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策略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策略研究:新疆旅游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输出作用,主要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旅游能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创收,反补地方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建设的共赢发展,是近年来旅游学界关注的热点,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断条件。宋进喜探讨了旅游经济开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效应,对西安举行了实证研究①。崔峰和王辉等分别以上海市、大连市为例探究了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② ③。庞闻,马耀峰等以西安市为例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④。但针对新疆的旅游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鲜有报道,而新疆的地域生态环境独特,生态承载阈值较低,同时新疆的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本文针对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状况及演进历程进行分析,为新疆的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能够达到协调状态提供借鉴依据。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根据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各自发展的特点,根据数据的易得性、连续性和指标的可操作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见表1),数据摘自2005—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
(二)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推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互相作用耦合模型④,即:
,上式中,C 为两个系统的耦合度,C ∈[0,1]。a为生态环境综合指标,b为旅游经济综合指标。C 值越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联系越小,趋向于向无序混乱方向发展,处于不协调状态; C值越大,系统之间相关联系越大,趋向于向有序良性方向发展。但是,为了更的反应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借鉴相应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协调发展度D,进行实证分析,见下式。
, T=ma+mb
上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C是耦合度,T是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m和n是待定系数,经讨论,我们将m,n均取值为0.5。为了方便判定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程度,本文特引用协调发展度级别及划分标准如表2⑥。(以T代表旅游经济系统,E代表生态环境系统)
二、结果分析
由计算可得2005—2010年新疆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指数a、b及耦合协调度D,划分标准如下:在D值为0.1—0.19时为严重失调衰退类;在0.2—0.29时为中度失调衰退类,在0.3—0.39时为轻度失调衰退类,在0.4—0.49时为濒临失调衰退类,各分三种情况:①a>b为T损益型;②a=b为T和E共损型;③ab为T滞后型;②a=b为T和E同步型;③a
下文对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关系的具体分析。
(一)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
从旅游方面看: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经济评价指数 b由2005年的 0.04上升到 2010年的 0.60,旅游经济的 5项指标中,都实现了正增长,国际旅游人数由最初的331145人增长到1065261人,年均增长率为36.95% ; 国际旅游收入由 10008.9万美元增长到36844万美元; 新疆的旅游社总数由378个上升到462个。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良好,同时旅游业的基础产业发展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新疆旅游在2005—2010六年的发展中发生过两次重大衰退,分别由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2009年新疆的“七五”事件所引发。 说明危机事件对旅游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其发展有较大的抑制作用。但是, 由于旅游经济发展的弹性系数较大,旅游经济的恢复力很强。从2010年旅游经济评价指数b的快速反弹可以看出,“七五”解决后, 旅游经济又呈现一个增长势头。同时,我们还须清醒的认识到,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经济来说是把双刃剑,利用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以旅游为时尚引领的新型经济, 但是, 如果忽视了环境的重要性则会适得其反, 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相应程度的经济损失。
从生态环境方面看:新疆生态环境总体呈上升趋势,环境综合发展指数a由2005年的0.38增长到2010年的0.59。但是,2006年,2008年,2010年这三年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容,能耗的增加,环境治理设施投入的不足,使得我区城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指标的排放较前一年有所增加。但是政府做出的一些实质性措施明显的改善了新疆的环境质量。例如:乌鲁木齐的“蓝天计划”让乌鲁木齐拥有更多的晴天天数;新疆跨国界河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进一步强调了河流保护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新疆环保和交通部门联手,杜绝公路施工破坏生态能更好的防止人为破坏生态行为的发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做好我区排污费征收工作等环保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新疆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
由表2可知, 2005—2010年D由中度失调晋升为勉强协调, 同时C的持续上升说明新疆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之间有密切的耦合互动关系,两大系统趋向于向良性状态发展。由于城市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自发展水平等级及时论文网的不同, 可将每个耦合协 调度类别再分为 3 种类型:a< b, E滞后型;a= b, T与E同步型; a> b,T滞后型。由表2可以看出, 新疆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出现转变, 大致分为 3个阶段:( 2005—2006年)中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 T滞后;( 2007—2009 年) 轻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T滞后;2010年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E滞后。说明早期新疆经济落后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大,相比较而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少。但从2009年开始,新疆旅游经济收入得到很大提高,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对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破坏,导致环境的滞后。
