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盗版现象经济学分析: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主要内容:盗版现象由来已久,累禁不止,这是源于它坚实的市场基础。从需求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从供给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高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存在,并不象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害无利。其实,盗版品究竟会增加福利还是减少福利,取决于时期的长短、竞争的趋势以及政府反盗版的严厉程度。本文认为,政府应该以较大限度的减少而不是消除盗版的负面影响为目标,以运用竞争机制为导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权保护法规在内的多种措施,在权衡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的基础上,实行适时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关 键 词:盗版现象,盗版品的生产价值,盗版品的消费价值,经济福利,盗版成本,反盗版成本,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一、引子

盗版现象由来已久。尽管各国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盗版措施,以对盗版进行打击,但时至今日,盗版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反而还有日益漫延之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盗版呢?盗版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政府为什么要打击盗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盗版现象累禁不止呢?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反盗版策略呢?笔者拟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为了分析上的方便,我定义本文讨论的盗版现象为“一切生产、销售和使用包括诸如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书籍等的非法复制品以牟取利益的行为”。[1] 这些非法复制品统称为盗版产品,与之对应则为正版产品。

二、盗版存在的市场基础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1、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条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费者之所以更多的选择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盗版产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什么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呢?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如果某个商品的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可能也不会有人问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太高,即使质量很高,恐怕买主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很低,而其质量又比较好,购买者肯定会很多。显然,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说,人们一般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2000办公软件,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盗版品与正版品在质量或使用价值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盗版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正版产品,比如,在成都市场上,正版的Microsoft Office2000办公软件的销售价格超过6000元人民币,而它的盗版品只需要不到10元人民币。盗版品与正版品的价格比是1比600,盗版品的价格优势让人心动。

消费者更多的“投票”盗版品,从根本原因上看在于这种选择能够给他带来较大效用。为了简化分析,我在此对正版品与盗版品的质量差异不作考虑,二者的差别在于价格,即正版品的价格高于盗版品的价格。下图说明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在图中,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X,正版的X价格为P1,盗版的X价格为P2.(P2低于P1),除了X之外的其他商品为Y,价格为P。如果买主消费正版X,他只能选择B(X’,Y”)才能达到较大效用,较大效用为U*;如果买主选择盗版的X,他可以购买A(X”,Y”)组合实现较大效用U”。显然,X*小于X**, 从而U’也小于U”。[2]也就是说,在消费者的购买预算不变的条件下,对消费者来说,使用盗版品的总效用比使用正版品的总效用大。

2、、盗版存在的市场供给基础。尽管盗版的存在从根本上在于有市场需求基础,但是盗版品毕竟是有厂商生产出来的。对于厂商来说,并不是有市场需要就会有市场供给。就某种产品来说,厂商之所以选择生产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产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诸多限制之外,可能关键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大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什么是商品的生产价值呢?对厂商来说,那种商品值得生产,不能只看它的价格高低,也不能只看成本大小,要看产品的价格与成本的差(即利润),或者看价格—成本比。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很高,但是生产成本也很高,从而生产无利可图,价格—成本比小于1,没有哪家企业会主动去生产它;反之,即使一种商品的价格很低,但是它的生产成本也很低,以至于生产利润相当可观,价格—成本比大于1,“挡不住的诱惑”,厂商无需政府动员也会趋之若鹜,甚至政府想堵也堵不住。树欲静而风不止嘛!因此,利润或价格—成本比可以用来反映商品的生产价值。下面分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技术和制度限制使得许多企业不能生产正版品。在盗版或正版中,“版”者版权也!在市场经济中,为了激励人们创新,政府运用专利法或版权法对版权进行保护。政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版”进行保护,这无疑是非常应该的,但是这种保护会形成市场上的行政垄断和法律垄断,从而限制了许多厂商以合法的身份生产正版品。

其次,生产正版品的价格或收益怪圈导致了盗版品的大量产生。在正版品生产的垄断条件下,源于其垄断价格的巨大垄断利润对其他企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种诱惑使资源有向该产品聚集的趋势。然而,在过高的版权费用和制度硬壁的双重阻拦下,这种趋势就转化为生产盗版品。在盗版品的强烈冲击下,生产正版品的成本因加强防伪等原因而大大提高,而价格却在盗版品的竞争中不断下降,从而正版品的价值大大降低,这又进一步强化了盗版品的生产和供给。

