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学校行政管理探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校行政管理探析: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创新思路的探寻
摘 要 从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与定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行政管理 创新思路
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以下简称为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科研活动和师生管理动作的前提条件,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扮演了核心领导角色,又处于基层保障和服务地位。积极有效的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高校整体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顺利展开,起到向导、制约和调节的功能。
本文基于高校内部在职行政人员的调查研究数据,主要从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与定位以及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思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1 主要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蓬勃增长对我国各行业的管理理念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中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不论是改革思路,还是阶段性成效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收获,但不得不说相对于国外一些高水平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我们依旧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于科研能力、素质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社会大力提倡的“双创”,即创业和创新型人才,其培养重点也集中在教学方面,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和重视度严重不足。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高校在职行政管理人员,包含在岗的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涉及学院(系)、直属单位、学校等行政科室在内的78名行政管理人员。本问卷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81份,其中有效问卷78份,调查方法包括微信问卷表的反馈和纸质调查问卷的发放,被调查人员匿名填写,以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性。
(1)管理制度落后。通过问卷的反馈数据,我们发现行政人员中年龄越大、工龄越长的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而相对的年轻行政管理人员对现有工作存在更多不满情况。该数据从侧面反映了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相对老旧沉闷,使得作为即将成为中坚力量的年轻行政管理人员无法得到应有的职务,然而这些年轻人正是激发高校创新改革的主动力。
(2)人员培训不足。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人员的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在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下存在大量的“面子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行政管理人员的安排上常常出现无法兼顾岗位工作性质与性格匹配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岗前培训和人员技能培训等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使得众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本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理解的缺失,只能凭着直接领导及前辈同事的安排和经验开展工作,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毫无创新。在职位的晋升上考虑更多的是工作年限以及相关学术期刊的文献发表,而并非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展现。这也严重限制了的年轻行政管理人员快速提升成长和晋升的速度,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指导方向――日常工作成绩并不是工作的中心,这就使得高校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与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思想方法切实影响着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就已经开始引进企业管理的思想来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而在我国,虽然有部分学者较早地开始了相关内容的讨论,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逐步出现相关文献的讨论。而直到近年,我国高校才逐步实施相关改革。我们知道实施一个体系的改革,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工具等技术上的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1)以人为本。我国高校行政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程,首先是要建立人本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到优化人才环境,增强人才匹配和较大化岗位功能。在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高校领导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调动激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各层级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尤其是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高学历知识群体人员占有较大比例,此类群体需要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和激励。
(2)创新管理手段。除了整体的思想转变,在高校行政改革中也需要一些科学的管理手段,做到有效考核,规范评判,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培养与激励。合理引用科学的管理工具,如教学质量评价,价值链管理,师生关系管理,SWOT矩阵分析,KPI绩效考核等。我国现在已有不少高校也在管理中引入了相应的科学管理工具和模式,但如何能够结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现状加以高效合理的运用,也是一条颇为艰巨的探索创新之路。
(3)管理文化的建设。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有别于其他企业、机构或组织,想要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机制就必须摒弃单纯靠制度和指标来制约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它必须是靠每一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觉意识。在继承高校已有的文化传统之余,要根据新时代环境变化和学生群体变化等具体情况,制定出与时俱进的高校行政管理目标。学校在日常规章制度之外,可以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为高校发展服务。在有重大决策的时候,可以广泛调动起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尽可能做到科学、民主。
3 高校行政管理的新思路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缺乏自身动力,贯彻执行和监管等环节均有疏漏,来自高校内部的改革需求较弱,大多数是注重决策,而无有力的后续执行监督;高密度的会议,却缺少实际步骤的实施方案,此类现象广泛存在。为改进这些问题,从而提出以下建议:
