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中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选择

一、引言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而跨国经营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使企业长时间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导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企业不断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组合,从而使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或更高的投资回报。本文将从当前影响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问题和障碍出发探讨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

二、影响当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普遍偏低

民营企业经济管理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短期行为严重,无长远眼光,具体表现为重产量轻质量,认为数量是及时位的,有数量就有效益,而忽视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其次表现为重生产轻技术和管理,许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常常愿意投资一些见效快、效益好的项目,而不愿意也不舍得将资金用于短时期内不可能见效的技术开发和技术设备改造上,致使产品老化,缺乏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

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客观环境和一整套机制,包括人才获取机制、人才成长环境、激励机制、内部民主和沟通渠道畅通。创新离不开人才,但民营企业往往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市场开发、管理运作等方面的人员。同时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管理的不善,技术型员工流动性很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管理和创新机制。此外,民营企业对科技开发与创新投入较少,自主创新意识薄弱,这势必严重影响其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活动。

(三)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尚需加强

长期以来,由于企业申请和维护专利都要收费,专利保护成本较高,同时由于企业保护专利维权费用太高,再加上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还处于劣势,我国民营企业很大程度上比较缺乏专利战略,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薄。然而,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外跨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更需要知识产权的支撑,不断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否则,很容易陷入国外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陷阱。

(四)民营企业的文化凝聚力不强

企业的文化凝聚力是其成员对于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当企业目标和企业文化被成员共同认可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形成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成员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参与企业事务,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民营企业普遍不重视科学管理,特别是企业文化的管理,比较重视职工的物质需要,而普遍忽视职工的精神和社会需要,加之职工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导致民营企业职工的稳定性差,企业的凝聚力相对较薄弱。

当前,国际范围内各大跨国公司的竞争都在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展开,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务必要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核心是培育别人所没有或力所不及的能力,这是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型的构建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以企业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企业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的整合而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因此,笔者认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R&D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核心组织管理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和企业文化凝聚力等六个构成要素的培育与优化。战略管理能力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利润定位、资源定位、技术定位、战略定位的整合能力。R&D能力是企业不断的积累、整合和完善内部资源、知识、技术等获取企业核心竞争技术的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是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发展全球性的销售网络的市场竞争力。核心组织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适应自身需要的、并能反映企业个性的、独特的、科学的、的企业管理模式的能力。规模扩张能力是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组建行业集团进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规模优势的能力。文化凝聚力是企业以独特的文化品牌来团结职工队伍奋进向上的能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型如图所示。

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选择

基于上述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构建,民营企业只要在战略管理能力、R&D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核心组织管理能力、规模扩张能力和企业文化凝聚力等方面进行培育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全部内涵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组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来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一)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激发民营企业的竞争活力

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活动体系的基础。它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基于这一点,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体制转换机制,激发企业自身提高竞争力的内动力。例如,作为中国低压电器行业较大的民营股份制企业之一的正泰集团,为逐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坚持进行制度创新方面抓住了三个基本点: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过工厂制、公司制、集团制、控制集团制四个阶段的发展,建立起易于公司管理的体制和以集团公司为投资中心、以专业公司为利润中心、以生产公司为成本中心的三维矩阵管理模式。二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三会四权制衡机制,以适应规模扩大化、资产社会化、股权分散化、专业知识化。三是健全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首先完善经理层的激励制约机制,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制度,尝试股份期权制度,将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经营机制更加规范、更具活力。

(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民营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竞争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经济时代,谁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拥有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越多,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可以抢占市场先机,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掌握自主开发的知识产权,才能促进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附加值,才能改进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品牌形象,从而不断扩大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份额,构筑持续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完善营销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实力

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常见方式的是低价销售,但这种最为简单原始的营销策略很难构筑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反倾销日益严重的今天还容易遭受别国的反倾销起诉。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谋求竞争优势,必须拥有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只有将企业生产的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的送到消费者手中,企业才可能在维持既有市场地位的同时,不断开拓出新的市场。如我国海尔集团在近年来跨国经营的成功就得益于其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

(四)塑造文化创新,打造民营企业竞争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正日益成为体现企业竞争实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需求。可以说,文化竞争是市场竞争的载体,市场竞争是文化竞争的表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集中表现在文化竞争力这个层面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我国民营企业传统的“小农思想”“近亲繁殖”模式是跨国经营的大忌,国际市场文化多元、宗教信仰各异、生活习惯不同,企业只有在不同的区域使用不同的国际化人才,才可能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因此,如何使这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性人才在认同企业既有经营思想同时,又能创造性地融合当地文化习俗是民营企业确立跨国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而这些都有赖于企业全体员工持之以恒的努力。

