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谈农业科技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谈农业科技教育:继续教育在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农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农业科技人员如若墨守成规,不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技术和信息,就难以从容应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而继续教育正是调整、更新和提升科技人员知识结构和内容层次的有效措施和手段。针对这一内容进行详实的阐述和分析,旨在为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提供素材。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聚焦“三农”,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文件首次对农业科技创新进行的部署。
众所周知,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坚持科教兴农,把农业科技摆在首位才能更好为“三农”服务,而科技人员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扩充知识储备,了解近期实用技术,才能更好发挥科技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者应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 农业继续教育概念
农业继续教育具有在职学习、结合实际和注重效益的特点,是对农业科技人员在原有学历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再教育,是根据科技和生产发展需要,用新理论、新技术对农业科技人员进行更新、扩展和补充知识的教育[1]。可以说,继续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
2 主要任务
农业继续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补充、更新和加深,以保持其先进性,更好满足岗位职务的要求。
2.1 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终身受教理念
继续教育是面向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继续教育工作若想实现创新与发展,就需要动员全市来关心、支持和重视这一事业。对于负责继续教育工作的部门应以终身受教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来指导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
2.2 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继续教育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管理不规范性、工作机构和职能不确定性、培训和规划不科学性,然而国家对继续教育的管理和工作机制未见明确的制度或规范。目前,吉林省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仍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担任,但具体工作机构和任务职能并不明确,可谓之“上下不对口,左右不连贯”,这就要求按照各自岗位的特色开设一系列实用农业技术课程,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送去孜孜以求的科普知识。
2.3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这也是继续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应适应继续教育发展需要,逐步统筹组织和扩大继续教育资源;开发网络和现代远程教育,为吉林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提供方便、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条件;通过尽可能多的培训形式纵向衔接需要培训的兄弟机构,为受教育者提供多次学习的选择机会;建立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和继续教育学分积累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3]。
3 必然性
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需要,是实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需要[4]。眼下,时代知识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农业战线的技术人员是现代农业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适应现行工作岗位的需求。
农业实用技术是吉林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显而易见,在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仅仅重视“产中”的实用技术培训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向“产前”的新品种、新农机和新农资等技术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培训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农业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指导和培训。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义务和权利,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及考核结果应作为对其进行考核、聘任、晋职和职业资格注册的重要依据。
4 重要性
农业教育培训是在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5]。作为我国继续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分,农业继续教育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已被深刻认知,其能否得到发展,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6]。尽管目前在吉林市农业技术人员中所开展的继续教育仍存在认知度偏低、积极性不高等不足,但随着农业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考核激励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对知识提升的要求和主动性也会渐趋增强,最终促使这项事业不断做大、做强。
浅谈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高校村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研究
摘要: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高校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研究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培训等科技推广活动对农村干部培训教育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村干部素质、带动村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村干部培训教育;促进作用
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骨干队伍,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团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只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式的新要求已不能适应。徐文荣(2008),陈瑞林(2009),魏晓理、李映福(2011)认为,基层农村干部应该提高科技意识和整体素质,满足农村对农业推广的需求。黄革新(2004)强调,要切实抓好农村干部培训,着重强化科技意识、强化带头意识。加强农村干部培训,成为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
农业高等院校为村干部培训提供了理论平台和实践示范基地。黄红焰(2011)认为,农业院校要建立高校服务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平台,把高校开发的农业科技成果传授给农民、贡献于农业。黄红焰(2011)提出,农业院校要建立高校服务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平台,把高校开发的农业科技成果传授给农民、贡献于农业。黄国清、宋心果、邱波(2010)指出,农业大学在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教育培植示范户来影响周围村民,带动周围农民共同致富。
近10年来,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统筹改革的试点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产学研精密结合的办学特点和杨凌示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三农问题展开各项重大战略部署。学校把农村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使命和服务社会的切入点,积极探索将学科优势和专业技术转换为培训教育优势,王艳杰、孙养学(2011)认为,要分析农业科技培训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培训客体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莫云山、周祖流(2011)认为,干部培训应该创新模式,政治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实践操作的培训时间各占1/3,要着重培训实用技术,加强创业指导。该校坚持农村干部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把培训质量作为及时生产线。
农业科技推广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干部培训工作、保障干部培训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张世和(2011)认为,加快西部山区科技创新与推广,一方面鼓励农村干部、科技人员到农业院校深造,另一方面将带回的新成果为农民群众做出样子,让农民群众跟着学、跟着做。结合学校实施的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推广模式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村干部培训工作于农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高新科技展示、科技培训、科技扶贫等科技推广活动有机结合,在促进农村发展、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良性的发展,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干部培训工作和科研改革。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的继续,是联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农村社会服务的重要纽带,是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农民经济效益的桥梁,对促进农村干部培训、开拓干部视野、拓宽农村干部带头致富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充分实现了农业高等院校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农业科技推广活动促进培训干部增强科技意识、加强科技知识学习,努力成为经验丰富科技、率先致富的带头人
