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生物制药行业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医药篇 生物制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截至2007年11月,生物制药行业工业产值达到477.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2%,工业销售产值453.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7%,产销率达到95.12%,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2007年4季度以来,生物、化学制品行业生产增速比3季度有所下降,截至2007年11月,生物制药行业工业产值达到477.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2%,工业销售产值453.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7%,产销率达到95.12%,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随着越来越多新型酶制剂的问世,医疗用酶将成为国际医药市场的一增长新亮点;国内的医疗用酶品种只有多酶片等少数几只品种。酶是重要蛋白质类生化物质的总称,无论植物还是动物体内均有酶的存在。早在100多年前,西方科学家即已从动物消化道液体中分离出具有生理作用的酶――胰蛋白酶,在试管中这种物质能将各种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由于广泛参与各种生理活动,因此,酶在医药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外对其的研究及应用方兴未艾。

一、生物制药行业总体生产情况

2007年4季度以来,生物、化学制品行业生产增速比3季度有所下降,截至2007年11月,行业工业产值达到477.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2%,工业销售产值453.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7%,产销率达到95.12%,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生物制药行业总体销售情况

从销售情况来看,截至2007年11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4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14%,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的增长率略有下降。

三、生物制药行业总体经营情况

(一)利润情况

从利润情况来看,截至2007年11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利润达到55.79亿元,累计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7.53亿元,增长情况与上年同期水平相比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二)亏损情况

截至2007年11月,生物、化学制品行业亏损企业数为108家,比上季度下降12家,但高于上年同期104家的水平,亏损面从上季度的21.35%下降到18.62%。亏损企业累计亏损达到4.48亿元,亏损总额累计同比下降达到18.29%,下降幅度为近期所罕见。

(三)税金情况

受生产和销售增长提速的影响,生物、生化制品行业上缴税金增速也有所提高,截至2007年11月,累计税金达到22.06亿元,同比增长19.18%,比上年同期提高近3个百分点,比上季度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四)其他经营指标

1.盈利能力指标。从主要盈利能力指标情况来看,2007年11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资金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都比上季度有较大的提高,处于近期较高水平。

2.偿债能力指标。从偿债能力比率指标来看,2007年11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资产负债率达到43.76%,比上季度略有下降,偿债能力略有提高,但变化不大。

3.成长能力指标。从成长能力比率指标来看,2007年11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资产总额增长率达到13.01%,比上季度略有提高;从业人员增长率达到6.97%,比上季度有所提高。

4.资产运营能力指标。从资产运营能力指标来看,2007年11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产成品资金占有达到29.63亿元,同比增长7.04%,比上季度有所提高;产成品资金占有率达到10.14%,比上季度有所下降;应收账款增长较快,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略有下降。

四、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动态

(一)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研制进展

该项目是在国家科技部和卫生部支持下,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研制。2007年9月~11月,疫苗研究者正式实施了人用禽流感疫苗的II期临床试验。试验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试验采取分层随机双盲试验设计,共有402名年龄范围在18~60岁的受试者参加了本次试验。12月22日,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见证下,对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揭盲。试验结果显示,用于临床试验的3个抗原剂量的疫苗均可诱发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抗体,其中10ug和15ug剂量疫苗的保护性抗体阳性率、抗体阳转率和GMT增高倍数三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公认的疫苗评价标准,显示疫苗对人体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即有效的保护性)。从受试者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观察结果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表明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疫苗研究者称,II期临床试验确定了疫苗的免疫剂量和程序,为我国应对流感大流行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按计划,“人用禽流感疫苗”的临床研究将分两个阶段进行,衡量该疫苗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获得可使人体最短时间里产生免疫的恰当接种剂量。早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人用禽流感疫苗I期临床试验就分别接种4个不同剂量的试验。目前,北京科兴已建成年产2000万支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生产基地,研究者称,如果流感大流行突然暴发,在国家批准的前提下,该生产线可以立即投入人用禽流感疫苗的生产。

