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夯实水利基础

县水利局调研文章 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水利基础(上饶县水利局 王 政)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问题是要站在能否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我县是农业大县,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势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对保持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根据县委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部署,围绕水利局确定的《做好民生水利,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活动,根据我县农村当前水利基本建设现状,通过调查研究,现就如何扎实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出如下工作意见和建议。我县农村当前水利基本建设现状1、水利工程现状我县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全县耕地面积28.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66万亩。境内主要为信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信江河、饶北河、丰溪河、丁溪河、泸溪河、槠溪河、马眼河、茗洋河,河流总长约413公里,累计堤防建设220公里,保护人口24.5万余人,保护耕地8.6万余亩。我县境内有大坳、下会坑、茗洋关、上潭等4座中型以上水库,总库容37400余万立方米,茗洋关、上潭两大水库灌区已基本建成,灌溉面积5.2万余亩;小(一)型水库15座,总库容462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4万亩;小(二)型水库67座,总库容28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2万亩;其它大小山塘4500余座,总库容21700余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1万亩。全县水库、山塘蓄水总量为54200余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6.9万亩。全县建成大小引水坝1585座,引水灌溉面积2.5万亩,建成电灌站266座,总装机近7700千瓦,灌溉面积3.26万亩。我县水能资源蕴藏较为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步伐近年较快。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2.97万千瓦,其中达到一定规模的可开发量为12.47万千瓦。到目前为止,我县水能资源已开发11.21万千瓦,其中已投产发电的装机有8.34万千瓦(含境内大坳电站),在建电站装机1.87万千瓦,已立项未开工的电站装机1.0万千瓦。但是,由于我县大部分的水利工程建于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工程标准低,加之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隐患逐步暴露,导致工程效益衰退。我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堪忧:(1)堤防工程标准低下全县河流总长413公里,建有护岸、堤防的约有110公里,只占河流长度的26.6%,这些河堤建设标准都很低,大部分都是干砌片石、三合土砌片石,且堤身断面单薄,不能抵御标准洪水的侵袭。历年来因遭受洪水的冲击,特别是98年特大洪水的破坏,全县河堤、护岸损坏严重,现在堤防冲毁、损坏的已达42公里,占原有堤防的38.2%。近几年投入了部分资金对部分重点地段作了处理,由于当地财力困难,有些重点地段只作了应急处理,堤防工程未达到设计防洪标准,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脆弱。(2)水库工程病险突出我县已建成的小(二)型以上水库85座,除近年建成的大坳、下会坑水库标准较高外,其余水库多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大兵团作战,边勘查、边设计、边施工,技术、经济条件有限,工程建筑物未达标,工程设施配套不完善,加之工程运行多年,工程建筑物老化,有大部分水库存在涵管老化破裂、大坝单薄、坝体渗漏、无护坡、无反滤层等隐患,通过近几年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达标处理,8 5座小(二)型以上水库仍有部分存在病险,其它4000多座大小山塘病险情况同样严重。由于水库病险多,为确保水库安全,只能降低水库蓄水,牺牲效益度汛期。(3)引水工程老化失修全县引水坝被冲毁失修,引水渠道建设标准低,渠系配套不齐全,支、斗、农渠损毁严重,渠道未衬砌,淤塞、倒塌、渗漏现象普遍,灌溉水源利用率仅为30%-40%左右。严重影响灌溉效益的发挥。(4)提水泵站管护不善全县建成提水电灌站266座,总装机近7700千瓦,灌溉面积3.26万亩,由于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职能削弱,机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无人维护保养,造成管道锈蚀老化,变压器、电动机和水泵被盗现象严重,提水灌溉效益日趋减少。据统计,全县电灌站损坏102座,总装机1894千瓦;被盗18座,总装机196千瓦;可正常使用的只有140座,装机2408千瓦,可灌面积只有1.64万亩。(5)饮水困难依然存在由于水源缺乏和水源污染等原因,全县农村仍有约十几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严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2、水利投入现状建国以来,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是很大的,八十年代以前,国家通过调动大量劳动力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至税费改革以前,国家通过政府投资和农民固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确保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税费改革以后,“两工”逐步取消,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大幅减少。税费改革以前,农田水利建设年均投入约为995万元,来源渠道分别为:中央、省、市投入资金约为320万元,县里安排的小农水经费约为20万元,农民“两工”以资代劳资金(含投工折资)约为500万元,农业灌溉水费收入约为160万元。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对水利的投入有所加大,但是,群众投入锐减。农田水利建设年均投入约为562.9万元,来源渠道分别为:中央、省、市投入资金约为450万元,县级财政安排小农水经费35万元,防洪保安资金50万元,乡镇财政投入约30万元,通过“一事一议”农民投劳和集资约15万元。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税费改革以后,虽然各级政府对水利的投入加大了,但是由于农民“一事一议”制度没有真正形成,“两工”取消,以资代劳资金 不能收取,而农业灌溉水费近几年基本上没有收取,农村水利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正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全县农村水利工程大部分年久失修、病险老化、缺乏管理、带病运行、效益衰退。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水利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民的“两工”。税费改革后,农村“两工”被取消,“一事一议”制度未真正执行,群众投入锐减,各级政府搞水利基本建设的包袱越来越重,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也越来越严重,有些只要少量的投工投资就能解决的事,他们也要等上级给钱解决,为水利问题经常上访。农村水利已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逐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推进我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对策与举措针对我县农村水利基本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县农村水利基本建设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必须加强领导,深化改革,转换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投入,使我县的农村水利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利基础设施没有解决好,将直接影响到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切实加强领导,县里应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总指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农建指挥机构统一协调指挥全县的水利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和水利局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加大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力度,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不断提高技术服务的水平和能力。