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及路径探析
【摘要】本文对生态文明作了概述,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衡阳县域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衡阳市衡南县为例,探讨了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与发展路径。要积极引进投资;发展特色型经济;改造转型传统式农业。
【关键词】生态文明;县域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取向;衡南县
一、生态文明概述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生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与自然环境彼此协调且相互关系的过程,通过经济生产方式的改进,从而为自然环境的平衡性提供保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广义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之后发展演变而来的新型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将其视为行为准则,进而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确保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狭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具有并列地位的现实化文明形式,重视人类在与自然环境形成关系时所体现的文明程度。生态文明从结构内容上考虑,涉及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政治文明以及生态社会文明五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文明的各个结构内容又可分为多个因素内容。生态文明与其他的文明形态有着直接的联系,彼此之间不可分割,同时生态文明发挥着较为突出的主体作用,贯穿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生态文明视角下衡阳县域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水平不高
根据衡阳县域绿色经济的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县域内绿色经济的发展范围相对狭小,绿色经济发展的总收入在省内经济整体发展系统中仅占少数,衡阳县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重视程度不断下降,无法构成衡阳县域内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生态文明保障体系,影响了衡阳县域绿色经济的加快发展。
2、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衡阳县域的经济发展以及重大项目的建设主要来源于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类产品的生产,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较高,所产生的压力较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会造成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另外,衡阳县域的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其中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待升级、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保障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处理,致使污染程度不断加深,影响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
3、居民生态文明意识较为薄弱
现今衡阳县域内的居民仍存在着薄弱的生态意识,其对待生态文明有着过低的责任意识和义务精神,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着有碍于生态文明发展的因素。衡阳县域内未针对绿色经济发展现状构建起关爱自然的正确价值观念,未形成符合县域内绿色经济发展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无法在人类群体中建立良好生态文明环境,致使生态文化在现代化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逐渐丧失。
4、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衡阳县域的基础设施正处在建设之中,且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促使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着一定的滞后影响。衡阳县域内的各个城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程度不高,严重地拖慢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进步。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必然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造成阻碍影响,促使生态功能的下降。另外,人口稀少,无法保障有效的绿色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生态文明视角下衡南县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与发展路径
1、衡南县的比较优势
衡南县属于衡阳市。衡南县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石头、砂砾以及萤石矿等等;且人口相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劳动力需求,成本低廉;衡南县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临近城市发达地区,且交通便利,具有广阔的市场环境;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境内具有多个品质稻高产示范片,科技水平较高;衡南县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风景优美,可开展符合经济发展的旅游产业,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也存在多个红色旅游景点。针对衡南县存在的比较优势,需正确认识其中的各个环节,保障绿色经济的良好发展。衡南县的比较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可能因此而产生阻碍绿色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2、衡南县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与路径
(1)积极引进投资。衡南县的经济增长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与其他县相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较少的资本存量。为此,必须实现资本增长,为衡南县的绿色经济提供经济保障。通过吸引投资这一途径赢取更大的获利机会,通过经济主体刺激未来的投资环境,从而确保各种投资形式发挥其自身的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衡南县所要做到的就是抓住此次机会,实现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的双向发展。(2)发展特色型经济。县域经济的较大优势就在于其自身的特色价值,只有正确认识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衡南县是一个农业县,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自身的特殊优势和价值。为此,衡南县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发展特色化经济产业,衡南县应当根据自身的农业生产情况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形成较大的规模优势,通过几个特色产业实现县域内的特色经济结构模型,从而带动经济的大发展、大进步。另外,应当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3)改造转型传统式农业。衡南县的农业发展虽然独具特色,但是却依旧处在传统农业形式向现代化农业转型过渡的阶段,其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科学技术水平较为薄弱。为此,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必须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两点问题的解决。四、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此,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推进衡南县域绿色经济发展,必将有助于提高县域的整体实力,促进县域的经济发展。衡南县应当充分彰显其自身优势和特点,在满足生态文明理念的前提下,构建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结构体系,以便为衡南县创造更为广阔且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衡南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翊覃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居民财富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路径