三、结论与讨论
2005—2010年新疆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8—2009年有所下降,耦合协调等级由2005年的中等失调到2010年的勉强协调。这说明新疆的生态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呈良性的正向发展。取得此进步,源于新疆对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要想做到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在进行旅游规划时,“因地制宜”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特殊环境规划。在设计旅游产品时,突破传统的旅游产品观念,设计体验型旅游产品,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据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作用机理, 二者主要存在两种基础作用:一是生态环境承载并约束旅游经济的发展; 二是旅游经济促进并胁迫生态环境的建设。就新疆的实际情况看, 二者的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 旅游资源的开发通常会改变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 从空间和时间上来看地区的环境也需要适应旅游发展差异而不断调整, 使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发挥较大效益。这就是旅游发展胁迫地区环境时空格局的调整。新疆的实际情况反映出, 我们现阶段应加强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协同效应, 才能使得旅游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修复—再改变—再修复的良性循环。
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策略研究:保护特色生态环境 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试谈肇庆城市发展策略
内容摘要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提出:“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目前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已是大势所趋,风景旅游城市更应发挥......
引 言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提出:“21世纪的城市,是全球化时代的城市,是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城市居民共同和谐生活的城市”。目前城市生态化、园林化已是大势所趋,风景旅游城市更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速建设生态化园林城市的步伐。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我国不少城市,特别是一些沿海发达城市,出现了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急待找出对策,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虽发展相对缓慢,但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能不引起广泛注意。本文试以肇庆市的发展为例,阐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策略。
1 肇庆市的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肇庆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肇庆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肇庆(古端州)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江河如一弯弓在城区绕过,平原湖泊、河流、石山溶岩、土丘、台地错落其间,构成湖光山色著称的特殊景观。城区内有部级风景名胜区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和西江小三峡景区。七星岩景区的七座挺拔岩峰宛如北斗七星序列,她以湖光岩彩、奇石溶洞、摩崖石刻而著名,有“阳朔之山、西湖之水”的美誉。
肇庆有理想的生态自然资源。城区集山、水、洲、景于一身,三山(北岭山、龟顶山、羚山)环峙,西江南绕,长桥飞虹,连带南北,三山绿树茂华。鼎湖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网”,并在此设立“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城中9000多亩水面的星湖如一面明镜,西江中的砚洲岛则是肇庆的一颗明珠。这些都是天赐的秀丽山川资源,是肇庆人们的福份和骄傲(见图1)。
图1 花园式风景庄旅游城市-肇庆概貌
文化渊源流长。历史文脉积淀丰富,也是肇庆一大优势。肇庆是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100多年历史。古称端州,汉设置,随置端州,宋始称肇庆。城墙保存完好,有崇禧塔、梅庵、披云楼、丽谯楼、学宫、叶挺独立团旧址,七星岩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有庆云寺、白云寺、龙母庙、仙花寺等遗址,有佛教禅宗六祖的遗迹,东西清真寺等,构成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从总体情况看,肇庆市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比较平衡,生态环境得以良性发展。但市场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许多耕地农田被占用,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城市建设中,不注意生态保护的盲目现象时有发生,使生态环境质量渐渐下降;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虽为城市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但也有一些企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破坏或制约作用,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良甚至有害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风景区、景点的建设和改造趋于商业化,使优美的环境受到了污染;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与历史名城风貌和景观特色保护的矛盾正在加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状况日益加剧。由于肇庆市经济实力薄弱,对城市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使得目前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前景不容乐观。
