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深究学校科技教育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深究学校科技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深究学校科技教育

深究学校科技教育:科技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

摘要世界经济竞争的成败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人的素质。学校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教育改革这一世界性的潮流中,科技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科技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体现。文章就科技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科技教育;素质教育;作用;措施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必将日益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如何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参与国际竞争?关键的一点就是培养高科技人才,而按照以升学为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高分低能,缺乏创造意识。因此,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把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推进素质教育[1]。而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大的灵活性,对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科技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措施两方面进行浅析。

1科技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1.1科技教育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技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很多学校对此进行了探究。首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切身问题为突破口,设立课题,开展科技活动,拉近科技与生活的距离,就能引起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其次让学生寻找、收集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展“科学就在身边”活动。在教育活动中用事实告诉学生们创造并不神秘,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只要立下创造志向,学习创造技法,就能发挥创造才能。

1.2科技教育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科技教育内容融入了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如科学、美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根据学习内容,将综合性科普知识、高新技术、科技发展动态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给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科技教育活动中,辅导教师常留下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这些问题知识面广,灵活性大,一般无法依赖课本来解答,于是对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1.3科技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现、革新、开拓、进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追求,这是进行创新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现代社会十分重视儿童的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因此利用科技教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1.4科技教育能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契机,教师若能及浅谈科技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汪登霞(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时点拨,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科技教育活动,让学生看到了家乡、学校丰富的资源,有的资源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激发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了解资源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国情教育,如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以唤起学生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意识,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情操[2]。既然科技教育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呢?

2科技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2.1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紧迫任务,科技素质教育是学校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的决策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明确目标,具体落实。1)立足普及,扎根课改,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把科技创新教育地由课外向课内各学科渗透,力争较大限度地使学科教学之内与科技教育之外紧密结合,形成有机统一,和谐的科技、文化、品格的教育观。2)目标分层,措施得力,积极开展分层递进多元互动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科技活动参与面广、普及率高。活动课程面向广大学生,通过广泛参与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方面感受科技的力量。3)增大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学校在经费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各项科技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活动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购置科技教育的硬件设备及津贴、奖励之用。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科技教育于活动之中。例如有的学校开展了校园艺术与科技文化节活动。这样的校园艺术与科技文化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很好地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进行了素质教育成果的大展示。5)坚持能力培养、注重特色。(1)重实践,培养扎实的基本技能。(2)善用脑,培养良好的思维力。(3)探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会联想,培养大胆创新的想象力。(5)指方向,培养积极向上的自主探究的能力。(6)扬特长,培养合作能力。6)建立好科技活动的素质评价方案。建立健全科技教育活动监测评估制度是提高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重要手段。建立各年龄段学生的科技素质标准和评价指标,明确学生科技素质测评方法和表述形式对今后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3]。

2.2切实加强教师科技素质和科技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科技知识、科技思想、科学方法的传播者,是科技基础教育的导师,教师的科技素质的高低和科技教育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对青少年进行科技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提高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加强教师科技素质和科技教育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改变目前学校科技素质教育滞后的状况。1)注重把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摆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将学校校本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载体,同时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土壤。3)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将科技教育、人文教育、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这不仅对于充分发掘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突破作用。

作者:汪登霞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

深究学校科技教育: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论文

1创建良好的校园科技创新教育环境

1.1建设高素质科技教师队伍

1..1.1配备专职科技教师学校应选择热爱科学、年富力强、奉献精神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担任科技教师。

1..1.2培训学科教师可通过面向全体教师的知识培训、专家讲座、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等手段与措施,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科学素养,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和指导工作。

1..1.3提高科技教师综合素质定期召开科技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相互了解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实行青蓝工程的管理激励制度,培养发掘有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潜力的科技教师。

1.2开展科普推广宣传活动

(1)举办校科技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围绕科技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系列科普活动。

