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现代建筑设计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探讨

摘要:从目前的建筑物形式来看,不管是规模还是功能需求,都在逐渐增长。与过去相比,建筑物的复杂程度非常高。为了满足建筑行业的进步,将建筑设计方式转变,科学提升建筑设计效率,势在必行。文章综合建筑设计的创新原则,加上影响因素,介绍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希望提供给有关方面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构成因素;方法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进步,在建筑行业中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繁杂,作为建筑物的空间构成、功能赋予、周围环境搭建、设备整合等各种产品的及时要务的建筑设计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但同时也是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创新建筑设计方式来追上时展的脚步,保障建筑设计行业更好更快的运行下去。

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原则

1.1安全性原则建筑工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同时也是建筑设计创新不能忽略的重要原则。比如,现代建筑通常都是高层建筑为主,设计给排水线路时,使用放射式的线路作为主要设计方案。在保障所使用的线路安全性能符合标准的条件下,需同时做好备用线路设置工作,避免线路切换时间间隔很久。

1.2功能性原则建筑给用户提供方便,就是功能性。为了建筑设备的后续发展得到满足,设计电路的时候使用性能相当的电力线路,同时做好对应的电压分流分压操作,用此规避有关电路问题的出现,同时满足使用者的电力需要。

1.3动态性原则建筑设计当中要做好建筑、社会、市场环境三方的积极互动,建筑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动态性原则,对建筑设计当中的动态变化整体把控。使用现代建筑设计的动态要点,保障建筑设计对社会文化的正面影响,顺应市场环境趋势,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确保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

1.4经济性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将经济因素考虑进来,因为建设单位建设建筑工程为的就是获得经济收入。设计人员应从前端把控,合理设计以节约成本,尽量保障建设单位获得较大的利益,同时也能节约社会环境资源。

2建筑设计的构成因素

2.1设计要保障房屋的使用功能给人们居住或者其他类型的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目标。建筑物是施工工作人员使用建筑材料进行结构构筑的大型物体,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其他用途。建筑设计当中要保障所设计的结构满足房屋使用年限的同时,建筑设计还要讲究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的满足。为了使建筑建造质量与功能性得到保障,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当中要充分考虑实际综合影响因素。

2.2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因素建筑设计当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主要包含了建筑内外和各个层次环节的设计,让建筑在施工之后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建筑设计当中,需综合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影响,突出设计建筑物的外部特征。此外,在建筑的内部设计当中,则需要将空间大小和使用方式充分考量,在设计中重点突出建筑的使用和视觉效果。建筑设计当中要对艺术性因素进行充分考量。

2.3建筑的技术建筑设计要将建筑技术的总体因素进行考量。建筑技术主要包含了建筑材料、结构、构造等。充分考虑建筑设计当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工作,严格依据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定,结合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和艺术美观的需要,对建筑设计当中的建筑设施和施工技术详细设计,对问题进行分析考量。

3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方式

3.1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随着家庭办公的广泛普及,数字化技术慢慢的将建筑设计工作融合到现代住宅当中,使住宅和办公的功能有机结合,促使设计工作更加具备自由性和分散性,将住宅的基本功能进行较大限度的优化。将高新技术与计算机网络融合到设计观念当中,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作为中心技术,突破传统的工作形式和居住形式,实现两个方面的合理融合。此外,推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设计工作成本,同时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具备重要的创新应用作用。

3.2建筑设计中应体现智能设计建筑设计中,结合了很多多媒体技术,加入了各种智能技术,融合非常多的信息资源,让建筑设计成果能快速实现。建筑智能化设计,设计工作人员可综合建筑实际情况,结合建筑施工工作城市的情况和建筑单位资金实力,进行合理的智能设计,在保障建筑企业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尽量丰富建筑总体功能。

