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浅谈原州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乡镇文化站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桥梁与枢纽,是唱好农村文化小康这台戏的主角,对于加强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有其特定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用先进文化占领社会主义农村文化阵地,对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特别是党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连续颁布以来,原州区农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和基层文化工作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行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工作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与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相比。而农村文化的建设表现较为滞后,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既是“三农”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乡镇文化站则肩负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1 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性
1.1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性的发达、而且要求社会文化进步。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原本不足,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很多传统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走向消亡。而乡镇文化站是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其职责是对群众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引导。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2为新农村文化指引方向。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员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乡镇文化站就要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接受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弘扬时代主旋律。
1.3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乡镇文化为民服务,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将文化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活动的一种有效载体。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员要广泛的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2 当前农村基层文化现状
2.1各级领导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当前,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基层领导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主要表现在:农村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原州区除每年组织10场左右全区性的节庆文化活动和长年不间断的集中“三下乡”活动外,各乡镇重要节庆日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2.2农村文化消费逐年增长。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民间传统的社戏、龙灯、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逐渐复苏并不断发扬光大。近几年来,卡拉ok、健身跳舞等非传统的现代都市文化活动在本区农村兴起,并渐成时尚。
2.3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民营文化渐成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经纪人不断涌现。近几年,原州区已先后组建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50多支,各类民间文艺骨干达500余人,全年演出800多场次。
2.4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的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地理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的文化站建设不容乐观。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建设。
2.5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当前农村特别是有些自然村庄,群众的娱乐方式除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外,几乎无其他活动选择。且输赢不大的“小麻将”、“斗地主”、扯“小金花”在农村的庭台院落随处可见。已成部分落后地区较为盛行的娱乐活动,文化资源严重匮乏。
2.6重视程度较低,经济投入不大。现在考核政府的硬件指标是偏重经济建设,而文化事业则属精神领域,对基层文化的考核方式不硬,伸展度不大,因为群众的文化生活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下级党委政府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财政收入,工农业产值增加等指标上。放松了农业文化建设,认为只有投入无产出,引不起重视。由于文化设施短缺,群众谈天喝茶搓麻将,劳作经商打扑克,也因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7服务运转困难,服务机能弱化。农村基层文化开展的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如今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导致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失散。乡镇文化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被分配到抓硬指标上去,文化站的作用日渐消弱,“三下乡”活动进行的次数少,但不保障每个乡镇都到,现在城区广场文化活动日渐丰富,但延伸到村社较难。
3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策
针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种种不足,从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正确引导,规范管理。当前因建设需要耕地被征用后的农民、退耕还林后的农民,他们不仅有娱乐欲望和精力,而且有时间,当地政府应重点引导、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这些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无事可做,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很易走上邪门歪道、而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团结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很好方式,是抵制“黄、赌、毒”等社会毒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大院、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通过民办公助加强引导管理,促进农民自办文化健康发展。
3.2加大投入促进建设落实。群众基层文化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应投入不是全部推向市场,因为经济投入与文化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成败,况且基层文化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3.3提高服务机能,优化结构组合。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希居、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改造,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平台为农民服务。
3.4创新载体,解决文化品位问题。一是要抓牢节日文化。牢牢抓住节日文化这一农村“文化大餐”,创造性地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吸引大量的返乡休闲人群参与,抢占各种低俗文化和不良陋习的市场。原州区每年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和“元旦”万人长跑赛,已持续开展几年,成为传统文化大餐,不仅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而且影响大、效果好。二是抓好常年文化。建立“三下乡”长效运行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型活动集中送、日常下乡及时送、结合实际重点送、运用传媒常年送,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不断地输送到农村,满足农民日常文化需求。三是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本地特色产业,即本地的特色文化。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文化产业。原州区是农耕和游牧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品牌。所以,原州区要发展特色文化,首先就要发展农耕和游牧文化产业,生产出系列文化产品,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最现实的行动是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春播秋收时的科技为农服务、春节时的送春联等慰问活动下乡。这些不但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同时既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式,又要善于吸纳的外来文化形式,创造新时代背景下的先进文化形式,较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要求。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但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文化设施匮乏、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因素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发展,必须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和造就一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对改变贫困面貌,促进农村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农村文化 现状 成因 发展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陈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局面。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农村文化建设还是薄弱环节,还存在着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等许多问题。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公益文化事业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体系,仍存在着示不小的差距。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显得特别重要。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现状
