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新科技企业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新科技企业分析:黑龙江省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研究
【摘要】随着“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的提出,黑龙江省高新科技企业作为重点的发展企业,更是成为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分析黑龙江省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建立的影响因素和建立原则,提出相关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体系的建立方法,以保持各项决策的内在一致性,达到省内高新科技企业合理理财的目的。
【关键词】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风险
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处于初创和发展期,队伍年轻,虽然学历配置合理但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企业的有效理财目标必须与企业当前的经济和管理状态相适应,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资本增值较大化和债务人偿债能力较大化的财务要求,更要考虑经营者与员工的薪金收入较大化和参与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理财目标应由利己型转向利他型与利己型的统一,由企业价值较大化调整为在保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追求企业价值较大化,吸引和获取人才,形成知识结构及良性知识流。这也正是提高和确保企业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1、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是典型的风险企业,他们大多在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进行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具有动态特征和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企业的任何经济行为都涉及风险问题,且程度大于其他企业。其风险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战略风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战略风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技术创新风险。对于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而言,其拥有的技术具有明显的创新性、独特性和抗模仿性。
(3)产品风险。产品或服务最终都需要通过市场进行销售或交易,产品或服务及其技术都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而市场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的。
(4)经营管理风险。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它要求管理者能洞察市场信息、风险,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
(5)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可以说是各种风险的综合体现。在真实、、及时的前提下,企业的经营情况都可以通过财务信息显现出来。
2、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建立的原则
(1)多元化原则
一方面高新科技企业的高风险、高回报决定了其理财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应是多元化的理财目标的集成,即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企业为实现长远目标而放弃某些眼前利益。因此,理财目标如果不能体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思想,必然会导致理财目标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的短期化行为。另一方面企业的理财目标,特别是短期理财目标要随企业的具体环境而进行调整,即使在相同环境下企业也应因自身条件的不同而做出不同选择。
(2)竞争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市场竞争主体,为实现相关者利益较大化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是通过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来完成的。而市场竞争机制为其提供了外在环境保障。
(3)利益共享原则
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所有者,高新科技企业的理财目标必须充分体现知识员工这一主体利益。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强调双赢。
(4)目标融合原则
经济性目标强调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这是由企业经营性质决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对社会效益的追求,这是由市场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以往传统企业更多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高新科技企业的知识资源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将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就要求高新科技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
