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浅析地理教育改革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析地理教育改革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析地理教育改革

浅析地理教育改革: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路径

摘要: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说是一个契机。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在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中应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更深一层的协调人地关系,关注人类社会发展。注重地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重视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境教育是实现持续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地理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思想,同时也是人地关系较高道德水准,运用科教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中学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

20世纪初期以来,由于世界一些落后民族的相继独立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资源的匮乏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地球环境日渐恶化。如何协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世界许多国家在地理教育中开始了新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较系统的科学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全球共识。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表明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日臻完备。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敦促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化、综合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的变革。公众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是中学地理教育目的的新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未来可持续发展参与者的大军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教育。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从观念上改变自己错误的环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的参与,使人们不断提高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日常行为活动中做起。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和生态朝着良性方向持续发展。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呼吁各国重视地理教育,并对地理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策略等做出统一的、规范化要求,其意义就在于此。拓宽了中学地理教育目的,使其化、综合化。这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相对于基础教育其他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它使学生具有21世纪建设人才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环境意识、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为此,中学地理教育应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使其在21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有效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建设做出贡献。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和改革,许多现代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改革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3.1增加新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

为适应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在地理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新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内容。这些新的地理观念和信息,可参考《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以及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些内容的增补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

3.2减轻知识学习的负担,加强地理能力的培养

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即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能力的总和。现代教育观认为,能力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及时位的任务。因为接受知识是一个终身过程。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学生具备各种学习过程所需要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更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中学地理教育也应把地理能力的培养视为中心任务。

3.3系统地理要强化人地关系,突出学科的应用性特色

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走出为学知识而学知识的误区,同时也要避免在知识上面面俱到。在人地关系的教育上应改变重说教、轻能力的现状。避免只是从消极方面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而要从积极的角度指出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方向。为此,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两条原则:一是强化人地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预测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以正确地调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活动方式;二是突出地理应用的特色,使学生明确所学各类地理系统及要素性质,物能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和发展规律的意义,并掌握利用、改造和保护各类地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方式和途径。

3.4区域地理要突出区域发展条件、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策略两个方面

参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地域为依托。区域地理研究的意义就是在具体的地域范围内,对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考虑,协调解决。区域地理的教育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和地理分布,了解区域地理现状,而是要让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能更深刻地揭示人地关系,为地理应用提供广阔的领域。为此,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以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对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不断了解国内外近期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便于更好地、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4.1积极掌握和充实新的理论性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达到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应重视地理教育发展趋势,及时适当地调整地理教育工作,积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充实头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关注国家发展,让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同时应密切关注地理教育理论的充实、更新,及时了解掌握地理教育新理论。除此之外,作为地理教育的工作者,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内的新思想、新观念,以便在教学中恰当借鉴利用其研究成果。新晨

4.2提高思维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和利用。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操培养时,必须充分研究教材,利用教材,设计出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特点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大教学活动容量,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圆满完成地理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最终贯彻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五、构建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方法体系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方法就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要完成地理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新任务,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方法所能承担的,而是需要多种教学模式、方法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共同完成。所以我们要探索多种地理教学模式、方法,使它们在实现地理教学新功能中发挥优势,最终实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浅析地理教育改革:浅析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学地理教育改革

摘要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来说是一个契机。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在中学地理教育改革中应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更深一层的协调人地关系,关注人类社会发展。注重地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重视对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环境教育是实现持续教育的重点,科技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地理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当代最重要的科学思想,同时也是人地关系较高道德水准,运用科教手段,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中学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

20世纪初期以来,由于世界一些落后民族的相继独立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人口急剧增加。资源的匮乏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地球环境日渐恶化。如何协调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世界许多国家在地理教育中开始了新的改革和创新,逐渐形成了较系统的科学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全球共识。因此,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表明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日臻完备。

2可持续发展思想敦促了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化、综合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的变革。公众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是中学地理教育目的的新内容,同时也是中学地理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中学地理教育,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全体学生———这支未来可持续发展参与者的大军进行可持续发展思想意识教育。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从观念上改变自己错误的环境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的参与,使人们不断提高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日常行为活动中做起。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和生态朝着良性方向持续发展。1992年8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理大会上通过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呼吁各国重视地理教育,并对地理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策略等做出统一的、规范化要求,其意义就在于此。拓宽了中学地理教育目的,使其化、综合化。这也是中学地理学科相对于基础教育其他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它使学生具有21世纪建设人才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环境意识、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为此,中学地理教育应受到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的重视,使其在21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有效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未来人才的素质建设做出贡献。

