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土地经济分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土地经济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土地经济分析

土地经济分析:土地与房地产经济初探

一、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

及时,市场价格过高,大多数百姓根本无力购买。在许多大中城市,动辄几万元的房价已经不足为奇,在一些二线城市和县级市万元房价已经走进了百姓的视野。过高的房价,让许多有着购买房屋需求的百姓,只能游走于各大郊区售楼处并发出声声叹息。第二,价格增长过快,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房价增长率接近50%,远远高于人民收入增长速度。工资的涨幅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速度。第三,房地产市场体制不健全,目前房地产开发、监管体制落实不到位,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一些危害房地产健康发展的现象屡发。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房地产行业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相比之下弊大于利。

二、分析原因,究其本质

首先,房地产市场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上涨。从增量市场和储量市场的角度来看,对于一般的市场而言增量市场决定着市场的供应,但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增量市场与储量市场同时存在,既新房开发与二手房交易同时存在;从保障结构上来看,目前保障性住房占房地产市场总比率较低;同时房地产市场交易、建设体制不健全。其次,从内生性角度分析房价上涨原因,地价为房地产开发的基础性投资,地价对房地长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其次建筑材料和人工费用的上涨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2011年我国CPI同比增长超过5%,导致了生产成本和人力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升。,从外生性角分析房价上涨的因素。首先,个地方政府之注重GDP的增长而忽视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其次房地长市场存在着刚性需求,也就是百姓常说的“丈母娘因素”,目前80后、90后已进入适婚年龄,需求量极大。,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严重的投机行为,由于房地产市场回报率极高,因此炒房现象严重。

三、严把闸门,加强调控

(一)土地闸门,保障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加强土地管理,对闲置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同时对两年以上不开工的企业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在土地供应中加大保障房用地的供应。从宏观层经济角度出发,对土地供应结构的政策调整应从如下四方面进行:及时,别墅用地的停止供应;第二,对普通商品住房需求用地的优先满足;第三,对品质住宅的土地供应严格控制;四是经济适用住房的用地加强管理。

(二)经济闸门,利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银行利率制度,调整市场上的资金量,为房地产市场降温,使之恢复到正常的秩序上。首先,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的调整具有作用有力且而速度快的特点;其次其具有中性的经济调节作用,即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后都产生相同的影响;再次特定条件下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准备金和利率制度。

(三)行政闸门,利用国家行政手段,如出台政策、税收、征费、限购等角度加大对房地产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各种炒房推高房价的行为产生。应该加强土地供应结构调整,避免土地政策的大起大落,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行控制,提高城市整体的经济效益。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有责任、有空间对房地产进行干预。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监控体系、完善土地政策、住房政策是效抑制房价上涨的基本保障。

四、认真研究,寻找对策

(一)经济角度,加大对福利房政策和贷款向低收入倾斜,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保护政策。商业银行应当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大背景下,继续将倾斜性的信贷政策面向中低收入人群,将低首付和利率折扣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得以实现。可以创新金融模式,结合国家出台的政策在商品房开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合点,在保障自身收益不受到影像的前提下,切实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保护政策。

(二)行政角度,从制度上保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开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保障房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房地产市场住宅供求严重不平衡、房价稳居高位的情况下,住房消费成为了中国家庭需要面对的首要沉重负担与较大奢求,政府应当通过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与完善提高全社会的居住水平和有效配置有限的资源。

(三)分层角度。从不同的需求类型对房地产进行分类,做到低者有保障,中者有支持,高者有市场。为对各类住房需求予以区别,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管理,即差异化的住房需求管理:做到不同新旧、价格的住房,面向不同收入的人群,杜绝一味跟风购买新房和好房。综上分析,“房价涨”这一现象从表象、结构、内生性和外生性等方面分析,“地价”只是众多要素之一,而非要素。控制房价上涨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全层次进行综合统筹管理调整,要建立统一管理、多部门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

土地经济分析:对土地租赁与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一、土地租赁的循环经济模式

吉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现有耕地面积553.7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8.98%;人均耕地0.21公顷,是全国平均的2.18倍;土地肥沃,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3%~6%,高者达15%以上。非常适合进行土地租赁后的集体耕种,并开展循环经济模式。

