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探讨:现代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精髓的融合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其特有的企业文化,将很难在可持续发展中永葆生机,而企业文化的建设绝不能仅依赖于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文化,更应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整合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进而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文章在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利于构建企业文化的精髓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文化融合;文化创新
传统文化既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础,更是中国特色企业构建的重要且有力的支撑,只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萃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品质工业文明相结合,才能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本文中,主要在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一、我国传统文化精髓
的中国企业文化,应该是植根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而当前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其并未真正的将企业文化中国化,只有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运用于企业建设之中,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所应汲取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下为公,忧国忧民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忧国忧民”体现的是一种爱国精神,是对于祖国的一种责任意识。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古以“忠”“孝”闻名于世,古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救国图强变法的谭嗣同以及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家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当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并投身于建设国家。因此,我国企业应当时刻铭记这一责任,将产业报国作为自身企业经营的一项宗旨,将企业利益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
一起。
(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自古中华民族就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上可溯至《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箴言,其意为自然界在永不停息的进行着变化,古人欲效仿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培养自身坚忍不拔,不懈怠、不断进取,不畏困难挫折的品质。如湖湘文化中涌现着变法图强的谭嗣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等革命家们救国图强的伟大精神都凝聚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因此,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发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这种精神运用于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而调动其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内聚力,不断的激发起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可持续发展中永葆生机。
(三)和谐的理念
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精髓,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备受推崇普遍被认同的一种人文精神。我们在提到“和谐”二字时,往往会联系到“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其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精神,是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同样也是对个性的尊重:“厚德载物”意为如大地般可包容万物;“和而不同”则表现为对事物个性的一种正视,主张事物在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及和谐一致,但不是机械和没有生命力的一致。在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时,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尊重差异和多元化,求同存异。
(四)儒家文化“仁”到“以人为本”
“仁者爱人”是传统儒家文化的主要观点,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本的思想,是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放眼于当今的管理,则可体现为要“以人为中心”。从儒家“仁”思想来看,管理本质“治人”,关键在于“得人”,方式上要选择“人治”,由此看出,管理的一切都离不开人。此外儒家文化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以和为贵”的思想,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企业要建设的企业文化,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内聚力,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五)兵家“权变”思想到创新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变”思想中的 “审时度势”表现为能够审察时机,忖度形势。而着眼于现代的管理,则体现了企业的创新观念,其是兵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根据事物不断发生的变化,正确分析时代形势,把握良好的时机,依据形势注重改革,进行灵活应变,进而实现目标。在构建的企业文化时,应注重汲取兵家权变思想精髓,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强大自己,开拓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这些精神理念皆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包含的精神和内容在不断的发展中经过了科学的批判和扬弃皆可为企业文化建设所用,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
二、现代企业文化如何与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
如何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并将其有效的运用于建设的现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能否在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能够在可持续发展中永葆生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汲取传统文化“忠”的精髓,强化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敬业报国”是传统文化中“忠”的精髓的体现,在儒学思想中,忠体现为一种更对君主统治尽心尽力的维护。通过责任意识的树立,将这样一种“忠”的企业文化逐渐深入到企业成员心中,并逐步形成一种价值观。那么强化责任意识,发扬传统文化中“忠”的精髓来构建企业文化。
强化企业成员的责任意识,发挥其内在驱动作用。不仅要增强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包括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使企业的所有成员能够个人的追求、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全体成员能够达到精神上的共识,进而逐渐内化成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
争力。
(二)汲取传统文化“刚健有为”的精髓,发扬自强不息精神
在构建现代企业文化时,应当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纳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上升为企业精神的高度,并在包括企业领导人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进行学习和发扬,使所有企业成员能够自尊、自立、自信、自胜。要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两点
入手:
1.培养企业员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注重培养企业员工刚健有为的精神,促使企业员工以整个企业的理想为自己的理想,发奋图强,不断的开拓进取,不畏困难与挫折,努力的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主动性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中去。
2.应主要强化企业员工的自尊意识、自立意识、自信意识和自胜意识。增强自尊意识要求企业员工能够尊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增强自立意识,则要求员工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奋斗;增强自信意识要求员工对自己能力能够充分的肯定,并始终坚信自己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
(三)强化企业和谐意识,服务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较为完整的阐述了和谐的理念,和谐即把握节度,恰到好处,从个人行为的角度,主张坚持原则,避免片面、偏激行为的出现,而放眼于企业文化建设,则表现为正确处理企业发展过程中公正与效率之间、财富与精神之间、增长与发展之间、资源与环境之间、道德与法律之间、竞争与和谐之间、对内与对外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为企业构建一个稳定、宽松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在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企业的和谐意识,恰当利用传统文化赋予的和谐理念处理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进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四)汲取传统文化“仁”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的企业文化,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儒学思想放眼于管理,则体现为如下三点,即管理本质“治人”,关键在于“得人”,方式上要选择“人治”,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管理的一切都离不开人。企业要想长久的发展优化管理体制是关键,而管理的本质在于如何有效的对人进行管理,关键在乎如何获得人心和人的支持,而在实施时则应当注重以人为本。那么运用传统文化中“仁”的思想,推进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呢?
