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业科学发展探索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农业科学发展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业科学发展探索

农业科学发展探索:推进城郊农业科学发展 实现城乡统筹一体飞跃

摘要: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广袤的农村又是工业品的较大市场和劳动力来源,推进城郊农业的科学发展,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飞跃,对于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对于促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及时,明确城郊农业发展目标;第二,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第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第四,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第五,强化技术支撑;第六,完善城郊农业服务体系;第七,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第八,认真解决人地矛盾;第九,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第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城郊农业的发展;存在;问题;措施

1 四平市城郊农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尚未形成,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仍然比较低;初级农产品占大多数,产业化链条没有建立起来,生产与销售衔接不够顺畅;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农田水利、农业机械、棚室设备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四平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近郊人地矛盾日渐突出,解决失地农民长期稳定安置的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发展投入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资金成为瓶颈问题。

2 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促进城郊农业发展

2.1 明确城郊农业发展目标

服务城市,富裕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搞好规划布局,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增加投入,走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效益显著的发展之路。

2.2 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

紧密结合城郊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搞好区域规划。以精细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和观光休闲旅游业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相对集中的城郊农业产业发展集中区。

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要认真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增加地方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城郊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4 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倡导城市工商资本参与城郊农业建设,协调金融机构支持郊区特色农业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城郊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利用企业资金促进及时产业发展。

2.5 强化技术支撑

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城郊农业生产及时线,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城郊农业产品质量效益。增加科技投入,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和重点技术培训,利用技术创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2.6 完善城郊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互联网络,及时向农民提供产品生产信息、市场信息、消费信息等,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3 采取六项措施积极发展近郊农业

3.1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发展多种经营

立足于郊区区位实际,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发展完善以粮食、畜牧、园艺特产、多种经营及观光旅游为主要支撑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3.2 根据城郊农业发展状况及特点,两区都制定完善了农业发展规划

以四平市铁西区为例,划定十个发展模式区,生猪养殖模式区、奶牛养殖模式区、蔬菜棚膜经济模式区、禽类养殖模式区、鲜花种植模式区、生态园建设模式区、运输专业模式区、生态旅游经济模式区、农牧产品深加工模式区、覆盖全区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

3.3 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精神,在农田基本建设、农机、水利等方面逐步建立扶持性政策。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一是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投入,二是鼓励出外企业家返乡创业,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三是引导龙头企业以及相关农户进行良性投资,四是与银信部门沟通,为地方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3.4 强化技术支撑与服务,完善城郊农业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市级和两区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的人员、设备和技术优势,成立农业、农机、畜牧养殖等技术服务组织,深入农业生产及时线,给农民传授知识,排除故障。特别是在春季,在良种的选择上,机具的选择、维修上,各个技术服务组能够做到深入村屯,言传身教,用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率。在原有区、乡、村三级服务网点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信息服务网络一公里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基本实现信息村级全覆盖。发挥合作社、专业协会的主题作用。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以规模化形式进行经营,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倡导农机合作组织、养殖专业合作组织。

3.5 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认真解决城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人地矛盾

逐步建立完善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和城市发展用地规划,确保农村耕地不流失。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的培训政策,解决好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再就业问题。搞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掌握和提供就业信息,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条件,逐步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

3.6 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协助市、区两级人民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逐步将城市近郊区域纳入城市管理,同时有效解决农民变居民的相关问题。对于城市远郊区域,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业科学发展探索:关于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夏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国家支持农业加大投入的政策机遇,又面临资源、市场约束增强和体制、机制性矛盾凸现的严峻挑战。面对新的形势,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强化发展措施,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农业科学、和谐、持续发展。

一、大力探索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1 让农业发展政策成果惠及“三农”。

“农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是农民致富的主心骨、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必须把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好、落实好、发挥好。夏邑县农业局立足职能,强化举措,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印发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及时把农业税全免、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7项支农惠农政策,宣传到村、讲解到户、落实到田,达到政策公开、农户明白,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他们结合夏邑县实际,建议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夏邑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调动、鼓舞农民的生产热情,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2005年的186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24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24.6万吨,较2010年增加6万吨,增长5%。夏粮124万亩,总产63.6万吨,单产513千克,与2010年相比,面积增加9万亩,增7.8%;总产增加5.1万吨,增8.7%;单产增加4千克,增0.8%,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秋粮123万亩,总产61万吨,单产496千克,与2010年相比,面积持平;总产增加0.9万吨,增1.3%;单产增加7千克,增1.3%。其中玉米面积114万亩,总产58.82万吨,单产516千克,与2010年相比,面积增加1万亩,增0.9%;总产增加1.12万吨,增1.9%;单产增加5千克,增1%。