总之,民营企业能否在跨国经营中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培育企业的R&D能力、营销能力、文化凝聚力等核心能力。只有着眼于此,通过不断创新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只要在核心竞争力形成上做出重大创新,那么我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温州大学商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及时,民营企业的产权清晰;第二,低成本优势;第三,灵活的市场营销优势。制约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势

1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

1.1 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政府扶持。

由于跨国经营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政府缺乏对跨国经营管理的经验,他们在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法律及业务指导方面准备不足,民营企业还难于从政府那里得到足够的帮助来实现跨国经营。有些地方政府由于对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还存有颇多疑虑,对企业适应陌生经营环境缺乏信心,因此不敢轻易批准民营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活动。

(2)落后的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体制。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门槛高、审批手续繁杂。目前,国家规定,国有企业到国外投资办企业,100万元以下在省一级审批就可以,而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审批要经过多部门(至少有商务部、国家经贸委、外汇管理局、国家计委、公安部等)、多层次(地方初审后报中央审批),标准过严,手续繁杂,耗费的时间过长,因此耽误了一些项目投资的时机,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的积极性。

(3)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融资困难。

我国民营经济的活力和成长性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市场化筹资的福音却并没有降临到民营经济的头上,民营经济并没有得到银行贷款的垂青。在我国私营企业中,77 %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客观上已经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融资难,资金薄弱,难以走向国际市场。

1.2 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模优势。

由于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民营企业的内部结构和管理体制都还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小规模和试探性的,资本不很充足,赢利能力较差,而且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缺乏名牌产品,缺乏独特而成熟的企业文化。

(2)缺乏跨国经营核心技术优势。

核心技术,是自主创新的根本,目前也是民营企业所薄弱的一项。出于在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我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生产成本高,其产品和技术大多属于模仿性质,创新较少,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3)家族式管理难以适应跨国经营要求。

我国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经营管理者素质较低,家庭式经营管理和知识结构偏低与当今以知识和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相适应,企业难以建立长远规划的国际化经营理念与目标。另外,在人才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利于决策信息的正常传递,不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引进,难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4)缺乏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跨国经营在我国是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还属于学习与摸索的阶段,因此,这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我国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人才的要求极不相符。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应通晓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营销、国际企业管理和国际经济法等知识,熟知国际生产、管理和销售业务,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公关能力以及强烈的开拓能力和敬业精神。此类人才不但数量少,而且也是诸多大公司争夺的对象。对于综合条件并不占优的民营企业来说,要想获得此类人才,其难度可想而知。

2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政府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从政策上扶持民营企业跨国经营。

政府需要按照 WTO规则,制定修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市场准入、贸易、金融、财税、进出口和对外投资政策等方面为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条件,使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督。

(2)简化跨国经营审批程序。

在民营企业不断崛起的现在,我国政府对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管理与审批机制却尚未更新。对于明显滞后的管理方法和审批措施,应立即进行修改,以利于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开展。首先,要简化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审批环节,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应放宽对外投资的额度限制和外汇管制,完善金融和外汇监管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应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改变不良的工作作风,同时加强各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3)对跨国经营实施金融支持。

我国政府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缺乏有力的金融支持政策。当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不断强化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贷款;拓宽国家进出口银行对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服务的领域;放松利率管制,发展中小民营商业银行;鼓励中资银行跨国经营。二是要大力发展和培育股票、票据、债券和设备融资租赁市场。

2.2 企业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1)提高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民营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较大的差距就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我国民营企业一定要加强智力开发和科技投入,努力把高新技术、绿色技术等引入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还要积极地、合理地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弥补自身技术的不足,从而大力增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以提高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非价格竞争优势。

(2)优化跨国经营管理措施。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从家族制管理发展而来,企业中普遍存在家族文化、家长制作风等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推行的因素,企业管理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瓶颈。所以,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赢利能力,增强信息透明度,建立良好的信用,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融资便利。