3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和改革,许多现代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改革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3.1增加新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

为适应参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在地理教学内容中增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地理观念以及新的生产观、消费观、发展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内容。这些新的地理观念和信息,可参考《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以及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些内容的增补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

.2减轻知识学习的负担,加强地理能力的培养

地理能力是顺利完成地理活动,即地理认识活动和地理实践活动所必需的能力的总和。现代教育观认为,能力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及时位的任务。因为接受知识是一个终身过程。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使学生具备各种学习过程所需要的能力,比获得知识更有价值和意义。所以,中学地理教育也应把地理能力的培养视为中心任务。

3.3系统地理要强化人地关系,突出学科的应用性特色

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走出为学知识而学知识的误区,同时也要避免在知识上面面俱到。在人地关系的教育上应改变重说教、轻能力的现状。避免只是从消极方面对人类活动加以限制,而要从积极的角度指出人与自然持续发展的方向。

为此,系统地理的教学内容要体现两条原则:一是强化人地关系,使学生懂得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预测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以正确地调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活动方式;二是突出地理应用的特色,使学生明确所学各类地理系统及要素性质,物能的流动和转化,演变和发展规律的意义,并掌握利用、改造和保护各类地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的方式和途径。

3.4区域地理要突出区域发展条件、问题和区域发展方向、策略两个方面

参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地域为依托。区域地理研究的意义就是在具体的地域范围内,对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考虑,协调解决。区域地理的教育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地理名词和地理分布,了解区域地理现状,而是要让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区域地理问题。所以,区域地理教学内容能更深刻地揭示人地关系,为地理应用提供广阔的领域。为此,从区域条件、问题,区域发展方向、策略这一新的视角重建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培养学生以后参加地区持续发展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4可持续发展对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中起到关键作用,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应不断了解国内外近期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动态,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以便于更好地、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4.1积极掌握和充实新的理论性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达到使学生进一步获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应重视地理教育发展趋势,及时适当地调整地理教育工作,积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充实头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关注国家发展,让教学工作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同时应密切关注地理教育理论的充实、更新,及时了解掌握地理教育新理论。除此之外,作为地理教育的工作者,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内的新思想、新观念,以便在教学中恰当借鉴利用其研究成果。

4.2提高思维能力、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地理教学法的研究和利用。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操培养时,必须充分研究教材,利用教材,设计出形式新颖、图文并茂、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特点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大教学活动容量,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接受知识,思考问题的热情和兴趣,圆满完成地理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最终贯彻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5构建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方法体系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教学模式、方法就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部分,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要完成地理教学目标所提出的新任务,不是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方法所能承担的,而是需要多种教学模式、方法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共同完成。所以我们要探索多种地理教学模式、方法,使它们在实现地理教学新功能中发挥优势,最终实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

浅析地理教育改革:论地理科学发展与中学地理教育改革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地理科学发展与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关系,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 地理 科学发展 中学地理 教育改革

近年来许多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大专院校地理系纷纷更名,或同时挂出地理系、××系两块牌子,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及时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高校地理系学生入校后厌学、或要求转学者也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反映出地理教育走入了低谷,地理专业产生了“危机”。

走入低谷和产生“危机”的原因何在?首先是社会原因。

目前,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实行这个经济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通 过竞争,调动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迅速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个体制势必影响到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影响到 高校的专业结构与方向,进而影响到中学,特别是高中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地理学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已有数百年之久。既然它能发展到今天,仍成其为一门科学,肯定有自己的生命 力,否则这门科学会被历史淘汰。而一般人,对地理学了解不一定十分。地理学什么,有什么用,知道得 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高考取消地理说明教育部门的一些人对地理学的内容和作用也并不十分了解,这一举措更 加剧了地理学科走入低谷和地理专业产生“危机”的程度。