科技兴村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农村干部要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努力实现从传统的“管理型”到新形势下“服务型”的角色转变,实现从传统的“行政领导”到新形势下“示范指导”的职能转变,真正成为经验丰富科技、率先致富的领头人,成为指导农民奔小康的行家里手。
良种优法、科学养殖技术、植物高效栽培、无公害产业的生产贮藏加工技术等农业科技成为农村实施“科技兴村”的急需技术,而农业科技推广与干部培训的结合对此起到积极作用。科技推广人员将科研教育的新成果、新知识、新信息经过整理筛选,挑选出经过生产检验、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通过干部培训工作带入农村,增加农村干部的科技意识,开拓农村干部经济视野,为推动农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展示新成果、新技术,增强农村干部学科技、用科技的信心
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杨凌农业科技推广网站、农林科技咨询服务热线等科技推广体系,不仅加速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直观展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也对学校的科研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根据西北地区不同的农业环境和产业特点,先后成立了4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5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开展了杨凌百名专家咨询、农业科技培训等科技推广工作,初步形成了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的科技示范网络,共建立示范样板150多个,示范样板内推广展示科技成果350多项,促进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也为新科技的示范推广和展示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组织培训干部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专家交流,参与农业科技培训,增强带头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心,争当科技示范户,通过培训将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带回农村,进一步帮助群众学习科技用科技,帮助农民通过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来掌握商品生产、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广大农民增产增收。
对农村干部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需求,由科技推广人员收集汇总整理后反馈给科研部门,作为新课题进行研究,为科研方向的调整提供了依据,进一步促进学校产学研的经济结合。
三、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影响,扩大农业院校干部培训工作的覆盖范围
科技研究、人才培养和农村社会服务是农业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而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高等院校农村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该校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亿元,受益的群众经常自发地宣传学校的科研成果,参与过培训的农村 干部也会自发地宣传学校的信念,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县乡党政干部、村干部、农村基层科技骨干到该校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10万多名,成为面向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等领域的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该校在西北地区建立了40多个农村科技示范基地,构建其校内、区内、校外“三位一体”的培训基地20多个,与省内外60多个市县政府、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起以科学技术教育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家“三结合”多元化的培训师资队伍,共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库教师400多名。
科技推广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认识学校、了解学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为扩大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覆盖范围提供了保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干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农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将农业科技推广、高校科研、农业生产、教学培训融为一体,一方面能够拓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领域,创新农村干部培训机制和推广体系,拓展村干部视野,增强农村干部带头致富的信心,有效地将近期的、最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现实农业生产中得新情况新问题也能够反过来促进和丰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从而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与农业、农村、农民相互促进,使先进农业科技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达到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高等院校直接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
浅谈农业科技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农业科技创新路径研究
【摘 要】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泉所在。因此,农业科技的创必须“借力”职业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分析了职业教育服务农业科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用职业教育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业科技;路径
一、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科技发展的作用研究
(一)提高新农村劳动力素质
我国新农村发展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民的素质不高,素质不高决定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理念还将长期存在,甚至处于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局面。在这种素质背景下,农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都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以教育为“助力器”。而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科技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在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力争让他们掌握一些先进的种植、养殖、栽培技术等。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又可以提高农民的科技、道德素质。
(二)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经济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农业新技术的出现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却面临着不小的阻力,这个阻力是由旧的“锄头、耙犁”式的小农观念造成的。很多农民对一些先进实用技术都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对这些新技术的利用率极低。而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改变农民落后的观念,让他们重新认识这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向农民展示新技术的应用成果,同时,职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素质,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农民可以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操作技能,农业将最终会走向生态农业的道路,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农民对现代实用科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能让他们更好地满足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职业教育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职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农民的,它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广大农民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都会得到提升,农民成为了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型劳动者,他们将带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貌。其次,职业教育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它可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让劳动者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再次,职业教育会改变农村劳动力落后的精神世界,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自觉抵制封建迷信、自觉抵制非法互动可以,可以说,职业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的一支“强心剂”。