3.3可持续性思考可持续发展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指通过设计将建筑的可持续性提升,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当中将降低环境污染作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保障建筑安全、、舒适的前提条件下,将减轻环境污染作为评价以及将各种利益均衡、合理分割的最终参考。建筑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但要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考虑,同时要考虑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4建筑设计应体现环保的理念建筑设计当中要将环保观念体现出来,设计工作者要融合这个观念到建筑设计当中。不仅保障建筑设计的环保,更保障建筑施工过程的环保。如果施工出现过多建筑垃圾,对环境有直接影响作用,也不能保障国家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会对未来建设工程事业的良好健康发展造成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建筑实际设计工作当中,设计工作者应坚持进行生态设计工作,利用多种可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来进行设计工作,保障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尽量将环境影响降到低以及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进步。虽然建筑行业当中有非常多的环保概念,但是设计工作者还是要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将更好的理念使用到自己的设计工作中,确保建筑设计工作顺利健康的开展。

4结束语

当前建筑设计创新具有非常强烈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质,要综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来进行创新。建筑设计除了要将各项建筑功能充分考虑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智能性和生态性,才能从根本上更好的将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实现。

作者:谈天 单位:蓝润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

摘要:中国在世界上以传统大国的形象著称,在建筑方面也不例外。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古典气息,如果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来,能够在现代建筑当中体现出中国文化之美。现阶段,有很多的经典建筑都体现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的结合(如成都远洋太古里、北京微胡同微杂院、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传承;创新

建筑有其自身的历史思潮,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古代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古代社会文化的缩影,十分珍贵。科学的古建筑设计研究需要从社会地位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建筑中的渗透,来研究其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创新,也就是说,现代建筑设计可以根据文化特点来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建筑物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建筑材料能够充分的展示建筑形态,材料肌理、颜色、质感等,都是影响建筑设计特性的因素。随着不同时期新材料的出现,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发展变化,新材料的出现对传统建筑材料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也迫使传统建筑材料不只存在于传统建筑当中,更应该寻求能够适应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途径,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1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主要类型与特点

利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建筑较大的特点,它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所具有的结构形式,使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性。除了砖和木外,传统的建筑材料也有土、石头等其他材料,下表记录了这五种材料的特点。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来自大自然,能够体现人和自然最简单、最和谐的关系。将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既能够继承传统的文化,又能够协调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和谐共处。我们认识传统的建筑材料,除了参考它外观的物理性,还要了解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这些都有助于传统建筑文化的情感联想

2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表现形式

2.1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表现

对于材料的加工,有些运用的是天然的材料颜色,有些是利用了人工着色,前者叫做固有色,后者叫做人工色彩,一般情况下,由人工处理后,其与自然的颜色有一定差异。比如说传统的青砖黛瓦,在进行烧制后,不仅有红棕色,还有灰棕色,如果抛光或做其他处理后,颜色就更多了。在自然界中,传统建筑材料多种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同种材料,颜色亦有不同,这点和人工材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将天然的材料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能够表现出材料自然的美。在建筑中可以利用色彩对比来表现出材料的自然色彩,表现出色彩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2传统建筑材料的形态表现

通常,材料形态主要是指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将不同形态元素组合,能使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差异;材料配比恰当,能够提升材料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材料,人工材料则是人工合成加工而成。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园林设计、民用建筑中的砖雕装饰等,能有效改善建筑设计的形式美,具有艺术感。在校园设计中,利用砖瓦材料,既可以挖掘出人文气息,又可以按现代设计手法梳理材料肌理,使得校园中渗透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并呈现出新的风貌,砖瓦循环使用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与运用

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的建筑材料组合使用,例如,将水泥、金属、玻璃等与木头、砖瓦、土石等的新老材料相结合,是创新运用的基本手法。通常新型材料冷峻硬实,给人疏离感,与传统建筑材料有效结合后,建筑空间通过材料对比,表现出温暖、时尚、人文的建筑特征。同时,建筑形态也可得益于新老材料的搭配。传统材料自然特征较强,但与先进工业加工技术相结合后,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材料的纹理和色彩,甚至改良创新为新兴材料,如陶板,使传统材料在保存自身特点外,焕然一新呈现出另样风貌。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也累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的风格,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感观。现代建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运用传统材料进行专用空间的设计,或者,传统材料作为整体空间中的部分点缀。现代空间加入传统元素后,人们在使用功能之余,可以感受到传统人文的魅力,使得建筑更加个性化。

