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浅析中等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等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等教育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初中教育对同学的一生发展影响很大,时代在变化,中学生心理也在变化,因此中等教育教学管理也要时刻在变化,以适应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一线教学服好务,以育人为本,提升服务档次。下面笔者主要阐述现在中等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一、中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备课科学性不强。在对多个学校进行调研之后,经不少年轻及有经验的教师反映,备课要求整齐划一,考虑班级与班级的差别,教师与教师的差别很少,年轻教师有冲劲,老教师有经验,因此备课应该根据教师年龄分层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有的就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缺少创新性,效果一般。

2、课堂教学管理手段单一。其实授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授课学生应该是主体,但有的教师以自己为主体,没有充分调动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使自己的知识全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我们每位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认真上好每一节,不仅可以提高课时效率,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班级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在重点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阻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作业的设计、班级管理不够科学化。普通学生基本上都是“小班额”教学,师资严重浪费,阻碍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社会的同龄人也缺乏公平性。

4、学生实践活动创新不强。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活动认识不够,有时候就是应付了事,因此实践活动在很多学校很难开展下去,我们教育教学管理者要加强学习,要在工作中有所创新,要创新的去工作。

5、校本课程开发层次低。现在每个学校都在自主开发属于本校的校本课程,由于本校教师的态度层面,知识层面,技能层面都有区别,开发出来的小本课程不是很适用,在各个学校中基本没有共享,因此应用的层面不高。

6、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不协调。德育教育应该是教学活动中作重要的一节,但很多学校都认为教育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对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德育活动中实施学科教学便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调控二者的关系,现在的研究也还是零星的、点滴的,尚未形成体系。

这些问题都是具有普遍性的代表,当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的到来,我国中等教育具有国外教育无法比拟的许多优势,但是看到优势的同时,必须认识到不足之处,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中等教育的更好发展,以适应我国文化大发展的要求。

二、工作策略及措施

(一)工作策略

要围绕“抓实一个核心,突出两个要素,提升三种内涵”的工作思路,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特色,以特色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个核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基本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要素:教师,学生。提升三种内涵: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内涵,提升学校的人文内涵。

(二)主要措施

1、发挥政府职能,政策向薄弱学校倾斜。

利用政策优势使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改善,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使薄弱学校在场地与校舍、设备与设施、经费等方面获得政策的倾斜性支

持;通过教师互动交流或其它渠道,逐步使薄弱学校也有名师,使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薄弱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发展,科学的优化,实现薄弱学校可持续发展。

2、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突破口,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

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教学管理,好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只有科学规范、创新的、高效的进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才能达到优化。教学工作要抓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内容的目标责任制。以“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的中心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

具体做到:

(1)明确备课要求,关注教师个体备课。

(2)关注上课,将课堂教学管理纳入常规检查及教师工作量化评估中。

(3)关注作业的布置和辅导。

3、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

校本培训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常规工作,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还应注意对校本培训工作有长远规划,短期计划。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想有一支的教师队伍,学校就要将其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每学期根据学校实际还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到位,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健康发展。

4、以推动雅行训练“名片化”活动为突破口,探索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主体队伍,是教学管理与德育关系中的具有交点意义的中脊。要使二者有机结合,就应当让所有教学人员都认识到自己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德育工作者。因此要以开展雅行训练为重点,以营造“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的校园文化为目标,以试行“德育导师制度”为结合点,将教育教学管理作为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融合统一的主要渠道,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在更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

5、以抓好教研组织与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

发挥中心教研组的指导和监控的功能,调动学校教研的积极性,“以校为本、区域互动、校际联动、促进均衡”,实现联动、分享、共赢。要坚持服务型、过程化、展示性、激励性的教研机制,改变教师“被教研”的状况,引导教师自我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较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全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初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例如,教师备课的科学性不强,课堂教学管理手段单一不适应现代学生心理发展新要求等等,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决策略,毕竟有挂一漏万的弊端,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导。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高校模块化教育教学管理

