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摘 要 红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创新形式和有效载体,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又存在一些问题。为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成效,试图从长效机制、创新机制、传播机制、引入机制、结合机制五个方面来提出对策。

关键词 红色文化教育 大学生 对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它是在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方式以及文化观念,它是以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特色文化。①

红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创新形式和有效载体。它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再现红色历史,使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了解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经典,接受红色革命熏陶,在重温革命传统中催生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情怀,具有感染力强、形式多样化、与时俱进、价值高等优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1 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高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它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增进爱国主义感情。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涌入中国,大学生思想易受影响和波动,甚至有个别学生出现偏离社会主义的情况,对国家和社会情感淡漠,通过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励他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增进其爱国主义感情。

(2)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体会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的纵横驰骋和英勇不屈,紧紧把个人的人生目标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的伟大情怀,通过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红色文化中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无处不在。战争时期“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路线”的创新和艰苦奋斗,引领中国人民摆脱困境,取得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时期“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的创新和艰苦奋斗,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生活的困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红色文化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特点。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精神境界。

2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

2.1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取得的效果

红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途径和有效形式,它具有真实生动、形式多样、感染力强、与时俱进、资源丰富、价值永恒等比较优势。红色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红色文化进课堂教学,教育效果好。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通过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教育与政策专题讲座、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就业指导等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及职业规划指导等。高校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巧妙融合,通过红色文化进课堂教学,增强了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进了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2)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参与愿望强。近年来,高校积极发掘红色教育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自觉成为新时期红色文化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红色文化活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兴趣。学校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播放红色影视、开展红色歌曲大赛、红色故事会大赛、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图片展等活动,寓教于乐,摆脱了过去传统单向灌输的方式,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参与愿望比较强烈。

(3)红色文化进社会实践,自发参与积极性高。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检验自我、锻炼自我的途径,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提高社交能力并积累社会经验的有效形式。红色文化进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心、陶冶个人情操、提升个人实践能力、扩大视野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高校近年来也在不断地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并大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和进社区实践活动,积极调动了广大师生接受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在高校师生组织的红色文化进社会实践活动,自发参与意识表现得比较强烈。

(4)红色文化进互联网络,影响普及面广。网络及其信息正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冲击,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经济观念和政治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为此,高校德育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而建立红色网站、把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网络无疑是高校德育创新与改进的必然选择。1998年,以“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励报国之志”为宗旨的全国及时家“红色网站”在清华大学诞生。至2004年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加盟者达到了938家,其中高校“红色网站”381家。②它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一支充满生机的新生力量。红色教育的载体“红色网站”如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红色网站在高校发展之迅速,广泛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影响普及面广。

(5)红色文化进科学研究,科研氛围趋浓。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系统理论价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总结,不仅囊括政治、军事、哲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红色文化进高校科研的热潮也逐渐形成。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红军文化及红色旅游研究所,西安培华学院的红色研究会等等,还有很多高校正在或者将要建立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进行红色文化研究。红色文化研究的科研氛围日益浓厚。

2.2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红色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实践过程中存在宣传重视不够、途径形式单调、现实操作性不强、社会支持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优势的发挥。

(1)未形成长期机制,缺乏宏观系统规划与指导。虽然很多高校在努力推进红色文化进高校这一举措,但大多缺乏相应的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计划方案、实施细则、效果评价等内容,而且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无宏观系统规划与指导。

(2)活动方面存在“五有五少”现象。经过调查了解,发现活动方面存在“五有五少”现象。指有组织少活动(或开展活动较少)、有形式少内容(注重形式,并没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有过程少成果(或注重过程不注重成果)、有娱乐少效果(活动娱乐味道浓,教育效果弱)、有学习少体会(或学习后无总结体会,也没有要求交心得体会总结材料)。

(3)红色网站建设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高校网站内容过分强调“政治教育”功能,缺乏吸引力;网站建设流于形式,内容空乏;内容建设追求大而全,达不到红色教育的预期效果;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价值不高;网络的双向互动功能未能得到很好利用;管理队伍综合水平有待提高;多媒体技术未能得到充分运用,网站技术含量较低。

(4)利用社会红色文化资源不够,引入渠道不够畅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及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然而在现实中,一些人却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事情,导致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缺乏社会层面的关心支持,致使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的渠道不畅,学校利用社会红色资源不够。另外,很多“红色”研究成果、“红色”专家等宝贵资源,由于缺乏畅通的交流沟通渠道,也不能被很好地应用到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中来。

