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初中生物学课程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生物学课程分析:跨世纪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急剧改革的10年;江苏省部分市县从1994年开始,在初中阶段采用由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主编的生物学新教材教 学。经过4年的改革实践和逐步完善,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1 回顾100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沿革
我国最早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国传教士的“马礼逊学堂”中开设的“生理学”课 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而真正的有系统的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开始于本世纪初的19 02年。在世纪之末回顾和总结近100 年中学“生物学”教育史和“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必将有助于面 向21世纪。
1902年清朝政府“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 了中学的5年学制, 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 “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 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 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 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国民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 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 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 其中包括植物学和 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 课程, 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 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 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 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 “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 ”、“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 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 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 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 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 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 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 面向21 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 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 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 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 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 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 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 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 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 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 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 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
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 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 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 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 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 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 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 ”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 、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 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 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 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 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 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 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 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 面向21 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 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 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 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 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 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 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 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 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 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 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 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 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 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 《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 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 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 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 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 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 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 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 ;“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 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 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生物》(苏科版)教材紧扣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强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从初中学生 今后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须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反映生 物科学全貌及近期进展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 综合体系,淡化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各自特殊性,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 新组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学知识和人体 形态、结构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动、植物学的现代进展,包括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并重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由于强化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强 化了知识的综合性,也使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保障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提高。例如,“ 生物的营养”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动物和人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 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是异养生物”之后,先讲述“植物的营养”,再讲述“人 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讲述“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讲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识, 对于“动物的消化和吸 收”知识仅仅讲授“家兔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家鸽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及“蝗虫对 食物消化的特点”三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过去教材中详细讲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 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和吸收”等重复的知识,还使初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 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的“营养”及“动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识。
《生物》(苏科版)教材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摒弃了旧教材重视知识、漠视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注重科 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潜移默化,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教材重视要求学生进行严 密的观察实验、严格的逻辑推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的得出结论;教材重视要求学生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求真务实;教材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融入,改变过去“讲清楚,说透彻”的教材编写惯例,故意“ 留问题,拓思维”。例如,教材在安排“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实验时,先和以往教材一样,安排学生通过 实验达到了解食物(小麦)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目的。在实验中增加了比较小麦和花生种子中脂肪数量的多少的 内容。实验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取一块马铃薯和一些黄豆种子,怎样用实验来鉴定它们含有各种营养物质? 根据实验中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里含有脂肪数量的不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偏食和挑食对人体的危害?前一个 问题是换一个角度,让学生举一反三的说明实验的基本过程;后一个问题则是跳开实验内容,让学生从总结出 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含有不同的脂肪数量,发散开来考虑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进而明确偏食和挑食会造 成某些营养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再例如,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中,教材在讲述了环境中植物影响植 物生活、动物影响动物生活的内容后,没有和过去的教材一样再清楚、透彻的讲述植物和动物相互影响的内容 ,而是让学生讨论“在同一环境,动物和植物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问题。《生物》(苏科版)教材这样编 写的目的就是“留问题,拓思维”,重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一般发展中智力的发展是核心,而在智力发展中,主要是观察力、创造性思维 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展。《生物》(苏科版)教材对于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也十分重视,设置学生实验30个,观 察124个,动手17个。为了确保实验和观察能够顺利进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尽量符合生物的生长季节,尽量采 用江苏省能够采集到的生物做实验材料。例如,在有专门章节讲授生物进化知识的前提下,讲授“动物的类群 ”一章时先讲脊椎动物,后讲无脊椎动物,目的不仅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高等动物,也和生物的生活季节有关 。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就有更多的机会把活生生的生物带入课堂等。
