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促进职业院校美术欣赏教学 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摘要:美术欣赏教学是职业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传统美术欣赏教学与现代美术欣赏教学进行了比较,旨在让读者明白打破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固有模式、采用现代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且还提出了有效的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术欣赏教学;艺术欣赏能力

引言

与美术相关的职业院校不应该仅仅把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而应该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能力、想象力、认知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最终的学院目标。美术欣赏课的授课老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跳出”书本,合理利用多媒体,适当运用音乐手段,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质,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一、传统美术欣赏教W与现代美术欣赏教学的比较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课堂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与活力,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专业知识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老师的讲课步奏,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其次,传统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一般是应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图片展示的效果很差,学生也无法正确地对作品进行认知、解析、鉴赏,这并不利于他们培养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现代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极有利的。现代美术欣赏教学主要以启发、探讨式教学为主,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欣赏作品的自信心。现代美术欣赏教学一般会引导学生间进行分工合作,这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观赏作品,从而领悟到作品背后的故事。其次,老师一般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与作品密切相关的音乐,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自身置于作品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鉴赏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力。

二、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1.合理利用多媒体

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看到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细微的过渡,同时,可以放着缓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天空放飞自我,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解读。

2.增加互动、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进行美术欣赏相关知识的讲解时,一定要做到多向学生发问,不要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进行滔滔不绝地讲解,实际上能够听懂的学生很少。教师一定增加互动、讨论环节,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白美术欣赏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舞台,也是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3.适当地运用音乐手段,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美术欣赏教学课堂上播放音乐是为了辅助学生进入欣赏作品的状态,因此,音乐的挑选相当重要,不是任何内容的音乐都可以,而应该是尽量与作品相关的音乐、比较平缓的音乐。音乐的冲击力不要盖过作品本身,它仅仅起着渲染、烘托、润色的作用,不然就舍本逐末了。

4.“跳出”书本,灵活备课

一名合格的美术欣赏教师应该做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且要注意丰富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还应该拓展一定的课外知识。其次,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每堂课原则上应该有不同的美术作品来供学生分析、鉴赏。每个美术作品都拥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美点,并且它们的美点是不同的,这便要求教师要做到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课前做好教案,定好小的教学目标,备课和授课过程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总之,教师做到了灵活备课、授课,学生才能够灵活学习,才能提升自身的艺术欣赏力。

5.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认知力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激发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创新力、认知力。每个美术作品首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就像一个没有穿衣服的宝宝,学生会迫切的想要为美术作品穿上自己觉得好看的衣服,但是可能有些衣服是并适合的,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格外重要。当然,教师的引导也不可太过局限,只有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他们才能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自由、欢快翱翔,慢慢地,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才会实现跳跃式的提升。

6.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美术也是一种文化,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多种文化情境下认识美术、感受美术魅力。职业院校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到美术欣赏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不仅仅有一双发现美术作品的美点的眼睛,还应该拥有发现生活中美丽人、事、物的睿智双眼。

三、结语

“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不仅仅代表着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美”,还象征着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职业院校美术欣赏教学有着巨大的价值,完善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浅析家校合作是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举措

摘 要: 艺术欣赏与家庭合作不仅能使学生愉悦,还能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益处。艺术欣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使学生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近年来,国内外在艺术欣赏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校、家庭、社区共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我国艺术欣赏教育稍显欠缺,特别是与家庭的合作,不够重视,趋于形式化,具体举措不到位,达不到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的目的。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家校合作 艺术欣赏能力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指对学生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在我执教的学校里学生家长是以村居民为主的群体,家庭教育能力较弱,与学校教育的合作意识较淡薄,在学校多次工作引领下,家校合作趋于形式化;家长多数作为学校活动的旁观者和支持者,依赖、服从学校,少部分家长甚至站在对立面;家长参与目的单一,绝大部分家庭不重视甚至忽视子女的艺术教育,且能力不足,在艺术教育合作方面严重空缺,不利于学生发展。在意识到这一现状后,我经过调查和尝试得出结论:家校合作是提高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家庭艺术欣赏现状