(5)面临深挖、凝练并升华红色文化难题。不可否认,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也不乏带有灌输性教育的印迹,很多高校在红色文化的运用上常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其形式相对来说仍显单调,红色文化精神外化程度浅,延伸空间小,将其内化为学生信仰力量的程度相对不足,吸引力相对缺乏。除此以外,高校在红色文化研究方面大多以注重研究本省红色文化,对区域的、全国的红色文化的研究较少,与其他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缺乏沟通和合作,近期研究成果没能得到及时共享。这也是怎样继续深挖、凝练并升华红色文化的又一难点。

3 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成效的对策研究

红色文化教育特色鲜明,方式多种多样,这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作者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对策,探讨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成效的方式途径。

(1)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规划和指导,提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实施计划的方案,并做好评估,进行量化的考核。同时,可由校领导,院领导负责实施该项文化建设,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合力,保障红色文化教育的稳步展开。这样才能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成效。

(2)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机制。在高校,“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已有一段时间,其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和内容大多开始趋向雷同,甚至有些产生了疲劳感,“五有五少”的现象在高校中也日趋多见。针对此,高校应要建立红色文化教育的创新机制,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力和实效性,比如:借鉴社会活动形式创新校园活动形式;借鉴外校经验创新本校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开发红色文化精品。变“五少”为“五多”:多活动、多学习、多成果、多体会、多总结,大力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成效。

(3)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机制建设。文化传播,是人们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体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是传承、推广和发展文化体系的重要途径,它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所产生的文化互动现象随着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介的飞速发展,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战略因素。因而,加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机制建设,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是占领文化主阵地,抵御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威胁,营造大学生成长的健康文化氛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③从传播媒介角度来看,电脑、手机和电视是大学生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加强红色网络建设,占领手机红色信息传递高地,开通校园红色影视频道等方式都可以使大学生迅速快捷地接收外部信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机制建设。针对红色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渠道不畅这一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社会红色文化资源。及时,倡议实行弹性或免费收费制度。在红色资源管理体制方面,高校应向政府机构有关部门发出倡议,尽快对学生实行红色景点免费制度或弹性价格制度,降低把社会红色资源引入高校教育的成本,充分释放红色资源的辐射作用,促进高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的有序开展。第二,坚持就近原则。高校应坚持就近原则,在当地红色经景点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机会,而且相对来说使得学校引入红色资源变得比较便利。第三,坚持“走出去、引进来”。 高校应主动畅通与社会红色资源的沟通渠道,将红色资源引进高校。所谓“走出去,引进来”指的是高校应主动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寻求红色资源,畅通沟通渠道,将红色资源顺利地引进高校,并加大对这些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避免师生出现不知道红色资源在哪里的盲区。例如:高校可开设“红色讲坛”,主动寻找并联系革命战争英雄、社会建设先进工作者、研究红色文化的专家、红色资源基地的工作者等,将其请到学校内进行讲座,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了解红色资源,扩展视野。

(5)建立红色文化研用结合机制。针对怎样继续深入挖掘、凝练并升华红色文化,提升其吸引力这一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采取“研用结合”机制来进行,一方面加快对红色文化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运用在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及时、继续在高校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在高校推进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设,能够加快科研水平的提升。还没有开设研究中心的高校应加快步伐,已经开设的高校仍要坚持不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争取多出科研成果,并且各个研究中心之间要相互加强联系和沟通,共享近期研究成果,形成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在全国百花齐放的状态,共同深入挖掘、凝练并升华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将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学习和实践的行动中。例如赣南师范学院利用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的成果,依托专门史硕士点和省级重点学科培养中央苏区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和本科生中开设了中央苏区史方向的系列选修课程,如中央苏区史研究、中央苏区史、中央苏区社会变革史等。并启动了大学生红色教育工程,成立“大学生红色文化研究协会”,此外,该校还充分利用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的学术优势、资料信息优势,积极开展咨询服务,主持或参与红色旅游、红色产品规划设计工作20余项(人)次,开展学术咨询活动20余项,不仅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和实践的行动中来。④这项举措,较好地发挥了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除上述对策外,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成效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但各个高校的特点不一,开展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高校可具体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施。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坚持,红色文化教育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催人奋进,并激发和增强师生为实现国家独立自主、繁荣昌盛而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浅谈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西方腐朽的思潮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逐渐增加,使得国内学者对红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加重视。本文主要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校;共色文化教育;现状;改进策略