地理学走入低谷,就社会原因而言不是地理教学改革本身所能解决问题的,但改革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地理学的科教工作者要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专业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 是历史的“专利”。现在似乎一提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其实地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有自己的立足点,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在中学教育方面,不仅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可 以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它可使学生比较地认识家乡,对学生进行建设、保卫家乡、热爱乡土的教育;能 使学生比较地认识祖国,进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和对学生进行国际 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辩证唯物主 义教育,并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获得关于生产资源分布知识,关于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知识。此外,在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知识的应用上也都 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为此,地理教育,无论在中学课程中,或在大学为培养地理师资所设立的地理系都没有被砍掉过。无 论在中国,在世界其它国家重视程度时有起伏但都依然保留。只要肯定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师范地理 专业也定会被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在这种形势下,中学教育会强调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地理教育其重要程度是应当削弱呢,还是应当加 强呢?结论是更应当加强。因为地理学来源于实践,也必然要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无论 是地理知识教育、地理技能教育、地理智能教育,地理教育中的德育都和实践,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上述种种地理教育更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许多地区,盲目上马了许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污 染小型企业(如小造纸、小冶炼、小化肥、小水泥厂等),它们虽为部分人或局部地区带来了暂时的经济利益,然而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国家、百姓,以致于子孙后代造成严重危害,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效益。这 些小企业经营者及其决策者们多是地理文盲。所以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仅只地理工作者知道是不够的,更主要的 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尤其是一些决策者,党政工作者了解,才不致使地理学走入误区。

地理学摆脱“危机”,还要克服不可忽视的自身存在的矛盾,即要解决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特有的环境条件 下地理学如何发展的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就其综合性来说,无论哪一个专业都难以比拟;但就其研究领域中自然经济各要素的深度来说,哪一个要素都有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就其实用性来说,也不及许多专业产生经济效益明显。这是它在今天市场竞争的经济条件下不及其它许多学科之处,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地理学究竟要占领哪一个领域?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发展?尤其应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经济建 设挂钩?地理学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其研究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偏离方向,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综合性 和区域性的特点。如研究投资环境如何优化,研究资源、人口、环境和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全球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都能发挥地理科学的优势,体现地理科学综 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不少大学地理系更名,就是想要竖起一面改革的旗帜,与经济建设,社会实践挂起钩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便广招生源。其实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地理系叫××系(有的叫“城市与区域信息科学系”,“城镇规划与建设系”,“国土开发与建设系”,“旅游系”等),而在于它的实质。关于地理学的 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可作专题研究。这里需要认识的是地理科学今天不能仅是少数专业人员掌 握的科学的武器,而是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劳动者及中青年,人人都应具有的知识,因而地理科学的发展会 激发人们对大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视,而对地理教育的重视也会促进地理科学的发展。

浅析地理教育改革: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与展望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正在不断走向深入,步入成熟。在世纪之交如何认真地回顾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地理教育改革的前景,从更广阔的视角研究地理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这是地理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沉思

地理教育在未来社会中到底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地理教育改革与整个社会改革到底是什么关系?地理教育改革到底应该怎样突破、怎样深入?对此人们都有点徘徊不前,拿不出一个具有强烈说服力的意见来。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在沉思,地理教育改革徘徊在十字路口。

(一)地理教育改革中贯彻“三个面向”的反思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形势,站在国家民族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来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十几年来,地理教育的改革和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冷静的反思,我们就会发现,地理教育在贯彻、实施“三个面向”中,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内容陈旧、部分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需要、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另外,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甚至盲动、不知所措的状态,对社会的变化缺少必要的反应能力,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地理课程内容落后于迅速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教育理论与地理教育实践和地理专业知识尚未能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教育理论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就必须突破旧的思维方式,自觉地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和统揽整个社会发展的视野中去认识把握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协调的发展。

(二)地理教育价值观的时代思考

时代的变革与理论的深化将一系列重大实践与理论课题摆到地理教育研究者面前:什么是地理教育价值?什么是地理教育功能?地理教育目的、地理教育功能、地理教育价值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地理教育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符合时展的地理教育价值观?……这是当前实现地理教育价值、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效益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当前我国地理教育实践与理论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和必须闯过的难关。现代地理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是多元的,它不仅追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而且十分注重人的自身发展的价值。但是,不少人一提到地理教育的价值,往往更加注重其间接的、外在的价值,即地理教育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价值,而对于地理教育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价值,却相对地忽视。这表现在许多学校的地理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掌握具有实际意义与职业意义的知识与技能,而不注意地理教育活动本身对于学生身心尽可能发展的深远意义;注意地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而相对忽视其训练学生心智的价值。