3、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建立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原则,高新科技企业理财目标应分为两个层次:及时层次是战略目标,即保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追求企业价值较大化,吸引和获取人才,形成知识结构及良性知识流;第二层次是具体目标,即高新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具体理财目标。根据我省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总目标以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特点,应分别确定相应的企业理财具体目标。
(1)初创期
早期阶段,风险因素多,收入不确定性大,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原则有很大出入。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风险厌恶”者,其青睐的对象是发展成熟且收入稳定,高新技术企业也无法发行债券集资。这个时期企业主要任务是使该产品成功的进入市场以实现商品化。一旦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或成功的创造出需求,就需要进行批量生产,企业也相应的需要完善和扩展其组织结构及生产设备设施,这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此时企业的成功率仍然很低,筹资的方式还是很受限制,因此尽管可能得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但筹资压力依然十分大。因此本阶段理财工作还要以筹集资金为主,筹资数量较大化仍是其理财的具体目标。
(2)发展期
这时企业的软硬件建设已趋向成熟,组织结构较完整,发展速度虽然仍可能保持很快,但一般不会再以递增的速度发展,此阶段企业生存已不是主要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获利成为企业首要目标。权益报酬率是由净利润除以所有者权益所得的值,反映了企业全部权益性资本的获利能力,可以衡量企业的经济效益,高新科技企业应选择权益报酬率较大化作为理财的具体目标。
高新科技企业分析:浅析高新科技企业的价值评估方法
摘要:针对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不同特点,在高新科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以使高新科技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趋同。
关键词:高新科技;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期权定价法
一、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在高新科技企业产权转让及兼并收购中,企业的购买方和转让方都需要估计企业公平合理的价值,以便双方在各自对同一企业的不同估计结果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从而达成最终的产权转让或兼并收购要约。对于一家高新科技企业而言,能够公开上市意味着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企业的发展前景被市场认可而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公开上市前必须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合理的制定股票发行价格。
二、高新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不同特点
由于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高新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伴随着多代产品的更新换代过程,在产品、技术更迭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前期的大量投入往往由于技术发展或创新上的时滞而失败,企业的失败率比较高。在收益方面,由于高新科技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垄断力,产品在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后,将产生很强的扩张能力。因此,“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成为高新科技企业一个显著特点。
高新科技企业发展阶段性明显、决策具有动态序列性。高新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一般要经过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商品化等阶段,每一阶段的风险水平、特征差别都 很大。高新科技企业的研究开发是一个动态决策的过程,科研成果研究开发成功后,如果市场有利,追加科技成果商品化所需的后续投资;如果市场前景不看好,则暂时不追加后续投资,而是等待投资时机的到来,这样就可以把风险锁定在研究开发费用的范围内。投资者可以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对近期市场信息的把握,不断地调整预期现金流,重新对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做出新的决策。
三、高新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及调整
采用期权定价法对初创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创立阶段的高新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独创性,难以找到类似的企业进行比较,因而不适宜运用市场法。同时创立阶段的高新科技企业不一定具有成型的产品,而往往只是具有某一方面的技术,有时甚至只是基于一种理念。创立阶段的企业往往没有取得销售收入或销售收入数量很小,净现金流为负,以单一的技术或产品为主,用普通的现金流贴现模型无法得出客观的结果。因此,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成为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权定价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相结合,对成长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创意期的技术转化为产业发展和具体的产品形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造厂房、购买设备、开拓销售渠道等,因此,资金需求便成为创业成长前期最主要的问题。如果高新技术企业采用恰当的融资渠道解决了资金的需求问题,企业接踵而来面临的就是经营风险,特别是顾客市场的风险。企业已经投入大量无法收回的资金,但产品的市场前景并不清楚。