1.企业领导人应学习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修养。领导人的理想、信念、性格和举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员工效仿的楷模,因此。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当注重提高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水平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影响员工,进而增强企业全体成员的凝聚力,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2.以“仁”思想为基础,营造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人乃根本,在企业发展的过去、今天和将来,人的素质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应注重营造人尽其才的氛围,激励人人向高冲击,尊重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营造起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够留住人才,服务于企业发展。
(五)汲取兵家“权变”思想,强化创新意识
传统文化中兵家的权变思想,在如今的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则体现为一种创新意识。自古兵者诡道,阴阳互换,审时度势,奇正相应等思想也无不成为当今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深入学习兵家“权变”思想中的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增强企业领导人以及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进而其创新能力,服务于企业建设和
发展。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得以形成、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肥沃土壤,因此要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并以此根基构建企业文化。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构建
摘要: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误区――忽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现代企业文化,必须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塑造杰出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在企业内形成民主、公平、自由的风气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企业文化;传统文化;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及其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重要性已为人所共识。沙因在1984年系统地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即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自此,企业家们开始陆续重视这个虚而又实的软竞争力。1981年威廉・大内在《Z理论》中就已经关注企业文化,认为它是影子般的、既虚幻无形,又无法摆脱的企业竞争力因素。其他学者,如帕斯和阿索斯、迪尔和肯尼迪、彼得斯和沃特曼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纷纷发表企业文化方面的论述,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大都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是受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管理、伦理、价值观等思想,世界各地的华人曾凭儒家商业文化传统、儒家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观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传统文化对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间的关联,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有助于指导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践。
纵览国内企业在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即一味地照搬国外的理论和模仿国外的经验,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是隐含在一系列价值观背后的基本假设。东西方价值观的很多差异,都是基于不同文化对待外部世界观的基本假设的不同,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每个民族的文化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精华,先天性的文化差异并不决定竞争的成败,但东施效颦,注定失败。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掘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构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企业文化,进而形成企业的独特竞争力。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诸多思想对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给予我们以重要的智慧及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整体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华夏族群长期的生存体验形成了我们对宇宙世界的独特的觉识、“观法”及特殊的信仰与信念,即坚信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打破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心的隔阂,肯定彼此的对话、包涵、相依、相成、相济。中文化的整体性的学说,充分显示了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它以和谐为较高的价值诉求,强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如儒家强调仁爱、克己让人、恭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无敌”;儒家主张以和平、公正、文明的手段来解决争端,推崇差异与兼容,协调“相似”与“相近”,以此实现一种“和而不同”、“兼容并包”、富有弹性的人文旨趣,这是真正健康的世界文化。只有解决好共生问题,实现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才可能构筑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这正是我们构建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较高境界。
2.中华传统文化讲究中性智慧。中性智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丰富的资源,也可说是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和处事态度。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把“中”与伦理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相联系,成为“中道”、“中庸”、“中和”。中性智慧的精义在于克服两极对立,达到天与人和谐、人与人感应、人与物协调。中性思维在中华文化精神中的重要表现是对“和”的价值追求,表现如下:一是以“和”的理念去认识自然;二是以“和”大心态去处理人际关系;三是把“和”的理念作为一种辩证法。四是以“和”的标准去处世生活。所谓“和为贵”、“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思想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关系、有序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倡人与人重诚信、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
3.中华传统文化在维持人的身心平衡、注重精神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儒家大力提倡求真、行善、崇美,使人类摆脱纯物欲的低级趣味。儒家的“身心和谐”、“义利兼顾”、实现“内在的超越”的思想,在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重视人的精神价值等方面,或许是一剂良药。技术与精神平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个体层面就是身心平衡问题。从儒家思想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是精神的,道德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身心平衡的人生观,就是物质与精神生活相结合的人生观,在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时重视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将个人道德修养视为通往身心和谐理想境界的路径选择。儒家主张以修身为本,辅之以道德教化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4.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对未来人类生态文明重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文明是当今和未来企业文化构建的重要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自然)人关系是其核心主题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处理天人关系时,力求探寻两者的内在联系,并把天人关系视为同源的和谐关系。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内涵包括:一是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产物;二是强调自然界有普遍规律(天道),人也要服从此规律,阴阳相互作用的规律即性命之理,天(自然界)人尊守同一规律;三是强调人性即天道,人伦原则和自然规律的一致性;四是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境界就是天人和谐。对于古代朴素的生态文化思想,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予以借鉴并充分发扬,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尊重生命、仁民爱物的思想。如孟子强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说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同胞,而且要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自然环境。二是对生物资源顺时取用、化育并进的思想。如庄子提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告诫人们要与万物为友,与自然和谐一致。《礼记・中庸》主张“参天地之化育”,就是参与自然创造和养育万物的进化过程,而非以戡天役物的态度去征服自然,破坏自然。三是倡导放眼未来、为后人造福的思想。
