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几点思考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几点思考:音乐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加强音乐教育,可以发掘幼儿的智力潜能,塑造幼儿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作用;情感;意识
音乐是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优良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成长的重要因素,音乐教育是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乐曲《赶花会》时,每当那优美欢快的旋律一出现,孩子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育孩子尊敬长辈也毋需训诫说教。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效果。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这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协作意识
儿童的成长是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一开始,孩子的社会化表现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化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唱歌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中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幼儿欢迎。这些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合唱时,也只有当音色、音高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这两种活动中,协调的意识格外重要,因为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先让幼儿整体地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引导幼儿倾听集体演奏的音响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很受幼儿喜爱,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
集体音乐游戏及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这里同样有促进幼儿社会化的潜在功能――协作技能的培养,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教师如能挖掘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利用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发展。如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 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这就为他们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四、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彼此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的发展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具备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如,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所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随着幼壕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教育还有助于他们交际语言的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前文中已提过,音乐教育能为幼儿提供其他各种教育相对缺乏的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尤其是在音乐游戏和集体舞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交际语言进行交往,如“我想和你跳舞”、“请你和我一起玩”等。而这些语言正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些交际语言能够促进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总之,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每个幼儿教师都应高度重视音乐的育人作用。在教学中精心选择合适幼儿的音乐教材料,着力挖掘教材中促进幼儿成长的因素,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几点思考:关于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思考
摘要:音乐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其进行音乐教育的方式尤为重要。实践证明,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欣赏能力、听觉能力等方面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并促进其发展,是十分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能力;节奏感;幼儿发展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上,是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音乐教育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和特点,还必须熟悉并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即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之间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而形成互不相干的“两张皮”。所以说音乐教育不是单一性的,而应是多面性的。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呢?
一、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它可以与语言节奏、节奏乐器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是音乐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能力的方法。因此在节奏训练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的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环节。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它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
什么是音乐节奏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从而正确感知音乐的能力。音乐节奏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对音乐的表现力的感知,因此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地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节奏感的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歌曲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地表现音乐的节奏,再在美的节奏性动作中来表现音乐情绪情感活动,培养节奏感。
二、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中的综合能力。音乐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在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需要不同的实践能力。比如:欣赏音乐需要用听觉感觉音乐的情趣情感,感知节奏、节拍、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需要从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的内涵,需要会听辨人声和乐器的音乐,感受音乐美,这就需要培养幼儿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一系列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
音乐视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譬如上面提到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等,都是在反复数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些音乐能力贯穿于唱歌或音乐伴随下的活动、音乐欣赏、节奏音乐等音乐活动之中,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接受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互有联系、相辅相成的。儿童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又将促进音乐知识技能的运用和掌握。
四、音乐教育评价也很重要
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评价存在两个问题:①为评价而评价。有的教师把评价看成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希望每个幼儿都有一个好的评价结果。②以测试替代评价。我们常以“一测定状况”来反应幼儿的发展状况。我们认为在进行音乐教育评价时,教师应重视幼儿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不要在乎评价结果。教师的评价重点不应放在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而应看中幼儿的发展。为了发挥音乐教育评价的作用,我们尝试采用下列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1.教育评价的对象虽是个体,但评价时可以通过群体形式出现。以唱歌为例,幼儿可以单独演唱也可以邀请小伙伴伴唱、伴奏、伴舞。幼儿还可以拿出自己的“绝活”,进行个人音乐特长表演,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充分表现自我。虽然幼儿会因知识技能、经验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通过活动,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让幼儿既评价自己,又评价别人。因为幼儿在对他人做出评价的同时,能更清楚、客观地认识自我,并吸取、借鉴他人之长。
3.将单次评价与重复评价相结合。重复评价虽然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却能使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