1人才培养方案(examregulation)的构建

模块化将各种相关的课程整合成具有明确教学目的模块,再由具有相关联系的模块构成横向或者纵向的学习领域,由同一专业下的不同学习领域来构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结构图示如下。通过图示我们可以了解到:(1)学习领域概念的引入学习领域可以看成人才培养方案下的不同的教学板块,其有很强的学习的目的性,完成一个领域的学习即可达到某种程度上可量化的学习效果,比如外文阅读(Speech)领域,可由四个难度递进的模块构成,完成这四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即可达到四级或者六级水平领域即可由多个模块构成,也可以只有一个模块领域的类型即可以是由平行课程够成平行模块,然后整合成面状的教学领域,也可以由不断深化的渐进课程构成逐渐深入的模块,然后整合成线形的教学领域前者如思想道德教育类课程、导论课程、人文知识教育类课程等;后者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课程等同时一个大的学习领域下可以包含多个小的学习领域,即领域之间可以是包容的关系在线性的学习领域中特别要提出的是专业学习领域,它可以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三者构成,也可以是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方向模块二者构成,因此专业学习领域不但能体现高校各专业之间学习的根本差异,而且能够通过参与构成的模块与其他专业学习的领域产生联系,还可以通过模块的不同组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选择这种设计的思想与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职教学校开展的“学习领域”的课程改革有因果的联系教学领域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用“学习领域”取代以分科课程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模式的中心思想即用学习领域的方式来管理原有的分科或分类型的综合课程管理模式(2)模块处于整个人才培养计划的中心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模块通过整合相关课程而构成,形成模块的基本原则是课程的连贯性和相关性,凡具有相关教学目的的课程都可以组合成一个模块模块即可以包含多个相关课程,也可以只有一门单独课程,具体的课程组成由模块的教学目的来决定原来孤立的各个课程之间由浅到深,相互交叉的关系,以及对于教学目标的贡献都在对于各个模块的表述中十分的清晰的呈现(3)辅修专业领域(mniorarea)可以作为一个学习的领域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这跟国内辅修第二学位的方式有一定区别,他们并不颁发辅修专业的学位,可能更类似于国内选修课的形式(4)一些特殊的课程可以形成独立的课程领域(ocurseaera),如体育教学,素质培养等,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相当于学习领域(area)(助模块化构建的不同专业培养体系之间的课程、模块甚至是相关的领域都可以相互交换,而构成新的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好比餐馆里的菜单,既有特色菜也有组合的套餐,通过下面将要介绍的模块及课程的给予体系,将菜单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确定个人的学习内容如果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上述整个人才培养的方案的框架是一个十分灵活的结构人才培养方案本身,学习的领域,课程领域,辅修领域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的模块,只是模块本身的内涵不同,在整个框架体系下,他们之间是一些或包含,或并行或交叉的集合而对于整个培养方案的教学管理就是如何有机的整合这些集合,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学习要求的“知识的集合”的过程

2教学学期的提供

Campusnet对于高校大学生学习的安排的核心思想是向学生提供各种知识由学生选择,而非强制性的安排学生去学习,即实行学分选课制所不同之处在于Ca、pusnet提供的不是单一的课程,而是经过设计和提炼的领域、模块和课程不管学生如何选择个人的学习内容,学校最终的教学管理着力点仍然放在具体的课程之上,即最终的教学班的生成仍然以课程为单位

2.1模块的提供(moduleoffering)

