机制
以公司内部实施团队为基础,逐步构建平台运行机制:制度保障(平台运行制度、平台操作手册)、内部团队(内部讲师、业务应用分析人员)等,从而形成良性平台运行机制,保障平台建设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4系统应用效果
基于集成化管理模型,合理设计信息要素,将各项管理工作过程进行信息登记,满足各级管理要求。从业务管理角度,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存储、分析,挖掘业务系统优化价值;从决策者角度,可提供更直观、形象的多维度数据展示形式,便于科学决策。
1)构建多层级管理架构施工企业,一般是2级或3级及其以上组织结构。各层级在各业务系统中因所处层级的不同,关注的业务点均不同。郑州一建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将集团各层级管理需求纳入平台,使各单位、各岗位人员根据业务需要充分参与系统、各司其职。
2)标准化基础数据、业务流程,加强数据集成,提升协同效率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共享使用,保障了数据的性与关联性,实现信息“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共享使用”,例如供应商基础信息、合同信息、价格信息等。通过对各级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严格管控用章、资金等业务风险;并针对各业务单位的特殊情况,提供个性化流程配置。基于标准化数据、流程的逻辑关联,可实现业务联查分析;并且各业务平台之间通过接口进行数据集成汇总,减少重复工作,为多维度综合分析提供支持。提供手机终端审批,便于工程项目现场、出差期间办公;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短信提醒等,实现对重要事项的多方式告知。利用多方位、立体式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协同办公、高效管理。
3)实现了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精细化工程项目成本管控风险,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与资金运作效率通过企业综合管理系统,构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工程项目投标、项目内部立项;各类现场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流动;各层级工程质量、安全等的监督;各种外部对接;工程竣工资料等,在企业综合管理系统中均得到体现。将工程项目全过程、全生产要素、内外部业务关系对接等全部纳入平台,实现信息的集成管理;并将项目管理的各级管理职责在平台中具体化、标准化、流程化。通过对过程、要素、全员的动态记录与监控,实现项目的精细化成本管控;基于各种生产要素的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实时监控项目运营成本,定期的成本分析,便于核查盈亏的具体原因,从而不断地从施工技术、管理方法上去改进,提升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资金的运作效率;通过对重点项风险指标的客观定量考核,实现风险预警。
4)实现对各级单位、个人的多方位绩效评估企业综合管理系统可以集成记录组织、个人的各类评价指标、活动等。从而基于多维度KPI指标,实现对各层级组织单位、个人绩效的量化评估。开展组织绩效的分析,便于平衡组织权力,通过不断的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沟通效率,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监督、有序进行。个人绩效分析,不仅可以为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充分依据和明细路径,而且便于管理者做好计划与分工,解放管理者时间。进而有利于组织及个人目标的实现。
5结语
本企业利用集成化管理思想构建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各个层面和各方面的综合集成,利用科学、系统、合理的制度,保障全员参与,但集成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只有用发展的视野将各项思维、方法贯彻到企业中心工作中,才会立足于行业前列,本企业还需要随着核心业务的变化及时更新与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求。希望本项目的实践能够为其他同类型同规模企业提供参考。
作者:周明军 李遐 单位:郑州市及时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论文
1临床药学管理系统2.0功能介绍
临床药学管理系统2.0的处方点评模块结合《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处方点评监测网工作手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处方点评相关政策要求,实现对医院处方(医嘱)的电子化评价功能。该软件将《规范》等相关规定中对处方点评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设置了数十个处方评价点,并结合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的审方功能,提供对处方(医嘱)的科学、的预判功能。其可对处方的书写格式、处方药品的数量、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给药方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中药使用情况等多项情况进行评价。
当点评完成一张处方(医嘱)后,软件能够根据临床药师的点评内容,对被评价的处方进行问题严重性的评级,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同时软件还可将这些评价结果进行计算机化存储,以便对处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便临床药师及医师对处方用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节约医疗成本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临床药学管理系统2.0在1.0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处方点评、抗菌药物管理的新要求以及用户对临床药学管理系统V1.0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重新开发和完善,在系统功能、技术架构、知识库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功能方面,在保留原有1.0版本功能的同时,新系统对原有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延伸,如新增了中成药处方点评、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以及公示预警模块,对其他的功能模块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完善和优化。此外,在不影响用户整体使用感受情况下,该系统的功能设计重点考虑系统的人性化,因此提高了易用性。