再次,盗版品生产价值还集中的体现在它的生产成本优势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项生产活动的成本包括直接生产费用和版权费用。与正版品的生产相比,盗版品在直接生产费用上存在一定的优势,这是因为盗版者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使用更加便宜的原材料,采用更加简捷的生产工序,使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比如,用光盘刻录长达30集的电视剧,直接的生产费用(包括刻录机的折旧费、白盘费、刻录软件分摊费、人工费等)不会超过50元。不仅如此,盗版活动的低成本还体现在盗版商免费使用了别人的诸如专利权,著作权等权利。在实际生活中,版权费用在专利保护产品的生产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盗版产品的供给还与厂商从事盗版所面临的风险的大小和对待风险的态度有关。由 于盗版的违法性,因此就有被查处并被惩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盗版在给厂商带来较高的预期收益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风险。对风险与收益的选择,将影响盗版品供给的多少。假定厂商在投资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安全资产上的投资即从事正版品生产,一是风险资产上的投资即从事盗版产品的供给,前者的预期收益为无风险的收益R1, R1,较为固定但通常也较小,风险或损失可能为0,后者的预期收益R2,R2的变动较大但在数量上也更大,可能损失为R0,盗版品的供给就取决于厂商对不同投资的效用评价。对于风险偏好型的厂商来说,较高预期收益带给它的效用大于损失时的负效用,他倾向于进行盗版产品的供给,当然,可能损失的大小会改变厂商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如此说当被查处的可能性增大,一些本来爱好风险的厂商将变为厌恶风险,从而减少盗版产品的供给。但是,由于现行制度规定的缺陷,市场的人为分割,地方或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以及执法者的寻租和麻木等多种原因,使得从事盗版活动的人非常容易逃避检查或逃避处罚,盗版的实际风险极低。

三、盗版现象的经济福利效应

在经济学上,对一种经济现象的评价,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来说明。同样,对盗版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它的经济效应。

1、从消费者剩余来看,盗版活动在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短期,由于盗版品的存在,原来不能购买或没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消费者能够购买一定数量的盗版品,从而增加消费者福利;原来使用正版品的消费者改为使用盗版品,因盗版品的低价格而给买主带来更大的消费者剩余;即使是对使用正版品痴心不改的消费者,也能够在盗版品的冲击下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正版品,并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长期,盗版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依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政府和质量生产企业对盗版不采取任何防范和打击措施,让盗版品的泛滥成灾,正版品的生产无利可图,不仅已有的正版品被挤出市场,而且不会有新的正版品产生,那么盗版品将会走到无“版”可盗的地步,此时消费者的福利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如果在长期中,通过市场竞争和各种治理措施的实施,正版品的价格不断下降,逐渐逼近盗版品的价格,从而正版品的市场空间日益扩大,最终挤占盗版品市场,那么消费者也会从中获得不少好处。

2、盗版活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是复杂而多面的。详细的分析将另文阐述,本文在此只作简单的分析。就盗版品生产企业而言,由于他把更多的资源用在盗版品的生产上是一种理性的行为,因此他的经济效率会提高,从而在盗版活动中会增加他的生产者剩余。就正版品生产企业而言,如果盗版厂商的剩余的获得仅仅是正版厂商剩余的一种转移,那么正版品企业必然会损失剩余;如果由于盗版竞争的存在,促使正版企业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量,即使其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正版企业的剩余也可能增加。

3、社会福利来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和来表示,因而盗版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就直接取决与买卖双方剩余的综合变化。从上述对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化分析,我们知道盗版现象存在有利和不利两反面的影响,因而它可能增加社会福利响,也可能减少社会福利。从人们的内心感情和一般认识上看,通常认为盗版活动对社会是没有好处的。盗者偷也!仅仅一个“盗”字就十分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其实,盗版活动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是无可置疑的,这是因为市场上盗版产品的多少将影响到正版商下期的研发投入。因为盗版产品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使正版商的预期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时,正版商将停止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投入,这将影响到社会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进而造成对总产出的影响。盗版的存在对社会的损失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加以粗略估计,如果上期GDP增长100亿美元,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1,本期GDP增长110亿美元,且因盗版而使技术进步的贡献率降为0.08,则盗版导致的社会损失为1.2亿美元(100×0.1亿美元-110×0.08亿美元)。但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明盗版活动的负面影响大于其正面影响,也就不能得出盗版一定要损害社会安定福利的结论。看来,在盗版对? 缁岣@挠跋焐峡赡艽嬖谌鲜段笄?/P>

