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浅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

浅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浅析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文史结合 教学策略

【论文摘要】鉴于当前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从文史结合、文论结合、讲读结合、中英结合四个角度,阐析了英美文学课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的英文基本功之外,应当把提高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放在首位,以此为基础发展专业技能。因此,文学课程的设置,不管是中国文学还是英美文学,在教学大纲中都处于必修课程的。但是,在当前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高年级选择专业方向的时候,大多对实用性较强的翻译或商务英语情有独钟,而对立身之本的英美文学敬而远之。英语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居然会屡屡出现被问及英美文学代表人物而不知所云的尴尬场景。

我们首先探求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心态。是什么使得他们对文学课程不屑一顾呢?一方面,商业社会下的“文学无用论”造成部分学生心态浮躁。另一方面,文学本身的深奥枯燥也使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学生普遍认为文学课没意思而且脱离实际,就这样,英美文学课逐渐被丢弃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

究其根本,还是我们文学课程的教学出了问题。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的教学中历来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主张以史为主,认为让学生了解文学史的发生、发展是文学课的宗旨,零散文本的阅读不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另一种则认为文学贵在文本的分析和欣赏,提倡侧重具体的作品选读。就这样,及时种倾向造成一种局面,一学期下来,学生只知有史,未知有文;第二种则相当于给学生多开了一门高级阅读,结果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这样,两种倾向导致了两个极端。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老套,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改革后的多媒体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活跃气氛,但却转移了文学课教学的根本。如何才能获取二者的平衡,成功地进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成为教师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1文史结合

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指出“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26)。英美文学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敏锐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学基本知识的介绍和个别作品的独立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以史为主的文学教师大多是中国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往往拿起一个作品便将作者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甚至一些与作品毫无关联的逸事旁征博引。以文为主的文学教师则大都是外籍教师,他们更多注重的是作品本身传达信息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大多随心所欲,或根据历史顺序,或抛开历史,凭个人喜好选择作品布置学生课下阅读,然后进行课堂讨论。两者皆有利弊。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对作品的创作固然有很大影响,然而抛开作品本身谈背景则毫无意义;作品分析虽是文学研究必需的过程,但历史背景的缺乏也势必会对文本分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鉴于英美文学课的独特性,教学中应该首先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和把握文学经纬。在理清了文学史的线索,获得一个整体的文学发展观念和整体态势后,再加以文学精品的赏析,通过细读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文学鉴赏、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欣赏每一部文学作品。

2文论结合

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必须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理论,包括一些哲学理论和心理学观点。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意识流。没有基本文学理论的支持,简单的文本分析就会流于肤浅,难以深刻揭示人物性格、角色冲突、社会矛盾,进而更深层次的了解作品内涵。而由于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影响了劳伦斯和乔伊斯等许多作家。在教学中如果不介绍这些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论,学生就不能更好的了解原文和分析作品。

但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作为文学研究的初级阶段,绝不能把文学理论凌驾于文本之上而去作专门研究,毕竟文学理论的根本还是用来分析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文与论的关系。毕竟本科生处在学习语言的阶段,英美文学的教学目的依然还是语言教学,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只应处在一个初步的启蒙时期。

3讲读结合

英美文学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记笔记的方法早已落伍。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文学课的课时却少之又少。在有限的时间内,就算是想讲完课本上的选读材料亦不可能。教师除了讲授文学史料和作品创作背景外,还要充分传达对于文学阅读、欣赏和分析的各方面的技巧,文学、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常识以及初步的文学批评理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课后阅读。

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并非毫无组织。教师除了指定一些必读书目,定期检查之外,每堂课还要请几名学生介绍自己一周来的读书心得体会,通过互相交流以起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指导,阅读实践,讨论相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中英结合

文学和语言一样是相通的,不分国界。学习英美文学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文学素质和修养,而这些基本则是我们的中文基本功。如果连本国的文学都一无所知,没有任何文学底蕴,又如何去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学呢?