(二)外企投资7亿在华建厂产流感疫苗

欧洲较大的制药公司赛诺菲-安万特最近在京召开新闻会,宣布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一项协议,将在深圳投资7亿元人民币用于建立流感疫苗生产工厂。该厂计划于2008年开始建设,目标是到2012年为中国市场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

据悉,赛诺菲-安万特CEO雷福杰是随同萨科奇访华的代表团的成员。在中国生产的流感疫苗采用的是与全球其他地方一样高的水平和工艺,而且材料也不比其他地方便宜。预计2012年起产量将达到每年2500万人份。希望到2015年产量能够增加一倍。赛诺菲巴斯德在中国的控股子公司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易荣大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次协议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在中国生产流感疫苗的有效成分。而此前虽然该公司一直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流感疫苗,中国工厂却只是充当分装和包装的角色,而今后疫苗的核心技术部分,将在中国应用于生产产品。赛诺菲巴斯德在中国的四大产品是: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由深圳赛诺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三)美皮肤干细胞研究又获新进展

2007年11月,日本京都大学科学家山中教授利用人体皮肤细胞制成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一成果被诸多业内专家称为2007年最伟大的医学成就。12月23日,美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称,他们利用与山中教授相同的4个基因,直接提取胎儿肺部及皮肤细胞、新生儿皮肤细胞及健康志愿者的皮肤细胞进行研究,最终制成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把这一研究成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作为一种早期细胞,干细胞可分化成人体内220种不同细胞。医学研究人员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将这些细胞培养成某些组织,来替代被疾病或意外事故损伤的器官。山中教授研究小组曾利用逆转录酶病毒将四种基因分别导入老鼠和成年人的皮肤细胞内,使它们失去了分化特征而成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而此次麻省波士顿儿童医院乔治・戴利领导的小组用类似的办法从更多类型的皮肤细胞中获得了干细胞,即利用基因重新编排技术,向皮肤细胞中植入一组4个基因,通过基因重新编排,使皮肤细胞具备胚胎干细胞的功能。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制造干细胞的过程中不必使用名为C-Myc的癌症基因,这与山中教授12月的研究发现一致。戴利介绍,他们此次是利用直接从志愿者身上提取的皮肤细胞进行研究的,而此前的两个科研小组都是利用实验室培养过的专用人体皮肤细胞进行研究。戴利称,虽然看起来这只是个微小的差别,但他们的近期成果表明,从任何人身上提取皮肤细胞进行“皮肤干细胞”研究都是可行的。研究人员称,这一成果非常重要,它标志着人类向“个体化”干细胞又迈进了一步,即向患者移植的干细胞与其自身的基因密码相同,因此不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但研究人员强调,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被证实为安全有效且能被用来培养补充组织之前,其研究还面临着诸多障碍,因此必须在找到一种办法来避免潜在的有害基因修改后,才能开始多功能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其中,一个值得一试的目标是,找到一种生化药剂来替换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过程中的基因渗透。

(四)默克召回约10万支对华销售疫苗

2007年第4季度,美国默克制药公司在美宣布,主动召回约100万剂可能受到污染的疫苗。据悉,其中涉及约10万支在华销售的疫苗。目前召回工作已在全球同步展开,但尚无不良反应报告。默克公司的新闻公报说,这次召回的疫苗主要为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可以预防由这一病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严重感染。这是一种常用疫苗,接种对象主要为儿童。默克公司此次全球召回的疫苗总计为13个批次,约100万支。据悉,默克公司在对其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工厂进行检查时,发现一台生产设备可能受到了某种细菌的污染,因而“无法确保这些批次的疫苗的无菌性”。尽管目前尚未在具体的疫苗中发现污染,而且“潜在的污染可能性很低,即使存在,污染程度也很低”,但公司依然决定主动召回相关批次的全部疫苗。默克公司中国区相关负责人证实,召回的疫苗中

