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艺术鉴赏教学诌议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艺术鉴赏教学诌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艺术鉴赏教学诌议

艺术鉴赏教学诌议:公共艺术鉴赏课教学形而上追求

西部民族地区高校非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缺乏艺术思维训练,致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打折扣,创造后劲严重不足。我们应该借鉴哈佛大学科研项目“零点工程”的成功经验,改革公共艺术欣赏课程教学,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艺术鉴赏中初步了解和发展艺术思维能力,修补思维“短板”。

一、哈佛大学科研课题的启迪

20世纪50年代,苏联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上太空,走在了美国前面。为此,美国朝野内外、举国上下十分震惊,同时倍感耻辱。美国人认为,19世纪末,科学的中心已由欧洲移向美国,许多现代的科学发明创造都诞生在美国,美国就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超级大国。然而,这回让苏联占了上风,美国各方面都在追究问题的症结,他们首先把矛头指向教育界,认为肯定是教育部门出了问题。后来,哈佛大学还为此进行了科学立项,这就是历时几十年,有上百位科学家参与,花上上亿美元科研经费的著名的“零点工程”。“零点工程”被揭秘后,让人觉得十分意外。这个世界著名大学的科研项目,研究的对象不是航天科学,也不是核武器,而是艺术教育。教育家们认为,美国的科学技术教育是的,但文化艺术教育却不能与苏联比肩。正是两国科技人员不同的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1]“零点工程”以“零”命名,表示美国的艺术教育要从零开始。“零点工程”课题组成员在100多个公立和私立的学校做实验,有的从幼儿园起连续20年进行追踪对比,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几十本学术专著,发表了上千篇科研论文。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以致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及时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引起了很大反响。难道唱歌、弹琴、跳舞、画画对科学发明、人类进步就真的有那么大的作用?我国不少知识分子,甚至一些教育界人士都持此疑问。这显然是一种浅见,因为持此疑问者只看见各个艺术门类器物层面的、形而下的技巧内容,而没能透过表相,窥见各个艺术门类背后形而上的艺术思维。“零点项目”之所以花了上亿美元,动员一百多位各个学科的科学家,历时数十年进行研究,目的就是将本国年青一代的科学家培养成具有艺术素质的科研人员,使他们既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又具有艺术思维能力,其终极目标是培养科学家们的创造性和学术后劲,服务于国家。艺术思维是人类两大思维方式之一。它具有特别强劲的创新品格,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一切创造性活动中具有特别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艺术思维知之甚少,更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我们西部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不仅大大落后于欧美,更落后于我国东部和港台澳地区,这一种落后不仅是形而下的技巧、技法、器物层面上的,更是形而上层面的,最严重的是我们西部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我们认为,西部民族地区的艺术教育再也不能停留在形而下的技巧、技法和器物层面上。鉴于这样一种认识和发现,同时在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启发下,我们开始思考和调整本学校的公共艺术欣赏课程教学。

二、揭示“短板”,激发学习主体学习艺术思维的动机和热情

由于“思维训练”的介入,我们的公共艺术欣赏课程就具有了些许教改的意味。为了让全体学生对这种与以往有所不同的、“变味”的欣赏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并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斩获,开课伊始,教师应通过对“短板”的揭示,让学生从“思维学习”的角度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艺术思维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科学思维,是思维主体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将判断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认识的思维活动,具有概念性、逻辑性、纵向性的特点。这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思维方式。而艺术思维保留了人类原始思维想象和幻想的特点,以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具有较大的发散性、跳跃性和自由度,是思维主体不经过逻辑推理,没有确定的思维程序和方法,跳跃性地、突然地就直接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具有直觉性、非逻辑性、横向性的特点。艺术思维是学生们比较生疏的一种思维方式,然而它对大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建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世纪现代化建设也非常需要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艺术学习应该重视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西部民族地区非艺术专业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但是通过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然而,在我们非艺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缺少了艺术思维这一块。这一“短板”效应,使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不能得以整合,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大打折扣。在以往的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专注于单一的作品欣赏教学,学生专注于单一的作品欣赏学习,艺术教育教学仅仅停留在形而下的技巧、技法和器物层面上。我们的艺术欣赏教学和学习都缺乏艺术思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这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种丢了西瓜拣芝麻的本末倒置。公共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简单欣赏一些艺术作品,或者是单纯地学习某一艺术门类的知识和欣赏方法,更有价值的学习,是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艺术思维,修补非艺术生思维能力上的这一“短板”,让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这两大人类的思维能力在我们学生身上得以整合,形成强大的创造潜力,以便今后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随机渗透,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初步了解艺术思维