4传统材料与现代美学结合

为了既满足现代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传统建筑材料的特色,就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美学结合,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作实践中,要将传统审美与现代美学观点相结合。传统材料在设计之前要进行美学评估,在现代建筑设计应用中,要符合现代艺术思潮和审美观。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结合,既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思考,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借鉴和战略意义。

5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意义

总体来说,传统材料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建筑设计中来,这是我国乃至有历史底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馈赠,是一项珍贵的财富。传统材料形式多种多样,蕴含丰富,题材宽广,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为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感到自豪,更应该努力的将这些传统元素传承发扬光大。当然,现阶段,还存在为了体现传统文化而生搬硬套使用传统材料的情况,最终不仅不能够展现出建筑的特色,反而使建筑失去了魅力,甚至贻笑大方,却也引人深思,例如清华大学徐腾博士研究的河北保定“他奶奶的庙”。因此,我们在使用传统元素时,是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其改造运用,表现出时代与文化特色。同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建筑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且多种多样的。我们对国内建筑遗产进行总结和梳理,本身就是一个有挑战的课题。作为中国建筑师,既要了解自己的传统,还要努力吸收世界建筑的优势,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我们应该致力于让中国的特色建筑文化发扬光大,也设计出更的作品。

6传承创新与展望

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效结合,能够创造出格调高尚且特征明显的建筑。恰当运用传统元素并不容易,更难的是,我们在运用的同时还要考虑诸多的其他复杂因素。古今结合从来不是粗暴组合,我们在探索美好的基础上,也要回溯过往,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古今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7结论

现阶段,新结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不断被探索和应用到现代设计与建造过程当中来。使用传统建筑材料,既要尊重现代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也要满足建筑逻辑严密的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寻求适配的多种模式。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材料依赖于其所自带的底蕴,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特色个性的建筑空间,是建构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新结构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材料更加快捷方便的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来,而传统材料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继续发展和演变,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现代建筑,给建筑艺术魅力添上浓墨厚彩的一笔。

作者:蔡慧 单位:华润有限公司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探求地域文化下的现代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青岛火车站

1.1历史背景

作为城市的“及时印象”,火车站具有展示和表达该城市地域文化的优势。青岛火车站作为青岛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被德国占领时期(1897—1914年)。当时德国把青岛作为模范殖民地进行建设,留下大量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因此人们说青岛是一座充满德意志风情的城市。其中具特色的是青岛火车站,它由德国著名建筑师路易•魏尔勒和格德尔茨设计,建成于1904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输送旅客量的不断增加,最初的火车站已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在1991年、1994年、2008年对火车站进行了3次改造。经改造后火车站创造了4个“中国之最”:全国火车站中一座仿欧式建筑、全国较大跨度的网壳结构——无柱风雨棚、全国较大的地下候车室以及全国较高规格车站贵宾候车室。

1.2概况

青岛火车站坐落于青岛市南区西部,位于广州路、费县路和泰安路之间,濒临海岸线仅300m。其周围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栈桥、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及八大关等。青岛火车站以欧洲哥特式风格的钟楼为连接点,向南、北、西3个方向延伸,形成一个外观自南向北的仿欧式建筑群,是全国一座仿欧式火车站建筑;其无柱风雨棚采用单层柱面网壳结构,较大跨度43.9m,高度18.85m,总面积达58250m2,是全国较大跨度的网壳结构无柱风雨棚;地下候车室分为两层,距离地面最深处13.9m,建筑面积达5400m2,可同时容纳3000人候车,是全国较大的地下候车室;贵宾室有东、西两处,其设计标准和规格全部按照接待国家元首级设计,在全国铁路火车站设计中是首次采用。图3青岛火车站所在的区域位置2.3设计解读——地域文化之解读