(3)实施品牌战略。

民营企业要“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就必须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实施品牌战略,发掘自己的品牌优势,将产品品牌打出去,努力创造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际品牌。逐步树立商品品牌,逐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4)引进和培养跨国经营专业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是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通晓外语以及国外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经验丰富企业海外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人才问题。一是在企业内部着力培养一批又懂外语、又懂法律,通晓财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担当公司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通过内部员工的国外培训、高薪聘请国外专家、吸纳海外学子等多种渠道吸引人才。二是大力实施海外机构人员本地化战略。善于利用东道国的人才资源,从而更好的适应东道国的情况,进一步将中国民营企业推向世界。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基于SWOT模型的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

[摘 要] 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具有机制灵活、成本低、产品价廉、市场网络广等优势, 但其经营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品牌意识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劣势也很明显。本文运用SWOT战略决策模型,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并且进一步综合SWOT的各个因素,制定了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组合。

[关键词] SWOT 分析 民营企业 跨国经营

一、战略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中,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跨国经营的行列。跨国经营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货物、服务、技术等商品和要素的输出;二是资本输出,即对外直接投资。中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面临的环境将更复杂,竞争更趋激烈。本文运用SWOT战略决策模型,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并且进一步综合SWOT的各个因素,制定了可供企业选择的SO、ST、WO、WT战略组合。

二、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SWOT分析

1.内部优势(S)

(1)企业运行机制的优势。中国民营企业较早实行企业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目前部分企业已形成产权明晰、决策灵活迅速、机构精简、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具备跨国公司要求合作伙伴所具有的基本素质,易融入其生产供应链系统,在国际合作中处于有利地位。

(2)专业分工程度高,具有群体效应,使边际成本大为降低; 各企业间可以模仿学习、共同研究开发新产品,提供相关的服务,增强企业之间的互补性;许多同类型的企业集中在一起,相互竞争,使企业不断创新,从而促使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3)各种商品专业市场具有网络优势。专业市场跨国经营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商品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产品出口的“桥梁”。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已成为中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同时一些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已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分市场, 如俄罗斯的“海宁楼”、巴西的“中华商城”等。

(4)中国人的勤劳进取精神和大批企业家的资源优势。中国人吃苦耐劳,精明强干,是民营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化经营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发展战略目光的民营企业家,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为其他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树立了榜样。如万向集团的鲁冠球,带领企业跨出国门投资办厂,在美国市场创立的反向OEM模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模式之一。

2.内部劣势(T)

(1)从事跨国经营的形式较单一,海外投资的项目规模过小。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以商品贸易形式参与国际经营,海外投资意识不强;已有海外投资的企业,多以窗口式的销售公司为主,生产型企业较少,项目规模也较小。

(2)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申请银行贷款限制多,又很难获得境外资金支持,资金短缺成发展“瓶颈”。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不透明也难以符合银行贷款要求。

(3)国际竞争能力差。中小企业产品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需求。品牌知名度低,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经营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规避风险能力不高。国际化经营人才匮乏,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也不足。

(4)企业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创新水平不高。模仿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发展的主流,市场上一旦发现适销对路的产品,便努力模仿生产;在解剖他人样机的情况下改造自己的技术。这种类型的企业易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刚性限制。

(5)企业缺乏国际品牌,产品竞争力弱。在跨国经营中,大多是贴牌生产,“替人做嫁衣裳”,企业只获得低廉的加工费。

3.外部机遇(O)

(1)从我国的宏观环境来看,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专门规范中小企业出口和对外发展的法律法规,因而民营企业有望获得进行国际营销的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

(2)融资环境不断改善。以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为首的商业银行开始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金融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金融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3)专业人才成倍增态势。近年来,一大批懂外语、懂经济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纷纷到中小民营企业施展才能。

4.外部威胁(T)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环境变迁给中小企业实施国际营销带来一系列威胁和挑战:

(1)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入WTO 后,市场的国际化和竞争的全球化使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面临更大风险与压力,中小企业需用全新思路对国际市场开拓模式进行大胆创新。

(2)产品趋向高新化,市场竞争多极化。新技术革命使一些中小企业渐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组织架构的弊端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给中小企业选择目标市场和确立经营战略带来了挑战。

(3)我国的企业面对的是世界级的对手―-实力庞大的跨国公司。它们市场和管理经验丰富,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现在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整合营销传播,顾客忠诚战略。对中国民营企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三、基于SWOT分析的战略组合

1.优势――机遇战略(The SO Strategy)

为便于企业筹资、提升谈判力、优化资源并规避风险,应建立多种形式的企业战略伙伴关系来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空间,促使中小企业在WTO 平台上与跨国公司竞争以适中价格提供差异化产品,迅速扩张

