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论现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
摘要 在建筑设计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智能化建筑以其具有的高效、灵活、低耗能的特点,成为建筑设计的创新“黑马”,它将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智能建筑更能适应未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也成为重点。
关键词 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设计
1 智能建筑
1.1 智能建筑的定义
人类的生活居住环境由山洞,逐步发展为茅草屋,石筑房屋等等。人类的生活方式也由群居演变为分阶级等级居住。各种用途的建筑物也在逐步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演化出不同风格的建筑方向。量变的积累,引发质变。建筑设计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建筑设计的出现是必然的。智能建筑是建筑的一个质的飞跃。它将建筑的定义提高了一个层面。
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各集团,研究中心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美国智能建筑研究中心提出:智能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国际智能工程学会说:建筑设计包含了可提响应的功能,用户对建筑物的适应性,及信息技术的灵活能动性。智能建筑是系统的综合,安全,有效,舒适,节能,使用功能强,充分利用投资,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满足用户实现高效率的需要。
我国从2006年12月29日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同时废止。该标准对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不同类型的办公建筑,交通建筑等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同时也重新审定了智能建筑的定义: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1.2 智能建筑系统设计
1.2.1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
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将不同功能的智能化系统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1.2.2 信息设施系统(ITSI)
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1.2.3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1.2.4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顾名思义,是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
1.2.5 公共安全系统(PSS)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维护公共安全,以及时应对社会的各类突发危险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1.2.6 机房工程(EEEP)
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2 智能化设计原则及实例
智能建筑开始于80年代,其鼻祖是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CITY PLACE)。它是由一座金融大厦改造成的。随后,英法等发达国家开始注重设计发展智能化建筑。根据相关材料介绍,目前美国的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70%,日本的智能建筑占新建筑的60%。我国智能建筑所占比重较少,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也取得了较显赫的成绩。
2.1 智能化设计原则
智能化建筑代表了建筑一个新的层面,首先它必须有创新设计意识。不断的创新才会有发展。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其次,智能化建筑要体现实用性以及人的中心地位。智能化建筑主要是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便利,低耗能的环境。智能化建筑一旦脱离实际,一味地追求高端、华丽,将失去原本服务人民的基本意义。再者,智能化设计应当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安全防控技术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智能化建筑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2.2 智能化建筑设计要点
2.2.1空间多样化设计
为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建筑设计需要向多层面发展,由平面设计延伸至三维甚至四维设计。
2.2.2节能性设计
低耗能是智能化建筑的应具备的显著特点。比如,汇丰银行于2006年在墨西哥城金融和酒店区的中心设立了新的总部,该办公楼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经验丰富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认证。这一荣誉的获得要归功于大楼先进的照明技术和控制系统。办公楼层均采用开放式设计。采光自然。同时配备专门设计的M51光学系统和T8 4100 K灯管,照明光感令人感到舒适。每个照明灯具都可以单独控制,并且此套照明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来调节亮度,节省了大量的能源。减少了灯光污染。
2.2.3系统设计
智能建筑由多个系统优化组成。每个系统都可发挥其较大优势。例如,烟台市银贸大厦是一座集办公、商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建筑面积1 500m3。大厦智能化系统包括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紧急广播/背景音响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功能会议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了达到高要求的智能化系统水平,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严格按照智能大厦3A系统的集成模式对整个大厦进行智能化设计。以信息技术为连接将各个子系统联系在一起。并使各子系统达到化利用。
2.2.4灵活性设计