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实践内涵及革命精神,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红色文化的推动者、建设者及享用者,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爱国情怀,因此对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课题意义。

1.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现状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将红色文化定义为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人民进行领导时,在长期的艰苦奋斗及革命实践中,不断的吸收、整合、充足及优化中外文化的先进成果,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中国文化是社会主义运动及革命达成的精神与物质成果,而侠义的红色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民族自由与解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的观念意识。

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及民族独立、人民赋予、国家富强而进行奋斗、不懈努力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平友爱、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得到爱国情感及迷你组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接受艰苦奋斗、传统教育等革命精神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较大程度上得到丰富,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然而通过对我国高校红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目前高校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

1.1高校方面

总体而言,高校对大学生红色资源教育较为重视,目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均有红色文化教育涉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信念等。红色节日时,高校能够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大型的宣传、纪念,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博物馆、纪念馆等,然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中亦存在较大的缺陷,高校红色文化宣传仅是集中在社会实践、课堂等表面形式,宣传力度较弱,同时宣传手段单一。

1.2学生方面

高校学生多认为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未充分重视红色文化,同时未能将自身理想信念、红色资源等联系起来,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较低。

1.3家庭方面

当代大学生处于时代转型期,接触红色文化机会较少,当代大学生家长对历史、传统的东西比较关注,他们成长经历及环境等使其能够主动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然而家长对红色资源的宣传力度较小,因此家庭教育这一功能发挥不理想。

1.4社会方面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进展等,人们普遍存在道德缺失等,红色资源逐渐被人们抛弃,整个社会对红色资源的宣传方式、力度等较小,导致整个社会中红色资源未有效融入。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知缺失存在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发挥的作用甚微,这主要是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校园氛围营造、家庭教育缺失、大学生自身主动性短缺及社会文化滞后等。

2.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改进策略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进行提供了条件,改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策略如下。

2.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红色文化

我国红色资源较多,除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包括静态雕塑、建筑、歌曲、爱国主义影片及图片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借助红色资源进行教育,如通过红色文化长廊、著名人物雕塑等红色文化作为鞭策学生成长的工具;通过讲坛、开设红色文化课、沙龙等,使学生能够了解红色文化精髓,在讲解中教育学生行为习惯教育、原则立场等。积极开展红色基地考察,组织红色文化体验活动等,从而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精神教育等,从而实现培育人的目的。

2.2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环境

在学校的雕塑、建筑、涂鸦、喷塑等现代艺术风格中融入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资源传播的物质载体,通过红色字画、书法、符号及碑文等装扮校园。有机结合红色资源及校园环境,从而在景观设计景观内融入红色激励与教育,营造出团结奋进、积极进取、和谐、开拓的校园文化,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曲折等展示给学生,塑造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及爱国精神。

2.3开发红色教材,打造红色软文化

构建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及校园文化三元对接的教学模式,学校可邀请本地先进典型人物、老红军等,定期组织形势政策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对大学生进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等教育,创建校园红色精品项目。创办红色社团等,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定期组织社团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爱国情怀等。

2.4坚持创新,实现红色文化的突破

组织学生定期翻阅报刊杂志、参观旅游景点等,使学生能够接受到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熏陶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及能力。同时学校可通过红色博客、红色网络、红色微博、红色影视、红色短信等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结束语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髓,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需要结合时代特色,将大学生熟知的事件、人物及精神等融入其内,顺应时展、学生兴趣、特点等,从而促进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改进。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拓展红色文化教育途径提升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摘要: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研究,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渠道作用,搭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主题文化活动,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信仰,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文化;价值研究;文化育人

红色,是艳丽的颜色,喜庆的颜色,也是华夏儿女喜欢的色彩,更是中国共产党人血染的色彩。自古以来“中国红”就代表着华夏儿女的美好向往,因为红色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崇拜和一种信仰。早年,马克思被问及“最喜欢的颜色”时,明确地回答为“红色”。当星星之火,燎原神州大地,红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象征,寄托着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信仰基础。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范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标志,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发挥教育渠道作用,对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列主义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忆往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育人的社会价值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红色文化”与红歌会、红色经典剧、红色之旅等语句同样响亮,再度掀起了“红色文化热”的浪潮,这种含有革命年代独特内涵的红色文化以崭新的面貌、丰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引起当代青年学生对那久远红色年代的向往。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源于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作为背景。

