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初探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初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初探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初探: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艺术的实施策略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把握好教学艺术,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就包含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要求.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坚持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艺术,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得到主动而又充满个性的发展.

1 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

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三个特征,教学艺术则具有情感交流、情知交融、情形相融的特点.物理教学艺术除了具有以上普遍性的特点之外,还具备以下两个独特的特点:

1.1 求真与立美的统一

物理教学本身既是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对相关真理重新发现的“求真”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发掘教学活动自身美和教学内容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立美”的过程.求真与立美统一的内涵,就是在知识的教学中融合美的发现、美的表演、美的意境,使学习在一种主动探究的愉悦心境中进行.达到求真与立美统一的物理教学,就是进入了艺术之境的物理教学.

1.2 形象与抽象的交织

物理学既是一门抽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形象的科学.物理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地显示、描绘出来,也能将直观、形象的东西的本质抽象、揭示出来;在形象与抽象的交织中,充分展示物理学的迷人之处.形象与抽象的交织,既是物理学的独有特点,也是物理教学艺术的独有特点.

2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的实施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新课改坚持“把学习当作是人发展的一部分”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艺术的实施策略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开发具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热爱是好的老师.”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教学艺术,首先要求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素材,使物理学习成为有趣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1.1 设置概念冲突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头脑中一些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常常妨碍了正确概念的建立,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出其不意地在他们面前展示一幅新的画面,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概念和经验相矛盾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针对学生原有的“平抛物体初速度越大下落就越快”的错误观念,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习惯用传统器材设计两球分别同时进行“自由落体”和“平抛运动”的实验研究,让学生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学生仅看到结果,无法看到过程;现在我们可以应用DIS平抛实验用高频摄像机获得不同初速度平抛运动的轨迹,通过轨迹图让学生亲自观察到不同初速度平抛运动物体同一时刻到达同一高度,即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与初速度大小无关,从而排除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样教学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物理情景,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就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1.2 指导学生“重新发现”,深化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是科学家早已发现已成定论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自己的认识、已有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究”可以深化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去获取新知.例如,我们可以安排学生重做物理学史上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实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世界.当创造与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2.1.3 努力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学习兴趣持久、稳定,必须依靠有效的学习,经常享受成功的快乐.心理实践表明,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志和力量, 这表明成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我们一方面可以将一些演示性、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另一方面,我们教师需要精心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制定好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一次次的成功,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享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有较强的成功体验,就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揭示物理科学之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要想使物理教学过程从枯燥的铅字、抽象的文字公式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物理教师平常教学中要认真发掘物理科学之美,展示其美学特性,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物理学美的陶冶.

2.2.1 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

高中物理教学应该致力于揭示物理学知识内容的科学美因素,向学生揭示物理知识的美学特征,激发学生爱美的天性.例如:物理模型建构的简洁之美;光学光路空间的对称之美;物理学各分支理论的和谐之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多样统一之美.因此,我们高中物理教学就应该让物理学四大美学特征“惊人的简单”、“神秘的对称”、“美妙的和谐”、“多样的统一”的光芒普照学生的心田.

2.2.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纵观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物理学家探索物理科学之美的动力源首先是物理科学美带来的震撼人心的愉悦,而愉悦的强弱与审美能力正相关.美的教学艺术还需要美的学生配合,物理科学之美需要靠美的学生心智去体验.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展示物理科学之美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之美的审美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作为一个参与者、创造者,引导学生像科学家的探索一样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物理之美、享受到新事物的欢欣,从而逐渐产生美的意识和审美情趣,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物理科学之美的审美能力.

2.2.3 引导学生产生追求美的自觉行动

物理科学之美不仅体现在物理知识的形式和结构上、物理研究的方法上、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体现在物理学家的精神上,许多物理学家不懈追求、勇敢探索、无私奉献,体现了科学精神之美、人文之美.我们物理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坚定的科学信念,甚至为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渗透到教学当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容易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的作用,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格的健全.从哥白尼、布鲁诺到牛顿、法拉第等等,一系列闪光的名字下蕴含着多少的血泪艰辛,让学生去体会、去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学生坚持真理的信念,引导学生产生追求科学美和人生意义的自觉行动.