有一个批次销往中国,具体为批号“J2438”的普泽欣疫苗,约10万支。“默克公司已于及时时间通知中国的各级政府机构、经销商和疾控中心,并正在根据中国新颁布的《药品召回管理办法》,与中方密切合作,实施本次召回。”不过,专家称公众无需为此次“预警式”的召回而感到恐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负责人朱莉・格伯丁说,“这不会构成对健康的威胁,但是召回行动会比较麻烦”。尽管这批疫苗有可能受到污染,“但疫苗的效用不受影响,已经接种这些疫苗的儿童无需再次接种”。

(五)美国礼来斥资180万欧元助中国糖尿病研究

2006年11月17日,美国礼来公司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11次全国学术会议上,宣布斥资180万欧元,在今后三年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合作开展一系列糖尿病研究和培训项目。这是继成立专门针对中国的投资基金后,礼来再次在华宣布的又一重大举措。此次资助180万欧元将主要用于中国医学工作者的培训和研究课程,支持中国医生赴欧洲与那里的同行一起开展研究项目和课程。至于具体开展哪些项目,将由中华医学会独立运作,他们不会干涉。他认为,一方面,中国在糖尿病领域的医疗水平和质量很高,在全世界都属于先进国家,这里具有的糖尿病专家。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糖尿病重灾区,并且近年来增幅很快,预计到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到5930万。他们希望通过这笔资金,协助中国专家更好地与欧洲同行合作交流,借助中国专家的力量,帮助全社会找到更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案。根据统计机构IMS的调查结果,礼来是在中国业绩成长最快的公司。“作为全球最早将胰岛素商业化的企业,我们在糖尿病治疗领域拥有很多优势。虽然我们的对手在这里非常强大,甚至有的占据市场份额50%以上,但是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希望2012年礼来能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戴瑞哲胸有成竹地说。目前,礼来已经把中国作为战略性市场,希望在这里进一步加大投资。去年,他们在中国糖尿病药品销售方面增加了200位销售代表,数目翻倍。希望加大与中国医生和患者的交流,经过几年的努力,成为市场领导者。

五、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趋势

(一)生物医药业春寒回暖

2007年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春寒回暖、稳步前行的发展过程。2006年10月,吉林省科技厅宣布,中国首个由国家药监局正式批准的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正式进入到Ⅱ期临床研究,这表明了我国抗艾滋病疫苗研制已经与世界水平同步。在这个领域,中国的生物医药科学家一直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共同战斗在最前线。在新药领域,由百泰药业生产的“泰欣生”,在引进古巴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新型的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突破了单克隆抗体产业化过程的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成为我国及时个被批准的基因工程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在克隆技术上,9月14日,世界首例转基因克隆兔在我国诞生,目前已经存活3个月。由于兔子和人在生理上较为接近,克隆兔的出现,可将其作为帮助人类筛选药物、研究遗传学疾病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一些人类遗传疾病。

2007年在生物医药领域中,不仅国家对创新药物研发的支持力度在加大,各地对于企业的创新体系建设也有所增强。上海以张江为核心形成辐射华东地区的生物医药研发区域仍然引领着国内技术的发展,而北京则逐步将生物医药的研究以外包的形式拓展到了海外市场。面对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所取得的成就,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雷霆做出两点评价:一是由于我国在科技研发的投入上与市场的需求仍然相差甚远,导致了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自主创新技术发展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但是,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今年我们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疫苗研究、抗体研究、组织工程学以及干细胞研究领域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二是“改革”已成为主旋律。如何利用科技体制改革的契机,将散落在各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较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已成为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工作。但是,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在生物医药研发体制改革的思路上,“企业要成为研发创新的主体”的观念仍然有待进一步的转变。未来的生物医药要将研发做成产业化,要更多地依靠投资主体和创新主体的优势作用,不仅要把技术成果转换为产品、做出品牌,也要把技术服务看成是产品并形成品牌,在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跻身到世界的研发行列中,为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寻觅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生物医药成本优势显著产业增长厚积薄发