尤其近年来,由于一些人对教育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作了片面的理解,因而在专业设置、学科课程开设、以及学科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市场上要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社会上刮什么“风”,地理教育就下什么“雨”。这样的地理教育在突出为当前经济建设服务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相对忽视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地理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性。现代化的地理教育,必须把促进学生自身发展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除了对学生有统一的知识技能教学要求外,应非常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努力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现代地理教育应该深入认识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主动地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恰当地组织地理教育活动,提供多种有利于发展学生潜在才能的学习锻炼机会,使学生在极富个性化的地理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同是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过程中,重视教会学生收集与掌握各种新知识与新资料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怎样摒弃旧思想,如何获取新的思想。

浅析地理教育改革:论地理科学发展与中学地理教育改革

(安阳师专 张景宇)

近年来许多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 象也非常严重。大专院校地理系纷纷更名,或同时挂出地理系、××系两块牌子,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 不如招生人数多,及时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高校地理系学生入校后厌学、或要求转学者也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反映出地理教育走入了低谷,地理专业产生了“危机”。

走入低谷和产生“危机”的原因何在?首先是社会原因。

目前,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实行这个经济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通 过竞争,调动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乃至每个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迅速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个体制势必影响到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影响到 高校的专业结构与方向,进而影响到中学,特别是高中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地理学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已有数百年之久。既然它能发展到今天,仍成其为一门科学,肯定有自己的生命 力,否则这门科学会被历史淘汰。而一般人,对地理学了解不一定十分。地理学什么,有什么用,知道得 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高考取消地理说明教育部门的一些人对地理学的内容和作用也并不十分了解,这一举措更 加剧了地理学科走入低谷和地理专业产生“危机”的程度。

地理学走入低谷,就社会原因而言不是地理教学改革本身所能解决问题的,但改革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地理学的科教工作者要宣传自己,宣传自己的专业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 是历史的“专利”。现在似乎一提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其实地理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有自 己的立足点,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学在中学教育方面,不仅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还可 以进行国情、国策教育。它可使学生比较地认识家乡,对学生进行建设、保卫家乡、热爱乡土的教育;能 使学生比较地认识祖国,进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和对学生进行国际 主义教育;能使学生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对学生进行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辩证唯物主 义教育,并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获得关于生产资源分布知识,关于人口、环境、 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知识。此外,在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知识的应用上也都 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因为此,地理教育,无论在中学课程中,或在大学为培养地理师资所设立的地理系都没有被砍掉过。无 论在中国,在世界其它国家重视程度时有起伏但都依然保留。只要肯定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师范地理 专业也定会被受到应有的重视。

当前我们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在这种形势下 ,中学教育会强调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而地理教育其重要程度是应当削弱呢,还是应当加 强呢?结论是更应当加强。因为地理学来源于实践,也必然要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无论 是地理知识教育、地理技能教育、地理智能教育,地理教育中的德育都和实践,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上述种 种地理教育更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许多地区,盲目上马了许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重污 染小型企业(如小造纸、小冶炼、小化肥、小水泥厂等),它们虽为部分人或局部地区带来了暂时的经济利益 ,然而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国家、百姓,以致于子孙后代造成严重危害,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效益。这 些小企业经营者及其决策者们多是地理文盲。所以地理教育的重要性仅只

地理工作者知道是不够的,更主要的 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尤其是一些决策者,党政工作者了解,才不致使地理学走入误区。

地理学摆脱“危机”,还要克服不可忽视的自身存在的矛盾,即要解决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特有的环境条件 下地理学如何发展的问题。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就其综合性来说,无论哪一个专业都难以比 拟;但就其研究领域中自然经济各要素的深度来说,哪一个要素都有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就其实用性来说,也 不及许多专业产生经济效益明显。这是它在今天市场竞争的经济条件下不及其它许多学科之处,在竞争中处于 劣势地位。