1.土地租赁的经济实质为土地有偿使用

(1)实现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增强了农民对土地集体所有观念,可有效的对土地使用进行约束。地方政府作为土地的法人代表,有权对所租赁的土地进行监督,从而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保护,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等短期行为。(2)充分的体现了土地的价值,加强了农民的商品经济意识。同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承租单位会采取各种农业生产技术,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既提高土地产出率又带动了农村科技进步。(3)稳定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为乡村一级地方政府提供了农业内部积累的资金来源,大大有利于集体开展农田水利等基本农业设施的建设,而这是老式承包责任制的量出为入的“提留”所不可能做到的。土地租赁后由承租进行开发使用,使那些以土地为借口的乱收款滥摊派失去存在的条件和依据,真正减轻了农民负担。

2.商业化集体耕种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生产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是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生态学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1)作物种植以我省主要作物玉米为例,它作为世界的三大谷物之一,既是重要的口粮资源、畜牧业饲料,也是食品工业、纺织、医药以及新能源的重要原料。一直以来在吉林省都被大面积植。王守臣副省长在会议上指出,2011年吉林省玉米产量达到530亿斤。玉米产量占吉林省粮食产量的70%以上,占全国玉米总产的15%左右。预计明后两年吉林省平均每公顷土地每年可产玉米30000市斤,即15吨,每公顷土地种植费用,自耕4000元左右,雇耕7000元左右,现市场玉米价格为1市斤1元左右,每吨玉米价值为2000元;每平方公里土地含有100公顷土地,即可产出玉米1500吨。通过土地租赁集体耕作每平方公里可盈利:1500吨×2000元=300万元100顷×4000元=40万元300万元×20%=60万元60万元—40万元=20万元集中耕作每平方公里可盈利20万(2)养殖业发展在进行玉米精加工时会产生30%左右的糠,每株玉米秸秆与玉米的比约为10:1即,秸秆125吨,根据所承包的土地面积计算养殖数量,初步按承包200平方公里计算。猪饲料200×1500×30%=90000吨90000/每只消耗量=可养殖猪的数量牛饲料200×100×125=250万吨250万吨/每只消耗量=可养殖牛的数量(3)沼气的使用根据沼气厌氧发生原理,猪粪与牛粪是最适合做原料的,根据养殖的数量确定沼气池的规模,大量减少由于废弃秸秆燃烧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可根据国际《京都议定书》及时附加协议的内容减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由于建设沼气发生池为国家鼓励项目,可获得大量的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同时大量减少当地秸秆焚烧,将其用于沼气的生产,而沼渣沼液又是上好的有机肥料回用于土地获利。

二、土地租赁带来的效益

1社会效益

集中进城,大量农民进城,离开个村屯所在地,集中到可以在医疗卫生,基础教育方面有所提高,并可以大量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解决养老,由于并非是长期占地,每年的土地所得可为老龄化家庭提供稳定的养老收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以农转工,当地大量年轻人可以进入当地各种相关的农业产业单位上班,提高家庭收入,提高技能成为技术工人,解决社会技工缺少问题。

2经济效益

土地租赁,实际租赁费用是土地自身价值,我们只是巧妙的转化了一下,根据节省的田间管理费用盈利。规模养殖,利用土地产出的各种副产品进行养殖,由于集中租赁了土地,副产品的价格也就相对的稳定了下来,养殖成本相对固定,有利于养殖产品市场稳定性。沼气生产,沼气生产能为居住在集中小区的人们提供燃料和供暖,于居住户建立一个协议在免费提供一段时间后可收取一定费用,但费用应低于当地定价。沼渣沼液是上好的有机肥料,有助于提高土地主产品及养殖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品牌知名度。

土地经济分析:经济管理论文-土地制度创新研究

经济管理 论文-土地制度创新研究

近年来土地制度变革的实践和产权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都表明,过去那种基于强调土地所有权归谁,强调生产资料的归属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立场上探讨土地制度变革的主张,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为主要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无疑为我们进行土地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一、制度创新的动因与方式