(1)集体智慧的发掘。集体智慧的发掘和应用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也可以推动科学民主精神的发展。高校需尽快建立和完善决策及相应监管机制,强调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让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发扬主人翁意识,参与管理和监督,加强对本校的认同感,提高凝聚力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创新管理工具和模型。执行力是保障组织和机构贯彻执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非常欠缺的部分。可以说,执行力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有力的执行,再正确的决策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想要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就需要进入更为合理的管理工具和机制,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考核激励环境。如用KPI绩效考核指标来引导阶段性工作和考核重点,PDCA闭环来监督执行过程质量,7S管理方法来规范化、标准化基础日常活动等等。以此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电子信息化管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化在年轻人中的不断扩大和渗透,互联网+的概念也应该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得到贯彻。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平台,更加生动地展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消息传递与反馈速度,如网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行政材料网上申领报销系统等。既符合现代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了解学生更的想法和动态,也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消耗。
学校行政管理探析:平衡发展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与教学体系
摘要:在新形势下通过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现状的思考和存在分歧的讨论,探讨了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与教学体系模块的角色现状问题,提出了具体平衡二者的对策为发展创新型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思考,从教育制度角度看,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长远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管理;教学体系;平衡;发展
引 言
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人才而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是社会发展有生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步成为面向大众提高素质、知识的一种途径。如何建设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而高校教育里的行政管理和教学体系的协调发展是突出问题,基于新形势政策和新课改的视角下,探讨高效行政管理和教学体系的平衡与发展,找出相应的对策对高等学校的教育建设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响应十八大提出“管理净化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指导精神,对高校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系结构的探析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为了彰显各校的特色大部分都是一校一个章程,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说“没有各自特色的大学,就不算现代化大学”,大学从传统的结构中逐渐发展,不可否认其中必然有某方面的分歧,为了高校教育更好的服务学生,我们找出分歧,理清矛盾的重点,这样利于现实问题的具体解决。
1、行政管理职责的分歧
高校行政管理是以各管理层次中的领导和执行人员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即高校党政部门行使的职权。首先具有一般管理的共性,如:管理的广泛性、协调性、服务性等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管理主体的专业性、管理客体的学术性、管理过程的互动性和管理绩效的难评估性。总体而言高校行政管理职责是在各级管理体制下配合调动所有人力、财力等各方面资源追求效率与效益最终实现教学效益较大化的目标。高校行政职责管理现阶段有两大分歧,管理人员双肩挑(行政+教学或者管理+科研)造成了职责混乱,管教不分;高校管理人员在绩效评估上界限模糊、人际关系比重大、职称等;这就造成管理人员没法脱离管理的通病限制了高校管理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比重,管理积极性受到附加砝码的压力脱离管理原有的本性而追求个人效益和行政职称的满意度。
2、教学模块的主次层次
高校教学模块主要有:课堂大纲教学、课外拓展、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长期以来学校的不同和专业的差异性教学模块有不同的分法,各教学模块的比重也不同,文科院校更注重于学生的课外拓展,理工院校常常将专业教育作为重点,因此课堂教学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如何去传授、传授多少的尺度把握都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在知识高速更新的今天,教学模块的权重、主次成为弹性。
3、不同学历教育的分类
高校现行的不同学历层次教育除传统的本科、研究生、博士以外有延伸了成教、研修、自考教育、网络教育等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别,使得高校教育群体更庞大更复杂更具有社会教育的广泛性。当下各大高校在不同学历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分歧,如教育的形式,具体过程的细化、入学门栏、教学方式、教学费用投入、教学的维度等有待更进一步完善。
二、探究体系演绎的角色的三重性
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渐体现出角色的定位,高校行政管理逐渐的的超越了自身原有的管理角色本位,而演绎成为行政角色和学术角色的双重现实,教学和科研难免分量倾斜,如何平衡这其中的结构,以现代化新视角为前提探究角色定位问题给出相应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行政管理纵横两面的角色现实
高校教育历来受到政府的重视,不仅仅高校具有科研的软实力而且高校教育水平的高低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在未来社会具有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我国现行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是在相关部门牵头带动,学校党政部门实施,下属各级机关执行的体制。整个体系自上而下都有行政的实际控制权,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具体教学内容的范围都出现行政部门指导教学人员按照这种指示来执行的现实局面。部分高校的行政操纵权和学术权限出现严重的比例失调,强势的行政权在人事任免、职称评定、工资评定上全权负责一手敲定严重的影响了高校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务实性。此外,高校现行的管理制度沿用长期保留的政府部门的机构体制,没有任何创新和大的变化,机构重叠,下属人员围着领导转成为不争的现实,权利集中,下属人员无法放开手脚进行有效的多样式管理工作。管理客体上同样管理教学两面抓,如院系学生辅导员在管理班级的同时又接手教学课程,班级管理也行政化,使得学生过于被动,行政化气氛浓烈。总之,高校行政管理纵横管理、教学成为一种事实。
2、教学体系充当配角的尴尬
教学体系有教学主体、客体、机构、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组成其中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是组成的基本要素。主体包括广大的教学一线人员,客体全日制学生,教学机构就是各个教学服务性机构,据统计全国高校有一半的高校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在人数上旗鼓相当(不包括挂着行政头衔吃着教学空饷的),剩下的也是大有半壁江山之势,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行政管理角色已俨然成为主角,而教学一线教师却处于配角的尴尬处境,无论是教学计划还是科研项目都是按着具有行政管理领导的指示按部就班的执行,在纯粹的学术领域内也不乏行政的声音。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现行体制进行改革,真正让在教学一线有话语权,科研人员有选择权,教学的主体不能变味。
3、科研成为一种润滑剂的无奈
科学研究自古一直作为高校的三大核心职能之一,其举足轻重可见一斑。1977年邓小平同志说“重点大学即是办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在这一观点的提出下各大高校迅速展开科研制度的建设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加之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大力支持使得高校的科研逐渐成为高校实力水平的另一个标签,国家政策的支持高校科研对外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在高校内部分配申请上有难免流于一般的弊端,如科研学术哗众取宠,重视应用新研究轻视基础学科性的研究,尤其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上有很大管理人员的自我决策空间,导致科研人员积极性下滑,科研群体人数的减少,科研质量不高。在高校科研团体中科研任务分配制度不够完善,科研带头人盲目的追求科研数量导致科研课题后续的完成工作有时候成为学术领导平衡科研人员收入、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如何消除这种无奈需要高校科研从群体科研能力、素养、制度上改革创新,紧跟时代政策,扎实研究,以提高科研质量来保障科研各个环节工作的公正性。