1.3.1建筑造型

青岛火车站在整体建筑造型上基本保持了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由钟塔楼和车站大厅组成,整个立面活泼生动但不对称。建筑主体采用传统德式建筑的做法,运用新的材料与建筑设计手法,使建筑整体达到古典美与现代美的融合。屋顶采用四坡顶的形式,加上舌头状的屋顶天窗,使整个屋面变化丰富。在立面设计上适当地增加檐口、线脚、窗套等建筑元素,精雕细琢,每一处都蕴含着古典形式的味道。钟楼旁的主入口采用3个连续拱券门,上面仿做半木构架式的大山墙面,强调了主入口的位置。整个建筑墙裙以下采用规整的花岗石作为体现建筑厚重基调的主要内容。在建筑造型上,青岛火车站采用大量的历史符号,使建筑显得蔚然大观,把本质的文化内涵呈现给世人。在建筑色彩上,青岛火车站保持红瓦黄墙绿树的德式色彩,使整个建筑呈现暖色基调,并与周围的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赋予人们一种温馨的感觉。青岛火车站的无柱风雨棚设计结合站房建筑的体量,将整个站场雨棚分为3跨,每跨采用十字交叉H钢梁。屋面采用阳光板,局部设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体现了绿色环保的主题。无柱风雨棚的设计,不仅使整个站台空间宽敞明亮、尺度宜人、富有韵律,并且使这座仿欧式建筑既富有现代气息又有传统特色。

1.3.2流线及总平面

青岛火车站站房采用线侧型与线端型相结合的形式。为满足旅客距离短捷合理、流线明确清晰的要求,流线采用上进、下进与平进结合,下出与平出相结合的立体交通,并且东、西、南3个方向均设进出口,满足了不同人流的疏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由于青岛特殊的地理位置,青岛火车站采用特殊的车站形式——尽端式。为着重体现地理特征与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其建筑平面采用“U”字形布局,东、西、南3侧均为站房,将站台拥抱中间,北侧为列车进出口。东、西、南3侧广场则形成“品”字形,像是在向来往旅客彰显青岛的魅力,号召每一位游人都要细细品读这个充满历史文化和浪漫主义色彩——“红瓦、绿树、碧海、青山、黄墙”的滨海城市。在高空俯瞰,青岛火车站特殊的“品”字造型地诠释了建筑与青岛地理位置相融合的特质。

1.3.3室内空间

青岛火车站采用大空间大跨度的布局格式,以求达到灵活布置、灵活分割及旅客流线明确的目的。主要分为东候车厅、西候车厅和南候车厅3个区域,东候车室与进站大厅直接相连,东、南候车厅以左边的上下扶梯相互联通,而东、西候车厅通过景观廊来连接。乘右边扶梯到达景观廊,透过景观廊可清楚看到站台列车,在白色雨棚的映衬下,整个画面显得更为壮观从东入口进入进站大厅,一排拱形的不锈钢玻璃窗与暖色墙面相结合,大小有序,层次分明,整个空间显得轻盈飘逸富有时代感。由左边扶梯到达地下的南候车室,室内大面积的拱形透光顶面与门洞相辅相成,强化了室内空间的韵律感和序列感。在此基础上,墙面,柱面以及简洁线条的划分,强调了空间的大气与沉稳,既丰富装饰效果,又体现中西文化的现代表达及岛城文化的延续。屋顶面一排排富有浓厚欧式风格的大吊灯,与米黄色的大理石地板交相辉映,使整个空间既简洁大方又不失精美雅致。为了营造大空间的场所感,设计师在通往南候车厅的拐角空间装饰了一幅精美的海鸥壁画,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使来往的旅客增添了几分归属感。为了达到室内空间与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东、西候车室采用同样的设计手法,运用大面积的不锈钢玻璃矩形窗,使室外景观较大限度地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墙面过渡光滑柔和,让来往匆匆的旅客在驻足的瞬间即可享受到温暖的感觉。在候车室公共空间中,一个个方形的欧式天花板,其周边由复式石膏花纹装饰,再加上简洁的线条在顶部、墙面与柱面交替运行,使整个空间呈现出多彩的西方装饰风格。作为连接纽带的景观廊,打破了候车厅呆板枯燥的候车气氛,为旅客带来开阔通透的视野享受。总之,整个空间以其合理的功能组合和独特的视觉感受,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给人创造一种充满艺术想象的灵动空间。