所以,只有把握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从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切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几点思考:在音乐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摘 要:开展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幼儿发展,使幼儿可以在丰富有趣的音乐教育活动中获得乐趣,使其获得智慧的启迪,使幼儿的创造力得以培养和提高,使不同个性的幼儿在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个性;发展
幼儿园应当给予幼儿个别差异更多的重视,应当想方设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以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作为一种可以表达思想感情、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音乐有助于启迪智慧,激发人们的灵感。而在幼儿园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数是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的,可以使幼儿轻松自在地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可以使幼儿在宽松的音乐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助于促进幼儿个性发展。那么,应当如何利用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利用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一、选择音乐素材贯穿一日活动,塑造幼儿个性
为了充分利用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形成,应当将音乐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使音乐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这样才可以将音乐教育活动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才可以利用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幼儿刚进幼儿园时,可以为幼儿播放一首他们熟悉而旋律优美的乐曲,使幼儿一进园就感受到轻松、自然、舒适的音乐艺术氛围;在幼儿进餐时,也可以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钢琴曲,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使幼儿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下轻松、愉快地进餐;还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幼儿开办一场小型音乐会,让幼儿参与到音乐会的组织活动中,还可以让幼儿负责主持这场音乐会,以使每位幼儿都可以有展示自己个性特点的机会,同时有助于幼儿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在音乐会开展过程中得以逐步提高。总之,应当将音乐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使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其感受到音乐给其带来的乐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达到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
二、创造良好音乐环境,唤醒个性体验
可以以音乐为主题布置教室、走廊环境,让幼儿时刻感受到被音乐氛围所包围,使幼儿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熏陶。在区角,可以在掌握幼儿年龄特征的基础上,为他们准备丰富多样的成品乐器和半成品材料,让幼儿可以在区角活动中尽情地玩。而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如,在《莺歌燕舞》主题活动中,在科学角布置鸟的图片、标本,还可以为幼儿播放相关碟片,让幼儿对各种鸟的不同叫声加以观察,了解不同鸟的外部形态、特征等,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愉悦,激发潜能,大胆创造,获得个性化发展。
三、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弘扬幼儿个性
1.借助韵律活动,有效发展幼儿的个性
韵律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韵律活动教材选编中,音乐、动作和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要把握适度性。在韵律活动中,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操作中尝试,感受中体验,即兴中创作,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幼儿去感受、体验、理解,让幼儿有机会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2.借助歌唱活动,积极培养幼儿的个性
教师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歌唱活动,使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歌唱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给其带来的乐趣,使幼儿不由自主地去感受音乐美、模仿和学习歌唱。并鼓励幼儿在歌唱中带有丰富的表情,做一些临场发挥的动作,使幼儿在歌唱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使幼儿有更多自主创造的机会,使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歌唱歌曲,有助于张扬和发展幼儿的个性。
3.借助音乐欣赏活动,使幼儿的个性得以激发
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教师应当经常开展主题性的音乐欣赏活动,注意将音乐欣赏同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幼儿透过音乐作品感受其美感,使幼儿受到感染,展示个性,发展个性。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向幼儿进行综合培养的课程之一,对于幼儿个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特点和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想方设法利用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在培养幼儿认识、情感和音乐技能的同时,促进幼儿初步形成对人事物的积极态度。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几点思考: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
摘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感兴趣,积极性才会高、学习效果才会好。让幼儿感知与体验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歌唱教学游戏化、故事化,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下发挥潜能创设意境,使幼儿主动参与与欣赏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适当的对幼儿进行评价、鼓励,会使幼儿产生被肯定的成就感。
关键词:培养、音乐、兴趣、发挥潜能、主动参与、鼓励
在现代社会中,感受音乐已成为所有人的乐趣。幼儿更离不开音乐,他们喜欢倾听,或者随意地跟大人们的音调、节奏学样。幼儿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的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样,我们有展。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儿童进行教育。
一、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感兴趣,在教幼儿歌曲时,不要仅满足孩子记住歌词,学会旋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势、体态等感染幼儿。幼儿接受形体语言训练时会感到到非常有意思,能体验到歌曲的美妙,幼儿将会产生对音乐更加浓厚的兴趣。
二、让幼儿感知与体验音乐
感知音乐主要是指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关系,表现形式等的感受认识。体验音乐是指幼儿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与作品相互激发、融洽、并在感知的收获和成果的促动、引领下调动已有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相关经验了解学习新的知识,并将这些体验、收获积淀在心中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通过游戏、童话等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通过听觉上的相似性(如打雷的声音)或建立听觉与视觉(如圆圆的)、与味觉、与触觉、与肢体运动(如闻乐而舞)等联系,让幼儿体验音乐。
三、音乐教育使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
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教师应当熟悉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同时还必须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使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很好地交融。
四、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在节奏训练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更要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因素。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月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熟悉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在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得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地再现音乐的节奏以此培养节奏感。