艺术课程毕竟还是艺术课程,欣赏课以作品鉴赏为主,“艺术思维训练”的分量不能喧宾夺主。我们没有把公共艺术课程做成专项的艺术思维训练课,而是随机将艺术思维训练的相关内容自然渗透到艺术欣赏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了解艺术思维,学习到艺术思维的内容。例如直觉、想象、联想、灵感、潜意识、非理性、非逻辑这些艺术思维的形式和内容,都不是集中地、系统地讲授,而是在各个门类艺术作品的鉴赏中自然地随机渗透。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古诗四帖》被古人称为“非人力所为”,“出鬼入神,惝恍不可测”。面对《古诗四帖》的丰富性和难解性,我们不急于讲解,也不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求学生们根据这件行笔迅疾、线条飞腾跳跃、纵横驰骋、气势磅礴的书作,进行想象和联想。当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纷纷说出自己的观感之后,我们再简洁地介绍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悟到狂草创作的故事和李白的观赏草书的诗歌作品《草书歌行》,让学生们了解张旭狂草创作的趣闻轶事,并将学生们自己观看草书作品后的想象和联想与大诗人的联想和想象作比较。然而,我们的教学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向更深处开掘。我们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入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以及《新唐书》中论及张旭的诗词语录,[2]引导学生追溯和还原张旭创作的现场。通过师生对话探讨,学生们了解到,原来张旭创作书法作品与大多数书法家不一样,他不是在心平气和、澄神静态、意在笔先的理性状态下进行创作的,而是在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状态下挥洒。尤其是他在酣醉的时候作的《古诗四帖》,就如同在梦境里遨游,使自己潜意识中埋藏的、压抑的各种情感、想象,在笔下如同鬼神一样飘忽出入。他自己在清醒过来时便感“不可复识”,别人就更加难以述说了。然而,正是这样一种非理性、潜意识状态下的挥洒,使张旭的草书创作突破了传统书法的实用性,成就了书法作品的纯艺术性,使书法艺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样一种欣赏课教学,既使学生们欣赏到经典的书法艺术作品,又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思维能力。总之,把握好随机渗透、不喧宾夺主的原则,我们就既能在艺术欣赏课上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失时机地随机渗透艺术思维的相关内容,大大拓展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空间,让我们的公共艺术课程充实、新鲜、有深度,使学生既捡了芝麻又抱回了西瓜,教学效果显著。

四、适时点拨,鼓励学生积极体验和大胆运用艺术思维

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创造潜力不足”、“动手能力较弱”这样一些观点,已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共识并广为诟病。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对艺术思维教学的实践性比较重视,不仅用心良苦通过点滴机会随机渗透,还适时点拨,要求广大学生积极体验和大胆运用他们刚刚学到的“一招半式”,鼓励他们大胆地往前走,勇于实践。《千手观音》是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舞蹈节目。在《千手观音》的欣赏中,我们将“艺术直觉”教学自然带入其中。“观音菩萨是佛教诸神中在我国民间影响较大、信众最多的菩萨。她倒驾慈航,撒甘露,普度众生的形象深入人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姑娘们心无杂念地体悟着观音的慈悲和仁爱,整齐划一的手臂动作、造型生动的画面,万花筒般在瞬间制造的舞台效果让人震撼。”讲到这里,我随机点拨:我们在欣赏舞蹈《千手观音》时,主客体融而为一,超越了意识和实际之间的障碍,没有通过分析、制备、推理的思考过程,就直截了当地洞悉到“千手”的神奇美妙和“神”的威力,使我们直观地、亲切地接受了这一群人化了的观音、神化了的少女。这一思维过程就是艺术直觉。直觉对艺术欣赏、艺术创作、科学创造等都有启迪价值。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都应该注重各种艺术元素的积累,培养自己良好的艺术直觉。这样讲解,既使学生欣赏了舞蹈艺术,又让学生体验和学习了“艺术直觉”。

