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笔者撰写本文,抒之己见。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及时”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3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品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品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品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障。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品质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品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品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来源:文秘站 )良好的服务。
3、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体系,运用iso9002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造iso90002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3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年度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障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3个环节。(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2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障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障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 配件不发生变质,保障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障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施工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起壳、开裂等质量通病。对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才能制定防治措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及时,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坚持质量标准,对隐蔽工程,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如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墙身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蜂窝、麻面、露筋;屋面、渗水、漏水;地面、楼面起砂、起壳、开裂;阳台、雨蓬开裂、倾覆和坍塌;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和不平整;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和密封不严等,应开展现场型qc小组攻关活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严格实施质量检查,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防治,以彻底地消除质量通病。
笔者认为,重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制定根治对策,采用“三新”工艺和技术,增强责任感,消灭质量通病,为用户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宗旨。
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逐步提高。然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建筑施工的顺利有序开展,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影响人民、国家的财产和利益。因此,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寻求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极非常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议与措施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建筑质量意识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往往看重公司的经营,企业的经济利益在他们看来是头等大事,建筑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质量管理部门从以前的独立机构,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依附于工程部的一个岗位,甚至空有虚名、流于形式。施工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
(二)建筑材料质量方面的问题。
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和落后,我国企业生产出来的材料在质量上还有很大的差异。在施工企业材料符不符合标准,达不达标,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材料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1、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工程成本,未按国家规范、施工设计图纸及甲方业主的要求选择材料。
2、施工材料选择监管不严格。供应商泛滥、产品不明确、信息不,以及供应商为了获取更高的材料价差,提供货未经部门检验的材料,或者提供货不对板的材料,
3、建筑材料管理上验收不过关。施工单位未按材料验收标准严格按验收,导致材料不符合要求,不合格。
4、施工过程管理不合理。仓库的管理不严,材料的搬运、及防护不合理。材料在使用中,及施工工艺没有严格控制和管理。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跟不上。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施工队伍没有及时进行新工艺的学习和培训,出现脱节现象。
(四)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1、质量方针不明确,质量目标没有细化。
2、组织机构不规范,质量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分配不够合理,部门及个人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3、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4、没有做好材料采购、验收、施工各个环节数据和记录。
5、施工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没有进行分析,进行质量改进。
(五)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很多在建工程没有质量监督小组,没有专职的质量员,有些质量员身兼几个工地,身兼数职,导致建筑质量监督力松散,制度没有真正得到实施,违章操作现象到处可见。
二、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提高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必须要树立良好的质量观念。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建筑质量造成严重的后果。质量是施工验收的保障,质量不合格,不符合规范,导致验收不合格,返工整改,反而得不偿失;做好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能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严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质量关。
1、做好合同技术交底。按《合同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要求,做好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技术方案的交底工作。严格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施工合同、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组织技术方案的要求,对材料的采购进行质量控制。
2、选择合格供方。对供方的评价和选择,调查相关供方的情况。对供方的资质证明、产品生产许可证明、产品质量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状况、产品质量状况或相关经验、交货期的保障能力、供方交付后的服务和支持能力、履约能力、财务状况、价格进行评价,形成《供方评价表》,送管理者代表审批,确定“合格供方名录”。对发包方指定的供应方同样要进行评价,选择合格供方。
3、把好材料设备采购关。项目部在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之前,编制《主要材料设备订购申请表》,明确所采购产品的种类、规格、型号、数量、交付期、质量要求以及采购验证的具体安排。公司根据施工需要确定和平配备项目所需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并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审批各类采购计划。
4、做好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验收。材料进场后,由项目部质检员核对材料购买审批单,按照材料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向现场管理员发出“材料报验意单”,请求期对材料进行确认。经现场管理员验收合格后的材料方可投入施工使用。必要时对材料进行抽样,送监督站进行材料分析、检查,以确保材料质量。
5、严格做好材料设备的存放及使用管理。坚决拒绝一些不法分子希望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方式和手段,对建筑施工的材料进行抢占或者是在材料之中加入不必要的成分和杂质,进而从中获取收益的行为。
(三)加强技术管理。建筑施工质量和技术因素密切相关,我们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及时引入。技术因素包括人员的技术素质外,包括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等。要着重培训与之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在建筑施工中运用新材料、新产品,不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他们运用工艺、技术、材料的动手能力,进而确保工程的质量。
(四)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质量方针,比如,对各部门的质量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建立公司质量宗旨,如“质量及时、恪守合同、文明施工、和谐发展”,形成企业质量管理的文化。就要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相关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提高施工监督人员素质,增强质量意识。
