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村教育科研初探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农村教育科研初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教育科研初探

农村教育科研初探:农村教育科研初探

摘 要:要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由于当前农村中学搞好科研工作,从主客观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致使有些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实效性低,表面性强,只抓标,不深入探究本。结果,口喊抓好科研,而行动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教育科研办公室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加强校本科研;优化科研资源,结合校情,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建立建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管理。

关键词:农村 教育科研 问题与困难 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顶尖阶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农村中学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我校也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但是由于主客观化方面的原因,致使雷声之大的科研工作,得到的效果只是小雨点。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探索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闯也能够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的新路和寻求开展科研工作的新措施,无疑对中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建校以来,如同其它农村中学一样,把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教学成绩及各方面能力,当做核心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科研组织。并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校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并按计划一步一步地运作。尽管这样,还是效果不佳,仔细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 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中学多数在偏辟之地,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差,常常听不到外面的教育信息如何?关起门来办教育。部分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清;一是许多教师认为搞科研与己无关,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质量大降,于是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认为中学教师无须搞科研,科学探究是专家的事,二是部分农村中学常把科研工作当做表面文章而作,写写材料,偏写一些计划,方案写在纸上,装进档案就算教育科研工作抓了。三是农村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带不浓厚的功利色彩,认为搞科研是为了提高学校档次、评选先进,应付职称评定,获得几篇论文或科研成果而已。等等,致使教育科研有其名无其实。

2.教育科研能力不高 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高,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等掌握的不够,对科研的基本要求,程序、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会在工作中选题,设计科研方案,收集科研信息,撰写科研报告。而教育科研是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事业求真务实、奉献的工作精神。否则就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会退缩,造成半途而废的局面,给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工作质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校本科研的立项课题空间无实际意义 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科研兴校、管理兴校、培训兴校”的形势下,一些农村中学也盲目地立项,报课题,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课题存在简单、空泛的现象。因为有些课题就学校目前状况根本结不了题,需要的资源根本不现实,甚至有些课题空洞,无实际意义,对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本无益处,缺乏“以校为本”的理念,因此,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和实践证明,立项课题结不了题,出不了结果,那么科研的作用就失去了。

4.科研资源缺乏,手段落后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推广之大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大量的信息,来为学校的科研注入营养,使之活力大增。但农村中学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想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新知,是办不到的,至少说现在部分农村中学连微机室都没有,更谈不上网上搞科研了。

5.科研队伍不稳定。 一个好的教育科研单位,一是注重科研队伍建设;二是保持科研队伍的稳定。一个好的科研的队伍,就能探究出好的成果来,一个稳定的科研队伍,就能把学校的科研气势搞得更浓一些,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否则,学校的科研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老方法、老模式是必对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的,也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更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到社会上无实践和生存能力。

6. 教育科研管理抓不到位。 一些农村中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涣散,没不一个具体工作负责人,组织不建全,无科研室,无科研队伍即使设立了科研室,有了组织,只是写在纸上,根本没有担负起实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任务。科研目标是什么,如何动作,如何掌握立项课题的要求,管理方法,心中无数,这样科研一点用处都没有。

二、 针对农村中学科研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为了积极开展农村中学教育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教育科研的效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科研活动的领导,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知识,掌握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召开相关的会议来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转变教师的观念。例如,请专家到校做报告,上示范课,观摩课,问教师购买有关教育教研书籍,坚强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并通过教师谈学习体会和感想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深层发展,教育教学就会出现了生机,教师就会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认识提高了,观念就会随之改变,观念更新了,教育科研工作就会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

2.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 农村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抓好组织落实,建章立制,明确教育目标,任务,责任,程序,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一把手为及时责任人,重视学校的科研工作,主管业务的领导为主抓人,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一步一步地有序的进行。

3.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 教育科研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领导是否重视此项工作之外,关键还得有一支稳定、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此,不仅要培养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还要培养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因此,学校一是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办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二是通过校本教研,邀请教育科研人员来校指导,并在教师选题立项,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等方面进行指导,学校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教师撰写论文,培养教育科研骨干,由骨干带领一批人,实现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效果的教师可往上推荐,或在晋升职称时,优先考虑。由此,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会取得实效。

4.优化教育科研资源,力求实效 要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科研资源必须得有,除了有一支稳定、素质高的队伍,还要有必需的信息载体。因此,学校一定要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节省一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必要的设备,如电脑、科研书籍、录放机等,另外还要加强校际沟通,外出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学发展实际的科研新路来。

总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必不可少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克服困难、用勤劳的智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农村教育科研初探:农村教育科研应有四种意识

就目前而言,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使占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农村人口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加大农村教育科研力度。尽管当前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给农村的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学校不惜重金南下北上,到处取经学习,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但是,从具体的效果上来讲,许多教师都反映,与原来的设想相差甚远。于是,有些教师困惑,人家的成功经验在咱这里为啥就不灵,便产生了畏难情绪,教育教学活动便回到原点。其实,这是一种模糊认识,无论什么经验,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知道,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整合,它因人因地因教材的不同而不同,外地的经验再好,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要积极开展农村教育科研,探讨适合当地适合农村适合农村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从教育科研层面上来讲,就是要树立四种意识,提高农村教育科研水平。