三、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企业文化的措施与途径
1.充分发挥领导者的智慧和作用。在企业文化构建中,领导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借鉴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现代企业文化,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的企业家与的企业文化往往互为因果,并行存在于一个企业。一个品格高尚的企业家,其人格力量就是这个企业的信誉、形象和文化资产;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本身就是这个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企业家素质代表企业素质,企业文化是企业家品质、才华、慧眼、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的企业文化又以其成功后的自信,激励和鞭策企业家组织和带领全体员工在“追求、追求”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动力的激励机制,能使这个企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塑造杰出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一些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确立企业的共有价值观念体系和企业精神,首先,应当对与本企业有密切联系的客观对象进行价值评价和排序,从中确定具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同时,博采本行业、本企业、本民族以及国内外其他企业的精神,并根据当前及未来的发展需要,融会成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一套企业理念。其次,要采用具体生动的表达方式或文字或图标对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理念系统要素加以表达,使之简明、易记。再次,对既定的企业宗旨、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理念系统要素,经常性地进行灌输、宣传和引导。,管理层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发贯彻执行,使企业宗旨、价值观、精神等理念系统要素化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唯有长期不懈的努力培育,企业才能确定温度成熟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为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企业内形成民主、公平和自由的风气。民主自由之风已成社会主流。在企业内倡导民主,必将大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必将非常有利于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骤力及战斗力的形成,民主和自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人都渴望得到尊重,人的尊严有时比生命更重要。因此,要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有必要高度重视员工的尊严,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满足员工的自尊的需要,而员工的自尊的需要如果能得到满足,那么就极为有利于形成强烈的员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进而形成企业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只有公平和公正地对待所有员工,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骤力和战斗力,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有公正、公正的思想和愿望,更要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和民主合理的申诉制度作保障。
4.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能否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让管理亲和于人,让管理者与员工融为一体,互相激发灵感,较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因此,必须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员工之间沟通气氛,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员工团结向上,使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产生亲合力。还要鼓励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使员工愿意为实现企业目标尽自己较大努力。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探讨: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一、简和易的原则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简”和“易”是根本法则之一,简单才能被记住和理解,容易才能被有效执行。反观一些企业文化过于强调文化体系的建设,目标、使命、价值观、理念等过于复杂,更有甚者价值观有多重,理念又进行细分,这样在员工中不仅不能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而且由于表述过于复杂反而会引起员工思想上的混乱,实在是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将这些目标、使命、价值观、理念等进一步熔炼,提出最为核心的价值观,既要反映本企业的特色,又要能经受长期的考验。因为一个企业若要真正做到基业长青,既要适应变化,也要坚守价值。适应变化就是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坚守价值就是无论如何变化核心价值观不变。要做到长期不变,就必须通过“简”和“易”的原则凝练出保障企业发展的最为根本、有效的核心价值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本是同仁堂的第二代传人乐凤鸣留下的训条,由于各代均严格遵循,已经成为了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和精神信条;IBM迅速发展的要诀在于“尊重员工、尊重客户、用理想去执行一切任务的信念”;通用电气始终推崇“三个传统”: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这些核心价值虽表述各异,但是有共同的特点:遵循“简”和“易”的原则,容易理解,便于执行。
二、创造价值有益社会的原则
《周易》载“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是有记载以来对“事业”的最早的注解,意思是说只有将所做的一切上升到为了天下、为了人民的角度,所作所为才能称得上事业,这和《礼记•大同篇》中描绘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鰥、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目标异曲同工。企业是按照一定组织形式形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盈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利益较大化为使命。然而,企业若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和持续的盈利,必须将自身放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即必须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就形成了企业发展的两重责任:及时,创造经济效益,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发展要求;第二,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实际上,实现社会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兵装集团“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使命,中航工业集团“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目标,中国移动集团“成为品质的创造者”的愿景,中粮集团的“奉献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使客户、股东、员工价值较大化”的理念,国家电网的“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观,这些都是从企业自身出发又不囿于企业自身而胸怀天下的表现。客观地讲,企业只有对自身发展的长远战略有较高的定位,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并最终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根本目标的时候,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赢得纵深的空间,否则打造“百年企业”、基业长青永远是一句空话。