地理学究竟要占领哪一个领域?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发展?尤其应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经济建 设挂钩?地理学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其研究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偏离方向,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突出综合性 和区域性的特点。如研究投资环境如何优化,研究资源、人口、环境和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研究区域经济特点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全球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都能发挥地理科学的优势,体现地理科学综 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不少大学地理系更名,就是想要竖起一面改革的旗帜,与经济建设,社会实践挂起钩来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便广招生源。其实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地理系叫××系(有的叫“城市与区域信息科 学系”,“城镇规划与建设系”,“国土开发与建设系”,“旅游系”等),而在于它的实质。关于地理学的 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可作专题研究。这里需要认识的是地理科学今天不能仅是少数专业人员掌 握的科学的武器,而是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劳动者及中青年,人人都应具有的知识,因而地理科学的发展会 激发人们对大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视,而对地理教育的重视也会促进地理科学的发展。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如下若干问题。

1.高考不考地理,名曰“克服应试教育、而抓素质教育”,但在当前高考作为学校指挥棒是学生学习主要 驱动力的现实情况下,结果是造成学校对地理教育不重视,学生更不重视。有的由于对地理课时的删减,教学 计划完不成,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后果而言,高考取消地理,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举措。

2.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许多重要规定得不到落实。如规定高中一年级96学时,平均每周3学时,许多学校每周 只开2学时。理由是每周两天工休日,课表排不下,此外还规定高中三年级地理有选修课,实际早已名存实亡了 。

3.知识与理论脱离实际,重知识教育,轻技能、智能教育。教学大纲及教材安排实习、实践活动、校外调 查研究活动甚少。反映有关人地关系的上述活动更少。如原大纲中规定阅读课外读物,看地理影片、电视节目 ,参观天文馆、气象台、自然博物馆、天象观察、气象观测、地震测报、环境监测、野外考察,地理调查等“ 每年应不少于一次”。九年制初中新大纲在乡土地理部分笼统提出了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但缺乏明确的 要求与规定。

4.师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理论应用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5.大多数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电教设备不足,经费不足,难以安排正常的实习实践活动。

初、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去向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相当一部分是分流就业。无论工作在什么岗位,地理知识 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最基本的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要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得多。 任何人都很难说没有面临新的择业的机遇与可能,而具有广博地理知识的人会在新的择业中占一定优势,更容 易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当一个好村长、好乡长、甚至是合格的县长、市长,应当说必须具备广博的地理知 识与能力,所以如果对中学地理教育不重视,不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

地理教育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措施是:

1.改进师范大专院校地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突出应用技术课程比重,增加实习、实验比重,提高师 资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与能力。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需要,必将要求各项地理活动的开展。地理教学大纲是指导中 学地理教学改革,完善人才素质学科构成,最终达到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准绳。因而制定或修 改以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计划及地理教学大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孙景沂先生在《中学地理教 学参考》94年7-8期和96年9期中先后介绍过编制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的探索和编写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从 文章介绍看,在适应形势要求、内容更新与改进方面都大大优于现行高中大纲,建议地理实践活动安排要加强 ,要具体,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保障贯彻实施。

3.在课程设置方面初中以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为主,高中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为主较为适宜,应保障时 数不得随意删减,加强对统考的严格管理,保障其严肃性,把好质量关,更应当恢复地理在高考中的原有地位 。

4.在地理教师任职资格方面切实落实教师法所规定的要求,非师范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均属不合格的 师资,这部分人应通过进修达到符合要求的水平。

5.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省地市,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组织好现任教师师资培训工作,重点是提高对新 教材的授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验、实践活动的能力。

6.在教学设备方面要满足教材内容和实验、实习的要求,建立电化教室,将录像、幻灯、投影作为重要的 教学手段。全国统一编制地理图片、录像片、幻灯片、投影片,及时与教材同时配套出版发行,供应。

7.各地应建立自己的乡土地理实习基地,编写相应实习指导书发给学生使用。

8.建立一套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包括知识的考核与能力的考核,要知识与能力并重。

9.各地要制定出 实施方案,抓试点,以点带面,争取在3-5年内抓出成效,落实新大纲的各项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