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艺术教育发展探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艺术教育发展探析:艺术教育发展改善思考
摘要:素质教育制度代替应试教育制度之后,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些学校开始增加艺术课的课时,并通过讲座、艺术节、戏剧节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但现阶段的艺术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学科融合、成果交流、多媒介运用等方面对改善艺术教育现状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改善途径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校、家长、社会对艺术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多,艺术教育成为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中职的艺术教育仍在摸索中前进,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地位有时也显得有些尴尬。笔者拟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改善中职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艺术教育要注重从单学科摸索到多学科融合转向
艺术教育的单学科研究会让视野变得狭窄,许多教师囿于技法的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提高,经常出现一位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画风一样的情况,学生的作品缺乏个性和活力。多学科的交流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能从别的学科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例如艺术教育的教师如果能增加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他会更有效地对学生的创作加以引导。
二、重视人才评价体制转变
人才评价体制变了,人才选拔标准、师资、课程设置等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就会变。刚开始的时候或许只是浅层次的认识会变,只是富有功利心的认识上的转变,但当足够长的时间之后,当人们看到了艺术教育给人的发展创造的价值时,便会相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了。当然,人才评价体质的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如今,虽然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还是以高考的成败去评定一个人,而要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文化课考试中拿到高分,所以艺术教育的次要地位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研究有什么样的体制既可以培养出有利于的社会发展的型、创新型人才,又能选拔出相对更的人才。例如,近几年来,很多地区取消文理分科,在高考中加艺术特长分,很多人又在研究高考改革方案。因此可以说中国人才评价体制研究从未中断,只是成果还不鲜明。而与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中对艺术的不重视相反,美国哈佛大学录取新生时考核的却是综合素质。它除了要求SATl400分以上的成绩外,还有另外六项考核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业余爱好与特长,如音乐、绘画、舞蹈、外语,所以在美国没有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就没有进入高校的希望。
现在中国教育界也在人才评价体制上加强了对综合素质的教育,例如2009年高考中,山东省为了强化学生对综合素质的重视,在临沂师范学院、山东政法学院两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试点,按1:1.2的比例进行投档后,由高校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考生的电子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审阅,决定是否录取考生,结果因为“综合素质低”而被退档的考生有十几个之多。这无疑给考生、家长、学校敲响了警钟,告诫他们不能只关注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而应该在关注其学习的同时,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但这样的评价机制却也是有漏洞的,因为对于综合素质的高低的评定有可能会失去客观公正,从而让一些在投档线稍偏下的考生钻了空子。但无论怎样,这是对人才评价体制做出的一次重大挑战,这样的趋势之下,教育部门会逐渐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其密切相关的艺术教育的改革也指日可待。
三、不断进行国内外近期成果的交流
中国自古就懂得相互学习的重要性,“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永远都不会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以及诸多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艺术教育的理论也不断出现新的研究成果,艺术教育的研究不再局限在单学科内部,而是增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诸如脑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在很多方面给予了艺术教育研究以新的思路,以及新的科学根据。由于各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程度不同,以及各学科新近的研究成果也不一样,因此各国在理论研究上出现了不平衡。所以要改善艺术教育就必须加强国际间的成果交流,学习借鉴其它国家的近期研究成果,然后再结合本国的国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案,将艺术教育的功能较大化。
四、运用多种媒介、多种途径进行艺术教育
媒介和途径的多样性及灵活性能让艺术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艺术教育无处不在,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中,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种媒介进行艺术教育,电视、课堂、音乐会、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都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但在这多种途径和媒介的运用之下,引导式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霍华德·加德纳曾说过:“孤独的儿童艺术家是永远无法实现自身潜能的……年幼的儿童,即使表现出大有前途的潜质,在没有更加博学的成年人强有力的指导和主动干预下也会一事无成。”所以一线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等都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式的教育,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孩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对审美认识的提高和对心态的优化,让他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艺术教育发展探析:分析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的前途与困境
一、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实施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发展,而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在内的艺术教育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缺少了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的教育,作为培养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对实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实施完善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校园艺术教育也更有利于唤起社会对农村的关注,促进农村地区艺术师资力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孩子自我封闭的个性,完善审美。不仅如此,学习艺术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艺术教育课程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村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长期面临着诸多困境,也正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因素,农村的艺术教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盲点”。