(2)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片。可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科技之光》、《走进科学》等科技节目;组织学生征订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如《科学大众》、《少年科学》、《少年智力开发报》等;介绍科学家故事,如牛顿、爱迪生、富兰克林、贝尔等众多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故事。

(3)定期组织学生精心策划,张贴科普墙报、办科普专刊,展示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展示学生自制的标本、教具、学具;开设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在腾飞”的手抄报等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比赛;组织部分学生写心得体会,利用校园广播选播作品。

(4)大力宣传热爱科学、具有创新思想的青少年先进事迹,不断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潜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参与,才能真正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让科技意识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科技宣传和普及效果。

2整合基础学科课程和科技活动

开发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教育整体改革相结合,并入教育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道德情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也只有将以往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课外”身份转变为“课内”身份,才能突破科技活动就是建课外小组、搞小发明的狭小天地,让课堂中处处有科技,处处有创新,真正落实学校科技创新教育。

2.1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到基础学科课程中

2.1.1高考学科学生学习时间主要用在高考学科中,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理念,并对相关的科技知识进行一些系统梳理,必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1)语文学科。现在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有关科技内容的文章,语文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科技资料和研究背景,拓宽科技知识领域。

(2)英语学科。有英语教师曾留意到一个现象:理科生英语成绩普遍高于文科生。按常理文科生应更占优势,但通过试卷分析才知,原来英语试卷中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目有五分之三以上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而这正是理科生的优势。因此,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融入科技知识,尤其对文科生的教学,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理化生学科。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归纳、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做中学”和“探究性学习”,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4)数学、政史地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将科技创新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发现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非高考学科如《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灵感的产生,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经历成功与失败,这对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和情商修养,转变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素质结构,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提升。

2.2开发校本课程

2.2.1明确校本课程开设目的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兴趣为目标,为学生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避免科技教学课堂死板生硬,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阅读、思考、探究、分析和直接发现。

2.2.2注重校本课程开发针对学生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个性发展等,合理开发校本课程,避免科技创新教育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认真规范科技创新教育内容,建立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可开发科学史话(爱迪生发明故事、历代科学家史等)、电子技术、机器人制作、建筑设计、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军事科学等校本教材,涵盖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等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

2.2.3合理控制校本课程人数只要报名参加某校本课程的学生超过10人,学校就应想办法开设此课程。另外,每门校本课程人数应尽量控制在30人以内,以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课堂效率。

2.3开展科技活动

2.3.1比赛竞技类如航模、空模、魔方、七巧板、电子制作、物理技能、机器人、天文知识、环保知识等竞赛;科技发明作品展、生物标本展、化学晚会等;组织以科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学生代表讲述科学故事,提出论点,大家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规定学生每学期读一本科学书籍;利用寒、暑假参加科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能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自立、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科学方法;认识自我,展示和发展自我,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2.3.2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或由学生自发组织科技社团活动。这些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都是由对某学科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的,其科技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更强、目的更明确,内容更有深度和广度,并能及早发现和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人才。

2.4紧密结合高校自主招生政策

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与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紧密结合起来。高校自主招生是一门大学问,不同高校选拔生源的标准和方式虽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所需人才一定是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拔尖的创新人才。通过检索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发现一个共同条件,即“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发明有优异成绩者”。那么高校如何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潜质呢?清华大学招生办介绍:“综合性面试容易评判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对于创新性的评估则有局限性……不是靠一张卷子就能把学生的创新能力评判出来的”。那么,针对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中提到的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发明、优异”,应如何理解和定位,从而给学生更多的选拔机会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科普作文大赛、微创新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等。

(2)辅导学生科技发明申报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专利。

(3)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15人)参加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参赛获奖、申报专利、社会实践,是最能体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能直接将其作为高校评价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指标,从而让学生具有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资格,争取更多机会选择心中理想的高校。