五、将歌唱教学游戏化、故事化使幼儿在愉快的学习状态下发挥潜能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歌唱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将歌曲融于游戏中,不仅能引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幼儿很快的掌握歌唱的技能和内容。如我教幼儿学习歌曲《走路》时将幼儿分成了两组,一组像以往唱歌那样,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唱,幼儿一遍一遍学唱,单调模仿重复使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消退。有的幼儿唱着唱着就没了声音,学得很被动。另一组幼儿扮演小鹿、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来玩,“小动物们出去玩”的游戏,幼儿边游戏边唱歌,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这首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六、创设意境,使幼儿主动参与与欣赏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欣赏活动是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实际活动中许多老师都认为欣赏活动较难展开,因而不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因为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注意的稳定性不高,理解能力较弱,想象力不够丰富,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心理感受,因此,幼儿在欣赏音乐时,对音乐很漠然。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欣赏活动中进行了创设意境的尝试,利用客观的外部因素的影响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在幼儿边听、边看边想象中,直觉的调动思维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奠定基础,最终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达到了欣赏活动的目标要求,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七、适当的表扬鼓励
幼儿期教师是幼儿心中的偶像,是,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适当的对幼儿进行评价、鼓励,会使幼儿产生被肯定的成就感。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丽莲凯茨曾说:“儿童在不预期有奖赏的情况下,愿意从事某科活动或追求某个目标的倾向。”这对幼儿园音乐发展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发展了幼儿的乐学态度、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应不断地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让幼儿通过音乐教育学习的发展,让每个幼儿在音乐天性的引导下,成为21世纪的骄子。
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几点思考: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几点思考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各个科目的教育又有各自的科目特点,把握科目特点施教,是获得教育成效的关键。同时,各个科目的教育随着科目特点之不同,其教育功能也有所侧重。比如: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音乐教育则具有音乐艺术的特点;语言教育建立在语言基础上,语言教育则具有语言文学的特点;数学教育建立在数学基础上,数学教育则具有数学计算的特点。各个科目的教育必须在科目的教育活动中进行。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乐教育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教师应当熟悉幼儿教育的原理、原则、方法,把握幼儿教育的特点,还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和音乐教育的特点,即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乐艺术特色的教育。音乐艺术与教育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脱节而形成互不相干的“两张皮”。如果只是在形式上教音乐,忽视教育的要求,或者只重视从歌词和语言讲述上进行教育,忽视音乐艺术激励人的感情,触及心灵,使人获得审美感受从而受到教育的特有教育功能,如果教幼儿学习音乐与进行教育脱节,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从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入手,切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当然,要做到这一切,离不开幼儿教育部门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幼儿教师正确的音乐教育指导思想和音乐教育业务能力,这是不言而喻的,无须赘述。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
最近,我有幸观摩了几个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看到老师们注意到了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重视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力求把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这些都是使音乐教育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幼儿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得到发展。
近几年我国举办过多种外国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班,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学、综合音乐感等培训,帮助我们了解国外音乐教育动态,开阔了眼界。许多老师热心、认真地参加了学习,并力求学以致用,把学习的收获、体会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去,以提高教育质量,这是老师们热爱音乐教育的具体表现。近几年举办最多的要数奥尔夫教学法培训了。我看到的几个音乐教育活动都比较重视幼儿的节奏训练,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声势、语言节奏,利用节奏乐器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这是老师们参加了奥尔夫教学法培训班,把学习与教学结合起来,勇于实践的结果。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周、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节奏感是以运动性为基础的,是在节奏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可分为一般节奏感和音乐节奏感。
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行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音乐节奏感,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工作中,培养节奏感只是一方面,另外,还需要结合多种教材,从多方面培养幼儿音乐能力,提高音乐素质,使他们有能力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有能力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音乐能力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中的综合能力
音乐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幼儿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不同的实践活动需要不同的实践能力。比如唱歌,需要唱得音调,节奏正确,吐字清楚,这就要培养唱歌技能;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还要运用唱歌技能做到会用歌声的变化表达感情,因此需要培养有声、有情、有表现力的唱歌能力。比如,欣赏音乐需要用听觉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感知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需要从情感体验中领悟音乐的内涵,需要会听辨人声和乐器的音色,感受音乐美,这就需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一系列欣赏音乐的能力。再比如,在音乐伴随下的活动需要能感知音乐的节拍、节奏和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情绪表现,能记忆音乐并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随音乐的变化交换动作,随音乐的情绪变化用动作表达感情,这就需要培养音乐听觉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节奏感等一系列随音乐做动作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譬如上面提到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节奏感、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唱歌能力、欣赏能力等等,都是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些音乐能力贯穿于唱歌或音乐伴随下活动、音乐欣赏、节奏乐等各种音乐活动之中,是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接受教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互有关联、相辅相成的。儿童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技能,将促进音乐能力的发挥与发展,反之,儿童具有一定的音乐能力,又将促进音乐知识技能的运用与掌握。
音乐力虽然涉及的面广,是表现在听的、唱的、动的、奏的等多个方面的多种能力,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体现在幼儿各项音乐活动之中的。我所观摩的几个音乐活动都表现出孩子们具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我相信,只要老师们能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这样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当然,幼儿音乐能力的形成、音乐教育的成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个一个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教材,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的。如果老师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培养和教育的计划,踏实认真地组织好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关心照顾班上每一个儿童,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就一定能使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