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历史教学艺术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历史教学艺术研究:巧用历史教学语言 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填鸭式”教育已经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力不从心了。丰富历史课堂已成为教师历史教学首要考虑的事情。教师使用何种教学语言,会影响课堂核心教学目标的实现。历史学科的内容是对过去历史的记录和讲述,没有实验性或是操作性。巧用历史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成为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新任务。本文即是通过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研究,分析如何提升课堂的教学艺术。仅供学习参考。
关键字:历史教学语言 教师 课堂教学艺术 学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艺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思考。在现代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图片、实物、录像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历史课堂的学生的学习教学设备,但是语言终究是历史课堂的主要表达方式,如何在课堂上表达历史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将对历史教学语言的研究,分析如何巧用历史教学语言,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一、历史课堂上使用历史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人们进行情感沟通,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说,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历史学科是对过去历史的记录和讲述,而在《历史课程标准》设置的课程目标上,将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放在了及时位,使用历史教学语言对历史教师来说更为重要。
历史教学语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的教学语言,另外一种是历史专业语言。一般教学语言就是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例如说叙述事情,讲述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人物形象介绍等等;历史专业语言即是为历史专用术语,例如公元前、人殉、沙俄、封建社会等等,这种具有特定历史意义,不允许随意乱用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历史性语言。这也就对教师使用历史教学语言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二、如何巧用历史教学语言,提升课堂教学艺术
(一)用词,科学严谨
历史教学语言的专业性要求,教师在使用历史教学语言时要严谨、。在历史课堂上,如果历史教学专业性语言,运用错误,会导致学生对历史记忆的错误,从而歪曲了历史。例如说,《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就不能少了“岛”,香港岛和香港不是一个概念,这就涉及着地理界线的划分。秦国和秦朝,一个是“国”一个是“朝”,但是却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秦国是在秦统一六国前的称呼,秦朝则是统一后的称呼,秦国的较高统治者是秦王,秦朝的较高统治者是皇帝。这些概念是不能够出错的。并且一些历史名词运用的不规范,会导致学生对历史认知错误,并且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因而,这些教师在授课时都是不允许出现额语言上的错误。
(二)情系课堂,自由评价
情系课堂,主要是指教师运用的历史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声文并茂的讲述。历史本身就是过去的事情,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教师除了通过图文视频对事件进行讲解外,可以通过富有生动性的语言,对事件进行扩充或是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述。就如说书的人,或者是纪录片的讲述者,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讲述,会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感染学生。我们平时也可以感知到,一个人讲话情系其中,最容易感动人,话语也最易进入人心中。历史的教学也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上,秦统一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战役和英雄事件,课本上只是简单的将这些事件提及,并不能更深入的吸引到学生,这些事件,教师可以寻找资料,而后绘声绘色的将给学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并增加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更为深层的认知。历史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只不过是过去的生活,因而生动形象的,用语言来还原生活可以更多的吸引到学生。
自由评价是指,历史上的对错是非无法的评价,同一个历史事件,同一个人物,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认知和评价。在整个大的价值观框架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的进行评价,分析讨论。例如说经典的战国时期、三国时期、玄武门之变、明清时期、康乾盛世等等,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在教师用科学正确的语言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探讨,这对学生价值观,以及分析是非对错,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适度原则,节奏和谐
适度原则,节奏和谐是指在历史课堂是运用历史教学语言的时候,要把握好一个“度”。语速适度、音调适度、节奏适度、内容也要适度,等等。在历史课堂上,语速整齐划一、音调适度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困乏和厌倦,过度的抑扬顿挫,又会让学生产生抗拒和唏嘘之声。因而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语言时要把握一个适度原则。既能够将教师满腹经纶讲出来,又要通俗易懂,不然引经考据的满腹经纶在学生这里会成为催眠曲。
三、结语
历史课堂本身是以讲为主,教师的语言艺术表达在历史课堂上显得更为重要。运用历史教学语言,、生动有趣的进行讲述,同时要把握好适度原则,给学生思考自由评价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这些生动的言语来融化历史。巧用历史教学语言,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教学技巧,这个前提是教师要能够多多接触史料,把握历史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让自己在课堂上讲解时可以游刃有余。
历史教学艺术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掌握课堂教学艺术
摘 要: 历史课堂语言艺术必须以科学性和性为前提条件,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多设疑置辩、充满时代气息的词句,不仅充满着教师的智慧,而且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追求课堂语言艺术时,教师应注意适当、适时,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丢弃历史课堂语言应有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课堂语言艺术 教学方法
课堂语言富有时代气息,这不仅要求历史教师有极强的史料功底和文学修养,而且需要历史教师多了解时事,多看新闻报刊。历史教师应多看一些历史文学,包括小说、诗歌、剧本等,这不仅有助于历史课堂教学语言文学化程度的提高,而且对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也大有益处。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经验,简单地谈谈如何掌握好中学历史教学艺术。