我们要积极帮助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树立重视本国文学的意识,引导他们去了解并热爱中国文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采用中英结合和对比,生动的教学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中英结合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对英美文学作品本身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实现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为出发点的根本目的,真正提高英美文学课教学质量。

浅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浅析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

论文关键词:英美文学 文学教师素质 互动原则

论文摘要:本文从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英美文学课的学习意义、课堂教学内容和文学教师的素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互动教学原理,从而提高英美文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教学大纲还分别在四级、六级和八级的考试中对文学的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学课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现阶段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

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按照编年史的体例编排,从14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虽脉络清楚,有利于学生认识文学的源流关系,却存在时间跨度过长、厚古薄今的弊病。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大多侧重传统的经典作家,对当代作家很少问津。由于英语诗歌语言和现代英语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加上教师和学生的畏难心理,诗歌教学并未与小说、戏剧教学并重。此外,文学史与文选教学脱节,并没有将文选融入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而是孤立地学习文学史或选读作品。

2.教学方法单一

绝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讲解, 对学生参与度要求不高。教师一味地单方面灌输,甚至照本宣读, 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不能及时吸收、消化教学内容,从而不能将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真、善、美等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就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相对的不合理

目前,担任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师存在着专业局限性,比如专功文学专业的教师,对于语言学、翻译、哲学与历史等相关人文类学科的知识储备不足,没有将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发挥出来。文学是社会的镜子,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所有问题,都与人文类学科相关。因此,英美文学课教师在相关人文知识领域的欠缺,导致英美文学课教学在深度、度与广度方面存在不足。

二、英美文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文学史应与文学作品选读并重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美文学存在着语言障碍。作家与作家之间的写作风格迥异,语言特色更是千差万别。为了使学生地理解原著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文学史和文学作品有机结合起来。

其一,联系历史背景来深刻理解作品。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作家对社会境况的一种深沉反思。文学史教材一般按照时间顺序编写,不仅具有文学学科的特点,还具有历史学科的特点。只有把作品放到一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和社会意义。以英国文学为例,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主义时期。其文学流派分别为人本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艺复兴时期,shakespeare塑造了portia、bassanio、 antonio、 hamlet等一系列人本主义代表;新古典主义时期,fielding刻画了tom jones等道德说教的典型形象;浪漫主义时期,byron塑造了don juan等byron式的英雄人物;维多利亚时期,dickens笔下的david copperfield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受害者,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现代主义时期,lawrence塑造了paul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分裂的、扭曲了的人物性格。文学教师应该搜集相关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资料,力求把最能说明问题的贴切而又生动的材料介绍给学生,并使学生在学习文学史的过程中了解一定的英美两国历史。

其二,导入文化语境,辅助文学史与作品教学。文化语境“三源泉”,即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和亚瑟王传奇故事,是贯穿整个英美文学的脉络。因此,阐明文化语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纵观英美文学历史,像shakespeare、milton、melville、faulkner等作家的作品,大部分都有直接引用或间接借用这些文化语境源泉。文学教师本身应该熟悉并研读这些文化语境源泉故事,并向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否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能吃透原文的内涵,特别是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例如,milton在《paradise lost》中直接引用了《圣经》故事:撒旦造反、伊甸园、偷食禁果等。如果没有文化语境知识,学生在阅读时很难跨越文化鸿沟。

其三,结合作家生平,把握作品的思想精神。分析文学作品,把握它的思想精神必须联系、考察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一生当中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以及他的创作思想。例如在学习d.h.lawrence的《sons and lovers》时,学生需要了解他的生平,父亲是一位粗俗的煤矿工人,母亲是一位有教养的教师,对婚姻不满,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她的两个儿子身上——d.h.lawrence和他的哥哥。哥哥不幸夭折,母亲的爱全部给了d.h.lawrence。母亲的爱超过了母亲对儿子正常的爱,以至于d.h.lawrence不能与异性发展正常的关系。他后来与一位已婚女子结了婚,但他的一生都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中,可以说《sons and lovers》是他的生平写照。

2.采取互动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所谓的“百科全书”,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程度的焦虑感和被动感。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表现在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语言认知方面的问题,而且也表现在包括师生情感、人格在内的精神整体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学习的潜力和能力。这对于学生增强自信心、消除焦虑感、解决被动学习尤为重要。英美文学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不免会产生畏惧感和枯燥感。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要求他们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陈述和发表意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思路,或对学生的陈述进行评论,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的独特之处和欠缺之处。另外,研究表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教学模式,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查询某一作家或某一文学时期的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堂上,将所掌握信息讲述出来,并加以自己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可解决语言问题并进行思想沟通。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精神。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之间具有信息差。不同的学生会对某一作家或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和评价。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异,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虽然一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但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丰富和拓宽自己的视野。

3.教师完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高校英美文学教师,首先不仅要熟悉英美两国文学,还要了解和精通中国文学及熟悉其他国别的文学,以便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满足学生学习文学专业知识的需求;其次,除文学专业知识外,教师应具有渊博的人文学科知识,要做到精通一门、熟悉几门、涉猎多门。对人文学科中的历史、哲学、心理学等与文学紧密相关的学科具有广博的知识;再次,教师须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并且熟悉现代多媒体等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英美文学教师须掌握丰富的本国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和作品的同时,提高对本国文化的热爱。努力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并能进行中西对比,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认识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