2点评存在的问题
该软件能够快速对医嘱进行审核,提高了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系统软件都是通过工程师编程进行计算,程序难免会出现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因此该软件在医嘱审核过程中在判断、确认和统计问题医嘱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警示属于无效警示,即对正常合理用药提出了警示,表明该软件尚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临床药师在软件使用中的人工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该软件点评出的无效警示处方主要表现详述如下。
2.1抗结核药联用。结核病的病理特征及现行抗结核药的药理作用决定了其常需联合用药,但系统软件在分析处方时可能被认为是重复用药。如治疗结核病一线方案的多联用药为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用,该方案虽可能发生肝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叠加效应,但同时可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常规使用的,但这种联合用药通常被软件断定为重复给药。
2.2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用。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治疗同一疾病可能被认为是重复用药。如注射用凝血酶(巴曲亭)与酚磺乙胺注射液,酚磺乙胺为作用于血小板的止血药,注射用凝血酶为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两者虽同为止血药,但作用机制不同且具有协同效应,不属于重复用药,但却会被软件判定为重复用药。
2.3同种类药物联用。由于疾病发生机制的千差万别,有时即使是同种类药物,其联合应用也是必要的。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联合使用,由于甘精胰岛素属于超长效胰岛素,用于控制基础血糖,而短效和超短效胰岛素用于控制餐后血糖,2种胰岛素联合应用符合血糖控制要求,但却会被软件判定为重复用药。
2.4抗菌药物联用。由于所有抗菌药物多不止对一种细菌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只是对不同细菌有作用强弱之分,而患者感染情况各不相同,系统在对抗菌药物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可能会将某些抗菌药物的合理联用归类为重复用药;而针对具体患者多种抗菌药物的联用,该系统并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提示。如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与阿奇霉素,通过系统软件判定为重复用药,虽两者都可针对铜绿假单胞杆菌使用,但2种药物的抗菌谱不尽相同,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效应,《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已将两者联合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配伍方案在临床推广。
2.5其他误判。除重复用药外,该软件在使用过程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一些误判。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通过雾化途径起效,但通过医师站传输到系统显示变成“喷雾”,随即被归类为“给药途径问题”;余甘子喉片说明书明确告知可口服含化,但软件提示说明书未提及该药的给药途径可以为含服;硫辛酸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被软件系统误归类为解热镇痛药,而事实上硫辛酸为强抗氧化剂,主要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感觉异常;玻璃酸钠滴眼液也被系统误判为同类型关节腔注射用的抗风湿药,忽略了其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仅当其关节腔内注射剂时才为膝骨关节炎、肩周炎等症的改善药物。
3改进建议
3.1建立自定义模块。临床上确定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往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软件毕竟是通过对药品说明书等内容进行核对前提下监测的,条件变量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分析,很多情况还需要药师根据警示处方信息和临床实际情况与医师沟通后再进行判断,直观点评结果仅能作为参考依据,而不是最终结论。当前药物信息更新的速度很快,而系统更新速度较慢,在信息的性和及时性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上报专项处方、医嘱点评外,许多医院还针对本院出现使用问题较多的药物处方进行专项点评,这就需要在现有软件的基础上建立自定义专项点评模块和点评判别模块。通过制定合理规则后,软件通过预判自动生成需专项点评的药物名单,之后通过生成的新自定义点评程序进行点评,如此可更便捷地针对该院的用药情况进行专项点评。
3.2追加记忆功能。目前,我国的临床诊断书写与ICD-10对照表区别较大,加之各医院之间的临床诊断书写规范不尽相同,导致诊断内容以及用药适宜性等相关点评项无法进行较的系统判定。而建立诊断判别和文字录入的记忆功能,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此方法操作虽在初期进行人工修正和录入时较烦琐,但长期积累可形成具有该医院特色的临床诊断判别数据库,不但能提高软件点评的性,更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点评效率。
3.3设置用户名工作进展列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2.0可对抽样后的工作列表进行保存,以方便列表中未完成的点评条目在下一次进入时,该用户可继续进行点评。但存在的问题在于该用户一旦保存列表,其他点评用户则无法看到或无法对此列表的数据进行抽样,因此存在局限性。建议登录后首页显示各用户点评进展和详细目录,在点评时可以对其他用户点评的条目进行抽样;同时为防止新用户对点评结果的随意更改,可对不同用户重复抽样的已经点评的结果条目进行锁定或限制。
4结语