看好生物医药的理由一:技术方面,“技术差距不大,成本优势明显”。随着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我国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我国研发成本低优势明显,有大量廉价的高素质研发人员,低廉的研究动物和临床成本。理由二:环境,“无论是政策还是资本流向都呈现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的环境”。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和政策,其中对行业最为重要的是去年国家发改委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理由三:发展趋势,在过去三年间,生物医药子行业无论是从收入还是利润增长上都是远远高于整个医药制造整个行业的,可以说,发展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未来各个国家重点发展趋势和方向,也是国际医药行业的研究方向。

(三)新药研发放眼国际,鼓励创新政策值得关注

从欧、美、日等世界药品主要市场来看,新药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企业也纷纷投入巨资进行新药研究,在其背后,正是一整套鼓励创新的政策保障了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新药永远是最有价值的关注点。

在欧洲国家当中,德国的生物技术占有经验丰富优势,发展水平仅次于英国,而在新药研究与开发方面居欧洲及时。单在去年,政府就拨出了超过80亿欧元的联邦教研部经费,重点资助生命科学和创新技术的研究。另外,德国目前有超过500家生物技术公司年产值达到15 亿欧元。德国政界和经济界也共同提出了名为“生物工业2021”的倡议,计划截至2011年,向生物技术产业投入资金1500万欧元,以加强德国在全球“白色产业”中的地位。法国为了鼓励制药企业开发新药,尤其是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产品,近两年改革了对新研制药品价格的管理程序,允许制药企业自行确定新药价格。按法国法律规定,凡是希望获得法国社会保障体制中疾病保险金报销的药品,其价格必须由政府参与确定。改革后,在新药获得了上市许可,并经过审查认定确实具有疗效,只要没有健康产品经济委员会明显否定,制药公司便可按自己的意愿确定新药价格上市销售。

澳洲在生物科技研究领域上同样有不俗的成果。澳洲投资署的资料显示,澳洲目前是亚太地区及时、世界第六的生物科技中心,仅拥有世界0.3%的人口,却拥有2.5%的世界医学研究机构。亚洲国家近年来也开始重视生物科技的研发。韩国在生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干细胞克隆技术和移植研究方面,表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科研实力。韩国政府从2005年起,宣布在10年内对生物技术产业投入2600亿韩元(约4亿1553万新元)的资金,并建立多个技术培训和教育中心,以培养尖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入生物科技研究的工作。韩国政府也同中介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形成了一个集科研、投资、产业化、政策于一体的生物技术发展网络体系,共同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医药篇 生物制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截至2008年5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销售收入合计254.32亿元,累计利润合计31.51亿元,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为12.39%,比上季度的10.77%的销售收入利润率有所提高。从前十名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所有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3亿元,企业盈利情况较好。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疫苗市场规模扩大了三倍。有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43.6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世界顶尖生物技术公司加拿大Microbix公司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式签约,投资14亿元人民币,建流感疫苗生产基地。据介绍,该工程建设期为4年,预计2012年投产,其流感疫苗年产值将达1亿元,供应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长沙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流感疫苗生产基地。血液制品行业经过三年的整顿治理,逐步踏上健康的发展之路,单采浆站的改制将原本割裂的产业链上下游打通了,意义深远。未来三年行业的投浆量将缓慢复苏,行业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产品价格维持高位。血液制品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将逐步形成,掌握三方面优势的龙头企业,将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龙头企业。

一、总体生产和销售情况

(一)总体生产情况。2季度以来,生物、化学制品行业生产增速比上季度变化不大,截至2008年5月,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8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88%,工业销售产值267.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

(二)总体销售情况。从销售情况来看,截至2008年5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54.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2%,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的增长率有所下降。

二、总体经营情况

(一)利润情况。从利润情况来看,截至2008年5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利润达到31.51亿元,累计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1.44亿元,增长情况与上年同期水平相比有较大水平的提高。