智能化建筑是高端信息技术的产物,其基础仍是建筑设计。应将信息系统的线路相对集中,隐蔽,营造一个更宽阔的空间,减少压抑感,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环境。适当的加高层高可以方便日后的升级改造等工程。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实例的列举指出,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并深化各种智能化系统,提高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水平,学习各国的先进智能化建筑设计方法,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高效率,低耗能的工作及居住环境,并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与激情。这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响应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
摘要:本文就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内涵及特点,其次,从墙体节能;机电设备启停控制;智能化设计;地热利用等方面就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现代智能化建筑;节能技术;应用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建筑维护结构使用保温材料,而且与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量的管理模式密切相关。那智能建筑系统如何来实现节能,本文就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一、现代智能化建筑的内涵及特点
现代智能化建筑是指建筑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将建筑物建设或改造成为智能建筑的全部工程,工程内容包括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PSS)、智能化集成系统、机房工程等六大系统工程。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大楼自动化,又称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这3个自动化通常称为“3A”,它们是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的,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目前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突出某项功能,以提高建筑等级和工程造价,又提出防火自动化(FA)和信息管理自动化(MA),形成“5A”智能化建筑,甚至有的文件又提出保安自动化(SA),出现“6A”智能化建筑,甚至还有提出“8A”、“9A”的。但从国际惯例来看,FA和SA等均放在BA中,MA已包含在CA内,通常只采用“3A”的提法,为此,建议今后应以“3A”智能化建筑提法为宜。
二、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
(一)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耗热量。外墙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占的比例较大,约占总建筑面积的50%,墙体传热造成的热损失占整个建筑热损失的比例也很大。因此,要求节能墙体的热阻大,传热系数小,衰减倍数高,热稳定性好,蓄热能力大,室内温度波动小,室内热环境达到标准要求。要降低室内耗热量,必须减小外墙的传热系数。由此可见,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选用高热阻的节能墙体,对建筑节能、建立舒适的室内微热环境是有利的。近几年所建设的楼房,大多数是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使用的墙体材料是小型混凝土砌块,这样减少了建筑物自身的荷载,节约了水泥、钢材的用量,也节约了耕地,使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墙体保温的施工工艺相继开展起来。
(二)机电设备启停控制
对于办公和商场等建筑夜晚是不需要空调的,自然在夜里是不需要开空调,为了保障工作开始时室内环境的舒适,就需要提前对建筑进行预冷、预热,另外室内温度是惯性很大的被控对象,提前关闭空调也可以保障室内温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不大,楼宇自控系统通过对空调设备的启停时间的计算和控制,可以在保障环境舒适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空调启停宽容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在预冷、预热时,关闭室外新风风阀,不仅可以减少设备容量,而且可以减少获取新风而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
(三)智能化设计
应以倡导建筑节能和创造绿色建筑为建筑智能化系统首要技术主题。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以建筑内包括空调、给排水、照明和机械动力等各类机电设备系统及与设备相配套的空调热冷力管道系统、电能变配系统等各用能系统技术合理、方案可行、文件完整的基本运行设计所建立智能监控为基础条件,做好对建筑中各类机电设备运行实施节能监控及优化管理的后续智能化技术方式的选择,以符合国家对建筑节能工程的整体要求。
(四)地热利用
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和供热水发展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
三、结语
未来建筑智能化及节能市场的需求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将促进建筑节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其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目前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规模较小不具备核心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会被淘汰,高端市场的增长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但对进入者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将提出很高的要求,具备较强资本实力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能充分分享行业的成长,获得较快发展。预计未来三年国内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市场整体有望保持30%左右的增速。