2.5举办科技专家讲座

作为科技教师,由于课题研究等方面能力受限,学校应尽可能充分利用校外科技资源,与相关的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与其相互合作、达成协议,将这些科研机构定为学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并从中邀请与青少年科技活动相关的科研人员及专家来校举办科普讲座。这种以科技专家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载体的课程资源,能较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巨大的教育价值。

作者:张琳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深究学校科技教育:深究中职学校多媒体科技运用教育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等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及时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学校。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今天,培养出一批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任务。

由于多媒体技术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文字能力、很好的美学表现知识、很好的音乐知识、很好的美术及美工创作能力、以及很好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设计动画的能力,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必须采取具体、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多媒体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面对招生困难的现实,招生对象由原来的考试择优录取初中毕业生,扩大为面向全部初中毕业生、初中辍学生及那些只读完小学在家呆几年的闲散青年,有许多学生到学校只想“混”、“养身板”,对学习根本就没有一点兴趣,学生的团队意识、文化基础、认知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千差万别。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按照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这势必造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又吃不消,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应该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以适应不同类别,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的及时阶段,精心选择一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例,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其次,在教学的第二阶段,适当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单一媒体形式的问题,让大部分学生能比较轻松的完成相映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让老师和同学看到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使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

第三,在教学的第三阶段,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的特点,将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分解开,设计成相对简单的、单一媒体的小项目,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其承担不同的小项目,将所有项目进行集成,完成多媒体作品的程序设计。在这个阶段要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对话伙伴;强调照顾学生的经验;强调合作与交流,以学生的团队学习为主,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较大限度地掌握技能,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其今后的知识和能力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发展自己见解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能坐下来、静下来。坐下来,既要求学生能坐住椅子,以确保有足够的学习时间;静下来,既要求学生要把“心”收回来,以提高学习效率。

(2)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媒体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设想并努力加以验证。培养学生确定、评价、有效利用各种媒体信息及媒体加工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加以认真探索和研究。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职业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如在讲声音媒体加工时,可预先将学生录制好的一段声音加上背景音乐,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

(2)教师要设定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项目并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习当前知识,完成项目的操作。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三、选择适应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特点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应用是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扎实的理论基础不能单从书本上学,也必须通过实践来获得。因此,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上,要注重教学全过程的可操作性、教学成果的可视性。笔者试着改变了已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搬进了多媒体教室,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系统,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展示多媒体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在教学设计中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一个或若干个让学生在一定环境下完成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要调用一切可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进行探索学习的环境和平台。

(3)教学设计中要有层次性,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突出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和发表作品的空间,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发展个性,展示自己提供条件。

总之,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能力培养目标为主线,使学生了解有关多媒体的相关知识,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和基本处理方法,掌握应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技能,具备应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简单多媒体作品的能力,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深究学校科技教育:技工学校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分析及建议

