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析农村休闲旅游经济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析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对经济转型期乡镇旅游发展问题探讨
1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游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发展现状和前景
1.1发展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的战略意义因河北省环京津带地区承担着为京津地区阻挡风沙、净化水质和供给水源的任务,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环京、津100km的贫困带。在不改变当地继续作为京津生态保护屏障的前提下,逐步转变当前传统单一的种植业开发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国内外诸多实践证明,农村旅游则是当前农村经济中具附加值的产业之一。河北省大力发展环京津带农村旅游能够充分挖掘当地农业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把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和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区位优势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并产生立体式的乘数联动效应:可以使环京津贫困带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在不离乡土的情况下就业;可以使当地特色农产品减少流通环节而直接面向都市消费者;可以推进当地包括旅游、饮食、住宿、购物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速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因此,顺应经济转型的时展潮流,通过政府规划和扶持,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大力发展环京津带农村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经济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而一项近期的假日监测数据也表明,70%城镇居民选择乡村作为出游目的地,尤其是在当前房、车发展受限,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村旅游日益成为都市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选择。河北省农村旅游也因而得到飞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河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乡镇达300多个,1400多个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30余万人,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1]。在河北省农村旅游市场中,据京津两小时车程的包括廊坊、保定、张家口等7个市所辖的57个县(市)的河北环京津带农村旅游具有具有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统计数据显示,北京2011年人均GDP达到1.2447万美元,天津市达到1.3391万美元,两地均接近富裕国家地区水平,拥有较高收入水平的客源市场和效益优势。环京津带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有坝缘山地、森林草原、天漠和沙漠草场等特色资源,还有凉爽的避暑气候、清新的空气、品质的雪场和良好的温泉资源等,除此之外有传承并保存下来的地域乡土文化,如红色革命遗迹、历史文物古迹、农村民俗风情等,为河北省发展环京津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游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1经营特色和市场定位存在偏差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游主要面向京津的现代都市人群,提供都市人休闲、度假。农村旅游的特色就在“农家”和“休闲”。但现实中,众多行为却体现了其在定位上的明显偏差。往往“农味不浓”,一些农村旅游项目盲目追求城市化、现代化,模仿城市餐厅或娱乐城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淡化了农村游的特点。片面强调规模而忽视自身经营特色,将京津大都市游客重新置身于喧嚣的都市环境,无法满足京津都市游客对农村旅游越来越高的品牌化、多样化、内涵化、人性化消费需求。
2.2经营产品同质化严重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缺乏河北省乡土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的支撑,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品牌项目较少,没有与京津形成错位发展。从功能上讲,主要以观光、餐饮、住宿为主;从类型上看只是局限于爬山、打牌、钓鱼、按摩、温泉、滑雪等单调的娱乐项目;乡村文化展示方面也只是对常见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器具进行展示,没有体验性旅游内容。缺乏农家旅游的独特魅力特色,旅游开发项目低档次、重复性,同质化现象严重。依靠“低质低价”路线、小规模经营,同时受到京津竞争性压抑和区域性屏蔽。京津本地农村游由于同城效应和交通优势以及较为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使之在类似旅游项目的选择中成为京津游客的市场。最终使得同类产品竞争中京津地区对河北省农村游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对其发展构成了较大的生存压力。
2.3大旅游理念缺乏河北省环京津带包括环京津57个旅游重点县(市)。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管理各自为政及知识结构、经营管理能力、传统小农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旅游景点孤立发展,整合意识、品牌意识淡漠,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不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品牌形象不突出,资源与资金没有在有限的范围内形成合力,总体上尚未形成河北省农村旅游自身的产品特色,建成的精品较少,产品品质!不高、特色不突出、规模体量小、建设水平低、功能设施差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4基础与服务设施及旅游环境建设薄弱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与京津优越的交通条件相比,存在路面窄、弯道多、路况差、易堵车等问题,公共交通不发达,缺少集约化的旅游集散及咨询中心,旅游公路沿途的休闲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目前远没有达到旅游交通的“舒适、快速、顺畅”的要求。河北环京津地区农村游接待村镇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薄弱,如电力供应的紧张、自来水供应的不足以及垃圾及时清理的困难等,其规模难以扩大到游客需求的水平。河北环京津的一些县城和旅游景区“脏、乱、差”的面貌也急需进一步改观。环境脆弱、生态承载 力有限,也是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所在地的共同特点。