2、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前,各乡镇要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年度水利建设方案,做到合理安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县水利部门也要制定全县的水利建设方案,确定省、地、县主战场工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作用。县里安排落实好建设资金,从组织上、资金上、劳力上、项目上做好充分的准备。3、落实责任,做好服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乡镇对每个工程要落实专人负责,使每个工程都有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同时,水利建设和防汛相挂钩,水利建设的责任人就是防汛工作的责任人。农建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服从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水利部门做好全县的水利建设规划编制,按规划做好计划的上报,统一对全县的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做好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财政部门做好项目资金的调度拨付和监管;发改委、老建等部门按全县水利规划,做好本部门项目计划上报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督管理;广播电视宣传部门做好农建工作的宣传发动、舆论监督和报导工作。通过健全的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使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4、解放思想,加大投入要做好我县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任务艰巨,关键是投入。必须要把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作为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进一步解放思想,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1)积极争取上级投资 有关部门要从全县的大局出发,加强和各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跑“部”进“厅”,统一按照水利部门制定的全县水利建设规划(避免无序重复的项目建设),将规划项目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我县水利建设的更大支持。 (2)加大县乡财政投入在争取上级投资的同时,县乡两级财政必须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目前,县财政每年安排小农水经费约50万元,主要用于防汛、抗旱以及办公性和应急性支出,实际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只有20余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极小;乡(镇)财政投入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更少,大部分乡镇几乎没有资金投入。要搞好农村水利建设,必须建立财政稳定的投入机制,在各级财政收入中规定固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水利建设,使水利建设有一个稳定的投入。(3)健全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集中时间和力量,建立健全农村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农民投资投劳办水利的积极性,使大部分的小型水利工程都能通过农民自己以“一事一议”的形式解决。(4)积极征收农业灌溉水费 完善乡级水利协会和村级用水户协会,积极引导村级用水户自主成立用水户协会,在用水户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乡镇水利协会,由协会对所属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由协会对受益户计征水利工程灌溉水费,在水利协会的监管下,灌溉水费返回各用水户协会,由用水户协会用于所辖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灌溉水费由水利协会单独建帐,单独管理,单独使用。乡镇不得挤占挪用,真正使水费达到“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作用。 (5)加强水利有关基金的征收足额征收防洪保安资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预防监督费等水利有关基金,并规定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水利建设,使包括防洪保安资金在内的水利基金成为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相对稳定的重要来源。(6)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大力宣传并真正落实水利工程“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政策,切实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收益。政府鼓励人们采用私营、联营、股份等形式兴建水利工程,通过大力宣传政策,积极引导人们,切实保护受益,把大量的社会资金吸纳到农村水利事业上来。5、转变机制,深化改革在加大力度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和水价改革,转变水利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市场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对原有的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水利工程的维修和养护,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6、捆绑资金,集中使用 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农建指挥部对水利建设的领导,要把财政、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发改委、国土等部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捆绑,集中投入,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建设资金,提高各类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的浪费和工程项目的重复建设。7、严管资金,专款专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上级投资的项目资金一律实行报帐制,由项目单位负责验收决算,水利部门负责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对工程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和建帐管理,防止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领 题 人:王 政课题组成员:祝永红、刘继良执 笔 人:王 政二0__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各项事业的根本保障。我国水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许多地方的地形、土壤、气候条件也对农业发展很不利,不采取灌溉排水措施,农业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兴修农田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在建国后几十年里,全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近几年,我国又在一些大的防洪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与农业产出能力直接相关的农田水利建设少之又少,管理日渐疏忽。现在我们不仅没有扩大以前农田水利建设的战果,反而严重透支了以前的成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