【摘要】目前,实体企业筹资困难,且筹资成本和用资成本高。推进制造业发展,改革供给侧结构,推动创新创业,都离不开活跃、便捷的筹资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财富的投资渠道和品种比较多,然而,中国股市的不成熟、不稳健,投资者对股票投资信心不足。从投资回报、财富配置与传导效应等角度研究,认为股票投资回报高,流动性强,对经济推动作用大。从国民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股市是经济发展、居民财富投资的优先选择路径。
【关键词】居民财富投资;国民经济发展;股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股市从1990年的95点出发,2007年创6124高点后拆跌成2008年的1600点,2014年7月从2000点一路高歌,2015年6月达5178高点后又拆跌成2015年8月的2850点。在股市冲浪,有些投资者赚取了财富也积累了经验,有些股民损失惨重,面对不很成熟的中国股市,大家都无心谈股。但是,从资本市场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股市是经济发展、居民财富投资的优先选择路径。
一、居民财富投资的优先选择
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和不稳健,股票投资者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失望,对股票投资信心不足。事实上,与其他投资比较,股票投资回报是较高的,流动性是最强的。
(一)股票投资回报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财富的投资渠道和品种比较多,有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投资、债券投资、保险投资、黄金投资和银行储蓄等。但是,不是所有的投资渠道和品种都能给我们带来盈利,有些投资只能起到保值作用,有些投资的实际回报甚至是负数。投资回报分为名义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有些投资名义上有收益,但扣减CPI因素后的实际收益率只能保本,甚至是负数.
(二)股票投资流动性强
在中国,房地产投资是比较被投资者看好的。但是,股票投资具有同质性、规范性和公开性,而房地产投资具有固定性、异质性和交易的不频繁性。因此,股票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其整体流动性高于房地产投资。
二、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路径
目前,实体企业发展筹资困难,筹资和用资的成本都比较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推进制造业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切实发展国民经济,都离不开活跃、便捷的资金市场。股市有利于企业融资,其流动性和趋利性可以科学引导和配置财富,其财富传导效可以有效扩大消费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一)股市有利于企业融资
1、信贷现状不利于创新创业
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是基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质量来决定的,而资产负债表描述的是企业过去的经营善和资产质量情况,其信息不直接涉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新兴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由于其资产负债表没有多少财富积累,因此他们很难从银行筹集资金,只有向小额融资公司贷款或者选择风投,而小额融资公司贷款或者风投的成本都比较高。这样,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难度,打击了万众创新的信心,不利于社会创新创业。
2、信贷现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根据资金来源一般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包括资本金、折旧资金和留存收益等,外源融资包括贷款、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催生和发展创新企业是践行万众创新全民创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创新企业的内源融资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然而,由于创新企业规模小、积累少、业绩不稳定、发展前景不好评估,所以较难得到外源融资。目前,我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股权融资)与间接融资(信贷融资)比例为3∶7。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矛盾,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二)股市可以科学引导和配置财富
经济发展需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前提条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财力保障,通过市场机制来科学合理配置居民财富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从表3可知,我国居民财富的64%投资在房地产,29%躺在银行,而美国居民财富的29%在股市。从财富的社会均衡回报来看,房地产租赁业务是不会增加社会财富的,租赁收入只是房东与租客之间的零和搏弈而已。现金本身不会生产财富,也不会自我增值,只有将现金投入生产流转,才可能创造社会财富。银行储蓄是通过利息来获取回报,一般情况下,银行存款利率是跑不过CPI的,其实际收益可能是负数。股市是可以产生财富的,其一,股票是轻资产,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进行快速流转,使资金发力于经济改革和生产热点,不断高效地创造财富。同时,企业通过股市筹集资金,减少用资压力,推进创新创业和经济持续发展;其二,从投资者来说,股东可以直接通过被投资企业获取回报。美国和澳大利亚居民财富中的股票占比分别是中国的10倍和5倍,值得我们思考。我国应该进一步健全金融政策,规范资本市场,激励居民加大对股市的热情,提振居民的股票投资信心。同时,通过降息减少存款,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减少炒房,促使居民将财富投入股市。
(三)股市的财富传导效应促进经济发展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济发展需要居民对经济前景的美好预期,需要居民对财富充满信心的传导效应。股市财富效应的传导机制作用,可以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作用,股市规模的扩大对加快中国经济的增长是有利的。
三、股市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基于企业营运分析,其中“一去”就是去掉财务杠杆,“一降”就是降低经营成本。从表4可看出,我国企业的负债率远高于政府和家庭,我国企业的负债率也远高于日本和美国的企业。这个数据说明我国企业的财务杠杆大,筹用资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降低企业财务杠杆和筹用资成本的渠道有很多,其中发展股市,推动企业向股市筹资是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从投资回报、中小企业融资、我国居民财富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分析,股市是我国企业筹资、居民财富投资的优先路径选择,大力推进万众创新需要发展股市。规范股市、提振国民对股市的信心有利于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当然,此文是从社会经济总量发展层面来论述,而不是从单个投资主体来分析的。因此,本文研究认为股市是居民财富投资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选择路径,并不是说每个投资主体都能从股市获取满意的回报。