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文化形态学理论分析,红色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面。文化在这个层面的表现是物质的,是可以用感官去感受和认知的,比如我们保护的革命遗址,保存的革命遗物,建设的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等实物。二是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在这个层面的载体是文字的,是以命令、决议等方式下达的,比如我们开展红色资源保护的政令,开展红色旅游的号召,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日的活动安排。三是精神文化层面。文化在这个层面突出的是人的信仰、精神世界,是核心层,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凝聚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弘扬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特区精神、抗洪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不同时期赋予文化的时代特征,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精髓所在。

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旨在于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而落脚点则在于教育,呼唤广大青年学生忧国忧民、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进步和健康发展。具体分析,红色文化到底存在哪些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一是政治价值。体现在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政治意识、政治行为为主要目的,创造和谐健康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形态。二是经济价值。体现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动力,奔向进步、奋斗的航标。三是理念价值。体现在养成广大青年学生人文价值取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塑造主人翁意识和勇于担当的气魄。四是文化价值。体现在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独特功能,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倡导主流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事物是发展的,不同的时期要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保持红色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存在的理由。

二、展未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渠道作用

目前,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面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逐年增多的现实,大学生价值观念不断更新,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态势,部分大学生政治信念、政治立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趋于淡漠。为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无为的宣传,需要挖掘各种渠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优势。

1.开通“爱国主义基地”教育渠道,用红色文化来感染学生。于1997年和2001年公布了两批2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要积极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共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内容的展示,创新教育手段,挖掘教育内涵和主题思想,拓展教育功能,建立起基地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谐长久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嬴。

2.构建“校园理论高地”教育渠道,用红色文化来熏陶学生。高校在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高地时,要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作为校园理论高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提炼和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创造红色理论宣传阵地,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论坛、征文、演讲、话剧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红色文化熏陶,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3.打造“两课课堂阵地”教育渠道,用红色文化来激励学生。“两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起着毋庸质疑的重要作用。“两课”也是高等教育中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传统的“两课”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面对新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他们的追求是多元化的。

三、重实践,充分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的载体效能

红色文化教育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坚定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育人成才的环境,让大学生时刻不忘革命先辈们为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甘吃苦、讲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此,要装扮校园红色景观,引领校园文化风尚,寻找传播途径,打造红色文化家园。

1.依托党建、团建,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建设平台。党建、团建工作是我党思想路线建设的重要平台,加强党建、团建工作对我党抢占广大青年学生思想阵地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下,如何开展党建、团建工作,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围绕在组织周围,需要挖掘党建、团建工作的内涵和形式,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党建、团建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符合时代潮流和广大青年学生的特点,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拓展,以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组织建设中的平台作用。

2.依托学生社团,搭建红色文化教育自我成长平台。大学生社团是继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之外的又一重要的学生组织,社团可以把有共同目标、共同爱好、共同志趣的青年学生凝聚到一起,自发地开展喜闻乐见、增强社团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活动,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

3.依托新兴媒体,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网络信息平台。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手机已经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得到普及,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开发,让青年学生的生活依赖网络的程度加深。高校要加强网络建设,为青年学生开展网上公祭、红色文化论坛、红歌会等网络教育活动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撑。

4.依托红色旅游,搭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服务平台。红色旅游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旅游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寓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于文化娱乐、观光游览之中。通过红色之旅,让高校学生了解革命历史知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陶冶青年学生情操,提高青年学生文化修养,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把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转化成爱国主义的行为动力,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旅游资源服务中的平台作用。

5.依托先辈模范,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直面交流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值得学习和敬重的,敬重的是人品修养,学习的是精神传承。高校要充分挖掘老红军、老战士,专家宣讲团、标兵模范宣讲团等资源的潜力,让他们走进校园,深入学生群体,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志愿服务等面对面的交流活动,重现革命战争年代的烟火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感人场面,让青年学生接受血与火的洗礼,激发青年学生“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直面交流中的平台作用。

曾经说过,对待中外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待红色文化我们同样要坚持这样的传承精神,一方面要充分地认识到红色文化蕴藏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挖掘、弘扬红色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还要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时代精神,让“红色之火”继续燎原神州大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