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农田基本建设必须有更大的发展。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技术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确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处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现实选择。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地努力,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0.16亿hm2增加到2004年的0.56亿hm2,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的五年间,中央、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资金约200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使60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国家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36亿元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中的255个进行了配套与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86.67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8亿㎏;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2提高到0.48,由此新增节水能力70亿m3。2001~2004年,全国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4311亿元,年平均减灾效益1078亿元;因洪涝灾害年平均死亡1564人,远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平均每年因抗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减少经济作物损失400多亿元,临时解决了2700万城乡人口、1900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目前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已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离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策舔讨

【论文关键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投入机制 高平市

【论文摘要】介绍了新时期高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思路与措施,提出了新形势下搞好农建工作的主要对策。

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重点工程和骨干项目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治水、改土、增绿”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共建设各类农建工程2 400余处,累计投资2. 6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 4万hmZ,改造中低产田0. 6万hm`,复垦整理土地433. 33 hmZ,荒山造林0. 37万hmZ,基本解决了全市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特别是2003年投资1. 14亿元的西部供水网络工程、投资1 5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200余万元的生态园区建设、投资500余万元的机械化保护耕作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实践证明,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1理清农建思路,明确主攻方向

“煤多水少,人多地少,路好树少”是高平市的基本市情,水资源短缺,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高平市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从市情出发,确立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以“两改”(改水、改土)为内涵,以“三山、三区、三线”为主战场,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根据这一思路,高平市在农建工作中实行了“三个集中”,做到了“四个结合”。“三个集中”是农建重点工程和骨干项目向交通干线、丹河沿线集中;向市区和小城镇周边集中;向养殖小区、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集中。“四个结合”就是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同调整产业结构的“六大基地”建设和骨干项目相结合;同改善城乡居民的生存、生活、生产、投资环境相结合;同创建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相结合。

2突出农建重点,创精品,出效益

几年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规模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突出改水。近年来,天脊化工集团投资17亿元的“4060”工程、晋丰集团投资10亿元的“3652”工程、三甲焦化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的大型白煤炼焦项目等一批重量级的调产项目陆续在高平落户,对水资源的供给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2003年高平市及时启动了投资1. 14亿元的西部供水网络工程,工程完成后,年可增加供水能力1 786万m3,并可在确保0. 21万h mZ农田灌溉的同时,满足西部工业园区三个工业项目一期工程的用水需求。此外,高平市还大力实施节水灌溉、煤矿废水利用、饮水解困等工程。几年来,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 4万hmZ,解决了150个村8万余人的饮水困难。

二是突出改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致使有限的耕地资源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确保耕地资源占补平衡,高平市委、市政府把集中改土作为农建工作的一项战略重点来抓,近几年共开发复垦土地433. 33 hmZ,新增水地266. 67 hmZ,完成机械化保护性耕地0. 2万hmZ,中低产田改造0. 6万hmZ,基本实现了耕地资源的占补平衡,大大提高了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突出“增绿”。增加植被,保持水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近几年来,高平市集中力量在“三山”(羊头山、七佛山、西山)、“三线”(长晋二级路、207国道、曲坪线)、“三区”(西部工业园区、规模养殖小区和以市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区)大搞植树造林活动,完成通道绿化100 km,太行山绿化造林0. 33万hmZ,旅游景区绿化200 hmZo 四是突出“增收”。增加农民收人是深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落脚点。为此,高平市委、市政府从解决“三农”问题出发,建成了原村、河西、寺庄、府底等高效农业园区和寺庄、唐庄、陈区、米山、永录等品质生猪基地,拟通过规模养殖小区和农业园区的建设,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3创新投入机制,增加农建投入