三、结论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英美文学教学需要改革,其中教学过程的改革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文学史与文选的互动,才能使整个教学系统顺利地运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浅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浅谈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论文关键词:英美文学 教材内容 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

论文摘要:通过调查包头师范学院英美文学课的教学现状和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期望及学习体验,探讨文学课程改革的新策略。文学课的教学应改变旧的单纯为文学而教学的目的,而应把文学作为一种传播文化精神的载体,适应世界发展,文化多元化的需要,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能够成为提升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中明确规定“文学课为专业知识必修课,提出英美文学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修养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须学习两个学年的英美文学课程,同时在四、八级考试中也有明确规定对文学阅读的测试。但当前大部分学校的英美文学课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文学课为知识性课程,其实用性不易显现,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学习亦受到就业市场的冲击,学生对文学学习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应用性强、技能性的如文秘、外贸、旅游英语等则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学校为满足市场需求也不断地挤占文学课时,增设应用型课程。所以,现在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的处境普遍较为尴尬,既不宜取消又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大下,我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状况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本文将英美就文学课的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体验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试图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些可行性策略。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情况

课题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来进行研究。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围绕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设置,课堂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期待程度,学生课前课上和课后的学习表现,以及学生对外教与中教英美文学课程教师科教学效果的反馈等几大类问题展开。问卷的调查对象为包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2006级和2007级本科学生,2006级本科生即将毕业,已经上完三个学期的英美文学课,对文学课程的学习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2007级本科生已经开设过两个学期的文学课,对文学课也已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要求,所以对他们的调查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采取在课堂上分发,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放167份调查表,回收167份,其中有效答卷160份。统计后各类问题的结果如下:

1.学生在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目的的认识这一问题上,认为丰富文学知识拓展文化视野的占27%,认为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水平的占25%,认为是必修课拿学分的占30%,而认为是考研所需的占18%。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目的的理解是达不到《大纲》的要求的。他们把文学课简单地理解为提高语言技能的工具,抑或是实现毕业和考研的敲门砖,这种认识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2.在对教材内容设置的满意度问题上,4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厚古薄今,语言艰涩生僻,偏重史料叙述,缺少近代经典作品赏析;60%的学生最喜欢学的部分是教材中关于名家代表作品选读;38%的学生建议文学教材中应该适量加入文学批评理论的介绍,以便更好地培养文学欣赏能力。

3.从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作出的自我评价中,非常感兴趣的的占24%,一般感兴趣占54%,不感兴趣占22%.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态度和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学习兴趣不高,是难以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的。

4.关于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努力程度,有45%的学生根本不作课前预习,21%的学生偶尔预习,只有34%的学生经常预习,通读全文,查阅生词。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问卷显示,接近1/3的学生感觉生词太多,容易迷失。半数以上的学生则认真听讲做笔记,另1/3的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至于学生在课后的复习和阅读情况,16%的学生课后不复习和阅读,52%的学生复读教材和笔记,32%的学生上网查阅相关文学作品及作家信息。并且,在比较本年度在对文学课与其他专业必修课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一问题上,学生绝大多数的回答是文学课相对较少。另外,在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效果一般,与大纲要求的文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学生文学课程积极性低的主客观原因,并合理引导,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鉴于包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自2005年开始就主要由外籍教师担任,问卷广泛地涉及了学生对外籍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评价。85%的学生认为外籍教师通晓英美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能够传播给学生原汁原味的西方本土文化。但也有极少数同学认为外籍教师上课起点太高,文学理论性太强,缺乏与汉语文化的沟通,难于理解,并建议由外教主讲,中国教师助教。近50%的学生对文学课的知识含量非常满意,但认为文学课堂师生互动过少,形式单一,课堂上仅限于提问对文学常识的理解,教学模式类似传统的一言堂。25%的学生建议师鼓励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组织课堂交流活动。70%以上的学生建议文学课使用多媒体教学以便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包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2006级、2007级本科生及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的总结与分析。任课教师最为苦恼的问题便是中国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思考和发问,对课堂活动不感兴趣,只喜欢埋头做笔记,无法形成活跃的课堂互动局面。此外,目前采用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枯燥,理论观点相对狭隘和偏颇。