1.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学校、家长、学生自身在内,都对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认识,单纯以最求文化课的高分以及升学为目标,艺术课程被普遍认识为“副科”,甚至是“副科的副科”。有些学校甚至占用美术、音乐课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课,长此以往,便对艺术教育的产生轻视的看法,更不利于参与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甚至连相关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定相关教育规定是并没有将艺术教育列为“必修”的重要课程,只是将这些艺术课程屈居主课之后。
2.农村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师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城市中的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师往往都是非专业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开展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有些农村中小学中,美术、音乐等课程往往都是由语文、英语老师兼任,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往往是单纯的娱乐性质,无法掌握绘画或是歌唱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削弱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不利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良好审美的培养。
3.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不足,造成艺术教学缺少最起码的设备
充足的教学设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辅助,而在很多农村学校之中,相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却是极其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器材,美术用具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专门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画室。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艺术教育课程便很难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财政支持也明显不足,而学校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上,首先保障“主科”的师资,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社会对农村的教育关注力度不足,人们对在农村工作存在偏见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距离较为发达的城市较远,所以广大艺术专业毕业生宁肯在城市中做着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大老远跑到农村学校任职艺术教师,心中对农村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便很少有人会愿意到农村做教师,教育资源的倾斜变得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富于大量品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无人问津。
三、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对策
1.要在思想上扭转对艺术教育不合理的偏见,让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充分的。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艺术的力量深入人心,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的开展教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可以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逐步打开农村艺术教育的局面,让农村艺术教育成为常态化的课程,让每一位农村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2.要确保农村艺术教育课程的师资,引进专业过硬的教师进行授课
一方面,要呼吁上级部门制定政策,为农村地区补充大量的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的艺术教育人才队伍,使之可以源源不断的服务于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可以与专业院校建立对口支援,让的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专业学习跨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给与艺术课程以充分的空间,要合理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并将课程列入实施计划严格遵守,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可以充分学习艺术,更好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3.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大支持
在进行教育拨款时,要留出专项资金保障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应为各校区合理添置相关的教学设施,并且要不定期举办文艺节目,为校园增添艺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
4.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均衡教学资源
要从根本上改善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农村的艺术工作中,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艺术课教师的工作积极 性。选派一定数量的市、县级学校中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的艺术教育,分享各校区、各地区的品质教育资源,让农村的艺术教育共开展的更有活力。
5.要认清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尽管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规模,但农村的艺术教育水平却往往落后于其他课程的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是一件长期性的工作,远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一错而就的,应坚定长期目标,认清发展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让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好、更有成效。
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主管部门和学校、学生、家长之间对艺术教育给与高度支持,加大对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才能迎来更好的未来。
艺术教育发展探析: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势促进儿童发展
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优势促进儿童发展
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任务,是确定教育目标、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幼儿教育的多种教育内容、多种教育形式都在各尽所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促进幼儿发展。音乐教育则要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音乐艺术教育之优势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音乐艺术之所能,音乐教育之优势,都可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中去探索,去挖掘。为此,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又要熟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幼儿音乐教育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本文想着重谈谈与音乐教育密切相关的音乐艺术特殊性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
