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作为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其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反复体会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音乐教师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炼

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精炼。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二、形象生动

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音乐而音乐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繁琐为简约,化生辟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如:讲解竖笛吹奏时的口风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学生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讲到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生动,选用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

三、韵律优美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美化音乐课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音乐课的审美价值。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如:过渡性的语言,可采用适中的音量、自如的语气、平稳的声调;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放慢节奏,加强语气,给学生理解、吸收的空间;对富有激情的教学内容,可加快节奏,调整语言的力度,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效,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言形配合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教师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和谐运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

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美达到的统一。综观现在的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在教学观念、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有的老师却不太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音乐教师,在花大力气研究教学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那么,音乐教学就一定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

【摘 要】语言是人们按一定规则进行思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交际的重要载体。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使用规范、、精炼的课堂语言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听课状态。在音乐教学中,除音乐本身具有的音响语言功能外,教师语言艺术化更能突出音乐教学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音乐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美

音乐教师的基本教学任务有两项: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技能;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音乐教师要完成好这两项教学任务,开展好音乐教学活动,不能不把自身音乐教学语言技能训练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并逐步提高掌握和运用程度。

一、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标准美。

1.语音的标准。

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记夹带家乡方言,甚至通篇使用方言。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如果不能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就不能注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甚至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规范的语言发音,为发声练习歌唱的字正腔圆打下扎实的基础,还可以烘托艺术的美,使学生受益终身。

2.语义的标准。

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音乐教学中,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必须按照音乐的要求运用语言。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严格地表达语义,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

教师语义表述的完整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些关键词或一些限制条件不能忽视。如涉及休止符时,应表述为“休止”几拍而不是“唱”几拍。又如:音程的概念“两个音的距离叫做音程”,教师不能只强调音高上的距离,却忽视了“同度旋律音程”只有时间上的距离,而没有音高上的距离。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要注意语义的和。

另外,在一些类似概念中,也存在混用或曲解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力求自己做到“咬文嚼字”,语义标准。比如在讲解力度概念时,对学生讲“力度”就是“强弱关系”的交替。它是由作品内容的艺术表现来决定的;而“强弱关系的交替是节拍规律的体现”,两者内涵截然不同。又如关于拍号与拍子,拍子是拍号的上位概念,表示作品的强弱规律或强弱之间的关系,而拍号不过是拍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几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每小节有几拍。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讲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学生对它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来的,更谈不上按照艺术规律进行再创作。音乐课上教师有责任把艺术语言以导语或解说等形式转换为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教师的言语要、有分寸,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增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二、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文学美。

我们知道,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还应该是组织有序的。课堂教学的组织,除了完整有序的教学环节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课堂语言的组织。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该环环相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信马由缰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难以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没有语言组织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因此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水平,语速、语调的均衡在讲课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做到缓急一致、高低一致、轻重一致,使语言氛围和音乐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三、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韵律美。

音乐的流动是富有韵律的。如何用语言为这韵律增光添彩,也是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对音乐作品的韵律感把握的好,应用的恰如其分,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

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对学生理解作品内涵,表达作品思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用眷恋、古典、舒适并充满依恋之情的声音朗读李叔同的《送别》,用坚定、昂扬、自信的声音朗读光未然的《保卫黄河》。让学生们理解“音乐有韵则生、无韵则死”的深刻道理。

四、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幽默美。

幽默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在课堂上的沟通更是如此。教师恰当运用幽默的语言,像一只魔法师的妙手,可以春风化雨,点石成金。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例如在讲授完单纯音符及休止符后,可为学生们出一则谜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打一音符名称),同学们对猜谜很感兴趣,总想猜得又快又准。教师可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编一些谜面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音乐教师课堂态势语语言的美。

所谓态势语,即形体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是必不可少的。态势语使用恰当,会给音乐课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利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是音乐教师应该学会的一项本领。当音乐响起时,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教师的眼神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作品起到了一种辅助作用。在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对唱歌走调、分神等课堂不利因素,语言往往会打断教学环节甚至破坏课堂气氛,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既能提醒学生,又能保障学生的愉快心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延续。

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将会像音乐作品的美一样,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这是一种无形的艺术教育,也将对音乐教师本身的师德修养、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对文学内涵的不断加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感情色彩,富于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善和谐的统一。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一、注意教学用语的合理性