Campusnet中很重视模块知识的提供,把它放在同一般课程同等重要的水平之上事实上,模块知识的提供相当于模块中包含的教学目的的输出,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面对的是各种包含不同学习目的的模块,而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课程学生在选择学习模块前,首先可以看到其所在专业下一些基本的学习领域以及领域下的模块和课程,还可以通过阅读各个模块描述来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他们的目的,还有其他一些比如模块内各课程考核方式,学分,所占的比重等具体的信息,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学生开始选择他希望学习的模块,但选择一个模块即代表选定该模块下所有课程,模块总成绩通过与否与模块下所有的课程均有相关这种选择方式下,学生在学完所在专业下的必修模块后,在专业学习领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或者选修其他由设计者提供的符合条件的辅修领域,事实上这个过程学生完成了对个人的培养方案的规划—符合个人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案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而国内选课制由于受限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固定性,虽然实行选课制,但给予学生学习的灵活度仍然不够,强制给予的氛围浓厚,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仍然不足

2.2课程的提供

课程的提供可以建立在模块提供的基础上,也可以独立的提供某些课程当然独立提供的课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如体育、素质课、心理学等公共课程绝大多数的课程是在模块的基础之下来提供的具体的课程提供与国内的学分制下的选课过程十分的相似,值得一提的有两点内容,一个是Campusnet软件设计者对于参加选课的学生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坚持,以及各种人性化的设计,比如排队系统,优先权的设置,申请者与教师的互动系统值得学习;另外一点非常的特殊,就是在一个课程下的教学班中还可以增加一个或多个的学习小组(Smallgorup),这些学习小组相当于大教学班下的小的教学班,而且这些小教学班可以像大教学班一样安排学习的时间、地点,教师(小组老师可有组员担任)等等,并且要求用选课一样的方式申请加入这种类似于兴趣小组样的教学班丰富了课程的教学方式,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许将来这种管理的方式可以被国内所采用。

3考试和成绩

Campusnet的所有考试都根据所提供的模块信息中而来,而考试最终的对象仍然是模块下的课程,学生在选择相关模块进行学习时就已经了解到该模块下的课程和相关考i式组织的情况,如考试的方式:笔试还是口试;考试的类型:集中还是分散等等所有课程考试都有2次机会,最终成绩将有2次考试中好的一次决定,当然一次就通过了也可以选择不参加第二次考试,如果2次考试成绩均无法通过,则需要特别申请才可能获得第3次机会,3次考试均不过则表示该课程的学分无法获得在对于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的情况时,学生不需要预先通知,可以事后提交不能参加考试的合理证据,就能够起到国内缓考的效果,并且不增加参加该考试的次数考试安排的形式大部分以学生申请的形式来进行,在由教师设置的课程考试申请时间内,学生可自由申请,未申请的学生即使参加考试也得不到考试的成绩,但不影响其参加下一次同类考试的申请和成绩单个课程的考试还可以分解为若干次小的考试来进行,比如一个大课程的考试可以既有笔试也有面试来进行,最终成绩由小考试的成绩整合而来模块化形式下的成绩主要以模块成绩的形式体现模块成绩由该模块下各课程成绩根据其所占比重合成而来,各课程的比重在模块制定之初就应当确定,模块中如果有课程成绩未通过则整个模块成绩也无法通过,学生只有选择重修该课程直到成绩通过才能完成该模块的学习有些组成了小组(Smallgorups)形式的课程,最终成绩还包含小组测试所得到的成绩学生最终获得的成绩单也由模块成绩加上课程成绩的形式来体现由于整个欧洲高校博洛尼亚宣言的逐步实施,大部分的高校和企业都承认这种模块加课程成绩的表现形式,如果这种方式运用到国内,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改动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4交流学生成绩的认定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学校,各国家之间学生交流愈发频繁,模块化课程给欧洲高校带来的一大变化就是各个国家之间,各个学校之间交流学生成绩认证的标准化成绩认定的一般过程包括:(1)整个模块的认定,如果两校间不同模块代表相同的能力输出的目的则可直接用模块成绩来取代(2)课程的认定,若不同教学目的模块下有相同课程,则可按照一定的比重换算关系来认定模块下单个课程成绩欧洲国家由于博洛尼亚进程的关系,很多高校间模块的构建具有通用性,故而极大的简化了校际、国际学习交流过程中成绩互认的难题,相应的也促进了整个欧洲高校间学生的交流,培养出具有多种语言能力,不同国家背景,不同教育体系认可的国际化人才,增进了欧洲大陆一体化得进程