当代大学生普遍都喜欢流行歌曲,喜欢周杰伦的歌。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在讲流行歌曲时就把周杰伦寻找创作灵感的“必杀技”也带了进来。周杰伦喜欢突破中国传统音乐的主题、形式,融合多元的音乐素材,创造出风格多变的歌曲,例如《双节棍》、《青花瓷》、《菊花台》、《兰亭序》、《千里之外》等,已然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周杰伦不受条条框框的规矩禁锢,儿童般天马行空的大胆想象、大胆混搭、勇于实践运用,以及他追求灵感的精神和方式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类似灵感的寻找和运用这样一些艺术思维有其特殊的活动规律。我们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中不设专门章节去讲授,而是结合各个艺术门类的鉴赏,适时予以点拨,让学生有所了解和掌握,并鼓励他们积极地体验和大胆地运用。思维能力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当代教育教学的发展重心应该超越形而下的技巧、技法和器物层面,超越知识和记忆的层面,提升到思维与创造的高度。

当下,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种“超越”和“提升”去发展,无论是专业课程教学,还是公共艺术欣赏课程教学,都要从这种“超越”和“提升”的视角去审视。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换一种思维教艺术,对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进行新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修补;我们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广大学生学习公共艺术欣赏课程的热情大大提高,听课兴趣大增,课堂上师生互动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经随机走访反馈,学生们普遍反映本院的公共艺术欣赏课程“有艺术风味”“,有文化内涵”“,还有艺术思维训练”。

艺术鉴赏教学诌议:小学美术教学与艺术鉴赏探析

【摘要】小学美术在教学实施中,一直忽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反而降低了学生的美术创造力与表现力。素质教育的转变,将关注学生生活,点燃学生艺术审美意识作为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启发学生参与观察、动手实践,来增强美术教育与艺术鉴赏能力的融合。

【关键词】小学美术;艺术鉴赏;培养途径

美术课程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美术鉴赏能力,应该成为小学美育的核心,从美术鉴赏中来激发学习趣味,增强对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体验与认知。事实上,教师在美术教学上,往往忽视艺术鉴赏能力的渗透,缺乏对学生身心感官体验的关注,一味强调所谓的绘画创作,反而扼杀了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来融入艺术鉴赏教育,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综合感知与审美水平。

一、以生活为源头来渗透艺术鉴赏教育

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通常以美术教材为主线,鼓励学生从美术动手创作实践中来认识美术作品,领会美术的审美目标。然而,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局限,很难从简单的操作中来体验审美,即便是教师的引导与说教,也依然存在认知距离。比如在学习潘鹤创作的《白求恩》浮雕时,对于浮雕中的人物,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雕塑中的人物吗”;很多学生诧异。由此,教师开始人物背景介绍,以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然后,结合人物刻画的神情、发型、五官特征,来挖掘其中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力。事实上,这样在教学中的情节铺垫,反而难以让学生深切体味作品中的人物特色与精神。再如对于“画出你的想象”一节教学时,从美术创作基准点上,要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入手,来开动想象力,来进行课堂作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启发。通过让绘画技能高的学生为同学画肖像画,并从肖像画的观察、对比中来分析和评价,是否与真实学生相像。由此,来鼓励大家自己动手,将自己熟悉的学生进行作画,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校园生活等方面来确定作画对象。

二、以多感官为体验来升华美术感染力

艺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评判的过程,基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发挥审美功能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小学生自身感觉体验能力较差,在美术欣赏中,主要从视觉上来感知,降低了对作品的多重体验。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丰富认知。比如对于学生绘画中的线条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的铁丝、毛线、麻绳、绒线等材质中进行感受变化。在学习《色彩的情感》时,对于色彩与情感的融合,就是从视觉与心理上来进行综合体验。在课前,教师通过对丙烯颜料、调色通、油画棒、水桶等教学器具进行整理,并从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歌唱祖国》视频伴奏下,来烘托学习氛围。教师提问:林妙可演唱时的衣服颜色是什么颜色?为什么选择红色?有什么寓意?这样一来,教师借助于视频画面不同色彩的解读,来挖掘色彩与人类之间的情感,并从这些色彩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色彩,来为自己的绘画创作增强色彩感染力。