诚然,城市要发展,更要保护。发展和保护会产生矛盾,解决的途径在于立足现实,走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
2城市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根据珠江三角洲及肇庆市迈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目标应切合肇庆实际,适度超前,保持科学性、控制性、前瞻性及可行性,总的构想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充分体现“山城共融,城水相依,天人谐合,花木生辉”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把城市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结合起来,创建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基本轮廓与目标是:“市区形成大花园,分区设置小公园,院落建筑有庭院,江湖路旁设绿园,整个城市规划区内达到山水一体和立体绿化的要求,同时落实抓好新区开发、老区改造、名胜景点复原,使整个城市体现卫生整洁,单体群体新颖,基本设施完善,新区形成特色,老区完善功能”。保护特色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具体目标要求:
城市绿化要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远期5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0%,远期达40%;旧居住区改造绿化率不低于25%;城市公园绿化面积占总面积不低于70%,城市绿化普及率不低于50%,市区干道绿化带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远期为12平方米以上。
城市卫生要求:达到全国卫生先进城市标准。
环境保护要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旅游发展要求:达到中国旅游城市标准。旅游业成为城市经济重要支柱和第三产业龙头,有高效科学的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设施配套完善、环境安全舒适。
文明城市要求:达到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标准。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现代文明素质为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清廉、风尚良好、科教经验丰富、文化发达、规划科学、建设品质、环境优美、管理先进、城乡一体的目标。
道路交通要求:按城市总体规划,以现有城区干道为依托,合理布局道路系统,干道网络清晰,组团之间相互联系便捷,提高城市道路网的交通能力和向外辐射能力。市区公共交通以定线公交和非定线运行相结合,大型公汽和中小型公汽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客运服务系统。
3城市发展策略
为逐步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根据肇庆市的现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城市发展战略的确定,应以珠江三角洲及肇庆市迈向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
3.1 指导思想
(l)城市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把人口控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环境资源条件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2)树立整体协调观念。强化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域整体性,把城市地域内的城镇和开发区、景区等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建设,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达到城乡和谐、区域内整体协调发展,缩小差别,推动全市范围内各城镇、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3)增强区域观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从珠江三角洲以至整个广东省的地域来考虑,注重肇庆在广东的位置,纳入珠三角战略中,主动接受珠三角经济区的直接辐射,使其成为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支撑点。
(4)确立生态自然观念。要正确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搞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使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和谐与统一。
3.2 原则思路
首先,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就是要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和完善,发展食品饮料工业、高新科技工业、生化工业、轻工业等,市区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品质高效、无污染或少污染工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同时,城市规模扩展与风景区保护相结合。肇庆市风景区与城市紧相连结,构成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风景区周边用地的开发与建设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在城市的发展中,一定要从风景区的整体利益出发,审慎地确定风景区的保护措施和周边地协调控制。第三,要坚持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相结合。远期目标是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近期建设必须服从于远期目标的实现,并为实现远期目标打好坚实基础。因此,近期建设要与远期目标有机结合,不允许近期建设为远期目标实现设置障碍,更不应损害远期目标而搞临时建设。第四,要坚持空间开发与城市特色相结合。坚持以人本主义的思想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强化肇庆山水城市特征,营造标志性节点、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场所,塑造主要观景视廊和轮廓线丰富、且有韵律感及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景带,并完善城市整体景观体系。总之要充分利用肇庆的环境资源,精心设计,组织空间景观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岭南特色景观风貌。与此同时,城市未来的景观要与城市的传统景观达到和谐,保持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文脉延续性。
3.3 发展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肇庆市城市发展策略是:
(1)城市建设走集约、高效、内涵道路,树立牢固的生态观念,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要使生态环境实现有效保护,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0年,城区范围应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肇庆市以前是以发展工业为主,已形成机械、化工、食品、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这些工业曾为地区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积累了建设资金,但也带来环境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根据肇庆风景旅游城市性质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产业更新,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物工程,将污染重、能耗大的工业逐步外迁或转产。把发展商贸、旅游、旅游型轻工业等第三产业作为肇庆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和发挥肇庆自然环境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与风景旅游的优势,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3)科学划定保护范围。