二、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科技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
(一)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科技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期,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形成了以县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的县、乡、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这些职业学校的出现,为广大农民和小、初、高毕业生提供了再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提升自身的技能素质和专业素质。国家为了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了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目标的阳光培训工程,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的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反战,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转移,培训转移就业率超过80%以上。
(二)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科技的问题
近些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曾经热火朝天的招生局面已经风光不再,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科技方面的表现也是不尽人意。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到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的职业高中招生人数由30万人下降到了20万人,在校学生人数由68万人下降到了约55万人,农民成人学校在校生也明显减少。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科技创新方面已走入瓶颈,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发展的意识不强,招生有年龄限制,多是以小、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将很多农村劳动力拒之门外,农业科技的发展缺乏后劲;职业教育仍摆脱不了“农”笼,仍以传授一些基本的种养殖技能为主,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除此之外,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科技创新中还有受办学经费、办学模式、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科技途径研究
(一)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有这样一个认知,名牌大学毕业生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普通高校毕业生好于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没人要”。就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招生难、生源差的艰难处境。为了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新农村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定期对职业院校和培训中心进行抽查,对于有困难的职业学校要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要扶持职业学校的发展,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农村建设程度,制定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要把职业教育的发展带到一个正确科学的发展轨道上。
(二)明确我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地方特色的办学新思路
归根结底,农村职业教育只有让当地企业满意、当地群众欢迎,才会让政府满意,才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必须体现地方特色。各个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发展中要努力研发地方特色的教材,要在教材中体现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要体现当地的政策法规,要和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职业教育的培训方向要以满足本地对人才的需求为主,职业教育地方办学特色要依靠地方和行业的优势,职业学校办学需要地方和行业支持,地方和行业了解自身现状和前景,熟悉生产工艺技术特点,了解实际生产、管理和服务岗位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能及时并地指导职业学校调整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和培养规模。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不强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突破口。具体要做到:要壮大师资队伍,要加大专业课教实习指导教师的引进力度,要保障教师规模符合学生教学规模;要加大对专业课教师的培训,职业学校的很多教师专业知识面窄,他们的专业技能不足,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要加大专业课教师的职称考核力度,要保障职称机构的合理化,增加高级职称教师比重;要切实改善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避免教师人才的流失。
结语:综上所述,职业教育在服务农村科技创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新的发展道路,让其更好地为农村科技创新服务。
浅谈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研究
摘 要:现阶段,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而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也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然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却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素质、重推广轻教育的问题,这对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和发展农村经济极为不利。从这一角度来看,正确认识农业科技推广的教育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科技素质;农民科技素质教育
引言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还指出,要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程规模,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具备科技知识、生产技能和一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科技人才。
一、农民科技素质教育在农业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民科技素质是指农民所掌握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劳动经验和生产技能等达到的程度以及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熟练程度。包括科技意识、科技常识水平、科技应用能力和科技价值观等。
不管是处于以技术指导为主,把诸多科研成果介绍给农民,使其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经济收入的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还是处于通过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等方式,将有用的信息和技术传递给农民,帮助其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有效利用这些科学知识技术和信息以达到增产增收、改善生活目的的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我们不难看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始终是农业科技推广行之有效的最根本途径。这主要表现为:
1.教育性是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特质。不管是从农业科技推广理论角度,还是从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来看,其教育性特征都是非常明确的。主要表现在:针对农民,立足实际,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把实用的知识、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
2.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本身来说,农业科技推广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过程。它唯有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最主要目的,帮助农民获取信息、知识和技能,更新思想观念,其所推广的技术信息及相应载体才有可能最快地在较大范围内充分发挥效益。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是、系统、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的必然成果。
3.反过来,只有农民科技素质提高,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1)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不断加强,将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农民对新技术、新理念更易于接受。(2)农民科技素质的不断提高,势必大大缩短新科研成果、技术的传播推广过程,大幅提高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经济效益。(3)较高的农民科技素质也加大了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的需求,从而极大推动农业科技发明、创新。