一、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要树立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农村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期,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习惯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碰到了许多新课题,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实施新课改理念,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有效评价,都需要我们从新的高度着眼,从新的方法入手,从新的角度给力,不断进行调查研究,在遵循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讲究以变应变,推陈出新。我们应通过艰辛实践,潜心研究,超越自我,敢于挑战前人,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努力在教育上形成自己的新的教学风格。在教育上有自己的新思想,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新方法,在教改上有自己的新观点。纵观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无一不是在教育科研上有创新意识,实践和研究出适合本校和本人教学风格的真正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学方式,如杜郎口中学,邯郸二中、洋思中学等都真正体现了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科研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二、农村教育科研要有超前意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如今,教育环境教育对象都是在迅速发展变化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的本质就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它是一门丰富深奥的复杂的未来当前,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 。我们的农村教育科研必须必须有前瞻性,实践性。因为中国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应该反思昨天,正思今天,科学的预测迎接明天,不断地汲取别人的、外国的、古人的先进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为我所用。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存在的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流行的未必是有生命力的,允许的未必是提倡的,现行的未必是科学的。这样,农村教育科研必须有超前意识,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及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又能拓宽视野认清改革新动向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及教学做好准备。

三、农村教育科研应有精品意识。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农村学校的大部分教师行动起来了。大有热火朝天之势,可是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待教育科研只是工业化管理,粗放式经营,没有精品意识,没有治理区打造适合农村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品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四五十年代的前苏联,他们都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教育科研活动,涌现了像杜威、布鲁姆、艾斯・奎斯、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一大批教育家,他们大到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小到课堂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严肃认真的,力争每一个环节都精美、精巧、精致、精细。所以才出现了《巴甫雷什中学》、《56号教室》那样的精品。有了教研精品,才能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有效实施新课改。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精品化,教育水平精英化的目标。

四、实现教育科研的生本意识。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教育的方向。因此,我们的教育科研不仅仅是文本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的高效学习,快速成长。我们要求教育家办学,做研究型教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自己停留在教书的层面上。无论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无论是中国现代的陶行知,晏阳初,还是外国的杜威,苏霍姆林斯基,都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真实生活情境的探究性学习。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更要求我们农村每一位教师在研究失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关注他们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时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产生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弦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也就是说,我们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只有以生为本,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本意识是教育科研的根本点,超前意识是教育科研的着眼点,创新意识是教育科研的切入点,精品意识是教育科研的落脚点。立足学生,从实际出发,发现和选择农村教育生活中的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求真务实,营造健康高效创新的农村教育科研文化。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搭建平台。

农村教育科研初探:抓好镇级课题研究盘活农村教育科研

一、开展“镇级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

近年来,小课题研究蓬勃兴起,如火如荼,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它之所以受到教师的追捧,其原因有三:及时,“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源于教师平日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的都是教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样的研究来源于课堂,贴近教师实际,极易走入教学实践,正所谓研教师想研,解教师所“急”。第二,一般的“大课题”研究,周期长,人员多,方法复杂,一时半会还看不出什么成效。而“小课题”研究,切入点小,便于入手;涉汲的人员少,便于研究;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这正是“急功近利”的教师所希望和需要的。第三,“小课题”也是课题,它同样需要先进理念的支撑,同样需要讲求研究的策略,确立研究的方法,同样需要一个研究的过程……因而同样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尽管非常重大,各地研究实践也已多年,但对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来说还基本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因为课题“小”,“普遍意义”当然也就相对较“小”,很难在县、市级的课题研究中有立足(立项)之地。因此,时下的“小课题”研究大都是以校为单位进行,也就是所谓的校级课题。

近年来,由于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生源锐减,小学规模日趋缩小,学生不足百人,教师10人左右的学校成为常态。这给“小课题”研究带来了困难:一是每个学校每科只有一名教师,单枪匹马,缺乏与之研讨的同级同科教师,即使进行“课题研究”,也只是一种个人经验总结与反思,制约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二是研究出来的成果除了自己外,无人欣赏,无处推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小、研究条件简陋、资金不足等情况也都严重制约着“小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质量,同时也造成了研究“成果”的闲置和浪费。因此,要盘活农村学校“小课题”研究,迫切需要打破校际界线,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镇级课题”研究机制,确保“小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与成果的价值性,使“小课题”研究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镇级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研究问题

所谓“镇级课题”就是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的“小课题”研究。它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小”。“镇级课题”研究问题的实质仍是“小课题”,因而研究的问题应全部来源于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线实践。既然是“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内涵就应具体,易于入手,研究的组织简单,三五位教师就可进行。研究的周期不易搞马拉松,一学期,一学年就应见效结题。