我做过一个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家长并不过多地与孩子进行音乐、美术欣赏方面的交流,一起参观美术作品展、听过音乐会或欣赏过艺术作品的人数比例很小,因此可以看出在家庭中,家长并不重视儿童艺术欣赏的培养,没有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或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

而在其他一些国家,这种现象是很不寻常的。为了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法国父母喜欢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生活与艺术。在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培养下,法国孩子对建筑、美术、音乐普遍有独特的感悟与认识。在俄罗斯,家长普遍重视对儿童艺术兴趣的培养,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带孩子去的地方是剧院、音乐厅和艺术博物馆。他们听音乐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这种投入,而投入则是家长平常循循善诱与熏陶的结果。回到学校,他们会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博物馆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开放的。

以上现象说明我国在家庭艺术欣赏教育方面的欠缺,这更要求学校通过家校合作这一平台,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力。

二、家校合作开展艺术欣赏活动的建议

通过一系列调查,我得知大多数学生希望在音乐、美术欣赏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并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学校的音乐、美术欣赏活动的,乐意在家庭中开展;家长们都高度赞同家校合作开展艺术欣赏活动,并提出一些建议:(1)可以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开展讨论活动;(2)以学校活动为主,家庭为辅;(3)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画展等;(4)举行相关比赛,并把好的作品张贴出来,形成小型展览会;(5)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座谈会;(6)前期先由教师帮助引导开展活动,后期由孩子和家长收集资料和累积经验开展活动;(7)多让孩子们分享在家累积的资料。当然,在适当时候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中。利用每学期音乐、美术课本中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并开展相关活动。

三、家校合作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角色定位,明确家校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和学校应合理分工,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地位。明确各自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履行相应角色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升家校合作功效。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是活动的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

家长应是学校教育的合作者、智慧者和鼓励者,而不是指责者、观察者和批评家。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要用智慧、真诚支持教育,学校教育在改革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就要密切配合,多合作少指责,为教育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二)为家庭教育引路,提升欣赏教育能力。

1.开展“亲子共赏活动”,完成“亲子共赏活动反馈单”,便于教师掌握家庭欣赏教育能力和完成情况。

2.开展“艺术家庭”评选活动,如可开展“营造家庭艺术氛围”、“指导家长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和“亲子共赏一幅画、一首歌”等活动。

3.鼓励家长进课堂,谈谈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或教孩子一些自己擅长的手工或绘画方法。家长走进学校,当回老师,充分调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都有利。

4.鼓励家长走进校园,把家庭欣赏内容表演给其他学生看,亦可以参观学校举办的美术作品展,感受美术教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三)通过多种途径,拓宽家校合作渠道。

利用校园网开辟的网上家校合作项目平台,及时与家长联系,艺术欣赏活动、学生表现等情况以QQ群方式发送给家长,这种家校沟通方式快捷、有效、省时省力。

教育离不开学校,但教育不能仅靠学校,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多方位教育,要求改变以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为主的框架,突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交互性教育影响。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当好组织者,探寻艺术欣赏方法和策略,以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掘家庭教育资源,营造家校良好的沟通氛围、教育氛围,促进学生个体及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吸引家长关注并参与音乐、美术中的欣赏教育,增强学校与家长在此方面的合作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健康成长。

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高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策略分析

摘 要: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培养技能型、专业型人才,但是也需要重视德育。作为提升高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发展途径,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美育教育,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艺术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高职学生审美情趣。

关键词:高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素质教育

一、前言

在高职阶段,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实践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其重要作用,结合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艺术欣赏能力等。

二、提高高职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对策

1.重视艺术审美性质活动

艺术实际上都具有物态性质的外部形态,主要是艺术家借助艺术语言或者是物质方面的媒介来体现艺术。诸如艺术家可以利用发音器官、乐器等表演音乐作品,从听觉以及视觉等角度给予听众审美享受。艺术家主要是利用和声、乐音等来构建听觉形象,只有形成艺术以及审美方面的享受才能够被把握。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开展多样化的艺术审美活动,培养高职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感受能力。艺术家利用颜料以及画笔等原料,利用色彩以及线条等形成视觉上的形象,给予高职学生以审美享受,有利于提升其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高职学生可以重视绘画方面的训练,这样能够提升绘画审美的能力。在审美实践工作中,需要从视觉以及听觉等角度来提升艺术的感知力,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感知能力。例如,在音乐欣赏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乐感比较差,实际上是由于学生平时并不接触音乐或者是并没有深入钻研音乐造成的。在培养审美实践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利用中外作品来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感受能力。