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现代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它有效契合了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为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要,实现智能化服务,适应人们对建筑工程舒适、高效、安全、节能、便利的需要,科学运用智能化技术,适应社会发展。本文分析了建筑设备监控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小区智能化等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建筑工程;智能化;信息化;应用
一、建筑设备监控技术的应用
建筑设备监控实施的目的主要是构建高效、舒适、节能、环保的现代居住环境。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集中监控的引入,由于其低速率和低性,逐步被淘汰。随之90年代被集散式控制方式取代。之后,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建筑设备监控不断成熟,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出现了以太网控制方式,基于性和实时网络技术,出现的更为深入的控制网络的组网技术;二是现场总线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三是现代建筑监控系统在控制网络方面出现了很多新技术,不断实现了与Web技术、TCP/IP技术、OPC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现代建筑工程智能化监控技术的快速稳定发展。四是各类监控系统相互集成的技术成熟,也产生了较为成熟的集成软件,以更好的服务于建筑智能化工程。
二、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
通信网络建筑智能化的基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建筑智能化工程需要重视通信网络技术的运用,提升网络质量,为满足人们的基础服务要求而努力。通信网络由电话通信网络、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计算机网络等组成,共同为人们提供信息通信服务。其中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与计算机网络这两部分网络属于最为重要的部分,实现了大部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在大体上将所有站点连接起来。另一方面,通信技术中的以太网逐步显示出它的优势,它具有经济效益高、布线方式灵活、性能好、维护简单等很多优点。智能建筑工程将内部电话网络与外部网络有效连接,有效实现了视频会话,这一方面革新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另外,无线网络也快速发展,为发展移动上网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得网络发展拓宽了道路,也促进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迅速发展。
三、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
综合布线技术是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基础,也是有效保障。综合布线技术为智能化建筑工程提供了语音、数据、多媒体通信的重要基础平台,为智能化建筑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应用理念,也为各类智能化建筑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为了进一步适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日益变化的带宽和速率变化要求,综合布线技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研发出新的技术产品。为适应网络传输速率的发展,产生了万兆光纤网,另外新型的单模和多模光纤也在建筑行业广泛运用,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信息传播非常不错的传输介质。现阶段,综合布线中的8类线技术成为了网络传输介质的新趋势,为打造智慧城市担任了重要角色。综合布线技术与建筑智能化相辅相成,不断发展和进步。
四、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
系统集成是运用开放协议,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联动控制,并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功能。系统集成有效提升了系统的管理效率和应变能力,能够快速处理突发事件,并且实现了人力与能源的节约利用。运用系统集成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现代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性能,根据管理和使用的实际需求,基于高效管理,满足现有技术要求下,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进行系统集成。在不同的系统平台和网络结构下,以及集成的不同范围的子系统下,需要采用不同模式的集成方式。如建筑工程中的监控系统,由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演变和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形成了监控系统与其他各子系统有效连接,紧密配合,随之产生了将建筑监控系统作为主系统的集成系统;还有平行集成的系统集成方式。各子系统间各自收集实时数据,并且转换成统一格式,存储于统一的数据库中,以此通过网络实现对该系统的统一管理、实时监控与信息共享。
系统集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开放性。系统集成以后为开放的系统,系统集成主要是处理各子系统与产品间接口与协议的问题,实现接口与协议的统一化、标准化。提供数据、网络、系统与应用软件这些接口的标准,实现它们间的互操作功能;二是模块化。基于模块化结构进行开发,实现可替换功能,以提升其扩展性,能够方便的引入更多子系统;三是互连性。各子网之间的互连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TCP/IP协议。四是可管理性。在集成完成以后,由于网络规模巨大,在管理和控制方面,能够减小管理范围和开销。五是先进性。需要与先进技术衔接,构建可扩展平台。六是高效率与经济性。能够实现传输、响应和控制的高效率,并且考虑设计、开发、施工与维护的经济效益。七是与容错功能。打造高效实用系统,建立共享数据库,并且能够对问题迅速补救或保修。
五、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安全舒适环保高效的家居生活理念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建筑工程智能化逐渐延伸到住宅小区中。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建筑智能化的范围和领域逐渐拓展,由公共建筑到住宅小区智能化。现阶段,住宅智能化显得越来越重要。住宅智能化设计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分析各层次人们的居住需求,体现安全、舒适、实用与先进的特点,并处理好合理投资与功能实现的关系。并重视技术层面上不同子系统的协调配合,安防系统将人防与技术防范相结合;引入多运营商的技术通信方式;组建以小区为单位的计算机局域网;增加信息通信方面的增值服务;实现小区标准化管理平台,各管理部门间高效沟通与配合;水表电表远程抄送、物业管理能够实现信息化。以此创造舒适、安全与高效的小区居住环境。