5一点认识

通过对Campusnet软件的学习,对德国模块化课程教学管理有了一些个人的理解首先是对于模块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模块不仅仅是课程的集合更应该是能够让学生掌握某种能力的知识的集合模块化的思想不应局限在模块本身,而应该落实在模块所代表的能力的输出的层面,在模块的产生,设计和实施各个环节都要重视能力的输出;另一方面是模块化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仍然是实实在在的课程,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模块能力输出的效果,这一点对于我国的高校教师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教师大部分的来源从高校到高校,而德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FH,对于授课教师有严格的要求,一般需要博士学位和至少五年以上的企业工厂的实践经验,而事实上的德国FH的教授大都有超过10年的实践经验,因此加大对每个任课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促进他们成长为能够很好的将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能力传授给学生的好老师才是最终实现模块化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石出其次,Campusnet在整个教学管理的基本过程中始终体现的知识提供的思想让人印象深刻不论是课程的提供,模块的提供,还是领域的提供都给让高校扮演着知识供给者的角色,时刻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充满热情的主动追求自己需要的知识反观国内现有的大部分的教学管理的软件,始终将学校定位于一个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定者,将学生的学习局限在一个既定的框框内,学生处于被强迫学习的境界,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而厌学,自暴自弃的现象时有发生真心的希望我国高校的管理者能够开始从知识的规定者到知识提供者角色的转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够主动学习的真正人才。

作者:宋玉 陈春玲 单位:合肥学院教务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探讨

摘要:高校的基层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们着重思考的问题,高校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离不开对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建设。高校的教育想要得到提升、有质的飞跃与发展,就需要有坚实的基础教育作为发展的后盾。因此,只有对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职业化的培养,才能够对高校学子产生强大的基础教育的力量。据此,依据当前我国高校基层教育教学职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优化二级学院管理的模式来推进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基层管理人员;职业化;思考

在我国,高校作为一所综合性较强的教育培训机构,能够为国家培育一批批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直以来,从高等院校中毕业的学生最终都进入了社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还要依据相关的发展情况,通过对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更新,进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校学子。据此,想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就需要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更新,尤其是对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化的培养。

1当前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管理队伍不完善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没有将学校发展的重点关注放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因此,在对教学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相关的专业能力,对于教师的学历与教学能力都十分看重,大部分的高校教学教师的学历都为硕士及以上,其职称为副教授及以上,且拥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师队伍的管理人员的学历与专业要求都比较低,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更是良莠不齐,且编制的成分也比较复杂,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无法对在岗的教师进行相关知识以及现代化技能的培训。

1.2兼职教学管理的人员素质较低

在高校中,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存在着兼职教学的业务管理人员情况,这些人员主要是高校内二级学院的系主任或者是各专业的主管。通常情况下,高校中一名教师只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同理,教学方面的管理业务也是由一个专门的老师来进行管理的。由于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较为严格的教学考核,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以及日常的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忙碌的。因此也就很难有多余的精力来从事教学业务及相关岗位的管理工作,由此,其兼职教师在相关的教学管理政策以及教学技巧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无法按时按量完成对教师的管理及考核的工作,其管理的质量也比较差。

1.3学生管理工作有行政化的趋势

高校中对学生进行基层管理的人员既是对学生进行管理,也是对学生提供服务。高校中的学子众多,所涉及的教育工作也比较多,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十分的复杂。就目前而言,高校中对于学生的基层管理工作包括党建工作、思想教育工作、共青团建设工作等,同时还要对贫困学生的贷款、资助工作进行指导等。由此,就会使很多的教师无法将过多的精力用于教书育人的工作上。