2.优势――威胁战略(The ST Strategy)

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定制营销。树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国际化经营理念,通过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确立在产业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企业在经营品种上要考虑目标顾客的需求,确定适当的数量。但是也要避免过长的产品线,同时应该有主打产品。

实施“圈地”战略,加快海外社区开店步伐。麦当劳的创始人克拉克先生曾经说过公司的真正生意是经营房地产。可见,正确的选址对企业的经营成功至关重要。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市场竞争中,应该加快社区开店的步伐。

3.劣势――机遇战略(The WO Strategy)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 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逐步标准化。由于目前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标准化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中国企业可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逐步标准化。

实施战略联盟,推进产业化进程。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给现有民营企业的启示是实施战略联盟,推进产业化进程。根据波特的产业价值链理论,中国企业应该集中资源进行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渠道的控制,而产品生产和物流等非核心能力则可以通过战略联盟外包。

以特许经营模式扩张,打造国际品牌效应。连锁经营由于其规模优势,已经成为市场经营模式的主流。但是,中国民营企业采用直营的模式扩张会受到资金的制约,应该采用特许经营的模式迅速扩张,缩短打造国际品牌的时间。

4.劣势――威胁战略(The WT Strategy)

合资战略,与国外成功的企业合资。尽管在本土市场与西方企业的竞争中,中国企业仍处于劣势,但是在国外却有中国企业成功地产业化、连锁化,如海尔,TCL等。这些企业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如果中国企业能够与国际企业实现合资,必将加快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渐进式发展模式选择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民营企业实施跨国经营,但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晚,其规模还不够完善,面临着许多问题,所以选择渐进式模式,本文就以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做出研究,什么是渐进式跨国经营模式,为什么要选择渐进式模式,如何实现渐进式模式。为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做出更好的建议。

关键词: 跨国经营;渐进式;华为

0 引言

跨国经营目前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再加上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我国要求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使得我国民营企业能与世界接轨,而且随着国家政策和民营企业自身创新力度加强,使得民营企业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然而目前总体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产业中还处于低端,本身经营规模小局限性大,很多民营企业还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所以面对国际的大舞台,民营企业在跨国战略模式上的选择很重要。本文以华为为例,为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如何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出分析,选择更好的发展模式。

1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年均增长60%,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以来,平均每年增长高达78%,远远高于我国外贸企业20%的年平均增长率,2012年及时季度,全国进出口的总值为859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同比增长7.6%。体现出民营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前的贸易经济中,民营企业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参与到国际贸易竞争中的重要力量。[1]

经过经济危机的洗礼后,我国民营企业国际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它们以国际需求为方向,以扩大出口贸易为目标,进行了包括海外投资,营销等对外经济活动。我国民营企业在东盟,欧盟,美国等海外区域开展投资。出口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市场多元化的效果开始呈现。制造业企业的市场范围基本遍及全球;农林牧渔业以亚太市场为主,欧美及澳洲市场也有拓展;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主要海外市场是西亚和东南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主要在欧洲和东南亚等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建筑业也已经打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其跨国经营的步伐很快,短短数年就取得显著的成绩,不过目前很多民营企业还处于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跨国投资还是以合资为主,所以我国民营企业要选择正确的模式进入国际市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使跨国经营在这一经济形式得到发展。

2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选择渐进式发展模式

卢孜恒,陆亚琴认为渐进式成长模式是企业从小到大,由低到高的一个过程。即先从风险不大,投资少的项目进行合作,然后再进一步积累经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历练,从而具备进行大的收购项目的雄厚实力。[2]周正平认为渐进式成长模式是指一个企业慢慢从起步到发展,一点点累积从被动到主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企业表现通常表现为地理扩张顺序,大多遵循“由近及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市场扩张的地理顺序通常为: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3]笔者认为该模式主要受到企业内部条件和环境因素影响,让企业随着跨国经营的经验积累,风险减少来慢慢投入跨国经营,从小到大,慢慢累积从而得到稳定发展。让一个企业从没有出口到偶尔出口到海外立足以及海外生产销售全球市场。

除了渐进式模式外还有一种跨越式的跨国经营方式,跨越式跨国经营是指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是按照跨国经营的几个阶段一步一步的向前发展,而是依据自身条件的许可,直接采用跨国经营高级阶段的步骤,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国际市场。但是,鉴于我国民营企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实施跨越式跨国经营显得十分困难,我国民营企业好选择渐进式的跨国经营模式。