同时,他们利用夏邑农业的区位、资源、技术等优势,全力以赴争取农业项目扶持,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亿余元,良种覆盖率达以上;推广配方施肥300万亩,每667平方米节本增效30余元,地力提高2%,实现了良种品质高产,耕地“营养配餐”,惠及农民25.4万户,实现了政策赢民心、政府树形象、农民得实惠。

2 重点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在高产创建工作上,夏邑县重点做好“建立一个平台、搞好四个展示、整合五项资金、统一六项措施、推广九项技术”。

建立一个平台,就是将高产创建片做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平台,做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平台,做为领导重视粮食生产的指挥平台。

搞好四个展示,即“1+4”活动,就是在一个高产创建示范片中同时安排测土配方施肥展示田、品种展示田、植保新技术展示田、百亩公关展示田。

整合五项资金,即整合高产创建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资金、救灾资金、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金、病虫害防治资金等重点向项目区倾斜。

统一六项措施,就是实行“六统一”,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播期、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

推广九项技术,就是在小麦、玉米作物上,重点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种子包衣技术、两早两晚技术、科学浇水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增四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进行技术集成配套推广。

3 把农业强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夏邑县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的优势是粮食。为此,农业局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攻克生产管理障碍,以提高技术转化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开展百亩核心攻关田、千亩典型示范方、万亩高产创建区创建为主体,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示范,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玉米、大豆产量水平,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根据粮食品质特征和气候特点,科学制定播期,实行精量和半精量播种,严禁大播量;根据病虫害发生趋势,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1个病虫观测场和16个病虫测报站,推进病虫害测报网络化、防治专业化、预报可视化,多方位开展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科学防控。逐步探索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小麦品质高产节本增效规范化栽培技术和较为系统的应变管理措施,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连续八年丰产丰收。2011年粮食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平均亩产达到513公斤,总产达到24.92亿斤,夏邑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知名的产量大县、粮食强县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连续七年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进入国家粮食产量百强县,成为河南一个连续六年获此殊荣的县,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粮食生产的“一面旗”。

4 把特色农业打造成富民产业。夏邑县是国家商品粮、品质棉、品质苹果基地县,年产作物秸秆10亿千克,果树修剪枝条7500万千克,具有发展食用菌资源禀赋上的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上的后发优势,2000年开始发展,从领导上强化,措施上硬化,支持上细化,环境上优化,形成了政策驱动、服务促动、示范带动、龙头拉动的良好发展态势,食用菌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成为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和创汇基地。目前,夏邑县发展双孢菇标准菇房1.5万座、栽培面积达750多万平方米,其它菇类1000万袋,年产双孢菇、草菇1.2亿千克,香菇500万千克,年产值近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6.7%,带动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3.2万余人,年服务收入达4500余万元,食用菌产业成为农业的“金字招牌”和“特色名片”,成为夏邑县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成为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产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先后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中国食用菌之乡,成为全国一个县级食用菌之乡;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食用菌生产基地县、食用菌工作先进县。

5 把推广服务辐射到田间地头。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强烈。农业局积极探索服务的网络和举措,实现技术服务前移、管理指导到位、方便快捷高效。进一步完善了以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体的农业科技110快速反应系统,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多方位、全天候为农民提供科技、政策、信息、营销等服务,随时解答和处理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被农民誉为“致富金桥”;同时,发挥200个村级农业植保技术服务站、送科技下乡“大篷车”等服务组织和广播电视专栏的作用,形成功能完善、服务快捷的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成为农业发展强有力的“动力引擎”。这几年,农业局科技服务专车跑遍了全县700个村,技术人员的足迹踏遍农业生产的块块角角,先后解决小麦冻害、玉米药害等重大农业生产问题208个,接受农民咨询1.5万人次,现场“出诊”服务330余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80余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6亿元。

二、当前农业发展凸显的阶段性特点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由单纯强调总量的增长,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新阶段转变;由普通数量农业向无公害、标准化质量农业转变。

二是农业发展已由主要受资源约束向受市场约束转变。农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市场的变化,已经步入了一个以销定产,由市场决定生产种类和规模,由人们生活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来决定品种结构和质量档次的新阶段。

三是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强。目前,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改变了主要依靠劳动力和土地组合的格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已成为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农民收入的增长,已由主要依靠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的提高,向主要依靠调整结构和发展非农产业转变。

五是农业服务体系,由单一的农技推广体系的技术服务,向农技推广和农资供应服务相结合转变。

三、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要适应农业生产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发展,用观念政策上的突破,来求得工作实际上的突破;用工作思路上的创新,来求得工作面貌上的创新;用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来求得发展速度上的飞跃;立足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1、整合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整合、推进优势资源不断向优势产业集中,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重点打造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国家食用菌出口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等。

