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直是个难题,许多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不一。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希望能对其他一线语文教师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根据作品的体裁风格来选择教学内容

现代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风格和体裁。体裁是文学作品整体的特征表现,既包含了表面的文本因素,也包含了内在的社会因素。从表面来看,作品的表达方法、文章结构、形态格式以及题材性质等不同,现代文学作品可以划分为散文、诗歌、剧本和小说四类。初中阶段,我们不需要深入研究体裁的历史过程和时代特点,但需要从“言”“象”“意”等角度去研究作品的言语系统。“言”要看文本的叙事、说理、写物和抒情形式;“象”是在特定的文本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意境、意象、典型等融合状态;“意”是读者在认识和体会“象”过程中的内心所感。从深层分析,文本作者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在文本中所反映出来的气质、思想、情感、审美以及创造力等方面也不同。初中语文现代文学作品,可以根据四类不同的文体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比如在剧本教学内容选择上,就应该侧重于台词、人物对话、人物形象构造和多角度写法等方面。

二、根据文本的教学功能来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通常可以通过分析语文教材来确定教学功能。语文教材包含了文本的三种教学功能,即定篇、知识和活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够分为定篇教、知识教和活动教,定篇教就是“教课文”,知识教和活动教就是“用课文教”。一方面,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如《背影》《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学会从不同角度审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定要注重作品语言艺术的挖掘,要正确认识选文的解说,不可随意发挥,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领会。另一方面,教师要达到用课文教的目的,真正让学生“会学”。初中教材除了“定篇”课文以外,其余的都是属于“用课文教”。比如《威尼斯商人》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戏剧人物角色,从而体会和感受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根据文本的阅读方式来选择教学内容

阅读方式也可以称为阅读取向,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取向来选择教学内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主要有鉴赏和解读两种,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审美能力。所谓“鉴赏”的阅读方式,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形成一定的理解思维和评价思想。当学生读完作品后,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说一说“感受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等,让学生充分完成对作品的语言、意象、意境的鉴赏。所谓“解读”的阅读方式,需要学生对作品的世界、作者、文本、读者等进行分析,认清作者和世界、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明白作品都写了什么,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根据课文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教学内容

一方面,根据课文本身的核心价值来选择教学内容。核心价值是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本文中的呈现,它往往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读者价值观的改变和情感升华。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编者对课文的价值定位来选择教学内容。价值定位是看课文对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情况,会受到初中语文新课标的限制。教师要根据教材编者安排课文的教学价值意图,根据不同的生活主题单元来确定教学内容。当前,许多公开示范课都是针对课文的价值取向来选择教学内容。

五、根据教师的教学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

一是要看教师想教什么。语文教师首先要研究清楚课文内容,对课文里的字词句能够进行正确的认读和解释,要对文本体裁、构思、行文、主体、背景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教师能够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二是要看学生能学什么。教师要正视学情,应该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不能出现“盲学盲教”现象。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性质的教学,学生需要同文本中的世界、作者情感等进行对话。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进行有选择的讲解,对于能理解的不需要教,对于不能理解且需要理解的要详细教,这样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就能够很快确定下来。

作者:万中日 单位:莱西市店埠中心中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现代文学阅读教学路径浅析

一、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兴趣阅读法”

1.大学生阅读兴趣缺失之原因。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神秘性和反复性。中国文学从洪荒远古的神话时代流来,又向着不可预测的未来流去。中国现代文学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短短三十余年的流段,却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流变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转型性、过渡性,便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属性的简略表述。对于现代文学的学习,把握住转型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在名家经典作品中去感受和体会。而面对现代文学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即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交错繁复,许多学生对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了畏惧心理,少了阅读的环节,就缺乏了整体的历史感知,“正是由于历史感的欠缺,使许多大学生在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误解和误区”,从而进一步丧失了阅读兴趣。

2.以旧见新找角度,重新唤起学生阅读兴奋点。针对学生的这种困惑,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积极想办法去重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对于文学的好奇心。既然现代文学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便需要运用这内涵,挖掘阅读新鲜点。比如对于作家鲁迅的讲述,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把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从而凸显“鲁迅”这个名词在整个文学潮流中的思想价值。然而鲁迅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课上讲授的时间远远不够,对于他的研究可以打开若干个专题,所以“鲁迅”这一题目的学习,便需要实施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新鲜点的并不是课上讲述的鲁迅有多么伟大,而是他具体的各种“及时”。比如《祝福》,让学生再去阅读这篇作品,已经失去了新鲜感,都知道小说中一位有着悲惨命运的“祥林嫂”,脑中也能浮现出这个人物形象。然而,学生们不曾关注,这篇作品可以看做及时部真正把女性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可以成为“女性文学”的“及时”。祥林嫂在小说中是一个受压迫的旧中国典型妇女形象,她身上有着劳动妇女一切闪光的特质:勤劳、淳朴、善良,但这种特质恰恰成为了封建社会对她进行迫害的筹码。她对不幸的命运进行过抗争,也对未来进行过憧憬,但人们冷漠的眼光、不屑的话语摧毁了她的希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抗争本身就是一出悲剧的上演,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女性在文学和生活中是一本无字书,没有权利去抗争,甚至不能有希望。现代文学中研究“女性文学”的作品对象很多,但很少有人把《祝福》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文本,这便在一定意义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新鲜点。再者,提到现代文学中的“儿童文学”,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叶圣陶的《稻草人》、《小白船》,其实鲁迅的《朝花夕拾》、《社戏》都可以看做现代文学中“儿童文学”的开端,这也在一定意义上从新的角度定义了这两部作品。“兴趣阅读法”是一种可行性很强的阅读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对阅读本身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从新的角度进行切入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新鲜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了解大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培养“多层次阅读法”