在农村税费改革基本完成,农民义务工和积累工逐步取消的形势下,为增加农建投人,高平市逐步摸索出“抢抓机遇,用好政策;转变观念,市场运作;依托大户,激活主体;广开渠道,多元投人”的融资模式,逐渐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市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投人格局。一是争取上级投资,近年来共争取上级资金5 000余万元。二是加大地方财政投人,2004年高平市财政对农业生产投人达3 000万元。三是激化投入主体,主要采取了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评先奖能等措施,用政府资金激活民营资金,先后通过1 000万元的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调动了1. 1亿元的公路建 设资金;通过1 000万元的小额贷款贴息,调动了乡村农民和金融部门投人上亿元建设规模养猪小区;通过300万元的农建奖补资金,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培育农建大户,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扶持农建大户,出现了民间资金向农业产业化转移的新趋势,投入资金达4 000余万元。五是股份制合作办水。为了拓宽投资渠道,高平市把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引人农建,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激发了农田水利经营管理活力。高平市的西部供水网络工程就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受益主体参与投资,公司化规范运营模式,一次性筹集资金4 800万元,解决了工程建设资金问题。六是以工补农。根据重工强农、双轮驱动的思路,高平市积极鼓励和引导乡村煤炭企业以工补农、以工补水、以工补粮、以工补菜、以工补绿,解决了农建资金投人不足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工农互动、互补、良性发展的效益机制。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研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研分析

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要求,针对日益高涨的加快农村水利建设的呼声,我办事处组织人员对全办事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了专题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办事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也发现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将这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我办事处地处浅山丘陵区,山坡地和山根地多,平川地少。基于此种情况,近几年我办事处农建工作的主攻方向是多打深水井,开发水源,增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

我办事处、村两级一贯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在农建工作中,发挥引导服务作用,明确农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及目标措施,并积极争取农田水利项目,主要领导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亲自动员部署,经常深入农建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水工站科学规划,周密组织,深入水利建设工地,指导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真正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列入议事日程,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落实到基层。正是由于组织保障体系健全,科学实施得力,我办事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二)农田水利建设掀起高潮,投资呈多元化趋势

据统计,20__年我办事次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60万元,其中国家项目投资170万元,办事处投资10万元,村集体投资60万元,群众投资20万元,共农业开发4380亩,打深水井66眼,修机耕路12公里,栽植农防林15400株,铺设电缆5720米,铺设地埋管7500米,建井房25个,安装变压器3台,修谷坊12座,荒山围封治理20__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5000亩,新修桥涵3座,过水路面3处。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质量好,成效明显

目前,全办事处有中小水库1座,农业综合开发区1处,大口井189眼,深水井212眼,其中配套机电井38眼,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2826亩,占耕地面积37.45%,农业人口人均达到2.74亩旱涝保收田。例如:20__年建成的俄体农业综合开发区低压管道节水示范4000多亩大田农作物在旱情严重的情况下4天之内可以全部灌溉一遍的目标,据对比测试,开发区中采用电灌方式较油灌方式每亩农民可节约费用6元左右,且每亩农作物可增产粮食200斤左右,农民可增收55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喷灌、微灌技术在我办事处还没有推广,农民95%靠小白龙浇灌农作物,费时费力成本高。

(四)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农建工作新路子

1、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和引导群众自行参与农建中来。使广大群众全过程参与农建工作的建设与管理,减少了干群矛盾的发生,增强了群众干好水利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解决了工程匹配资金不足的问题。

2、大胆进行改革,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对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计进行管理,一是能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扩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模和效果;二是可以增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力度,保护其完好率,提高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3、改变传统作业方法,大力推广机械化施工。20__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出动各类机械计760台班。不但提高了工效、减少了投资,而且农建质量得到了保障,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二、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总的来看,目前我办事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相当薄弱,设施毁坏严重,运行效率较低,抗灾能力较差,再加上旱灾频发,严重威胁粮食生产。主要问题和困难如下:

(一)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

我办事处多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期运行老化失修,有的虽然经过多次维修、改造和加固,但由于保护不好等问题没能彻底解决,带病运行显得十分突出。例如: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俄体水库,主要用于蓄水和防洪,经过30年的运行,现已成为病险库,蓄水和防洪能力大打折扣,雨季只能空库运行,对下游村庄河农田构成极大威胁。目前上级水利部门也开始着手除险加固。又如:189眼大口井清淤后,可以勉强使用,但随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有近一半的井将面临报废停用命运。

