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城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在这股高校建设的热潮中,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都建成了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

前 言: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履行着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好的图书馆是办好大学的必备条件,其建筑艺术与水平乃至环境设计都成为整个学校建筑的璀璨明珠。

一、现代图书馆建筑发展趋势

1、体现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理念

就图书馆服务人性化而言,在结构、功能、设施等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上,要以读者为中心,提供舒适优美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2、体现图书馆建筑实用性与现代感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设计新馆时务必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在体现现代建筑气息的同时,也要兼顾其实用性,根据经济实力和本校情况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新馆造型上要体现其视觉美感和文化气息,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3、体现图书馆内部结构与布局的现代化特点

高校图书馆馆舍内部布局的共同之处是,体现建筑开放式、服务人性化、信息网络化、适用多功能的特点。设计中要树立新的空间使用意识,采用整体统一的设计思路和建筑大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图书馆更具实用性,实现功能的可变性和互换性,符合当今高校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和发展需求。

二、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1、图书馆建筑的标志性

学校图书馆就像学校的名片,标志着学校的发展程度和办学水平,体现着学校的风采和独特个性,具有学校图书馆应有的庄严气势和学术氛围,也昭示着学校传承文明、铸造灵魂的崇高理想。近代图书馆从诞生到现在不过100多年,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图书馆由小到大,由一般的社会文化机构,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第二起居室”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及时求助对象”,即使现在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人们依然需要到图书馆去,因为那里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知识殿堂。作为文化教育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建筑要有独特的设计和造型.要追求艺术性和使用性。一座好的图书馆建筑是图书馆现代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2、图书馆建筑的人文性

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宗旨,一切为读者着想,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和进行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给读者营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温馨的环境,使人感到在这里看书是一种享受,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现代图书馆的较大追求。为此,要在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功能、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人文关怀。

三、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

1、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

(1)营造高质量的学术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氛围

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信息和得到知识,并在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追求便利舒适的人文环境。读者对事物的各种心理取向和行为习惯要求寻求安全感,希望隐私得到尊重,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筑要坚持“以人为主、以用为主”的指导思想,为读者提供便捷舒适的阅览化境,同时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场所,营造共享大厅、休息厅、空中花园等体现人文关怀的休闲空间。因此,图书馆建筑在设计中营造高质量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2)便利而较大限度地满足服务方式的需要

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过渡和转变阶段,社会职能、用户需求、组织管理、和技术装备都在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也就决定了馆舍使用功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严格划分藏、借、阅三大空间被打破,代之的是较灵活紧凑而多样化的平面布局。

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建筑功能适应这种客观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通过查、阅、借、复制、下载、直接交流、接受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功能空间的布局,空间尺度设计、服务设施的设置、交通流线的组织和导向指示等方面更加人性化,更便利的满足服务方式的需要。

(3)多种形式并存的功能区域划分

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职能多元化的形成,图书馆已成为学校的信息咨询中心、文献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网络技术中心和技能培训中心,高校图书馆这种多功能多层次服务职能的扩展和加深,势必要求图书馆在设计上实行创新,进行多功能设计,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和可能。这就要求在图书馆在功能区域划分时,动静分区明确,有形图书馆和无形图书馆并存;办公区和服务区并存;清静的阅览区和热闹的讨论区并存;自我学习区和教育培训区并存,充分体现图书馆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2、交流场所的设计体现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综合性的文献信息中心,功能日益扩展。多功能设计包括满足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大空间的设计、多媒体的电子阅览室的设计、考虑馆藏多样性的储备书库的设计以及图书馆的接待室、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的设计等。

3、协调增长理念的设计体现

(1)纸质馆藏文献的存放

大学生围绕专业课程系统学习,其信息需求集中在馆藏文献方面,而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需要及时、广泛地从网络上获取近期的学术信息。因此,高校馆应采取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建设并重的方针,对于那些因知识更新而剔除的大量书籍,应设置密集书库集中存放,它的价值在于比较和研究。密集书库使其在不占用更多空间的基础上发挥研究的价值,保障了图书的正常运转。在实际运作中,也有些馆,因虚拟馆藏的比重高,光盘体积小,就不再专门开辟书库,将图书分散到各类阅览室内,既节省了管理成本又方便了读者,也为未来功能变动留有余地。

(2)图书馆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

当前,数字化期刊、数字图书、视频资料、各种专业数据库以及众多的在线和镜像的电子资源,在高校已经成为读者所依赖的工具和学习的手段。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图书馆的综合布线系统应该支持下列业务:宽带的通信业务、无线通信业务。从通信发展的方向上来看,无线通信将会越来越普及,可能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对无线信号接收等的设置。还有多媒体通信业务、智能化通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和保密的通信业务等。

