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有色金属工业论文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有色金属工业论文分析:关于我国部分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经验分析
论文关键词:有色金属工业 工业发展 经验分析 矿产资源 结构分布 成功经验 产业发展 不均衡
论文摘要:由于国内矿产资源、经济结构分布不均衡,所以各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总量规模差距很大。然而通过对其中部分省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就可以探索出一些地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由于国内矿产资源、经济结构分布不均衡,所以各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总量规模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总量规模位居前列的省区,大致呈两种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开发型。主要是河南、江西、云南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作为支柱产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促进了产业发展;二是沿海加工型。主要是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缺乏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省区,由于紧邻消费市场,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总量规模也位居国内前列。截至200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现价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省区分别是:江苏(1910.1亿元)、河南(1745.8亿元)、山东(1597.7亿元)、广东(1576.6亿元)、浙江(1416.1亿元)、江西(1343.5亿元)、云南(1101.4亿元)、湖南(970.7亿元)、甘肃(799.3亿元)和内蒙古(750.0亿元)。然而通过对其中部分省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就可以探索出一些地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浙江继续稳定发展尽管市场波动起伏,但浙江的有色金属工业继续稳定发展。2007年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185.4亿元,主营业务收人为1389.3亿元,利润总额为41.9亿元,利税总额为68.7亿元,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铜加工的竞争优势比较突出。全省现有铜加工企业超过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0余家,产能和产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多,是浙江省有色金属工业的支柱。主要特点有:一是总量规模大,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二是区域特色明显,并呈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三是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存,经济结构较为合理。现有企业以股份制和民营企业为主;四是一批企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行业龙头雏形初步显现;
五是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浙江省现已经形成了电解铝及合金生产、铝材加工、再生回收等相对齐全的铝工业体系。铝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能力均居全国前列。浙江具有发展铝工业的良好产业环境,与铝工业密切相关的轻工、机械、房地产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浙江的汽车、摩托车及自行车配件、
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品生产规模大,需要为其提供高质量的铝锭及铝合金做原料。浙江铝制品产量位居全国及时,对铝板带片产品的需求量大。其金属家具类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需要大量型材、管、棒等铝合金材料。房地产业需要铝合金门窗、装饰材、铝塑板、铝塑管等建筑型材和铝箔等产品。相关产业为浙江省发展铝工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河南总量规模跃居全国及时在政府政策主导下,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利税总额连续几年在全省各行业中保持及时位。
2007年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58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l668.2亿元,利润总额为250.0亿元,利税总额为343.0亿元,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均居全国有色金属工业首位。
为了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河南省政府提出加强调控引导,促进资源优化配置t加快推进战略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河南省铝工业核心竞争力;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铝工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铝加工项目建设等具体措施。
为提高铝土矿资源保障度,加强铝土矿勘查与开发的规范管理,河南省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或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实施调控,对铝土矿资源及矿业权设置进行合理规划;二是引导和督促小矿进行资源整合;三是通过经济手段引导,积极推进现有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偿转让;四是鼓励国有大型铝工业企业,对周边地区矿业权采取合作、人股或转让等方式,取得控制权;五是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六是对新建氧化铝厂进行严格要求,实现贫富兼采兼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江西规模迅速扩张2007年,江西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34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477.3亿元,利润总额为92.5亿元,利税总额为154.7亿元,在国内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政府政策主导,江西优势矿产资源实现了向优势企业集中。特别是德兴富家坞铜矿、香炉山钨矿、龙南稀土矿等8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有色金属矿区被列为省级整合重点。其中,铜铅锌矿产资源向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集中;钨、稀土资源向江钨集团公司优势企业集中。
