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浅论传统手工制作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论传统手工制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论传统手工制作

浅论传统手工制作: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手工制作课在高职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摘 要: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势在必行,手工制作课在高职教育中能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我院手工制作课的现状及意义分析,论证开设手工制作课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意义。

关键词:手工制作课;现状分析;意义;实践研究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学生在手工制作的探索中,培养了动手能力,提升了审美素养。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制作与实践过程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作等多种教育契机,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一、高职学生手工课之现状与分析

自学院针对全院女生开设《手工制作课》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女生“从没拿过针,针线活零基础”到“穿针引线,游刃有余”的蜕变。本课题通过《手工制作课》的研究,让我院学生从动手能力出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实现对我院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让更多的高职院校女生掌握一门生活技能,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手工制作课程开设的意义

我院立足校园,开设了以丝带绣绣制与民族音乐赏析相结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手工制作课程。丝带绣将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的针法、技巧简单化,在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扩大刺绣地应用范围,将绣制地美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较好的实现了对学生审美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一)高职学生手工制作课开设的必要性

通过手工制作的学习,教学生学会手工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快乐中自信,自信中进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进一步开发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丝带材料再利用,提高学生的美化生活的能力;欣赏的手工制作作品,从中体会到手工制作与民族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热爱生活。

(二)增进音乐修养,培养审美素养

老师在教授刺绣的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通过对传统乐曲的聆听与赏析,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在音乐中受到熏陶,增进了学生的音乐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增加学生对传统刺绣的了解,提升基本生活技能

丝带绣作品虽然从原材料、绣制效果等方面与传统刺绣有了一些不同,但其所使用的针法和技巧都是从传统刺绣中改良而来的,这也为90后的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刺绣作品奠定了基础。让90后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老师传授的简单针法和技巧,完成一幅有主题、有意境的作品,并将所学能够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树立坚定信念

通过对刺绣和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能够在学生解决绣制难题、完成绣制任务等教学驱动中,帮助他们树立坚定信念,努力发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追求、持之以恒以及团结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手工制作课程实践中应强化的问题

一是加强专任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手工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取长补短,效律利用教学资源。

二是欣赏范作、激发创作灵感,杜绝“依葫芦画瓢”。质量高、数量多的范作欣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当学生看到精美的完成品,才会兴趣大增、跃跃欲试。范作的样式创新越多,越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更有信心完成有自己个性的作品。

三是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指导老师要认真搞好教学设计,提前制作好手工作品。通过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通过自身努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时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调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是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老师要注意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的培养。并与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同时加强纪律、安全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品质量意识。

通过实践,手工制作课作为我院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多形式的传递着、沟通着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在手工制作课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我院学生不仅具有专而精的动手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培养了诚实守信,努力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让民族传统文化更加有效的传承!

浅论传统手工制作:中职生手工制作之传统图案的二度创作

【摘要】 手工制作是文化传承的一大重要方法,而手工制作更多的是传统图案的运用。那么,就必须要让学生去理解传统图案、处理传统图案并且更好的将传统图案表现在。所以传统图案的二度创作就极为重要,是制作者更有感情的去表现作品,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这也需要学生们重视二度创作。

【关键词】 中职生 手工制作 二度创作

在多年的美术教育积累中,深切地体会到二度创作能力的重要性,更是学生对手工制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极大前提。特别是对一些美术基础较差,理论知识贫乏的,人文知识知之甚少的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何谓二度创作,也就是学生理解手工制作中的传统图案,处理传统图案,表现传统图案的能力。

一、熟悉、理解传统图案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手工制作也需如此,想要创作出更好的手工作品更为巧妙的对传统图案进行二度创作,首先要追根溯源了解其发展历程,明确其典型图案;及时,了解最基本的图案结构,熟练运用对称、平衡、分割、连续、放射、重叠、联合、分离、组合等方法,对最基础的图案结构应该熟练掌握,并深刻理解;特别是这些最为基础的功底性的内容,要将其熟记于心多练习多实践;第二,理解传统图案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要善于联系这些传统图案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和创作人物,以及图案中所交代的景、境、形中,发现图案所蕴含的情、意、神及图案的基本情绪和艺术形态。第三,冷静的欣赏传统图案,将图案的感情、形象和情景意境品味体会,领略其精华所在,对于理解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为其进行简单的分析讲解。第四,多欣赏手工艺品上所绘制的传统图案,理解分析手工制作与传统图案的合理融合,使传统图案为手工制作品更添色彩。

二、传统图案的巧妙处理

作为传统图案的创造者,已把图案的线条与色彩流畅的融为一物,并使图案更美化,更形象。要对图案进行巧妙的处理,首先要有一定的基本画作功底,对于绘画者,必须要先地画出所想要画的作品,如果连最基本的画画功底都不能掌握,就根本无法谈得上对传统图案的创作。其次,要有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分析图案的格调、体裁、风格、特色。具备这些基本条件才能对图案进行巧妙处理,其体裁首先要善于抓住图案中的特色和其韵律,这在传统图案二度创作中尤为重要。

三、绘画技巧的提高

在图案创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对于图案的理解很透彻,但在绘画中始终表现不出来,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为甚者,创作者内心激动,无法静下心来进行很好的创作。这些现象主要是创作者的基本功底有所欠缺,应该明白创作技巧的重要性。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创作者可以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升自我。绘画技巧的训练不使目的,只是为艺术内容服务和进行绘画再创造。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与生活融为一体,这也是专业创作者所具备的较高涵养。