1.各级党委政府“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重物质利益,轻社会效益。认为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其他工作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因此对文化建设工作“谈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加之,没有真正把文化工作的考核,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政绩来考核,更没有把文化工作的优劣作为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晋升考核的重要依据,难免不少干部存在“不抓经济要换人、不抓教育不出人、不抓计生多生人、不抓卫生要死人、不抓文化不烦神”的思想,把农村文化建设当成软任务,马虎一点不要紧。 现在考核政府业绩主要硬指标就是看经济是否发展上去,而文化事业不仅占的分值不高,而且考核方式不硬,伸缩性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基层党委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本地经济建设上及财政收入上,放松了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
2.农村文化形式单一,群众文化活动匮乏。有的乡(镇)一直没有文化活动设施,有的原有的群众文化设施因没有利用没有认真管理而闲置又改作他用;有些村里的群众已几年没看过一场电影、一场戏;有电视机的农户也因不舍得按装有线电视信号只能看些地方小台,有的地方录像放映点偷放黄色录相来吸引人,个体书贩倒卖黄色刊物。还有的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设施没一点,而庙宇、教堂却建起来了。因而,致使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抬头,赌博、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肆虐。各种低俗和消极文化也乘虚而入,侵蚀农村的传统文化,使大量民间文化无法得到传承,传统节目也在渐渐消亡,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在传统将失,现代价值观却无法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农民几乎必然会被各种其他力量所吸引,其中的一种强大力量是各式迷信。在不少地方,“黄、赌、毒”卷土重来,封建迷信活动日趋猖獗,尤其是农闲时节,许多农民参与赌博,几乎将一年辛劳所得输得精光,甚至欠下许多外债(其中借高利贷者不乏其人),严重影响了来年的生产生活和家庭和睦,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更重要的是,农村文化落后,扭曲了农民的价值观念,令人堪忧。与一些基层干部谈及群众文化建设该抓一下时,有人说:“现在财政紧张,投资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投资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回过头再抓文化建设也不迟。”以上种种现状,不能不令人忧思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3.农村文化资源匮乏,农民文化生活枯燥。目前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十分贫乏,农村文化消费普遍低下。据调查,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投入非常有限,多数乡村农民每年用于订书报刊物、看戏看电影的支出微乎其微。大部分文化站(中心)由于受现有场地、经费限制,同时也受干部专业素质、观念的局限,文化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服务手段落后,文化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能够开展活动的部分乡镇也主要以唱歌、跳舞、鼓乐队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受众则以老年和妇女为主。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广大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则不良文化趁虚而入。正如农村流传的几句话说:“砌房看地理、下葬看风水、生病去求仙、外出卜好运、结婚看黄道、上学找算命”。不少农村地区,民间“吹寿”的、做“佛事”的队伍生意兴隆,地方教堂教会盛行,每到斋日,人头涌动。
4.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够明确。当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对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制造者、传播者所提供的文艺作品缺乏乡土气息,不足以反映现代农村的风貌,文化产品的提供不足以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对民间乡土文化资源的不正确认识和边缘化。
5.县级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服务能力逐渐减弱。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是最直接为农村服务的文化事业单位,而目前地方财政基本上只保人头工资,没有多余的资金搞群众文化活动,再加上单位内部人员青黄不接,设施陈旧老化,能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越来越少,而且质量不高,已没有多大能力顾及农村文化事业了。
6.乡镇文化站很难发挥作用。大多乡镇领导对社会事业的价值认识不到,认为文化活动是务虚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引不起重视。文化站长就是想过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切只能服从乡镇领导安排,应付一下上面安排检查的工作,大多时间被安排干其它工作去了,时间和精力根本不在文化工作上。大多文化站设备陈旧、更缺少电脑等现代设备,“春天霉气熏死人,夏无炎热热死人,秋天蚊子咬死人,冬天寒风冻死人”,几乎无人光顾。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在萎缩、消失,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办法
1.各级领导要重视。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工作的关系,把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来抓。同时要把农村文化工作摆上地方领导的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年度业绩来考核。要制定规划,提出措施,统筹安排,努力健全基层文化宣传陈地的各项职能,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把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积级创造条件,支持群众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对农村干部的任用上,要把文化素质高、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上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农村干部文化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快慢、层次的高低和成效的大少,决定着一个村的风气好坏。
2.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3.提倡群众文化群众办。在目前各地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群众文化陈地建设要依靠国家投资有有困难的,这就必须依靠社会来办,多方面、多渠道、多层式、多形式地加强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人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调动民间艺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活动搞起来。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除国家拨款外,还要可以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如采取居民区,街道与企业合办的形式筹资,发动热心文化事业的群众捐赠等。就农村来说,可以采取乡(镇)办、村办、村办乡助、户办、联户办、村办户包和户办村助等形式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4.开展好“以文补文”的活动,增强文化事业自身发展能力。可以把乡(镇)文化站办成既是文化实体,又是经济实体,在经营管理上强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及时位,在文化服务上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有些文化工作搞的好乡(镇),文化站办起了电影放映队、美术摄影、图书代销、文化用品商店等,对活跃农村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求有繁荣的文化与之相伴。发展健康有益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强烈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高度重视物质――技术层面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价值层面的建设。经济自然环境固然重要,但农民的素质,以及农村社会的人文环境同样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货币资本的投入,更需要人力资本;不仅需要经济动力,更需要人文建设资源。当代社会知识即是财富,人的素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对改变贫困面貌,促进农村乃至国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同志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我们应通过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农民进行持久深入的精神动员,广泛建立起农民与先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联系。用农村干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农村文化永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样也不可或缺农村文化事业的兴盛。