3 渐进式发展模式选择的原因

3.1 国内政策扶持落后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可能获得融资的权利和机会相对较少。所以,我国大量有活力的民营企业不能进入资本市场,导致这些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大做强。

而在民营企业同外资企业的国内市场竞争中,政府没有营造出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国家提出大力吸引外资的宏观政策指引下,民营企业享受的政策扶持远远落后于外资企业,特别在税收优惠和行业准入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这种不公平的竞争,使得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路上举步艰难。

3.2 国际市场竞争恶劣 我国的民营企业目前仍然有很多处于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其自身的规模和涉及的领域相当的小,由于经验少,在国际市场上很多外国的风土文化,法律法规等认知都不足,使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上缺乏主动性;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品牌和一个有信誉的企业能更好的吸引顾客和合作商,然而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晚,在其自身的品牌信誉等方面都很低,让外国很多顾客不能很好的接受与合作,使我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扩张上丢失了很多机会,再加上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的产品往往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是低价格的数量规模的扩张,出口结构是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让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其他国家的反倾销等恶性现象。

3.3 贸易壁垒摩擦严峻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出口的商品大多都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缺少知名品牌,而且大多都集中在亚洲,北美,欧洲等以独资来创建海外市场,这往往与周边国家的市场具有同构性,而我国民营企业为了能拥有市场而降低价格,从而与周围国家企业产生摩擦。这种由于彼此之间的利益和贸易活动本身的要求及民营企业自身问题导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加,从而受到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知识产权争端,技术壁垒,宏观经济政策等问题严重。

3.4 民营企业资源成本短缺 众所周知,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较大问题就是资金融通问题,然而在与国有企业的资源分配上的不均使我国民营企业难以在走向国际市场上形成气候。资源的缺少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只能开发一些低成本的产品,而这些低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弱,风险承受能力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在成本方面能有效的创新并走出自己的道路,这能让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得以发展,所以选择渐进式跨国经营,如华为企业,就在“低成本开发”上走的很顺利,他将主要精力放在非核心部分,然后找美国,台湾等专业加工,即利用国内研发劳动力相对廉价的优势,又增加了利润。

4 我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渐进式实现的途径

面对国际市场,我国民营企业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政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积累经验,不能急功近利而导致计划失败。本文借助华为的例子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如何进行渐进式的跨国经营。

4.1 避开竞争选择合理的切入点进入海外市场 面对国际市场,我国民营企业要着眼于建立多形式的企业战略,扩大企业的规模和市场空间,避免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进行直接的正面对抗,而应充分利用自身灵活,速度的优势,以适当的价格提供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以自身的特色产品和经营理念获得消费者的信赖,站稳脚步后再逐步扩张。

民企华为采取渐进式的海外扩张战略,以贸易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以打开国际市场为撬点,采取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在根据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具体策划如何逐步地,渐进地向更高的层次过渡。华为在跨国经营上选择了“先易后难”的道路,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1997年华为将国际市场开拓目标锁定在俄罗斯和南美地区,经过努力突破后,1999年大规模进入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到2003年成功打入欧美市场。[4]其成功也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上不能一口吃成胖子,要稳扎稳打,抓住机会,通过滚雪球原理,让自身越做越大。

4.2 发掘海外市场需求直接投资 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我国民营企业始终以市场为导向,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确定并稳固在产业发展中的新亮点。关注顾客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要突出企业的特色和主打产品,集中几个核心优势品种,慢慢在海外进驻并稳定自己的市场,以自身的灵活机动来保持经营优势以此来应对大规模的竞争。

华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在起步的时候成功的规避了与国际上一些大规模的竞争企业进行摩擦,使他能在海外市场上站住脚步,并成功的发展了其产业特色。华为曾经把创业6年所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上,在交换机产品取得优势后又将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以SDH技术为核心的光网络传输产品上,根据市场环境的需求,还重点研发了从有线到无线的转变等,使其慢慢从3G专利的全球排名前5到4G专利的全球前3,一步步的从一个跟随者发展到了一个领跑者的地位。[5]