2、规范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及专职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能,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同时提高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专职施工安装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规范。
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完善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目标管理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制度》、《施工质量检查制度》、《质量管理与自查评价制度》、《质量问题处理制度》、《质量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改进制度》、《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4、做好材料采购、验收、施工各个环节数据和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包括《项目施工管理交底》、《供方情况调查表》、《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工程中间验收交接记录》、《施工日志》、《工程内部验收表》、《广东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等等。
5、对施工过程信息及记录进行收集与分析,采取预防措施。对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度具体改进措施,督促改进措施实施,组织对改进措施实施结果的跟踪验证,确定工程质量。
(五)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企业建立各样的施工质量体系及《质量管理制度》,就必须严格按要求实施。从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到施工竣工验收,贯穿整个施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杜绝使用劣质、不合格产品,杜绝偷工减料。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及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必须把质量管理看作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质量管理是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关键内容,它不仅会关系到单位、施工企业的利益,也会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加强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并且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条件,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实现施工过程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够使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产品和成果得到保障,进而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的综合效益,实现预期的建设目的,满足人们和社会的需求。
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关于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探讨
摘要:工程质量管理是指为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通信工程质量管理 书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因而,建设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质量; 监督;项目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程质量好与坏,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工程项目建设,投资大,建成及使用时期长,只有合乎质量标准,才能投入生产和交付使用,发挥投资效益,结合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和数理统计,满足社会需要。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那么,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呢?
一、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二是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招投标的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障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内容的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
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归根到底是对业主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因为业主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也是规范建设业主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
二、施工中的监督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方式,应适应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作性质和内容的要求。监督机构是以委托机关的名义监督执法,对委托机关负责,由委托机关承担执法的后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质量监督工程师对监督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督责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站在公众和社会的立场上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分部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三大分部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应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性。通过监督抽查,保障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障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另外,在加强程序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技术控制。技术控制的方法采用评价标准的方法比较好。评价标准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对施工现场质量保障条件的检查评价,二是对工程竣工检测结果的检查评价,三是对现场质量保障资料的检查评价,四是对工程实体的尺寸偏差的实测,五是对完工后的工程实体的宏观观感检查评价。
监督检查的对象还包括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业主)在内的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各行为主体。质量监督机构应站在执法的地位,通过加强对参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机制,查处各行为责任者的违规行为,增强各行为主体的自律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保障工程质量。
另外,质量监督管理还应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化管理重要手段。质量监督站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是实现工程质量档案网络管理、实现工程质量资源管理共享的前提条件,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的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也是管理方法科学化的重要标志。
总的来说,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以施工主体为主线,业主、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方法主要是通过现场的地基基础质量验收监督、主体结构的验收监督和随机抽查监督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纳入监督的范畴,环境质量的监督渗透于各个监督全过程,也是质量监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施工中的监督,保障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得以实现,保障施工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施工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 三、竣工后的监督管理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障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一是要杜绝或减少由于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行为造成对已有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引发质量事故;二是避免由于维修、维护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给国家和公众用户的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直接损失。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一是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性、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对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提倡和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将工程质量管理纳入经济管理的范畴,以解决工程交付使用后发生质量问题住户找不到责任方的后顾之忧。
四、监督工作中要注意的原则和监督方法的改进
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而不是责任主体,在这方面不能代替、越位。工程质量监督是督促建设参建各方主体搞好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控制的政府监督行为。
监督工作中应注意原则和监督方法的改进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在日常监督工作中要注意平等的原则。
2、监督工作要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
3、要保护正当权益者的利益。
4、要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以权制权。
5、全过程、多方位综合治理和提高工程质量。
6、监督工作要把握执法为民、监督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7、要研究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督管理措施。
8、研究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始终抓住工程使用安全功能的重点。
9、监督方法应注意要由代替主体角色转向抽查、核查、审查、巡查的客观的高层次上的监督管理。