创业成长期的融资需求和经营风险便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融资需求能否恰当地解决,经营风险能否很好地化解取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该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表现在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在其未来成长的期权价值。所以,此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要从企业现有获利能力和未来投资机会两方面来评估。相对于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已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并迅速提升,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逐步增大,但现金流仍很不稳定,未来的投资机会成长期权价值仍然占据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主要部分。因此,此阶段仍然要利用期权定价模型来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未来成长价值,同时适当考虑利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
期权定价法和折现现金流量法相结合,对成熟蜕变期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成熟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企业的经营现金流也趋于正值并且稳定。但这一美好景象的背后却隐含着高新技术企业较大的危机:阻碍创新。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却往往被成熟期的企业盛况所误导。其实,企业成熟期是企业蜕变转型的前提,正是在成熟期大量稳定的现金流前提下,企业才有可能成功地进行二次创业转型。所以,成熟蜕变期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寿命的长短。从发展的眼光看,此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很明显的由两部分组成:企业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未来的转型机会价值。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具有稳定的收入和现金流,现有资产的获利能力价值进一步增大;另一方面,二次创业发展转型的机会价值构成了未来的期权转换价值。而现有的获利能力价值和未来的期权转换价值又分别取决于企业的持续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是否具有战略眼光抓住转型机会的能力。根据这两个关键驱动因素,在此阶段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可以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经营业务的价值。
综上所述,由于高新科技企业在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发展阶段性等方面与传统型企业有较大差异,选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时要针对不同成长时期的高新科技企业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灵活运用。期权定价法的运用,能够比较充分地反映有抉择权产品/技术的企业价值,从而减少对拥有这类资产的企业价值低估的可能性。折现现金流量法比较适合有稳定现金流的业务阶段。灵活运用两种方法,以使高新科技企业的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相接近。
(作者单位:咸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新科技企业分析: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摘 要: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因融资渠道有限,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如何完善金融市场从而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而较为地研究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体制下,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主,其他融资渠道为补充的融资体系,是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借贷;资本市场
1 当前国内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常见融资渠道
目前国内企业可选的融资方式主要有私人借贷、自筹资金、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政策性融资等。自筹资金包括股东的资金投入、个人财产和私人拆借以及企业经营性融资资金;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或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也包括引入风险投资资金;间接融资主要包括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政策性融资主要涉及政府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以及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等。在上述的融资途径中,银行借贷、风险投资、创业板块及其创业基金是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常见融资渠道。但是这几种融资渠道还存在相当大的不利之处。
1.1 银行借贷
(1)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抵押担保,银行不愿借资金给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尤其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什么较大价值的资产进行抵押,所以没有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融资。(2)企业发展有风险,银行不愿承担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未来的企业前景很不明朗,更由于在和银行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所以对于以稳健型投资为主要投资策略的银行来说,借给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就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银行一般都不愿意承担风险。