三、二者运行的规范与策略的分析
高校教育结构平衡和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建设的进一步迫切需求,基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念,新时期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学体系的平衡与发展应当紧密连接高校实际情况,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探索出其运行的规范与相应的策略。
1、净化管理风气,提高管理水平
著名教育家李烈有句名言“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显而易见教师在教学系统中彰显着一马当先的表率示范,在教学管理上管理者要提高管理素养,具备基本管理常识,平衡心态树立“正能量”形象。“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要求管理者要立身行范,创造良性的团队环境,根治管理不正之风,严防管理散漫、效率低下、情面大于制度风气的滋生蔓延,真正做到管理和育人成为教学的招牌。
2、发扬传统师德,打铁要自身硬
在就职演讲中提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用在教育的教学上同样是掷地有声,师者虽不必贤于弟子,但是在自身专业领域内要有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和对本专业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提升个人自身的魅力不光需要足够的专业硬度,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内涵,能力与技巧结合才能够在教学的各个岗位上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以思想建设为根本,能力提升为重点,作风净化为关键,教学执行为手段,制度完善为保障,提高行政管理与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在高校教育之林中走上前沿,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3、协同不断发展,立足育人根本
合作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规划,行政管理与教学模块出现界限不清,各自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教学的制度混乱,管理效益凹陷,为消除高校这种弊端,其一,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部门学期计划,实行部门绩效管理制度有效杜绝个别行政、教学一把抓问题;其二,划清界限,独立教学模块,实行教学个人打分评估制;当然二者要在独立中协作,协作中同发展,全心全意服务与教育,服务与育人。
四、二者平衡与发展的社会姿态与思维方式
高校教育结构平衡和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现实社会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建设的进一步迫切需求,基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念,新时期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学体系的平衡与发展应当紧密连接高校实际情况,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探索出其社会姿态与思维方式。
1、不足当成动力,奉献成为习惯
任何体系难免有弊端,高校体系有特殊的群体,其有更强的可塑性、学习性、和先进的思维方式,先哲告诉我们“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充分的利用高校群体的易于接受缺点的特点把缺点当成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在管理上广纳谏言,开阔思路,进一步借鉴经验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模式;在教学上查缺补漏,时刻接受新知识,做到有的放矢,躬身奉献教育,埋头苦干,力争教学水准和科研能力具有核心的竞争力。发扬过去的三苦精神,夯实基础,以身作则打造具有高效特色的育人团队,
2、营造体系氛围,加强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人才又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当下形势下社会亟需具有创造性的专业人才,大学往往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栽培人才上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出台相关策,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求高校管理高层综合资源,学习世界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改革内部体制结构,借鉴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先进教学设备和高水平的人才做导师,例如,美国部分大学的合作试教育,即学校和工厂合作,教学与就业挂钩使得学生的专业更趋向于社会实用性。再者,学校和学校联合办学,院系和院系联谊都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新途径。
3、接轨教育变革,创新体系模式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全球化各个领域协作谋求发展的时代,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校也成为一个国家体现竞争力的另一面标杆,全球顶级名校绝大数都在西方区域,我国只在局部地区下个别名校才有明显优势,因此,“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基础抓起,在教学设备,手段、人才、管理、体制结构等等各方面改革,在国家实行新课改的指示下把传统的封闭的体制改革成一个开放式教学体制,放开手脚干一场教育变革,接轨世界整个教育系统,创新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教育体制,在这个意义上,无疑是一次伟大的教育革命。
结论
高校体系显著两大块是行政管理和教学模块,它承载着教育素质的导向、教育资源的配置、直接是高校教育系统的软件,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和社会直接联系的桥梁。我国现行的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无论在体制上还是执行的方法上都有传统管理的弊端,如何在新形势下多方位的改革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和教学相匹配,科研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培养出具有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这都是现阶段亟需思考解决的实际性问题,在整体上接轨国际教学水平,实现高校教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有力体现,从现行教育体制现状看,如何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和教学体系平衡和长远发展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作者简介:王明磊(1974--),男,河南新乡人,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学校行政管理探析:分析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应具备的素质
摘要:为适应形势的要求,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是提高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质量,办好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根本。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必要性,然后针对高校管理人员提出了应具备的素质以及解决方法,最终提高办事能力及效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行政管理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是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它强调按照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实行教学管理。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随着时间推移,如何提高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也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行政管理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否有效决定了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学校的竞争力。