2优化管理模式,推进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建设

2.1转变观念,增强对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认同度

高校的基层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需要基层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业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认同。在此基础之上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使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能够各司其职。与此同时,对于管理人员的选拔及任命,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其能力进行考察,采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方式来选拔基层管理人员。除此之外,高校的相关领导还需要提升对基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争取消灭管理岗位中的不良影响因素。同时,还要培养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化意识。由于高校基层工作的日常事务较多,管理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就会忽视对自身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对相关专业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学习与提升。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的素养、行为以及技能三个部分。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想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就需要通过对职业化的素养、行为以及技能三方面进行提升,设计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培养职业化的意识,提升职业认同度。

2.2理顺机制,明确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长久以来,高校基层在教育与教学这两个方面的职业发展道路是不统一且不明确的。国家在2010年对事业单位进行了岗位的聘用工作,而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之一,其中人员的岗位性质及其归属都应随之得到相应的规范。但是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仍旧存在着不明确的现象以及不稳定的因素。对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来说,对其管理技术职称的留存还没有明确的表示。而对于从事教学的辅导员而言,其岗位的设置应隶属于思政教师,但是所从事的工作却带有管理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职称评选的时候,其科研成果与教学效果这两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劣势。由此可知,职业发展路径的状况与教师职业化的意识、素养、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据此,高校需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环境下,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机制,对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做出明确的规划与指引。

2.3建立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标准体系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及道德品质,在工作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奉献精神,才能够掌握与之相应的职业道德,实现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要求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者也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同时对学生有爱心及耐心,拥有正确的教育与管理的想法与理念。与此同时,对于基层管理者的学历也应该进行一定的控制,其低学历为大学本科,同时还要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对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内容都有过学习的经验。第三,还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或是教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高校在招聘相关人员的时候,还可以引入竞争以及双向选择的机制,而在人员的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轮岗交换的模式,能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2.4加强基层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培训

对于每位新上任的基层管理人员都要进行岗前的培训,可以通过对其进行集体的辅导、开展相关的讲座,与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的活动来进行培训。其中,需要对新上任的基层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其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一个更加的认识与了解。还可以依据从业者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相关的特长,安排针对性较强的岗位,从而锻炼相关人员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基层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与相关的学术研究进行综合运用与研究,来鼓励基层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在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还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学术研究,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5搭建“教学管理”和“学工管理”互动平台,力求管理效率的较大化

将“教学管理”与“学工管理”相结合,建立其有效互动的平台,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切实地落实到班级管理之中,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及时、充分的认识。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教师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及任务,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发挥基层管理工作的较大效能。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对高校的教育事业体系进行一定的创新与提升。而在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管理的队伍中,基层管理人员要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完善基层教育管理的制度,能够让高校的基层管理建设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

作者:郭延君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管理路径探讨

黄河科技学院民族学院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为全国20多所一本大学培养了近万名预科生,同时也是全国较大的少数民族预科基地。十六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预科教学和管理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有幸一直奋战在预科教育的最前线,承担着预科生的教学和管理两大角色,在角色的协调和转化中试图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全力抓好安全稳定

1.1加强形势与政策学习

形势与政策学习要注重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矛盾和问题,正确把握国家的政策,了解我国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进程,增强广大师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形势与政策学习要经常化、规范化、课程化。

1.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精神,充分利用入学教育、班会、二课活动、业余党校、谈心等小型活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师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施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以申报并创建部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为年度努力方向,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教育基地。

1.3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安全稳定工作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目标与责任,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学院、班级、宿舍三级信息网络建设,发挥信息员的基础作用,做好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创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安全稳定工作必须深入持久抓紧抓好,出现重大事故一票否决。