2.5组织管理水平不高河北环京津带农村游具有明显的家庭管理的特点。一些农村游开业、停业还很随意,经营的随意性和招待客人的不周直接影响了人们农村游休闲的层次和情趣。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部分农村旅游开发管理较为混乱,小范围内产业要素重复配置,创新项目少,形成了市场开发重复、产品单一的现象,在游客数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造成导致拉客、抢客、宰客现象的发生,恶化了行业竞争环境。经营户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管理方面的技能,由于农村生活状况相对封闭、经济落后,很难吸引外地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2.6营销手段和品牌建设落后旅游营销渠道在旅游市场开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景区无论是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主导的营销,还是农户主导的营销,一般都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宣传,仍存在着“先等当地旅游发展起来,再拿钱来宣传促销旅游”的落后观念。所采用的促销方式大多为广告、人员推销等,而且力度不大,有少数经营者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宣传网页,取得了一定的营销效果,但由于网页的知名度有限,再加上信息量少、功能简单等原因,还无法对乡村旅游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品牌的塑造及推广不足,大部分农业旅游景区(点)普遍知名度不高,缺少品牌营销意识,从而使得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产业缺乏应有的竞争优势。
3经济转型时期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变观光型、同质化产品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面对的主要是京津市场,在旅游资源上京津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应强化与京津休闲旅游同源异质的互补功能。同质化的资源需要差异化的产品,类同化的市场需要错位化的经营。既要积极与京津进行实质性合作,整体策划,互利共赢,更要在环京津农村旅游精品的设置上扬长避短,打造产品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开发培育能够代表河北农村旅游形象的标志性产品。充分发挥环京津农村地域内蓝(海滨海岛)、绿(自然生态)、红(革命圣地)、白(冰雪)、黄(皇家文化)5大特色农村旅游优势资源,联合打造海洋、避暑、草原、温泉、冰雪、运动、皇家、狩猎8个旅游特色资源,这些资源就是河北面对京津的差异化资源,实现和京津的错位发展,塑造独特的竞争力。另外河北省环京津带各县市,还应当结合当地区位和资源,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开发不同消费时段和不同消费内容的农村旅游系列产品,推动其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根据距京津地理位置距京津地理位置和双休日、“黄金周”、寒暑假、带薪假期等不同时段设计开发农村度假旅游产品[2]。例如在京津冀城乡结合部可以建设商务会议型农村旅游区,也可以根据地位优势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在京津城市近郊,建设休闲娱乐型农村旅游,在保持现有的棋牌、歌舞、体育、垂钓等常规休闲娱乐活的基础上,拓展以河北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型旅游;开发各类型主题农业游乐园,设计供游客参观游览、进行参与性活动的游乐型旅游,改变目前旅游产品以静态观赏田园风光为主,设置情境让旅游者感受农家人和农家生产、生活的乐趣,获得全新的农村旅游体验;丰富以当地农村绿色、特色食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和风味小吃等美食品尝旅游活动;开展农业文化考察、特色农业考察、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知识学习等农村研修性旅游活动;借鉴海南、云南发展经验,加快环京津带农村养老旅游项目开发,促进当前的“银发旅游”向养老休闲型转型升级[3]。
3.2变门票经济为综合经济提升目前河北环京津农村旅游总体上处于观光型阶段,以门票经济为主,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层次、档次还不够高,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整合联动,远不能提供吃、住、行和游、购、娱等一站式的体验。应该围绕京津游客高层次、多元化农村旅游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作用,系统谋划大旅游产业发展,把农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度假、娱乐、商务等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放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积极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服务,提高附加值。寻找当地农村土特产品、饮食、文化新的增长点,把音乐、影视动漫、重大体育赛事等都可以作为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点。易县清西陵摇滚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河北动漫节等都是将文化产业与旅游紧密结合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范例。另外,也可以开发和利用河北环京津带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引进或合作承办大型会展活动,以会展经济带动旅游消费功能的提升,逐步实现农村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3.3变初级的粗放服务为现代化标准化服务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游的服务要有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做到让游客吃得开心、住得舒适、游得便捷。为此应尽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咨询服务,建立旅游标识系统,加强旅游安全救援等设施;进一步推进农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行GB/T1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在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推广GB/T24000环境管理认证标准。建立涵盖酒店、餐饮、娱乐、交通、旅行服务等完善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切实提高农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环京津带农村旅游诚信体系,建立和实施旅游企业的诚信评价制度,利用媒体和群众监督,规范农村旅游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建立有效市场监督制度,严格落实环京津旅游市场监督的属地管理原则。对非法经营、非法旅游小广告、社会旅馆非法揽客和购物商店的欺客宰客行以及游区内各类餐饮和纪念品质量问题等,属地的农村旅游管理部门应会同公安、工商、质量监督 、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治理,完善旅游市场秩序。