能否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办事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一、 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是提高办事效率的根本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世界高新科学技术的挑战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我国高等学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向管理要质量, 向管理求效益, 向管理要人才, 已成为高等学校客观现实的反映, 形势十分紧迫。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水平和能力的高低。行政管理工作复杂性、多样性,更是需要我们行政管理工作者思维清晰、敏捷,要做到“多记录、多思考、多请示”同时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又是帮助各级领导处理和协调各种内外关系、联系基层群众的重要纽带。然而,行政管理工作者能不能从分发挥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与行政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是提高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质量的根本。
二、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 专业素质
一个合格的行政管理工作者要具有渊博的学识,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过于单一,仅仅能掌握初级的行政管理方面知识,绝大多数都是在工作实践中摸索,这大大降低了行政工作的效率。最突出的例子就是 “学文的不了解理科方面的知识、学理的又不了解文科方面的知识”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应该着重培养综合性人才。知识越丰富越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在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校,没有广泛、、良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势必难以胜任。
(二) 政治思想素质
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明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政治上敏锐,在复杂的形势下能够明辨是非,不随波逐流,胆大心细。管理人员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管理育人”的重任,以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和人格感召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一切言行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准则。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同事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思想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一般比较清苦,管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甘守清苦爱岗敬业的献身精神, 要有无怨无悔、敬业乐业、孜孜以求、甘于奉献的精神,投入感情,投入精力,方能有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否则,就会由于社会分配的不尽合理感到吃亏而不安其位。
(三) 业务能力素质
1、 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科技、经济、社会的高度协调和与发展,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善于处理上下左右、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各种关系的能力。一个学校上下左右, 校内校外, 各部门之间相互都有一定的联系。综合协调是行政管理服务水平的集中体现, 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不论办文、办会、办事, 都包含着综合协调的内容。在开展综合协调中, 应秉承全局观念, 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 要合理协调好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努力为本校、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工作环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做协调工作千头万绪, 必须解决好协调中的急办事项和最难点, 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 首先解决好主要矛盾, 协调中的次要矛盾才能迎刃而解。如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或学校整体管理涉及的急办事项、互相扯皮影响学校或部门工作大局的问题、涉及到大部分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等, 都应集中精力认真解决好。只有协调好了校内校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抓住了主要矛盾, 在实际工作中才会事半功倍, 高效率地开展各项工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行政管理工作无小事。大事要抓, 小事要管。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点偏差便影响很大。应做到轻重缓急, 忙而不乱, 高速有序的运转。独挡一面的管理能力即指独立地完成好自己所分管的一个方面的工作能力, 包括计划能力和多谋善断的能力。行政管理工作错综复杂, 头绪繁多, 需要进行周密的计划。这就要求行政管理干部要有较强的计划能力。
2、 具有创新能力
当前高校教育日益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 行政管理人员应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管理经验,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改变过去那种“封闭、保守、静止”的旧思维模式, 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要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这就要求行政管理干部对事物的观察要敏锐,思考问题要周密; 要善于发现问题, 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问题; 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出改革措施; 要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将政策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视野,开拓思维,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要做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3、 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在管理工作中要多谋善断, 能够从多种主意中选择出好的主意,能从多种办法中选择出的办法, 并坚决果断地实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门类众多, 任务繁重, 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人起到独挡一面的作用, 才能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 达到提高整个学校行政管理质量的目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说, 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是不可缺少的才能。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沉着、宽容、耐心、头脑冷静、豁达大度, 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和善地与人共事。遇事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 正确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更离不开内部的团结协作。明确人员分工, 确定工作目标, 落实工作责任, 把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同时, 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应配合默契, 专长互补。承担重大的工作任务时, 要全员动手, 密切配合, 各显专长, 使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成为一个优化的工作群体。事物都是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