二、当前农业推广中农民科技素质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已经不仅仅是自然资源的不足、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而是农民的素质,特别是农民的科技素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根据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每亩耕地平均拥有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正规高等农业教育的达45%―65%,而我国目前每万名农村人口中平均只有6.5名农业技人员。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六到七年,其中还包括大量文盲。这种农民科技素质普遍低下的状况相对于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推动农业现代化事业来讲是不容乐观的。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事业的落后,主要表现在:
1.农村教育落后。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农村教育的人员结构和数量(在校人数)如表1所示:
表中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主体的农村教育人数(不含高中,7889万人)约占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9940万)的79%,但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教育不尽如人意,高中程度则是凤毛麟角了;根据社会科学院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末,我国农村人口数9.2亿,而以农民学校培训、资格证书和转岗为主的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仅为29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0.32%,约300人中只有1人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村骨干、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为主的农村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人数为5831万人,仅占全国农村总人口(9.2亿)的6.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农村劳动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需求,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农民科技培训渠道、形式单一。据调查,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涉农部门的各种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以及部分职中。这些培训机构一般只集中在县城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深入农民群体,甚至大部分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形同虚设。通过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我们得知,当前农民接受科技培训渠道主要是自学和农技推广机构(包括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培训。培训形式以现场指导和课堂授课为主。调查还表明,不足三分之一的农民会一年至少接受一次培训,接受过三次以上技术培训的农民更是不足3%。
3.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农业推广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早在1950年我国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条例》,后续有1972年的《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1993年的《农业技术推广法》、1999年的《关于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意见》及一系列相应的政策规定,再到地方出台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办法等,都从法律上对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行了规范和制定,但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与法律和政策配套的实施机制,在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基本上被边缘化。(2)以政府指令为主导。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基本以行政指令为主,习惯于下计划、要项目、等任务,为推广而推广。(3)以技术为导向。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科研成果的市场性和实用性,但多凭主观推测,在传统推广模式引导下,无论科研人员还是推广人员,最关注的还是如何把技术成果本身推销给农户,而非市场需求和农民对它的接纳程度(图1)。
三、加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农业推广过程中农民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改革农村教育体制。首先要从法制的基础上重视农村教育。其次,要加大农村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预算,从政策、资金、科技人员等多方面支持农村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建立并完善农村基础教育、中等农业教育和高等农业教育三级体系,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开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2.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增强培训功能。选择部分有条件的中等农业学校和市、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以各大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学研究院为科技依托和教育阵地,建立一批省、市、县逐级推进的农民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完善农民科技教育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为例,“双百”工程是由湖南农业大学选派科研人员组成一百个科技服务小组,在全省选择相应的一百个农业专业户或涉农专业组织、企业作为示范基地进行对接,组织技术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示范,探索并建立了农业科技推广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入户率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3.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知道,单纯由政府组织的以技术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才是必然选择。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如图2所示)建设应以大力调动农户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推广体系为目的,坚持推广组织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的特征。
当然,最根本的一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还不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客观实际,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应始终坚持以利益引导为主,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等便捷有效途径,重点培养农民对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兴趣,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积极的科学技术态度和科技意识,锻炼利用新技术、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浅谈农业科技教育:浅谈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业科技教育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现结合重庆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现状,就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效果谈几点认识。
一、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
重庆市巴南区地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总人口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3万,占66.9%,在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0%,文盲半文盲占2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据调查统计,2008年末,巴南区职业培训机构共计40个,其中公办培训机构34个(所),民办6个(所);职业培训专职教师1085人(其中公办教师976人,占89.95%;民办教师109人,占10.05%),其中镇街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20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77人;职业培训基地23个;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设备总值4840万元。现有农技推广干部307人,其中在乡镇工作的农技干部250人,占81.4%,他们担负着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重任,是农技推广的主力军。
二、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巴南区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开展了诸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残疾人培训、移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尚存诸多不足之处。
1.重视程度不够。巴南区部分镇街对利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种植技能,以及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作用认识不足,没有做好中长期的规划和教育培训安排,没能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真正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去抓。