2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的表达策略

安藤忠雄曾说“在建筑师肩负的众多责任中,最重要的便是展示文化,较大的责任是传承文化,要让大家都知道,每个国家拥有与众不同的文化”。作为一名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创作中,以不同的形式标准来表达其地域文化的特征,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建筑来说,是对其地理、历史、文化等所赋予期望的。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4条基本标准:

1)对当地地域软文化的吸收。建筑设计要与当地的历史、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进行融合,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加入当地历史文化的设计构思。例如青岛火车站在建筑色彩上采用红瓦黄墙绿树的德式色彩,这与青岛当地的殖民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2)对地方材料的运用。地方材料的使用,是建筑地域特征最直观的体现,而且还从根本上降低了建筑的经济成本。因为青岛主要盛产花岗石,石料产量丰富,质感优美,给青岛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天然石材,并且花岗岩具有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等特点。青岛火车站正是沿袭这些做法,形成了具有青岛地域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

3)对自然环境的回应。自然环境是地球给予人类的有限恩赐,它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等。建筑只有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巧妙地结合自然环境,才能创造出具有宜人空间和强烈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态。作为海滨城市的青岛,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活环境极佳。青岛火车站秉承“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论,采用大面积的不锈钢玻璃窗及屋顶天窗,达到自然通风,视野通透,提供给人们一个安逸舒适的空间。

4)现代建筑设计要实事求是。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师要结合我国当今国情及地方气候、风土人情、周围环境和业主要求等,设计出既能够表达地方风格又能反映传统精神的现代建筑。在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目抄袭。在发扬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地域文化优势吸取西方文化的精华,使地域文化紧跟时展的步伐。

3结束语

当城市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将昔日的情感沉淀进文明的血脉时,它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在当今城市地域文化缺失、城市特质趋同的背景中更要将传统的、民族的特征融入设计中,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城市环境空间要求,又彰显城市建筑风格的建筑,才能更好地延续城市地域文化,维护城市地域特色。

作者:袁秋平徐强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现代建筑设计地域建筑文化再生浅谈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城市化水平也获得了很大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球化给建筑领域带来了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地域传统建筑文化逐步被商业文化所淹没,建筑的民族性被建筑的“国际性”所取代,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特征有逐渐衰落和消失的危险。因此,针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在建筑设计创作领域,通过对地域建筑文化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创造出符合各民族人民审美和生活习惯的现代地域建筑,是建筑师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

一、地域建筑文化

“文化”一词至今未有确切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地域建筑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形成特定关系,并体现地域基本特征的建筑。地域建筑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建筑中的反映,它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特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它们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数不尽也道不完,正是它们孕育了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

二、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

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每当人们置身于历史街区或传统村落时,总会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被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所打动,这种强烈的场所感正是由生活在特定的地域街区、建筑和广场中的人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积累发展而来,并形成特定的地域建筑文化环境。它不仅是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反映,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人们认同和依恋的生活场所。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使得民族和地域文化失去了归属感和凝聚力,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发展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辨证地对待“地域性”与“现代”的问题,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使其得以再生,已成为促进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地域建筑的适应性

传统地域性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沉积,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失其魅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对于地域的适应性。建筑师在进行地域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1)对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由于建筑所处的地域的不同,其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也不同,这就要求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

(2)对地域经济技术的适应性

地域建筑总是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的,并采用与地域相适应的建造技术及地方性建筑材料,形成一套比较生态的建筑技术。