(二)亏损情况。截至2008年5月,生物、化学制品行业亏损企业数为126 家,比上季度减少12家,比2007年同期多出1家,亏损面从上季度的22.73%下降到19.81%。亏损企业累计亏损达到2.66亿元,亏损总额累计同比下降达到24.04%,亏损情况持续好转。

(三)税金情况。受生产和销售增长提速影响,生物、生化制品行业上缴税金增速也有所提高,截至2008年5月,累计税金达到11.82亿元,同比增长30.1%,比上年同期和上季度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四)生物、生化制品行业前十企业情况。截至2008年5月,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累计销售收入合计254.32亿元,累计利润合计31.51亿元,行业平均销售收入利润率为12.39%,比上季度的10.77%的销售收入利润率有所提高。从前十名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所有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3亿元,企业盈利情况较好。

三、生物医药行业动态

(一)未来生物医药开发4大热点

日前,科学家提出未来10年生物医药开发4大热点:基因工程药物(蛋白类药物)、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现代中药以及基因治疗技术,将成为未来10年国际生物医药研究开发领域的热点。这是25日在上海举行的21世纪医药国际学术大会暨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虽然化学合成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疾病治疗的主导产品,但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现代中药以及基因治疗技术,必定是生物医药领域开发的热点。这是药物开发必须达到稳定、有效、安全、可控目标的需要,是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需要。基因工程药物和抗体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小、靶点明确、针对性强、疗效好的特点。现代中药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对付多个治疗性药物作用靶点,一般情况下,毒副作用也较小。基因治疗技术可以解决一般药物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基因修复、替换或干预,可以突破许多重要疾病的治疗难关。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为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治疗技术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耶鲁大学用中国一张1800年前的中药处方研究中药的价值,启用现代生物技术分析这张中药处方的成份,治疗机理,目前取得了初步效果。用这张处方制成的药剂和其他化学药物合用治疗肠癌,收到了药效提高、副作用减少的疗效。这表明现代中药走向世界很有希望。目前,国际上天然药物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各国都看好天然药物,正在争夺天然药物市场。这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二)生物制药CMO继续扩张,新项目不断涌现

近期,发表了一份报告《质量、产量与新兴技术》。该报告结合了对16 家生物制药合同生产商所作的调查,并通过对大型制药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负责生物制品生产的41位主管进行调查后撰写而成。报告讨论了合同生产组织(CMOs)未来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计划等内容,从而得出结论――2007年,全球生物制药合同生产(CMO)市场的规模达到了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4%。预计,今后5年里,生物制药合同生产服务市场将继续得到扩张,这是因为对生物制药产品的需求在持续增加,生物科技公司计划扩大利用外部合同生产商。至于2008年,预计这一市场的年增长率在14%~15%之间。接受调查的16家生物制药CMOs预计,2008年,它们的经营收入将继续增长,并且大多数CMOs预计今年的收入将呈两位数增长。CMOs对收入增长的预测,随着组织规模的大小而不同,其中规模相对较小的CMOs预计今年的增长率要比那些规模大、相对成熟的CMOs更高一些。大型CMOs预计它们今年的增长率平均在16.5%左右。总之,生物制药合同生产行业,对它们的发展前景表示了乐观。

(三)生物技术公司资本市场萧条,并购化解困局

2008年一季度,生物技术公司面临萧条的资本市场环境,但对并购的热情依然如故。由于2007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相当出色,因此,业内曾经认为,2008年这种良好的态势将会继续保持下去。目前,市场环境不是很乐观,生物技术公司的新股发售和融资的活动正在减少,但是企业间的合作仍在继续,并购的热度一如既往。过去的4个月,对生物技术公司来说相当不容易。投资者们不但被尾随而至的油价飙升、美元贬值、房地产市场疲软搞得差点休克,而且整个资本市场也几乎是一片混乱。但是,生物技术行业已经安全地走过了这段混乱的时间,而且相对来说没有受到很大伤害。对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20只蓝筹股进行跟踪的Burrill生物技术选择指数变化不是很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同期分别下降了3%、9%。