1.2 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性资本,尤其风险投资喜欢投资于高成长性的高风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所以引入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解决融资问题的非常好的途径。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引入风险投资的时候还面临着几下的几点不利因素:(1)企业接触风险投资的渠道少。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往往是风险投资寻找有投资价值的成长型企业,而科技型中小企业主动寻求风险投资的渠道较少,造成很多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没有被风险投资发掘,企业的融资问题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2)风险投资本身发展不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刚刚起步,风险投资的规模较小,内部的机制也不够完善,截至2008年,我国风险投资企业215家,风险投资的规模远远小于企业的融资需求。
1.3 创业板块
定位于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上市服务的深交所的创业板也存在于以下几点的不足:(1)虽然其股本规模要求比主板上市公司降低,下限初定在2000万元左右,但是对于初创型的企业来说还是一个很高的门槛。(2)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经营记录为两年,很多企业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个很大特点就在于他的成立周期短,很大一部分的企业的成立周期不足一年,创业板对于经营记录的要求往往把那些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初创期的企业拒在门外。
1.4 创新基金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创新基金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1)基金金额较少,无法满足融资金额较大的企业的需求。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所能申请到较高的资金为200万人民币,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在发展期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生产以及市场推广中,创新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不能解决其融资的问题。(2)创新基金的审核周期长,在半年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创新基金,从材料的递交到项目的审核直到的批准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周期,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这对于以技术创新作为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漫长的周期,很可能会错过产品推出的时期。
2 拓宽我国高新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障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它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保障,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这对于弥补中小企业信用资源不足、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良好的关系,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
2.1.1 加大对担保机构政策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高风险、低收益特点决定了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发挥支持与导向作用,以吸引民间资本入股,壮大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通过单独编列财政预算计划,或者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经营性及非经营性国有不动产等途径,建立担保专项发展基金,并且要有制度保障、有长期稳定的补充资金来源。通过入股、租借、奖励等方式,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成立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或及时向信用担保机构补充资金,并将之纳入地方政府的工作业绩考核。
2.1.2 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在落实政府专项担保基金,积极组建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同时,更要发挥政府专项担保基金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市场,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对辖区内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施业务指导和监管,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加强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消除金融机构的隐患,增强合作意愿。
2.1.3 大力加强担保机构自身素质建设