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支撑,具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天然地缘优势,为区域有色金属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江西省政府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将有色金属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集聚效应已经进一步显现。当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三个基地初步形成:一是在鹰潭形成了铜冶炼、加工基地,集聚了铜加工企业30多家,铜材产能达40万吨/年;二是在赣州形成了钨精矿生产、冶炼和加工基地;三是在赣南形成了稀土矿产品和分离冶炼产品基地,已成为全国离子型稀土产品的主要产地。
江西各级政府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进浙江、广东等省企业投资办厂,鹰潭已形成铜线、铜杆、板材、铜带、电缆等lO多个铜产品系列,显现出产业集聚趋势。赣州、上饶、九江等地积极引进外资,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云南推进资源整合铸就工业辉煌云南省铅、锡、锌和铟等资源量居全国第1位,铂族金属和锗居全国第2位,铜、镍、银、锶等居全国第3位,丰富的资源使云南具备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经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成为云南省有色金属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全省有色金属工业有上市公司6家,位居国内之首。云南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特色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独创了三大模式:“个旧模式”、“迪庆模式”和“兰坪模式”。通过这三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云南省矿产资源的行业集中度。通过资源整合,云南重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实现了向云铜、云锡和云南冶金集团等优势企业集中。目前云南省60%的铜资源储量集中到云铜集团,70~/o的锡资源储量集中在云锡集团,60%的铅锌资源储量集中在云南冶金集团、金鼎锌业和祥云飞龙公司。云南的“三大模式”,归根结底,就是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创新多种模式。有效实施资源整顿与整合,成为云南有色金属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基础,推进大企业(集团)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云南有色金属工业规模的壮大。目前云南铜业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云南冶金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100亿元,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支柱。
有色金属工业大省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较快地区的基本经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以提高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以大企业、大项目、新技术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并有效实施,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其次,重视核心企业作用,做大做强核心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从而构成优势;第三,在发展有色金属加工方面取得突破;第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坚持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加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五,坚持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六,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放宽限制、鼓励创业,既扶持壮大国有经济,也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也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有色金属工业大省的普遍经验;第七,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矿产资源同样是制约有色金属工业大省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根据按照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原则,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大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色金属工业论文分析:关于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摘 要] 本文简述了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全省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 问题,提出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组织领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增强宏观调控,加大江铜集团的示范作用 以及加大科技投入和优化产业布局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及时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及时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及时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 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 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 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铜、钨和稀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有色金属工业论文分析:关于我国部分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经验分析
论文关键词:有色金属工业 工业发展 经验分析 矿产资源 结构分布 成功经验 产业发展 不均衡