四、政府的反盗版策略选择管见

上面的分析已经表明,由于在时期的长短、竞争的趋势和反盗版的严厉程度等上的差异,盗版既可能增加经济福利,也可能会损害经济福利。盗版对经济福利的损害为政府的反盗版提供了理由。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应该如何选择反盗版策略呢?在政府的反盗版策略上,理论和实践上的论述都不少,在此主要就其中还存在问题的几个问题作简单的说明。

1、政府不能杜绝盗版活动,因而彻底解决盗版不应该成为反盗版的实际目标。一方面,只要盗版现象产生的市场基础存在,盗版是不可能人为取消的,另一方面,盗版活动复杂多样的影响,也决定了杜绝盗版行为本身也就同时消除了它可能带来的好处。正如人们不能在倒洗澡水时把娃娃一起倒掉一样,我们也不能消除盗版的负效应时把他的正效应也一起消除。因此,政府的反盗版仅仅是为了抑制盗版活动,减少盗版数量,把盗版的负效应控制在低水平。

2、政府的反盗版行动应该适度,过度严厉和过分宽容都是不理性的。如上所述,盗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各种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就是盗版的使社会付出的代价,简称盗版成本。不仅如此,政府或社会的反盗版行动也会给社会带来成本。政府的反盗版贯穿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从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研究,到相关法规的制定、监督机构的设立和人员配置,再到对盗版行为的处罚或判罪。政府在反盗版过程中所必然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全部费用就构成反盗版成本。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预期,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严格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上升,而盗版成本则会下降,反之,当政府实施采取比较宽松的反盗版措施时,反盗版成本会下降,而盗版成本则会上升。也就是说,反盗版的成本是随着反盗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盗版成则随着即反盗版力度的加强而下降。[3] 显然,反盗版行动就存在一个度,社会究竟应该对盗版行为采取什么程度的反盗版行动,必须进行相关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分析。一项理性的反盗版行动应该使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可见,政府的反盗版并非愈严格愈好,也不是愈宽松愈好。

3、修改过时规章制度是被政府反盗版行动所遗忘了的重要手段。诚然,执法不力是导致盗版泛滥的重要因素,其实,不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保护版权的规章制度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这些过时的制度规定,助长了市场垄断,甚至是过度的垄断,高额的垄断利润衍生出大量的盗版。比如说,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长达16年的专利保护—美国专利法的规定—就显得太长,日益严重的盗版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对此,我们很多人尤其政府从感情上是难于接受的,在政府实际的反盗版行动中也是很难见到的。

4、更多的运用市场机制来反盗版,可能会成为政府反盗版的现实取向。如果说垄断产生盗版,那么从这种意义上讲,反盗版就是要反垄断势力。运用市场竞争来反垄断已经是大势所趋,因而用竞争来反盗版也可能成为政府的挑选策略。为此,我国政府可以借加入WTO的机会,借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机会,通过改革和开放来引入和加强竞争,有效的防止盗版行为。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我国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各类出版物、音像制品、软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盗版问题也成为当今社会的顽疾。文章分析了国内盗版的现状,从经济学中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析了盗版存在的内因,并指出了盗版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盗版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尚未根治的问题。模糊的版权意识、正版厂商的垄断地位、超出多数民众承受能力的价格以及盗版打击方式的漏洞等种种因素促使盗版已经成为中国在版权保护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盗版的整治与打击迫在眉睫。

1我国盗版的现状

国内盗版现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盗版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覆盖面越来越宽。近年来,虽然我国打击盗版的力度逐渐加强,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便利通信与传播渠道使得国内盗版现象呈现了愈演愈烈的态势,盗版所涉及的领域也从以往的盗版书籍扩散到传媒、娱乐、影视等多个行业,覆盖面越来越宽。

(2)盗版产品以音像、电子出版物、软件、书籍为主。这类产品复制成本低,易于传播。同时,网络的隐蔽性、分散化与匿名性使得侵权行为的打击难度极大,因此这类产品容易成为不法的盗版商的对象,近年来已经利用互联网实现了野蛮生长,发展成了规模极大的黑色产业链条。

(3)盗版制造商与零售商非常广泛。盗版复制成本极低,尤其是电子出版物,复制传播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因此利润极其丰厚,使得大批盗版商铤而走险。这些盗版商有个体也有规模化的犯罪团伙。