三、以多参与方式来激活学生自主意识

美术鉴赏课在传统教学上,教师多从美术作品的讲解中,来传递相应的鉴赏方法及体验。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也对美术鉴赏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事实上,美术课程中的艺术鉴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别是让学生参与其中,来体验艺术的奇妙变化,来感知艺术作品的丰富魅力,从而增强多思、多想、多动手的主体性。如何在美术作品与学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欣赏氛围,如何让学生参与到鉴赏实践全过程?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需要从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方案上进行规划,比如在“彩墨家园”学习时,对于该作品的欣赏,要让学生自主去体验,去发现,观察树、叶、不同景的画法,并从中来感受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在欣赏中获得的心得体会,了解到了那些知识,从学生自我见解的发表中来深化绘画知识的理解,来欣赏中国水墨画的艺术境界。

四、从认知情境营造上来渗透审美教育

小学美术课堂与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不同的教学创新中,营造合理的认知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交流,探究和学习。学生的审美教育与美术鉴赏能力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对话方式,来分析作品的视觉意义,再通过导入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来探析各自的特点,来分析创作者所采用的技法;通过小组探讨方式,以汇报总结来进行综合评价。如此一来,学生能动性被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情境的热情高涨起来,也从不断地美术作品欣赏中提升审美能力。比如在学习“向日葵”时,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教师可以引出“向日葵花海”,并从风格各异的向日葵造型、特征展示上来渲染氛围。然后,引出凡高的“向日葵”,来结合两者的对比,让学生从中对照和分析。比如从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不同的艺术审美体验。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意识,要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学生从观察、发现、实践、体验中,发散思维,陶冶情操,感知和欣赏美。

作者:徐佳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

艺术鉴赏教学诌议:高校艺术钢琴鉴赏课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具、硬件设备、师资力量等有很大的改善。公共艺术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众多的薄弱的环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只见经济利益而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足。结合目前《钢琴鉴赏》的教学实践,对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讲授与音乐欣赏并重

就目前高校大学生中,音乐基础差异很大。由于学生在中小学时期接受的音乐教育水平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容乐观。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学生,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差,多数学生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而且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几乎为零。对钢琴基础知识的了解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要把音乐理论知识和钢琴基础知识贯穿《钢琴鉴赏》课的始终,坚持理论讲授与音乐欣赏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钢琴鉴赏能力。在具体的授课中,应结合当前大学生的知识和心理的实际情况采用可行的方式对音乐和钢琴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从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要突出其音乐形式、风格中的历史特征。从文化艺术视角来看,要使学生在欣赏钢琴音乐的同时了解此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知识,使学生理解该音乐作品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时代风貌。对于选修《钢琴鉴赏》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可以引导其从自身所有的知识结构方面从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哲学等不同学科文化的角度去理解、领悟和赏析钢琴音乐作品。显然,当前《钢琴鉴赏》公共选修课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大学生而言音乐知识薄弱、音乐鉴赏水平低;另一方面,钢琴音乐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需要学生有很高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两者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因此,在《钢琴鉴赏》课的具体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引入内容相对简单的钢琴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的音乐和钢琴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钢琴弹奏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欣赏推弹奏,在弹奏中提升学生的欣赏钢琴音乐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钢琴鉴赏水平。