3.4变单一的景区发展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模式河北省环京津带的57个市县区要积极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景区的合作,谋求市场合力,做大做强河北农村旅游的品牌。切实发挥河北省政府在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和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发展创新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加快市场化运营步伐,有效整合环京津区域的旅游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和统一保护,避免区域内低端无序的不良恶性竞争。努力形成河北省区域内资源共享、产品互补、配置合理、区域分工明确的局面,进一步实现河北环京津农村旅游的“无障碍”化,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发展大旅游,进而带动河北省局部经济的发展。
3.5变传统单一的营销宣传模式为现代化营销手段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各种传播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营销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告或形象片的宣传,以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为载体,借助举办各种农村旅游推介会、交易会、农产品博览和展销会等[4],重点宣传河北省农村旅游的突出特色,打造整体品牌形象。加快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建立以“数字旅游”为平台的宣传促销和日常管理系统。提高农村游经营者的网络营销水平,通过网络宣传,推动旅游产品网上销售。建立农村旅游电子商务环境,实现网上结算。依靠专业网络公司技术支持,依托行业协会规范管理,形成政府倡导和组织,企业参与,银行介入,以网络公司为构架,由行业协会来推动的现代的旅游信息化组织模式。
3.6变开发掠夺式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环京津带农村旅游经济增长方式,重视农村旅游的环境保护,从对农村资源的浅层掠夺性开发转向资源的深度利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强化环京津带农村的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景观保护建设,保障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稳定性。坚持“保护优先、永续利用”的方针,在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正确协调环京津农村旅游中游客与自然的关系、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通过“传统的资源,现代的市场;传统的文化,现代的解读”,为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5],推动河北省环京津带新农村建设及和谐发展
浅析农村休闲旅游经济:经济转型期乡镇旅游发展问题
1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游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发展现状和前景
1.1发展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的战略意义因河北省环京津带地区承担着为京津地区阻挡风沙、净化水质和供给水源的任务,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环京、津100km的贫困带。在不改变当地继续作为京津生态保护屏障的前提下,逐步转变当前传统单一的种植业开发模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成为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国内外诸多实践证明,农村旅游则是当前农村经济中具附加值的产业之一。河北省大力发展环京津带农村旅游能够充分挖掘当地农业资源的价值和作用,把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和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区位优势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并产生立体式的乘数联动效应:可以使环京津贫困带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在不离乡土的情况下就业;可以使当地特色农产品减少流通环节而直接面向都市消费者;可以推进当地包括旅游、饮食、住宿、购物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加速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因此,顺应经济转型的时展潮流,通过政府规划和扶持,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大力发展环京津带农村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2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经济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2011年我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而一项近期的假日监测数据也表明,70%城镇居民选择乡村作为出游目的地,尤其是在当前房、车发展受限,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村旅游日益成为都市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选择。河北省农村旅游也因而得到飞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河北省开展乡村旅游的乡镇达300多个,1400多个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30余万人,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1]。在河北省农村旅游市场中,据京津两小时车程的包括廊坊、保定、张家口等7个市所辖的57个县(市)的河北环京津带农村旅游具有具有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统计数据显示,北京2011年人均GDP达到1.2447万美元,天津市达到1.3391万美元,两地均接近富裕国家地区水平,拥有较高收入水平的客源市场和效益优势。