经过整个80年代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进程,使原来隐藏在以“均包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背后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在珠江三角洲变得异常突出。

及时,随着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珠江三角洲普遍出现了半自给性小规模土地经营基础的农户兼业化。农户的抛荒,土地的分散使用,经营规模的狭小在资源配置上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失。由此,按照效益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改变现有分散的、狭小的、低效率的土地使用格局,造就土地集中机制,从而实行规模经营,使土地流转制度的创立提到了议事日程。

第二,随着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江三角洲每年都有大最的农地转为工业用地,地价及土地资本收益也随之提高。尤其是1992年4月广东省粮价放开,取消合同定购任务,过去隐含在粮食平议差价中的“暗税”随之取消,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得以强化,加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土地的机会利润大幅度上涨,从而进一步刺激了土地价格的倍增。农户原来视土地为不可或缺的福利保障,现在却进一步视土地为增殖手段。在此情形下,土地的集中与流转对土地的管理使用制度提出了重新调整的要求。

第三,由于土地资源增值收益的直线上扬,如何合理地分配列益,处理好政府与农民、农民与社区集体的关系,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也直接涉及到土地制度的产权安排问题。

第四,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角度而言,在产权所包含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中,转让权是最重要的。从产权界定是为了促成交易的角度说,对转让权的不当限制乃至禁上就会导致产权界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首先,在转让权受不当限制的条件下,资源不时能流向对其评价较高的地方,资源配置效率不能不受到损害,其次转让权受不当限制必然导致有效竞争的缺乏。若产权主体相互间的冲突不能通过竞争性的转让(即“你不合适,再找别人”)的方式解决,而只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就是容忍低效率的存在成者陷入无休止的“内耗”。,转让权受不当限制以会导致收益权受限制。应该说,家庭承包制的产权残缺,尤以转让权受限制(这种限制既来源于产权界定上的原因,因为农户出卖土地是违法的,也起因于土地的福利保障功能)所导致的后果最为严重。

基于上述背景,珠江三角洲沿着“农地集中--使用权流转――规模经营”的线索,拉开了土地制度创新活动的序幕,进而推动了整个广东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广东农村,尽管土地制度创新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基本的思路是:将土地所有权以宪法规定为基准,置其于集体所有制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并规范农户的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以及与之相应的收益权利转让权,进而对平均地权(均田问承包)的资源配置低效率格局进行修正,从而以产权制度建设为中心,培育土地流转的集中小机制,逐步推动土地的规模化与企业化经营。从1993年开始,顺德市、南海市、番禺市、龙岗区、宝安区等地尝试土地使用权入股进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其中尤以南海市最为典型,南海市作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试验区之一,在这方面的变化利制度安排格外值得注意。

二、制度创新的价值

1、制度安排与环境的相容性。南海市在土地制长和社区产权构造出现的变化,至少满足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克服土地的细碎化与分散经营,从而使土地集中与规模经营成为可能;二是既促导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又充分保障了土地的福利功能:三是为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2、产权运作成本的节约。从产权界定成本来看,南海的土地用权入股,使产权的界定与调整由实物对象转为价值形态,不仅降低了技术难度,而已操作相对简单。及时,使原来的实物形态上无法确立的排他性产权能够在价值形态上顺利得以确立;第二,农户使用权入股,社队所有权折价,使集体与农户的产权关系异常明了,从而界定费用大大降低;第三,价值形态上分散的独立产权可以在实物方面合并起来,从而提高了规模经济与资源配置效率。

3、节省内部管理成本。南海市的土地使用权入股,也使其内部管理费用大为节约:及时,单个农户的经营决策转为董事会决策,决策成本降低;第二,减少了农户之间在土地利用方式的摩擦,降低了均包制条件下农户转包发生的交易费用;第三,土地的集中招标与投标,避免了集体与多个农户承包合同的反复签订;第四,集体由对众多分散农户的组织管理转为对专业化农业公司的监督,也大大降低了管理运作费用。

三、制度涵义及启示

珠江三角洲的土地制度和社区经济产权构造的新变化,对于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推动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制度涵义与启迪意义。