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结合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为学校)开展技能创新教育的情况,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机制和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一、案例分析:科技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学校从2006年建校起就开始对在校学生开展的科技创新教育,取得了不凡的成绩。据统计,学校目前正在参与或参与过科技发明创新的学生共计368名,占目前在校生人数(3854)的9.5%;涉及全校8个系21个专业。全校学生累计设计制作创新成果376项,获得专利证书11项。在部级科技发明成果评选、竞赛中获奖共92项(其中金奖27项),占发明创新成果总数的24.4%。(一)在社团课程中加入科技创新元素,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首先,要求课任教师在课堂中启发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对学习、生活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锻炼多向思维,进行科技发明创造。第二,综合全日制专业学习与专项科技创新辅导活动的作用,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交叉培养。如给汽车技术系和机械技术系的学生,补充单片机、电气原理知识和创新性技能;为电气技术系的学生补充五金材料和机械装配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三,设立科技教育选修课程,让更多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学习相关知识,并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制做出创新的产品。(二)组建学生科技社团,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成立学生科技社团是调动学生有效参与科技发明学习的重要途径,能让更多对科技发明有兴趣的学生在社团内进行定期的学习和交流,直接地了解到科技发明的工作内涵。依靠学生科技社团可以实施“四个一”:即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学生科技工作组织机制,确立一批有相当水平的学生科研项目,建立一批学生科技研究基地,制定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三)聘请科技发明专家授课,丰富科技创新教育形式。一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和社团科技项目,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科技发明讲座,通过模拟示范、案例分析、实验教育等方法寓教于乐,充分培养学生科技发明的兴趣。二是要求校内科技发明专家或辅导员指导学生科技发明的课题选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并通过展示PPT进行成果汇报,接受同学相互提问,从而检验设计思路,教师在帮助讲解辅导。还可通过组织观看近期技术信息、了解国内外发明创新成果,熟悉当今新技术、新材料和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科技创新发明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四)开辟多种互动途径,促进学生不断提高科技发明水平。一是通过网络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解决学生在发明创作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二是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交流互动、科技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三是参加科技发明比赛,开展校内科技比赛,以科技项目为主体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引导学生重视知识产权,增强专利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投入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建设,确保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首先,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教育组织机制,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完善各级管理组织,明确管理主体,保障科技创新教育的有序开展。其次,制定科学有效的科技教育保障机制和奖励机制,制定各级科技创新教育政策法规、发展规划以及奖励办法。鼓励更多科技教师加入科技创新教育的队伍当中,鼓励更多学生关注科技发明。(二)技工院校建立科技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保障科技教育的有效运作。一是学校成立由主管领导、科技辅导员、科技骨干教师组成的科技领导小组,以学生科技社团为依托,形成领导、教师、学生三级管理网络。科技领导小组统管学校的各项科技教育工作和活动;辅导教师队伍及时贯彻学校科技活动,并进行集体研讨和交流,保障科技教育有质量地开展。二是出台科技创新评价和奖励政策,包括科技发明指导教师奖励机制、学生成果奖励机制等。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为国增光。

作者:梁健 李欣 宋雨秾 单位: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深究学校科技教育:现代科技媒介对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研究

【摘要】科技媒介对现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首先,我国高校美术教师是对科学技术和前卫信息最为敏感者,将历史给予的这些机遇敏捷抓住并很好利用,使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潮流并趋前进,为中国当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毋庸置疑科技媒介是把双刃剑,信息科技的发达给美术教育和绘画艺术提供了便利,艺术家可以借助各种高科技媒介和多种科学手段进行艺术交流和创作,当然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弊端。,当今社会是一个图像信息化、互联网信息地球村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冲击碰撞极大。

【关键词】现代科技媒介;高等院校;美术教育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升级换代,使用博客、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播客、数字杂志、网络电视、数字电视、触摸媒介和微博、微信、微电影极速普及,使得信息共享迈向全球化,形成真正的地球村。它是一个蕴含着信息传播,改变着人际交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多种复杂性特征的时代表现形式。这些高科技媒介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使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教育和新媒介结合大大推进了教育的速度,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形式,使高等教育无界限成为了可能。和其他科目教育形式一样,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也是随着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当前时代的大背景下,科技日新月异和信息秒速性的传播,学生对于科技媒体的掌握程度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接国际品质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科技媒介为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服务,可以将传统美术教育理念和国际近期美术思想结合。科技媒体的出现在观念与方法上直接影响着各类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上课手法、实践环节的感受和体验。有一些研究科技媒介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践能力等,同时培养了学生新的技术力量和艺术修养。现代科技媒介在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本文选择科技媒介对现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影响作为论述对象。首先,我国高校美术教师是对科学技术和前卫信息最为敏感者,将历史给予的这些机遇敏捷地抓住并很好利用,使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潮流并趋前进,为中国当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毋庸置疑科技媒介是把双刃剑,信息科技的发达给美术教育和绘画艺术提供了便利,艺术家可以借助各种高科技媒介和多种科学手段进行艺术交流和创作,当然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弊端。本文尝试从各种新媒介及互联网信息全球化、网络教育的角度去剖析科技媒介文化对现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影响,这对于现代教学观念的改变和以现代技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当今社会是一个图像信息化、互联网信息地球村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各科和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冲击碰撞极大。艺术家们眼界大为开阔,因为交通、网络和科技给现代的人民提供了大量的参观原作、书籍和绘画信息的便利条件。