兴趣是始发,要持续让学生自主阅读还需要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大学生的思维有着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征,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强调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仅仅按照教师对于作品的分析形成一致的认识,对其透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按教科书生硬地背下来,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印象。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文学经典,让学生按照课上的分析思路,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形成阅读笔记,让阅读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的阅读思维体系。

1.重视阅读思维的初级感知层次,多方面给予意象建构。学生思维的阅读感知层次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文字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意象。教师要根据阅读文本题材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阅读教学方案。在学习现代诗歌时,需要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句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用一些歌曲、视频与精彩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诗歌文字更生动、更形象得活画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身感其情。例如阅读徐志摩的诗作,可以把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添加在其中,结合一些电视剧情节和爱情诗句的朗读,体会他们当年的爱恋与情愫,体会当年的“人间四月天”是多么浪漫与纯美。

2.挖掘阅读思维的精神体悟层次,重建现代文学人文精神内涵。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素养的传播。“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丰富而厚重的,周作人散文的哲学思维,许地山超脱的宗教观和小说中描绘的各种民俗风情韵味,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通过在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进行精神体悟,让学生感知中国现代作家对于多重人文精神内涵的建构,承袭这种精神感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五四”时期鲁迅、胡适先生等对新文学“人的文学”思想的树立,冰心歌颂的“爱与自然”的哲学,徐志摩对于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解读,到张爱玲对于生活与人性复杂内涵的的剖析,梁实秋把文学与生活“艺术化”的实践、承接严谨的“乡土小说”中,都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宝藏。面对着这众多滋润民族精神的甘泉,我们需要学生去体悟和感受,从而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所以在当下,对于现代文学学科建设来说,研究阅读教学策略迫在眉睫。高校教师应该多方面分析大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与水平,多方面开掘他们的阅读兴趣,让文学经典的人文精神继续吹拂人类的心田,照亮人们的心灵,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坐标。

本文作者:刘丹、王国洪 单位:衡水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大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对大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的分析是研究现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的阅读教学策略的一个基础。结合现代文学阅读的具体案例,从大学生具体的阅读体悟分析出发,阐释不同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将对高校学科建设中现代文学课程的多维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策略;现代文学

大学生的学习认知阶段处于由教师督促强制性学习转为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去接触知识、接触世界的能力。而阅读是个体了解外部世界的必要手段,对于获取知识来说至关重要。把“阅读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意义上必须充分了解阅读策略的实施对象,即大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结合他们的认知与阅读能力,才能做到让他们更充分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多方面地去调整阅读教学的方法,形成立体的教学策略应对机制。

一、抓住大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兴趣阅读法”

在现代文学课程听课与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学习捷径”,即很多学生在脱离文学原著的情况下,把文学史课程上学习的理论观点,放在平时文学鉴赏的作业中,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课程论文,造成了学生对于阅读文学原著的漠视。这种没有原著阅读经验的学习,慢慢会造成对于文学理论理解的不透彻,加以运用时会产生滥用或误用。从而使理论空洞得成了“摆设”,更加失去了辅助学习现当代文学的作用。文学理论和阅读文学原著应形成彼此呼应的关系,通过原著阅读的滋养,形成深刻的文学印象,加之理论的系统化印证,让学生了解现当代文学思潮的各个部分内在逻辑关系。强调阅读原著的重要性,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重新唤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是高校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大学生阅读兴趣缺失之原因。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神秘性和反复性。中国文学从洪荒远古的神话时代流来,又向着不可预测的未来流去。中国现代文学只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短短三十余年的流段,却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流变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大弯,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转型性、过渡性,便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基本属性的简略表述。[1]对于现代文学的学习,把握住转型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在名家经典作品中去感受和体会。而面对现代文学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即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交错繁复,许多学生对阅读现代文学作品产生了畏惧心理,少了阅读的环节,就缺乏了整体的历史感知,“正是由于历史感的欠缺,使许多大学生在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误解和误区”,[2]从而进一步丧失了阅读兴趣。