2经济学剖析:盗版现象存在的原因

21需求

盗版的存在是无可争议的现实,其背后的经济学解释便是其广泛的市场需求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一种普通消费品若无人问津,厂商便会调整生产规模,逐渐减少产量。而一旦某种商品需求增大,厂商则会加大生产,获取更大利润。盗版的需求主要受到以下两个因素的主导:

(1)价格因素。当厂商定价超过市场价格时,消费者对正版产品的需求量便会降低,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这部分缺失的需求并非凭空消失,而仅仅是因为厂商的价格超出了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然而,某些产品的需求是比较“刚性”的,因此催生了盗版,吸引了这部分无力承担正版产品的消费者。以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和Office软件来举例,正版软件的价格高达数千元,中国的多数消费者还无法承受,但这两种软件几乎是办公必备,由此产生了“需求的断层”,使绝大多数消费者投向盗版软件的怀抱。

(2)种类因素。某些产品并非因为价格原因而产生了盗版,而是因为国内引进或制造的种类和速度低于消费者的预期,从而催生了盗版市场,这种现象在某些电影CD、音乐上尤其普遍。由于正版引进的滞后性,盗版可以很快地根据市场需求制造出符合消费者预期的产品,从而用于出售。很多盗版商抓住了这种需求,形成了“引进―制作―分发―销售”的盗版产业链。

22供给

由于有了市场需求,且利润丰厚,盗版商便开始大量出现,由此产生了盗版产品的供给方。盗版的供给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主导:

(1)生产或复制成本。部分具有版权的商品,尤其是音乐CD、网络文学、游戏等,因其电子化、虚拟化的特点,获取渠道丰富,且复制成本很低,边际成本近乎为零,盗版交易也不需要实物交割,因此I版十分泛滥。相反,以部分杀毒软件为例,因其破解难度较大,因此盗版现象显著降低。由此可见,盗版的生产与复制成本大多时候与盗版的泛滥程度成正比。

(2)惩罚与整治力度。盗版商规模化的趋势与我国版权保护和盗版打击的力度也有直接的关系。因为盗版属于违法行为,盗版商在制造与出售、传播盗版产品的过程中虽然获得了较高的非法利润,但也承担着被抓获的风险。因此,盗版行为惩罚与整治力度直接影响着盗版产品的供给。目前,我国版权保护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但多数盗版商采取了网络交易或更为隐蔽的线下交易,分布零散,打击难度、所需财力、物力都较大。

3盗版的危害

(1)损害了版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误导了广大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秩序。多数盗版软件、书籍制作质量较差,有的甚至与正版内容大相径庭,漏洞百出,误导了广大的消费者,同时也损害了版权所有者的合法利益与精神名誉,极大地打击了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与热情。另外,部分盗版软件与出版物在国内属于违禁品,盗版的出现冲击了合法经营的底线,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有碍国家与社会的技术创新,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盗版的出现使得部分消费者以远低于正版的价格得到了相近甚至相同的产品或者服务,剥夺了原本属于正版厂商的合法利润,使得短时间内正版厂商难以与盗版商竞争。以Windows软件为例,盗版系统与正版系统在使用上几乎没有差别,而由于正版高昂的价格,绝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盗版。长此以往,正版厂商的生产与创新积极性大受打击,科技进步受到极大阻碍,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3)助长了社会缺乏尊重、损人利己的不良风气,不利于社会良好价值观的形成。盗版的大规模出现,助长了版权盗用、抄袭的不良风气,使得盗版商获取了巨额的非法利益,淡化了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形成了缺乏尊重、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冲击了大众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4治理我国盗版现象的对策

41合理调控商品价格和种类,从源头上遏制盗版产生

盗版产生的根源在于正版商品的种类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与预算产生了失衡。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政策合理调控垄断商品的价格,引导市场积极扩充商品种类,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压缩盗版制造的利润空间,从而遏制盗版的产生。

42倡导版权保护意识,鼓励消费者为版权付费

在当前的中国,广大消费者还未养成对版权、虚拟服务付费的习惯和意识,这种版权意识的薄弱是盗版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版权人应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只有当消费者自身清晰认识到购买使用盗版对自身、对国家的危害,才能自发地拒绝盗版,从而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一个良性循环。

43加大盗版打击力度,保护版权人合法权益

出台切实可行、适应时展的规章条例,规范版权的保护机制。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加大对盗版制造与传播行为的打击力度,遏制盗版猖獗的风气,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场制度,保护版权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5结论

盗版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然遇到的问题,根源主要在于供需双方的失衡。随着政府打击力度和公民版权意识的不断加强以及反垄断机制的不断完善,盗版猖獗的现象将会得到有力的整治,规范化、合理化的市场秩序也将有效建立。