音乐教师形象、激情昂扬的教学语言,是课堂得以丰富多彩的调色剂,音乐教师要注重不断地充实自我,注重教学用语的合理性,具体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要做到精炼。普通话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工作技能,音乐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将音乐知识无误的传达给学生,教师在做到字正腔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必须紧扣教学主题,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概括性的语言带领学生遨游在音乐知识的海洋,这需要教师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参透教材内容,选择好的表达方式;其次,语言要形象生动。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必然不会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工作之时,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比如在进行竖笛吹奏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想起吹蜡烛时摇晃不灭的感觉,从而让学生在吹奏时不会一口气吹完,避免刺耳的怪声的出现;在传输气息的技能之时,借助于形象性的语言的表述,让学生仿似进入到花香的世界中,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调整了气息;再者,语言的韵律一定要优美。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节奏、速度、旋律和力度的配合,音乐课堂语言同样如此,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时刻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教学的意图,比如富于激情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需要做到感情充沛、富有激情,能够逐渐的把学生带入到音乐的美妙世界中去,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二、音乐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

作为一名的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还要有良好的肢体语言艺术,以更加直观的形象语言,增强音乐课堂的魅力。详细一点来讲,教师在课堂中的一颦一笑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而面部表情则是最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一环,当学生进入到一种音乐鉴赏的境界之时,教师多余的演讲反而会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无声的肢体语言,发挥面部表情的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更高的音乐境界。比如,在鉴赏《二泉映月》之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阿炳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流浪街头的悲惨命运,教师就可以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引领着学生能够进入到音乐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让他们对所学音乐有更加深刻的印象,逐渐夯实学生的乐感、拓宽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还有,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足够深刻与透彻之时,教师的眼神中就会透露出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适宜的眼神交流,在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和受重视的情绪后,教师无需运用更多的表白,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或悲愤、或喜悦、或激昂的音乐情感,不仅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的,而且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波动,以亲切、和蔼的形象语言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让音乐教学工作更具人性化。

三、注重发挥课堂提问语言艺术的魅力

音乐教学语言所涵盖的内容很多,为了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成效,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技巧。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问,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巧妙的提问,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鉴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改编成的管弦乐“夜曲”之时,教师可以先向同学们介绍挪威的自然状况以及夜曲体裁的特点等专业知识,让学生听完后写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听完后有的学生感受到了连绵延伸的山脉和凉爽的天气,有的体验到湖上飘荡的船和寂静的夜空等,在同学们多样的体会背景下,教师就可以适时的提问:为什么作品有寂静之夜的感觉?你认为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主旨是什么?在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中,学生不仅能够借助于刚才的想象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拓宽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想象力,而且课堂教学成效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体现。还有,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音乐教师也要仅仅跟随这一潮流,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比如,在教授柴可夫斯基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彷如身临其境的氛围中鉴赏电影中的音乐作品,然后借助于“你觉得这部音乐作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等类似的提问,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四、结束语

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专业技能、思想方式、审美理想以及教学技巧等,促使语言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课堂中发散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王彩丽 单位: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镇安中学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谈课堂语言艺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课堂语言是否运用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大海》一课教学为例,探讨课堂提问、过渡、评价的语言艺术,充分体现了在音乐课堂上语言艺术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为,教师亲切温和的语言,能使学生百般回味;教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能让学生产生激情;教师谦虚谨慎温柔细腻的语言,能使学生学会真诚……

课堂语言是否运用得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而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更要讲究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因为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艺术思维和审美心理的发展。

其中,音乐课堂语言艺术领域里最重要的应属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课堂过渡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在我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的《大海》一课充分体现出语言艺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课堂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

在《大海》一课中,开始导入部分是欣赏《大海》这首诗歌,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

“我仿佛来到大海边,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有的说:“我看到了美丽的贝ぁ!

有的说:“我看到了海上的帆船。”……

接着,我请学生欣赏不同姿态的大海的美景,欣赏完后,提出问题:“大海是多姿多彩的,是波澜壮阔的,同学们能用体态表现出这些不同姿态的大海吗?”学生纷纷举手,用自己优美的体态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大海。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问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课堂过渡的语言艺术

过渡语有如桥梁,把学生从上一阶段的学习引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既要让学生回味到前面的学习内容,又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这就要求教师过渡语的提示性要强,而且清晰。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当学生用体态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大海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是啊,大海是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你们听,大海还会唱歌呢!”这就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欣赏歌曲的环节。

因此,充分发挥过渡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不仅能够展示课堂语言的魅力,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而且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三、课堂评价的语言艺术

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激励性的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一句真诚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鼓励。

在及时次执教《大海》一课时,我的课堂中就缺少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且评价语言单调。经过教研组成员的指正,在第二次执教时,我运用了许多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

当学生纷纷说出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后,我亲切地说:“真棒,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当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大海》后,我又称赞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表现的真好,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看到了宽广辽阔、平静柔美的大海。”

当学生听着音乐模仿小提琴演奏时,我又鼓励道:“小乐手,你们演奏的真好,老师正在指挥小提琴合奏呢!”