2、培育龙头,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克服传统农业零散、粗放、低效,实现集约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重点培育雪枫粉业、华鹏棉业、中州食用菌、大鹏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鸿马”、“成洋”、“长源”、“栗城”等知名农产品品牌。

3、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和“绿证工程”,搞好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转化,推进农业科技直接进田,提高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速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4、综合开发,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标准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引黄配套工程和堤防绿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

5、强化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技术型农民,增强科技示范能力。

6、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继续抓好高产创建工作。

一是建立继续落实“首长负责”,重点建议落实乡镇“首长负责”。

二是建议继续对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

三是对高产创建片进行“标准化栽培”。

农业科学发展探索:现代高效农业科学发展之路的探索

【摘 要】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本文作者从安阳县实际出发,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均耕地少、农民工资性收入低等,阐明了开展土地规模经营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弱小、土地细碎、经营分散等问题,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根本之路。详细阐述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近几年来安阳县开展土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做法、成效及启示,对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对现代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 农业 科学 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近几年来,安阳县委、县政府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路子和市委、市政府“农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构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通过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发展等手段,积极探索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农村生产要素向农业聚集,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初步走出了一条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上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截至2007年底,安阳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已达1.3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7亿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9%。其中规模经营面积在6.7万平方米以上的有5.54亿平方米,种植粮食作物的有4400多万平方米,占总流转面积的65%。同时,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百亩园”、“千亩方”、“万亩区”和产业带,形成了吕村绿康无公害高效农业示范园、天康食用菌示范基地和北郭洋凡、白壁邢牛、永和苏奇村、崔家桥赵马房等高效农业蔬菜大棚,以及安丰胡萝卜、洪河屯、安丰品质棉花和裕禾公司野菜、日本甜柿等基地。其中吕村蔬菜大棚达133.4万平方米,安丰胡萝卜面积突破667万平方米,崔家桥瓜菜867.1万平方米,裕禾公司特色农业基地333.5万平方米、日本甜柿333.5万平方米。现代高效农业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迅速在我县铺开,极大地推进了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布局调整,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还对周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当前我县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方式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发达是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众多因素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人均耕地少,农民工资性收入低是众多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首先解决人均耕地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弱小、土地细碎、经营分散的制度性障碍,调整生产关系,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较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这对于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小康社会已刻不容缓。

(一)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内在要求。农业现代化要求要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农业,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由贸工农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才能容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土地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流动;有利于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投入农业开发,有效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密集型且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效农业生产,是当前形势下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举措。

(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农产品竞争,而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低。我国农业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高成本的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形势,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面临三个突出矛盾:一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要求相矛盾;二是农民因土地承包而产生的恋土情结与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客观需要相矛盾;三是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社会大生产的要求相矛盾。只有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根本出路。

(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需要。据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人口发生大规模的分化,从事非农业劳动的农村人口达到2亿。一方面这些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土地的关系逐渐淡化,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抛荒现象;另一方面那些已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多数处在不稳定的就业状态,视土地为的退路。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可使那些无力或无心经营土地的农民自主、自由地转出土地使用权,在愿意种地时又能自由地转入土地,促进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盘活了存量资源,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科学发展探索: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效农业科学发展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艰巨任务。只有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文章就如何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问题提和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可喜成果,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面对新时期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问题、新挑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围绕“高产、品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整合地方优势资源,打造区域特色,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确保农业和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富民强乡的重要手段,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农业发展的全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农业发展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较大提高。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的快速、健康、科学发展。

二、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一是低档次、低附加值农产品的比重仍然很大,品质高效的农产品少。二是农产品雷同化和单一化现象严重。目前,各地区小而全的结构特点仍然是当前发展地区特色农业的普遍性障碍,使得难以发挥各地区域优势。三是与农业有关的龙头企业较少,农业产业化链条有待完善。现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仍然以传统农业领域为主,而农产品运输、加工、储藏等环节薄弱,吸纳就业能力不足,无法带动农民增收。四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人口总体素质偏低。五是农业生产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三、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体制改革。一是各级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将职能转变到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信息、中介等服务方面。二是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建立现代农业,依靠现有的资源、要素条件,引导农民积极适应市场竞争,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项目,实现农产品增值。同时,要在资金投入、要素流通、税务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以产权保护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引导农业生产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农业生产领域各要素资源效用。