2.以旧见新找角度,重新唤起学生阅读兴奋点。针对学生的这种困惑,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积极想办法去重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学生对于文学的好奇心。既然现代文学包含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便需要运用这内涵,挖掘阅读新鲜点。比如对于作家鲁迅的讲述,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把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从而凸显“鲁迅”这个名词在整个文学潮流中的思想价值。然而鲁迅作品中丰富的思想内涵,课上讲授的时间远远不够,对于他的研究可以打开若干个专题,所以“鲁迅”这一题目的学习,便需要实施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新鲜点的并不是课上讲述的鲁迅有多么伟大,而是他具体的各种“及时”。比如《祝福》,让学生再去阅读这篇作品,已经失去了新鲜感,都知道小说中一位有着悲惨命运的“祥林嫂”,脑中也能浮现出这个人物形象。然而,学生们不曾关注,这篇作品可以看做及时部真正把女性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可以成为“女性文学”的“及时”。祥林嫂在小说中是一个受压迫的旧中国典型妇女形象,她身上有着劳动妇女一切闪光的特质:勤劳、淳朴、善良,但这种特质恰恰成为了封建社会对她进行迫害的筹码。她对不幸的命运进行过抗争,也对未来进行过憧憬,但人们冷漠的眼光、不屑的话语摧毁了她的希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抗争本身就是一出悲剧的上演,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女性在文学和生活中是一本无字书,没有权利去抗争,甚至不能有希望。现代文学中研究“女性文学”的作品对象很多,但很少有人把《祝福》作为“女性文学”的研究文本,这便在一定意义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新鲜点。再者,提到现代文学中的“儿童文学”,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叶圣陶的《稻草人》、《小白船》,其实鲁迅的《朝花夕拾》、《社戏》都可以看做现代文学中“儿童文学”的开端,这也在一定意义上从新的角度定义了这两部作品。

“兴趣阅读法”是一种可行性很强的阅读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对阅读本身产生厌倦的心理,教师从新的角度进行切入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新鲜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了解大学生思维的丰富性,培养“多层次阅读法”

兴趣是始发,要持续让学生自主阅读还需要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大学生的思维有着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征,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强调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仅仅按照教师对于作品的分析形成一致的认识,对其透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按教科书生硬地背下来,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印象。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的文学经典,让学生按照课上的分析思路,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形成阅读笔记,让阅读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的阅读思维体系。

1.重视阅读思维的初级感知层次,多方面给予意象建构。学生思维的阅读感知层次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文字转化为可听、可视、可感的意象。教师要根据阅读文本题材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阅读教学方案。在学习现代诗歌时,需要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句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用一些歌曲、视频与精彩的画面,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让诗歌文字更生动、更形象得活画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身感其情。例如阅读徐志摩的诗作,可以把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添加在其中,结合一些电视剧情节和爱情诗句的朗读,体会他们当年的爱恋与情愫,体会当年的“人间四月天”是多么浪漫与纯美。

2.挖掘阅读思维的精神体悟层次,重建现代文学人文精神内涵。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素养的传播。“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3]现代文学经典中的人文精神无疑是丰富而厚重的,周作人散文的哲学思维,许地山超脱的宗教观和小说中描绘的各种民俗风情韵味,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通过在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进行精神体悟,让学生感知中国现代作家对于多重人文精神内涵的建构,承袭这种精神感悟,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从“五四”时期鲁迅、胡适先生等对新文学“人的文学”思想的树立,冰心歌颂的“爱与自然”的哲学,徐志摩对于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解读,到张爱玲对于生活与人性复杂内涵的的剖析,梁实秋把文学与生活“艺术化”的实践、承接严谨的“乡土小说”中,都蕴含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宝藏。面对着这众多滋润民族精神的甘泉,我们需要学生去体悟和感受,从而建构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所以在当下,对于现代文学学科建设来说,研究阅读教学策略迫在眉睫。高校教师应该多方面分析大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与水平,多方面开掘他们的阅读兴趣,让文学经典的人文精神继续吹拂人类的心田,照亮人们的心灵,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坐标。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阅读教学现代文学论文

一、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原则

文学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因此,文学作品就汇集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人的认知与情感。基于此,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赏析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要遵循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原则,站在创作者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赏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立足于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领悟,感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价值的启迪,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学作品所描述的意境和意象。

二、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一)提供文学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增强学生们的领悟能力为让学生更好地对现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此文学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了解特定作者背景和历史的情况下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的作家着手,让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以及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创作风格,体会到作者创作文学作品时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意图,从整体上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刻的领悟。在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学会对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流露的作者情感进行剖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采用提问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种提问的教学方法可以在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前先设置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边阅读边提问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提问的方式。通过这种问题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

(二)研读文学作品,为深刻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打下基础所谓研读文学作品,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文学作品,理清文学作品的思路,体味和推敲字、词、句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定含义。在阅读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尊重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层次性的引导。研读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弄清文学作品中字、词、句以及段落的使用情况,学会品味词汇,琢磨语句;二是要对文学作品的作者出身、经历进行了解,并且需要弄清楚文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三是要让学生弄明白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精心地去研读文学作品,才能够为深刻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打好基础。

(三)深刻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文学作品阅读的最终结果,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最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人文精华,启发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对文学作品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景能够说出自己的感悟。针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教师应该提前设计好课堂讨论的主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并对讨论的结果及时地加以总结、概括、评价。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领悟,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

三、结论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的创作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汇集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人的认知与情感。因此,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纯地讲,需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研读文学作品,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底蕴。

作者:王洪生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