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探索: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及价值取向的调整
[摘要]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价值取向 企业创新文化
21 世纪,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使企业管理面临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同时,我国又加入了WTO,这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障。
一、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勇于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化经营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经营业绩总体上还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的盲目性、短视性,缺乏战略规划能力。面对外国跨国公司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精心谋划、运筹帷幄,找准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创新,这是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战略要素。为此,我们要在经营的战略观念上不断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要求,提高国际化竞争水平。
21 世纪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
加入WTO这样一个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组织,会给我国企业的管理带来诸多机遇,也预示着我国企业在经济运行规则上的国际统一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对资源的控制和产业的垄断,直至退出一般性竞争市场,这将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上述种种趋势都预示着企业运行和管理环境的剧烈变化,它必将迫使我国企业进一步加速推进自身的创新过程,并努力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1.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较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3.构建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4.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制度间的竞争。企业制度先进与否,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一些先锋跨国经营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原有企业制度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实现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调整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1.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虽然社会效益和企业利润有时会发生冲突,但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引入企业社会效益经营理念,强调企业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效益是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的重要保障。企业和用户、社会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了这种关系,企业也就不复存在了。
2.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获取企业自身的较大利益,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路子。虽然企业的目的是所有者利益的较大化,但也要考虑经营活动对他人、对社会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要以社会伦理规范自身的经营活动,以民族责任感审视企业行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企业经营者人人自律,企业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俱乐部等社会团体也要发挥作用,引导企业树立管理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大力宣传先进企业和企业家,形成示范效应。
管理创新,知易行难。创新未必成功,成功必须创新。关键在于动态而地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立足有限,找对位置。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先考虑做正确的事,然后考虑如何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关键在而动态地把握企业所处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讲,找准位置,既是战略的选择,也是战略的执行,同时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
(作者单位: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市直机关职工住房管理办公室)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探索: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初探与分析
【摘要】 把企业迅速做大曾经是许多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一些企业成为这个目标的牺牲品,以及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着困惑和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现已逐步认识到,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发展才是企业真正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企业;经营管理
企业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从表面上看,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能力制定有关产品定位、营销、组织、财务及人力资源等方面正确的战略目标并有能力实施这些目标。企业的这些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看待社会的态度、对待利益的态度、处理风险的态度、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以及如何积累财富的态度。这些态度构成了企业经营中的核心理念,将极大影响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包括:
一、“识时务者乃俊杰”
中国人做事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讲的就是要把行动的目的和环境协调起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可以包括政治和经济制度、市场(产品、劳动和资本)以及人的观念等。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每个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所处的环境来决定各自的发展目标。我国企业所面对的一个事实是,中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制度、市场还是人的观念上都是不完善。我国刚刚加入了世贸组织,这虽然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毕竟还存在着相当的隔阂。这就是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基本特点,这种环境对具体的中国企业而言是利弊并存。一方面这些环境限制着中国企业的发展,例如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社会保障体系和金融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合理的行业进入限制以及与世界市场的隔阂等;一方面这些不完善的环境又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一种特殊条件,甚至可以使得一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快速成长。从总体上讲,市场不完善所导致的弊端要远远大于它为个别企业带来的利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中国企业必然是在适应和挑战这种变化中成长。首先中国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一个相对不完善的环境,学会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其次中国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现在赖以生存的条件中哪些是落后,是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必须认识到任何力图维系这些条件的寻租行为在长期都无法拯救企业,企业应该积极地适应市场变化的挑战。?