2.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管理和组织化水平。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现状,将分散的农户经营整合起来,形成政府引导、农技部门指导的管理机制,政府要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养殖,合理布局种养业发展重点,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强化服务,积极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技部门要做好信息和质量检测服务,带头和指导农户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培植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逐步提高农业管理和组织化水平。

3.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当前,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研究和技术开发方向,由注重产量逐步转变为注重提升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绿色环保;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将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注重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有效结合,增强现代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4.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配套的一系列服务体系。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推动建立一个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能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农产品流动体制改革,解决好农产品流通困难的问题;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和市场提供信息服务。此外,还要积极鼓励、扶持农业中介组织发育,积极引导超市或企业与农民直接对接,进一步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和渠道。

5.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是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推动品质教育资源向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合理流动,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技能等培训,使各种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新生活,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农业科学发展探索: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努力促进我国设施农业科学发展

[编者按]截至2008年。我国人均占有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5m3,每年人均消费蔬菜量的40%由设施园艺提供,设施园艺的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30%以上,我国已经成为设施农业大国。2009年11月24日,全国设施农业工作座谈会在海南召开,成为了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会议。会议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我国设施农业的指导力度,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品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设施农业发展道路。会上,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刘宪副司长提出了深刻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发展设施农业的成绩、经验,及明确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本刊特刊登刘宪副司长在会议上的讲话,以飨读者。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召开的关于设施农业发展的及时次会议。会议邀请专家围绕设施园艺、设施养殖和设施渔业的技术发展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参观了设施农业现场,总结交流了各地发展设施农业的经验和做法,研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设施农业的发展思路和相关的扶持措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 深刻认识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意义

设施农业是集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特点,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农业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设施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设施农业能够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满足高产、品质、高效、生态、安全、均衡生产的要求。同时,设施农业建设和运行维护可以有效带动农村建筑、材料、机械、化工等城镇农用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二)发展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设施农业具有高技术、高产出、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重要影响。设施农业能够改变自然环境,充分发挥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障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满足市场需求和抵御自然灾害的功能。设施农业产业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被誉为农民的“绿色银行”。此外,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和观光等农业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发展设施农业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生态环保水平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和水资源相对不足,农业发展面临人口增长、社会需求增加、资源短缺和生产环境恶化的挑战。设施农业通过生物、工程与环境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耕地产出率,减少水资源、肥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能源消耗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四)发展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

品质园艺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均衡供应与消费,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基础地位和战略意义的具体体现。设施农业通过创造可控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产品的鲜活度和全年持续供应。同时,在设施标准化生产的前提下,能够使农产品生产环节处在有效的安全监控范畴之内,成为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

二 认真总结发展设施农业的成绩和经验

多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认真组织开展设施农业示范、推广,加强技术研究指导,我国设施农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各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把扶持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大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和鼓励设施农业建设,设施规模迅速增大。据统计,目前我国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分别达到330千公顷(496万亩)和670千公顷(1007万亩),比上年增长30%和23%。一些地区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扶持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提高设施园区技术装备水平,一些地区制定了设施农业总体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发展的优惠政策,设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北京市投资20多亿元发展设施农业,对设施主体建设给予80%的资金扶持。天津共引进设施蔬菜新品种152个,推广设施专用技术和装备48项,应用近期技术10项。海南省提出了《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11―2015)》,每年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2015年设施园艺总面积将达到45万亩(计3万公顷)以上。

(二)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特色产业逐步形成

据不统计,我国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设施农业科研项目及成果数量近700项,已取得部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1 00项,地方科研成果数量560余项,建成了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温室新型保温覆盖材料、智能化环境调控技术、温室建造与运行、规范化栽培技术与无土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步伐加快,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番茄、黄瓜的亩产可达1 8万kg以上,蔬菜平均单产比1 995年增长80%。全国省级以上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已达400多个,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现代设施产业初具规模

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生产能力明显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一大批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温室设施相继建成,温室制造及配件生产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设施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的物质装备。目前,国内注册的温室制造企业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家~6家发展到近400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山东省推行了“五改”技术・并对设施农业装备的研发生产实行“三个优先”政策。浙江省重点引进推广了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无害化处理机械与技术t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内部饲养环节使用设施装备的比重达到85%以上。辽宁省新建温室已全部实现节水灌溉。宁夏灌区设施农业微耕机(包括大棚拖拉机)数量达到2000多台,卷帘机械数量达到2万台。

(四)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各地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设施农业企业、种植大户、运销专业户、经纪人等成立专业合作社、组建专业协会,突出当地优势,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设施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据调查,设施农业与相同作物露地栽 培相比,其经济效益能够实现成倍增长,综合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新疆建设设施农业的重点区域,基本建立了县乡村的设施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对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五)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提高