(3)对地域文化的适应性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现象和产物,是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要素的综合体,理应具有鲜明的时空和地域特征,这是不同地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必然反映。因此,地域建筑必须适应特定地域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

2.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策略

新形势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仿与复制,还包括保护、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建筑师不能一味地接受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要理性地学习各个国家的建筑文化,同时注意挖掘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地域建筑文化,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设计者在创作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地域建筑的再生。

(1)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

传统地域建筑都有一些代表当地建筑文化的显著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当地特有的建筑细部构件,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将这些重要的地域建筑造型和细部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重现,再现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式。例如,传统建筑坡屋顶、青砖灰瓦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这在各地古建筑保护中是常用的手法。

(2)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再现

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这些人类文化的具体精神形式均统归于符号的范畴④。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正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者对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进行提取、总结,将其具化为一种可识别的图形符号,进而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结合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加以运用,使这些融入了地域建筑符号的新式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

(3)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抽象变异

传统地域建筑空间及其特征构件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建筑构件也已经不具有当初的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因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要认真研究传统地域建筑符号,对其进行抽象变异,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地域建筑进行再设计,创作的新建筑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

(4)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现代更新

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地域传统建筑的外观符号元素,还要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内在联系。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许多都是低级的,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能使用的原材料太少,且价格昂贵。因此,采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再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还能创新建筑空间与造型。除此以外,设计者还要注意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不但要再现传统建筑意境,还应满足生活、工作的舒适度。

3.地域建筑文化再生的原则

在现代地域建筑再生创作中,除了要注意的设计策略的应用外,还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把握地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地域文化的原则;

(2)坚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建筑创作原则;

(3)基于新技术的地域建筑意境再现原则。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在大建设的高潮中,城市中充斥各种现代风格、欧陆风格的建筑,传统地域建筑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建设性破坏”。各种破坏尽管情况错综复杂,但说到底是对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近乎无知及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盲目崇拜。因此,建筑师在设计现代建筑创作时必须要立足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真正深入研究地域历史文化,总结地域建筑经验,并用来指导现代城市建设与建筑创作,充分利用地域建筑文化遗产的作用,使中国的现代建筑创作与城市文化走向地域特色发展之路。

作者:胡海洪 丁晓红 单位:淮阴工学院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摘要: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历史,所展现出的文化魅力和艺术魅力令人神往。虽然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建筑风格和建筑元素有着较大差异,但建筑布局、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特点,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西方建筑的独特风格,毫无疑问传统建筑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传承。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现代建筑文化属性,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本文将针对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建筑中设计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建筑行业得到空前发展。建筑建设中建筑设计能起到外观美化,功能优化作用,能增强建筑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观赏价值、使用价值。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入,使得建筑既拥有传统文化深刻底蕴,也富有现代感的时尚元素,能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建筑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大大提升,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又满足了精神需求,研究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设计是建筑建设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建筑性能和功能,只有经过合理设计建筑才会富有美感和实用性,基本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不同建筑,使用要求不同,设计方面也会存在在较大差异,设计风格区分也比较明显[1]。如:办公室、酒店、咖啡店、图书馆、商城、住宅等建筑,设计风格和思路上就有很大不同。因此,建筑设计中应考到建筑用途、功能、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建筑特性进行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优雅的外观著称,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入,能有效增强建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属性,使建筑空间形态美得到更好的展现。传统建筑样式具体可分为软元素与硬元素,在设计中对不同元素的运用,获得艺术效果不同。例如,对传统建筑木架结构、须弥座、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的运用。传统建筑样式是文化的象征,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能直接反映出中华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增强建筑时代感和历史感,让人们能从建筑外观上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敦煌石窟文化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设计中就融入了大量传统建筑元素,塑造了一种“大漠孤城”的建筑感觉[2]。此外,流水别墅、清华坊别墅,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传统建筑样式。如,基台设计理念就是典型的古建筑设计思路。毫无疑问,传统建筑样式的运用,使现代建筑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了升华,非常值得推广。

2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样式的意义,这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2.1样式