二、构建均衡利益格局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需要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例如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其他合作者之间、劳资之间、股东与经理人之间,控股者与普通股民之间等。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将取决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维系和建立的利益关系或格局是什么?这种利益格局是否对于各种利益相关者具有经济价值。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维系和构建有价值的利益关系是企业发展目标的核心内容。不能否认的是,在这种利益关系中,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这是商品经济制度的本性所决定。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仅仅为资本谋取利益,资本的利益是生存在其他人的利益之中的,企业的发展意味着为越来越多的人谋取越来越多的利益。企业能否在经营中维持一个良好的利益关系,其关键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他们有能力安排和调整利益矛盾)处理利益矛盾时的基本态度。他们对待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的态度是什么?这种态度决定了企业基本的道德观。一个没有核心利益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动力,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总之,企业的核心利益是否能够稳定持续的存在和增长,这将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安排的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是什么,这进一步取决于企业核心成员基本的道德观是什么。
三、稳健控制和承担风险
企业的核心利益是资本的利益。资本可以在社会中获得平均水平的收益,例如利息。企业带给资本的回报则应该高于这个水平,否则企业就会亏损。企业为资本获取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原因是什么?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利润是对冒险的回报。在现实的分配关系中,企业利润一个直观的解释是的剩余的收人要求权,这也是其他确定性的收益支付后所剩下的最不确定的收益。从这个角度讲,企业的回报是在利益关系中承担风险的回报。企业的天职是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在这方面的能力决定着企业所能获取的利润。企业因其“艺高”所以才“胆大”,进而“利高”。一些企业家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了解利润和风险的这种内在联系,只看到了别人“胆大”和“利高”之间的关系,即只看到了别人的“高风险和高收益”,没有看到别人“艺高”和“利高”之间的关系,误认为只要敢于冒险就可以获取高收益。实际上,没有一定的控制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冒险的结果只能有一个,不是获利的机会更大,而是损失的机会更大。但在现实中,企业也可以利用其他人对不确定事物判断上的失误来获取利润,这就是“投机”行为了。例如企业可以“炒热”某个产品并从中获利,其实质不过是利用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幻觉”,当企业获利时,消费者却承担了风险。再例如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虚假的财务报告或者其他虚假信息给股民造成错觉,炒热股票套取现金收益,当他们获利时,广大的股民却遭受了损失。没有什么人能够成为赌场上的常胜者,一次失败足以让上百次胜利毫无意义。企业的天职是控制和承担风险,这应该是企业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学会学习与创新
企业的生存发展要求企业具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超越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企业冒险精神的一个具体内容就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精神,也就是不断超越市场环境和向未知领域挺进的精神。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才是企业的利润的源泉。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首先学习和创新是企业日常经营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现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通过对企业员工日常工作的考核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检查企业计划的执行结果不断提高企业制定并实施计划的能力等。其次企业在学习和创新中应该具有一个务实的态度,未必只有搞出高科技产品才算创新,也未必只有知名企业的管理模式才值得学习。企业应该把学习和创新看作是不断提高企业能力的手段,看作是不断满足市场需要和适应社会变化的手段。企业的学习和创新不仅仅是企业成员的个体行为,更应该是企业的整体行为。例如为了提高企业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就需要让企业成员具有一定的共同知识,因为共同知识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这些共同知识的构建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学习的重要目的。再例如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中个别成员提出的新想法能否被其他人所重视,能否转变成企业的决策,并且被企业成员积极地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成员具有愿意接受新物、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
五、依靠组织和制度积累财富
财富具有各种存在方式,劳动力是财富,专利技术是财富、厂房和机器是财富,货币、债券和股票也是财富。企业家必须认识到,劳动力、技术、资金和设备堆积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企业。企业的本质是一个比市场更为有效率的组织生产的单位。企业本身作为一种具有不断获取收益能力的稳定组织,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财富。企业家如果希望企业常胜衰,就必须创造企业的组织价值,重视企业的组织建设。如何建立一个有持久价值的组织?这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作风有着很大的关系。事必躬亲的领导作风实际上妨碍了企业的持久发展,这种企业作为一个组织的存在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存在。一旦企业管理者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企业的继续生存就依赖于新的管理者是否有足够威信和能力维持组织的稳定。一个对企业发展真正负责任的企业家应该学会通过制度来构建组织,而不是通过个人来承载企业的组织价值。进一步讲,个人的组织能力总是有限。组织的发展以及组织价值的增加不应该仅仅依赖于管理者的活动,还应该依赖于更多的企业成员的活动。如果企业建立了通过制度构建组织的理念,企业成员在经营活动中对制度的不断完善就可以不断推动企业组织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组织价值,从而将全体企业成员学习和创新的成果通过制度的完善继承下来,企业的发展就具有了更多的动力。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财务结算由老板一个人来决定,执行老板指令的财务人员即使发现老板有不妥之处也未必愿意和能够纠正,其所纠正的不仅是错误,而且还包括老板本人。如果财务结算是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确立的财务制度来进行,财务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就更愿意指出错误,而老板和财务人员也都更愿意通过完善制度来解决问题。