及时,产权的可分解性造就了产权结构的多样性,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选择出交易费用最小,运行效率较高的产权制度形式。产权经济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产权属于何方,只要产权界定清晰,人们就可以通过自愿交换的合约行为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满意效果。这表明,过去那种单纯地强调土地归谁所有或改变土地所有者的变革主张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从土地所有制改革转向土地产权形式的选择安排,为我们进行土地制度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珠江三角洲的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实践表明,土地制度进一步变革和新的激励机制的培育,并不意味着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经营权的基本界定格局要重新选择。相反,在此基础上强化农户经营权并进而对平均分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进行修正,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发育,恐怕是土地制度变革最为现实而有效的选择。

第二,土地使用权入股形式的土地集中机制与投资激励机制,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调整提供了新的线索。应该说农户在耕种其占有的承包地时,其土地产权是相对(但绝不是充分的)明确的,但当土地需要转包时,产权的不确定性就表现出来了。首先,原承包者转出承包地所获地租具有不稳定性,而且面临着与新承包者可能是高昂的谈判费用:其次,由

于没有新的福利手段替代作为福利均包的土地,退包土地使农户面临着机会收益的损失和风险成本的增加;,出让土地使原承包者在土地投入的资本和分动未必能得到合理的补偿(因缺乏规则保障)。由于这些原因,出让土地将是农户产权的严重侵蚀。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农户宁肯将土地抛荒也不转包或退包的现象普遍存在。土地使用权的股份化,既为农户提供了福利保障,也保障了对土地经营和增值收益的获取。更为重要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土地使用权入股,既不同于农户之间利用土地使用权市场转让土地,更是与前些时候一些地方的社区集体强行收回农户土地位用权有着原则区别,而是由集体出面以入股方式集中使用权,使农户稳定地分享一块地租,从而有效地集中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

另一方面,把集中起来的土地分片投标承包,从而在平等竞争中有效地保障土地产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增加了集体收入,使农村承包利更具积累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三,珠江三角洲土地股份制的试验,有着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一是区域经济高度发达,二是农业劳动力大幅度转向第二、三产业,三是地价的上升促导了土地要素的重新配置。那么对于经济发展尚处于一般水平的地区,有何借鉴意义呢?我们认为采用土地使用权入股仍是一条有效的路子。具体操作办法与南海市基本相同,差别主要表现在(1)农民是将部分承包地还是将全部承包地入股。入股土地是肥沃地还是贫瘠地以及入股的时间选择等,取决于农民的自主选择;(2)股份按不同类型的用地折算为标准面积单位,一个标准单位一股;(3)根据土地集中的情况分类划片采取招标发包的方式进行专业化的租赁经营。其他方面则可以采用南海市的做法。

第四,改革以来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标志着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的高速扩张。伴随着农村工业化,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动,由此工业开发及城镇扩大在土地问题上必定引发一系列的利益冲突,珠江三角洲的实践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答案。其一,土地的占有必定影响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而通过使用权入股来集中土地,使得土地的统一划与征用成为可能,既能做到保护耕地、合理用地,也有利于将来的城乡一体化。其二,将股份制引入社区经济的资产构造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在要素流动情况下(劳动力转移,土地集中与转为非农用地)土地产权的界定、运行和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这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促进了农民身份的彻底转换,从而对农村要素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具有深远的意义。

土地经济分析:浅谈金融危机形势下土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

当前,从国际形势看,金融危机已经从局部迅速蔓延到全球,从国内形势看,增长减速、效益下滑的状况已从沿海迅速向内地蔓延、从工业出口行业迅速向其他行业蔓延。这些不利因素同样影响到我市,市场需求不旺、部分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尤其是高科技项目不多、社会就业压力很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财政收入的结构性矛盾、利用外资进资不足、投资增长政策性因素较大等。在清醒认识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和蔓延性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危机中往往孕育着机遇。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部署,出台了一系列的拉动内需政策和措施,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的通知》,××迎来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项目产业转移基地等大的投资项目,把握好这些将为我市带来好的发展机遇。