2.注重题材方面的生活化

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从社会生活现实以及社会生活历史等多个角度来着手分析主题,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莎士比亚戏剧、意大利绘画以及雕塑等内容的理解过程中,如果学生并不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那么在作品理解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障碍,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就不能提高。作为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是构建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属于意识形态中的部分,艺术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创作出与意识形态相关的艺术作品。因此,高职学生在了解艺术作品时,需要了解艺术作品创作者的实际经历、思想发展以及情感轨迹,等等。

3.培养高职学生审美情趣

如果欣赏者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那么更容易理解艺术作品,在理解深度方面也更加深刻。特别是较为深沉的作品,假设没有丰富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那么在理解以及认知方面都会存在问题。针对同一幅作品,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在欣赏方面会存在差异性。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阅历对理解艺术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审美性比较强的活动,艺术欣赏不仅能够愉悦心情,还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需要转变过去的艺术欣赏认知形式,更加注重思想追求以及心灵净化,提升对社会生活方面的理性认识,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例如,在电影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来选择针对性更强的影片,在追求生动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到深刻的内涵。因此,需要培养出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任何作品都存在一定的瑕疵,高职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不成熟的现象,如果不会欣赏作品,这样会对高职学生造成消极影响。教师需要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重视高职学生审美教育,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提升实际教学效率。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高职院校需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角度着手,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人格,发展成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浅谈提高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和书法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书写基本技能和书法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爱国之情,还能够促使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加强监督和引导,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文章主要探讨提高小学生书写水平和书法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能给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帮助。

关键词:写作技能;书法;欣赏能力

书法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瑰宝。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养成的书写习惯会影响他们一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书写,在日常教学中规范学生的书写行为,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小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以锻炼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的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书写的文字需要清晰、整洁、端正。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提高小学生写作技能和欣赏能力的做法,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加强技巧指导,营造写字氛围

提高小学生的书写技能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树立长期教育意识,加强对小学生的技巧指导,提高小学生对书写的兴趣,从而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写字氛围。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小学生书写姿势不符合标准,容易出现头歪、身斜、腰弯等现象,这些不良习惯对小学生影响深远,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会对小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写字训练,先从端正坐姿开始,正确的坐姿应该是头部端正,离桌面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肩齐平,两脚自然下垂分开平放在地上,然后给小学生讲解一些书写的技巧,比如怎样下笔,怎么执笔,怎样提高写字效率,怎么确保书写清晰等。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发挥主导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对学生的写字基本技能的指导,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力。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把写字训练当作教学重点工作,并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二、注重示范引领,提高书写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字教学时必须为小学生树立榜样,给小学生做出表率,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写板书时字迹潦草,小学生根本看不懂,无法跟随教师的步伐,以至于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我的做法是:在书写板书时坚持用标准的字体,确保小学生能够认清,做到“宁可少写,不可草写”,并积极地为小学生拓宽识字量,帮助小学生会认和会写更多的汉字。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能写出优美的汉字,批改作业的评语也要工整,用汉字本身的魅力去影响小学生,激发小学生的写字兴趣。此外,我还会表扬班级中具有良好写字习惯和写字能力的小学生,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并且定期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展示小学生的作品,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班风和学风。同时,每周对学习园地的书法作品进行一次更换,确保每个小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进行展示,从而使小学生沉浸于浓郁的书法氛围中,获得美的体验和感受,挖掘出小学生内在的书写潜能。

三、丰富写字形式,加强过程评价

在规范小学生的写字基本技能时,语文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设计丰富多样的写字活动,鼓励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小学生写字过程的评价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我在工作中会定期组织小学生进行写字比赛,先任选一篇课文作为书写的材料,让小学生当场书写,然后教师当场评分,对于书写工整、清晰的小学生要给予奖励。小学生在这样的写字活动中可以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找出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我还会组织小学生做写字的游戏,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小学生学过的词语或者成语,然后故意把每个词语或者成语少写一个字,让小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然后到黑板上补充。另外,我也会把文字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以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新的汉字。比如“休”字,就是一个人累了,在一棵树旁靠着,就是休息的意思。当小学生听到教师的讲述,对于文字就会更加感兴趣,也会在书写时记忆更深刻。