四、情感的把握

长期的创作积累形象地说明了创作中对于情感使用的分寸感的重要性。但凡成功的作品,创作者都能很好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并很好地把握情感流露的分寸。有时候看同学们的绘画作品时情感流露的太过夸张或者情感的饱满度不足,会感觉达不到作品的理想效果。创作者应该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多领会,多琢磨,多欣赏的手工作品,并细细品位其传统图案的魅力,以及其表现形式的合理得当。平时绘画时多体会,多领悟,这样才能逐步增强创作者的情感调控把握能力。

五、传统图案的整体驾驭

一个二次创作的传统图案作品的整体呈现是要靠脑力与体力的搭配结合。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聪明的大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最主要是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这四者缺一不可。很多时候灵感来源于一瞬间,创造这就需要在这灵感来源的瞬间快速地将其记录下来,运用自己超强的基本功将其巧妙地表现出来,并与传统的图案进行的结合。很多时候创作的图案难度较大创造出的作品勉强可以,但会暴露很多缺点,创作者就需要从整体上来分析自己的作品,分析其不足之处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作品。有很多时候问题还是会出在根源之处,也就是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不够。所以创作者还是需要勤学苦练,扎实的基本功会为创作者的创作带来更大便利。熟知传统图案的基础魅力,才能更好的表现作品,以便达到欣赏者的共鸣。

总结:对于传统图案的二度创作对于创作者也有着极高的要求;首先要熟知传统图案的历史,究其根本了解其深意,Y合最初创作者的初衷,深入了解作品的情感及其内涵,明白作品的潜在深意;而对于创作者本身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平常要多学习,多练习,从而避免在创作中有思维有想法却无法去的将其呈现出来;创作者更要有一颗细心并善于观察生活的心,更要有犀利的眼睛,来发现生活中美妙的瞬间,以此来使创作者的作品更为。创作者要学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想的融入作品中。

浅论传统手工制作:浅论传统手工制作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

[论文关键词]创造能力,手工制作艺术;民间艺术;素材;课程开发

[论文摘要]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美育”的主要内涵,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则是最适合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素材。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某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怍艺术课程。同时就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教学方法.提出课程开设构想与课程架构。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艺术教育能促进形象思维发展,促进左右大脑均衡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比较中西方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西方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开设侧重手工艺术教学。如日本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主导,开设泥塑、折纸、绞染、型染、木工等课程,注重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办我国50年代以来的美术教育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更注重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侧重“纯美术”教育,如素描、水彩、中国画等。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西方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中国学生虽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不够活跃,动手能力差,创造欲及表现欲不强。教育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提出:“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并在新版中小学教育大纲中纠正了以往做法,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手段。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为完成“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被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美术教育普遍接受和采用的,能很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势必成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1、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日本模式”或是“美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创造表现主义(creativity)等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实现“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质得到完善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应当在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等二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

1.1 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为例,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及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剪纸、面人彩塑、糖人、泥塑、风筝、纸扎、漆画、漆艺、木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戏曲脸谱、紫砂陶器、年画、草编、竹木根雕、绗缝布艺、编织等等。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我们特色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选择课程素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应性适应中小学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条件

②易学性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

③地域性一本地区特色民间艺术

④创造性一学习造物过程,使学生理解“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以民间艺术为素材开发中小学学校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学习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把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学校课堂,使之成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民间艺术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使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中小学美术教育得以传承发扬。

1.2 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

在引入“民间艺术”作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时,应当重视课程的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艺术的教学,教师必须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传授技艺,学生则在动手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大脑形象思维过程中,同时得到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但是这种传统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生心理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及中小学美术课时少之fr]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幸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上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解决矛盾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将必然起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扩大课程知识容量,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的作用。为取得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携手合作,研究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并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提高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的电化技术装备。

②协调美术教学、科研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合作进行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课件研发,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提供多媒体软件。

③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通过引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的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人才。

2、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直接为中小学输送艺术教育人才,尽管不处于中小学艺术教育及时线,但实际上是整个美术教育改革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动机。艺术教育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高师美术教育责任重大,理应是艺术教改的急先锋。我们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方向,摈弃陈腐观念和以“纯美术”基础教学为主导的陈旧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配合教育部艺术教育改革。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革新旧有美术教育秩序的勇气和气概。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率先调整课程结构,并对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进行多方位的研究首先,应从发掘整理本地域乡土民间艺术人手,精拣手工制作课程素材,把本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改造成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并形成均衡合理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群结梅其次,应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艺术的“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法”。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资源十分丰厚,把这些课程都导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课时安排、师资人才、教学设施、还是课程结构显然是现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当前不可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方法,即给学生一把开启祖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大门的“万能钥匙”,而不是一大串钥匙。同时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在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新课程开发设置与教学等方面积极指导并配合中小学手工艺术课程的创立与教学,并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3、结语

五千年灿烂文化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华民族充满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是在最近的几百年里,由于政治制度的腐朽落后,钳制了人民的思想,羁绊了人民的创造力,而同时代的西方在历经“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科学进步、思想解放,人的创造潜力被充分发掘,使西方文化迅速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1902年的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为始的中国现代美术师范教育,是西风东渐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一方面应以“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尽快移植和推广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艺术课教育另一方面应该怀有普及和振兴祖国传统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实现l927年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为现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的艺术教育理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