三、知行合一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知”与“行”是合一的。当一种企业文化理念被员工真心地接受,员工就会发自内心地去执行。首先要做到“知”。让员工真心接受企业文化,一是员工需要从意识层面认可,二是必须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奖优罚劣。按照企业文化要求的去做,在能够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获得奖励,不按照企业文化要求去做会被惩罚,前者是一种牵引,后者是一种督促。这样会形成三股力,一股是牵引力,一股是推力,一股是员工自身向往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三股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员工心理,让员工真心接受企业文化。其次是要做到“行”。企业文化确定之后,执行就成为首要的问题。对领导干部要强调“以身作则”,这样会起到以上率下的效果。强调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大学》“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都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在员工中的表率作用。另外,企业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之后,要强力执行,要敢于斗硬,这样既能惩戒一批违规者,也能震慑一批摇摆者,更能给大多数守规者以极大的鼓励。有内力引导员工可以“知”,有外力推动企业文化可以“行”,二者结合之后,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能够保障企业文化真正的落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阶段,必须遵循“简”和“易”的原则以及创造价值有益社会的原则,要志存高远;在企业文化落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要形成合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企业的发展必定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因为,只有具备企业特色,才能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只有具备民族特色,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
作者:王通洲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探讨:耿村煤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融合的探讨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诚信、中庸、社会责任、和谐。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和谐精神,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且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企业应在广泛吸取各种有益文明成果的同时,构建具有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树立良好形象,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发展
现代企业要想发展、繁荣适合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东方的企业则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在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认识现代企业文化。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儒家、释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等活跃在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流派,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层意义。
1.1儒家文化的精髓在于“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字真言,有爱心,讲规则,懂礼貌,求知识,重诚信,这是做人的基础;温和,善良,恭敬,勤俭,礼让,这是做人的态度。同时这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另外儒家还特别强调忠孝,这是贯穿了整个中国的两个字眼,忠即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企业,而孝则是每一个中国人背负一生的责任,不孝之人何以谈对国家、对企业尽忠?
1.2释家创始人释迦摩尼是印度人,本是来自印度的外来文化,但经过中国千百年的锤炼演化,已经的本土化。释家提倡清心寡欲、三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些理念适合历代统治阶级的胃口,故而释家在中国可以扎根生存,成为对中国人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一种文化。
1.3道家对中国的影响也是经久不衰,道家的集大成者老子著有《道经》、《德经》,合称《道德经》,共计81章,这是全世界销量及时的一本书,也是我国图书出口的王牌书目。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及时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警句千载之下听来依然萦绕心怀,给人以当头棒喝之感。道家所倡导的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思想现在被各个企业管理阶层重拾,作为至理明言摆在企业的显赫位置。现代企业管理就有一条重要的思想,“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管理者和员工各自干各自的事情,互不干涉,给彼此较大的信任。
1.4法家的集大成者商鞅,帮助秦孝公变法,使积贫积弱的秦国一举达到强国的地位。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而法家的两位杰出代表韩非和李斯又各自运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把法家思想发扬光大。法家对于管理学的贡献在于提倡一种制度化、规范化,以制度来管理企业,把管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
1.5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尚贤”即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兼爱”即的博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墨家对于管理学而言,它提倡一种民主式管理,这样的管理可以认为是现代企业民主管理的雏形。
2.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式其核心是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旨在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约束管理员工,从而快速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持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单纯是以产品质量和价格来较量,仅靠质量、价格等因素已不能在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其起决定因素的是不同管理文化之间的竞争。
耿村煤炭企业属于特殊型企业,大多数煤炭企业的技术装备、人员素质、服务等诸多因素基本类似,如何在众多类似的行业中脱颖而出,赢取较大利益,那就需要煤炭人不断在管理上下功夫。近年来,企业文化作为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式逐渐被众多企业所接受,煤炭企业如何以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凝聚力、感召力,提高管理水平,推进企业快速发展、做强、做大,已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的企业文化可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并为员工提供可以展示自己价值的平台,当企业文化真正融入了每个员工的价值观时,员工才能真正认可企业,才会把企业追求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煤炭企业是个“苦、累、脏、险”不断同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艰苦行业,而这种蕴含了煤炭工人不畏艰辛、勤劳勇敢、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这种外在表现更加鲜活、饱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让社会各界了解、信任并与之合作,使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更具竞争力。
3.耿村煤矿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现代社会中的人并非机器,而是有意识、有感情和有社会关系的“人”。每个人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关系及以此为依托的复杂的人文背景,科学管理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它的影响。我国有着长期的历史积淀,人的心理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多元多变,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有多种多样的不同,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人文背景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