建筑样式影响着建筑整体美观,是反映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构成方式的关键要素。不同理念下,建筑样式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传统建筑形态上较大特征是多形式的大屋顶,通过屋顶能非常容易的辨识建筑风格和样式。而这些屋顶样式就十分适合于现代建筑,这样的设计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美观性,如:庆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及攒尖,不仅能使屋面呈现出优美的曲线状,更起到了保护架构作用[3]。并且,这种具有文化感的屋顶样式,易被唤起人们内心文化情节,使其联想到历史文化,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较为成功的案例如:九间堂、第五园、苏州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等等。

2.2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中对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视,不同的特色运用能给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些现代建筑色彩运用不当,就会使人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色彩运用方面,既要照顾到自身建筑,还要考虑到周边建筑,从而保持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从而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例如,对牙白的运用,能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能使人心情更加舒畅,栏杆及地面都可沿用这种设计思路。而一些冷色的运用,能营造出内敛、沉稳的氛围,能整个建筑更富有文化内涵,避免色彩冲突。在整体上来看,应具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富有层次感。这既能满足建筑的物质属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心理与审美需求。

2.3纹理

纹理运用非常重要,影响着建筑物整体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传统建筑纹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通常通过给建筑增添复古元素的方式实现。如:柱子、屋檐、门、窗都会有特定纹理。这些建筑元素都可呈现传统纹理,能有效增强建筑物视觉效果,烘托出文化气氛。在设计中,特定纹理材料选择要保持材料原有肌理。例如,木质纹理材料运用,能营造一种自然、简约、通透的空间感,彰显古典韵味的同时,更使空间形态美得到了展现。

3结束语

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提升了建筑艺术美感,正确了建筑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使建筑价值得到了提升,既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物质需求和视觉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更促进了传统建筑文化传播。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积极运用传统建筑样式,利用传统样式,增强现代建筑文化形态,以促进现代建筑的持续发展。

作者:乔宽宽 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现代建筑设计探讨:绿色建筑下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探析

【摘要】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热潮中,这是建筑设计和建设跨越式发展阶段。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建筑师们开始在满足开发业主需求的前提下,结合高科技、新理念,积极地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为此,论文首先概述了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产生路径,然后探讨了多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并进行了概述,结合实例分析了基于绿色建筑视角的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与应用的具体措施,以期能给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应用

1引言

在当前能源和环境危机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绿色经济、节能经济、循环经济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绿色建筑成为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围绕循环经济进行创新的一种具体表现。而我国因人口、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而实施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战略,建筑创新时需要结合我国建筑开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不断的尝试,才能创造出更加满足我国业主需求的个性化的建筑成果[1]。建筑行业应当更加重视通过创新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现阶段对绿色建筑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需要建筑行业在坚持建筑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积极创新,满足时展的要求。

2探讨建筑设计创新思维产生的过程

2.1建筑设计创新的准备阶段

只有对于创新的客体实施的调查研究,才能进行可行性较高的创新。在设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会接触到可能性空间这个概念,我们将事物发展变化中出现的可能性集合叫做事物的可能性空间。对于建筑设计工作而言,虽然可能性空间会由于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变化,但是,设计的可能性空间一定是围绕创新客体而产生的。创新是多元化的,也是多维度的,但并不等于建筑设计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进行创新,因此,设计方案落地施工前,需要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讨论,倘若不符合条件或要求,就难以将设计的创新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应用。

2.2集成化设计

建立多角色的集成化设计模式,需要设立专业的设计组、协调组等,紧紧围绕设计的质量和内涵开展设计工作,加强与项目建设方、项目业主的协调沟通,并就设计要求等内容征求其意见。当前城市用地紧张,小区一体化设计时,可以采用多学科集成设计方法,通过邀请生物学、建筑结构、设备领域等多个领域及学科的专家在项目设计方案初始等阶段就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并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定性、定量地进行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的验证,以解决户型设计中建筑空间的利用效率,提高建筑使用功能性和资源利用率。