四、欣赏书法作品,形成思想共鸣

为了从小培养小学生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小学生欣赏的书法作品,让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加深对书法的了解,形成不断追求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意识,并且与书法中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给学生选择欣赏的书法作品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感受,选择了草书或者行书等作品,导致小学生对书法失去了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组织了书法观摩活动,即利用多媒体、电脑、实物等形式,带领小学生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并在小学生欣赏和观看的过程给他们讲述一些关于作者的小故事,以增强小学生对作者的理解,这对今后进行课文教学有重要作用。同时,我也会给小学生讲一些名人练习书法的例子,让小学生明白“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让他们树立写字的信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培养小学生的书写技能和书法欣赏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还能让小学生养成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把教学当成终身奋斗的事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训练内容,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而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从写字中收获到快乐。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擅长给小学生选择书法作品,让小学生可以在欣赏的同时受到熏陶和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浅谈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中职公共美术课程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浅析

摘要:本文以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的“中国美术赏析”教学为例,阐述了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应由: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等五个基本面生成。

关键词:中职;公共美术;艺术欣赏;能力生成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下称《教学大纲》)对设置公共艺术课程的任务要求是,通过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具体由哪些方面生成?笔者认为,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应由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等五个基本面生成。

一、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

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艺术品的欣赏和理解,既是具体的横向审美活动,又是有机的纵向整体性活动。没有历史联系的轨迹,就难以地把握和定位每一件具体的作品。哲学家康德认为,吸收知识,除了借助人先天所具有的空间和时间模式来组织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外,还需运用后天形成的知识框架来认识和把握事物。在“中国美术赏析”单元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九年制义务教育学过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基本知识框架脉络如下表:

时代代表艺术艺术特点新石器

时代前期彩陶形器纹饰以具象为主,动物形象与纹样居多新石器

时代后期彩陶形器以抽象纹饰居多,且直线压倒曲线(续上表)

时代代表艺术艺术特点商周青铜器商代器物纹饰以非现实动物为主,具宗教巫术文化感。

周代型制较复杂,纹饰简化、平易,风格简朴奔放秦汉雕塑

(陶俑及石雕)造型以粗轮廓的写实为主,摈弃细节,多见直线、棱角和方形。

绘画以宫殿壁画、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多见,题材多样,

初步形成民族特色,是中国绘画史及时个发展高潮魏晋

南北朝雕塑

壁画雕塑人物身躯瘦削、神逸聪慧;而壁画一般环境苍凉,人兽形象飘逸,线条粗放唐代雕塑

绘画色彩绚烂华贵,线条流利圆润,构图饱满协调,气氛祥和愉悦,人物造型多见圆柔丰腴,世俗性、现实性特征较强宋元绘画

(山水成就

较高)北宋山水偏重全景式描绘,雄浑、辽阔。南宋山水多取微观小景,所谓“剩水残山”,风格秀丽、工致。元代以笔墨趣味的水墨画压倒青绿山水而君临画坛明清绘画

工艺明初绘画题材贴近现实生活,笔法潇洒、秀润纤细;明末清初绘画突出主观意念,造型简练奇兀。工艺则纤细、繁缛、富丽

据表,学生对中国历史朝代的代表艺术及艺术特点有一个大致了解,具体鉴赏中,就能把握艺术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

任何一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美学思想熔铸于所使用的艺术元素里,从而构成一个特定的审美造型和审美意境。“中国美术赏析”教学分析艺术品造型使用的艺术元素和技法,大致采取如下步骤:

首先,审视艺术作品的构图。艺术家是否根据题材要求,把所要表达的物象按照一定的构图法则,如主宾、大小、长短、疏密、聚散、开合、呼应、虚实、浓淡等进行布局;是否突出主体,兼顾局部,主从相互映照衬托;构图有无处理好人物、景物和点、线、面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绘画作品的题款、钤印是否完整;画作能否突出主题和美感,等等。