总之,企业家应该对企业的组织价值有更多的偏好。他们应该明白自己的权力不是表现在有多少人必须根据其命令行事,而是体现在有多少人愿意按照其所建立的游戏规则生存和发展。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探索: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措施
【摘 要】当下,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经营管理理念;创新;价值取向
当下,我国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必然从封闭型趋向开放型并处于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之中。新环境、新形势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企业管理仅靠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远远不够了。强化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根本保障。
1 新形势发展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创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面对外国跨国公司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必须精心谋划、运筹帷幄,找准跨国经营的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进行战略创新,这是跨国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战略要素。为此,我们要在经营的战略观念上不断调整、更新,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要求,提高国际化竞争水平。
2 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2.1 转变观念,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战略。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较大障碍。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清楚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经济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科学管理思想,在此基础上,更新我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战略部署,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从战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2.2 建立有效机制,培育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促进我国企业经营者职业化。
2.3 构建企业创新文化。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也需要文化渗透,需要建立一个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业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为此,要培育企业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构建企业管理创新的软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表彰创新英雄人物,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设计创新文化礼仪以及创新文化网络,宣传创新的价值观念来感染员工。
2.4 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创新。现代企业的竞争也是企业制度间的竞争。企业制度先进与否,企业制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对原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造,实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对企业产权关系实行的重组和建设,这是经营成功的重要原因和制度保障。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而加快了经营的步伐,为企业更快地奠定一个坚实的制度平台。
2.5 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抓好经营服务。供应在于输入经营所必需的要素和条件;生产是按照顾客要求进行转化;营销则是对经营成果的实现,经营的三个职能令经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对外交往,并与其他经营实体结合为社会经济实体,从而满足所有经营活动参与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操作者。以及经营相关者,投资者、供应商和顾客等的需要。这种要求决定了经营的根本作用在于服务,以提供满足需要的服务作为从事经营和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经营的三个职能都围绕着服务而发挥作用,体现经营的组织性、开放性与持续性。经营的服务作用反映在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和每一个环节上。例如,企业的对外服务;企业内部活动的前后阶段和不同环节的相互服务;管理者与操作者之间、管理者之间、以及操作者之间的互相服务,构成以服务为特征的经营组织活动系统。
3 企业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调整
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些企业的高速增长带着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企业和决策者的对外价值、决策者的使命感和责任尤为重要。企业家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是企业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创新价值取向的核心。
3.1 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尽一些义务。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能够长期存在、永续经营的根本所在。
3.2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注重社会效益和企业长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会效益的过程中获取企业自身的较大利益,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以社会伦理规范自身的经营活动,以民族责任感审视企业行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业的发展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企业经营者人人自律,企业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发展环境。
管理创新,知易行难。创新未必成功,成功必须创新。关键在于动态而地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立足有限,找对位置。
4 管理的作用在于追求效果