4、自助型复合图书馆理念的设计体现

在实际运作中,可采用通风自动化系统(CAS)、图书馆信息资源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OAS)、综合网络智能化系统(PDS)、安全防监控系统(SAS)等,彻底将管理分离到中央控制室完成,从而实现自动化书籍传送等智能化信息服务。可采用将办公、密集书库、网络中心、学术交流中心设置在一楼,二楼以上为独立完整的读者空间的方式分离读者与办公流,使馆内采编等业务与读者服务相对独立,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读者自助型服务。

结语:总之,学校要充分调研,精心设计,设计建造出适应现代院校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图书馆,用的设施,的环境和的服务手段来为学校提高办学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关于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分析

【摘要】图书馆建筑是高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使用,甚至是整个校园的品质。然而,在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较典型的如设计与实际使用脱节、外立面设计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等。鉴于此,本文先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并从外部、内部两方面对图书馆建筑的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设计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各大学或是迁址,或开辟新校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如今,信息更新日新月异,师生们对图书馆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高校图书馆进行有效设计,以满足更多使用者的要求,逐渐成为高校领导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此处提及的“以人为本”,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为“以读者为本”、二为“以管理者为本”[1]。其次,为尊重自然、环境优先的原则。建筑应能和周围的环境自然相处,和谐共生,让读者从建筑中体会到和谐之美以及愉悦的享受。再次,为考虑发展的原则。随着高校生源的不断增加,作为高校建设重要内容的图书馆,扩建已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图书馆的后面或周边均应留有大片草坪或者游园景观,以备日后扩建之需。

2.高校图书馆的外部设计

2.1选址

在图书馆的设计中,选址非常重要。图书馆所处的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其室内、室外环境,与读者的阅读心情紧密相关,也与读者对图书的利用方便程度等紧密相关[2]。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选址应在考虑校园布局、人流、建筑功能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为了方便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效,通常会将图书馆建设在校园主干道旁,也可以建在教学中心区。此外,为了创造幽静的学习环境,也可将图书馆建设在静谧的环境中,如湖边及树林旁边。

2.2建筑的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也是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一方面,要体现出庄重、沉稳的气质;另一方面,则也要有深远的寓意。此外,还要将学校育人及追求真知的主旨很好地表现出来。

2.3建筑的外部空间

不管是哪一种建筑,一方面会受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又会成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相互映衬,形成新的景观。图书馆的设计,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须使周围的环境可服务于图书馆、烘托出图书馆的氛围。如:某高校图书馆设计考虑为读者、馆员的各种室外活动,如散步、静坐、眺望、交谈等,专门设置了广场、绿地、庭院等室外空间,提供人们呼吸空气与自然交流的场所。与环境中的绿化、铺地、雕塑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画面。而自然的环境又消除了图书馆大体量给人们带来的压迫感,使得建筑更显亲切和宜人。

3.图书馆建筑的内部设计

3.1噪音问题

图书馆是人流量较多的场所。在图书馆开放的时间内,经常会出现大量来往读者,噪音的产生不可避免。然而,图书馆又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地方,设计者在进行内部构造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内部设计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噪音,应避免选择一些易让声音反射的手法。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墙壁与顶棚可选用一些吸音材料,地面则选用一些有利于降低噪音的材料。建筑建成后,应进行实地评测,总结降噪措施的效果,以期为下次设计提供更好的经验。

3.2采光和照明

图书馆的室内各处都尽可能优先使用自然光照明。它明亮而富有变化的特性是对读者进行精神激励的有效手段。它让读者意识到昼夜与节气的自然韵律,这种意识上的转移可以有效地缓解长时间工作带给读者的紧张状态。当然,自然光照明不可能遍布图书馆的每个角落,所以人工照明也同等重要。室内要尽量使用高照度并且照度相对稳定的照明设施,这样可以避免眩光的出现。直接光照明则使用在个人书桌上,在每一个书桌上都会提供一盏可调节的书桌灯,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调节理想的光环境。

3.3通风设计

图书馆内由于读者量较大,空气质量会相对较差,若通风不良,则会对读者的阅读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影响馆员的工作环境,且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的冬季时期,基本不能通过开窗来通风,使得室内空气污浊。为此,若想实现良好通风,则要求有相应的通风设备更换空气,且要注意消除通风设备的噪音。

3.4注重阅览区和藏书区的融合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阅览区往往会与藏书区分开。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已对这种设计方式进行了变革,采用的是融藏、借、查、阅为一体的开馆模式。但还有大部分图书馆的阅览区和藏书区是分离开的,如一侧为书架,另一侧则是阅览区,又或者是中间集中放置书架,两侧则布置阅览区。为了让图书馆的读书氛围更舒适,可考虑将阅览座位和书架融合在一起,这样既方便读者在阅读相关书籍时可就近查阅,也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3.5附属设施的设计