2.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形式

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视听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和弹奏。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手段在《钢琴鉴赏》课中被广泛运用。视听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实际的《钢琴鉴赏》课的讲授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及时,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钢琴音乐作品。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钢琴音乐聆听能力之后,再结合这些多媒体画面进行教学,将能够更加完善学生的视听体检和形象思维。第二,充分利用精美的多媒体ppt课件。多媒体ppt课件的画面能够非常形象的展示出钢琴音乐作品的基本特征、艺术形象和与作品相关的其他艺术形象。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各自不同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让学生结合自身独特的,不同的心理、情感体验,完成一篇鉴赏报告。以此作为《钢琴鉴赏》公选课最终考核的标准之一。此外,要积极探索视、唱、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由于选修《钢琴鉴赏》课的大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积极探索视、唱和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实践教学,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只会机械的弹,却不认识乐普这只是一种机械的弹奏,根本不是钢琴艺术的鉴赏。这部分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练习单一的弹奏,而不是将弹、唱、视有效地的结合起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先教会学生学习五线谱,使学生能够看到五线谱里的音符时就能够打着节拍地唱出来,教学生标出指法,通过练习,记忆达到熟背的程度,联系盲弹。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视、唱、弹有效结合。首先,在弹奏之前必须会识谱、唱谱,要求学生掌握节奏和节拍;其次,要学生在练习中养成看谱弹奏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养成不看谱就弹奏的习惯,只是单一的机械的练习,达不到效果;,在学生掌握了节奏和音准之后,让学生练习弹唱。以唱带弹,以弹带唱,弹唱结合,相互促进。从而将视、唱、弹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手、脑、眼相协调的良好的弹奏习惯,最终让学生在弹唱的过程中体会钢琴音乐的高雅魅力。

3.结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钢琴鉴赏》是艺术类重要选修课程之一。本文主要对地方高校的《钢琴鉴赏》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特点进行了简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钢琴鉴赏》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在《钢琴鉴赏》课的教学实际中,一方面要结合当前大学生音乐基础理论和钢琴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讲授与音乐欣赏并重的原则;另一方面,借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形式。同时,要从钢琴音乐自身及其外在条件的变化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积极探索视、唱、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钢琴音乐的鉴赏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的音乐与人文素质的健康发展。

作者:唐玲

艺术鉴赏教学诌议: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教学诌议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和革命性的更新,其中影视艺术就是标准的现代化产物,影视艺术综合了很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种类,也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进步的一项重要成就,影视艺术不仅仅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欢乐,还能够促进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

1.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鉴赏看似简单,实质上在学习当中并不容易,影视艺术鉴赏需要学生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觉、听觉以及感官的感受来领悟影片当中的真谛,从而在其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在学习影视艺术鉴赏的过程当中加强学生对美的体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会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影视作品的产生不仅能够促进影视观看者的视觉、感知以及想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搭建一个发挥自身修养和审美素质的平台。例如在影视作品《两只老虎》当中,通过对于该影视作品的观摩就可以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不平衡生态关系,人类是自私的,通过极为感人的情景,来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

2.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2.1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在影视教学当中,必定离不开影片以及影视片段的放映,那么在这种影片放映当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将思想偏离了本应该学习的轨道当中,却将其视为影院当中的享受,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影院效应”。由于在教学当中放映的影片是需要在大屏幕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的,这是的环境和效果与影院当中的效果极其相似,很多学生会忽略教学的重点,将这种影片的放映当做是一种消遣,将自己置身于影片当中的虚幻世界,造成了影视教学的目的偏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影响影视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往往有着消遣娱乐的心理,事实上影片自身就是一种具有娱乐与教育意义的事物,其中娱乐占据着大部分的内容,很多学生借此机会将观看影片当做是一种放松自身精神压力的一种方式。

2.2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作品是要求学生对其内在的内容进行欣赏和品位,更注重的是情感上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由于学生之间自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必然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去进行欣赏和品位。为了避免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情绪带到欣赏影视当中去,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在为学生播放影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了解影片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目的,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心理稍作调整。要想要影视艺术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欣赏的审美艺术观,就一定要有一个角色的转变,也就是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的转变,由外行看热闹转为专注于影片的核心内容。

3.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3.1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在影视作品的学习当中主要有着五个组成部分——听、记、看、议、写,其中听即为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听讲。记是做好自己的笔记,将老师讲的主要内容用笔记录下来。看是仔细认真的观看影视作品,并从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线索。议是组织小组并且讨论影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在影片的学习和欣赏当中是一个需要集体完成的过程。一部分就是写,写就是指用学过的影视只是来写影评。

3.2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如今很多影视艺术高校在对于教学内容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因为影视艺术教学是一项较为具有创意和情感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只有激发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令其有着对影视艺术的深刻体会。除此之外影视作品并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影视艺术教学需要有一些其他课程的配合才会更好的完成。首先笔者建议要在影视艺术教室当中的音响设备换位分辨率较高的设备,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听清楚声音上的特殊性,还要将多媒体的设备定期的进行更新,以此来达到影视教学的高水准。