《生物》(苏科版)教材在试用过程中,通过各市、县教育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反复培训,成功地完成了试 教任务,并对教材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虽然《生物》(苏科版)教材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等还可进一步加强(江苏省教委教研室已经在着手编写有关的补 充教材),但是《生物》(苏科版)教材的成功编写和试教是我国初中生物学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加强对这一探索的科学研究和总结,必将对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产生更大的影响。
初中生物学课程分析:藏区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分析
摘 要:以某所学校为例,分析总结了藏区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藏区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特殊的地方文化背景,为本地区的生物学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开发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适当充实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另外,由于中考的原因,生物被认为是一门小学科不被重视,利用藏区生物课程资源使课堂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解藏区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笔者就所在学校对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一、学生方面
1.对生物学的学习态度和所在班级的课堂气氛。七八年级学生都比较喜欢生物课,七年级占85%,八年级占66.67%。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出现了下降的现象,这与目前合作市的考试制度有关,目前合作市的初中毕业考试科目中不包含生物这门学科,由于升学压力,学生、家长甚至学校最关心的是毕业会考的成绩,所以部分学生越来越不重视生物学习。
2.对学习素材的认识。超过8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素材对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更有帮助。所以开发与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在生物教学中发挥本地生物资源的优势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对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态度。超过85%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并且80%的七年级学生、86.67%的八年级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由于八年级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多一些,认识也更深,所以86.6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生物学知识对自己的未来和生活更有用。大多数被调查学生认为,合作市的本土资源很有特色,当老师在教学中列举了本地区的一些自然资源、生活现象时会觉得更有兴趣,并且增进了对自己家乡的了解。七年级80%、八年级86.67%的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渗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学生对开发和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的态度是比较认可的。
4.对教师使用地方课程资源的反馈。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本地资源为例介绍教材中相关内容的频率不高,而只有25%的七年级学生和16.67%的八年级学生会经常尝试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生物有关的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所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当务之急,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5.对本地特色资源的了解程度。卧奶是合作市的一种特色美食,大多数学生都了解卧奶的制作,八年级有46.67%的学生自己家里制作过卧奶,并且有36.67%的八年级学生认为卧奶的制作过程和生物知识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学生对本地特色资源了解比较多,有利于开发和利用地方生物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普遍使用的课程资源是教材、教参和教辅材料,因为适用于考试。学校实验室和网络资源的使用也比较多,因为前者学生比较感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后者则比较方便实用,有利于教师查阅资料。
2.教师对本地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多的是本地常见的动植物资源,并且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当中,但是本校一线的生物学教师中外地人占了半数,对本地生物课程资源了解相对较少。
3.教师对生物课程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狭义的课程资源概念上。对于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一定的意识,但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是工作繁忙,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深入学习和开发,更愿意去利用现成的资源。
三、分析与结论
1.学生对本地生物课程资源比较熟悉,更希望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地生物课程资源;教师也普遍认为在课堂中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初中生物学教师专业对口率比较低,虽然初中生物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很长时间,但目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为主体,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
3.初中生物学年轻教师居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限,加之老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与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4.合作市目前的初中考试制度对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有影响。目前,合作市的初中毕业考试中没有生物这门课程,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也很少,所以学生及家长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
总之,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使本地区的课程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且通过利用本地生物课程资源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加学生对本门学科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生物学的重视程度。
初中生物学课程分析:课程资源:初中生物学科的给力翅膀
长期以来,学科教师习惯于以本为本的传统教学理念,术科教学更是如此,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圈定于狭隘之中.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将教科书当成课程资源,既造成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也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状况的学科资源,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激发求知的欲望.
1.近水楼台先得月——立足身边资源
“资源就在身边,何必舍近求远”,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利性而言,校内校本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实验室及其相应的仪器设备,教室(包括多媒体教室、学科教室)、网络设施、标本、模型、挂图、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学校建筑、走廊的环境布置以及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场所、设施等,通过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教室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在校期间呆的时间较长的地方.教室的环境气氛对学生影响巨大.因此,可充分利用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生物学教育:生物科学家画像、科技名言、本地区动植物分布图、稀有动植物及国家与地方保护动植物调查表、生物园地、动植物标本角、生物图书等进入教室环境设计,可有效的激发生物科学人才的潜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又由于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学生在观察、触摸、乃至操作活的生物体时,与面对模型、标本、挂图甚至观看录像片相比,他们的情感体验要丰富、鲜明而深刻,因此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校内的校本课程资源时,也不能只盯着仪器设备而忽视生物性的课程资源.例如,师生可共同举办校园植被调查活动和建设生态校园活动,让学生增强爱校之情;建立校园百草园,在园中种一些药用植物,按科分类,了解它们的药性及当地人们对这些草药的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爱乡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2.百花齐放才是春——辐射社会资源
新课改下的学习,本身就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通过感知具体社会生活,丰富思维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社区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在社区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生物课程资源,如社区图书馆、社区绿化带、菜市场、农业技术推广站、良种站、养殖场、各类工厂企业等.这些社区资源如果利用得当,既能使课程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同时还能为当地生产建设贡献力量.
例如,生物学课程与人类健康教育紧密联系.学校可以请卫生防疫部分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如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炎等的成因及预防对策,学生也可以搜集资料、调查,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与开展宣传、服务等.同时,农村山区学校可以设置农业技术教育课程,与农村山区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相配合,请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地指导作物栽培技术,如茶叶管理采摘、果树嫁接、大棚蔬菜种植、合理施肥、地膜覆盖等,使学生亲临现场,获得实用技术,并为将来培养人才打下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龙头企业和支柱企业,了解它们的原料配置情况和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一枝一叶总关情——挖掘综合资源
普通初中相对而言校内资源紧缺,多数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实验设备不够完善,而在当地社区中更没有博物馆、展览馆、少年宫、科技馆等.但也有一些资源优势,如田间地头、树林、山头、草地、池塘、河流等,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师生接触的多是活生生的生物,可信手拈来.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实地了解山区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在学生家庭中也有不少生物课程资源可充分利用.象学生家里的田地、果园、菜地、林地、家畜,学生都是非常熟悉的,包括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等,他们早已耳濡目染,积累了不少感性知识.