企业经营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管理行为、手段、方式和要求,无不围绕着追求经营效果这个核心,并且总是从企业经营的效能和效率两个方面来实施管理,以最终效果作为管理的目标。所以,企业的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活动目标是相一致的。效果以及效能和效率,成为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行为及其作用的切入点。
4.1 操作与管理。为了解释管理的这种作用,我们把企业活动分解为操作和管理两种基本行为。操作是指运用技术制造出实际结果的行为;管理则是指对操作提供引导作用的行为,管理在于令操作结果符合经营目标需要,又按照经营条件和环境要求而有效进行,最终产生预期结果。
4.2 管理的三个职能。管理透过以下三个职能来发挥对操作的引导作用:
4.2.1 计划:计划包含目标和规划两个基本元素。目标是指根据现实条件,按照行动的目的要求,预先设想、可行的、代表未来结果的预期构想;规划则是对实现目标的操作行动过程的事前构思和安排,包括操作的内容、方法和顺序,为进行操作提供依据。因此,计划具有前瞻性的引导作用。
4.2.2 领导:领导包含决定和促动两个基本元素。决定是对如何进行操作作出指示;推动则是促使操作按照决定发生在对他人活动的管理中,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这种促动的作用是明显和必要的;对自我从事的操作,也存在促动作用。
4.2.3 控制:控制包含反馈和调整两个基本元素。控制在于对操作结果状态与环境条件的变化作出反应。首先透过反馈掌握操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变化,一旦发现或者预测当前的操作所造成的结果不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对操作内容、方式或者操作环境、条件进行调整,保障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符合目标要求。控制总是在变化出现之后才发挥实际的作用,所以,控制具有后援性的保障作用。
4.3 管理的作用在于协调。在经营过程中,管理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所从事的活动产生满意的效果,它依赖于三个职能来发挥前瞻引导、当前实施和后援保障作用,从而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理性地完成经营活动过程的基本形式,也是实现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管理的作用表现在既反映人们进行活动的主观要求,以及对活动目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环境条件发挥人的能动性的体现,这种体现是从活动者对活动的内在目的与外在条件进行协调,透过人的活动能力促使外部环境要素转化成为目的结果的一种活动方式及其有效性,从而实现了人的主观愿望与物质环境的结合。
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经济利益,首先要考虑如何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以便与顾客进行交换。顾客能够交换的,往往不是经营者所需要的,市场活动的社会化,令到顾客拥有的价值支付获得普遍接受,价值支付表现为顾客手中的货币。通常,顾客的需要也并不是经营者个人有能力去满足,市场经济的组织化,使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利益交易集合经营资源要素,按照有效的组织活动方式,整合形成企业经营组织实体,建立与目标相应的活动效能,以企业身份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籍此追求在不同程度上代表所有企业成员共同利益的组织目标。企业经营的成果则又是按照市场交易机制来分配个人利益,企业成员则通过参与和承担企业活动来换取个人利益,其所得也总是高于成员个人独立经营所能够获得的利益,反映了企业组织经营的有效性,企业经营也因此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
经营必须以外部环境的组织化为条件,表现以为存在市场交易体系和市场机制的协调作用,没有外部的组织环境,不可能出现企业经营。企业经营具有目的与效果的要求,决定了管理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核心,企业经营过程能否完成,取决于管理的作用水平。对企业进行管理,则是透过组织作用体现出来,并且分别从组织三个职能发挥管理的作用,企业的组织活动结构,也就是在管理作用下所产生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活动的最终成果,既取决于外部环境系统的组织状态,包括经营的输入和输出条件,外部环境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规范程度;又取决于管理透过组织作用所建立的内部活动结构,在经营的三个职能环节上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有效性。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分工状态下,企业的组织职能是由专职管理人员或部门承担。提供组织职能管理,在于建立和维持企业的组织活动效能。例如,对企业人才、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组织规范建立与实施。与承担的组织职能相对应,这些部门分别称谓行政部门、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不应把这些部门视为只是参谋或者后勤部门,而忽视它们在企业经营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就拿人事职能部门来说,它对企业经营活动成功的决定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财务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则在目前十分盛行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资本营运、上市集资中充分反映出来;行政规范已经成为政府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管理,则由直线管理人员来承担。即是说,企业经营的效能由组织职能管理负责,而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则由直线管理负责,表现为对供应、生产和营销活动的管理。各个职能分工共同承担着企业经营的全部活动,协同促进企业经营实现目标。
所以说,企业经营,就是发现并利用提供服务的机会,以市场交易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按照组织活动方式整合环境资源,从而完成获取经济利益的持续活动过程。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探索:浅议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调整和转变
摘要: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化及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世界经济和企业竞争带来了深刻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要适应当前新经济时代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必须对企业管理理念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时代和外部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新经济特点 经营管理理念 企业环境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经济时代的组织运行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的组织运作模式。它对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与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新经济时代激烈的竞争,呼唤企业要不断进行管理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环境的变化