2深化预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预科生培养质量

2.1进一步提高教务工作水平

民族预科生的教务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广大师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保障服务质量。(1)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2)工作要加强计划性、服务手段要更加规范化、信息传达要及时畅通。(3)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吸纳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督导工作会议和专题研讨会,就教务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条件、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工作,充分听取一线教师、学生、教学督导意见和建议,更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4)科学协调和处理好教务、督导、教研室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务要再督导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为一线教师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2.2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2.2.1师资队伍提升(1)师资队伍的培养,继续深入持久开展“青蓝工程”建设,总结“青蓝工程”实施的成功经验,拓展师德教育、业务培养的新方法,通过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要负责培养1-3名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进步。教师的业务技能培养要注重学习和实训相结合,组织培训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学习、深入课堂进行实践,通过听课评议、教学竞赛、教学观摩、教学交流、学生评议等方式促使教师本人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尝试,有实践、有总结、有提高,改进现有的对师资的培养与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教师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加注重团队的整合作用,要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预科教学教学质量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研讨完善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条件为学院教师到招生学校、其他预科生培养学校进行业务交流,促进现有师资水平的快速提升。管理上要加强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完善学生评教的指标项目、增加学生评教的次数,使学生评教结果更加科学,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行适度淘汰机制,将学院师资建设成为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想做事业且能做成事业的队伍。

2.2.2继续人才引进,根据2016年人才引进计划,学院将会继续引进民族理论方面的人才,积极为民族研究所储备人力资源,同时积极引进副高及以上人才。

2.2.3加强教研活动,进一步提高教研水平。要发挥教研室和科目组负责人的作用,组织教学专题讲座和教学研讨会。本学年的各组教研活动平均每两周不少于1次,要求组内教师全员参与,负责人需要在广泛商议基础上拟定出研讨主题,主要围绕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课堂效果等展开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发表学术论文,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2.3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注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要更加精细、教师的课堂设计要更加科学、合理,课堂讲授的预期目标、实施过程、授课效果要更为关注,缺一不可。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要具体明确,实施过程要科学严谨、最终效果要品质高效。学院要成立的教风学风建设小组,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检查,主要包括教师的备课、授课、辅导答疑等多个教学环节;严格学生课堂纪律情况检查,坚决杜绝无故缺课、迟到、早退现象,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好的听课和学习习惯;同时以正面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教风学风有效好转。改进考务工作,通过考风促学风,进行有效的学籍告勉制度,严把预科生出口质量关,完善预科生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预科生激励机制,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进步的意识

2.4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多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员参与、全员覆盖,包括院领导、院督导、教务人员对教学运行的监控,通过建立学院微信群等方式,及时通报每日教学运行情况。严格听课制度,学期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不少于6学时,要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做好反馈,教学督导听课覆盖面要求达到,教务管理人员及专职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学时,由院综合办进行统计并与考核挂钩。督导工作要更加注重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督导的方面要更加,方式要更加多样化,督导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要不断加强,更加注重过程控制,各个教学环节的监督要保障到位,不留遗漏,更加科学、规范与高效。

2.5继续探索分层教学实施办法,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针对预科生的特殊性,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的实际,我们需要继续实施分层教学,预科生不同的进口质量也决定了其不同的出口标准,不搞一刀切。要深入研究探讨预科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不同的课程,增加部分选修课程,最终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预科教学教学质量为分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在通过一到两年的预科学习后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对预科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要逐年提高、适应未来本科阶段的学习能力要逐步提高。2.6注重科研工作,努力提高学院的科研层次和科研水平。民族学院成立十四年来,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培养中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2016年度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要强化在科研方面的引领和带头作用,由学院联系有关平台给老师创造有利条件。科研力量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要有效调动要有明确的年度科研目标,科研成果的层次要有明显提升。

3以学生管理为抓手,促进预科生发展

(1)辅导员要注重学习、促进工作能力与水平提升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在预科生培养中的目标和作用,辅导员工作以促进预科生的发展为为核心,本学年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院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力开展。(2)围绕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多开展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3)拓宽渠道,充分利用沟通谈话、调查研究、心理咨询、电子信息通讯平台等方式方法关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与解决或说明,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4)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组织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关注学生中的模范典型作用,发掘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包括毕业生的典型事例等,在学生中积极正面引导。(5)探索更为有效的预科学生操行评定办法,严格预科学生结业标准。(6)有效利用班会、主题班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班会、学习等要每周坚持,学院要进行检查评比,关注效果。在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在全国统一会考的大前提下,相信我们的民族预科教育越办越好!