结合我国实际居住环境进行分析,不能引进成套的智能化住宅,这就给我国智能产品供应商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满足需要,新产品和智能建筑产业不断发展。在宽带网引入以后,加上小区规模的增大,数字社区理念应运而生。数字社区介入了局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提升了网络功能。同时,结合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安防系统和家用电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再加上网络技术、现代传感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处理技术等技术的运用,实现了信息的高速共享,也提升了智能化集成程度,优化了数字社区系统。在不断推进城市数字化的过程中,数字社区是其中的单元节点,数字社区的建设奠定了数字城市的基础,也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力。
六、总结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和功能要求也逐渐提升。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带领着人们迈进了智能化时代,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智能化建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喜爱。智能化建筑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会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在今后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中,城市信息化、建筑智能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需要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国情,基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展开环境保护、生态和谐、高效节能的智能化建筑工程建设与推广,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现代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与节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运用。而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如何把节能技术运用到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中。本章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建筑节能设计中的空调系统、电动机及风机、照明节能及控制、变配电系统的智能控制设计这四个方面做简要阐述。关键词:节能建筑;智能化;现代建筑;建筑节能
前言:随着能源的不断减少,和利用率比较低得现状,“建筑节能与建筑智能化技术”便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节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应该从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和建筑公共照明系统的控制着手。另外,智能建筑的节能效果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家庭,小区,工厂等,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建筑节能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张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建筑节能工程涉及建筑材料、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及运营管理。1. 建筑设计的重点
建筑设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尽相同的侧重点,这似乎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着的。在以前,由于经济和科学水平的落后,包括思维守旧等原因的影响,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手段都较为单一,大部分都只局限于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如:传统的设计手段多为电算器、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在设计方式上则是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等等。以至于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建筑都是以“坐北朝南、通风采光良好、方正规矩、横平竖直”等模式而建造的。2. 建筑设计的创新构思2.1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成果。例如,观念指导原则、各种实例分析以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等。这些对于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有着很大的益处。在用敏锐的思维去总结创造理论以外,同时应该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去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各种新观念、新思想,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2.2建筑的存在是依赖于其所处的外部空间环境的,外部空间环境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所以设计者要明确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的这种内在的统一、和谐的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这是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也是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2.3现代建筑设计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与转换。