一是建立市场准入和日常监管机制。应明确授权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和监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是对担保机构的资格、功能定位、担保机制、担保程序、会计制度、风险防范、从业人员、收费标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定期监督和检查提供担保业务开展情况,并将其与有关优惠政策挂钩,积极创造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加快组建担保机构的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和监督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三是推动担保机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创新担保方式,扩大担保范围,增强资金实力。四是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开展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担保机构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其业务经营管理能力。
2.2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体系
2.2.1 要积极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风险投资主体
一方面,采取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基金制等形式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并由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专家型人才管理。另一方面,广泛募集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鼓励和支持各地、特别是经济科技较为发达地区,建立由政府支持,民间投资、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机构,组成区域性风险投资的组织机构体系。还有建立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的风险投资机构,充分利用国外风险投资的资金、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带动和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2.2.2 健全风险投资的中介服务机构
首先要尽快组建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评估咨询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规范的评估,尽可能降低风险投资的技术风险。其次要大力发展为风险投资提供会计、审计、法津咨询、专利调查等服务的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第三要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情报信息网,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加强对国内外技术市场的调研和经济、技术的预测工作,让风险投资公司获得广、快、精、准的信息,增强应变能力,提高决策水平,获得效益。
2.3 建立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
从国际经验看,西方的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长期保持经验丰富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该市场具有更加多样化的交易方式、交易规则和多层次的投资群,为处于不同风险期的企业和拥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之间提供交易平台。
2.3.1 健全二板市场
我国应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应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就其分工来看,二板市场主要解决处于创业中后期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建立与其配套的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提供私人权益性资本。在一定意义上,我国更需要后一层面的资本市场。因为构想中的二板市场仍位于证券交易所的框架之内,很难摆脱现有证券所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限制。同时由于容量有限,上市成本也相当高昂,众多中小企业将难以进入该市场融资。
2.3.2 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通的资本金中,债权融资比例一般要高于股权融资比重的数倍,有时近10倍。2004年12月14日,人民银行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此举为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动铺平了道路,也为企业债券扩容到更多的中小企业创造了条件。但如果不及时解决债券发行申报复杂、审批漫长、额度控制过严,以及债券评级机构的公信力、性,不对可转换企业债券评级,也会影响中小企业的介入。
总之,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子资本市场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高新科技企业分析:高新科技企业实施轮岗制的组织知识扩散模型研究
摘要:以高新科技企业为背景,构建了轮岗制两个关键控制因素调整周期和调整幅度的度量,通过仿真建模方法研究组织实行轮岗制对知识扩散和组织平均知识增长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由于知识自身的贬值效应,组织必须采取某些措施来促进知识扩散或者知识创新,否则组织整体知识水平将会逐渐降低;适当缩短调整周期或者增加调整幅度,都会增加组织关系网络密度,有利于组织知识扩散;但调整周期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组织知识扩散增长。
关键词:轮岗制; 组织关系网络;组织知识扩散; 高新科技企业; 知识贬值效应