孙奕新:金乡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浅析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形式发展的需要,尤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城乡校际差异明显等问题,都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为了改变这些现状,就需要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学设备等多方面改进,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教育模式。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基础教育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校际差异
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还远远不能满足形式发展的需要,农村与城市基础教育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跟不上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吸引力。总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鉴于当前形势,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
目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生活和安全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有的孩子花钱无节制,有的孩子身体健康指数低,这些极易引起安全隐患。
1.2道德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经常出现道德行为偏差。
1.3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极易形成人格障碍、心理疾病。
1.4教育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就要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常常思念父母,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厌学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逃学甚至辍学。
面对以上这些不良影响,应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如下:
⑴家长要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坏,由教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
⑵学校要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另外,学校和教师应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留守儿童",做他们的朋友。
⑶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校是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繁衍纵向沟通的重要的机制,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参与当代新文化的创造,为未来新文化的创建培养人才,是学校作为社会存在的必要的重要依据。
2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校际差异明显的现状及对策
2.1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有些资源经济发展较快的贫困县,政府过多关注高中教育的发展,投巨资建新校、更新高中设备设施、高薪吸引教师,使高中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势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发展却相形见绌。
2.2城乡学校的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异
在农业经济为主导、农业经济与资源经济并重的两类贫困县中,政府倾向于为县城学校多投资使县城学校在各方面都远远好于农村学校,与农村学校的总体质量存在明显差异。
2.3办学条件滞后,教学设备贫乏
首先,农村学校的危房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次,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比较落后。,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大多数贫困县学校在图书、实验设备、语音设备、音体美器材等方面存在不能满足课程改革需要的问题,甚至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2.4师资素质普遍偏低,队伍建设需加强。
及时,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工作时间长,没有工夫进行教学研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长和学生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是需要教育的地方,师资力量越是薄弱。
第二,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学科、综合学科教师缺乏,影响了课程的开全和开齐;
第三、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较差。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绪严重,缺少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进取精神。
2.5学校管理水平不高,内涵发展比较薄弱。学校决策大多由校长做出,校内监督机构的功能难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及实施普遍滞后,尤其是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没有成立教代会。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健全。
面对如此严重的城乡差异、校际差异,怎么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小学的孩子们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⑴改善办学条件,配发学校急需的图书仪器、音乐体育器械等,使学校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⑵关注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可以实施贫困生助学金制度,还可以开展免费营养餐,免费供应开水等活动,减轻农村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
⑶开发培训教材,引进新的教育理念,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视角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培训体系。
⑷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广"参与式"教学的培训,使得教师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更加自如。
⑸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改革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引进并推广学校发展计划,充分挖掘了社区的教育潜力,整合家庭、教师、学校、社区的教育资源。
⑹支持教师培训机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针对农村小学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多种教学方法,适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依据教研系统,加强教研室能力建设,提高教研员的业务能力,构建以市县教研室为基地、中小学课堂为终端的覆盖全省的教师支持系统。对校长进行管理能力培训,推广学校发展计划,推广新的督导模式并开展学校督导,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以上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同时,也简略地展示了当代中国农村学校所处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农村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形式发展的需要,尤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和城乡校际差异明显等问题,都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这种形势一方面以外在于学校的社会存在方式作用于学校,使留守儿童和城乡差距的问题与农村校园文化建设之间产生众多的不一致、矛盾和尖锐冲突。另一方面它又渗透到学校内部,造成学校内部文化的复杂生态。这是每一个在学校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事实:如学校中育人目标与城乡差距之间的矛盾;教师意识职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价值观的差异、矛盾与冲突;城乡教育观念的碰撞;留守儿童与家庭、校园文化的关系;校内文化氛围原有打破等等。因此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新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新的文化任务,就要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去,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的校园文化。需要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教学设备等多方面改进,建立健全农村基础教育模式。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 要]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其中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原因 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美好图景[1]。要实现乡风文明就必须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得到很好的发展,农村文化也有很大的变化,但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度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如下:及时,作为传播知识,可供农民学习的图书馆、科技馆等场所在全国大多数农村中没有;而作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流工具,电视、网络等设施在农村尚未普及,尤其是网络设施在农村基本上没有,这些阻碍了农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第二,不少农村都没有可供农民业余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场所,即使一些地方有,也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变得破旧不堪,如昔日的农村电影院,现在却如同废屋。第三,农村缺乏可供农民在闲暇时参加体育健身的运动设施。