2.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基层农技人员素质不高。仅在区上设有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而镇街没有设置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基地,只安排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兼职,且镇街农业专技人员少,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 全区农技推广队伍中本科生37人,占16%;专科生123人,占53%;中专生31人,占13%;高中以下39人,占17%;从专业技能机构看,全区专业技术人员161人占59%,非专业技术人员111人占40%。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农业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只能按照经费多少,来安排培训内容,农技培训不能规范化、连续性开展,使培训质量大打折扣。加之巴南区农业部门内部各自为战现象较为明显,既消耗了有限的资金,又无法达成预期整体培训效果。
4.培训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这个问题在巴南区比较突出,真正有条件担当起农业教育培训任务的基地尚为数不多,教学设施更显缺乏。而作为担负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发展至今,依然没有很好的教学培训基地和应有的教学设施。
三、提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水平的对策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农业科技培训教育形式上应由过去单一的初级农业科技培训向综合性的初级、中、高级多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转变;培训对象由过去单一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发展为农民、农技人员、农村干部和未来农民;培养目标由过去以实用为主提高到以开发农村实用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并重。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在新形势下,不仅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还要进一步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制度和规划、内容、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下功夫。
1.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领导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新形势下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保障,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应把农业科技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落实分管领导,明确部门具体抓,并将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从而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投资保障制度。
区农业行政部门是农业教育培训的主体,要切实抓好农业教育培训的规划制定、体系建设等工作;要重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为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要重视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形式,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2.制定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制度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事业是一个系统长期工程,建议政府应制定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按照规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制度,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协调整合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指导、督导和评估,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培训工作中去,这样既能顺利完成培训任务,也可让广大农民朋友通过培训有所获。
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积极参与规划和制度的制订,加强师资队伍、教材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运行机制和教学内容的创新,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确保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浩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要根据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相互协调、适应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在体系建设上可以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基础,建立区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镇街初级中学为培训基地,以培训镇街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逐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在具体实践中,一是要注重与农业重大科研、开发、推广项目相结合,把有限的项目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吸引高素质的农民参与技术的推广与开发,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的人才培训与使用制度;二是鼓励农村中的各类科技户、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他们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将教育培训实习和试验示范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龙头带动和科技示范窗口的作用;三是切实做到重心下移,不拘形式,开发培训农村人力资源;四是积极结合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走农科教结合之路,向农民传授农业产业化、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新知识和农业实用新技术,开展应用型科研和科技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地方经济提供更为直接有效的服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农业的新形势下,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内容,使农业教育培训工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拓展,为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教育培训应向产前新品种和产后的贮藏、加工、流通等技术扩展延伸。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进行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
5.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形式
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发扬田头地脚、面对面、手把手等有效的传统培训形式,也应根据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一是认真总结绿证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等行之有效并深受基层欢迎的办法和形式,探索更多更好的形式和载体;二是以科技书屋为基地,以网络为传播媒体,以现场指导为培训基地,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解决农民实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拓展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培训和成人教育,实现各层次教育的连贯和沟通,创造终身学习的条件;四是积极跟踪教育培训技术的成果,大力发展卫星远程教育,研究开发计算机网络教学,增强办学手段。如农广校借助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和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教育培训的好形式。
6.培养素质好且战斗力强的教学队伍
所谓素质好、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就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队伍。政治过硬,要求队伍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要有高度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负责的责任感。业务精通,要求我们的队伍要不断加强对当代经济、科技、市场、法律以及管理科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达到高效、快速、完成各项任务的目标。作风正派,要求我们的队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勤政廉政,要有理想、有追求、有进取心,从大局出发,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创出新的局面。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搞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一是要培养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要对现有教师制定培训深造计划,定期送去大专院校学习提高,同时公招一些业务技能强的,热爱农业教育的高级教师;二是要精心筛选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善于传教的兼职教师。
总之,巴南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农业要发展,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才能实现全民小康。面对巴南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合理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等措施的实施,将使该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培养新型农民,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