作者:罗述权 郑震
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医学院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越来越大的力量。而医学大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教育门类,对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贡献。教育改革要求医学大专院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因此,医学大专院校应该在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共同提高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医学院应该在为地区社会进行服务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经济发展路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目前在高等教育进行的体制改革,是响应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要求全社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互相协作,共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在这种战略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门类的医学大专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受到了特殊的关注。医学大专院校在培养卫生人才、提供医疗服务方面有着其他高等教育不能比拟的优势,并可以通过这一点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医院院校应该在发展过程中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为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服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医学院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意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将发展重点由城市逐步向城乡转移。城乡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而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教育和一定的物质支持。城乡居民发展观念的改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会带来生产力的解放,对于改变城乡社会经济面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培养专门的医药人才的医学院校将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关键作用。医学院校不仅可以培养城乡经济发展的医药人才,还可以为城乡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医学院校的发展服务,为拓宽地方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地方卫生建设水平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应该肩负起一定的使命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医学院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医学院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方面,医学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基本职责,即为社会培养一定的医药卫生人才。事实证明,推动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决定因素不是一定的客观因素,而在于人的素质。农业社会里土地将决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工业社会中资本将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的素质将决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决定性影响。医学院校要想服务本地的经济发展,就要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尽到作为学校的责任,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尤其对于医学大专院校来说,要针对当地的卫生发展状况,将培养目标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结合起来,对当地的公共卫生事业起到一定的弥补和推动作用,提高该地区的卫生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医学大专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既是培养医药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造就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力的重要平台之一。好的医学院校可以通过优良的教育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卫生人才,将社会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能够创造一定价值的实用劳动力,实现了劳动力的再生产,同时为优化地方的医学人才结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促进了医疗经济的发展。而医疗学科是当今发展较快的一项学科,医疗工作者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并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在目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可以为广大区域医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充电服务,满足医疗工作者的学习需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医学高等教育除了传授一定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提高他们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竞争能力。
(二)高等医学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负有传播文明卫生理念的作用。
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目前民族复兴的背景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而医学高等教育尤其是医学大专教育,更是在区域发展中肩负着传播文明卫生理念的重要责任。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四”运动已经过去近百年,而在我国一些地方,公众的文明素质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医学院校在传播卫生理念,提高民众的医疗科学素养上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在一些地方,民众的文明意识薄弱,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情况时有发生。而一些民众的健康意识也较为薄弱,抽烟、喝酒、熬夜等行为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医学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其基本的影响力,对人们的健康观念进行一定的纠正,促进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而医学院校的开办,可以将一些日常的基本保健知识传授给人们,促进民众现代健康观念的养成,提高民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医疗健康环节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只有提高全民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医学大专院校可以在社会上开展一些活动,传播正确的医疗健康常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还可以进入社区开展义诊,组织学生进养老院为孤寡老人提供一定的健康服务等。还应该展开一些常见的卫生保健常识的宣传,比如,针对老年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的宣传。针对一些适龄妈妈进行婴幼儿护理方面常识的宣传。并针对季节的特性开展流行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等。通过宣传这些贴近群众生活的医疗常识,来发挥医学大专院校的影响力,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