市委书记××提出,××作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加速崛起的格局中,要按照胡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的“三保一弘扬”重要讲话精神,苏荣书记关于“要努力提高××经济占全省比重”的指示要求,将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最终体现到加快××经济发展,迅速做大经济总量上。××是一个传统农业市,要做大经济总量,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中之重。任何项目建设都离不开土地,面临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做好“保护和保障”这篇文章,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机,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扩大内需,坚定信心促发展”这条主线,主动服务,开拓创新,努力做到管理科学严格、保护行之有效、保障持续有力、审批集中高效、服务品质快捷、效能明显提高,具体要解决好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科学编制规划 用好用足计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利用的纲领性文件,起着科学、有序、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我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协调生态环境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文秘站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我市发展提供好的机遇,我们务必认真把握,修编中切实注意二点:一是要符合实情,用好基础数据。现各地正在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规划修编务必要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现状成果,结合××经济发展规划,统筹、科学、集约、节约谋划好各类用地布局,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二是要重视修编的战略思路。修编的战略思路要比修编的具体方法更为重要,把修编的思路统一到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推进六大产业、创建宜居城市的高度上来,让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为促进我市经济腾飞的“助推器”,而不是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用好用足土地利用计划至关重要,省厅今年预下达我市计划建设用地指标仅为4000亩,而07、08年我市在省共报批建设用地38329.9035亩,在当前的形势下××要实现经济“弯道超越”,必须有用地保障,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在“保增长、扩内需”今明两年要积极争取、合理使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一是积极争取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具体来讲:1、在年初分配指标时向省厅争取多要一些;2、在项目立项时,项目要多争取列为国家、省重点项目,争取多用省里指标;3、多报批用地,早日完成报批任务,争取省厅调剂指标;二是合理分配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要保障好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保障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品质工业项目、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用地,建设用地指标要向重点保障的项目倾斜,向明月山机场、洪屏电站等重大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如:产业基地)的用地倾斜。

二、破解瓶颈多造地 品质服务多报批

首先要做好土地开发,多造地才能多用地。08年我市土地开发项目8个,批复新增耕地10032.125亩,目前只完成2个,08年底前我市可用于占补平衡指标节余9596亩,扣减因沪瑞高速和浙赣电气化改造计划补耕2500亩,实际节余只有7096亩,形势严峻,已经成为我市报批用地甚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务必要按照“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先造地、再用地”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确保有足够的耕地开垦指标,不会造成因没耕地开垦指标而报批不成用地。其次要做好报批材料。建设用地报批材料要求很高,不仅需要纸质的“四书一方案”,还需要电子格式的图件资料,电子政务要求以后通过网上做建设用地报批,这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要熟练技能和要求,从而保障报批资料合格,不至因为报批资料不合格退回耽误时间。第三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要加强与部、省厅及相关单位的联系,积极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要强化宗旨 观念。我们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项目建设用地要加强服务意识,做到“五个一”、“四个不让”,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句问候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相待、一个满意的结果;不让政策在这里受阻,不让群众在这里冷遇,不让时间在这里拖延,不让差错在这里出现。

三、严格规范用地管理 保障经济持续发展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它不仅是为了保吃饭,也是为了子孙后代,更是为了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日前国土资源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推出的《保增长保红线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既要保增长,又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因此我们务必处理好两个关系,坚持好四项制度。“两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积极主动服务与严格规范管理的关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严格监管是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责所在。我们既不能以严格监管为由,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消极作为,又要警惕以保发展为由弱化监管;既要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又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秩序,保障子孙有饭吃,能发展。二是要正确处理开拓创新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开拓创新本身就是发展的动力,也是我们监管的动力。依法行政就是要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我们既要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为新政,又要坚持严格管理、制度为本、依法行政。

“四项制度”:一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各类建设项目必须尽量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要按照“先补后占”的要求,在用地报批前完成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验收的补充耕地。二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要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坚决核减超标准用地面积,确保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各环节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新增工业及生产性项目应当向园区集中,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坚持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的制度。严格履行征地程序,采取多元化补偿安置途径,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动工用地前,要将有关费用支付到被征地村组和农户,做到足额补偿。四是坚持强化监督的制度。要积极开展督察工作,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发现的政策执行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要及时预警和通报;对违规违法突出问题,坚决督促地方政府纠正整改和严肃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