因此,建筑中的艺术形象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能力,这样会引起人们对美感的共鸣。在市政建设发展迅速的新建筑中,既包含公众精神、首创精神,又具备人文精神,这些精神就是建筑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对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趋向是人们心中归属感与认知感的聚焦,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也是与人们自豪感相结合的全新美学意向,它们均通过城市现代化建筑反映出来。2.4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智能化建筑中将更多的体现出智能型计算机、环境监控、多媒体现代通信、智能保安等先进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此外,自动化监控设备的安装可以使信息资源及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情况与建筑进行优化组合,既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又能拥有灵活、舒适、便利、安全的建筑空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居住办公这种更加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成为可能,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将办公分散在家居中,这打破了传统的团体、集群式的合作形式。这种模式不但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充分自由,还对节省城市办公建筑占地面积、避免交通阻塞、减少环境污染等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在智能建筑中,人们能够获得非常现代化的居住、办公条件,其中温度、湿度、照度等室内环境可以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光、冷、热、大气等自动调节,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现代建筑的智能化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丰富多彩的,在保障建筑物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根据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创造性的把越来越多智能化技术融合进现代建筑设计之中,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加舒适、高效的生活。2.5自然能源的不可再造决定了人类必须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类建筑或多或少的耗费着生态能源,为此现代建筑也不可避免的朝着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迈进。从技术上,生态建筑要以满足合理规划选址的要求外,尽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为原则,尽可能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纯净能源,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生态建筑涉及到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步等多个方面,其中很多本身并不属于建筑专业的技术问题需要建筑师与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共同配合,如能源优化、太阳能利用、污水处理、中水利用等。在生态建筑创新设计中,设计师们应加大对节能资源与耗能资源的对比,加大对生态建设的关注,创造有别于以前保守空间的新的自然空间,为生态建筑的发展,降低能源的消耗做出贡献。
3.现代建筑智能化节能技术
为适应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应用需求的现代建筑,必然在建筑环境及提供相应机电设施功能等方面,对能源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尤其大量新型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等的推广和应用,已造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经济增长,不仅使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加大,也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显然,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工程方式是不能够抑制这一愈演愈烈的现状,因此,落实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和推行工程建设的“节能运行机制”,已作为综合衡量建筑质量和性能的首要标志,并成为现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
4. 智能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更高目标值的有效技术对策
既然是建筑节能,当然建筑专业首当其冲,建筑本体节能的物理体主角地位建立不言而喻;关注能耗,显然为实现现代建筑功能环境要求而制造大量热(冷)而耗费电、煤、油等原能的“大户”建筑空调、电气等机电专业,是更具有不可否定的重要性。行业内以建筑及暖通等机电为主导专业由上而下的相应研究和投入,政府部门相应的节能标准目标值的提出及系列配套技术标准文件的推行,为行业的适应性发展提供了原动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建筑节能功效渐显。但阻碍更高节能目标值创造的瓶颈如何突破是人们所面临的新问题。
50%:是国家现行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规定(在保障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任何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50%~65%:是指通过进一步改进节能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建筑使用能耗从目前的50%逐步减少至国家所要求65%的水平。
建设部领导提出:科技提升“建筑节能”的技术水平,为建设行业进一步实现更高节能目标值提供了新的启示。因此,支撑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并在其中体现现代科技应用显著特征之一的智能化技术,必然应有所作为。基于这一出发点,赵总曾向行业提出“智能化技术,是创造建筑更高节能目标值重要后续技术推进力”的论点,在建筑节能中智能化技术应时效性地切入,受到客观性的重视、认可并响应,其具体内容为: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节能功效;智能化设计;智能化工程;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策略。