这是音乐区别于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体现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音乐的声音主要是乐音,乐音有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这些特性为使音乐艺术具有丰富多采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基础。因此,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把握声音艺术的特点来做教育工作,譬如,音乐中的声音要有的音调,无论歌声、琴声都要注重音准,音乐的声音要动听,不仅要选择动听的旋律还要注重演唱演奏时音色的美。在音乐活动中要善于运用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
人们用听觉感知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唱歌要用听觉辨别、检验、校正歌唱的音调是否,声音是否动听,吐字是否清楚,节奏是否正确,歌唱的情感表达是否感人。舞蹈要用听觉感知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的起、止,才能随音乐合拍地跳舞,并随音乐的起止而起止动作;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才能用舞蹈动作表达情感。音乐欣赏则更要用听觉去感知、辨别、想象、领悟音乐的艺术形象和情感内涵。音乐是用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听觉在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听觉形象不像视觉形象那么具体可见,因此。在音乐欣赏中首先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发展变化,联系有关音乐的生活体验,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进而领悟其情感内涵。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的“窗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当重视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二、音乐是需要表演(演唱、演奏)的艺术
画家创作的画,文学家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而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则必须经过表演者的演唱、演奏,才能有活生生的音乐艺术供人们欣赏。所以说,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包括三个方面——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而音乐表演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技能技巧,通过演唱、演奏,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和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力。因此、音乐表演成为沟通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成为展示音乐艺术魅力的重要环节。为此,音乐艺术十分重视技术的磨炼和艺术的创造。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歌唱和乐器演奏都属于音乐表演的范畴,也应当重视幼儿音乐素质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发展,使他们有能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从音乐活动中得到情感激动和美的感受,借以培养感受美、表现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音乐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
声音是生活中人们用以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调有触动人的感情的特殊作用。而音乐艺术是用有组织的乐音,经过艺术加工而创作出来的,用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因此,音乐艺术具有抒发、激励、表达人的感情的特长。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从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材教法到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都要抓住音乐艺术这一特长,把教育工作做到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引导幼儿在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参与音乐活动,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教育功能。无论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哪方面的教育,都要发挥音乐艺术教育这一优势,把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得富有音乐艺术特色,愉快活泼,寓教于乐,生动感人。
为了叙述方便、把音乐艺术主要的特殊性分为三个部分来阐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它们是互有联系、互相影响的。如,正因为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的艺术,因此作曲家写在乐谱上的音乐作品不能发出音响,必须有人演唱演奏才能使音乐产生社会的、教育的影响。正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有传情达意的功能,而且声音与人的情感活动都是在时间过程中进行的,所以音乐不仅能抒发、激励、表达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能表达感情的发展变化。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目的是更有力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特长,做好音乐教育工作,促进儿童发展。
唱歌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占的比重较大,也是最容易普及的音乐艺术形式。歌曲中有词有曲,词曲共同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人们可以借助歌词较为具体地理解歌曲的含义。而旋律中声音的起伏、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都是在和歌词一起表达歌曲的情感内涵,发挥激励人的情感的作用,在演唱中词曲共同表达思想感情。如果在歌唱中只注意歌词的教育意义,忽视旋律的作用,就会忽视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削弱唱歌教育的力量。
艺术教育发展探析:幼儿艺术教育发展途径
摘要: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通过音乐、美术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特征和意义,认为幼儿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艺术教育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信心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培养高素质、身心健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就应该从幼儿时期进行的素质教育,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新世纪的社会需要相适应。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进行的教育,即以各种艺术手段感染幼儿,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创造美与识别美的能力,培养幼儿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儿审美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实施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既是一个命题,更是一种诗意的描述,它并不是要在儿童与艺术家之间简单、生硬地划上等号,而更多的是说,每一个儿童都与生俱来拥有艺术能力。[1]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