论文摘要:由于国内矿产资源、经济结构分布不均衡,所以各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总量规模差距很大。然而通过对其中部分省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就可以探索出一些地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由于国内矿产资源、经济结构分布不均衡,所以各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总量规模差距很大。目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总量规模位居前列的省区,大致呈两种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开发型。主要是河南、江西、云南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区,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作为支柱产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引导,促进了产业发展;二是沿海加工型。主要是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缺乏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省区,由于紧邻消费市场,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总量规模也位居国内前列。截至200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现价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省区分别是:江苏(1910.1亿元)、河南(1745.8亿元)、山东(1597.7亿元)、广东(1576.6亿元)、浙江(1416.1亿元)、江西(1343.5亿元)、云南(1101.4亿元)、湖南(970.7亿元)、甘肃(799.3亿元)和内蒙古(750.0亿元)。然而通过对其中部分省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态势的分析,就可以探索出一些地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浙江继续稳定发展尽管市场波动起伏,但浙江的有色金属工业继续稳定发展。2007年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185.4亿元,主营业务收人为1389.3亿元,利润总额为41.9亿元,利税总额为68.7亿元,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浙江铜加工的竞争优势比较突出。全省现有铜加工企业超过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0余家,产能和产量均占全国三分之一多,是浙江省有色金属工业的支柱。主要特点有:一是总量规模大,产品种类较为齐全;二是区域特色明显,并呈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三是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存,经济结构较为合理。现有企业以股份制和民营企业为主;四是一批企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行业龙头雏形初步显现;
五是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浙江省现已经形成了电解铝及合金生产、铝材加工、再生回收等相对齐全的铝工业体系。铝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能力均居全国前列。浙江具有发展铝工业的良好产业环境,与铝工业密切相关的轻工、机械、房地产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浙江的汽车、摩托车及自行车配件、
仪器仪表、五金工具等产品生产规模大,需要为其提供高质量的铝锭及铝合金做原料。浙江铝制品产量位居全国及时,对铝板带片产品的需求量大。其金属家具类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二,需要大量型材、管、棒等铝合金材料。房地产业需要铝合金门窗、装饰材、铝塑板、铝塑管等建筑型材和铝箔等产品。相关产业为浙江省发展铝工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河南总量规模跃居全国及时在政府政策主导下,河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利税总额连续几年在全省各行业中保持及时位。
2007年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58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l668.2亿元,利润总额为250.0亿元,利税总额为343.0亿元,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均居全国有色金属工业首位。
为了促进有色金属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河南省政府提出加强调控引导,促进资源优化配置t加快推进战略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升河南省铝工业核心竞争力;以循环经济理念发展铝工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创造条件,加快铝加工项目建设等具体措施。
为提高铝土矿资源保障度,加强铝土矿勘查与开发的规范管理,河南省政府制定了一些政策或措施:一是加强规划,实施调控,对铝土矿资源及矿业权设置进行合理规划;二是引导和督促小矿进行资源整合;三是通过经济手段引导,积极推进现有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偿转让;四是鼓励国有大型铝工业企业,对周边地区矿业权采取合作、人股或转让等方式,取得控制权;五是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六是对新建氧化铝厂进行严格要求,实现贫富兼采兼收,提高资源利用率。
江西规模迅速扩张2007年,江西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为34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477.3亿元,利润总额为92.5亿元,利税总额为154.7亿元,在国内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政府政策主导,江西优势矿产资源实现了向优势企业集中。特别是德兴富家坞铜矿、香炉山钨矿、龙南稀土矿等8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有色金属矿区被列为省级整合重点。其中,铜铅锌矿产资源向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集中;钨、稀土资源向江钨集团公司优势企业集中。
江西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支撑,具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天然地缘优势,为区域有色金属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江西省政府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将有色金属工业作为支柱产业,集聚效应已经进一步显现。当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三个基地初步形成:一是在鹰潭形成了铜冶炼、加工基地,集聚了铜加工企业30多家,铜材产能达40万吨/年;二是在赣州形成了钨精矿生产、冶炼和加工基地;三是在赣南形成了稀土矿产品和分离冶炼产品基地,已成为全国离子型稀土产品的主要产地。
江西各级政府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引进浙江、广东等省企业投资办厂,鹰潭已形成铜线、铜杆、板材、铜带、电缆等lO多个铜产品系列,显现出产业集聚趋势。赣州、上饶、九江等地积极引进外资,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云南推进资源整合铸就工业辉煌云南省铅、锡、锌和铟等资源量居全国第1位,铂族金属和锗居全国第2位,铜、镍、银、锶等居全国第3位,丰富的资源使云南具备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经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成为云南省有色金属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全省有色金属工业有上市公司6家,位居国内之首。云南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特色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独创了三大模式:“个旧模式”、“迪庆模式”和“兰坪模式”。通过这三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云南省矿产资源的行业集中度。通过资源整合,云南重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实现了向云铜、云锡和云南冶金集团等优势企业集中。目前云南省60%的铜资源储量集中到云铜集团,70~/o的锡资源储量集中在云锡集团,60%的铅锌资源储量集中在云南冶金集团、金鼎锌业和祥云飞龙公司。云南的“三大模式”,归根结底,就是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创新多种模式。有效实施资源整顿与整合,成为云南有色金属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基础,推进大企业(集团)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云南有色金属工业规模的壮大。目前云南铜业集团、云南锡业集团、云南冶金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100亿元,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支柱。