作者:滕亚丽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浅析

摘要:结合A大学实际情况,对如何做好国际交流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应按照不同阶段开展国际交流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建议。

A大学自建校以来大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将国际化办学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力求培养和打造“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新型人才,以满足当今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有能力参加国际竞争、懂外语、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我校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借助学校搭建的交流平台赴语言对象国学习、体验和历练,并为之建立配套措施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路径。到目前为止,我校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新西兰、乌克兰、俄罗斯等13个国家43所院校建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合作举办“3+1”(语言进修)、“2+2(双学士学位)”及“3+1+2(本硕连读)”等不同类型的合作项目,累计派出1317名学生赴海外留学深造。每年参加项目出国留学的学生占本届学生10%左右,有半数学生在国外院校攻读研究生学位,部分学生已在国外院校攻读博士学位,为学生搭建赴国外合作院校深造的平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交流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反映高校教育水平的一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有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因此,国际交流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成为一项核心内容,要培养合格的国际交流生人才,需要探索一套科学、高效、合理的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宽严相济,才能保障学生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本人对如何做好国际交流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初步研究,建议按照出国前、在国外期间、回国后以下三个阶段开展国际交流学生教育教学管理。

一、出国前遴选及教育

国际交流学生是指我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准参加我校国际交流项目(如2+2双学士学位项目、3+1语言进修项目等)赴国外交流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学生在我校与国外交流院校签署合作协议的框架下继续学业,我校按照项目进行管理。

1、经学生本人申请,各系根据国际交流学生选拔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对申请参加项目的学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后,对不符合条件的学生不派出。

2、申请参加项目的学生,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并严格按照出国项目流程办理离校手续,未按要求办理以上手续的学生,均不能按照项目派出生对待。

3、院系对拟派出学生采取有效形式开展出国前教育(包括:外事纪律教育、个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了解所赴国家情况及注意事项,指导并敦促学生增强意识、提高能力,并进行预防教育。

4、各系应确定一名负责人(辅导员或外事秘书或教学秘书),负责与出国学生保持日常联络和沟通、学生信息汇总、及时协调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类问题等工作。

5、项目所在系应在同批次派出学生中指定一名学生负责人,负责与我校及国外交流院校负责教师保持日常联络和沟通,及时反映出国学生的各类问题,配合校方组织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二、国外学习期间

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必须严格执行两校签署的项目协议以及与国际交流中心签署的“学生出国协议书”,接受双方学校的共同管理。

1、学生在国外交流院校学习期间应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遵守所赴国家的法律和风俗习惯,遵守所在国交流院校的校规校纪,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维护国外交流院校与我校的校际交流关系,每学期应向所在系负责教师汇报本人学业、思想、国外生活方面的情况(包含所学专业、联系方式、国外住址等信息)。

2、学生负责人应及时向所在系反馈同批次出国学生在国外期间学习生活、开展各类活动以及取得成绩的情况,我校将通过校报、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报导。

3、各系负责教师应与出国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络,并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如微信、QQ、Email等)对学生进行不定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业、思想、生活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具有普遍性或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我校相关部门反映并协调解决。

4、国际交流中心应与国外交流院校保持经常性联络,随时掌握各项目出国学生的情况,汇总信息并建立出国学生信息台账。

5、如学生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在国外交流院校完成学习任务,我校允许学生回国继续学业。学生应及时向所在系和我校相关职能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返校复学。

三、国外学习结束后

1、选派学生到国外交流院校学习是学业的延续,学生在国外交流院校学习期间我校保留其学籍,承认其按规定获取的学分。学生学习期满后应按时回国,并将国外交流院校出具的成绩单(一式两份原件)交由所在系进行审核。成绩单经审核合格并系主任签字、盖章,连同一份成绩单原件由教学秘书报我校教务部备案。