环京津带是河北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有坝缘山地、森林草原、天漠和沙漠草场等特色资源,还有凉爽的避暑气候、清新的空气、品质的雪场和良好的温泉资源等,除此之外有传承并保存下来的地域乡土文化,如红色革命遗迹、历史文物古迹、农村民俗风情等,为河北省发展环京津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游发展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1经营特色和市场定位存在偏差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游主要面向京津的现代都市人群,提供都市人休闲、度假。农村旅游的特色就在“农家”和“休闲”。但现实中,众多行为却体现了其在定位上的明显偏差。往往“农味不浓”,一些农村旅游项目盲目追求城市化、现代化,模仿城市餐厅或娱乐城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淡化了农村游的特点。片面强调规模而忽视自身经营特色,将京津大都市游客重新置身于喧嚣的都市环境,无法满足京津都市游客对农村旅游越来越高的品牌化、多样化、内涵化、人性化消费需求。
2.2经营产品同质化严重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缺乏河北省乡土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的支撑,产品同质化严重,特色品牌项目较少,没有与京津形成错位发展。从功能上讲,主要以观光、餐饮、住宿为主;从类型上看只是局限于爬山、打牌、钓鱼、按摩、温泉、滑雪等单调的娱乐项目;乡村文化展示方面也只是对常见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器具进行展示,没有体验性旅游内容。缺乏农家旅游的独特魅力特色,旅游开发项目低档次、重复性,同质化现象严重。依靠“低质低价”路线、小规模经营,同时受到京津竞争性压抑和区域性屏蔽。京津本地农村游由于同城效应和交通优势以及较为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使之在类似旅游项目的选择中成为京津游客的市场。最终使得同类产品竞争中京津地区对河北省农村游产生了一定的替代效应,对其发展构成了较大的生存压力。
2.3大旅游理念缺乏河北省环京津带包括环京津57个旅游重点县(市)。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管理各自为政及知识结构、经营管理能力、传统小农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旅游景点孤立发展,整合意识、品牌意识淡漠,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不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品牌形象不突出,资源与资金没有在有限的范围内形成合力,总体上尚未形成河北省农村旅游自身的产品特色,建成的精品较少,产品品质不高、特色不突出、规模体量小、建设水平低、功能设施差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2.4基础与服务设施及旅游环境建设薄弱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与京津优越的交通条件相比,存在路面窄、弯道多、路况差、易堵车等问题,公共交通不发达,缺少集约化的旅游集散及咨询中心,旅游公路沿途的休闲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目前远没有达到旅游交通的“舒适、快速、顺畅”的要求。河北环京津地区农村游接待村镇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薄弱,如电力供应的紧张、自来水供应的不足以及垃圾及时清理的困难等,其规模难以扩大到游客需求的水平。河北环京津的一些县城和旅游景区“脏、乱、差”的面貌也急需进一步改观。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有限,也是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所在地的共同特点。
2.5组织管理水平不高河北环京津带农村游具有明显的家庭管理的特点。一些农村游开业、停业还很随意,经营的随意性和招待客人的不周直接影响了人们农村游休闲的层次和情趣。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部分农村旅游开发管理较为混乱,小范围内 产业要素重复配置,创新项目少,形成了市场开发重复、产品单一的现象,在游客数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造成导致拉客、抢客、宰客现象的发生,恶化了行业竞争环境。经营户在经营管理上缺乏管理方面的技能,由于农村生活状况相对封闭、经济落后,很难吸引外地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2.6营销手段和品牌建设落后旅游营销渠道在旅游市场开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景区无论是政府旅游主管部门主导的营销,还是农户主导的营销,一般都过于迷信“回头客”和口碑宣传,仍存在着“先等当地旅游发展起来,再拿钱来宣传促销旅游”的落后观念。所采用的促销方式大多为广告、人员推销等,而且力度不大,有少数经营者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宣传网页,取得了一定的营销效果,但由于网页的知名度有限,再加上信息量少、功能简单等原因,还无法对乡村旅游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品牌的塑造及推广不足,大部分农业旅游景区(点)普遍知名度不高,缺少品牌营销意识,从而使得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产业缺乏应有的竞争优势。
3经济转型时期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变观光型、同质化产品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面对的主要是京津市场,在旅游资源上京津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应强化与京津休闲旅游同源异质的互补功能。同质化的资源需要差异化的产品,类同化的市场需要错位化的经营。既要积极与京津进行实质性合作,整体策划,互利共赢,更要在环京津农村旅游精品的设置上扬长避短,打造产品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开发培育能够代表河北农村旅游形象的标志性产品。充分发挥环京津农村地域内蓝(海滨海岛)、绿(自然生态)、红(革命圣地)、白(冰雪)、黄(皇家文化)5大特色农村旅游优势资源,联合打造海洋、避暑、草原、温泉、冰雪、运动、皇家、狩猎8个旅游特色资源,这些资源就是河北面对京津的差异化资源,实现和京津的错位发展,塑造独特的竞争力。另外河北省环京津带各县市,还应当结合当地区位和资源,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开发不同消费时段和不同消费内容的农村旅游系列产品,推动其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根据距京津地理位置距京津地理位置和双休日、“黄金周”、寒暑假、带薪假期等不同时段设计开发农村度假旅游产品[2]。例如在京津冀城乡结合部可以建设商务会议型农村旅游区,也可以根据地位优势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在京津城市近郊,建设休闲娱乐型农村旅游,在保持现有的棋牌、歌舞、体育、垂钓等常规休闲娱乐活的基础上,拓展以河北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型旅游;开发各类型主题农业游乐园,设计供游客参观游览、进行参与性活动的游乐型旅游,改变目前旅游产品以静态观赏田园风光为主,设置情境让旅游者感受农家人和农家生产、生活的乐趣,获得全新的农村旅游体验;丰富以当地农村绿色、特色食品为主的特色农产和风味小吃等美食品尝旅游活动;开展农业文化考察、特色农业考察、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知识学习等农村研修性旅游活动;借鉴海南、云南发展经验,加快环京津带农村养老旅游项目开发,促进当前的“银发旅游”向养老休闲型转型升级[3]。