(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要考虑自身发展方向

新的生物技术产生了包括预防和治疗癌症、糖尿病、艾滋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200多种新药和疫苗,有418种生物药物和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以期治疗200种以上的疾病,包括多种癌症、Alzheimer氏病、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艾滋病和关节炎等。国际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首先由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相继发现大量蛋白质或肽的药靶,打破了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界线,比如利用酵母生产青蒿素;第二,老年病、疑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医药产品及功能性食品迅速上升;第三,控制传染病和生物防御性的医药产品已成为各国提高健康保障水平、巩固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第四,3P医学(预测、预防、个性化)进入社会;第五,生物技术与信息、材料、微电子等其他高技术的结合是产品创新的源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一定要在源头创新。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现状,更应当重视仿制-优化仿制-创新仿制,同时重点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平台。根据我国的需求,重点向传染病的疫苗、早期诊断试剂研究,癌症的单抗体、多抗体和联合治疗研究方向发展。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控制传染病和生物防御显得愈来愈重要,这涉及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要加大治疗老年病药物研发,针对传染病控制和生物防御开展新型疫苗和抗体的研制工程,建立病原生物监控系统,提高诊断技术。在实现病人用药个性化方面,使病人根据自己的体重、体表面积、对药物敏感性和抗药情况不同,区别用药。在这方面研究开发各种个体化基因诊断生物芯片。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药物或保健品方面,要发展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长寿命,减少重病患者痛苦,预防病毒病和肿瘤的药品和保健品。中药现代化要做好规范质控标准、重视药物的毒副反应、规范中药商品名称和提高中药出口能力等方面的工作。

(五)政策力度加大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好机遇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疫苗市场规模扩大了三倍。有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43.6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世界顶尖生物技术公司加拿大Microbix公司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正式签约,投资14亿元人民币,建流感疫苗生产基地。据介绍,该工程建设期为4年,预计2012年投产,其流感疫苗年产值将达1亿元,供应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长沙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三大流感疫苗生产基地。在国家大力推动和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下,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增长,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一是生物医药产销快速增长。2007年,全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340亿元,同比增长25.5%,比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速高5个百分点。二是生物产业基地快速发展,呈现产业集聚化发展态势。以上海为例,已经形成以张江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六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是随着跨国公司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向我国转移,生物医药服务业高速增长。

近年来,跨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向印度和中国这样的低成本新兴市场转移研发环节。由于相关人才密集、成本低廉,中国成为外企研发外包的地之一。在上海张江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已有药明康德、先导药业、睿星基因等企业,承接国际研发外包服务。其中,仅药明康德一家的客户,就囊括了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生物医药公司中的8家,2006年合同收入已达到7000万美元左右。我国以疫苗市场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13亿人口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转型等带来的对疾病预防保健需求的持续上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基础,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企业规模小。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有50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12700余家,规模普遍较小。2006年全球较大的医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营业收入高达450亿美元,而我国较大的医药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亿元人民币。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发达国家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而我国2006年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支出约为7亿元。从知识产权数量看,2006年,在欧盟、美国获得授权的生物技术专利总量中,来自美国的专利占54.66%,来自日本的占10.3%,来自韩国的占1.4%,而我国生物技术领域获专利授权的仅为41件,占0.52%。三是经济效益低。2006年,我国生物医药工业利润率仅为7.4%,全行业产值规模是美国默克公司的三倍多,但实现利润仅为其74%。四是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如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生物医药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促进、激励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我国较大的差距就是原创性药物太少,97%都是仿制药,虽然产量不小,但都是利润很低的专利过期产品。