教学上变化,科技媒介里互联网的普及化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新形式,美术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媒介,将新媒介和传统教学结合,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和互联网及多种科技新媒介资源的特色整合开展教学,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课程的趣味性。及时,美术欣赏:美术学课程教材中有比较多的欣赏,教师以示范和观赏绘画作品为主,现在我们高校教室里都安装科技新媒介触摸式显示屏,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和精彩。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互联网这个大的工具搜索查询学习,学生们就可以按自己思路进行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第二,创设情景:任何学科包括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创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时代信息大潮流中创作出,把每件美术作品上的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和特征,还有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修养,艺术家创作使用的美术技法语言等,这些情况在教学中利用新媒介创设情景,更有效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把美术作品放在直观的环境中去学习。这种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勤奋学习和热爱本民族文化,融合和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情感和态度。第三,电脑绘画:美术教材中60%的内容需要绘画作业,绘画实践和科技媒介结合把电脑绘画内容融合到教学中,用电脑绘画结合原有传统的绘画作业,形成学生开放式思维的绘画作业。第四,终身学习方面,人们的学习意识越来越强烈,在这个时代人类可谓是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任何信息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活动。所以现代科技媒介的出现促进终身学习。现代科技媒介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范式的转变――“工厂模式”向信息时代新教育范式的转变。如网易视频公开美术课频道搭建起强有力的网络视频国内外教学平台,还有中国大学MOOC平台,这种高科技媒介使每位想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成为了可能。第五,教师,现代科技媒介的普及,使得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类网络公开课、开放教学资源、教育APP等新媒体或直接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取信息和知识。科技新媒介应用教学和学习模式的转变,对教师地位、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在教学资源中,帮学生甄别、挑选和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习吸收消化;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科技新媒介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综合整合能力,使学生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好地整合到这个学习环境中。

还有我们的艺术家们,在这个图像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绘画艺术冲击碰撞也是极大。艺术家可以借助照相、投影等多种科学手段进行艺术创作,把科学技术这件工具充分利用透彻。毋庸置疑,信息科技的发达给绘画提供了便利,解决了比例、大小等一些问题。照片是自然实物的影像,当照片越接近于自然时,画家依赖的照片仅仅是客观对象在画布上的复制,而不是将对象进行一种艺术加工后的艺术转化,我们看到的所谓的艺术就仅仅是一种客观自然的机械地复制粘贴与刻录,致使艺术失去了最核心价值,色彩语言的表达能力下降。绘画是将客观对象转换成艺术形象反映在画布上,由此诞生在画布上的艺术对象已经不再简单是自然对象,更不是客观对象的机械的单调复制。油画的技巧诚然可以依靠科学技术解决,但是油画的语言、油画的色彩问题才是油画创作中的关键所在,现在很多的艺术家所进行的艺术劳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劳动,因为他忽略了艺术劳动的关键,艺术劳动是艺术的转化,是将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象,而不是简单的艺术搬运。“我们时代的一位好的画家对我说,为了以后能够自由奔放地作,必须有用非常的方法画过一些东西的经历。我们不应当被时髦潮流所左右,它们暂时的成功不应该妨碍我们尽力去学习有关美术的一切知识。总之,专业能力是成功的最的保障。”安格尔如是说。所以科学技术不能代替人脑智慧,只能辅助绘画,使艺术形式更加多样。从这些事例来看绘画艺术需要传统教育和新媒介教育相结合。

希望经过研究,我们能够对科技媒介在现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中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学习、继承传统和国际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