一、深化历史学科主体内容,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历史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教会学生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历史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在教学大纲里有清晰的说明,即反映历史整体面貌和发展线索的内容;反映历史演变规律的内容;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内容;反映国情的内容及建立在主体知识之上的与大学学习相关密切的学科理论和能力方面的内容。要学生把握完整的历史脉络,教师要吃透历史教材,并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内涵,以得心应手地实施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客观而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得出深刻的历史启迪,培养科学的历史观、价值观和评价观,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二、充分利用与教材相关的地图、表格、画面、电化教学等工具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从培养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显然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是必要的。从历史学科本身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来看,如何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历史课服务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直观的教学艺术表现与效果是图文并茂、声形俱在、情景交融的,把历史上的一切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具体,由遥远拉到眼前,变静态为动态,对学生有较强的历史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创设认知情境;播放“秦灭六国”的电影场面,使学生认识统一的历史过程;展示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和货币图片,使学生感知统一措施的必要性;展示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图片,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对万里长城的感知等。这样一来,秦朝大一统的局面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历史课堂语言必须富含感染力。
历史新课程除了需要真实的历史外,还需要语言的感染力,教师应灵活运用课堂语言,创设美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深思熟虑,要注意历史教学语言的情感性。一方面,教师要有丰富强烈的情感,另一方面,平时要注意掌握积累一定的史料,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能够正确运用体态语言。
四、巧妙设问、置疑、变换角色,展开讨论。
这是课堂教学艺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化。一堂精彩成功的历史课,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问置疑,一方面可以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这是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层反映。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对历史内涵、奥秘的探索钻研兴趣,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进入理性认识,从而思维实现飞跃。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笔者认为提问可采用以下方式,首先要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其次是阅读,即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再次是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接着是讨论,学生可自由发言,分析问题。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其中,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对每个学生而言机会要均等,不能总叫个别学生,要让人人都感到自己有可能被提问到,因而他们才会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主动参与学习。
五、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方式活跃教学氛围。
历史课主要是靠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艺术的描述来完成的,所以,课堂语言艺术水平是上好历史课的关键。精彩生动的课堂语言,其作用不仅引人入胜,使学生兴奋不已,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教师可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把死的历史讲活,使学生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如由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可以联系到中韩两国为什么会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进行强烈的抗议。如此的方式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以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如《百家讲坛》中易中天讲三国时,不是运用一些深奥的言辞,而是运用诙谐的语言及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俗语,把三国中的一些人物、事件讲述得栩栩如生,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对于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来说,也应如此,一般来说,把一些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愉快和欢笑中接受历史知识的熏陶,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六、转变教学观念,避免说教型历史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中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历史知识的涉及都尚浅,且心智还处于尚不成熟的状态,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历史观都尚未形成,因此可塑性很强,这时极容易受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师自身人生观与历史观的影响。因此,在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工作中,作为引路人的教师一定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历史进行个人思考,从而树立自身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独立的历史思维和思辨能力。只要教师合理客观地进行历史教学,学生就会形成一套自身的历史观与价值观,而不能强迫接受教师的历史观,只有发现学生出现价值观上的偏差时,教师才可以加以引导,但切忌越俎代庖。
历史教学艺术研究:历史教学文学艺术教育探索
摘要: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教育对学科的综合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历史本身就蕴含有极丰富的美学元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具有浑然天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人文素质也成为中专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中专历史教学;文学艺术教育;渗透策略
中专历史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增长历史见闻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能让学生从历史中体会美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再加上历史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古典艺术内涵,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好文学艺术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对艺术文化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但在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难点,要想历史教学达到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同步发展,就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难点
1.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