4.3 借势合资发展创新打造品牌 我国民营企业要善于抓住外部机遇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通过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提高科技含量来避免贸易技术壁垒,在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实施战略联盟,集中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和海外销售渠道控制,使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转移,打造企业的品牌知名度,通过贴牌生产和自由品牌的结合,与国外的企业合资合作,借助他们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和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较大的市场规模,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快速的业务扩张和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提高,将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展示于国际市场。

华为在国际市场开拓中,实施了自由品牌和贴牌并行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开拓初期,华为就在俄罗斯成立合资公司,以双方共有的品牌进行销售,通过几年观察发现这样品牌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过程相当缓慢,在发达国家更是艰难。于是就开始与许多国际著名公司洽谈贴牌方式的合作,通过与摩托罗拉在GSM产品方面的合作,将华为的移动交换机和摩托罗拉的基站设备组合,在国际市场上以摩托罗拉的品牌进行销售。同样的世界级的电信跨国公司都上演着合并戏,如:西诺(西门子与诺基亚),索爱(爱立信与索尼),这些强势的合作使华为要进入国际市场难度更加艰巨。于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去,2004年华为与西门子组建了一家全球性的合资公司,借助西门子的渠道打开了欧洲市场的大门,2006年华为又与北电网络(Nortel)成立合资公司,借助北电的百年历史与信誉,使华为在北美市场获得了机会。随后又与德国电讯合作扩大东欧市场等慢慢将自己的品牌推向全世界。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湖北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

摘 要: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已在这一浪潮下逐渐发展壮大,作为中部大省——湖北省,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在中央政府提倡走出去战略下,湖北省的民营企业正以巨大的潜力与发展动力敢于创新。本文研究了湖北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民营企业目前所可能采用到的跨国经营模式:进行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创业板上市。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中部省份 地理优势 跨国经营 对外直接投资

一、湖北省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存在问题分析

(一)企业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竞争手段有限

尽管湖北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多自身实力比较薄弱,规模小,从而使得企业技术落后,研发水平低。湖北民营经济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竞争性领域,而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多数比较低,因此,出现大量小型民营经济的进入,并形成互相残杀的恶性竞争局面。在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各自为政,不懂得想方设法培育和拓展市场,只知道不计成本相互压价,盲目进行恶性竞争,最终不得不以两败俱伤或多败俱伤收场。而这种在国际市场采取低价促销的营销策略不仅压缩了自己的利润空间,而且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常常导致东道国的反倾销起诉。

(二)投资规模小,跨国经营模式单一

从发展阶段来看,湖北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经营、小作坊、小业主等初级阶段,因此在跨国经营上的投资规模偏小,没能形成规模效益。加之民营企业主素质良莠不齐,对于跨国经营大都缺乏战略性思考,操作模式相对简单,同行之间又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合作意识,难以构筑真正的全球化平台,所以在跨国经营模式上显得非常单一。缺乏应有的创新,没有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跨国经营模式。湖北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方式十分有限,也没有典型的跨国经营模式,即使最基本的进出口贸易也较少,对外直接投资和其他跨国经营模式就更少了。所以,湖北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正常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已成为湖北省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民营企业一般是通过 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做大以后很难依靠 自身积累继续发展。就现实情况看 ,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商业银行受体制 、管理和观念的影响,对民营企业心存戒备,贷款门槛较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更是难上加难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在2002年湖北民营投资资金来源中,民营经济的国内贷款占10%,而自筹投资高达40.7%,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只好高息大量从民间筹资,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二、湖北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

根据上文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活动的相关理论和湖北省民营企业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湖北省民营企业应该在目前实力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跨国经营战略模式。

(一)积极扩大产品和技术出口

出口是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不可逾越的阶段。虽然湖北外贸发展速度较其他兄弟省份相对较快,但其发展程度仍是民营企业境外经营的瓶颈。虽然,湖北省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出口及境外活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部分的民营企业已迈出国际市场的及时步,积累了不少国际贸易的经验。他们把品质产品通过对外贸易打入国际市场,并在积极寻找商机,扩大国际市场,壮大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提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的正计划或筹备将生产线转移到国外市场附近,成立跨国公司,建立海外企业。

从企业产品和技术出口活动方面考察,当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制约着湖北省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一是以进口替代为主要方式,不利于在发达国家发展海外企业尤其是海外民营企业。“借鸡生蛋”的技术出口若长期局限于比中国还要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技术优势并不很明显的民营企业是难以大发展的,更难以在海外立足和发展。二是湖北民营企业产品和技术出口过分依赖广东和香港,转口贸易的比重仍然过大,国际化经营的条件比较艰巨。由于转口贸易中企业出口效益的流失,使民营企业的发展不得不改变策略,走境外建厂的路子。而境外建厂的市场范围因经济、技术、管理及经营理念与发达国家的明显差距被无情地限制在第三世界国家。