图书馆内不应设计有茶座类的休闲区。近几年,在一些新的图书馆中新增咖啡厅、茶座等类型的休闲场所。实际上,图书馆内不应设置该类场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顾虑:①图书馆内出现饮食类场所,会吸引蟑螂、蚊子等有害昆虫,进而会对图书造成损毁;②进食时,会对图书造成污染,且会污染馆内卫生环境;③由于该类场所会散发出香味,不但会分散读者及馆员的注意力,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4]。因此,假如要设置该类场所,应使其处在独立的空间区域,以免对图书及读者产生不良影响。

图书馆内应设置有独立的读者讨论区。在图书馆内阅览书籍或自习时,读者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学习或阅读上的问题,与其他人进行讨论不可避免。然而,图书馆又是一个需要安静的场所,不允许大声交谈,以免影响他人学习。为此,设立相应的读者讨论区则变得非常必要。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图书馆在设计时则要保留一个讨论区,可让读者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图书馆内应设置有独立的电话间。在许多图书馆中,打电话也是造成馆内噪音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该类情况,一些图书馆则采取安装信号屏蔽器的措施,但该做法有失人性化。现在正处信息时代,必要的联系与沟通非常重要,而采取信号屏蔽装置的方式,则不符合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考虑设置单独的电话间,如设置在阅览区附近,这样既解决了读者及工作人员的打电话问题,也可以解决噪音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4.小结

图书馆是高校建筑的重要构成要素,其设计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实用性,也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美观,故如何进行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则为设计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进行设计时,应时刻坚持图书馆设计的原则,既要为读者提供舒适、安静的阅读及学习环境,为读者提供相应的便捷服务,也要考虑到图书馆的发展,让两者实现高度的统一,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摘要: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中重要的学术性标志建筑,如何符合新教学模式、新教育理念的需要,已逐渐成为图书馆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图书馆建筑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应具备的基本功能特点,并详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理念及设计体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交流场所

一、现代高校图书馆应具备的基本功能特点

(一)内部设施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图书馆藏书布局、平面结构以及家具设备等的可变性以及书架区、阅览区和工作人员工作区之间的相互可调性。这种灵活性使图书馆建筑产生了新的设计构思和手法,它将摆脱传统的原则和方法,从而创造出新型的具有灵活性的建筑布局。

(二)建筑布局的合理性

图书馆建筑布局设计得合理就会使读者和馆员的行走距离缩短到低限度。楼层数应根据图书馆的任务、性质和规模决定,中、小型图书馆在无机械设备条件下采用二至三层的低层较好。大型书库有条件设置机械传送设备的,可按多层或高层设计。四层以上好设置电梯。

另外,图书馆内部的藏书分布体系和馆员工作布局要进行优化设计。比如把读者常用的书目、参考工具书、期刊以及常借的教学参考书放在同一层,并把读者常去的借书出纳台、馆际出纳台和参考咨询台也设在这一层。这种布局不仅把常有噪音性质的工作相对集中,有效地保障了其他各层阅读区的宁静,而且在同一层空间就能满足读者借阅、查询等多种需要。

(三)读者使用的方便性

为师生查阅文献提供方便也是图书馆需要满足的功能之一。

(四)馆舍可扩展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及藏书技术设备不断问世,原有图书馆建筑使用面积会感到不足,设计上也会逐步暴露出一些缺陷。因此,选择馆址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这是图书馆在开始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五)家具设备的实用性

图书馆内的书架、书柜、书桌等家具是图书馆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藏书规模、藏书质量、读者的借阅效率及馆员的工作效率。因此,选择经济实用的家具在图书馆设计中至关重要。

(六)读者环境的舒适性

要想较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使用效益,就要让读者感到舒适、满意。为此,图书馆建筑必须坚持采用以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为主,辅以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在建筑布局时,尽量使各房间有良好的朝向和通风,特别是览阅室、书库和借书部分。

二、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90年代以来,“三统一、大开间”的模数式设计理念已普遍为建筑师和图书馆界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它是一改传统图书馆的藏、阅、借分割,各室功能在建筑格局上基本固定的模式,采用大开间、无间隔的设计,统一层高、统一荷载,一般表现为通透、扩展的大平面,实现藏、阅、借一体化,馆内主体空间既是藏书场所,又是阅览室,也是借书处,读者可以真正体会到遨游知识海洋的乐趣。同时,模数式现代图书馆建筑可以较灵活地适应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冲击,能根据信息服务的需要调整功能用房的建筑区域,以不变应万变。

进入21世纪以来,公众对文化信息消费需求的增长、科技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图书馆职能不断扩充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建筑理念研究也不断深化、成熟和完善。典型的观点有:

(一)以人文本

图书馆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根据读者的生理特点与阅读习惯和心理来考虑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划分与设备设施的布局,以方便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利用和开展交流活动为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在读者、知识、馆员之间,在书、机、人之间创造和谐的的交流环境。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图书馆的人性化设计,引入读者休闲功能。馆外多种树木、花草,形成景观。馆内安置艺术雕塑小品,营造人文环境。良好的采光、清新的空气、浓厚的人文气氛,可以引发思维,调节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二)交流场所