3.2变门票经济为综合经济提升目前河北环京津农村旅游总体上处于观光型阶段,以门票经济为主,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层次、档次还不够高,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整合联动,远不能提供吃、住、行和游、购、娱等一站式的体验。应该围绕京津游客高层次、多元化农村旅游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作用,系统谋划大旅游产业发展,把农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度假、娱乐、商务等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放大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积极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服务,提高附加值。寻找当地农村土特产品、饮食、文化新的增长点,把音乐、影视动漫、重大体育赛事等都可以作为旅游产业经济增长点。易县清西陵摇滚音乐节、张北草原音乐节、河北动漫节等都是将文化产业与旅游紧密结合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范例。另外,也可以开发和利用河北环京津带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引进或合作承办大型会展活动,以会展经济带动旅游消费功能的提升,逐步实现农村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3.3变初级的粗放服务为现代化标准化服务河北省环京津农村游的服务要有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做到让游客吃得开心、住得舒适、游得便捷。为此应尽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交通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咨询服务,建立旅游标识系统,加强旅游安全救援等设施;进一步推进农村旅游标准化建设,推行GB/T1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在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推广GB/T24000环境管理认证标准。建立涵盖酒店、餐饮、娱乐、交通、旅行服务等完善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切实提高农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构建环京津带农村旅游诚信体系,建立和实施旅游企业的诚信评价制度,利用媒体和群众监督,规范农村旅游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建立有效市场监督制度,严格落实环京津旅游市场监督的属地管理原则。对非法经营、非法旅游小广告、社会旅馆非法揽客和购物商店的欺客宰客行以及游区内各类餐饮和纪念品质量问题等,属地的农村旅游管理部门应会同公安、工商、质量监督、卫生管理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治理,完善旅游市场秩序。
3.4 变单一的景区发展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模式河北省环京津带的57个市县区要积极开展跨地域、跨行业、跨景区的合作,谋求市场合力,做大做强河北农村旅游的品牌。切实发挥河北省政府在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和整体宣传促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发展创新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加快市场化运营步伐,有效整合环京津区域的旅游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促销和统一保护,避免区域内低端无序的不良恶性竞争。努力形成河北省区域内资源共享、产品互补、配置合理、区域分工明确的局面,进一步实现河北环京津农村旅游的“无障碍”化,提高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发展大旅游,进而带动河北省局部经济的发展。
3.5变传统单一的营销宣传模式为现代化营销手段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各种传播渠道,开展多种多样的营销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告或形象片的宣传,以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为载体,借助举办各种农村旅游推介会、交易会、农产品博览和展销会等[4],重点宣传河北省农村旅游的突出特色,打造整体品牌形象。加快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建立以“数字旅游”为平台的宣传促销和日常管理系统。提高农村游经营者的网络营销水平,通过网络宣传,推动旅游产品网上销售。建立农村旅游电子商务环境,实现网上结算。依靠专业网络公司技术支持,依托行业协会规范管理,形成政府倡导和组织,企业参与,银行介入,以网络公司为构架,由行业协会来推动的现代的旅游信息化组织模式。
3.6变开发掠夺式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环京津带农村旅游经济增长方式,重视农村旅游的环境保护,从对农村资源的浅层掠夺性开发转向资源的深度利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强化环京津带农村的环境保护、资源保护、景观保护建设,保障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稳定性。坚持“保护优先、永续利用”的方针,在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合理开发、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正确协调环京津农村旅游中游客与自然的关系、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通过“传统的资源,现代的市场;传统的文化,现代的解读”,为河北省环京津带农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5],推动河北省环京津带新农村建设及和谐发展
浅析农村休闲旅游经济:谈论乡镇旅游经济发展
人们在劳累的工作之余,喜欢到悠闲的环境中放松。一些投资商看准商机,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乡村旅游日渐兴旺的发展趋势,已经渐渐成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主力。当今社会倡导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呢?