2、学生如需延长在国外交流院校学习的期限,应向所属系提交个人申请及在读交流院校批准书面材料,经我校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继续修读,所修学分我校予以承认,但总修业年限不得超过6年。擅自滞留者,其滞留期间所修学分我校不予承认。(本条款同样适用于“2+2”双学士学位项目中,学生本人因需参加语言班而自愿延长学习期限者。)

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了大量人才的跨国流动,为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了许多人才机遇,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外学生来华求学,探索一套符合国际交流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创建世界大学,为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形势下的中国提供更多的外语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由于目前本人的经验和理论仅仅能够进行浅显的研究,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更多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愿意对此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同时也希望我们在业务素质上和政策理论水平上能够获得不断提高。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探讨: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演进的愈来愈明显,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参与度在不断增加,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在国内外的各大高校中,学生作为管理的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参与和领导,同时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协同配合。所以,在实践中,高校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机制,才能使高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且有效的进行。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 学生; 问题; 机制; 意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参与其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相关管理工作包括了大量学生信息的记录并登记,学生学习生活的安排,学生课外活动的相关内容,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生的参与和管理,与此同时,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学生参与和配合。

据不统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此之后,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师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多方面都面临不小的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变得至关重要。在相关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总结学生工作经验,探索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需要关注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学生参与的层面以及相关的举措,从而提高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质量。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根本改变,沿袭重复过去对教育教学管理陈旧的认识观念,使得一些形式主义一直存在,一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以“轰轰烈烈高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为目标,却从各方面都做的不够完善。从行政,经济层面分析,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整齐划一,导致形成了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检测的教学管理模式,并未创新,也没有尊重学生个性和本身的不同。

2.高校重教而不重学。受到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影响,导致教学管理中出现一些不科学的现象,使得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被动的一方。没有让学生参与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来,这导致了一种难以逾越的教育鸿沟,同时也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处于棘手的处境。

3.今年来我国高校由于教育的大众化,导致生源远远高于师资,这使得学校管理学生的压力更大。面对这种师生数量不平衡的现象,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尤为困难。

二、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机制

1.建立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各大高校都愈加重视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这正是因为学生参与高校的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学生参与高校的管理工作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权益,同时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管理制度会约束和制约人们的行为,是顺利实施该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内部的均衡的有效方式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行政,经济,管理等各方面入手实行。高校的管理做到重视学生的利益,同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只有管理者,老师,学生三者共同参与,才能够最有效地利用高校内部的职能,从而增加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立完善学校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十分必要。

2.管理机制的具体内容

(1)建立学生直接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大会制度和议会制度。设立学生大会是学生的较高的权利机关,学生代表是经过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代表是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意见,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拥有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在大会中学生可以针对学校的各项事务发表个人的意见,并向学校提出计划和相关的提议。同时,在议会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交流沟通,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且做出及时的解决。做到深入民心,了解民意,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2)建立并完善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申诉制度。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是保障学生申诉权的重要制度。学生可以充分地反映个人乃至学校的某个问题,这样使得学生可以科学合理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同时,申诉制度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并且合理的了解学生主体意识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权利的意识,同时也为学校开拓了一个更加合理的学生参与的管理模式。

(3)建立并完善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网络交流制度。学校网络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和领导以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加速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这成为了学校的管理者和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沟通的新渠道。

三、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意义

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同时提前培养学生的自我权利的维护意识。此外,学生参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还可以减轻学校的管理压力,从学生方面深刻地了解学校的制度,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这样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高校的管理工作有效地实行。

随着高校教育逐渐普遍化,信息化,专一化,精准化,与此同时,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有了一定成效的提高,但在不断加大加重的高校管理工作中,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学生参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为重要,这项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总结并思考。在众多高校教育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大群体,在教育教学中是接受方,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参与管理。在众多学生信息中,大力发挥广大学生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总结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