因此,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多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管,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必须采用“分层控制,各级管理”的质量控制模式和“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以动态管理为特点、以目标考核为内容、以严格奖罚为手段”的质量运行机制,建立起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加强质量预控、过程控制,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探讨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质量质量控制 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升华全员质量管理意识,是抓好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前提;严格贯彻落实ISO9000标准要求,对产品直接形成过程加大控制力度;确定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目标;实施施工现场岗位作业标准,实行三检制;有针对性地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控制工程项目现场施工质量。只有加强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更好地与国际项目质量管理接轨,提高总体施工能力和水平,才能实现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下面谈谈几点如何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看法!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及时”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3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品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品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品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障。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品质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品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ISO9002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品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3、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ISO9002质量体系,运用ISO9002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造ISO90002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3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年度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障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3个环节。
(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2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障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障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障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障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施工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起壳、开裂等质量通病。对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才能制定防治措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及时,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坚持质量标准,对隐蔽工程,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如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墙身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蜂窝、麻面、露筋;屋面、渗水、漏水;地面、楼面起砂、起壳、开裂;阳台、雨蓬开裂、倾覆和坍塌;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和不平整;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和密封不严等,应开展现场型QC小组攻关活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严格实施质量检查,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防治,以彻底地消除质量通病。
综上所述,重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制定根治对策,采用“三新”工艺和技术,增强责任感,消灭质量通病,为用户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是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宗旨。
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那么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使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就需要施工人员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出发,粗浅提出了的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而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则是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工程中,任何的决策过失和不当行为都有可能给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损失,因此,各个建筑企业要把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所以本文就将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1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国家长远利益、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息息相关,质量好的工程,可以增加固定资产的耐久性,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费,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而质量差的工程,不仅要进行返工,造成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而且会延误建设速度,影响投资效益的迅速发挥,还会造成生产上的长期不合理,或者影响产品的正常生产,严重的更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所以,我们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搞好工程质量,为国家、用户提供的建设工程。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其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有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却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是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市场准入制度是保障工程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私下交易等,这就必然对建设工程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性。
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保障。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是保障工程持续有效运作、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标准,而对施工企业而言,当前要以宣贯ISO9000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控制并形成文件化;二是要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推翻,而是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三是要注重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运行、审核、评审和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3.2 要抓好施工全过程管理。建筑企业要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而且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抓好材料物资的管理,严格把好材料进场关和施工试验关,在工程建设中,材料的优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严格检查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还控制材料质量,要做到货比三家,择优使用,对主要生产厂家进行实地考察,要设置样品,严格按样品进货,严格检测和验收,另外,还应当搞好材料的检测和施工试验,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对某些重要部位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 实行全过程监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建筑工程的的特点,对疑难、易出现的问题多次组织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外墙面开裂、柱钢筋偏移、负钢筋保护层过大、墙地面空鼓等质量通病,要经过研讨和实践,找出影响质量的主、次原因,总结出一整套办法,有效地防止问题再一次出现,目前,国外工程咨询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项目前期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采购管理、公关管理和生产准备管理等,所能提供的服务十分广泛,几乎覆盖了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但在我国,监理工作仍局限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监理人员接受委托后,工程几乎已经开工,这就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的掌握深入程度不够,这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是相当不利的,因此,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监理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理。