2.3设计实施阶段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运用,即设计方案的实施阶段,需要进行控制才能达到预期成果。设计方案实施阶段就是创造性的落实设计方案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方案的实施阶段就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方法,从而提高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的成功率[2]。当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控制工具众多,选择的工具及应用过程不仅应当符合创新方法实施的主客观条件,还要兼顾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具体来说,就是先集中从其中一个方面出发,来控制整个创新方案的实施过程,从而保障设计的效果达到预期。

3绿色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概述

当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主要有专业型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思维型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和交叉性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3种主要类型。在创新进行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因此需要引进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客观规律,在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保障创新设计方向的正确性。

3.1专业型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

结合建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专业型建筑设计的思维重点是基于对于科技类、环境类和意象类等一些基础方面进行设计的。环境类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重点是要注意结合建筑物的周边环境进行建筑设计创新,其中具体可以分成自然环境式创新思维和建筑环境式创新思维。科技类的设计思维,着重于利用建筑科技来实现设计创新目标,其中主要有结构式创新思维、设备技术思维等。而结构技术式的创新思维重点是在建筑科技中结合结构技术来进行建筑的设计创新,主要是通过结构上的科学创新表现在建筑科技当中。

3.2逻辑思维类创新思维

逻辑思维类上进行的创新,重点是要借助归纳、演绎等方法,利用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的创新。结合逻辑思维的特征,可以将其分成:归纳式思维、演绎式思维、归纳-演绎式思维等,归纳式思维是指在针对较少数量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后,运用归纳方法进行设计思考的形式。通过归纳式思维的运用,让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上将个别创新方式上升为统一的创新方法,从而归纳出一般规律。演绎式思维是在一般性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推断出个别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归纳式思维和演绎式思维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补充,进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逻辑思维模式。

3.3交叉性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

在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两个大类中进行相互补充融合的创新思维,需要在研究过程利用不同的方法,从相异的角度来实施设计研究工作[3]。社会科学类创新思维是与建筑设计和社会科学进行交叉运用而形成的设计思维,当然,同样可以从生态学、社会学、策划学的角度进行交叉设计研究。自然科学类创新思维是基于建筑设计和自然科学两者的交叉融合而形成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将自然科学中的科学理念融入到建筑的创新设计当中。

4基于绿色建筑视角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应用实例

4.1工程项目概况

重庆某工程改扩建项目辅助区工程是由1栋办公楼、1栋公寓楼及其他配套地下车库组成。总建筑面积28764.33m2。由于施工项目在绿色、环保、节能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因此在进行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定位,基于业主对方案的需求,进行了创新设计方案。紧紧围绕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创新设计,通过规划与设计阶段的精细化控制,利用低成本技术实现节能与绿色目标,满足《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GBJ50-052—20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等标准要求,将项目建设成为获得建筑物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

4.2创新设计思维运用

结合扩建项目业主的需求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在设计过程中适当融入新的节能理念,按照设计建筑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能耗的基本要求,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并结合外界的自然条件进行节能设计规划。如在设计阶段,对于建筑物的室外风环境进行的评价,科学分析建筑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冬季建筑防风的重点是要有效减少气流渗透,降低采暖能耗;而夏季与过渡季节则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空调能耗。在外墙、内墙的设计和施工中,使用玻璃棉、钢筋混凝土、石灰砂浆等节能材料,并结合各种材料不同的导热性能确定不同的使用位置;此外,在幕墙气密性、外窗气密性、外窗遮阳系数等指标上进行控制,使之满足节能的标准要求,例如,在外窗遮阳系数指标上,要求供暖空调房间的开间窗墙比大于0.7时,外窗(幕墙)综合遮阳系数不得大于0.5。在创新设计的细节上着眼,制定科学的节能系数指标,从而使得建筑设计整体上达到节能的要求。

5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的创新已经成为建筑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运用已经为我国建筑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建筑设计开辟了更多的崭新空间,为业主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更加个性化地满足业主需要的同时,也推动着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黄鹤 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