・问题探讨・中职公共美术课程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浅析其次,审视艺术作品的造型。造型包括绘画的平面造型,也包括陶、铜器、雕塑、工艺品等具有空间感、质感、量感的立体造型。艺术家根据主题需要,绘画、制作各种可视形象,既可有人物、风景、静物、动物等具体形象,也可以点、线、面构成抽象非具体形象。审视应指出造型的主题与主体、主体与局部诸关系是否协调和统一。

再次,审视创作中使用的运笔、用墨和设色等技法。艺术家创作中的运笔、用墨、设色虽各显特色或各具风格,但使用的艺术元素所形成的基本技法却大致相同:

技法名称技法特点运

笔勾运笔笔势顺向为勾,用线条画出物体轮廓基本上两笔勾成叫双勾勒运笔笔势逆向为勒。勾勒常用于工笔花鸟画皴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牛皮皴等;树皮的皴法主要有鳞皴、绳皴、横皴等点笔画、横、圆、尖、描“介”或“个”字表现山石、地坡、苔藓杂物或峰峦远树,叫“点苔”用

墨破墨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泼墨笔势豪放、挥墨泼出的画法积墨用墨由淡而深,逐渐渍染的一种技法设色浓、淡、干

湿、黑、白用水调节墨色的浓淡干湿,生动地表现物象色彩此外,书法鉴赏时,学生要审视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书写过程和方法是否得当。比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划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相互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相宜、全章贯气等。

学生只有构筑基本功,面对一件艺术品时才懂得该从何看、如何看,才能学有所长。

三、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

公共艺术美术教学开设信息化课境,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重要一环,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替代的优点:

及时、教学深度和广度有机结合。“中国美术赏析”涉及数千年历史跨度,每个时期断面都涌现不少经典佳构。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时,往往挂一漏万。信息化课境以具体作品鉴赏过程为抓手编制课件、以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法编辑程序,突出了教学重点和知识纵深度。此外,还以中国美术史框架脉络为线索,从《中国美术史》《中国书法技巧》《中国美术图典》等著述中挑选部分作品和评介段落,编辑成课件辅材阅读包,置放入在互联网学校公共艺术网站,开辟了让学生尽量“多看”的知识广度平台。

第二、有利于学生提高鉴赏的精细水平。公共艺术美术信息化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灵活、信息量大的全新教学环境。在这个课境中,采用多媒体大屏幕和计算机演示,使用远景、近景、特写等技巧深度比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在观摩南宋画家马远系列作品时,教师从中夹入赝品。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绘画元素反复比对后,质疑《踏歌行》一画并非真迹:在特写画面里,点苔和皴法杂乱无章,溪水波纹雷同、缺乏神韵;而《寒江独钓图》寥寥数笔勾勒的水纹,却非常传神。

第三、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强化了美育感染力。信息化课件采用音配画、画外音、画面字幕等多种手段组合。欣赏长卷《富春山居图》,配画音乐采用了舒缓、悠远的古筝乐曲《高山流水》;至卷末部分,配乐切换成苍凉、低沉的古琴乐曲《苏武牧羊》,凸显了画家创作时的遭遇和心境,学生从画卷营造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自然、旷达意境中,更领悟出画外的深沉。跨门类艺术一体化,加深了作品立体艺术感染力。

四、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美术教育既可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促使情感不断升华,又能以人类社会形成的共同认知的、健康向上的主流审美标准评价艺术品。

主流审美观是进行评论的正确尺度。我们对艺术品的审视,以其能否产生美感,即人的感受、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心理对象的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作一基本判断。美感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但与人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联;人在产生美感的同时,生理上也产生快感。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美丑是非标准界定模糊,所以,美术教育要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育人特质,在学生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学生所拥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审美理想、观点、趣味、能力、修养,是决定美感的产生、性质和程度的主体条件。

运用主流审美观点从各方面评论艺术品:

1.发掘其内容美。艺术品的内容美,一般指有具体题材、主题健康,具有清新、生机、时代特色等美的特征,以及艺术家所处不同社会阶段形成的艺术特色和风貌等。比如唐代艺术的华美富贵,宋代艺术的典雅秀丽,各有千秋;其情调、趣味、理想等都以美的形式表现而被大家认同。

2.发掘其造型美。艺术品的造型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色,刀、凿、斧绘或制,结构精巧。比如金朝武元直绘山水画《赤壁图》中近景峰峦造型用直线勾勒,突出其雄奇伟拔;远山造型用曲线轻描,极尽柔和悠远;陕西省博物馆藏北魏圆雕石佛头,依照当时美女扮相,面庞丰满圆润,秀丽端庄,凿工精美,作品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线条流畅、尺度相当,充分体现其古朴、典雅、淳厚的特质。上述造型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3.发掘其工艺美。绘画指技法和墨色的使用,而雕塑、彩陶等除了色彩之外,还讲究其载体制作技艺。在工艺范畴中,色彩是构成美术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金黄是宫廷使用的富贵色,北魏就见诸甘肃敦煌壁画,唐朝也散见器皿工艺品,五代及以后的画家不少以金黄敷设在绘画材质上作为底色,使画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不同色相、不同明度在对比中,产生和谐、明快、热烈等不同的视觉效果,表现不同的情感。工笔艺术品所显示画家的精湛技艺,更反映出惊人的创造力、意志力和耐力,使人产生美感。

4.发掘其材质美。艺术品材料如绘画用颜料、绢布、纸,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其本身固有的质地、肌理、色泽和不同材质的组合,可给人以美感,包括材料外观对人的心理效应,如纹理、色泽所引起的视觉感受和生理效应,质地、肌理所引起的触觉感受。因此,艺术品除了内容、造型、色彩工艺的外,还注重材质的特性。艺术品使用的材质,无论是自然或者是着意加工形成的纹理、肌理、色泽,也是产生艺术魅力的因素之一。善于发现材料固有的美质并加以利用,是高明画家创作的一种手段,读者鉴赏也需着力发掘。

正确从各方面去感知和评论艺术品,是发挥其陶冶性情功能并得以延续传世的重要手段。

五、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美术教学不仅使学生从“多看”到“会看”,而且还要会“动手”。学生参加艺术第二课堂和社团实践活动,参观艺术展览、观摩艺术活动等,初步具有艺术品评介和鉴定、临摹和创作表现的能力。这是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1.充分利用“文化立市”政策开展教学活动。2008年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政策,全市涌现文产企业和文化产业园区近万家,宏观环境非常有利开展美术教育工作。宝安区中职学校附近群众艺术馆举办的名家书画展,几乎没有24小时中断。这些实物真迹比照信息化网站平台,观摩学习环境氛围更为直观和贴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构想,激发了他们的动手兴趣和热情。

2.参加艺术品的鉴赏拍卖活动。近年,央视和深圳卫视多次在宝安举办鉴宝节目,持宝人和观众都非常踊跃。学校经常与主办方联系,把鉴宝现场开辟为学生第二课堂。鉴宝会上每件文物或艺术品,持宝人和专家都详尽介绍了出处、历史、鉴定方法和价值,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

3.积极组织教育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学校与周边的F518时尚创意园、宝安艺术城、宝立方珠宝城等文产企业建立了实训合作基地。学生在这里运用课堂知识,进行水彩、油画、国画、动漫卡通等临摹或创作。有关单位还给学生提供了文化宣传创作阵地,宝安新乐社区请学生自行构思创作绘制数百米长墙面主题宣传画《建设幸福宝安》;宝安艺术城也邀请学生设计绘制了《科技深圳、文化深圳》的主题涂鸦墙。学生的创作,受到社会重视和好评。

4.举办校内学生书画展。为了活跃师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学校举办“校长杯”艺术节学生书画展。学生按照要求提供了数百幅国画和书法原创作品。经评选,展出近八十幅并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书画展给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切磋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展示自己艺术才能的兴趣和勇气。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教学使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生成,大致涵盖上述五个基本面。当然,教学过程必须采取理实一体化,即学生通过“多看”实现“会看”的飞跃,教学双方的“教、学、做、思”融为一体,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