(三)提供一定的医药科技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雄厚的医疗科技是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医学院校可以利用这一点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医疗科学的发展并不应仅仅作为一种在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而应该成为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将医疗科技合理应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不仅有很好的社会效益,还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知识的特殊性,在知识和技术资源上有着其他高等教育不具备的优势。医学院校不仅在一般情况下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且在遇到一些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应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医学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放低姿态,融入地方,将自身的发展和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挖掘自身的人才资源,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卫生服务。这样,医学院校才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医学院校还应该和当地的医院进行合作,通过对医院进行一定的技术支持,提高医院的医疗发展水平,吸引外地投资方和区域医院展开一定的医疗合作,促进当地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医学大专院校在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把科技力量转变为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又提高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应该派出学生在医院中进行实习操作,增强大专院校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快他们由学生到医疗工作者的转变。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引进当地的医疗工作者来学校继续进修学习,满足他们不断补充医学知识的需求,为促进地区医疗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中,医学院校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途径越来越多。我们应该建立医学院校的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医学院校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医学院校经济服务体系是一项社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程,我们应抓住教育改革的机遇,在社会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经济服务体系,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娜
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虚拟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意义分析
发展虚拟经济对推动中国经济的积极作用
1.近几年,中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扩张政府投资之后,民间投资并未跟进,投资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同时在降息等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之后,不仅社会储蓄倾向并未减弱,贷款需求不足反而有增强的趋势,银行存贷差急剧增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将间接投资转化为直接投资,培育民间资本。主要是扩张股票市场,开始规模性地尝试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等。
2.中国经济曾出现过通货萎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物价下跌,信用紧缩。其货币方面的原因在于货币化和虚拟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日益增大,货币供给量却由于信用的紧缩而偏小,结果人们货币支付能力不足,供给相对过剩,导致经济衰退。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发展虚拟经济,考虑活跃资本市场和短期融资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大货币供给量,将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目标主要放在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上,同时发展股市和债市,使之与增大货币供给量同步。
3.在发达的金融市场条件下,虚拟资本是趋利流动的,其虚拟资本的载体有价证券,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借助现代信息、通讯金融等条件,非常灵敏地由效率低的领域向效益高的领域运动,使有限资源发挥较大效益,实现这种“虚拟性”产权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转移,按效率较大化原则不断重新分配和组合,进一步实现了存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再优化配置,从总体上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5.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资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支配权力大大增强,资本的优化组合成为企业良性运转机制的基础。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障市场的运作,而资本市场的完善是以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所以,发展虚拟经济是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重大举措。
6.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范围内经济的市场化、开放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发展虚拟经济,提高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我们获得更多的国内资本要素,支持现代化基础建设和高科技领域发展,有利于融资者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成本低的资本,选择利润最丰厚的项目,实现全球范围内各种资源的投资组合。
对在中国适度发展虚拟经济的几点建议