医疗机构的发展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休戚相关,点评软件能够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快速审核,提高药学服务质量,能够查询药品说明书、临床用药指南和配伍禁忌,可分析用药适宜性、联合用药、重复给药、配伍禁忌以及是否会产生药品不良反应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确实有着强大的功能和优点。该点评软件的应用实践表明,其在对药师的合理用药干预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提高了审方的性及工作效率。但也不能盲目或简单地依赖软件,更不能因软件存在一些问题而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就放弃使用,只有药师与医院信息科、相关软件开发公司密切合作,动态实时优化,才能让点评软件更好地为药学干预服务,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武航海 边原 杨勇 张远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管理系统毕业论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系统论文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对于缺乏财务知识的科研人员来说,根据会计核算明细账来填报课题结算报表不是件容易的事,会计分录对于大部分科技人员来讲有难度,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课题组成员不能安心从事科研工作。作为财务管理部门,也希望能够帮助每一课题组来完成财务报表,但随着课题数量和经费总量的不断增加,财务管理部门力不从心。为了有效解决科研经费财务结算报表填制和跟踪预算科目经费使用进度等问题,结合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不同特点和管理要求,根据国家和学校关于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于2010年在原有的经费指标查询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①,提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二、高校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的设计核心在于学校财务结算系统与各类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以及财务结算报表之间实现项目支出经费的财务数据能自动归结和匹配于各类报表,会计科目合理地归集到科研经费预(决)算科目中,从而实现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使用的实时跟踪和填报各类报表。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结算系统会计科目归集对应规则。设备购置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和咨询费等可以直接从会计科目中提取数据,而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和管理费等无法直接从会计科目中提取,可以结合预算提取数据,生成结算报表后,再根据课题明细账支出摘要加以微调。由于各类科研经费结算报表格式、科目等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在系统开发时设计不同类型(如973、863、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基金、省基金和教育厅项目等)的经费结算报表格式供课题负责人选择使用。
三、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决算管理系统的应用
云南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结算管理系统支持从学校账务系统中根据提取规则自动提取相关科目的支出明细及汇总数据,自动填写Word或Excel格式的报表文件,可直接将支出的凭证明细数据导出至Excel,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结算报表的自动生成。该系统操作界面友好,人机互动性强,支持自定义报表格式和取数公式,支持跨年度数据汇总,可实时查询科研经费预算科目支出情况和汇总决算报表,具有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功能。系统应用时课题负责人首先登录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门户网站,录入自己的登录编号和密码并登录系统,完成系统身份备案,同时可在界面上看到自己所承担的所有项目经费的代码和课题名称,选择需要的课题以及课题所属类型,如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项目、国家公益行业计划项目和省基金项目等,按照项目立项批准的预算录入经费预算明细表,完成项目预算经费的初始化数据。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查询预算明细科目经费的使用进度和填报财务结算报表时,可点击“生成决算报表”,系统就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会计科目和课题预(决)算科目的对应关系,到学校账务系统中提取相应数据并生成各类项目结算报表,在生成课题经费支出结算报表的同时还可生成各类支出(如材料费、差旅费、劳务费、燃料动力费等)对应的明细表供统计查询使用,也可导出各类支出凭证明细数据至Excel表或打印各类支出明细。三年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两大优点:一是课题主持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自动生成的科研经费结(决)算报表,实时跟踪课题经费预算科目执行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经费支出科目,从源头上控制经费使用与预算不一致的问题;二是课题主持人只需要花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几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结(决)算报表的填制、明细导出和打印,系统按照项目类型结算报表要求对支出经费归类,与财务账一一对应,减少了财务管理部门对各类科研经费财务报表盖章时的核实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务审核时间,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深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欢迎。
四、总结
总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对科研经费进行实时监督,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管理人员劳动强度,为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主持人提供及时、完整和的财务信息,实现项目进度管理与经费预算管理协调一致。
作者:徐昆龙 马福云 饶志坚 戴瑶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财务处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