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就是用丰富、形象化的感悟语言引起儿童的兴趣,陶冶儿童的情操和心灵,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引导幼儿发展。[2]艺术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创设轻松、平等的环境氛围,教师要鼓励孩子自由创造并适当进行艺术技巧训练,通过开展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与疑问,如在唱“小树叶,飘呀飘”的歌曲时,有的孩子双手摆动,形象地表现树叶随风摇动的样子,有的孩子双手做小树叶状,放在胸前等。教师要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象,自由发挥,为歌词配动作。宽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力,因此,在孩子们进行创编时,教师不能干预,打断孩子的思路,这样有利于保障孩子创编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师不时让孩子停下来,纠正幼儿动作的性,幼儿的思路就会受到干扰,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师要给孩子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这样才能使他们大胆、自信地去想象、去创造。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创造过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怎么样。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手舞足蹈、自编自唱;在绘画中幼儿可以乱涂乱画,对此类情况不要以“不对”、“不行”等以成人固定的方式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发现幼儿的可塑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想象,大胆思索,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人类审美的本能在儿童的绘画、舞蹈、音乐活动均有所表现,所以,教师要对孩子的这种无意识的艺术本能给予肯定,并加以启发、引导,要把幼儿这种对美的无意识表现积极地培养成为幼儿有意识的艺术展现,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
首先,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提供给孩子去创造、去感受、去接触外界环境的机会,教师要让幼儿多看多听,丰富幼儿的感官,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其次,教师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培养孩子的感受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在美工区准备了供各年龄层次、能力层次不同的孩子的美工活动材料,供孩子自主选择,并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发现问题。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对美有切身的感受,也会评价自己的作品,美好的一切会从孩子的作品中一一展现。如在音乐活动中,孩子在听、想、说、唱、动等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感世界丰富和充实起来,从而产生主动感受、领略音乐美的积极心态,思维愈发活跃,好奇心更加强烈。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艺术活动符合幼儿富于想象、活泼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孩子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例如,在绘画中,幼儿的画与教师的示范画颜色不同或有的地方不太一样,这虽然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孩子表现的却是自己眼中喜欢的色彩、线条,这正是孩子的“闪光点”。其实,也是孩子的表现风格和必然特征。教师不能扼杀这种真实情感的表达,而要加以肯定,并正确引导、启发,让孩子大胆探索,自由发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渐渐地,孩子独立、自信的个性品质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幼儿随心所欲地、快乐地陶醉于艺术活动中。因此,我们要多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艺术活动,保护幼儿的各种表达方式,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充分表现自我。
艺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这一兴趣得到满足时,幼儿不但学会了技能技巧,而且产生了成功感、自信感。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成功方面的评价越高,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各方面及各阶段的能力,并以此来安排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舞蹈活动中,幼儿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对歌词、舞蹈进行创编,教师要用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使孩子充满自信地一一展现自己的舞蹈动作。当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时,教师肯定的口吻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中获得更强大的推动力。那么,幼儿在实践锻练中,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就更加有了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三、幼儿艺术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种主体性在儿童那里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的,这种“潜能”在适宜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得以显现、发展。也就是说,个体主体性有一个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幼儿主体性在教育上成为可能。[3]幼儿艺术教育的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激发学习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
(二)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艺术教育,幼儿不仅要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要注重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欣赏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艺术教育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每个幼儿由于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因此对艺术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性格外向、喜欢表现的孩子,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对于胆小、羞于表现 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会欣赏每一个孩子。
(四)更新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不断创新。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其次,教学内容应更具时代特点,能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近期成果;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要为幼儿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较大的空间,要增强教学的选择性与开放性;,为了应答时代的挑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扩展和更新当代我国现有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扩展和更新后的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欣赏”、“表现”和“创造”三方面的内容。[4]
艺术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孩子的情感、智能、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园素质教育园地中一个颇具新意识的尝试。幼儿唱歌、跳舞、画画等艺术活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成长。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环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艺术教育活动。