1.要有正确的金融发展战略。金融适度发展是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先决条件,否则最终会产生泡沫经济,我们一方面要制定循序渐进、依托实物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科学的调控措施,避免出台激进的金融改革政策;另一方面必须提高金融资产质量,减少经济增长中水分的“虚幻”性增长,减少引发金融风险的隐患。为此,一是实施制度创新,适度推动金融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二是进一步解决金融部门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个人控制问题,建立利益与风险、权利与责任相对称的现融资体制;三是在全社会进行信用观念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遵法守信环境;四是保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基本匹配,防止泡沫经济的形成。
2.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发展虚拟经济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一是在产业选择上以高新技术产业,高增长产业、有发展优势产业和经济支柱产业为对象,为其提供虚拟化支持;二是加快区域产业调整,为产业转换与区域性专业化分工提供转换空间和依托;三是产业调整、制度安排与产业政策制定必须符合国情,警惕和防范虚拟经济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冲击。国家可以综合考虑利用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通过金融租赁公司,更有效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加强企业贷款风险监测,加强贷款风险预警的责任,要建立健全贷款企业改制过程中经营管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制度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二是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及时处理预警的风险,一般预警的贷款风险来自企业改制中贷款债权未落实带来的风险和企业生产经营中潜在风险带来的风险。对企业改制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坚持债随资产走的原则;对因生产经营问题而预警的风险,应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产品销售情况、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及时分析和预测,对产品销路窄、经营状况愈下的企业,应及时采取催收的办法,若催收无效的,应盯紧企业的有效资产,然后通过法律的手段清收贷款。
4.大力开展金融租赁,调整融资结构。金融租赁将融资、融物、投资、贸易、租赁、促销、管理、财务等经营要素融为一体,承租人通过这一方式能从出租人那里获得百分之百的资金融资,承租人不必作一次性全部投资,便可获得设备的使用权。与贷款、债券等其他融资工具相比,承租人投资过程中先期资金的投入量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项目资金压力。此外,金融租赁还可以保障使资金使用在生产性设备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金结构。利用金融租赁还可以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中国金融租赁在资本市场所占的份额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大力发展金融租赁。
5.通过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实现资源配置。要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必须把宏观调控融入市场机制当中,中国还需要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从宏观的角度加强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加速中国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和升级。另外,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把财政资金与社会闲置资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少量的财政补贴引导大量社会信贷资金,以有偿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投向国家急需发展的产业。(本文作者:李春华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摘要:根据河北省围场县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发展林业经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围场县发展林业经济指导思想、遵循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以及为实现目标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健全管理措施等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冀北山地林业经济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保障体系
1林业经济发展总体形势
1.1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围场县地处冀北山地,冀北山地包括承德市的围场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和张家口市的沽源县、康保县、万全县、崇礼县、赤城县、张北县和尚义县境内,东西长约360~380km,南北宽约100km,总面积为40455km2。这一区域既是温带与暖温带的交接地带,又是高原草原与山地森林植被的过渡地区,是华北地区木本植物种类比较丰富、区系组成较为复杂的典型地区。这些木本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还包含众多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植物。这些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重要的经济资源。根据吴征镒教授(2011)对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划分观点,现已知该地区分布有木本植物47科、105属、32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44科、98属、310种。多年来,围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一批投资额度较大,建设标准较高的林业重点生态项目,每年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亿多元,完成林业建设任务6666.67余hm2。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51.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57.3%,是河北省造林大县、华北地区用材林基地县、北方时差果品特色县。林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备,森林旅游快速发展,以特色时差果品、山野资源开发、林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开发进程明显加快。围场林业已成为商界投资的强项和农民致富的热点。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加快林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围场县已经具备了一个较好的林业发展基础,但是从资源总量看,还存在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效益短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林种结构不尽合理,生态林比重过大,经济林明显不足;林业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产品品种结构单一,产量低而不稳,品牌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产业发展资金少,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促动机制不完备,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还比较脆弱,林业发展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