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是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重要难点。在传统的中专历史教学中,课程要求及安排均以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重要意义为主,不曾要求过掌握其中蕴藏的文化知识,因此中专历史教学养成了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的习惯,这些习惯的长期使然致使中专院校和学生也忽视了历史课程中文学艺术的教育重要程度,因此在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过程中,必将遭到学生的心理抵触。
2.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
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的难点还包括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由于长期对历史课程中文学艺术教育的忽视,现有的中专历史教学资源均以普通教育为主,甚少配置对于文学艺术的解析和欣赏书籍及其他资源,再加上教师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也以普通课程要求为主,其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也满足“为学生讲授历史文化及古典艺术”的要求,这对文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也造成了阻碍。
3.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所致的渗透问题
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也对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带来了问题。文学艺术本身具有知识丰富、头绪繁多、难以理解和认识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文学艺术的学习必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课时和教学详细程度难以达到文学艺术的学习要求,这也给文学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带来了难度。
二、中专历史教学渗透文学艺术的策略探索
1.加强情感价值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用生命铸成的,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文化艺术气息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课程中蕴含的文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价值培养和对文学艺术的深入了解。例如,在学习《民国时期的新疆》时,老师可以利用《义勇军进行曲》《命运交响曲》等文学艺术作品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渴望情怀和对于民族统一和谐的仰慕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
2.培养正确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观
艺术对于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历史教学中体会文学艺术的价值,提高学生懂美、认识美的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观,让学生能够更地认识到历史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之美。例如,在学习《清代新疆》时,教师可以利用《虎门销烟》《圆明园》等纪录片让学生体会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以及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加强历史教学中对文学艺术教育的渗透。
3.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也是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的策略。艺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学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例如,在学习《隋唐时期的西域》时,可以通过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的“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情怀可以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人正直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中专历史教学中渗透文学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中专生的文学艺术教育时长和效果,有利于提高中专生文学艺术素养,但在渗透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历史教学中淡漠和忽视文学艺术、传统历史教学中的资源和教师素质难以满足文学艺术、文学艺术自身的特点所致的渗透问题等难点,教师可以从“加强情感价值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正确审美价值”“树立学生的高尚审美”“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等方面下手,逐渐在历史教育中达到文学艺术渗透教育的目的。
作者:方兴海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历史教学艺术研究:历史教学艺术化教学理念应用
一、影视剧是历史教学形象化的重要手段
中学历史主要讲授的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把她打开会让人感受其博大的情怀,如果把历史只作为理性的认知在传授、把不同朝代的事件对比、总结、练习等,只会让学生感到历史的无味,学生在这种“毫无滋味”的历史课堂上能有什么思想、情感收获呢。学生是有灵有肉的人,欣赏影视历史剧是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人交流,感受历史。历史剧通过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记录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的发展历程,形象的展现中国人的自强不息、爱好和平与团结、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不仅其艺术形象能感染人、激励人,其思想性会使我们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使我们“惊醒起来,振奋起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先拿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例:三国是如何形成的?教师的讲述可以先理清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历史剧《三国演义》的片段欣赏,会使学生看到历史中的人——刘备、张飞、关羽、曹操、孙权、诸葛亮、赵云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观赏,人物的言行、服饰、性格特征更加的形象鲜明,对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有了感性认知,对于历史教材上的理性总结的理解也会深刻了。
二、文物鉴赏、科教片是感知历史的重要方式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通过劳动实践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青铜器到玉器、金银器及饰品,从远古的音乐舞蹈、绘画到近现代的文学及艺术的不断发展等等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劳动实践的结果,是人类追求美的见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去博物馆等地参观,也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来鉴赏文物,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探索•发现》类栏目就是很好的感知美的历史、丰富知识结构的途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过去有着强烈探究的心理。《鉴宝》栏目是关于历史文物的观赏与鉴定的,不仅使学生能看到真实的文物,并且通过主持人与专家的鉴定能够深入了解文物的朝代、质地、形象构造、技艺传承、艺术风格、艺术价值等知识。《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大秦岭》,秦岭可以说是辉煌的周、秦、汉、唐文明的历史见证。《大秦岭》以人文的精神俯视秦岭,用文化的积淀解读秦岭,并以历史发展的脉络,以科学的态度,展示今天秦岭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及对于当今社会的价值,突出秦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如在《三盛世佛音》中介绍的主要是唐高宗、唐太宗、武则天时期的文学、艺术、佛教。盛唐大诗人王维晚年在秦岭的“人生和自然的融合为一”的隐居生活,以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画家吴道子、阎立本用他们千古不朽的笔墨,共同塑造了大唐盛世空前绝后的艺术精神。同时介绍了佛教在唐朝完成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融合,佛教文化成为盛唐文明的一朵奇葩,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鸠摩罗什、鉴真、玄奘及其事迹,“一字千金”典故的由来等等,通过欣赏这娓娓道来的教科片,其制作形式很有吸引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经历历史的发展,在人文知识方面大有收获,形成文化的自身积淀。