另外,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环环紧扣音乐逻辑,引人入胜。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赞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作为音乐教师,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更具美感,才能使我们音乐课的艺术性得到充分展示。

(责编韦淑红)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摘要: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关注教学语言,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精辟简练的语言表达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音乐教师要想教好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讲课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精准的、生动幽默的、明白易懂的教学语言,去打动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情感、思维、创作,使学生乐于学习。

关键词:语言 兴趣 规范 幽默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说话来进行的,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一项极重要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还要不断优化教学语言。音乐是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关注教学语言,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精辟简练的语言表达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感受能力。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音乐教师要想教好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讲课的语言艺术,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教学中要使用规范精准的教学语言

规范、精准的教学语言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将知识理解透彻。

(一)教学语言要规范

我国的汉语发音因地域的不同而差异甚大,北京话与广东话相差甚远,上海话与四川话又大相径庭,即使在同一省、市、县,说话语音也有差异。但作为一名教师,为了将教学内容表述得清楚,易于学生理解,就要使用国家规定的教学语言――普通话。教师在讲解和范唱时,要做到语音标准,字正腔圆,这样才能诠释歌曲或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语言要精准

音乐知识本身是严密的、系统的,而教学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课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

“精”是少而有分量,“确”是恰切地表达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恰切地阐明事理,击中要害,句句吸引学生注意力,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课堂语言嗦重复,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就会厌倦,精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反复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讲课语言的精准,达到句句有内容,富有真知灼见。但是,“精”不意味着过分浓缩,把语言弄得晦涩难懂。在讲课中,对学生已知的东西,简言概括;对学生必须掌握而又难懂的知识,就要讲得细致深入,反复强调。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戒使用“差不多”“大概”这样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汇,要善于运用音乐艺术规范的专业术语。

如在表述音乐中的“节奏”与生活中的“节奏”时,所使用的后缀是不同的。生活中常用“快”“慢”来表示,而在音乐中严格地表达语义,则应该用“紧凑”“疏缓”来表示。因为“快”与“慢”在音乐中表示速度,而节奏则是长短时值的组合。又如关于拍号与拍子,拍子是拍号的上位概念,表示作品的强弱规律或强弱之间的关系,而拍号不过是拍子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几分音符为一个单位拍,每小节有几拍。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讲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中要使用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事例,将深奥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将枯燥的知识讲得风趣动人。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相应地要生动形象,凝练,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音乐中有些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生僻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中,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美育的目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还要注意选词、句式和语言的感情色彩,上音乐课虽不是发表演说,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领会教学内容与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的语言应与教学内容、音乐作品基调一致,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二)教学语言要幽默诙谐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师语言幽默睿智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课堂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如果教师能适时讲一个小笑话则会使学生开怀大笑,立即兴奋起来。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形式创造幽默生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寓教于乐,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中要使用明白易懂的语言

讲课的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准,又要有口头语言的明白易懂,顺口悦耳。书面语言的结构往往较严谨,句子较长。附加成分多的,可是句子细致严密;联合成分多的,可把互相关连的事物联系起来,气势畅达。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语言,长句不易听懂,学生记了前句漏了后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考虑教学语言是否明白易懂,考虑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效果。反之,则会形成枯燥难解的课堂教学。

四、教学中要注意语调变化

语调是指句子里的声音高低和快慢轻重,语言只有通过语调才能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音乐作品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配器等因素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语调的顿挫、节奏的快慢、音量的大小能表达出喜怒哀乐和抑扬褒贬等各种不同的感情。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调变化,努力探求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要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做到恰如其分,使创造的情境和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鲜明生动的语言需要注入教师的感情和个性,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络,全身心地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音乐的审美价值。

总之,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要达到相机诱导,就要做到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获取心得。教学语言是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受教的兴趣,从而激发其情感、思维、创作。

(责编 金 东)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摘 要:语言是人们按一定规则进行思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社会交际的重要载体。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使用规范、、精炼的课堂语言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达到理想的听课状态。在音乐教学中,除音乐本身具有的音响语言功能外,教师语言艺术化更能突出音乐教学的美学特征。综观现在的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在教学观念、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有的老师却不太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音乐教师,在花大力气研究教学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作为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其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反复体会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音乐教师形象、富有激情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炼

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精炼。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二、形象生动

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音乐而音乐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繁琐为简约,化生辟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如:讲解竖笛吹奏时的口风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学生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讲到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生动,选用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

三、韵律优美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美化音乐课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音乐课的审美价值。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如:过渡性的语言,可采用适中的音量、自如的语气、平稳的声调;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放慢节奏,加强语气,给学生理解、吸收的空间;对富有激情的教学内容,可加快节奏,调整语言的力度,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效,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言形配合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教师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和谐运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

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美达到的统一。综观现在的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在教学观念、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有的老师却不太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音乐教师,在花大力气研究教学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那么,音乐教学就一定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