1.3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林业发展的重点在山,致富的希望在山。只有林业产业的兴起才会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抓住了林业产业就是抓住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富民强县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足围场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做足林果文章,做强林业经济,采取有力措施,实现林业大县向林业强县跨越的新目标。
2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主要目标
2.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理念,在确保生态功能和效益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突出培育四大主导产业(果品产业、园林花卉苗木产业、林下种养产业、生态观光林业),加快建设四大基地(榛子基地、仁用杏基地、沙棘基地、中草药基地),重点培育三大龙头(生产加工型龙头、中介服务龙头、市场营销龙头),逐步构建三大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安全监管体系、资源管护体系),推进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及农民增收服务。
2.2遵循原则
发展林业经济应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重点,正确处理培育与利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注重生态效益,突出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则;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原则;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原则;积极发展、科学施策原则。
2.3主要目标
(1)林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到2020年,全县新增有林地4万hm2,有林面积达到55.3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林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林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以上。全县省级龙头企业力争达到3家,市级龙头企业力争达到5家,至少创部级品牌3个以上。(3)农民户均林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新增经济林5.33万hm2,达到17.33万hm2。实现户均0.4hm2经济林、户均0.067hm2草药和户均0.067hm2种苗的目标。全县林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9亿元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7%以上。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林业强县。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
3.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将林业经济发展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围绕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的林业经济发展格局,合理划分区域类型和林业生态及经济功能区,侧重发展生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经济林和林业休闲观光产业。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全县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加强监督,推动落实。
3.2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林业部门在规划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时,应合理确定林种比例,为经济林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坝上地区以及滦河、蚁蚂吐河、阴河流域等沙化比较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和深山远山区营造以樟子松、油松等为主要树种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实行规模造林,集中治理。适宜的地方要发展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沙棘经济林。连接坝上的乡镇以生态治理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产业和中草药种植,规模发展榛子、山杏等干果经济林。中南部乡镇和立地条件适宜的土层较厚的缓坡地,集中发展苹果、仁用杏、中草药等经济林,加快林下种养产业发展。通过调整及优化林种树种结构,较大限度地提高林地产出效益。
4因地制宜,规模发展,加快林业基地建设
4.1加速建设四个主导产业基地
(1)果品产业。以南部乡镇为重点,发展以金红苹果、黄太平、苹果梨等为主的果品基地,到2020年增加果品基地1.67万hm2,全县果品总面积达到2.67万hm2,基本实现农民人均0.067hm2果。年干鲜果品产量达到25万t,实现产值6亿元。(2)仁用杏产业。以东部乡镇为重点,加大山杏林的嫁接改造力度,加快围选1号扁杏新品种的推广进程。每年种、改、接扁杏1333.33hm2以上。到2020年使全县适宜山杏林全部得到改造,杏林保有量达到5.33万hm2。(3)沙棘产业。采取项目资金和企业资本共建的方法,扩大沙棘基地建设规模。引进推广俄罗斯大果沙棘等新品种,积极改造现有沙棘林,使之扶优壮强,依托宇航人公司和国内科研机构研发新品种,大力实施沙棘护绿增效工程,到2020年末全县沙棘林达到5.33万hm2,为沙棘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种苗花卉产业。与荒山造林、园林绿化有机衔接,推进苗林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围场特色和品牌形象的北方林木种苗基地。全县种苗基地规模达到6666.67hm2以上,每年增收4亿元以上。扩大以万寿菊为主栽品种的花卉种植规模,建设设施花卉基地,实现集约经营,增加经济效益。
4.2积极培育两个优势产业基地
(1)榛子产业。对现有林落实拍卖、个体承包、联户承包等经营机制。加快苗木的培育和新品种的选育,以中西部为重点,每年新栽、改造榛子林666.67hm2以上。到2020年使全县榛子林总面积达到2.67万hm2,基本实现农民人均0.067hm2榛子林,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2)中草药产业。结合荒山绿化,在气候适宜的中南部乡镇,发展以连翘、枸杞、黄芹、柴胡等为主栽品种的中草药种植。每年栽培面积不少于666.67hm2。2020年全县中草药保有面积达到6666.67hm2以上,年实现产值1亿元。
4.3加快开发两个新兴产业
(1)林下产业。加快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林下家禽养殖和畜牧养殖,大力推广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药种植。发展林副产品采集加工,促进农民增收。到2020年全县林下养殖业总户达到3000户以上。林下产品采收、林下养殖业产值达到2亿元。(2)森林旅游产业。依托大旅游,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服务功能,搞好宣传促销,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确保到2020年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
5增强龙头带动,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5.1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产业升级,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木材、干鲜果品、山野菜等精加工,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综合利用率。突出打造具有围场特色和地域特点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扩大规模,提升总量,拓宽空间,增加经济效益。