1乡村旅游的有关问题
1.1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与其他的旅游形式不相同,它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休闲、观光、度假、健身以及购物的旅游活动。它可以使游客在休闲、游乐中学习到一些乡村生活方式及民俗,村民亦能从这种旅游中获得经济收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1.2乡村旅游对游客的供需关系
为什么乡村旅游大受欢迎?它与风光的独特魅力,生活方式有关的休闲,这也体现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要。最吸引游客的就是乡野农村的美丽风光,悠闲地生活方式,宁静的生活空间,清新的生活空气,朴素的生活活动。这些乡村特点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需要。在大都市这座“钢铁丛林”中生活久了,就会对复杂的、商业化的、高强度的都市生活方式产生厌烦,而有别于都市生活方式的小型乡村的独特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就会对这些都市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人类都有怀旧情结,特别是具有历史气息的古旧乡村更是城市居民旅游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行为动机,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持了乡野气息的乡村来放松。同时,对于长期居住在都市的儿童少年来说,到乡村旅游,可以达到扩大知识视野,了解大自然,了解农村,了解农事,陶冶情操的目的。
1.3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开始热衷于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寻找乐趣,融合自然的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命题,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治保障。1995年实行了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制度,自此,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越来越快,已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个旅游黄金假期,全国城市居民去乡村旅游的人数在不断上升之中。
1.4我国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
自国家旅游局在1998年开始提倡“华夏城乡游”之后,我国乡村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发展速度加快,其势已不可挡。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满足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商机。现在的乡村,农业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常常造成浪费。发展乡村旅游业则可以高效利用这些过剩的农业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缓解了农村经济中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旅游产品各种各样,都是土生土长的原材料制成,可直接进入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近年来,绿色产品越来越受欢迎,虽然价格可能过高,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乡村旅游发展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技艺,生产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实行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先进设备的引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乡村旅游的发展,解决了一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在乡村开展“农家乐”项目,农民竞相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管理知识。这样农民学习了科学文化知识,青壮年劳动力参加到“农家乐”项目中,加快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吸纳了农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市居民终日生活在拥挤、吵闹的环境中,精神的不到放松,心理压力大。为了缓解压力,多数人选择外出旅游,回归大自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拥挤额的情况,也开阔了旅游空间。另外,发展乡村旅游,还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塑造良好的乡村文化形象。
1.5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还很微弱。乡村旅游的重点特色是在乡村中体会乡情、乡曲、乡趣,可是一些乡村旅游却有城市化的倾向,建立大型城市化的娱乐设备,人们似乎只是从一个城市走到了另一个城市,失去了乡村旅游原有的乡土气息,古朴的生活乐趣和本色。开发经营者只重视了乡村旅游的旅游功能,未能带动本地的农业收入,还有本地农民思想认识上不足,认为旅游可有可无,无法与旅游业相融合,导致旅游业的特色发展不起来。有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忽略了农业资源和农民的积极主动性,发展的项目单一化,缺乏特色,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大部分的乡村旅游都是一个模式,重复建设,不注重对一些有深度的民俗文化的开发或无序开发,形成民俗资源的浪费。受我国农村地域的限制,我国乡村旅游布局分散,项目类型多,规模却很小,未形成产业体系。在贫困地区,农民自发组织的旅资金少,交通不便利,乡村旅游很难发展起来。乡村旅游还受季节影响,这就造成了旺季时,游乐设施容量不够,环境压力大,管理跟不上;淡季时,游乐设施闲置,经济收益下降。投资者为了获取较大的利益空间,往往雇佣当地的廉价劳动力,以自家亲属来管理,用人制度及其不完善,内部管理混乱。政府的法律亦是空白处,对乡村旅游投资,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律划分,致使一些投资商钻法律空子,造成乡村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乡村环境具有其脆弱性,如果对环境不妥善管理和保护,势必会造成“在哪里旅游,破坏哪里环境”的情况发生。比如有些游客乱扔垃圾,随意在树木上刻画,任意采摘花木做标本,捕捉野生小动物等等,这些都是对环境造成损害。还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目标,在生产上的污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小溪中,造成水体污染;任意开发土地与森林资源,缺乏合理的计划,将资源开发到较大限度,破坏生物多样性,使环境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2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资源开发的战略,它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方面很多,有经济、文化、环境等。需要达到适度的经济增长;保护民俗文化及古物建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目标。
2.2什么是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应该是一种无污染、无破坏、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无公害旅游活动。杜绝为了短期利益目标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做到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旅游可以相协调,统一发展;发扬人文资源,维护乡村特有的乡情、乡曲、乡趣。最主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实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2.3为什么要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