保护区:不准或有限度地控制游人进入,以保障自然生态的完好,不得进行开发建设,如鼎湖山云溪景区。
一级景观保护区:严格保护其自然和历史风貌,除开辟建设供游览、观赏、休息及安全等必需的步行道、建筑物及维护设施外,不得乱建任何建筑物。如七星岩中心景区及七座岩峰、鼎湖山天湖和天溪景区等。
二级景观保护区:可为提供参观游览或开发的区域,可适当增加园林建筑和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经技术审查和主管部门批准,建筑体量、高度、造型、色彩等都应与环境相协调。
三级景观保护区:即发展协调区,与风景旅游相关的开发建设,要因地制宜,不得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
此外,还要尽快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严格控制保护范围;划定预留发展区的界限,并逐步实施城市总体规划长期预留的主要公共绿地建设计划。
(4)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2000年前控制在13‰以内,2000年之后控制在12.5‰以内。市区常住人口到2000年控制在45万人以内;到2010年控制在75万人以内。
(5)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首先是基础设施现代化,肇庆市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内应着力抓好七项建设:
一是城市道路建设。主要是扩建改造天宁路(见图2),开通宋城西路,开通桥北路,改造西江路,建设好端州七、八路,新开建设信安大道和景蓝大道,开通人民北路。以上各城市干道均要分别建成3米、5米、7米、10米的绿化带,形成景色优美,生态效益显著的绿色长廊,提高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见图3)。
图2 经过改造的天宁北路
二是抓好城市公园建设。配合星湖、鼎湖两大自然风景区,建设梅庵岗公园、蕉园岗公园、星荷公园、东湖公园、西湖公园和龟顶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空间。
三是抓好城市广场建设。拟完善建设七星岩牌坊广场(见图4)、北门广场、火车站前广场、东入口大冲广场、西入口西江大桥广场 ; 新建新行政中心广场、肇庆大桥广场、阅江楼广场、丽谯楼广场、城东交通广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城市广场,为人们提供活动而又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
图3 经过改造的天宁北路
四是城市雕塑和历史文化景点建设。计划在一些广场、公共绿地适当配置品位较高的雕塑,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在重视保护现有历史文化景点基础上,有计划地重修包公祠、白沙龙母庙、文魁塔、仙花寺,以丰富城市历史文化内涵,陶冶人们情趣。
五是抓好居住区建设和旧区改建。拟建三个花园式标准示范小区,并抓好五个旧城区改造,以改善人居环境。
六是着力抓好星湖风景区旅游景点项目规划和建设。拟在星湖风景区重点开发水上项目、星湖夜游、鼎湖山生态旅游等项目,搞好以绿化、美化为特色的“五个一千”建设项目,即在鼎湖山种植一千亩杜鹃花,在仙女湖水面种植一千亩荷花,在过境公路与星湖交界处种植一千亩园林草地,在星湖养殖一千亩大闸蟹(改善湖水生态环境),在星湖中心堤进行一千米绿化和灯饰改造。
七是公共设施建设。按中国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要求,建设完善公共设施和为旅游者吃、住、行、游、娱、购服务的设施,在市区主要街道和游览区建设一批标准较高的公厕,停车场和美观方便的公共电话亭,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6)加强城市特色景观建设。城市要考虑点(公园) 线(道路绿带) 面(普遍绿化,包括核心区、沿江区等) 体(垂直绿化及屋顶花园)相结合,以点带面,搞好具有特色的四维城市景现系统。
及时,公园景观建设。主要抓好一批市级综合公园,包括规划建设一些水上景园,局部种植荷花,形成荷塘景色(见图5);与此同时抓好九个区级公园、九个各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公园和五个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迹公园。
图4 改造后的牌坊广场成为城区的中心广场
第二,搞好道路景观建设。通过城市道路绿化系统,将城市大小绿化空间串联起来,把江滨堤路、过境公路、信安大道、蓝塘大道等城市主要干道建设成为林荫大道,覆盖跃龙涌、羚山涌等排污干渠为带型绿色景带,形成城区绿色景观网络。
第三,搞好专用绿地景观建设。各单位(包括核心区、沿江、沿湖区、各居住小区、宾馆、体育场等活动场所)都应加强园林绿化。建设花园式单位或园林单位,美化环境,以造就城市大、中、小绿化空间相互渗透的“花园”环境效果。此外还要大力推行垂直绿化,美化阳台、楼顶,把绿色山水景观引入千家万户,形成特色。
4实施步骤与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城市发展原则和策略,必须制定具体的步骤与措施,使计划不致于落空。
4.1 加强领导,分工负责。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这一事关城市发展大计,决定城市未来的浩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加强领导,分工负责,制定规划,分步实施,狠抓落实。在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城市各项工作中,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统一认识,积极支持,大力配合。
4.2 大力宣传,广泛发动群众。
搞好环境保护,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这一宏大举措,必须让全体市民了解它,并能积极投身其中。保护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这一决策,虽在市民中引起了一定的影响,但广大市民对这一决策知之不多,即使在领导阶层与机关当中,对这一决策也存在许多片面看法,所以还必须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手段,多种方式来广为宣传,促使这一决策为广大市民了解、接受和支持,并参与实施,避免在实践中出现因认识不足而带来种种障碍因素。
4.3 深化城市规划设计、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为加强城市规划在保护特色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中起引导和调控作用,必须通过深化城市规划设计,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当前要在抓好研究 规划 实施 反馈 调整等几个环节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
(1)搞好调查研究。要就整个规划区甚至市域范围内的景现、环境、资源等状况进行调查并系统的分析评价,提供决策依据;根据环境容量调整确定城市规模与用地布局及与自然山林水体的共存关系 ; 运用生态工艺方法,对城市产业进行综合论证与探索。
(2)搞好城市总体景观设计。要在理解城市景观内涵的基础上,根据肇庆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确定城市的特色核心,并提出城市总体景观设计原则,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规、详规、单体设计等各设计阶段,有效地控制管理城市景观建设,实现预期的既丰富多姿,又协调统一的城市特色面貌。