四、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归类,课题组结合包头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广泛借鉴其他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的教改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我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教材问题

国内现有的英美文学教材达十余种,它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有的重史、有的重文、有的文史并重,所收录的作家作品尽量满足“”、‘经典”、‘重要”等几个方面的要求,按照这样的标准选择的材料不符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材无法体现灵活性性、启发性、个面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等特色。包头师范学院外语专业所使用的英美文学教材在体系、内容或观点上比较陈旧,可读性不强,但幸运的是我们的教师不拘泥于使用统一的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结合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底蕴,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引经据典,从西方本土意识角度来讲授文学课程,使学生领略到了原汁原味的文学批评和鉴赏。这大大弥补了现有文学教材内容的缺欠和不妥。

(二)师资问题

包头师范学院是地处边远的西部地区院校,师资问题是困扰着文学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经济、交通等相对不发达,难以吸纳的外语人才,这使得我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师极其缺乏,师资比例失调,教学受到影响,教学改革难以开展。包头师范学院的英语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中青年教师,加强她们的理论水平、文学修养和科研能力,提高她们的教学水平,也是当务之急。就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学校(除引进外籍教师外)应该多引进一些学术水平高、文学造诣深的教师,让他们主讲文学课程;其次,应继续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创造更多机会选派一些教师到英美国家进修文学课程;再次,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应经常邀请一此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掌握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的新动态,有分析地吸取新的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方面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我校在文学课的讲授上,史、选并重,教学手段较灵活、但也存在几点问题:1)古典作家作品居多,现当代作家作品偏少;2)教学方法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3)没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解决好以上问题,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兴趣爱好选择教学材料。文学是一门有关人的学科,如果我们在文学课上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实际需要,那么无论我们以何种理论为依据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其次,将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结合起来,把好课堂教学关,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把课堂教学变成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再次,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计算机软件或课件、录像机、投影仪、光盘等,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名家名作改编的电影、录像,或用光盘播放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英美文学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用艺术的魅力去陶冶和感染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细致地分析了包头师范学院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此想法或建议。英美文学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而作为文学教师,我们首先必须要设法将学生引领到文学的藏宝之地,希望这次调查能为今后我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尤其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培养等力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浅析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浅析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

论文关键词:英美文学 作品文化修养

论文摘要: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中国教育界对于英美文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已经达成了共识。我国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极其缺乏,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留下来的文学经典,是英美文化的精髓,了解英美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美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英美文学就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英语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照亮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道路。英美文学对人类最直接的作用便是将愉悦带给阅读者,同时,其特有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的教育作用。文学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跨文化意识的双重职责。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逐渐成长为有品味、有情趣、有鉴赏力的人。英美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启迪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形态,汲取思想的精髓,从中得到启发,从而培养独立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英美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强调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英美文学修养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能力。英美文学作品反映出英美文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观念则与中国文化不同。所以,通过英美文学教育研习异域文化,领略异域文化风采,是培养文化宽容精神和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学习英美文学可以使学生对世界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及历史了解更加清晰透彻。

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英美文学修养的途径

1.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文学素材

高校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根据授课内容适当增加文学素材,包括诗歌、戏剧等,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了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了解了英美文化。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不必深入了解文学理论及各家流派,但还是需要阅读部分经典作品或者选读,把大学英语课堂作为了解

西方文化的平台,而不只是学语法、做习题的场所。

2.补充文学知识,阅读经典作品

高校英语老师可以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利用每节英语课

上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补充课外知识,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英美作品。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避免照本宣科,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了解西方政治、人文风俗、语言习惯、人生哲理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对某部作品某个或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扩展思维。老师也可以留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3.观看英文原声电影

好的英美国家的作品大多都被搬上了银幕,电影教学情景直观,内容生动丰富,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能真实而地展现语言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可让学生摆脱母语羁绊,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觉,进入一个“英语思维”的理想氛围。同时,电影语言弥补了一些课本、教学片等刻意为语言而语言的不足,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看英美影片是学生学习“地道”表达方式的理想途径。教师可以适当播放部分电影,让学生写出观后感,这样既能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观看的英语电影,并写出评论。这样既充实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英语教师可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利用这部分时间进行师生互动,谈论某部英文作品,使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提高。了解英美文学作品,单凭教师一言是不够的,学生要想真正的掌握英美文学的内涵,必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了解。这样就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师生共同求知的目的,同时,也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消费需求。

三、结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大学老师和学生必须有一个较高的定位,即把英语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场所。因此,应该在公共英语课堂上加入适当的英美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