三、总结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和不断创新,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解决问题,才能更加合理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清晰的认识到自身辅助领导与服务师生的重要性遵循行政管理工作的活动规律,才能更好的为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学校行政管理探析:社会环境下小学学校行政管理措施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学校行政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策略发展内容之一,无论是网络环境还是社会教育环境,都对于行政管理的的方式方法产生了一定影响。下面,我们从小学学校的行政管理现状及特点入手,针对性的提出增强学校行政管理方式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学校;行政管理;措施探析
一、小学学校行政管理现状
对于小学学校来说,行政管理决定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左右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影响着学校的教师行为和教学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学校行政管理,对于未来的学校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行政管理部门所具有的承上启下功能,是学校中内外重要的位置点,承担的宣传、服务以及联络等工作不能无一够体现出学校的基本管理水平,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目前,学校行政管理思路还较为陈旧,不能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与制度完成学校的建设工作,不能以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切实约束教师的行为和教育的基本方式,混乱的组织方法导致行政管理政策不能够真正被落实到实处,没有起到应有的行政管理作用。在这样的行政管理现状之下,小学学校缺少原有的行业竞争,相关教职人员收不到环境的约束,不能对于自身教学管理水平进行完善。因此,在这样的小学行政管理背景之下,以新型措施来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学校行政管理基本措施
通过对于小学学校行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管理方式的缺失与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小学学校未来的竞争与发展。在当前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改革行政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方案,是学校发展必经之路。
(一)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
从目前小学学校内部管理上来看,一部分学校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至上,过分突出的部门行政意识弱化了学术人员的参与和决策机会,各个学术专业人员不能够及时对于学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学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有效协调的部门,通过有机分工、合作制约来协调权力分工,将两者之间协同一致,共同促进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小学学校来说,虽然其学术意识与行政服务意识不强,但是从学校内部对于这两者进行划分,能够保障切实贯彻“为师生服务,以教学为主”的教育理念,保障行政部门和学术部门能够以公正、民主、科学的方式进行裁决,提升学校事件决断效率。
(二)加强在职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理念与教学宗旨都在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小学学校想要切实掌握新型的办学理念,快速及时的实现自我办学完善,就需要从不同学校行政管理中学习经验,通过对于教职人员的现代化培训来提升行政人员的基本学校管理理念与管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保障管理人员适应当前社会的基本需求,以教育发展的长远角度来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效率。
在时代的发展中,网络与英语的重要快速展现出来,学校在人才管理与培训中应该重要注重对于教职管理人员的外文水平的提升,保障其能够以较为流利的水平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面,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进行基本的资料查找,以现代化的技术完成教学任务的设置和相关经验的查找,保障以互联网为工具实现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和交流。总体来说,加强对于小学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是对于其自身提升完善的重要措施,也能够保障学校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三)实行激励制度
虽然学校作为一个事业行政单位,弱化了基本的惩奖制度,但是在现有的大环境之下,学校的行政人员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精神激励来调动自身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工资、住房还是职称等实际问题,都有可能对于教职工的工作状态进行影响,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该改善当前的管理理念,对于行政管理人员采取物质、精神激励方式,保障快速了解、尽量解决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工作潜力,提升行政管理的基本效率。
对于学校管理人员来说,激励制度的实行正是学校行政管理与时俱进的体现方式,在现代化背景之下,激励机制的应用实际是从员工的角度分析了自身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鼓励,能够让其更为积极、配合的完成工作,令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随着员工的自我积极心理得以提升。
三、总结
通过上文对于小学学校行政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行政管理制度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变革,以崭新的面貌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在这样的现状基础上,我们从多个方面探索学校提升行政管理的具体策略方案,从人员、战略以及学校内部制度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小学学校应该从自身行政管理现状入手,以此策略为基础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完善和提升,实现学校的进一步提升。
学校行政管理探析:民办学校行政管理的问题及创新
一、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这恰恰是因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简单、粗放的管理,越来越被不断精细化管理分工所替代,这一过程不仅使很多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譬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内部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需要行管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且这一过程还派生出大量的公益、慈善、社团等非赢利性组织需要改进管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行管专业的建设甚至比其他很多其他热门学科的发展都快,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步向涉及到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组织等公共管理演变。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及时,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其一、较之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在遵循培养行政管理人才规律,迎合公共部门、企事业组织职业需求,注重专业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更具灵活性。更能够根据自身院校的资源和特点,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才。
其二、民办院校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基础资源、专业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确保行政管理专业在民办院校建设所具有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人才。
其三、改进专业课程在课程实践方面的措施,注重实践的教学,注重实践基地的建设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