1.企业外部环境:由实体向虚拟转变。传统工业企业,从原材料、设备的采购,车间的生产,到市场的销售,都是一种实体的转换。而知识企业,其重要特征表现在知识的创造、存储、传播和运用。这种知识的创造、存储、传播和使用的载体就是网络经营。网络通过在全球的日益普及、发展和延伸,通过把世界市场的空间、时间与模拟形态组合在一起,既对现实经济世界的商务活动进行在线模拟,又不断地营造着现实经济世界的商务经营方式和运行环境,从而将传统工业企业的实体经营模式逐步推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虚拟经营模式。目前国内外正在日益盛行的电子商务就是一种典型的虚拟经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最初含义是指互联网上的商务活动。当时主要指网络零售业与消费者之间所进行的商情沟通、资金支付和商品配送活动。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范围已经突破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是将买方、卖方,以压服务于他们的中间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易行为集成到一起的电子运作方式,或者说是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网络并与互联网连接,将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同外界信息沟通与处理一致化,并使内部业务运作模式同互联网信息交互方式相统一的动态协同过程。由于网络通过的无地域性和无时间性特点,企业上网和网上运作,使得企业置身于一个大跨度的全球性经营环境中,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和商务平台,可以在跨国、跨地区、跨企业、跨消费群体之间广泛和方便地进行经济、技术、产品与市场等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从而可使企业大幅度地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水平与服务的范围和质量,增强企业创新与市场应变能力。
2.企业之间的关系:由竞争向联盟转变。新经济加快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使企业竞争的优势从掌握自然资源转变为掌握信息资源和智能知识。而任何单个企业是很难独占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资源的,因此,需要许多相关企业组成一种同盟,来共同研制、分享这种资源。由此传统的企业便演变成现在的虚拟企业。这种虚拟企业是由许多不同的企业体,各自专门负责整个企业流程中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活动,并透过彼此间的合作网络,完成全部的企业成果或职能。
虚拟企业实质上是企业间的暂时联盟形式。联盟的基础在于企业间是否具有技术上的优势互补性。这种联盟与合作的过程具有合作方式灵活、合作内容以高技术性项目为主、合作范围广泛等特点。联盟主要具有以下品质:竞争优势急剧扩大,其整体优势远远大于各联盟成员的优势简单叠加:分散了各联盟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能够广泛拓展市场,快速敏捷地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各企业的资源得以共享,使企业能够降低成本,防止由于组织膨胀、机构臃肿、投资巨额而产生的,“大企业病”,诚轻企业负担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较大规模经济等。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调整
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全新的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调整和转变是大势所趋,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培育重视速度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新经济正在改变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其变革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料。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速度将取代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时间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整个互联网的竞争思路就是追求速度和效率。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他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速度就是一切”。一些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十分强调速度和效率。并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暂且称为速度文化。新经济时代,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不但要比“谁能创新”,还要比“谁创新得最快”。创新最快的企业就可以迅速地占领市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新技术的及时个拥有者,也往往是该市场的成功者和领导者。不但要比“创新的速度”。还要比“推向市场的速度”,即产品上市速度,这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因此,培育重视速度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成为企业组织的当务之急。
2.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各项目标都是由全体职工的活动来实现的。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具创造性的要素。跨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地位的提升等使得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越来越快。企业如何应付这一不确定性的环境挑战?许多企业管理的研究者与实践者都把目光投向人。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能力体系。能力是能够为人们共同感受到的智力资本,它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组织变革理论认为,有效的沟通是一种重要的组织资源,组织内群体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能否有效地整合和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是衡量组织有效性的标准,从而将研究的焦点指向了组织内的人。人是企业能对自身进行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惟一动力。因此。企业的一切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把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使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由于人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需求也日益要求得到尊重和鼓励。因而。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成为管理理念的核心,是管理革命的鲜明特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3.必须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信息是我国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环境中谋求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性、有效性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就是其内部以及内部与环境之间能够进行适时、充分的信息交流。有效的管理。要以一定要求的信息为基础。管理的活动过程。实际上是计划――执行――调控――再计划――再执行――再调控的反复循环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共