5. 结束语 节能建筑是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趋势,而电气节能是绿色节能建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人员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进行方案比较,从安全性、性、经济性及节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供配电方案,实施电网的经济运行技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选择低能耗设备及节能等先进的设备,减少中间过程的各种损耗,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为提高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作贡献。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督促下建筑节能市场将快速发展;同时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低端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也将驱动节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综合来看,智能化建筑节能技术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同时将突飞猛进的发展。
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现代建筑智能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物智能要求的提高势必导致电气设备系统日趋复杂,对其安装施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对现代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与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二、现代智能化建筑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工艺 (1)管道安装 ①管道安装之前需复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放空和管道运行的工艺需要。②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的设置应便于复检,并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
③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埋地铺设的管道,应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并及时回填,这些施工技术资料均应整理存档。④穿过楼板、墙壁、基础、屋面的管道,均应加装套管进行保护,在套管内不得有管道接口。穿过屋面的管道应有防水层(或土建泛水)和防水帽,管道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宜用不燃材料填寒。⑤管道安装工作如有间断,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⑥管道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也不得用加热管子及加偏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⑦管道焊接时,直管段两环缝距不应小于lOOmm,焊缝距煨制弯头的起弯点不小于100mm,且均不小于管外径。
(2)排水管道的安装
①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②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O0%。③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④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较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m,允许偏差±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⑤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安装应符合规范。
(3)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包括低压送配电系统、防宙接地系统、动力系统、照明系统的管线、设备安装。施工程序:预留预埋支架制安线槽、桥架安装防雷接地安装动力配电盘柜安装配管、管内穿线、电缆敷设基础槽钢安装配电盘柜安装用电设备的安装各层插座安装送电系统调试、验收、开通动力系统单机试运行、验收、开通竣工验收。
(4)空调管道系统安装
①按施工顺序分批分规格将管道运输至现场合理储存,防止管道锈蚀,所有阀门做工作压力1.5倍以上的水压试验并合格。②按图纸设计要求的轴线位置、标高及坡度先放线,然后再按主干管支干管支管直管横管顺序进行安装。③管道布置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应不妨碍正常观察和运行维护,不妨碍门窗的开关,经济合理,阻力小,并注意整齐美观。④管道和天花板,以及管道与管道之间应有适当的间隔,一般以管道或阀门(含保温层)的较高点离墙或天花板1~3cm为宜,以便于管道安装、保温及装饰工程作业。⑤管道穿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管子和套管之间应留有10mm左右的间隙,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钢制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平齐,但应高出地面20mm。管道与套管之间的间隙用隔热或其他阻燃材料填塞。⑥冷冻、冷却水管采用氩弧焊焊接,以保障焊接质量及良好防腐,冷凝水管采用管道螺纹连接。⑦压力管安装完毕后要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25倍,保压10min。试压前应编制试压方案,检查管道支架的牢固性和管道堵板的牢靠性。水压试验合格后,要进行管道冲洗以及管道与设备整系统调试。⑧为尽量减少管道阻力,管道变径采用渐变变径管,弯头采用冲压式弯头,且弯曲半径应不小于4D。⑨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设置多个排污点,以便于管道冲洗。
(5)智能建筑系统
智能建筑系统的安装通常包括:有线电视、电话、广播通讯、安全防范系统以及消防报警系统的管线和设备安装。其中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电视监控子系统、周界防盗报警子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家庭安防子系统、电子巡更子系统。
(6)中央主机及末端设备安装