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居民放松、休闲、娱乐的目的后,留下了一些问题,比如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冲击等问题,多方面困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乡村旅游长久、健康、科学地发展。
3如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1乡村旅游与社区建设
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上,社区的参与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建立适合乡村旅游的社区模式。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经济基础和制度保胀的综合因素,这样才能较大限度地吸引游客,调动乡村居民参与建设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政府制定政策,鼓励发展乡村旅游
政府应将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当做发展乡村经济的头等大事,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在乡村旅游的开发手续上做到简化、精准、及时,降低门槛。同时,在管理上建立经济、法律、行政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制度。加大旅游地区的检查、监督,扶持旅游地区的规划建设,保障治安,建立群众组织,加快立法进程,推动整体发展。
3.3提高思想建设,搞好农游结合
由于个人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一部分开发商为了追求短期目标而肆意开发资源,不计后果,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乡村资源造成了不可计量的损失。同时,农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有误,认为这只是开发商的事,与己无关,造成农游分离,农民经济得不到带动。当地关部门要搞好思想建设,积极宣传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做到农游结合,提高本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3.4科学规划,开发以农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
在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尊重农民的利益和权益。鼓励并扶持农民果园、菜园、垂钓园、农家乐等建设。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游人即可以观赏,也可以品尝,还可以带走的一些列农产品,如花卉、水果、蔬菜等。
3.5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乡村旅游的一大依赖就是乡村无污染、原生态的环境,如果环境遭到破坏,那如何谈发展乡村旅游?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捉野生动物,禁止采摘野生花草,鼓励农民制造生态农产品,具有艺术气息的小物件等等来作为纪念品销售。营造较好的基础设施保障,实现朴实的乡村环境氛围,突出特色,拉大与城市环境的反差,让游人获得真切的乡土环境感受。处处为游人着想,方便游人观光、购物,保障食物的卫生管理,使游人在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时,有意识地进行环境保护。
3.6保护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人文因素是保障乡村旅游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乡村原有的文化是有别于都市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形式,可以使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陶渊明式的乡村恬静氛围。保护乡村文化,包括保护传统民俗、农耕文化等,有助于乡村旅游乡村性的发展。
4结语
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游结合的发展方式,做到在保护环境、文化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
浅析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促进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目前,对于乡村休闲旅游的研究大都是从单纯旅游资源的开发、探索新的娱乐项目等角度进行的,并没有从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角度进行研究。本论文通过分析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剖析精准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精准乡村旅游;农村经济;策略
“三农”问题是党的十八大讨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发展农村经济对和谐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发展农村经济的切入点工作是多方面的。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涵义
精准乡村休闲旅游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即是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基础之上如何将休闲、娱乐、民族文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结合起来,以乡村旅游为纽带,将名族文化、人们的精神需求层面等融入到乡村休闲旅游的现代化旅游方式。
二、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
目前,在河北省内共有400多个乡镇和1800多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业务,带动全省农民直接就业的人数达到15万人。2013年河北省28家企业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其中河北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冀弘水产养殖观光有限公司2家评为五星级,张北佳圣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等15家评为四星级,河北丰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评为三星级。河北海路风情游首次入选十大精品线路。截至目前,河北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五星级5家、四星级29家、三星级20家。这些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村餐饮、农产品销售、商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特色产品的开发,增加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可以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助推农户增收。农业除了确保温饱问题,还具有观光、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休闲农业是“绿色朝阳产业”,在大城市周边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的种植业不足以带动当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农村要想吸引城市人群到乡村旅游,就必须调整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种植附加值高的农作物,高的价格可以弥补产量低的不足。另外,开发可以让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让游客参与种植和收割,休会农村生活的快乐。