1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创新的源泉,加快知识在组织系统内的扩散是高新科技企业强化知识整合及知识创新应用,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主体之间的互动伴随着知识的流动和扩散,大量学者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主体互动的关系网络对知识扩散效率和组织平均知识增长具有重要影响[1,2] ,而不同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决定着组织成员关系网络的形成。实施轮岗制,知识主体的岗位调整过程伴随着组织关系网络的调整过程,从而影响组织知识扩散绩效。轮岗制在国内外著名高新科技企业广泛采用,因此,如何有效实施轮岗制来促进组织知识扩散的研究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轮岗制是企业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和范围,有计划性调整员工岗位的做法,现已成为国内外著名高新科技企业广为采用的一种组织机制。如摩托罗拉、丰田、华为、西门子、爱立信、柯达、海尔北电网络、联想、明基等[15]。在摩托罗拉公司, 人力资源、 行政、 培训、采购等非生产部门的领导多数具备生产管理经验,这样不但有利于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也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公司的情况。对于生产工人, 前道工序和后道工序、 装配工人和测试检验工人也经常进行岗位轮换,提高了工人的操作能力。经过岗位轮换,组织成员通过正式创新和非正式创新网络传递各种形式的知识。如信息、思想、工具、方式方法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员工能互通有无,从而可有效促进组织知识扩散,实现知识经济效益较大化。
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实施轮岗制对组织知识扩散的绩效影响及其影响机理,但是组织知识扩散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量学者讨论了两个主体间知识扩散的四因素模型。包括知识本体,知识主体即发送方的发送能力和意愿、接受方的接受能力和意愿,知识主体间的扩散渠道及其多方面环境因素对知识扩散绩效的影响[4,5,9,14~16]。张兵[13]等仿真研究了由非正式关系构成的非正式创新网络结构,从关系动力学、知识动力学和交互动力学方面讨论了非正式创新关系网络中的知识扩散。于同洋[12] 等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构建组织知识扩散模型,对不同的知识扩散学习策略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网络模型中最有效的扩散学习策略应综合考虑关系和知识水平势差。黄圳江[16]对层级组织的知识扩散绩效进行了分析,发现层级组织中畅捷的信息通道对提高知识扩散绩效至关重要,应在消除“部门墙”的负面影响下合理设置管理幅度。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抽象网络模型中组织知识扩散的机理和绩效影响因素,但都没有结合高新科技企业管理实践中具体管理机制对组织关系网络和组织知识扩散的影响,而轮岗制的实施必然带来组织关系网络的调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组织中横向建立多重信息通道。
本文以高新科技企业为背景,构建了轮岗制两个关键控制因素调整周期和调整幅度的度量,针对轮岗制对组织员工关系网络的调整过程,知识主体的知识创新过程和知识扩散过程进行建模分析,利用仿真技术研究层级组织结构中实行轮岗制对组织知识扩散和组织知识增长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2 模型假设
2.1 知识的贬值效应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科技企业如果只是满足于现有技术,将很快被不断进行创新的竞争对手超越。高科技人才流动率高,客户需求以及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这也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客户服务等非研发部门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因此,本文假设高新科技企业各个部门的知识不可避免的具有贬值效应。
假设1:高新科技企业各个部门的知识元都具有贬值效应。
2.2 轮岗制对主体知识创新的影响
主体知识增长的动力主要有自我知识创新和接受知识扩散。在提倡组织学习的氛围中,知识主体发生“干中学”的知识创新行为,自身知识元知识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和从事相关工作的时间长短有关。
假设2:知识主体的知识创新绩效和轮岗制的调整周期正相关。
2.3 轮岗制对组织关系网络的调整
层级组织结构目前仍是主流的组织结构模式[13],所以本文对层级机制中实行轮岗制而演化生成组织网络的过程进行仿真,并假设没有员工离职和入职。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对组织成员的关系网络形成及其结构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张兵(2008)等讨论了组织成员间关系状态变迁的关系动力学[12]。组织中知识主体的互动关系整合成复杂的关系网络,知识主体的互动关系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因而组织关系网络可分为正式创新网络和非正式创新网络[16]。正式创新网络指由行政管理层级而形成的关系网络,即知识主体只和其邻域知识主体(上下级和同事)保持强关系。如果知识主体调整了岗位,和新岗位的领域主体由无(弱)关系变成强关系,而和原岗位的邻域知识主体由强关系变成弱关系,由此不同部门的知识主体可形成错综复杂的非正式关系网络。非正式创新网络的关系都是弱关系,但在组织中建立了多重信息,通过其促进知识流动的天然特性对组织知识扩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假设3:轮岗制通过调整知识主体的岗位,改变知识主体间的连接关系和关系强度,从而对组织关系网络具有调整作用。
3 模型建立
以组织的知识主体为结点,主体之间的连接关系为边, G (V, E ) 表示该组织的网络结构。结点i的邻域Ωi 只包括上下级和同事结点。在前面讨论和假设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轮岗制知识扩散模型的建模过程如图1。
3.1 轮岗制的度量
轮岗制[15]概念中,期限和范围意味着轮换制的两个关键因素,调整周期和调整幅度对岗位轮换的效果有着关键的影响。如果工作岗位变换过于频繁,调整幅度过大,对员工心理造成冲击,岗位轮换的效果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调整幅度和频率过低,岗位轮换的效果也不能充分体现。扩散学习策略综合考虑关系强度和知识水平差异,关系增量和主体自我创新的知识水平增量影响扩散绩效。而关系增量和主体自我创新的知识水平增量与轮岗制调整周期长短有关。因此,调整周期的度量分解为调整周期关系增量和主体知识创新的知识水平增量,主体间关系强度较大增量ΔU,创新知识元水平较大增量ΔV,调整周期AT定义为:
AT=Γ(ΔU,ΔV)(1)
调整周期AT到来后,对知识主体进行岗位调整,岗位的调整改变主体之间连接关系和关系强度,从而改变组织员工的关系网络结构。层级组织结构的层级数m,管理幅度r,每次调整部门的知识主体个数n,则调整幅度AM定义为调岗人数n和部门总人数的比值。
AM=(m-1)nmr-1-1×(2)
3.2 知识的贬值过程和创新增长过程