(二)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差

我办事处农作物用水,主要是靠井灌,全办事处401口抗旱井,仅有50眼井配套,配套率仅达到12.47%,目前主要问题是缺少配套设施和深水井,随着水利设施的逐渐老化,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灌溉需求。

(三)水利设施整体功能弱

大部分抗旱井(大口井、深水井)由于管理缺位,设备被毁、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大口井堵塞严重,清淤费时、费力,再加上村集体经济空虚,人员工资都不能保障,无能力彻底维护,导致水利设施整体功能下降,每到旱季,农业用水矛盾十分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认识缺位

忧患意识 不强,村级干部到群众已习惯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吃老本”的思想比较严重,对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紧迫感不强,主体责任不强。群众热情不高,认为种田不能作为农民增收的手段,养家糊口是农民种田的主要目的。另外,种田每年抗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种粮效益比较低,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种田太不合算,群众没有热情修水利。

(五)投入不足,资金筹措困难

一是各级

财政投入不够,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偏小,就是有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也要找熟人,托关系,很难争取,即使争取到了项目,由于匹配资金很难到位,往往导致项目搁置或工程质量大打折扣。二是撤乡并镇后,由于办事处体制发生改变,财权上移,且因种种历史原因,基层政府债务额度巨大,只能保障人员工资和政府运转,无财力投入到水利建设上去,有的即使投入一部分,也是杯水车薪,只能搞点临时修修补补,根本形不成规模,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三是群众投入难以组织,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取消农业税并推行多种涉农补贴,农民朋友认为什么费用都应由国家出,等、靠、要思想严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筹资积极性不高。另外,税费改革后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应该说增加很大,工程建了不少,维护也搞了不少。取消“两工”后,基层都在不遗余力的推行“一事一议”政策,可以说每一项农建工作都在按“一事一议”程序操作,但能议成的比重不大,实施操作的比重就更小了,有的村基本就是零,只停在“议”上,无法实施,即使有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成功了,由于某些人的阻挠,也搁置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群众不好组织,不愿意投工投劳或以资代劳;二是客观上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家中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和妇女儿童;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功能基本丧失,目前我办事处10个行政村债务高达1091.6万元,平均村达100多万元,导致水利建设人力财力投入严重不足;四是村级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工作有缺失,群众不满意。(六)管理不力,设施设备建管缺位

由于政策变化、管理层更迭、职责不明、主体不分等原因,导致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到位,有的甚至于长期无人管理的状况,导致设施提前老化,使用成本增加,利用率降低,破坏率增加,例如:兴安村五社川地20__年建3眼配套机电井,就是由于管理缺失,导致井房被扒掉,配套设施丢失,井口被塞死,水源井彻底报废,给村集体和群众造成了极大损失。

(七)水利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在现行体制下乡镇(办事处)水利工作站人员编制少,站长、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一人,且还要不同程度兼顾其它工作,基层水利建设人员少,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八)水利工程立项艰难

水利项目申报前期费用惊人,专家评审、设计和相关费用动辄上万元,基层无法负担,只能望洋兴叹。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争取到一个好项目,能为群众带来福祉,也因配套资金难到位而实施艰难。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宣传力度。一是宣传水资源观念,增强农民的水忧患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旧的用水观念,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二是宣传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宣传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改变群众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观念,增强保护农田水利设施意识。

(二)加强农田水利项目区建设。一是想尽一切办法,动员各方力量积极争取项目,不断扩大农田水利项目区建设,增加高质量农田水利工程的覆盖面,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尽职尽责,实行项目责任制,严把质量关,打造“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三是要加强项目区的管理,积极探索好的管理办法,可以通过委托管理、承包、拍卖或股份合作等方式予以管理,克服重建轻管的观念,使其充分长久发挥效益。

(三)本着自愿原则,积极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推广。

(四)农田水利建设应坚持“一事一议”的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激发群众参与筹资筹劳的热情,以弥补和解决“两工”取消后建设匹配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要科学规划、合理用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水资源整体态势将更为严峻。在打井抗旱问题上,一要控制数量,二要科学布局,三要加强管理。要注意坚持短期行为和长远规划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六)盘活现有资产,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盘活现有水利工程资产存量。

(七)上级政府财政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