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盗版现象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分析原理对目前世界上广泛存在的盗版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盗版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和经济原因,并对反盗版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盗版;反盗版;市场基础;经济效益

一、引言

当前,盗版现象已屡见不鲜,很少有人没用过盗版软件、没看过盗版硬碟、没听过盗版音乐,没买过盗版图书,而正版产品却门前冷落。虽然我国早在1990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对盗版侵权行为是明文禁止的,大多数人也都知道盗版是非法的,但盗版不仅未被彻底清除,反而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这是因为盗版现象的存在是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根源。

二、盗版存在的原因

盗版产品为什么能长盛不衰?与其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原因有关。

1.技术背景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一些电脑爱好者对于加密与解密技术非常精通,正版产品的加密对于他们来说已形同虚设。另外,比如文字、光盘等复制产品使得盗版变得更加容易。

2.市场现实基础

(1)市场需求

正是因为市场存在着盗版需求,所以就有盗版存在的必要性。一般人的及时感觉都会认为“盗版”是市场中不好的东西,但消费者却在实际的行动中给予了支持。消费者在市场中作出购买行为时,主要受价格和质量两方面的影响,而盗版正好提供了一个低兼的价格,而质量也与正版差别不大。

比如,Microsoftomee2007正版售价高达3000元,而盗版十元钱就能买到,并且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两者的质量差不多。

(2)企业供给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是否生产某种产品,往往是由其利润决定,所以企业生产盗版产品,不仅仅是因为盗版产品有市场需求,更多的是因为盗版产品相对于正版产品来说,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生产价值。

比如,一张正版的系统光盘售价可能会达到数千元,生产企业扣除一些研发成本、管理成本、市场推广成本等等外,可能剩下的利润少之又少;而一张盗版的系统光盘,仅仅只需要复制就可以快速得到几千张,这让生产盗版光盘的企业收益非常乐观。

(3)盗版存在的其它基础

盗版制品在种类和引进速度上比正版产品更加有优势,因为正版产品的引进必须先取得版权才行,而盗版产品种类繁多,选择性也强;再者,政府作为一个倡导机构,其内部也不乏使用盗版产品的。虽然在打击盗版的市场宣传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真正落实具体措施的过程中还是力度不够。

三、盗版存在的经济福利效应

我们可以通过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这三个方面来阐明这一点。

(1)消费者剩余方面。盗版产品,由于价格的低廉,一方面,使之前购买力条件不允许的消费者也能买得起盗版产品,增加了他们的消费者剩余;另一方面,也吸引了一些之前已经购买过正版产品的消费者改用盗版品,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消费者剩余,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2)生产者剩余方面。生产盗版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获得更多的生产者剩余。正版产品的生产商,除了有低价的竞争优势外,在市场竞争中,还可以通过改进自己的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扩展自己的销售渠道,从而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通过这样获得更大的生产者剩余。

(3)社会福利方面。盗版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体现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上。我们承认盗版活动对社会的确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比如阻碍了相关产品的技术创新,也就从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总产出。但是截至目前,学界也无法提供让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盗版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四、政府打击盗版及反盗版策略

(1)政府要及时调整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当前的版权保护问题上,确实存在着执法不严的问题,但是,政府更应该立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执法不力是使盗版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建立市场机制反盗版。可以这么认为,垄断产生了盗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反盗版就是要反垄断势力。市场竞争是垄断的克星,那么政府运用市场竞争来反垄断是最明智的选择,并且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政府应该借加入WTO的机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加强竞争和对外开放,来防止盗版行为的猖獗。

(3)政府的反盗版行动应该适度。政府的反盗版行动并不是愈严愈好,也不是愈松愈好,而应该采用相关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分析,使得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之和最小,这才是的选择。因此,对于盗版问题,政府须从两方面考虑,既要疏,也要堵。

(4)政府打击盗版行为也不能太。也就是说,彻底解决盗版不应该成为政府反盗版的实际政策目标。一方面,只要盗版现象产生的市场基础存在,盗版就不可能被人为取消。另一方面,盗版活动对于市场来说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果一味的打击盗版活动,那必将会损失盗版活动给市场带来的某些好处。

总之,盗版现象的存在有其社会根源和经济效应,也有其深远的社会影响,我们既不能消灭盗版现象,也不能任其发展,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把握好“度”,使之朝着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谢婷(1985- ),女,汉族,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