三、艺术——再现历史的重要途径
人类的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本文主要谈人类创造的艺术美。艺术不是喻人于理,而是要动人以情、以情感人。《乐记》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的艺术创造。拿唐诗为例,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开始,经过长时期的酝酿和演变,到唐代达到繁荣。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宏的时代,中外交流,无论是音乐、戏剧、包括宗教文化各方面都是非常大气的。正因为唐代有着比较自由的空气,所以诗人们把自己心灵的感受,内心的本质力量,自由的转化为美的艺术形象——唐诗。盛唐以前的诗歌创作,是以诗人自我情怀的抒述为主,直陈时事的篇章不为多见。诗圣杜甫在安史变乱期间所写的编年史式的感讽之作,奠定了我国古代以时事入诗的“诗史”精神,这是对于诗歌功能的一大发展。杜甫亲眼目睹了李唐王朝的衰败,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篇中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其作品善于通过个别人物的命运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其中还经常交织着诗人自身的遭遇和感慨,诗情与史实并茂,诗中见史,如在公元754年——安史之乱爆发前一年,杜甫已敏锐的感觉到大动乱快要来临,因此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
艺术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每个作家都把自己的时代之精神注入到他的作品中去。莎士比亚说:“一个伟大的戏剧诗人,如果他同时是多产的,而他的所有作品又为一个强有力的、崇高的目的所贯穿,那么他的作品的精神就会变成民族的精神。”
历史教学艺术研究:略谈中学历史教学艺术
摘 要:本文开篇分析了历史教学的难度,尔后介绍了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和方法,接着解读了感恩在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利用歌曲教学历史的论述终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艺术;感恩;歌曲
一、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难度
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不重视对历史的学习,他们平时的学习就很紧张,不喜欢学习历史,认为时代在发展,学习历史意义不大,甚至就是白白的浪费时间,学生学习压力大,集中“火力”消灭数额学、语文和英语方面的难题,加之有的教师也是敷衍了事,还有学校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于是乎雪上加霜,学生对历史知识张冠李戴,有的学生对历史大事一无所知,至于历史对他们的启示,各个人物对他们的影响则是奢望了,这些问题多多,亟待解决,做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历史的难度,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对课本的知识要了如指掌,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是背诵,不是复制,而是领悟问题、分析问题,懂得事情的来龙去脉,有能力评价,知道一个如果出现什么情况,就会发生历史的转折,也就是看问题有深度,对课本有提炼,对人生有裨益。
二、让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和方法
我们学习历史,重点不是死记硬背一肚子历史知识,重要的是能够以史为鉴,通过历史事迹激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深谙历史常识和常理,避免重蹈覆辙,追求文明进步。
所以,对我们学到的历史知识,无论真伪,我们都要进行一番推敲,看看这段历史的主角是谁,他们的所作所为反映了当时何种背景,在有限的历史条件下给这些历史人物何种选择。总之,就是要思考,而不是死读书。历史将会轮回,历史总有惊人相似,但身在历史中的人,是否还记得他们读史时候的感慨?无论是学了哪一个时段的历史,我们都要认真地问自己,这段历史说明了什么?我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意义。
三、学习历史必须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1. 结合历史进行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人文精神,是内心的觉醒,是高素质的呈现,是学生品德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懂得感恩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循循善诱,让历史人物做标准,对学生进行精神洗礼,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充分的净化;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飞快,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们往往过分地注重物质利益,忽视了我们中国的几千年的文明,孩子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以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不知道关心别人,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不知感激自然的造物之恩,甚至有很多孩子惹是生非,小小的年级就锒铛入狱,让家长痛心疾首。历史教学课堂是一个重要的舞台,
教师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的感恩教育,让他们的还没有成熟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净化。感恩是幸福的前提。不懂得感恩的人,感觉到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一个人,他自己的心灵永远得不到满足,他的心里存在的大多数是抱怨和仇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历史教材,巧妙的设计一些主题活动,达到感恩教育的良好目的。
2. 感恩祖国。
感恩教育的及时步是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强大的国家,再有能力的个人也显得微不足道,我和学生们说起大诗人庾信,侯景叛乱时,庾信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自己的国家没有了,庾信十分苦闷。即使庾信负有盛名,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身边的王公大臣对他都毕恭毕敬,礼遇有加;北周代魏后,庾信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但是,庾信一直郁郁寡欢,虽然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交,锦衣玉食,但是他没有自己的国家,孤零零的飘零在外,仍然是抑郁而死。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没有祖国的强大,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就不能够安心学习,所以,感恩祖国,维护国家统一,时时处处,分秒不忘。
3. 感恩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滋补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儒学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所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影响至今,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了多少青年学子!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又为多少人津津乐道啧啧赞叹!道学的“无为、不争,功成身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汉明帝开始,释学在中国扎根,形成了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大批学者在释学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见地,其宣传的“不偷不盗、心无挂碍、不犯国法、不漏国税”等思想等让诸多先人奉若圭臬。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引导学生感恩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历史的真正含义。我们现在看以前,以前就是历史;以后的人看见在,现在也是历史。历史的滚滚长河奔流不息,学习历史不是单单地为了记忆知识、年代、典故,而是总结经验,完善自我,吸收营养,修葺本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能更好地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