各弱电系统的中央主机均是高度集成产晶,其安装上最主要为设备的就位、与现场连通线路的校线和接线、软件的输入与调试、系统联动调试等内容。中央主机安装应在主机房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上后安装。设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固,安装用的螺栓应有防锈层,设备在安装前应做检查。
(7)电讯系统
电讯系统调试包括电话交换 机系统、数据科技网络系统、电讯综合布线系统和多媒体数据终端机的线路测试,设备单体调试,系统调试和各系统联合调试。 (8)安全防范系统 1)电视监控系统摄像机安装 ①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其安装高度:室内离地≥2.3米;室外≥3.0米。摄像机及其配套装置,如镜头、防护罩、支架等安装
应牢固,应注意防破坏,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②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摄像机安装应与地绝缘隔离。③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并不影响云台的工作。④电梯桥箱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或右侧,并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脸部特征。⑤出入口及室外摄像机安装应避免产生逆光现象,并确保有效监视出入口人员活动情况与脸部特征。⑥对单体别墅出入口等区域摄像机采用广角镜头,确保有效监视人员活动情况与脸部特征。⑦对小区出入口摄像机安装应避免产生逆光现象及克服抑制强光功能,确保显示车库出入口车辆牌照号码及人员活动情况。⑧摄像机安装方式、立杆与支架安装应根据实际情况定。
2)周界防盗报警系统电子围栏安装
①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应安装防雷装置(避雷器或浪涌保护器等),户外高压电子脉冲主机应设置防雨箱。②前端探测围栏必须有一个与其它接地系统隔离的独立的接地系统,且应与其它接地系统保持10m以上距离。接地体应埋设在导电相对良好的地方,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如埋设在潮湿的地方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③前端探测围栏不应有盲区,形成的警戒线应沿周界屏障封闭。前端探测围栏的防区划分应有利于报警时定位,且长度应不大于70m。④每个防区的两端应安装防区终端受力杆。每个防区的中间应安装防区区间受力杆,防区区间受力杆间或与防区终端受力杆间距应不大于25m。防区内有拐角的地方应安装防区区间受力杆;拐角的角度小于120?时,应使用防区终端受力杆。不得以金属栏杆、水管或电力、通信线路的电杆作为防区终端或区间受力杆。防区内应安装支撑杆,支撑杆间距应不大于5m。⑤前端探测围栏应具有禁止人通行的警示牌,警示牌应每隔10m设置一个,并应做到昼夜可视。⑥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的安装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前端探测围栏的金属导线连接处应采用压接法连接。安装在受力杆和支撑杆上的绝缘子应固定牢靠。
3)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①不可将系统设备安装于太阳直接曝晒、雨淋、高温、雪霜、化学物质腐蚀及灰尘太多的地方。所有线接头应该用焊接的方法,确保线路接头的接触良好,为了以后检修方便和系统稳定,所有联网线的接头不能放在管内和容易水浸的地方。②220V直接供电的设备,应该安装在小孩不易触及的地方,系统布线应远离干扰源,附近存在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应事先设计好抗干扰措施,与交流供电系统传输线路应保持50CM以上的距离。
4)五类线按24AWG(0.51mm/0.2mm2标准购置,百米阻抗≤10Ω)
5)联网部分超五类线须采崩防水的室外网线,以保障系统线路的长期工作。
(9)安装施工质量通病处理技术措施
①楼板裂缝。楼板内预埋管线,特别是多根管线的集中处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当预埋管线直径较大,密度较集中,且线管的敷设走向重合时,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而且人员踩踏可能导致钢筋弯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力,钢筋小马凳不得少于3只/m2处;减少人员踩踏钢筋,自觉沿钢筋小马凳处通行,不随意踩踏中间部位。
②接线盒和套管的填充与封堵。工程实际中常常发生预埋套管堵塞的问题。现浇楼板、柱内的电线保护管接线盒以及穿粱套管在配合土建安装完成之后,浇捣混凝土之前应采用报纸、草包等软性物填充严密,防止沙浆进入套管和接线盒引起堵塞。防止室外地下水或雨水通过防水套管进入地下室,可以确保后续设备安装有良好的施工环境。因此,地下室出外墙处防水套管除采用软性物封堵外,在防水套管预制加工时,应在套管一端端口采用钢板焊接封堵,待防水套管管道安装时再开启。
三、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
熟悉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掌握各阶段质量控制的要点。机电安装工程根据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配合阶段、毛坯阶段、装饰阶段和综合调试阶段。
(1)配合阶段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指在土建的结构施工阶段,要做好预埋工作。预埋管道施工阶段,这个阶段占整个安装工作量的一半以上,预埋管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后线缆敷设、设备安装的质量与工作量。
(2)毛坯阶段的质量控制。毛坯阶段是指在土建拆模并出清现场后,安装工程开始施工至可进行装饰工程为止。主要工作是通风管道、风机盘管的施工,各层支管的施工,电气线槽、照明管线的施工,这些部位须加强并采取防止裂缝措施:铺设临时跳板,分散以及卫生间给排水的施工等。毛坯阶段施工由于涉及电气、管道、通风各专业,因此各专业工程师在进行质量控制时不仅要对本专业的施工质量充分重视,而且相互间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否则会因隐患问题影响大局。
(3)装饰阶段的质量控制。装饰阶段的安装属于配合性质。主要进行强电、弱电、照明的施工,喷淋头的安装,卫生洁具的安装、镶接、校水工作等。
(4)综合调试阶段的质量控制。综合调试是整个机电安装工程的阶段,它对整个工程能否正常启用,起到关键作用。综合调试包括:通风系统、风机风压及风量的测试调整;管道试验;冷冻供回水管的循环冲洗;设备试车;所有电气项目的线路校对、单体试验、继保整定、系统装置整定、模拟动作试验等。
四、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建设中,机电设备安装作为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认真做好机电安装工程,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和改造,才能有效地保障工程质量,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