当今高校图书馆已不仅仅是伏案苦读的地方,人们希望其“寓教于乐”,在学习的同时有放松心情、会友交流的场所;希望图书馆提供形式多样的文化消费,如参观展览、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如讲座、培训或演讲,甚至在学习之余听听音乐会,在节假日可“泡”于其中,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享受学习与交流的快乐。 (三)协调增长理念

在大量新馆中,网络和电子出版物在馆藏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光盘已经或将要成为高校馆最主要的资料存储方式。即便是一些特种纸质文献的馆,也往往以制作缩微胶片的方式供读者阅读,因此,电子媒介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但受阅读习惯的影响,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纸质文献将持续稳定增长而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因此,藏书空间设计要综合考虑纸质与电子文献,以及网上资源的协调增长与利用,提供网络条件方便读者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并开展咨询与培训服务,提高读者对文献的利用能力,以适应“服务重于收藏、取得胜于拥有”的创新型理念。

(四)自助型复合图书馆理念

要达到自助复合的要求,未来高校图书馆建筑应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意识灵敏性,即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管理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光线、热量、通风、电力及其它变量。

二是智能性,即通过遍布建筑物的传感器能够持续地报告到馆的用户数量,特定区域的用户数量、安全警报、安全的入口情况,保护区的入口情况等。

三是灵活性,即建筑物内部的设计允许根据需要随时扩展或收缩空间,而遍布建筑物的电力和电子通信网络则便于电话、数据传输、电视、安全管理及采集等功能的内部互联。

三、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

1.营造高质量的学术文化氛围和人文关怀氛围

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信息和得到知识,并在获取知识信息的同时追求便利舒适的人文环境。读者对事物的各种心理取向和行为习惯要求寻求安全感,希望隐私得到尊重,这就要求图书馆建筑要坚持“以人为主、以用为主”的指导思想,为读者提供便捷舒适的阅览化境,同时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场所,营造共享大厅、休息厅、空中花园等体现人文关怀的休闲空间。因此,图书馆建筑在设计中营造高质量的学术氛围和人文关怀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2.便利而较大限度地满足服务方式的需要

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过渡和转变阶段,社会职能、用户需求、组织管理、和技术装备都在急剧的变化和发展,也就决定了馆舍使用功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严格划分藏、借、阅三大空间被打破,代之的是较灵活紧凑而多样化的平面布局。

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建筑功能适应这种客观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下,通过查、阅、借、复制、下载、直接交流、接受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功能空间的布局,空间尺度设计、服务设施的设置、交通流线的组织和导向指示等方面更加人性化,更便利的满足服务方式的需要。

3.多种形式并存的功能区域划分

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促使高校图书馆职能多元化的形成,图书馆已成为学校的信息咨询中心、文献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网络技术中心和技能培训中心,高校图书馆这种多功能多层次服务职能的扩展和加深,势必要求图书馆在设计上实行创新,进行多功能设计,为图书馆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和可能。这就要求在图书馆在功能区域划分时,动静分区明确,有形图书馆和无形图书馆并存;办公区和服务区并存;清静的阅览区和热闹的讨论区并存;自我学习区和教育培训区并存,充分体现图书馆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4.室内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1)充分采光

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较大限度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尽量利用天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采光措施,在灯具选用上,应根据环保、护眼的要求,着重考虑具有养眼护目功能的灯具。

(2)自然通风

高校图书馆书刊陈旧,人员密集,保持空气流通、清新相当重要。它既影响室内环境又关系读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所以,自然通风设计已成为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采用自然通风。合理设置窗户的大小和位置,很好的组织穿堂风,在空调环境下,要留有足够的换气窗,复印室及卫生间等有空气污染或容易产生异味的地方应安装强制通风设备。

(3)装饰宜人

图书馆的内部装饰既要显示知识殿堂的氛围,体现我国的文化底蕴,又要有时代的气息;既要朴实、高雅、简洁大方,又要安全环保,体现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可用科学文化名人的肖像、雕塑及较高艺术性的艺术品点缀其中。

(二)交流场所的设计体现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多功能、综合性的文献信息中心,功能日益扩展。多功能设计包括满足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大空间的设计、多媒体的电子阅览室的设计、考虑馆藏多样性的储备书库的设计以及图书馆的接待室、会议厅、学术报告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的设计等。

图书馆的各种厅、室等设计要充分考虑图书馆的教育任务。因此,考虑能够进行计算机网络大屏幕的演示的建筑并配备相关的设备。

在公共区要考虑为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小卖部、休闲屋、书店等设置。

(三)协调增长理念的设计体现

1、纸质馆藏文献的存放

大学生围绕专业课程系统学习,其信息需求集中在馆藏文献方面,而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需要及时、广泛地从网络上获取近期的学术信息。因此,高校馆应采取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建设并重的方针,对于那些因知识更新而剔除的大量书籍,应设置密集书库集中存放,它的价值在于比较和研究。密集书库使其在不占用更多空间的基础上发挥研究的价值,保障了图书的正常运转。在实际运作中,也有些馆,因虚拟馆藏的比重高,光盘体积小,就不再专门开辟书库,将图书分散到各类阅览室内,既节省了管理成本又方便了读者,也为未来功能变动留有余地。