(二)加大对外投资

与出口相比,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外向型国际化,且处于高级阶段。与出口一样,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也应选择合适的策略。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综合考虑市场潜力、生产的经济性、竞争强度、心理距离、辐射力等因素,在区位选择上应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从现实来看,选择先发展中国家后发达国家、先周边国家后相距较远的国家的顺序逐步推进的策略是符合民营企业特点且可行的。

及时,随着发达国家战略的调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在近年来出现了逐步减少的趋势。这恰恰为中国企业加强对该地区的投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第二,资金与先进适用技术的短缺一直是制约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实践已一再证明,外资是缓解资金矛盾的重要途径,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则可在很大程度上使一国(地区)摆脱技术瓶颈的制约。

(三)寻找时机进行海外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是帮助中小型新兴企业、特别是高成长性科技公司融资的市场。它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欧洲等等地区为了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创建。与在国内主板上市相比,在海外创业板上市对民营企业而言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比较容易。规模小是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共性,其结果是一方面为了实现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国内融资环境差。虽然在国内主板上市对民营企业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国内主板市场高高的门槛实际上将民营企业阻挡在主板市场之外,比如根据国内上市的有关规定,拟上市企业须有连续三年的营运、盈利记录,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 000万元,这对许多民企尤其是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欲求上市条件显得过紧。相反,包括香港、纽约等海外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则要宽松得多。如香港创业板市场对拟上市者无任何盈利要求,只要有关企业有两年。活跃业务记录,或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有一年的营运记录即可申请上市,同时其对股本亦无具体规定,实际上市时,市值只要不低于4600万港元即可。

二是见效快。在内地上市要排队等候,所花时间太长。海外创业板从申请上市到取得成功所须时间则很短,比如同样是香港创业板市场,其上市时间一般只需7至8个月,并且只要条件符合就可能上市,不存在辅导期和排队的现象。因此,对急需资金的民企来说,在海外创业板上市可使其获得迅速融资的好处。

总体上讲,湖北民营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大、规模较小、产业发展层次偏低,即便是几家大型的民营企业,他们所进行的跨国经营战略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

可以说,湖北民营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走出去”的方式上应选择渐进式的海外扩张方式。为此,湖北民营企业还需要锻炼内功,增强企业实力和国际运作经验。没有跨国经营经验的企业,可以从最基本的国际贸易做起,在具备一定资金实力和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再渐进地进行其他跨国经济活动。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探讨: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

[摘要] 浙江经济快速发展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又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浙江体制和机制优势的集中体现。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大趋势,浙江民营企业逐渐放眼全球,走跨国经营发展之路。本文基于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情况及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分析浙江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跨国战略对策。

[关键词] 浙江民营企业 跨国经营 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的环境将更复杂,竞争更趋激烈。浙江民营经济十分发达,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近年来,在浙江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中,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跨国经营的行列。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浙江省政府部门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累计已达2809家,投资总额16.4亿美元,中方投资13亿美元,境内主体数和境外机构数居全国及时,其中,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坚力量。‘走出去’的2800多家企业中有1910家是民营企业,占总企业数的68%,中方投资额9.12亿美元,占所有中方投资额的70%。

一、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从区域开放走向国际开放,从传统商贸到服务业和制造业综合发展,从个体工商户到企业集群,市场扩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互动的自发演进。

此外,民营企业家族制治理特点突出。从民营企业的普遍性看,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是家族式治理结构,主要由家族内的亲信占据着财务、经营、销售、供应等部门要害职位。家族所需的创业资金和发展资金,基本上都是自给型的,来源于业主原来家庭或家族筹集。其次是银行贷款,还有会向亲朋好友借款。

二、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势

1.产业集群优势

浙江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地政府根据自身优势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相对形成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经济。如占全国出口量90%以上的温州打火机、眼镜制造;乐清的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占据全国三分之一产量的安吉转椅;拥有200多家制笔企业的丽水“中国制笔生产基地”。成交额名列全国市场及时位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带动了义乌3000多家小商品生产企业,第二位的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带动了绍兴几千家轻纺印染企业的发展。此外,还有台州的汽、摩配基地,海宁的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等等。