二是“题”。“小课题”研究的问题虽然是来自于教师一线实践的“小问题”,但也并不是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课题。“镇级课题”所研究的不是某个学校更不是某位教师的“个性问题”,而是在全镇范围内有着“共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有着普遍和长期的意义。如,课前预习题目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对如何进行课前预习检查为二次备课服务的研究,课堂预设中如何为生成留足时间和创设机会的研究,对如何最快捷、较大面积对当堂达标进行检查的研究,利用“班班通”提升课堂效能的研究等都可以作为“镇级课题”进行研究。但是,如何提升某个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对于某个教师上课不善于组织教学和课堂纪律较乱等问题可以“研究”,但却不是“镇级课题”研究的内容。

三、“镇级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镇级课题”研究的内涵是源自于教师教育教学一线的“共性问题”,研究的外延是“农村全镇中小学”,研究的主体是“全镇在岗教师和相关教育教学管理者”,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问题反思、理论引领、实践尝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在教育科研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研究的组织形式是把全镇中小学教师以学科为标志划分成几个片区,片区内同学科教师为一个研究单元,共同确定研究的课题,然后向镇教科研中心提出申请,教科研中心组织相关专家、教师论证后,确定其是否有研究的价值、是否可以立项。立项的课题,在一定时间(一学期、一学年等)内,由立项教师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研究心得,撰写研究报告,及时向教科研中心通报,并适时把研究成果向全镇学校、教师进行推介。

开展镇级课题研究,使教师的课题研究跨越了校际界线,能够有效地整合研究资源,同时也能使研究的成果及时推广,让课题研究的效益较大化,有效地促进全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可以盘活农村教育科研,为学校和教师搭建起研究的平台,即促进学校和学校、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学校、教师之间可以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使全镇教育教学成为一体,形成合力,共同研究,共同提升。

在组织教师开展“镇级课题”研究的同时,镇教科研中心也将着力进行“镇级课题”管理模式的探索,力求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镇级课题”研究体系,使“镇级课题”研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利用“镇级小课题”,做好农村教育大文章,使“镇级课题”的研究,成为深化农村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强有力的推进器。■

(作者单位:山东东平县接山镇教科研中心)

农村教育科研初探:农村教育科研“五认识”

当前,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教师即研究者”的观点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认同。然而,作为经济、教育都相对滞后的农村来说,农村教育普遍对教育科研(研究)有一种“望洋兴叹”“望尘莫及”之感。下面就此谈一些认识:

一、认识教育科研的必然性

教育科研是指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应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认识和有效的改革教育时间,探索教育规律,促进教育对象和教育者自身发展的实践活动。首先明确它是一种实践活动,既然教师专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那么,教育科研就不应该离我们“很远”,我们更不应该有“望洋兴叹”“望尘莫及”之感。教育教学实践有力的证明,教育科研有助于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能够培养教师的勤学、好学的习惯,培养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能够使教育达到“自由王国”的理想境界,能够使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认识农村教育的优势性

农村教育是教育的一块“处女地”。由于相对的滞后,很多的教育思想、理念在这里都会有很大的“冲击波”。这一“冲击波”的发现、总结、整理,就是及时手实实在在的教育研究,是教育科研迈出成功的最基础一步。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研究主要是

一种“校本研究”,也就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由教师和学校自行确定课题,自主地实施研究的一种科研行为。农村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教育科研提供了“活水源头”,教师置身其中,对此最敏感,最易产生解决问题的“原始动力”。从实践中不断进行的教育反思才是最厚重、最质朴的“原始研究”。

三、认识农村教育科研的区别性

农村中小学进行的教育科研,不同于专业研究者,不是为了就教育的本质、功能、规律,在理论方面提出新学说、新观点、新方法,而是一种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旨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方案、计划、对策和建议等。农村教育科研是根据教育的不断总结,是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的不断整合。

四、认识农村教育科研的取向性

教育科研不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必然行为,除学校有一定的研究课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理论、实践整合的研究外,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发现并关注问题,而这又取决于教师的能力和态度两方面。就能力而言,如果教师按照其既定的程序、方法去进行教学,那么,问题就很难被捕捉到;就态度而言,教师就算发现了问题,如果他不想更多地去关注这些问题,教育研究仍然不可能发生,教师只有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问题,努力尝试好的

教学行为,才能激发研究的热情和动力。

五、认识农村教育的基本性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有价值的、能够研究的课题、问题,所选问题应该突出主要问题,具有典型性、普遍性,教师应该具有研究问题的基本条件,如兴趣、知识能力结构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法、实验法、文献法等,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和改进,保持职业的敏感和探索的习惯,要积极思考,独立判断,勇于同大师、学者对话,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

农村教育科研是洋溢着教师思想和智慧的行动,让我们勇敢地去发现真理,建构真理,让教育科研返璞归真,体现其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