2.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文化费用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且大部分费用被用做了城市文化建设费用。城乡、东西部农村文化费用的差距较大。东部发达的地区用于农村文化经费投入适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经费投入很少甚至没有。投资不足,文化设施就难以置配,即使有一些文化场所,也没有文化活动经费,致使公共文化设施难以得到正常使用。正是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农村难以留住或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难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与农村教育相关的事项也难以完成,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3.农村文化形式和内容单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选择的文化活动的形式也呈现多样性。但是由于农村文化的落后,大部分农村文化活动的选择也只限于打牌、逛乡场、看电视等极其单调、乏味的文化活动。这类文化活动与农村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为,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农民对文化活动的品位相应提高,已经不再满足于单调的文化生活,逐渐开始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
4.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欠佳
新农村文化建设推行已有7年之久,但效果却不理想。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变,但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起点太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大部分地区只是兴建了最基本的文化场所,处于低层次。二是许多农村地区文化体制尚未建立,即使有些地方有也未能运转或完善。三是新农村文化运动虽然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极少部分农村却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二、原因分析
农村文化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领导、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重视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忽视了农村文化的建设,更没有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先进的文化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领导干部认识的偏差,致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更缺乏必要的组织领导。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文化进步的直接受益者,它直接影响农民素质的高低,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长期以来,农民都在为增收奋斗,认为文化建设是无关紧要的,因而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较低,新农村文化建设失去了主体力量。
2.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显著提高。但较之城市仍然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就较少,经费有限致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难以兴建,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只顾增收,无暇于文化建设;农村经济落后,领导干部一心只为农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农村文化工作;农村经济落后,农村难以培养和聚集文化建设人才,青年人不愿意留在农村,而农村由于经费紧张等问题也难以培养文化人才。总之,农村经济的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程。
3.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有能力的文化建设者
文化人才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成败。当前,农村缺乏以下三种人才:一是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专业技能,能够主持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二是农村文化管理人才。他们热爱文化事业,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专长,在组织和领导方面有一定的天赋,能够单独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从而保障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他们熟悉各项文化基础设施的性能、功效和规律,并能承担和完成建设任务。[2]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各地方政府必须搞清楚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1.提高干部、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要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自觉克服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的错误意识,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具体的工作范围内,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建立文化管理体制,制定各种规章,使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在组织上、制度上都有所保障。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性、积极性、激发其创造自己精神家园的热情,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宣传党中央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方针,宣传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群众一条心,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搞好农村教育是建设农村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实现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所有学杂费,增加对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加强对农村教育收费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其次,建立、健全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制度,确保农村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政府要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捐资助学活动。再次,加强中小学改革,规范和提高农村办学。,要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调整与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落实好国家关于农村教师的各项政策,使农村教育在师资上得到充分的保障。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素质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会以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热情,为农村文化开创美好的明天。
3.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文化事业的标志,没有文化设施,文化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实惠就无法实现”[3]。要解决农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关键在于改善农村文化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中心,兴建乡村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所,充分发挥这些场馆宣传科学知识、消除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用;兴建各种可供农民闲暇时健身娱乐的娱乐健身场所,缓解农民的压力,满足农民的身心需求;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扶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文化设施;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开办各种文化产业,如书店、网吧等;办好农村黑板报、墙报、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通过农民容易并有能力接受的途径,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法律法规,褒扬社会新风尚,针砭时弊;办好农村通信设备,使农民能够及时从广播、电视上了解到近期的信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使财政资金更多的向农村地区倾斜。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城市支援农村机制支援文化建设。当然,农村文化建设覆盖的面积比较广、任务比较重、投入也比较多,单纯的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发动村民集资,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推动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投资、个人捐助等方式积极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4.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培养
首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人才,要千方百计吸引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落实好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有关政策,在人事制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要尽力完善,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人员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激励其在文化事业中不断创新。其次,艺术院校应当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再次,加强本地区爱好文艺事业又有一定的文艺天赋和愿意留在农村从事文化事业的人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只要千方百计吸引、培养农村文化人才,才能开创新农村文化事业的美好明天。