3.4 加强技术管理。一是要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技术措施先行的质量控制方法,对工程难点组织技术攻关,针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拿出预防方案,例如,对在小区建设初期,框架结构易出现梁柱部位与砌体之间的抹灰开裂问题,采用砌体二次砌筑并加钢丝网的技术措施;二是要坚持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在选定施工方案后,制定进度计划时认真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不能让施工单位报一套计划,实际施工时又是一套计划,计划不如变化快,而且既要考虑单项施工,又要结合分部、单体、甚至室外工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真正让流水作业达到流水的目的;同时还要支持加强技术攻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根据住宅楼的特点,对疑难、易出现的问题多次组织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外墙面开裂、柱钢筋偏移等质量通病,经过研讨和实践,找出了影响质量的主、次原因,总结出一整套办法,有效地防止了问题再一次出现。
3.5 组织施工单位之间要进行相互学习,发挥内部技术骨干和各施工班组组长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自觉按照施工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和检查,而不是强迫行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将安全责任明确的落实到个人,做到纵深到底、横向到边,各自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对于特殊工种,则必须持有我国相应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的操作行为。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而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则要找出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并对其认真进行分析,加以改善,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建造出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工程。
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如何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摘 要】在目前的测绘管理体系中,存在着缺少专业的、外部的质量控制等问题。某些质量问题,都是在验收时,才被发现。而这时问题已经难以处理,给投资方和建设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对测绘工程的监管和控制。本文针对测绘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测绘工程;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一、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三大要素
1、设备的要素
测量仪器设备是测量人员对工程施控的有力武器,对于测绘工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正确使用、科学保养仪器是延长仪器使用年限,保障测量成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由于测量工作是在室外进行,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测量仪器设备的使用,因此,正确使用、科学保养仪器可以说是每个测量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2、人员的要素
人员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责任心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测绘工程的质量。人员的资质、培训、再教育、技术交流等是人员管理的重点。在所有的测绘工程作业人员中,在同一作业单位同一任务中,检查员、审查员、校核员三个岗位不可由同一人员兼任。
3、文件的要素
文件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保障。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于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质量记录。企业实现以质量为中心的长期或年度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相融合,最终实现共同目标。质量的目标管理层层设定目标,强调重点管理,它不代替日常管理。
二、测绘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作业进度的调控困难
通常情况下,测绘的成果都是在工程完成后检查的,因而,导致在测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得到解决,事后必须返工,延误测绘的工作进程。
2、检查不严格
通常情况下的测绘结果都是由同一作业单位检查。然而,在测绘过程中同一作业单位的人员之间就或多或少的存在人情、情面等的问题,许多的检察人员的检查过程中就会怠慢,从而导致测绘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3、中队级质量保障机构形同虚设
在一些测绘作业单位中由于测绘的任务多,时间又紧迫,从而导致技术人员和指派的检查员都不得不投入到测绘活动中,造成分队级的检查工作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有时全部的检查工作都由大队级检查,使得中队级的质量保障部门形同虚设。
4、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解决
由于测绘工程的不断的壮大,测绘的作业队伍也是日渐扩大,这就导致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层次不齐。在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的存在这样那样的差、漏、错等问题。这些问题出现后,相关部门的作业人员又不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
5、测绘的结果杂乱无章
很多测绘工程都是采取招投标的形式,挑选出几家比较合适的作业单位共同作用。但是,这些作用单位之间存在的水平差异很大,执行的技术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常常令测绘的结果略显杂乱。
三、加强控制测绘质量的有效措施
1、加强测绘工程数据的检查
(1)检查图像数据。在数据的整理和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失误会造成缺边、悬点等问题,因而相关单位要仔细检查图形中的数据。例如,检查图形中的错误记录;检查图形的面积;检查行政区域面积和行政区域内的图层的图版面积之间的误差;进行缝隙检查、校正检查以及重叠检查等。
(2)检查属性数据。对属性数据进行检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表结构的检查、字段值的检查、重复编号的检查、字段值范围的检查以及枚举检查等。
(3)风格检查。风格检查主要是指对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检查。由于不一样的软件的符号方式和符号库之间存在不同,使得不同的测绘平台的下线型、线宽以及颜色等图形数据不能相互兼容,因而,必须利用要素编码将不同的要素对应起来,这样才能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由于数据转换而改变风格的问题,从而使风格的转换得到保障。
(4)检查拓扑。软件不同,其拓扑关系也不尽相同。因而,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应的拓扑检查,及时的发现拓扑关系是否正确,一旦出现拓扑关系不正确要及时的进行重建。
2、测绘工程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是利用已制定的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程序,及时的获取工程质量信息,同时对获得的质量信息进行合理的判断、加工、存储及传送,将得到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部门。这样可以改善工程中各个要素,控制整个工程使之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障工程的质量。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有信息管理、工作标准、工作目标、评价标准、管理标准、程序标准和组织标准等,这些都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的组成单位。其主要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几大过程。
(1)完善管理机制。针对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日益壮大的测绘工程,相关的测绘部门要完善测绘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测绘标准和测绘技术指标,使得测绘管理日益的健全,测绘的质量逐渐得到提高。
(2)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许多的测绘问题都是由于工作单位不严格按照标准执行造成的。因此,各个作业单位要加强测绘检测的监管力度,切实的做好监测、校验测绘仪器等的相关工作,严格的履行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
3、人员的相关管理
(1)项目总工程师
项目总工程师应针对工程项目制定各项测绘资料管理制度,及测绘技术人员工作职责,并监督实施,确保测绘人员各尽其责,使得测绘工作能按规定按要求有条理的实施。
项目总工程师应充分重视测量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测绘技术人员进行测绘技能的培训和学习,对其实施的测绘方案进行审核。
(2)测绘主管工程师
项目总工程师应任命一名责任心强,测绘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测绘主管工程师,主管工程师应负责施工测绘方案的具体实施,日常检校与维护,及时向项目总工程师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时时刻刻的对测绘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通过自查、校核以及审查等方法来实现测绘过程的控制。还要注意,清除测绘产品的标识记录和数据输入、计算、输出以及绘图中得各项错误,严格的记录测绘数据。
4、验收阶段的监控
在验收阶段,工作人员要注意以下几点:检查方法要正确;技术指标要;技术参数要合理;检测仪器要;有无通过法定的检查机构检验并合格;检查过程的检查记录是否通过审核等。
综上所述,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设备、人员、文件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同时,还要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从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小的环节来控制测绘工程的质量。质量改进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也是改善质量管理系统,促进质量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所以测绘部门要加强测绘工程的管理和监管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积极性,保障测绘工作、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