政策扶持力度将加大。近年来,国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支持建设了干细胞、组织工程等生物医药方面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近期又新批复建设了10个生物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2007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我国及时部《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予以重点发展。下一阶段,我国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紧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的实施,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二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优先支持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引导生物产业基地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组织实施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强化基地的创新功能。三是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积极承接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转移,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鼓励国内企业开展产品的国际注册与营销,到境外开设研发机构和投资兴办企业。 四是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投融资政策方面,国家要扶持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发展,支持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加强对企业发展初期和成长期的支持。在财税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国家都将给予优惠扶持。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状态及方向

生物制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已经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生物制药经历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经验丰富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部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3.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3.3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我国通过不断参与国际前沿生物发展课题来提升科研水平,如在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方面参与到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药物相关基因药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因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索尼视频会议产品在生物制药行业的成功应用

前言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多媒体通信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技术,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作为多媒体通信的典型应用,结合数字信号处理、压缩编码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成果的视频会议业务,已在社会性的信息交流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视频会议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方式,有关研究表明,有效信息55%-60%依赖于面对面(Face to Face)的视觉沟通,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而只有7%依赖于内容。传统的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机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沟通效果。

随着近几年视频会议技术的突飞猛进,视频会议系统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会议”系统,它的变相应用已经在跨国性技术交流、远程医疗、远程教学、应急指挥、电影电视传播等很多领域发挥作用。

项目背景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动物保健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非常具有带表性。瑞普生物是中国A股市场上一家专注于兽药领域的上市公司,瞄准国际生物技术和动物医学发展前沿,致力于用高品质、高效能的产品促进养殖业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发展,目前已在全国30个省建立分销机构,与743家规模化养殖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陆续在多个国家进行产品注册和销售。

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力求以现有IP网络为基础,希望建设一套先进的、具备远程实时交互功能的数据、语音、视频会议系统,覆盖有关所属单位。索尼作为专业的视音频设备供应商,积极支持瑞普生物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并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将项目顺利付诸实施。

项目情况

瑞普生物视频会议系统依托IP传输网络,利用Sony PCS-G50P高性能视频终端,较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该视频会议系统能够提供语音、图像及PC图文等内容的相互交流,从而实现系统内单位间的业务讨论、技术交流等功能。通过视频会议可有效加强系统内的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办公、减少会议开支,并通过多媒体交互技术实现直观、、便捷的会议效果,为今后逐步实现系统内部网络化管理提供安全、便利、快捷的技术基础。

整个系统建成后,具备如下优势:

1. 高效便捷的使用

各个节点均配备索尼终端一套,可实现任意两点间点对点标清会议交流,方便各个单位、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中心可通过MCU组织全网或小规模会议,极大地节省由于会议而产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2. 逼真的音视频效果

本次系统选配的索尼高性能视频终端,具备清晰的图象和能够媲美CD的音频质量,在会议过程中,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面对面”地交流。

3. 的发言预置位功能

索尼产品提供了镜头预置位功能,通过对预置位的设定,在会议过程中,随着发言人的轮换,可直接通过遥控器的数字键直接将镜头画面切换到下一位发言人,操作简单方便。

4. 独特的背光补偿功能

PCS-G50P具备分级别背光手动调节、白平衡等多种调节方式,使图像色彩还原更加逼真。

5. 方便的会议录制保存

本次使用的视频会议产品,可通过索尼记忆棒方便地将会议录制下来,且录制过程和会议过程同步,录制完成后可直接录入PC存档,通过常用播放软件即可直接点播观看。

6. 完善的会议控制

本次系统建设提供了完善的会议控制功能,特别是远程控制功能,允许本地会场通过此功能控制远端会场摄像机,为远端会场进行预置位设置等操作。

7. 迅捷的双流传输

对于日常科研、技术、行政培训等,本系统可以通双流功能来进行计算机数据内容的交互,支持基于H.239标准协议的双视频流传输,可以实现静态图片、PPT文档、word文档等数据传输,同时支持电子白板接入,使整个视频会议系统更加完善,方便会议参与者的交流。