5.丰富农村文化内容和形式
如何改变农村文化内容和形式单调的问题,将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探索的重要方面。具体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为了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要继续开展文化下乡、送戏、送书等文化活动,兴建各种文化设施,大力推进文化资源共享,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文化服务。其次,要培育和扶持农民开展具有农村特色的各类文化,如酒文化、水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特色文化相结合,形成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一方面让特色文化在满足农民需求,另一方面农民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致富本领。再次,要注重以农民为主的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民是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只有较大限度地把农民吸收到文化队伍中来,才能提高广大农民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农民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才能有效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6.用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内驱力[4]。因此,我们要用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建设。首先,不断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让不良文化无缝可钻。为此,要切实建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队伍和社区,鼓励农民自主兴办文化产业。在大学中继续开展以“科技、文化、卫生”为主的三下乡活动,及时积极地向农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向农民宣传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其次,倡导农村新风尚。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等良好的乡村风尚,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乡村风气。
浅谈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
[摘 要]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其中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新农村 文化建设 原因 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美好图景。要实现乡风文明就必须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得到很好的发展,农村文化也有很大的变化,但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度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如下:及时,作为传播知识,可供农民学习的图书馆、科技馆等场所在全国大多数农村中没有;而作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流工具,电视、网络等设施在农村尚未普及,尤其是网络设施在农村基本上没有,这些阻碍了农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第二,不少农村都没有可供农民业余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场所,即使一些地方有,也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变得破旧不堪,如昔日的农村电影院,现在却如同废屋。第三,农村缺乏可供农民在闲暇时参加体育健身的运动设施。
2.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文化费用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且大部分费用被用做了城市文化建设费用。城乡、东西部农村文化费用的差距较大。东部发达的地区用于农村文化经费投入适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及贫困地区经费投入很少甚至没有。投资不足,文化设施就难以置配,即使有一些文化场所,也没有文化活动经费,致使公共文化设施难以得到正常使用。正是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农村难以留住或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难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与农村教育相关的事项也难以完成,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3.农村文化形式和内容单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选择的文化活动的形式也呈现多样性。但是由于农村文化的落后,大部分农村文化活动的选择也只限于打牌、逛乡场、看电视等极其单调、乏味的文化活动。这类文化活动与农村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因为,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农民对文化活动的品位相应提高,已经不再满足于单调的文化生活,逐渐开始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活动。
4.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欠佳
新农村文化建设推行已有7年之久,但效果却不理想。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变,但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起点太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大部分地区只是兴建了最基本的文化场所,处于低层次。二是许多农村地区文化体制尚未建立,即使有些地方有也未能运转或完善。三是新农村文化运动虽然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极少部分农村却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二、原因分析
农村文化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领导、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只重视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忽视了农村文化的建设,更没有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先进的文化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领导干部认识的偏差,致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更缺乏必要的组织领导。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文化进步的直接受益者,它直接影响农民素质的高低,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进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长期以来,农民都在为增收奋斗,认为文化建设是无关紧要的,因而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较低,新农村文化建设失去了主体力量。
2.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显著提高。但较之城市仍然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就较少,经费有限致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难以兴建,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只顾增收,无暇于文化建设;农村经济落后,领导干部一心只为农村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农村文化工作;农村经济落后,农村难以培养和聚集文化建设人才,青年人不愿意留在农村,而农村由于经费紧张等问题也难以培养文化人才。总之,农村经济的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程。
3.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有能力的文化建设者
文化人才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成败。当前,农村缺乏以下三种人才:一是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专业技能,能够主持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二是农村文化管理人才。他们热爱文化事业,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专长,在组织和领导方面有一定的天赋,能够单独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从而保障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他们熟悉各项文化基础设施的性能、功效和规律,并能承担和完成建设任务。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各地方政府必须搞清楚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
1.提高干部、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要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自觉克服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的错误意识,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具体的工作范围内,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建立文化管理体制,制定各种规章,使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在组织上、制度上都有所保障。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性、积极性、激发其创造自己精神家园的热情,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宣传党中央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方针,宣传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群众一条心,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