2、图书馆建筑中综合布线系统

当前,数字化期刊、数字图书、视频资料、各种专业数据库以及众多的在线和镜像的电子资源,在高校已经成为读者所依赖的工具和学习的手段。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图书馆的综合布线系统应该支持下列业务:宽带的通信业务、无线通信业务。从通信发展的方向上来看,无线通信将会越来越普及,可能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对无线信号接收等的设置。还有多媒体通信业务、智能化通信业务、个人通信业务、和保密的通信业务等。

(四)自助型复合图书馆理念的设计体现

在实际运作中,可采用通风自动化系统(CAS)、图书馆信息资源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OAS)、综合网络智能化系统(PDS)、安全防监控系统(SAS)等,彻底将管理分离到中央控制室完成,从而实现自动化书籍传送等智能化信息服务。可采用将办公、密集书库、网络中心、学术交流中心设置在一楼,二楼以上为独立完整的读者空间的方式分离读者与办公流,使馆内采编等业务与读者服务相对独立,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读者自助型服务。

结语

综上,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职能的演变,以及图书馆建筑实践不断成熟、完善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图书馆建筑又一个高峰期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日益成为炙手可热的课题。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基本思路

摘要: 简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馆舍的现状,分析了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从新馆建筑的依据、原则和具体要求出发,提出了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建筑设计 现代化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1999年上半年,国家做出了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当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规模达到160万人,在校生达到415万人,增长22 %。伴随着大规模扩招,其负面影响也日渐显露出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已达到了饱和的地步。

1 高校图书馆的馆舍现状

在馆舍方面,有相当数量的高校,特别是省建一般学校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图书馆建设相对滞后,馆舍面积达不到有关标准。其次,高校图书馆实行计算机集成管理以来,伴随着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原来的馆舍在结构布局和功能设计上都已经显得落伍。

2 新馆建筑的前期准备工作

(1)新馆建设立项。递交要求新建或扩建图书馆的正式报告。报告应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着重强调“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而提出把本校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文化景观”的发展奋斗目标。

(2)新馆建筑设计任务书。建筑设计任务书是建筑设计前最重要的文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建筑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意向,也是建筑设计师设计图书馆的依据。在编写任务书之前,应向有关图书馆建筑专家咨询,向建筑设计师请教,向有经验的图书馆馆长取经。同时在馆内成立新馆建设咨询小组,广泛听取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较大限度地减少遗憾,满足图书馆的功能要求。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应包括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新馆建筑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及面积分配等等。

3 新馆建筑总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是说明本馆的性质特点。如本馆是文理综合性还是专科性;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是师范院校,还是工程院校。它的学术性、教育性、情报研究程度如何,是重点单位还是一般性单位等等。

二是本馆的任务。是为科研服务,还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有否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这些任务的份量及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如何。

三是本馆服务对象和数量。

四是本馆的作用和地位。比如书刊文献收藏中心、流通参考中心、宣传展览中心、情报服务中心和学术活动中心,以及在学会和协会及图书情报网络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本地区甚至在全国的作用和地位。

五是藏书特点和规模。按出版方式区分,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文献量;按外型区分,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量;特藏如古籍、专利、样本、标准等文献量,以及它们的年进书量、现有量、较大藏书量。

此外,还有建筑规模、借阅特点、现代化设施、环境美化等项内容。

总体要求虽不能太具体,但也不能过分笼统,需要周密考虑。以上各项要用文字说明,应有图表、数据,以便设计师能大致设想出新馆未来的基本形状。

3.1 新馆建筑的依据及原则

由建设部等单位联合修订的《JGJ38―99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于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是当前新建、扩建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性文件。

在结构上要采用国际上流行的“三统一”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图书馆根据发展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图书馆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新鲜,读者来往便利,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书库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三统一”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标准化设施的布设和使用功能的灵活转换。

3.2 新馆建筑设计的具体要求

(1)外部。把新馆建成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区位上要处于学校的中心和教学区的中心;在风格上要与学校建筑大环境协调,还应有其独特的风貌;要重视图书馆的周边环境设计,馆舍周围环境绿化要好,面积开阔时应建有花园式的绿地、喷泉、石雕等装饰物,使之具有文化休闲广场的感觉。

(2)内部。新馆在1楼或2楼上应设有一个宽敞的大厅,各馆应有意识地规划利用这个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有特色而又实用的活动空间。要尽量使馆舍内墙不承重,能够自由拆换,更进一步设内墙,采用其他装饰材料如磨砂的玻璃墙壁,以增加房间的进深感,也适应了读者开放自由的心理状态。在馆舍布局上,要考虑大进深、大开间、开放式的方案;考虑利用等柱面结构,各种房间同一高度,取消旧式书库布局,为读者提供优美、宽敞、舒适的环境。