艺术教育发展探析:现代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基础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社会冲突;前景90年代后期,我国针对聋哑人士开辟了专门的聋哑教育模式,就聋人艺术教育方面来说,一切的教育思想均以促进聋人的自身发展为向导,在关注聋人身体缺陷的同时,开发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进行相关的补偿教育,重视聋人群体的其他发展需要。就现代聋人艺术教育来说,已经发展形成了很多不同类别的艺术方向,聋人艺术教育逐渐成熟,但仍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为完善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找到适合聋人自身发展的突破口,比如从情感方面、和谐教育方面等,让聋人艺术教育能上一个新台阶。
1现代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内容现状
(1)对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的宏观基本要求。现代聋人艺术教育课程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来设定的,对于聋人的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应大体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尽量做到德、智、体、美、劳发展。其次,帮助聋人学生掌握生存社会的一技之长,要有职业意识、执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安全生产习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或获取相应技术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将来立足社会。
(2)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类型。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的类型主要包括艺术才能教育和艺术类职业技能教育。在艺术才能教育方面,舞蹈类、器乐类课程比较常见,旨在发展聋人学生的艺术潜力,让他们摆脱自卑,拥有精神依靠。在艺术类职业技能方面,有蛋糕制作、美容美发、面点制作、服装设计、花卉种植、电脑编程、工艺美术等,有些学校还能提供像书法、篆刻这类的艺术学科,这些艺术学科分布在体育、艺术、职教等方面,在教学生如何掌握艺术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用意志去就业、自立,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而不再是别人眼中弱小的残疾人。
2聋人和社会需求的冲突问题与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
(1)聋人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是在社会需求的向导下开设的,与此同时,把学生需求、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听力残疾的局限性以及对自身和社会认识的不,根据人才市场的具体数据来制定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而现实生活中,聋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却有着很多冲突。例如,1)聋人的职业能力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需大于供,而动画设计、工程维修、软件开发这些专门需要技术人员的岗位仍然有很多空缺。这些都说明有一技之长的聋人目前仍然紧缺。而其他一些技术含量低却辛苦的行业,却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的,这就造成很多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干的例子,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技能人才,而“想去的地方进不去,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这种职业供求的不匹配加剧了聋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2)聋人与社会之间相互适应的进程发展缓慢。由于社会在对聋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对待还没有达到一视同仁的状态,所以,很容易把聋人和正常人区分开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弱势群体。而对于聋人自己来说,由于跟社会接触的较少,不清楚社会的真正状况,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关系,或高或低的评估自己,对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或无法站稳脚跟等问题不断出现。
(2)聋人与社会冲突给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带来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既然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对于聋人艺术教育来说,更是应该把艺术与职业结合起来,考虑劳动力和本地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科学规划艺术课程,特别扶助并大力发展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培养聋人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聋人发展,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立自强,由残疾者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经济创造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
3现在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
(1)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为保障学生的基本教育,必须要保障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如果说必修课是一座高楼,那选修课就是高楼的装饰物,选修课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广博。
(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聋人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聋人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聋人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聋人学生自主学习,促使聋人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简单地说,把理论课和实践结合起来,就是将聋人学生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的一种训练方式。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活学活用。
(3)加强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培养聋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的综合素质能力,因为是特殊群体,存在听力方面的障碍,所以要想紧跟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对于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实际,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对聋人自身和社会的需求都要尽量做到 满足。
(4)加强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与社会企业机构的联系。把聋人艺术教育课程与各类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增强聋人与社会的沟通,为聋人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导,让他们能顺利地走上社会。艺术教育学科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进行设计,在符合聋人学习习惯的同时,不能忘记关键知识点的灌输,贴近聋人生活习惯,保障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聋人职业发展。
(5)加强聋人和健全人的沟通教育。因为自身的听力缺陷,聋人通常不能或者很难与健全人正常地沟通,而事实上,这两个世界的人们是不应该有隔阂的,世界的丰富多彩应该让聋人感受到的是幸福而不是胆怯。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应该关注到这一点,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同时,满足他们内心与健全人同等对待的渴求,让他们坚信“除了听,聋人能做任何事”这一观点。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聋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倡全社会都要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大对他们就业援助的力度,减少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