享和利用,而信息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管理决策者的推动。
信息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不仅从多方位给企业创新发展带来深刻影响,而且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可以降低企业创新发展的风险,克服企业创新发展中的障碍。在新经济时代,信息化的网络已经成为连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主要桥梁,是不可替代的经济增长之源。企业离不开信息。其创造潜力的释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自身的信息化程度。我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所积累下来的巨大资产存量。能否通过信息化改造在不断增值中谋求创新发展,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才能找到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现代企业必须把对信息的开发和管理提升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
4.加强知识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是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中,管理者在知识分享的文化氛围中运用现代技术。通过员工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对组织内所拥有的知识和组织外部各种知识的利用和管理,以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的一种手段和过程。它以知识管理为中心,旨在通过知识的荻取、共享和应用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反应能力。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加快知识创新的速度和提高知识创新力度,以形成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当前的时代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强知识管理。知识管理能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5.建立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以合作求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垒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以往那种企业与企业之间单打独斗的竞争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双赢原则为商业运作模式的,由消费者、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组成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或者是一个跨国集团和一个跨国集团的竞争。适应这种模式,供应链管理愈来愈向垒球化发展。
供应链是指由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组成的链状结构、通道或网络。一个企业所参与的供应链规模越大。运作效率就越高,那么,这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就越强。全球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求企业以全球化的观念,将供应链的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在、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同时。对其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运作。达到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6.要把拥有可创新理念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的强化。并逆渐升华成一种社套思维和行动的理念。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经营最基本的要诀就是不断创新,企业所有的竞争力都来自创新。企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拥有的创新理念。创新变成了组织的生命源泉,在剧烈变化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大胆创造、不畏风险、勇于挑战规则的勇敢者。现代型的组织应该是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充满着创新意识和规则,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面对明天市场的不确定性。
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探索:汽车配套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探索
摘要: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可谓蓬蓬勃勃,而汽车配套企业也随时应用而生。汽车配套企业与企业生产企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又存在一定相互独立性的关系。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汽车配套企业在迎来更为广阔发展市场及空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经营挑战与冲击,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寻求更好的出路就必须从经营管理工作入手,改革管理手段、创新管理理念,帮助企业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汽车企业;汽车配套企业;经营管理
前言
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全球经济也呈现出逐步的大融合趋势。交通运输产业的兴旺发达带动起了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的兴盛,而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在汽车消费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意识逐渐抬头,给汽车配套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市场及空间。但是在迎来发展空间的同时,竞争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企业产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消费者要求不断提高也给汽车配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经营者与决策者,应该重视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创新,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寻找到更为有效和科学的出路。