有色金属工业大省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较快地区的基本经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做大做强做优为目标,以提高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强动力,以大企业、大项目、新技术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并有效实施,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其次,重视核心企业作用,做大做强核心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从而构成优势;第三,在发展有色金属加工方面取得突破;第四,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口,坚持对内搞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是加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五,坚持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六,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放宽限制、鼓励创业,既扶持壮大国有经济,也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也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有色金属工业大省的普遍经验;第七,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矿产资源同样是制约有色金属工业大省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根据按照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原则,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大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色金属工业论文分析: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摘要:
有色金属是备受重视的基础原材料,它被普遍适用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方方面面。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实力不容小觑,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多年居世界第1位。矿产资源产量增加的同时,在可持续发展中也出现了矿产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加强矿产资源配置与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有色金属;可持续发展;发展问题;解决策略;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以往传统优势矿种的保障形势也日趋弱化,资源对国民经济的保障程度急剧降低,资源供给量也渐渐不如以前,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有色金属资源上面。从国内矿物原料供应情况来看,我国多数有色金属矿山开掘工作已进入衰落期,可采储量已经供不应求[1]。因此,提出加强矿产资源配置与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
1我国矿产资源及有色金属资源的现状
在我国最常用的有色金属:铜、铝、铅、锌、镍、镁、锡、钛、汞、锑中,铜、铝、铅、锌,这4种产品的产量已达到全国有色金属产量的绝大多数。有色金属工业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近来,我国有色金属矿山方面资源的状态是:铜、铝金属资源极度短缺;铅、锌等主要金属资源含量下降,反而越来越依赖国外的金属资源;锡、稀土、镁等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有色金属矿产企业普遍存在着: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矿产少,共(伴)生矿多;易选冶少,难选冶矿多等特点。可持续发展过程继续发展却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也相应出台。
2我国资源当前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技术和经济水平低我国有色金属产品的产品主要是初级冶炼产品,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比如就拿钨这种金属来看,在世界上我国是其生产和出口大国,虽然产品出口量在国际上都占据前列,实际上普通硬质合金等原料性产品年出口额仅占到全球市场销售额的3%~4%。其他有色金属的情况在世界上也大致相同,绝大多数被发达国家所占领。
2.2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域宽泛但产地分散,这直接造成了开发挖掘和利用的话有很大困难。有色金属产业具有集中度低、结构分散的弱点,我国有色金属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漏洞危害就愈加明显,愈来愈成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2.3高能耗,重污染有色金属工业毋庸置疑是高能耗工业,尤其是电解铝生产更是耗电量巨大,其电力消耗量在全国电力消耗量中都占比例。据以往数据显示,03年的时候,国内有很多电解铝产能的企业由于没有电力供应实施保障,没法及时完成任务,经济损失严重。在高能耗的同时还存在着高污染的问题。有色金属工业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方式运作,这种发展结果必然对环境造成破坏。
3相应的解决措施
3.1加强联合,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强企业间联合,促进企业间合作,造就能够取得世界品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国内产业实力较强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应和谐起来,团结合作,一致对外,攻破贸易壁垒,占据出口国家前列,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
3.2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在全球价值链当中追求积极的创新精神,逐渐减少以初级冶炼产品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开发新科技、新方法,研究新领域,延长矿业链。根据市场客观需求制定下一阶段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