2.3 改革物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改下,物理课堂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

2.3.1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改变以往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改单纯知识传授为主改为培养能力优先,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教师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学情基础上,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恰当的问题,如设计实验情景、例题情景,开放情景等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也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推陈出新等迫使、训练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获取物理学科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3.2 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物理学史上的很多重大发现,都是从质疑开始的.质疑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动力,是创造意识的具体体现.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应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教学中注意讲清科学家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思路;用科学家的事例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质疑;教学中故意用错误的概念、公式、方法解题,鼓励学生对教师教学质疑;鼓励学生对教材中不确切的说法、解法质疑、优化等.通过这些工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只唯真理不唯教材和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思维的创造意识.

2.3.3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我们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终身学习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会学,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独立地获取新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难度,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刺激智力发展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时,学生就能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这样,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的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艺术,需要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艺术、揭示物理科学之美的艺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艺术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会让物理教学充满艺术,才会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以及艺术的享受中学习物理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初探:高中物理教学艺术论文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作为核心,通过综合文字、图片、声音和动画等元素,表现出了极好的效果。这一特性正好可以帮助高中物理教学改变方式,我们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结合网络搭建起一个加深师生交互、增加学生见识的平台。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高中物理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动画、声音等方式来表现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可以达到比文字理论更加生动的效果。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多媒体手段和自己的物理教学合理结合起来,从而改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从激发学生兴趣、提升理解能力和丰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其他高中物理教师带来一些帮助。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学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为高中物理知识面比较广,涉及的理论比较多,所以学生一般都有畏难情绪,这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效果。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直观性来丰富知识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畅游在高中物理的海洋中。例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教师可以事先制作这样的fLash动画: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发现同一高度的另一片荷叶上落着一只水蜘蛛,青蛙张开嘴巴,用长长的舌头去抓水蜘蛛,水蜘蛛在青蛙伸出舌头的瞬间从荷叶上落向水面,这一过程可以被视作自由落体运动,但是水蜘蛛还是没有逃脱青蛙的捕捉。生动有趣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还是捕捉到了水蜘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去发现动画里隐藏的物理知识,即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通过利用fLash动画,先让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动画情境,教师再结合动画内容引入相应的物理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提升理解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各种实验仪器,去验证物理中各种经典的理论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形式受实验时间和实验地点的影响,学生只能在规定的地点和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效果不能得到保障。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比如fLash或者虚拟实验室等软件,制作出各种物理实验,让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实验,由学生自己控制实验的进度和次数,保障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让“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实验教学时,为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笔者收集了大量的实验视频,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便于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并把每组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验环节拍摄下来,挂到学习网页上,让学生相互点击观看。这种搭建平台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了成为焦点的乐趣,进而达到督促实验的目的。在接下来的环节,笔者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规律,先点击规律按钮,里面有一个演示动画,是一个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分别计算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和方向及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再要求学生把推导过程写在纸上。通过将课堂笔记、公式推导落实在笔头上,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容量。同时,通过摄像机与投影仪的切换,把部分学生的推导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全班一起分析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方式可有有效减轻学生到黑板前做题的压力,也能为教学的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可以展示更多学生的思路。

3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时代,人们掌握的知识量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迅速发展,拉近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高中物理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改变以往资料收集困难而且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局面。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要引导学生搜寻和高中物理相关的历史、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与课本相比,学生更愿意接受这些通过自己努力收集来的知识。经过这样的体验,学生的主动性会大大加强。例如,在学习“激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中提到的重点,如激光的定义、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挂在网上,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学习。在互联网上,师生之间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畅所欲言,实现相互学习与交流,较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选择一些著名网站的试题来进行课外练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搜集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如:激光的起源、发展、规律,以及军事上提到的各种近期型的激光武器等,通过网络“冲浪”来扩展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知识。可见,互联网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不仅能搭建师生交流平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以网上“冲浪”弥补教材的不足和空白,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课程整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妙趣横生的广阔学习空间里,学生不再是课堂上的“填鸭”,而是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作者:魏志华 单位:河北省唐山乐亭县教师进修学校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初探: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艺术探讨