打破传统图书馆藏、借、阅3项功能的分离和空间上的相互分割,采用收藏、借阅、咨询、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将图书馆的期刊及书的库藏、外借、阅览、文献查询等活动统一合并在一个大的空间里,使书库既是图书馆的借书处,又是阅览室、咨询室,把收藏、外借、咨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藏书实行开架管理,读者可随意选书,就近阅读或抄写,如确实需要外借,可直接在出口办理借书手续。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需求量和工作强度。

鉴于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多样化和动态性,要求图书馆建筑的布局结构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由封闭的固定性空间形态变为开放的灵活的空间形态。作为新建馆应充分考虑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业务,配制各种现代化设施,包括网络设备、电子文献检索设备、声像服务设备、音像服务设备等等;在布线和配电上应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新馆要建立诸多兼作报告厅、多功能学术活动厅的多媒体业务厅。所以,应至少有1间计划外房间,以满足将来的某些需要。

在现代开放式管理的图书馆设计中,标志系统已成为与管理模式相协调的、不可缺少的一项设施,成为疏导人流和识别空间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标志系统往往被忽视,待建筑物建成后才对其进行填补,草率从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与建筑环境不协调,有的给读者使用带来不便,使标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标志系统的设计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4 结语

新馆建筑设计图纸出来后,一般会将平面图交给图书馆以征求意见。对图纸的审阅内容主要有:建筑设计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的设计原则;建筑设计图纸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中的具体要求;各类用房的设计及面积是否合理等。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要索要用电系统线路图。

一座图书馆的建筑周期一般需要3~5年,其使用年限低也在50年以上,可谓百年大计,所以,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布局,充分发挥图书馆人的作用。只有建筑设计人员与图书馆业务人员联合起来,才能设计出更为科学的现代化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在院校办学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并以某学院为例.对今后院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现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的重要性

(一)图书馆建设足衡童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因素

衡量一所大学的优劣,有多个方面的因素。据《中国青年》杂志的网上统计结果,在“学校条件”的几个选项中,只有“图书馆条件”和“学校藏书量”入围前十名,其中“图书馆条件”名列第三。仅次于“学校名气(学术声誉)”和“校风学风”,而“学校藏书量”则位居第九。由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学校图书馆对于学校的重要性,而且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校图书馆的优劣,已由以往的由藏书量来决定变成了现有的由“图书馆条件”来决定了。图书馆条件包括图书馆的建筑水平、建筑面积、建筑设施、区域划分、现代化设备的配置使用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等。这就充分凸显了学校图书馆建筑的重要性。

(二)图书馆建筑是图书馆其它基本要素赖以发挥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一个图书馆的馆舍设计不得当,设备不合标准,就会妨碍图书馆工作的开展,降低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影响图书馆任务的完成。为此,我们在建设一所新的学校图书馆时就要有长远的战略性目光,要摆正位置、理清思路全盘思考、统一规划。学校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等,它在选择馆址、确定面积、建筑结构、房间布局、综合布线、外观形象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都要进行专门的设计和施工。因此,有必要“建立由图书馆专家、学校负责人建筑师、工程师和教学专家构成的工作组”来一起进行认真、细致、深人的调查研究,参观走访、搜集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资料,广泛征求意见,加以比较分析、研究,形成建馆方案,使学校图书馆建筑规范化、标准化。

二、现代高校圈书馆建筑设计理念

(一)图书馆建筑的标志性

学校图书馆就像学校的名片,标志着学校的发展程度和办学水平,体现着学校的风采和独特个性,具有学校图书馆应有的庄严气势和学术氛围,也昭示着学校传承文明、铸造灵魂的崇高理想近代图书馆从诞生到现在不过100多年,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图书馆由小到大,由一般的社会文化机构,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第二起居室”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及时求助对象”,即使哪天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人们依然需要到图书馆去,因为那里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知识殿堂。作为文化教育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建筑要有独特的设计和造型.要追求艺术性和使用性。一座好的图书馆建筑是图书馆现代技术和建筑艺术结合,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二)图书馆建筑的人文性

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基本宗旨,一切为读者着想,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充分考虑读者的意愿和习惯,以方便读者利用文献和进行交流活

动为出发点和归宿,给读者营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温馨的环境,使人感到在这里看书是一种享受,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现代图书馆的较大追求。为此,要在图书馆建筑的内部功能、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人文关怀。