2.国内国外一条龙结构的专业市场优势

专业市场跨国经营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商品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带来促进作用,已成为浙江民营企业产品出口的“桥梁”。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城,国外公司常驻机构已有160多个,每天有3800名~4500名外国商人在这里采购商品。自1997年以来,小商品城的年出口额每年翻一番。义乌小商品城已成为中国企业(主要是洋白菜私营企业)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同时一些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已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分市场,成为辐射周边国家的“桥头堡”,如俄罗斯的“海宁楼”、巴西的“中华商城”等。众多的浙江海外兵团,一头在省内生产、采购商品,一头在国外市场销售,编织越来越广的国际市场网络,已成为浙江中小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特色和一大优势。

3.浙商精神和大批企业家的资源优势

敢为人先,是浙商的首要精神。它体现了浙商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一种是及时个敢“吃螃蟹”的冒险精神,一种是不唯书、不唯上、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看台商李书福的几次成功的创业,从电冰箱到摩托车到汽车,每一次都走在了别人的前面。这种敢为先的精神为“走出去”赢得了更多抢先的机会。看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不难发现,浙江人善于从小处着手,整合资源。

模仿学习,开拓创新则是浙商的另一个重要的精神。温州人最初正是靠了“模仿”,才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市场。曾经是温州“四大经济支柱”的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无不来自于模仿……模仿并不令人羞耻,令人羞耻的是仅仅满足于模仿,从而裹足不前。

三、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劣势

1.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

跨国经营人才一般都应有在几个国家工作的经验,具备全球化意识,精通外语、外贸等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拥有跨国经营人才是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前提条件,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浙江许多民营企业大部分在农村,企业人员也大多以农村居民为主,不少经营者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经营技能和管理理念。由于无力高薪聘请国际贸易的专门人才,这些企业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经营环境往往力不从心。其次,虽然浙江民营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但是不少仍处在“有权难用,有权不会用”的状态,自营出口情况并不理想。

2.管理能力不足,开拓国际市场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浙江民营企业的原始创业大多以血缘、地缘、情缘为纽带合作投资的,普遍采用“任人唯亲”以及企业较高管理者事必躬亲的管理模式来实现企业的发展与扩张。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这种家族模式就不能有效地对其内外部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其次,缺乏国际性公司的宏观战略构思,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缺乏明确的方向感。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国际化竞争能力下降。再次,过分依赖于低价取得市场份额,产品单一,产业趋同化严重。浙江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以居民日用消费品、纺织品和普通的五金、电器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投资数额不大,技术含量不高,容易造成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雷同。

3.经营融资困难,资本劣势明显

对于大部分浙江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资金周转周期长,企业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去提升跨国经营的层次。而且按照我国银行目前的贷款程序,许多企业在银行缺乏相关的信用记录,很难在银行通过单据抵押等方式提前支取货款。而作为企业家也不愿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担心上市会导致其失去对企业经营管理权。由于缺乏国家或银行的进出口信贷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出口规模受到限制,而缺乏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又限制了企业开拓市场的稳定性操作。

四、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策略

相对国内经营,跨国经营要困难得多。与发达国家相比,浙江民营企业也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国际舞台的竞技中还处于下风,为此,实施相应的战略决策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十分必要的。在此笔者提以下应对策略:

及时、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创新。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构建企业间的技术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互补和整合,形成新的技术开发能力。加强企业创新能力要放眼世界,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积极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家的先进技术,获取和培育浙江省稀缺要素,改变我们在全球化经济与知识经济中的要素弱势地位。浙江民营企业应在增强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打造国际品牌上下功夫。

第二、加快人才培养,重新人才整理。以造就一大批懂外语、懂经济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和以具有国际贸易、金融、法律和财会专业知识的经营人才为重点,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并从政策上鼓励涉外人才到中小民营企业施展才能。

第三、完善管理机制,树立服务意识。政府应该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措施从宏观上引导、协调、监督、管理、扶持我省企业跨国投资活动。如,适当放松对企业的金融控制和外汇管制;为企业的跨国投资提供融资便利;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准备金制度。此外,政府还应树立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透明的制度环境。

第四、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国际品牌。浙江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主要依靠的途径,一是“借船出海”,接受国外企业的委托加工,从事贴牌生产(OEM);二是主动出击,从事直接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但是,企业不能只停留在贴牌生产上,必须主动出击,从事直接出口,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