此外,媒体资源也是不可小视的方面.它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由于生物科学发展迅猛,有些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如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保健问题、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近期进展等.这些新闻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而这些信息,不可能、及时地在教科书上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广泛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及时地收集和处理这些生物科学信息.如教师可以积极参与校园网的建设,不断补充近期的生物科学信息.使校园网上的生物课程资源尽快丰富起来.而有些教学内容,课堂上也可以采取网络教学模式:课前将有关图片资料和反馈练习制成网页,并使之形成完善的链接,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这些信息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每学期给学生确定几个小课题,让学生通过广泛收集信息,写出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内交流.
总之,现行的生物学科教学,必须跳出教材,走出教室和校园,不断汲取多方面资源,不失时机地将它们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丰富学科教学资源.同时,生物教师要努力提高对校本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和开发利用能力,不断积累,逐步深化,科学合理地寻找到教材与各种资源的结合点.唯有如此,我们的生物课堂方能彰显个体生命的独特魅力,焕发出栩栩如生的学科光泽!
初中生物学课程分析:浅谈集镇初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种类与应用
【摘 要】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包括生物课本、教辅用书、生物实验仪器设备、身边丰富多彩的生物等具体可见的有形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经验、能力等无形资源。集镇初中生物学教学如何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资源;种类;应用
一、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首位的。就本课程而言,学校应当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好一套完整的课本、同步练习、作业本,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专职生物学老师。应当配备相对完备的初中生物学专门实验室、较为系统的生物学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和教学软件等,在学校整体绿化、美化方案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尽较大可能服从于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1.首先,学校应当从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配备专职的生物学教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生物学科的具体要求与配备标准,配备好相对完善的生物学实验设施,包括实验用的生物学器材、材料、模型、教学资料、卡片、报刊杂志、挂图、装片或切片以及学科教学的影像资料等。
2.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化地服务于教学实践。对于高等动物、植物的解剖知识,选择挂图和模型,是课堂教学的。而像植物的分类等知识,则更注重实物的观察。至于一些生理作用或过程,播放视频或影像资料,则是不错的选择。对于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反复研读,精心解答,构建或展示概念模型,是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捷径。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较大化地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途径。
3.加强校园生物园的建设,优化和丰富生物课堂外课程资源。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区位,因地制宜的建设好生物园,既能美化、绿化、香化校园,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作为学校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阵地。可以根据生物学教学的需要,有规律地呈现低等植物、动物、高等植物和动物。条件优越的学校,可建立有地方特色的花房、苗圃、菌房、鱼塘,积极接纳学生主动参与上述园地的管理、生物形态、分类、生物习性等的观察、测量、探究和记录,试图开展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生物学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积极利用集镇的生物课程资源
集镇科技图书馆、畜牧站、卫生院、林业站、渔业站、专业户养殖场、特种养殖场、河边公园等,是集镇初级中学可以利用的宝贵生物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体验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的无缝隙链接。
集镇以外的农田、林地、鱼塘、水库、小河等,都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得天独厚的生物课程资源。
集镇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方式很多。带领学生参观、调查、寻访,聆听乡土专家、种养殖能手、专业户、技术人员、医护人员的讲座、指导。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能力。
三、学生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
学生家庭中往往也有不少课程资源可以利用。如不少家庭或多或少培养或栽种了一些花草,是观察植物形态和分类的好资源。农村家庭的学生,家里一般都养殖了一些动物,如猫狗、猪牛羊、鸡鸭鹅等,这些资源是观察、记录动物生活习性、行为的好材料。不少家长或家庭有制作酒酿、酱油、酱、泡菜、馒头等的爱好或习惯,因此动员部分家长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生物学的实践活动:栽种花卉、饲养小动物、动手制作米酒、泡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生物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当然,要利用好学生家庭中的生物课程资源,必须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指导,并及时总结和适当推广。
四、适当利用媒体生物资源
媒体生物资源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生物资源与课本等相比,具有新颖性、前沿性、零碎性、广谱性等优点,但缺点也不少,生物信息、生物学科资源真假难辨,并且与其它信息和资源交汇、交织,在指导独立开展生物课程资源的网络、媒体学习时,难以控制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和场所。
五、充分利用无形的课程资源
无形的课程资源主要有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学生普遍接种过疫苗,对学习免疫学知识来说,十分便当。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一些学生体验过野外考察的历练,这些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
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经验和素养,把握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科知识等,相互交流,集思广益,最终事半功倍。
六、开发基于生物新课程的信息技术资源
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生物学科教师应与信息技术的老师常年开展专业与技术合作,制作一些适合本校生物学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