一、汽车配套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汽车配套企业的兴盛和发展与国内外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密不可分,但是配套企业的发展也有自己需要考量的出路和前景。归根到底,汽车配套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之间仍然不属于的利益共同体,她们既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也相互独立,其经济利益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致,因此作为汽车配套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与决策者必须更加重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当前时期虽然汽车配套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逐年提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固有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制约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将影响到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应该深入分析这些问题。
(一)缺乏独立意识。汽车配套企业从产生之初可以说就对汽车制造企业有一种依附性,它们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要求进行配套物件的生产,其生产数量、规格、周期、交货时间乃至价格都事先进行合同签订及商议,这种模式能够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基本收益,避免市场冲击及同行企业的竞争,但是这也让许多企业管理者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独立意识无法得到有效确立,从而在市场不断扩大、竞争不断加剧、原有的依附关系不断受到冲击与挑战时难以凭借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开始出现订单下降、收益缩减等问题。
(二)经营管理理念被动。由于在产生之初变存在着与汽车制造企业看似天然的依附关系,从而经营管理工作方面所花费的精力与时间也明显不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许多管理者、决策者并无心企业内部管理,只将管理重点放在生产销售等能够为企业赢得直接经济效益的窗口部门。从而在企业一旦陷入竞争漩涡的时候,管理方面的被动甚至管理者长期以来的无动于衷就让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难以帮助企业获得竞争实力的提升,不懂得如何主动改革管理加强管理,进而影响到生产经营及各个方面的良性运作。
(三)管理方式陈旧。管理工作想要获得实质性水平提升,管理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力,而当前我国众多汽车配套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落后,不仅是被动式,同时还存在许多机械刻板的地方。管理方式落后包括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继续沿用历史基础加弹性空间的预算管理方式让预算管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过程中帮助企业更好的合理安排资金,抑制了资金的有效使用。只重视窗口部门的狭义成本控制难以真正实现资金在整个运作流程中的精细化控制,成本常年居高不下、疏漏百出,从而让企业的资金压力一直难以有效缓解,物资管理缺乏更为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及制度,浪费现象严重、部门间攀比问题也非常突出,人员管理上更是缺乏人性化理念,这对于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汽车配套企业来说直接制约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加速了人才流失及人员管理各项成本。
(四)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汽车配套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汽车生产企业的活动密切相关,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甚至直接挂钩于制造企业,对于市场竞争缺乏了解认识,同时也认为无需过多关心。虽然这种问题比较普遍,许多企业也能够依靠这种非市场进入模式来维持基本的经营效益,但是随着市场日益扩展、随着汽车制造企业在配套企业选择方面的范围不断扩大,缺乏灵活机动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分析研究能力,必然会在日后承受更大冲击,甚至直接危及企业存亡。
二、加强汽车配套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创新
(一)树立独立意识。独立意识是否有效树立,对于汽车配套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独立意识包括了对市场变化发展的独立判断意识、对企业自身发展的独立研究意识、对与制造企业之间依存关系的科学对待意识、对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主动意识。而意识树立不仅仅应该停留在口头上,更加需要根据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知识学习与实践加强,尤其是对于企业较高管理层、决策层来说,必须通过正确意识树立才能引导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二)化管理的被动为主动。主动管理是指不仅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生产加工订单,稳固与原有企业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还要就自身的生产经营技术及管理方法的问题与疏漏进行积极主动的研究探索,加强同行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寻找改良措施,要先于制造企业提出要求之前就提升自己。
(三)改革管理方式。预算管理应该采用零基础预算编制方法及滚动式预算编制周期,从而加强企业现实发展推动力,避免预算编制周期内的执行空窗期出现,同时有效实现预算执行与编制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成本控制也要推行大成本控制理念,不仅要关注直接的生产经营及销售,同时还要将企业内部一切存在成本支出的部门都纳入管理网络当中,进一步细化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应该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一对一的固定资产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从采购、运输、管理、使用、维护、报废回收各个环节都规范化、制度化起来,在人员管理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人性化渗透,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将各项规章制度融入企业文化当中,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必须在企业内部进行确立与运行,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分析、企业自身运作及市场适应能力的分析、制造企业对配套企业要求变化与提升的分析,各项生产原材料价格波动及供求关系的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才能够真正明确企业在市场当中的地位及竞争优劣势,从而提升参与市场竞争的勇气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