4.4 建章立制,依法管理。
要依法循规加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对城市规划,要维护其严肃性、性,凡经人大、政府通过批准实施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确需改变规划,要经法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对城市的环境保护管理、城市设施维护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卫生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场所管理和风景旅游管理等都要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遵章办事,依法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5 加强监督,促进落实。
监督检查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的有效措施。为此必须从多方面实施监督。首先,要加强对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凡是违章建设必须视情况提出补救措施,直至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其次,要加强行政监督检查,市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有责任对辖区内规划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便将经验和问题及时反馈,为正确实施城市建设提供依据。第三,要强化立法机构的监督检查。城市政府要定期检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实施情况,并向市人大或常委会报告工作 ; 市人大或常委会也定期不定期检查,就实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花园式城市的进展情况和实施管理执法情况提出批评和意见,并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以改进完善。第四,要加强社会监督。要把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向广大市民公开,接受社会对政府及部门执法的监督,随时听取公众意见,吸纳市民参与,为保护好环境,建设好城市出谋划策。
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的机遇已经到来,保护特色生态环境、建设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是一项浩大工程,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更需要一切有责任心、有远见、有作为的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和城市居民,认清身上肩负的重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图5 整治后的宝月湖──“宝月荷香”
旅游生态环境发展策略研究:探索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
摘要: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消费为主的旅游经济发展起来,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休闲消费,文化娱乐、运动休闲、商业街成为休闲消费的时尚。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约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约29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约2.22万亿元,增长15%,但是,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为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本文对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策略
2013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旅游总收入2.85万亿元,增长11%;国内旅游32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2.49万亿元,增长12%;入境旅游1.34亿人次,增长1%,其中,过夜旅游5850万人次,增长2%,旅游外汇收入500亿美元,增长3%;出境旅游99200万人次,增长15%。我国旅游业为了经济增长,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这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不断导致人们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各种资源的枯竭,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旅游业必须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外出旅游总是希望能够达到怡悦身心、回归自然、疗养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卫生良好的旅游目的地,才能激发人们前往旅游的欲望并最终将转化为现实的旅游消费需求;生态环境以其可提供的旅游资源数量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潜力,是旅游产业的生存发展的根本。
(二)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旅游产业做支撑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其次,旅游能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减少环境破坏和污染行为的发生;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的关注,推动环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优化了旅游城市的经济结构,替代了污染严重和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推动了本地区环境质量的改善。
二、当前我国旅游城市在环保工作中所共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高标准的环保工作要求差距较大
这几年来,尽管各旅游城市对环保日益重视,认识逐年提高,但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和市民等有关单位和人员中尚未形成环境质量是旅游城市品牌的观念,并未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到事关城市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致使因人为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在各个旅游城市仍时有发生。
(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制不顺