用户反馈

目前,瑞普生物视频会议系统已经建设完毕,在实施的过程中,索尼终端的操作简易性、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都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索尼公司所提供的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保障,同样得到了用户与集成商的一致好评。该项目的实施在生物制药行业中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并为索尼今后在该行业的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的绩效评价

【摘要】本文运用BCC模型以及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25家主营生物药品的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估。基于证监会行业标准划分,这25家上市公司有12家属于生物制品业,12家属于生物药品制造业,1家属于其他生物制品业。

【关键词】生物制药 经营绩效 BCC模型 Malmquist

一、引言

在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处于优良的发展环境。及时,政策对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形成有利支撑。该行业是一个容易受到政策影响的行业,积极有力的政策环境能够加快行业的前行。第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有助于生物制药行业稳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消费起价格相对较高的生物药品。然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存在较多问题,如研发资金投入比重不足、科研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和产能过剩竞争过度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评价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经营绩效,有利于促进该行业稳定健康以及提升其竞争力。

目前,国内缺乏专门对生物制药行业经营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医药行业的其他子类,而非生物制药行业,大多数使用了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尹学慧(2009)研究发现:因为没有达到相对较高的生产规模,以及公司的现金流量相对较低,小规模的医药公司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资源配置效率较差。许晶,等人(2011)通过DEA方法对中国医药制造业7个子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存在于制药专用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行业和中成药行业中;生物生化制品行业的技术效率相对较低但规模收益递增;卫生材料、化学药品及中药饮片、医药用品规模效率都相对较低并且规模收益递减。

二、研究方法

效率度量模型

(一)BCC 模型

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在1978年提出了DEA方法最早的形式CCR模型,但该模型存在着仅能处理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特征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估缺点。在此之后,Banker等人在1984年提出了BCC模型,在评价可变规模收益的生产技术能够使用DEA方法,并在前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对于任一决策单元,其对偶形式的BCC模型可表示为:

由于本文的决策单元(生物制药上市公司)产出中存在负值,所以利用Charnes等人(1985)提出较为客观的处理方法即所谓additive BCC模型,“转换不变性”是该模型突出的特点,即对每个投入产出数据加上一个充分大的正数。

(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为了能够客观衡量技术变动、技术效率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Fare等人(1992)定义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表示如下:

三、实证分析

(一)指标设定和数据来源

投入指标:总资产、主营业务成本和各项费用作为;产出指标:净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投入产出指标选用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东方财富网统计数据及各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

(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1.静态效率评价

选择投入导向BCC模型,利用Deap2.1软件对2008—2012年年度的我国生物制药行业25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25家上市企业的静态效率和分解项的平均值情况以及相应的规模报酬状况我们可以从表1得到。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分别有10家和12家样本位于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和纯技术效率水平前沿,占样本的40%和48%,这么高的百分比使得很难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政策建议。从规模报酬情况来看,大多数上市生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增阶段。显然,以上分析结果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薄弱、规模偏小有关。

可以看到,静态效率评估反应出的信息有限,很难给出有效、明确的政策建议。但是,通过得到的规模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给出25家公司基本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的判断。

2.动态效率评价

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通过Deap2.1软件计算,得出25家生物制药行业企业2008—2012年间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及各部分构成变化情况。

动态效率评价结果显示(限于篇幅,备索),从总体上看,2008—2012年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降速年均为2.7%。其中,年均降速2.3%的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技术效率呈现年均0.4%的下降态势也是推动全要素效率下降的原因。

从单个样本来看,2008—2012年我国25家生物制药上市企业有9家保持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它们分别是长春高新、达安基因、中牧股份、交大昂立、四环生物、四环药业、科华生物、上海莱士以及沃森生物。其余企业主要受到技术进步的下降,均发生了退步。

四、结论

本文运用BCC模型对我国25家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2008—2012年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并结合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样本期间内生物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变换进行了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利用静态评价得出由于规模效率明显偏低,样本期间内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相对不高,需要改善;其次,利用动态评价得出技术水平下降呈现变化是全要素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金莹欢(1987-),男,浙江台州人,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