5.2加快培育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加快干鲜果品、林木种苗、中草药等贮运、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做大做强以承德宇航人为引领的沙棘钦品、保健品和果蔬加工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吸引有能力的企业来围场投资建设落叶松材质转化、木煤、干果(榛子、杏仁)饮品加工等项目,增加果品转化科技含量,提升产品档次。林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
5.3大力发展中介服务龙头企业
围绕果品、榛子、中草药、沙棘、林下产品特色产业,引导农民组建林果产业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强化产品包装,提高产品品质,加强品牌宣传,不断扩大县域林果产品影响力,着力打造以榛子、野生菌等为重点的北方特色时差、有机、生态品牌;以组建家庭林场为切入点,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不仅在苗木保障、造林营林上给予支持,规模达到33.33hm2(500亩)以上家庭林场主,每年给予固定采伐和抚育指标支持,保障家庭林场建设投入营销,实现市场化、秩序化管理。
5.4加快建立市场服务龙头企业
加快县级森林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创办林权评估、交易和融资服务平台,为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林权抵押信贷等金融支持。推行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打造林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产销对接。
6依靠科技进步,健全管理措施,加强林业经济保障体系建设
6.1完善林业科技支撑体系
县级要建立集科研、推广于一体的林业经济研发单位,明确正科级机构。充实基层林业工作站科技人员,大力开展林果生产技能培训。完善县级科研管理、乡镇推广报务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依托国家和省、市林果科研单位,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林果优良品种,每年林果新品种引进不少于3个,至少有1个进入示范和推广领域。
6.2健全林业经济安全监管体系
增加投入,建立县级林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完善安全生产标准,搞好无公害林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明确县、乡镇和村级林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杜绝使用高危和高残留农药,保障果品生产安全。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林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6.3依法强化森林资源管护体系
加强各级护林组织管理,建设县、乡镇、村三级共建共管的护林体系,经费纳入县财政管理。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林地产出效益。加强林木采伐及树木采挖管理,对生态脆弱区树木严格进行保护。实行谁栽植谁受益、谁破坏谁恢复,保护投资者利益。集中开展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妥善调处林权林地纠纷,维护林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加大防火投入,改善防扑火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杜绝和消除火灾隐患。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7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7.1不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资金、畜牧养殖圈舍建设资金、水利配套资金等要集中向林业经济产业倾斜,县本级财政2013年用于林业经济发展资金要在500万元以上,重点用于产业基地建设、园区建设、林业种养殖等方面的支持。具备一定规模的林业种植基地,要在打井和水利配套工程上给予重点支持。县级财政以后每年至少增加100万元额度用于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同时在产业基地、加工等项目上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举全县之力促使林业经济实现大发展、快发展、良性发展。
7.2确保政策扶持到位
加大林业经济基础设施投入,国土、电力、交通、通讯等部门应在林业经济项目占地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优先保障。发展林下经济的经营主体可直接在林地内修筑生产设施,可使用不超过3%(最多1hm2)的林地建设管理和生活用房、仓库、硬化晾晒场及生物物质肥料生产场地等附属设施。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运输鲜活林下经济产品且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减免车辆道路运行费。对农民生产的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销售给本合作社成员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的农业机耕、机灌、病虫害防治、农牧保险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牧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免征营业税。对企业单位从事林下种植、养殖和产品采集、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
7.3积极鼓励社会融资
对重点工程项目规划的造林地,要通过分户承包、联户承包、拍卖或股份制经营等形式,直接落实到户,明确林地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要在30年以上)。大力支持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投资林业经济。金融部门要对林业经济项目和林果加工企业实行中长期信贷扶持,林果生产和经营者可以林木、果树、林地等资产抵押申请银行贷款。
7.4形成全县发展林业经济的强大合力
全县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发展林业经济放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强县富民的大局来抓,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林业部门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适时提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及时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林业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林业、财政、金融、水务、扶贫等部门,要建立相配套的服务措施和资金扶持计划。县人大和政协要加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视察和监督,适时提出工作建议,为林业经济发展构筑有力的领导环境和政策环境。
7.5严格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林业经济发展列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县林业部门要规划县级林业特色示范园区,影响和带动全县林业经济发展。围绕基地建设,每个乡镇要根据自身特点每年至少建设一个面积3.33hm2以上的林业经济示范园,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示范工程,每年列入目标考核。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把林业经济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园区、基地、示范园建设成效显著的乡镇、部门以及为发展林业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和重用。
7.6强化宣传,为林业经济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认知程度、科技意识和商品意识。适时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和观摩会,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发展林业经济的浓厚氛围。
作者:池树学 冷建伟 单位:河北省围场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