与生态保护工作有关的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各自为政,不利于环保工作的开展。如旅游管理部门往往只注重旅游开发,环保部门又往往只考虑环境污染的防治,二者之间缺乏协调机制,致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于顺利实施,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旅游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不健全,生态环保行政执法力度不够,行政执法水平还不太高,执法监督不健全,造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四)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这些年来,尽管各旅游城市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多,但总体而言,这些投入与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相比,与国家环保局规定的标准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各旅游城市在垃圾处理、污水净化、城市绿化等环保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缺乏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旅游区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当开发,使地貌和植被遭受人为破坏,导致旅游区水土流失,水资源锐减。其结果是一方面使市民和游客的生活用水紧张,另一方面使一些以水体为主的旅游景观的游览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吸引力下降甚至消亡。例如,截至2003年,黑龙江省镜泊胡景区大庆湖光宾馆旁被破坏的林草植被有1hm2,垃圾乱放对景区的环境质量产生了影响,二龙山万佛寺的修建是3 hm2的山地植被遭到破坏;五大连池中小弧山山体的1/6被挖,出现了严重的山体滑坡现象。
(六)旅游垃圾污染严重
由于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不完备以及旅游者本身素质低等各方面原因,致使与旅游有关的服务行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便弃于景区内。例如,南岳衡山每年约有6000吨的经营垃圾、2000吨的旅游垃圾倒入旅游区内的溪流和水体中。这些垃圾的处理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处理设备要耗电、耗能,而且部分污染防治设备会产生二次公害,再次威胁环境,甚至损害大众健康,既影响了游人的游兴,也降低了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加强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工作存在的上述困难和问题,导致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经济收益低下。因而,要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此,各旅游城市应着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进一步增强旅游城市的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旅游城市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决策部门以及旅游经营者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要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发展经济必须以保护环境的长远发展观念。为此,要通过举办环保培训班、环保知识讲座以及报刊、电视、简报、内参、录像等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等途径,不断加大对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力度,努力使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要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上,各旅游城市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资源、发展旅游业,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确保资源能永续利用。应遵循“科学评价,合理开发,综合保护”的原则,把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统一起来,实施保护性开发,把保护放在首位,在开发中强化保护,在保护中合理开发。此外,开发与保护的利弊分折不能单凭经济效益的高低作为标准,而应把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地位。
(三)进一步理顺生态环保的管理体制,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立合理、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是环保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环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打破部门分割,实现各部门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共同参与、联合管理,已经成为各旅游城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要建立一个高层次、直接对市委市政府负责的旅游产业发展协调管理机构,对整个旅游城市的生态环保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处理包括生态环保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行政执法水平
生态环保行政执法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各旅游城市一是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地的实施细则,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更具体的法规保障;二是要切实加强环保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环保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旅游城市的生态环保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生态环保工作的执法监查力度,切实采取法律手段避免、减少或控制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环保工作范围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资金,各旅游城市一定要在环保投入上舍得下功夫,为环保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一是要进一步给予环保、农林、旅游等相关部门适当的政策倾斜,适度给予这些部门增拨城市建设维护费等资金用于环保的投入;二是要加强对排污费的征收工作,特别是要加强饮食服务业和建筑施工噪声排污费、烟尘废水超标费的征收力度,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以此来补充污染源治理资金的不足;三是利用旅游城市声誉和投资环境优势,积极创造条件,通过网上招商、洽谈会等形式,多方位吸引国外、市外资金投资环保产业,解决环保投入不足的问题。
(六)要开发、推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产品
纵观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广环保和高质量的旅游经历,且还能给旅游地带来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旅游模式。为此,各旅游城市应顺应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开发、推出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自然旅游等这些亲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
四、结 语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日趋重视意味着人类更为注重自身的长远发展。各旅游城市应坚决走旅游业的可持续之路,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