(三)图书馆建筑的开放性和多功能性

现代图书馆一般都建设成为大厅式的空间布局,以适应开放性和多功能性的需求,整个大厅就是服务区,大部分文献实行开架借阅服务,大厅既是藏书库房,又是阅览区,一厅兼有多种功能。这种布局一方面满足了读者与藏书直接见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图书馆“以人为本,方便读者,便于管理高效服务”的原则。美国的图书馆就是这样的,进入馆内,给人的感觉就像进人了一个大商场,各类图书、报刊、资料应有尽有,全部开架,以敞开连贯的大空间和灵活方便的配套设施,满足“藏借阅管一体化”的要求。同时,图书馆还设有电脑语音室、专科研究单间等等,适应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读者。由此可见,开放性和多功能性是今后图书馆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

(四)图书馆建筑的前瞻性

图书馆建筑是百年大计,一座图书馆建筑,不仅服务于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为明天使用的,因此,必须考虑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使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具有前瞻性。图书馆建筑的基础设施和各种自动化设备应从长远着想,对于因资金短缺暂时无法安装的,应预留通道。

三、某学院图书馆的建筑设计

图书馆的设计主要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在建筑设计上必须遵守教育部、文化部制定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一)必须达到的指标

1.馆舍及选址条规定:院校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独立专用的图书馆馆舍。馆舍建筑应当充分考虑院校发展和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满足各项服务功能的要求在选址上,图书馆应位于学校的中心位置,这个中心位置不一定指地理位置,而是指全校活动的中心图书馆周围要留有发展余地.要考虑到将来的发展需要。

2.建筑面积。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应达到生均2-3平方米。以某学院5000名普通学生(系数为1),600名研究生(系数为2)计算,建筑面积应不低于(5000+600*2)*2=12400平方米-

3.阅览座位数。《指标》指出图书馆生均阅览座位数(含使用电脑位数)应达到15%。以该院为例,则图书馆至少应设立阅览座位(5000+600x2)x15%=930个。

4.电子阅览室机位数。图书馆人均电子阅览室机位数应达到2%。以该院为例,图书馆至少应设立电子阅览机位数(5000+600x2)x2%=124个。

(二)基本结构及功能

1.基本功能。根据读者需求及服务类别,图书馆应设置下设功能区:读者咨询区、电子检索区、电子阅览区(含机房)、中外文书刊阅览区(含样本书借阅区)、中外文图书借阅区、特种文献室、声像室、多功能展厅、小型研究室、业务工作区(办公区)、会议室(接待室)等。另外,在硬件设置上还应配备统一的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防盗检测系统、背景音乐统、标牌导引系统及一卡通管理系统。

2.馆舍建筑结构。为适应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有用信息的心理需求,图书馆建筑有必要采用模数式建筑,实行开放式布局。这种布局具有较大的空间,统一的柱网、层高和荷载能力,体现空间功能的可变性和互换性。能够适应现代图书馆多种力能的需求和发展,且具有长远的经济性这种结构设计有助于实现藏书的开架借阅,有助于实现图书的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数式图书馆体现了简洁、灵活、高效的时代精神。

(三)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

所谓综合布线系统,就是指建筑物中对信息传递媒介的科学化设计(或结构化设计)与建设。现代图书馆智能化的布线系统即是指图书馆大楼内安装的综合布线系统,其目的是为图书馆提供扩展力强及高速度的信息通道,一般需布设八种线路,即电脑线、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闭路电视线、视听语言专用线、安全监控线、防火报警线及火灾报警线。布线组成材料有传输介质(光缆或非屏蔽双绞线等等)线路管理设备、各种适配器、连接头、插头、插座、机柜等。综合布线系统是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的最基本构成,作为学校图书馆,也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总之,学院要创名校,必须有现代化的图书馆作信息支撑,因此,要充分调研,精心设计,设计建造出适应现代院校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图书馆,用的设施,的环境和的服务手段来为学校提高办学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探讨: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念是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本文在具体阐述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从五方面就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可持续;设计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在办公建筑、城市住宅小区等建筑类型纷纷走向绿色生态,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也逐步朝可持续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类型之一,也在诸多方面做着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和尝试,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图书馆、天津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建筑便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下面,笔者结合设计实践,就如何在高校图书馆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高校大学生创造出健康、舒适、节能和可持续利用的学习环境试作探讨。

1可持续发展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及时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土地、海洋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993年,国际建协第18次大会发表的《芝加哥宣言》指出:“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同时提出“以探求自然生态作为设计的依据”。可见,可持续发展建筑是指资源与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尊重自然、追求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材料,巧妙利用或创造优越的周边地理环境而建设起来的建筑,其生态性贯穿整个建筑生命的始终,即不仅关注其建造的整个过程,也体现在以后的运行和管理过程中。与一般图书馆相比,其重心已从单纯的效率性的物用功能逐渐转向调节与启迪读者的情绪与心理需求上来,除了必备的实用功能外,还要考虑文献保护的适宜性、读者环境的舒适性、内部空间的灵活性以及室内外布局的艺术性等诸多因素。