截止2009年,已颁布设施园艺国家和行业标准25项,在编和待审标准10项,为促进我国设施园艺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技术支撑。为提高农民对设施农业的认识和技术掌握的程度,各地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有关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产业发展的技术知识,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普赶集、召开现场演示会等方式展示近期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向农民推广卷帘机、大棚微滴灌机、微耕机、蔬菜移栽、植保机等技术,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普遍提高。

在看到发展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设施农业规模较大,但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创新不足,产业亟待升级,虽然设施农业整体发展较快,但设施养殖发展相对滞后,健康养殖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不够,发展还不平衡:虽然制定了一些设施农业建设标准,但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区域特色的模式。另外,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不高,设施管理落后,个别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等。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更新观念,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促进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 明确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按照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基础设施、生产条件、物质装备、信息技术抓设施工程建设,以优良品种、种植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抓农艺建设,以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环境技术抓生态建设,坚持工程、农机、农艺与生态相结合,坚持机械化生产与机械化清洗、分级、包装、储运相衔接,坚持标准化、品牌化与产业化相促进,不断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设施农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按照以上思路,需要明确两项基本任务。一是立足设施农业发展全局,统筹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设施农业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种植、养殖、农业装备等领域,统筹设施农业整体发展,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设施农业科学发展。目前,各地抓设施农业主要是政府统抓、部门负责,有的地方是归口农业部门,有的地方是归口农机部门,有的地方还没有归口管理部门,无论那个行业、那个部门抓,都需要农机等多部门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抓好发展的各个环节来共同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从设施农业的含义来讲,设施农业的主要特征是设施,没有设施就不可能发展设施农业。农机装备是设施农业中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设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8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农办人[2008]68号)》明确规定,农业机械化管理司负责“提出设施农业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并监督实施”。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农业部印发了《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希望各省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农业部的意见要求和这次会议精神,明确相应职能和分管的处室、人员,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统筹做好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二是立足农机化行业总体发展全局,做好设施农业装备建设工作。设施装备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应当在发展设施农业中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总量增长明显,农机化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以及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统一认识,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紧紧抓住农机购置补贴规模增加,推广、科研、教育等项目资金逐年扩大的有利时机,研究提出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重大经济技术政策。

(一)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经济政策

1、加大购机补贴扶持力度。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是农机化主管部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扩大《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中设施农业装备的品种,为加大对设施农业装备的购置补贴力度提供支持。根据各地不同的区域特点和设施技术,重点建设和装备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推广日光温室自动卷帘技术、温室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技术、高效低量与超低量喷药植保技术、温室智能化环境控制技术、C0,施肥技术,通过推广重点设施技术和机具。逐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和产业的技术升级。

2、积极争取有关扶持政策。设施农业工程造价较高,投入较大,靠农民自身积累发展较困难。要积极争取对设施农业发展政策,做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协调工作,为设施农业投入提供优惠贷款:建立小额信贷资金,解决农户、合作组织发展设施农业及产品营销方面资金困难的问题。有条件的地区,要争取设立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扩大国家资金投入的总量,引导农民增加投入,把争取国家支持、农民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政策

1、加强设施农业技术的科研开发。加强设施农业技术的科研开发是促进设施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以设施农业大国向设施农业强国转变为目标,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以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为重点,通过“948”、科技支撑计划及行业科技等项目,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建立成果推广应用长效评价机制,提高成果应用水平,提升设施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最近,国家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中,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项目,计划在设施农业工程体系(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等方面开展工程集成技术及模式研究,希望通过这一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的整体水平。

2、加大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大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是提高设施农业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新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定期举办设施农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加强设施农业交流合作。把设施农业操作人员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培训,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把提升设施农业发展质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实现设施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筑、设施农业装备、设施园艺栽培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先进设施装备和高效生产模式投入生产应用。抓好以日光温室、大棚为基础,高效智能温室为先导的设施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产品机械化生产与加工模式,做好物流与其它衍生服务标准化工作。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需求的设施农业地方标准,由点及面,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在设施农业领域中应用的广度与深度。

(三)编制好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促进设施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要通过制定“十二五”规划,明确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区域重点、主推技术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相关的经济技术政策。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设施农业生产企业为主体,明确区位优势和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指导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要组织动员各领域技术专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使设施农业建设、机具配备更加符合农艺生产要求。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把制定规划与争取各方支持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发展设施农业的新思路、新方法,找准突破口,开好头、起好步,创作性的开展工作。

同志们,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速度,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扎实做好促进设施农业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要动员调动农机管理、推广、培训、维修、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力量,把握工作的主动性,争取在推进设施农业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