3.3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消耗走好保护环境、生态优化的文明发展道路。要争取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节能同步,降低污染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最终排放量。同时要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既效力于环境保护,又作为一种新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这一举措对减少消耗、降低污染量排放、保护环境等有重大意义。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置于关键的战略上,有效推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合理采矿,从源头加以控制,降低污染,节能减排。
4结语
国家必须对有色金属工业予以足够的重视,包括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通过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强科技,促进创新,减少污染。走出一条位居世界先列的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麻文浩 彭安东 杨瑞迟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工业论文分析:有色金属矿山生态工业途径探索
一、二级生态工业原理
矿山工业系统可分为采矿作业、选矿作业和废物处理三个子系统。矿山生态工业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最合理化、经济效益较大化和对人类和环境危害的最小化。基于二级生态工业原理,有色金属矿山二级生态工业模式可简化为如图1所示的模式:由图1可以看出,为实现矿山工业资源的有限输入和工业废物的有限输出的目的,要求在采矿作业、选矿作业、废物处理子系统之间以及内部进行废物的减量化、再生利用以及再循环。
二、有色金属矿山二级生态工业途径
1矿山清洁生产
有色金属矿山二级生态工业应以矿山生产过程为出发点,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源头预防和生产过程控制,实现资源、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和废物产生的最小化。矿山生产工艺和主要废物产生环节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矿山生产包括掘进、矿物开采、运输、碎矿与磨矿、分选、尾矿和废石贮存等过程。在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资源有水、炸药、木材、水泥、沙子等,消耗的能源包括电、油等,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石、尾矿、废水、粉尘以及废石堆场的淋滤液等。矿山清洁生产就是针对矿山生产过程,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环节和部位,基于技术工艺、设备、管理、控制、员工、产品、原辅材料和能源、废物八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达到减少原辅材料的消耗、能源消耗及减少或避免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的目的。矿山清洁生产模式如图3所示。
2废物产生的预防
矿山产生的废物主要为废水和固体废物,因此,预防废物产生包括废水预防和固体废物预防两个方面。废水预防,就是要减少矿坑水、废石场淋滤液以及选矿废水的产生量。对于矿坑水,应避免地表水的进入,减少矿坑涌水,采矿过程做到合理用水;对于废石场淋滤液,应减少雨水进入堆场;对于选矿废水,要严格控制磨矿、分级、选别以及尾矿输送等环节的浓度,减少废水的产生。固体废物的预防,就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减少废石和尾矿的产生量。对于采矿过程产生的废石,宜合理规划巷道和竖井,减少废石的剥离量,降低原矿的贫化率;在选矿过程中,应提高目的矿物的回收率,增加有价组分的回收,降低尾矿的产生量。
3矿山废物的循环利用
矿山固体废物的利用包括废石和尾矿的利用以及废石和尾矿中有用组分的回收利用两部分。(1)矿山废石和尾矿的利用矿山废石和尾矿主要回用于采矿作业,其利用途径如图4所示:要实现废石的零排放,不但要尽量减少废石的产生,还需要以矿山系统为基础充分利用废石,以避免或减少废石的排放。采用废石和尾矿作为采矿区的充填材料,可以大幅度降低废石和尾矿的排放。废石和尾矿的井下填充,是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废石和尾矿利用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铜绿山铜铁矿、武山铜矿、红透山铜矿等矿山均采用废石和尾矿作为充填材料。此外,矿山废石和尾矿的处理还应推广应用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提倡废石不出井;采用尘源密闭、局部抽风、安装除尘装置等措施,防治破碎、筛分等选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次生地质灾害;积极推广尾矿的贮存和综合利用等。(2)废石和尾矿中有用组分的回收利用有色金属矿山固体废物既是一种污染物,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废石和尾矿中的有用组分进行回收是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减少矿山废石和尾矿污染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德兴铜矿将一个废石容量4亿t的废石场和另一个废石容量7亿t的废石场建成两个铜堆浸厂,年产铜分别为200t和2000t。据初步估算,所有废石堆浸服务期限约为40~50a,可回收约30.8万t铜。美国有色金属矿山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为76%~90%,比我国高3%~17%。
废水直接回用或经过处理后回用,可以较大限度地利用废水,既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减少新水补充,节省水资源,解决日益紧张的供水问题。矿山废水的产生和回用方式如图5所示:废水的回用,包括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如尾矿库废水回用于选矿或采矿过程;酸性矿坑水和堆场淋滤液回用于选矿过程,改变选矿的工艺条件或中和选矿废水的碱度。如某铜矿将酸性废水回用于选硫过程,硫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4]。某金铜矿山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酸性废水,通过两段处理,水回收率为36.79%,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回收。[5]废水的利用还包括堆废水中污染物组分的回收利用。如对矿山含铜酸性废水,采用石灰调pH—铁屑置换—石灰沉淀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废水中的铜经铁屑置换后,形成的海绵铜品位为20.53%,废水中铜回收率达到96.7%[6]。采用反渗透工艺处理含铜酸性废水,利用硫化沉淀处理反渗透浓缩液,沉淀物铜品位为26%,铜回收率达74%[5]。
4最小量废物的必要处置
对于矿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小废物,应进行必要处置,以避免或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由于选矿废水可以全部回用于选矿过程,因此最小量的废水主要为矿坑水和堆场淋滤液。由于矿坑水和堆场淋滤液呈酸性,含有重金属离子,因此,对于此类废水的必要处置应采用中和沉淀法,处理后废水回用于采矿和选矿生产过程或排放。对于最小量的固体废物,如废石堆、尾矿库,宜隔绝空气和雨水,避免废石和尾矿的风化、氧化以及微生物作用,减少酸性废水和重金属污染物的产生,其方法主要有喷洒沥青、泥土覆盖、种植植被等。矿山开采企业应采用采(选)矿—排土(尾)—造地—复垦技术,将废弃地复垦计划纳入矿山的日常生产与管理,实现矿山废弃地的复垦。
三、结语
构建二级生态工业模式的有色金属矿山生产系统,是矿山解决生产过程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模式。有色金属矿山二级生态工业的具体实现途径是矿山清洁生产、废物产生的预防、废物的循环利用及最小量废物的必要处置。(本文作者:杨高英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