四、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策略
1.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促进农旅深度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高效农业,积极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规范旅游服务管理。充分利用河北省旅游市场优势和丰富文化底蕴,加大旅游食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支持农民创办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延长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创建一批旅游商品知名品牌,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路径,推动河北省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2.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科学发展观。乡村旅游的主体是久居城市的人群。城市人民选择乡村旅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乡村有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新鲜的空气,蔚蓝色的天空。因此,农村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时一定要兼顾环境保护,品质的环境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强动力,也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开发乡村休闲旅游的过程中要加强环境保护,加强检查和监督。
3.完善销售体系,拓展客源市场。乡村休闲旅游能够得以发展,除了要有品质的产品外,良好的销售体系是保障其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当产品形成后要制定合理的促销方案,搞好产品的策划。支持利用旅游消费渠道搞好农产品销售、供应和配送。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利用先进网络技术加强宣传和促销,形成整体规划,联合促销。
4.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与服务队伍素质。目前,河北省乡村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层次和年龄层次相差较大,大部分的从业人员为当地的农民,文化知识欠缺,专业技能不足。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有好的策划和高水平的管理,使企业得以长期发展。各旅游企业应该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水平和员工的素质,使管理科学化,服务标准化,操作程序化。在培训中注意职业培训与发展性培训相结合。
浅析农村休闲旅游经济:农村温度计之一 一种旅游休闲经济模式 成败农家乐
真正与“农家乐”三字共甘苦的,是那个赚得盆满钵满的钟永超,那个在春天忙得电话也不敢接的镇党委书记,以及那些经历了乌托邦梦想的开始与破灭过程的村民们。
从陶潜始,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都埋下了一个桃花源――这应当是对农家乐红火的最诗意解释。城市像墨汁一样浸润开去,农村越来越小,农家乐却越来越多。
“快乐老家”的账本
据说成都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1987年春天,成都及时家农家乐诞生在“中国盆景之乡”――郫县友爱乡农科村。这里最初不过是建个花卉苗圃基地,没想到竟有很多成都市内游客慕名而来,一呆就是24小时。经营者于是调整了经营思路,搞起了餐饮,增建了体育设施,扩大了接待场地。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旅游方式与城市人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的生活诉求正好合拍,广大村民看到经营农家乐的甜头也纷纷加入,形成了郫县农家乐的雏形。而后,临近的龙泉驿、温江、双流以及都江堰、彭州、崇州等等都开始兴起农家乐。再而后,全国各地都开始兴起农家乐。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去到成都近郊的龙泉驿。钟永超开农家乐已经6年了,他的“快乐老家”是龙泉驿周边的柏合镇上最著名的农家乐之一。柏合镇以客家古居钟家大瓦房、梨花、草编工艺而著名。“快乐老家”便在已有300年历史的钟家大瓦房背后。他是厨子出身,后来看别人开农家乐挺火红,就利用自家的一亩二分桃树林开农家乐。及时年,只投入了几千块钱,随便在桃树下支起桌子凳子,提供茶水和一日两餐饭,一个花期下来,居然赚了七八千。他们把在外打工的孩子召回家,全家老少共9口人,专事农家乐经营。
他们祖上是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到成都的客家人,擅长做客家名菜九大碗。这几年里,他们将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以再投入,到现在,仅硬件上的投入已经有60多万元了。“快乐老家”的日接待量可以达到600人,成都国际桃花节期间,日日爆满。按照每人30―50元的水准算,他24小时的营业额可以达到18000―30000元,一个赏花期下来。营业额可达近20万元。另外,桃子、梨子成熟的时候还有赏果节,十月黄金周期间当地还有一个草编艺术节,这些都会带来不少游客。一年下来营业额达30万元是很容易的。
刘学委是柏合镇的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这里的农家乐有几百家,主要是当地人依托自己的土地来修建。还有不少城里人租农民的土地或者房子来开农家乐。农民自己开的农家乐比较容易形成品牌,因房、地都是自己的,年年到这时候都可以开;城里人租农民土地的,一般开不长久,也就是一个赏花期,到下一季就换了人。
周末的早上,喜欢扎堆的市民邀约着出城了,寻一山居农舍,院坝头支两张桌子,放几把椅子,或打扑克,或搓麻将,或摆龙门阵。喝几杯清茶,嗑两碟花生瓜子。时近中午,农舍主人弄出一桌麻辣鸡、回锅肉、白水兔、水煮鱼,来一碗豆腐青菜汤!酒足饭饱之余,再四处看花观景,待到夕阳西下才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这样一趟,吃两餐带玩,每人也就二三十元左右。如果人数比较多,上规模的农家乐还负责派车接送。
其实,农家乐的菜大多数都不怎么样。城里人非要跑到这里来吃,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青山绿水间呢!
还有的城里人,寻了一家农户,每年花几百块钱的价格租了一分地,请农户代为种些时令蔬菜。周末,他们便全家老小到自己的菜地里锄锄草,松松土,体验一把农家生活。中午就近取材,吃吃自己地里出产的绿色蔬菜,晚上则带上一车新鲜蔬菜回家。
一个乌托邦的失败案例
柏合镇附近的龙泉驿区龙泉镇转龙村村民在今年春天里比较沮丧。因为在2004年,他们被政府激起了一个乌托邦的美妙梦想。
当时的龙泉镇政府决定出资千万元成立一个花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一个成都近郊“较大较品质五星级”(当时的镇党委书记语)的生态公园。按照公司与农民80%:20%的比例出资,将整个村的农房彻底修改建造为整片川西民居建筑,屋内是红木家具、墙壁上挂着龙泉本地产的宝剑……由公司整体统筹经营公园,每一个村民以承包的农业生产用地及附着物入股,按照人数平均折算为2万元/人作为股金投资入股项目进行开发,入股期限为20年。每一个入股的村民,公司将以该股份按照每年10%的比例给予其“保底固定红利金”。所有由村民变成的“新市民”将纳入城市社保体系,享受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若村民要经营农家乐,公司将统一划地。
起初疑惑的村民们终于被政府的游说打动,摁下红手印,在心理上开始变成股东、变成市民。因政府班子调整,热火朝天实施着的计划变成了泡影。直到今年春天,桃花树下还可以看到一栋青砖绿瓦的川西风格建筑,这是当时建造的一个样板间,在四处简陋的农舍中显得醒目而不协调。
农家乐火了,还将继续火下去。城里人来了,对于农家乐他们只是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