每一个部门都有该部门特定的知识元,知识元具有固有的贬值效应和增长效应[16,21,22]。组织知识主体的知识向量S可以表示为S(s1, s2, …sd ),d表示部门数目。令 t时刻组织内知识主体i知识元sk为Kskit,员工在组织成立初期只具有所属部门知识元的知识。
根据假设1,知识元sk(k=1,2…d) 分别有不同的贬值速度θd,θd 是(0,1)区间的随机变量。则t+1时刻,知识主体i的知识元sk知识减少量为:
KskRit+1=θdKskit(3)
根据假设2,调整周期AT影响主体进行知识创新的绩效,轮岗前主体知识元水平较大增量v,则知识主体i的知识元sk(k=1,2…d)增量是[0, ΔV]之间的随机变量:
KskGit+1=ν(4)
3.3 组织关系网络调整过程
根据假设3,组织成立初期,知识主体只和其邻域知识主体(上下级和同事)保持强关系,与其他主体无关系。执行轮岗制,由于员工岗位的调整,组织内员工间的关系强度发生变化。如果知识主体没有调整部门,由于日常工作中的亲密合作,邻域知识主体间的强关系会进一步增强,增量u是[0, ΔU]之间的随机变量。如果知识主体调整了部门,则和原部门的邻域结点由强关系变成弱关系,这种弱关系的强度和调整前强关系的强度有关。具体调整规则如公式(1)所示。岗位i的知识主体c调整到岗位j,其中 p∈Ωi , q∈Ωj,即结点p是岗位i的邻域结点,结点q是岗位j的邻域结点。etcp表示主体间的关系强度,0≤etcp≤1,ES 表示初次变成强关系的关系强度,ER表示强关系变成弱关系的关系减少量。
et+1cp=etcp+u if c未轮岗
et+1cp=etcp-ER, ecq=ESif c的岗位从i调整到j(5)
3.4 组织知识扩散学习过程
执行轮岗制,如果知识主体调整了部门,则主体学习新部门知识元,同时也会将原部门知识扩散给新部门的邻域主体。根据于同洋[12] 等的研究,网络模型中最有效的扩散学习策略应综合考虑关系和知识水平势差,知识主体i对知识元sk的接受能力αik是(0,1)区间的随机变量,知识主体j对知识元sk的发送能力βjk是(0,1)区间的随机变量,则t+1时刻,主体i接受组织内其他知识主体扩散的知识量为:
KsDit+1=i,jVdk=1eij(Kskjt-Kskit)βjkαik
if(Kskjt-Kskit)>0,eij>0
0 if(Kskjt-Kskit)0(6)
t+1时刻,主体i的知识变化量包括自身学习的知识增加量和组织知识扩散的知识增加量,以及由于知识贬值效应导致的减少量。
KSit+1=KsGit+1+KsDit+1-KsRit+1(7)
3.5 知识扩散绩效的度量
根据文献[3,12,16]采用组织平均知识量及其方差来测量知识扩散绩效水平。t时刻,组织平均知识水平即各知识主体所有知识元水平的平均值,反映了组织的整体知识水平。
Kst=m-1mr-1iΩKsit(8)
知识方差表示了知识在组织中分布的均衡度。
σs2t=m-1mr-1iΩ(Ksit-Kst)2(9)
4 模型仿真分析
根据黄训江对层级组织进行知识扩散的研究[16],选择管理幅度m为8,层级数r为3,共585个知识主体的组织模型进行仿真。
4.1 调整幅度对知识扩散的影响
调整周期内关系强度较大增量ΔU为0且知识创新较大增量ΔV为0的情境下,仿真分析调整幅度对知识扩散的影响,由于没有知识创新,此时知识扩散是组织的知识增长方式(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调整幅度增加更有利于组织知识扩散,但组织平均知识水平仍然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虽然调整幅度增加,更利于增加组织关系网络的密度(如表1),从而促进了知识扩散,但是组织没有进行知识创新,由于知识本身的贬值效应而导致组织平均知识水平降低。
4.2 调整周期对知识扩散的影响
在设定时间长度的情境下分析调整周期对知识扩散的影响,调整周期越长,则轮岗次数越少。根据前面的假设,调整周期内关系强度较大增量ΔU和知识创新较大增量ΔV越大。设定单位时间Δt, 关系强度较大增量ΔU和知识创新较大增量ΔV分别为0.01和0.05。表2描述了时间段50Δt内7种调整周期长度的轮岗制基本情况。其中AT=0.5Δt表示调整周期非常短,AT=50Δt表示调整周期非常长。
表3显示了组织关系网络密度随调整周期的变化,调整周期越小即轮岗越频繁,组织关系网络密度越大。组织平均知识水平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调整周期过短或者过长,组织平均知识水平都偏低;而一定范围内,调整周期越长,组织平均知识水平反而越低。调整周期非常短时,调整周期内知识增量和关系增量几乎为0,由于知识固有的贬值效应组织平均知识水平负增长;知识分布均匀是由于频繁调整建立了较大密度的组织关系网络。调整周期非常长时,调整周期内知识增量和关系增量很大,但由于没有轮岗导致没有建立不同团队间的非正式信息渠道,组织知识增长水平偏低。一定程度内当调整周期增长,虽然调整周期内知识增量和关系增量较大,但轮岗次数减少造成团队间非正式信息通道减少,组织平均知识水平逐渐降低。AT为3Δt 时的组织关系密度略小于AT为2Δt 时,但因为此时轮岗前组织知识创新增量较大,反而组织知识平均水平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关系网络的建立和组织知识创新对组织知识扩散有重要影响。组织不仅应重视提高团队内亲密合作关系,也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加强组织内不同团队间员工的关系。调整周期过短或者调整周期过长都不利于组织知识扩散。调整周期过短,员工无法和原部门团队的知识主体形成亲密关系,因此轮岗后即无法有效将原部门知识扩散到新部门,也不能很好地起到部门间沟通的“桥梁”作用,不利于组织知识扩散。调整周期过长,组织不同团队间缺少足够的信息通道,因此也不利于组织知识扩散。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仿真过程主要研究调整幅度、调整周期、调整周期内知识增量、调整周期内关系增量对知识扩散和组织平均知识水平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知识元自身的贬值效应,组织必须采取某些措施来促进知识扩散或者知识创新,否则组织整体知识水平将会逐渐降低。(2)调整幅度增加,在不同部门间起到“桥梁”沟通作用的员工人数增加,有利于组织知识扩散。(3)组织关系网络的建立对组织知识扩散有重要影响,组织不仅应重视提高团队内亲密合作关系,也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加强组织内不同团队间员工的关系。但是,调整周期过短或者调整周期过长都不利于组织知识扩散,高新科技企业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调整幅度和调整周期。
模型假设初始状态相同部门的员工具有相同的知识元且水平相同,而实际中因为员工经验资历等区别,知识元水平应该有所差异。另外,模型中没有考虑知识元性质对扩散过程的影响,而按照本体论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按照存在论知识可分为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如管理流程、操作规范等),不同性质的知识元扩散方式难以模拟。且组织可能通过引入新人才或者外部培训的方式,而引入新的知识元。因此,对于组织知识扩散和知识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