摘要: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较传统教学相比,新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制定的非常,因为它不仅注重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能力和知识的培养,而且还十分重视同学们得到所有知识和能力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学生们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情感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讲,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所重视的不仅是学生所能学到物理知识的多与少,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

前言: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时常感叹非常幸运能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在新课程下高中物理的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更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使命,因为不需要再为了同学们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或是说分数而很残酷的逼的学生做题练习。我们注重的是让同学们先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落实了课程改革的真正精神与目的才能培养真正有能力的学生或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1. 目前新课程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果及不足

1.1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目前,教师们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理念带到了物理课堂,进而能够较好的指导物理教学任务,能够培养非常高素质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教师掌握扎实的综合和专业的知识以及更高的能力、高层次的观念和有利的方法才能在多方位的进行绝俗更新。从一定程度上讲,新课程的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与否,更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发展,进而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让学生们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新课程下的教学课程上,教师们需要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使教与学的方式更为灵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学生更愿意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学习的见解,并且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灵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求知欲,改变了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上方式方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联系的方式,在学生们之间形成了初步的模式,即能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究并能够互相协作。这一模式的形成为后续学生的更为自主的学习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学生们的发展还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有进一步的发展。

1.3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略有增强

要实施新课改必须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考核模式。众所周知,过去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只有课业学习的考试,并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能力高低,很大程度上仅仅局限于认知领域目标的考察,很少甚至不关注对于物理的学习方法和过程,更深层次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以及创新和应用能力。正因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以及品质的评价,致使一部分的学生积极性下降,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下关注学生过程的评价,不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成绩,还注重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如品质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这样评价的方式能够更加、科学及客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评价体系更注重学生个体特长的发展,帮助学生们进行自我的认知和信心,很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 落实新课程物理教学的进一步措施

2.1要注重物理教材选择以及知识的拓展发挥

在物理教学上不仅要重视教材的选择,还要注重教材之外知识的拓展。要让同学们深刻的领悟到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要时刻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来,用实践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们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因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些教师仍然只重视学生的应试分数而不重视实验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这样对于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无一益处,从根本上背弃了物理的教学理念,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纠正这样的错误,一定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构建上的培养,并且培养实验能力。

2.2要融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对我们的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若是能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能够使物理教学改革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所以新课程的改革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在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多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另一方面,对于对环境不友好的实验课题,不适于学生们亲手操作,所以就必利用多媒体来实现,进而来激发学生们对于物理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只要我们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有利的方面,是物理教学进一步发展。

2.3教师带领教学形式活泼多样

首先,教师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且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将信息技术与物理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的各种演示实验,进而让学生观察,并从观察中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养成观察与思考的好习惯。另外在涉及有关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时,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要求学生提出很有价值的意见,而要多评论学生见解的对与错,要要求学生能在思维上放开;在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章节内容上,可以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归纳为主,其中教师提示引导为辅,还可以师生适当换位,给学生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不断要求自己提高,并能灵活地创造教学的坏境,以使学生能站在教学的主动地位上,积极引导、激发并挖掘他们学习知识以及掌握现代信息知识的潜能,这样就能是学生们对物理学习有深刻的理解,进而达到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真正目的。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初探: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的挂在中间,最长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米花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S=1/2gt的平方,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还有如:

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

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

横批:注意条件

这副对联是描述惯性定律和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下面这一对联:

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

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

横批:学史奇观

上联是描述比萨斜塔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联是描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副小小的对联将物理学史上两大实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抄…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等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之我见

摘 要 从教三年,当今天重新回到大学的校园学习阎金铎先生主编的《物理教学论》这门课程时,切实体会到了这门课程在培养物理师范生上的独到“功效”。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课程的设置显得“别出心裁”。一个教师的素质是多样的,那么培养教师的课程教学就也不应该是单一的。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认识到《物理教学论》课程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我感触最深的第六章物理教学的艺术,真正让我体会到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的挂在中间,最长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米花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

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 ,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还比如:

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 横批:注意条件

这副对联是描述惯性定律和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下面这一对联:

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横批:学史奇观

上联是描述比萨斜塔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联是描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副小小的对联将物理学史上两大实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抄…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及时,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第四,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三、展示物理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关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等于深入探索的课题。

作者简介:马全才(1984-),甘肃永靖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广河中学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