3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 选址、布局与形态要综合各自然要素

可持续设计的目的之一,即将场地给建筑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小化,因此,在高密度的校园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现有场地合理规划、安排交通成为场地设计的关键。出于可达性要求,高校图书馆选址应选在读者最方便、环境幽静、地势较高、日照通风良好的基地,为后期的被动式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随着各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读者需求的增加,图书馆的扩建问题不可避免,因此选址应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图书馆的扩建方式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种,前者施工方便,不影响图书馆正常运行,后者工程难度大,对地基要求高,扩建期间需闭馆,因此常以水平扩建为主,这就要求地段较方整,不过分狭长。同时,环境是人类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主题之一,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其要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如绿色的草坪、良好的视角、远离火源、远离噪音(阅览室允许噪声不应超过40~50分贝)等,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持和维护费用,因此,应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景色,如此,这样不仅能提高空气质量,且周边美好的景观也能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合理的朝向设计、较小的体型系数也是减少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最理想的建筑朝向莫过于正南北,但在设计过程中因地理条件的限制,总会出现偏东西的现象,因此在设计中应把握好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使用日照分析、通风处理、立面处理等,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3.2 室内空间设计注重健康性与舒适性

以人为本,创建无害、健康、舒适的环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必须遵循的原则。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筑已尽可能兼有优美清雅的馆内外环境和足够的植物配置、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一种“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理想格局。在周围没有景观可借用的情况下,也可通过建筑空间“中庭”设计来达到这一目的。图书馆引入中庭设计,不仅使空间形态发生深刻变化,还能利用中庭引入自然光并提高通风效果,减轻环境负荷。如由路易•康设计的美国埃克塞特高校图书馆,藏书空间围绕中庭布置,充分改善了藏书处的采光,引入自然光至阅览区并改善通风效果。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技术图书馆正立面由玻璃建成,给人一种摇摆不定的青草毯的幻觉,一个由铁和玻璃构成的锥体刺穿了青草的屋顶,里面是能充分享受自然光的透明和开放的内部空间,整个设计大大减轻了周围环境的负荷。【1】可见,我们尽可能提高建筑物的天面、负一层的采光井和采光带及图书馆中庭进行专项绿化设计等弥补外部环境绿化的不足,以将人造自然绿化空间融入到建筑之中,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

3.3 节能降耗,满足低碳要求

建筑可持续设计的要素之一即是环保设计。高校图书馆每年因为资源消耗特别是电力消耗所要支付的成本,在总维护成本中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要实现环保设计,一是应充分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环保材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在适用性方面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设计中,应尽可能使用无害、安全、耐用、多功能的新材料,虽然这样要求前期投资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图书馆的使用年限最少也有50年的时间,每年节省一点维护成本,年复一年,总成本必将大幅度降低,且又减少了污染,降低了资源的消耗。其次,通过采用合理的结构和布局设计,使得图书馆内部可以有更多的阳光、更清新的空气、更宜人的温度等等,为读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这些设计不仅不会造成任何成本的增加,且还可以实现一劳永逸的效果。,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如在灯光设计中,通过传感器对温度、光照强度等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送到主控系统进行分析,由主控系统对灯光的亮度进行智能调整,使得灯光的亮度在适宜人们学习要求的同时,还节约了能源。

3.4 合理利用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是可持续设计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在室内和室外充分利用二次水、自然降水和其他水资源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高校图书馆水资源的利用应根据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相适应的节水方式。在各种可二次回收的水资源中,雨水相对污染少,水处理造价较低,应当大力推广。雨水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道路雨水可集中收集,再回收利用排入人工湖或回灌地下水;而降落到建筑物屋面的雨水,则通过雨落管、道路雨水口等或直接排入绿地或透水性铺装地面补给地下水,或进入雨水收集管线,经过初期径流池除去受污染较重的初期径流,再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雨水,在人工湖需补水时通过水泵提水补充,人工湖水满后,多余雨水进入过滤池,再通过回灌井补给地下水,或可作为中水水源以缓解中水回用量过小。此外,用水可利用光控、声控等智能节能系统节约能源,光控和可调节冲水能杜绝细水长流,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的短缺。

3.5结构化综合布线

高校图书馆建筑应适应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在传统的图书馆布线系统中,由于语音系统、电脑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空调系统、监测系统以及消防报警系统各自独立布线,并采用各自不同的传输介质,给施工和今后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弊端,如线路错综复杂,维修困难;重复施工,造成材料和人力的浪费;若将来改变网络结构或添置、移动设备,必须重新进行布线,造成财力浪费,等。所滑结构化综合布线用一次布线就完成了馆舍内所有系统的设备线路问题,增加了建筑使用空间,并使建筑物内部空间显得简洁、流畅。设计安装好的这些线路,有的基于图书馆目前的条件,可能不会马上得到使用,但如前所述,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前瞻性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如此,才能为图书馆在几年内甚至几十年内的技术拓展做好必要的准备。

【3】袁镔.简单适用有效经济――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生态设计策略回顾【J】.城市建筑,2007(4):16-18.

【4】肖雨滋. 论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J】.图书馆,2008 (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