3.3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影视教学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为了保障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一定要尽量的减少“影院效果”与学生的“娱乐消遣效果”。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着一定的技巧,例如影片播放要宜短不宜长,也就是尽量播放一些短的影片,否则长时间的播放会容易令学生忘记一些细节。采用两遍播放法就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细节,在及时遍播放的时候满足学生追求好奇和娱乐的心情,在第二遍播放的时候再让学生从中找到影片所要传达的意义与核心内容。

4.结束语

笔者简单的介绍了一些现如今我国影视艺术高校在对学生教育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应对方式。总之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悟素质教育的内含。只有在不断的发现当中学会创新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作者:梁彬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艺术鉴赏教学诌议:传统文化艺术与美术鉴赏教学改革

摘要:当代的高校美术鉴赏教学,被列为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发挥美术独特的教育价值,寻找美术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术鉴赏;教学改革

美术鉴赏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普通高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当前美术鉴赏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即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美术生存条件的变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深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模式的变革,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美术独特的教育价值,寻找美术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真正发挥美术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人才、高素质的复合人才、适宜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以课程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加强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学的质量,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完善教学体系和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及时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重点专项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加强教学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强化教学课程的评估考核,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教学的督导作用,加强教学的中期检查和学生的评教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多媒体教育软件制作比赛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抓好教学工作,提倡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深化教师群的建设,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创建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体系。首期将建立网站以适应各门主干课程的网络在线教学的需要,为精品课程的申报做准备。

(4)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在设施配备上,加大投入力度,以满足教学多元化的需求,使教学管理设备与时俱进。争取设立专门科研经费,制定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从事课程相关的学术科研活动。尽快组建教学研究团队,为争创精品课程、打造教学名师及创办特色专业打好基础。

(5)加强学生的管理与考核,积极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及时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专项重点与大众普及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竞赛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改与竞赛的双赢,加强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新指导与培养。争取取得更多的艺术成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管理和指导大型艺术社团的活动。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及艺术展演活动,争取做到每月邀请一位国内外的学者、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艺术展演活动。邀请部级、省市级的专业文艺团体来校举办“精品剧目展演”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努力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育人环境。

2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改进教育方法与工作方法,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

(1)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坚持艺术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个基本点,坚持开放性的互动性艺术理论教学,由学生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始终坚持项目式的艺术实践,由虚拟性的课堂作业与社会赛事为目标,促进实战型实习。由此,学生主动参与艺术理论学习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继续加强常规教学工作,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在各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积极参与省内外高规格艺术赛事和实践活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专用教材及教学课件的建设。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断扩充教育内涵。注重对于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梳理与传播,努力把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提炼、整合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组织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化其对于中华文化遗产的认知。坚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范畴,力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收获。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组织相关活动等渠道,有意识地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3)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效融合社会服务。与国内兄弟院校和省市博物院、文化馆、官方或民间展演团体及设计公司等进行合作,一起承办或联办相关艺术文化活动。除在校的艺术类大学生及非艺术类的在校大学师生外,主要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其中,包括城市街道社区市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大型公司职员,以及驻地解放军、武警战士和广大农村各类劳动群众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相关的艺术文化活动报导。其中,包括墙报等书写媒体和报刊杂志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传统电子媒体以及各类官方网络传媒等进行宣传报道。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活动特色,完善管理机制:在原有活动基础上,继续突出书画艺术及其文化、审美文化及本原文化等的教学、欣赏、创作、设计、展览及参赛等各项活动;同时,加强书画艺术及其文化、设计艺术及其文化、审美文化及本原文化活动中的文化考察和学术讲座、艺术科研力度;此外,适当增设并加强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艺术文化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完备的常效机制,明确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确立师生结合的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形式多样。除基本的教学、欣赏、创作、设计、展览及参赛等方式外,还包括了定期开放日宣传与普及活动、文化考察、举办学术讲座、参与艺术科研项目;此外,在保障安全和满足校内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新增艺术文化下乡等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系列群众性的艺术文化竞赛或群众性的艺术文化表演及相关的艺术文化论坛活动。

总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来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逐步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的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和经营管理者。对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如何提高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指导当前的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具有实际意义。同时,逐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可持续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