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林业经济发展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生态文明下我国林业经济发展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简要概括了我国目前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经济发展;意义;现状;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林业承担着保护改善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等多项任务,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经济则在帮助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论断更加明确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产业是通过加工林业资源、提供木材、花卉、药材、森林旅游产品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并获得经济效益的产业。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主体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从国际意义上来说,通过一个国家的森林绿化覆盖率及其国家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生态环境的优劣及文明发展程度。林业是生态要素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林业在生态建设的很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我国由于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盲目采用有增长无发展的消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对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索取日益增强,进而导致大量生态资源在人类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下濒临枯竭,大气污染、沙尘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随之加剧,这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意识到:我们应当自觉地走林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开始关注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及时推出了保护天然森林资源、退耕还林、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等诸多生态林业工程,逐渐改善了环境、获得了很好的环境治理效果。林业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门,也是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以森林为主体的林业资源承担了林业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随着我国近年来由于过度关注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的出现,生态服务需求已经成为当今人们对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要求,林业经济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飞跃,林业经济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林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2.1森林资源大幅减少且林业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

近年来,由于对林木的乱砍滥伐,我国大木材的数量急剧下降,整体森林的蓄积量也急剧下滑。在人工造林中,幼林由于树种的单一也极易死亡。导致林业产业的森林资源支撑较弱,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停滞,质量不高,进而经济效益不佳。从资源分布来看,我国东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而中部、东部次之。但是,东南部发达地区,如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的林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而相对的,我国西部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是却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资源的优势,产权配置不合理,且市场中由于例如地方产业垄断、进入外地市场成本较高、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出现市场融合度不高的问题林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这也致使全国林业经济地区发展较为不平衡,各区域资源的拥有量和发展速率没有达到统一。

2.2林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在现阶段,林业企业的规模不大,技术含量较低,效率不高,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现代林业经济发展产业链较短,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林业产业中的一、二、三产业发展极不协调,林业产业中的及时产业所占比例仍比较高,而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降低了整体的经济实力,对林业经济效益的拉动力不够,这成为了阻碍我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加快转变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方式可以促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林产业区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带动农民增收。林业第三产业不光是林业产业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整个林业产业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反映林业现代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2.3林业产业科技发展水平滞后

林业经济的发展,质的飞跃还是需要靠林业科技的发展创新。然而,目前我国林业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有很多地区林业企业的科研技术人员、科研手段等还严重欠缺,林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较为缓慢,创新成果很少。这也导致行业科技创新方面停滞不前,科技创新能力与林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林产品科技含量低,落后产能庞大的问题长期存在,加工林产品的相关机械设备智能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例如人造板质量参差不齐,总体无法保质保量。林业产业的经营运行,尤其是林产品的制作人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木材销售厂家利用人工分检原木进行销售产品的分检,板材、家具利用人工分检进行原材料的分选分检。但目前存在人力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现状。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得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人工劳动成本日益增加。林业产业现有的科技水平没有与我国现有科技水平相匹配。所以林业产业科技的发展创新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

2.4林业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执行还不到位

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制度和严明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然而,现阶段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和林业相关产业及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林业的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的执行还不到位,存在着一些破坏林木的违法行为,一些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未能得到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3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目前林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可以采取4个方面措施。

3.1提高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解决林业经济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可以从树种的选择、培育开始,加强对森林树种生长过程的监管控制,提高成活率。并且切实加大林地以及湿地清理力度,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在进一步提升林业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的质量过程中,也可以打造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提升地区林业经济的同时,也是一种可以缓解林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针对地区发刘曲星等:浅论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展不平衡的市场经济情况,可以通过发展林业资源,优化制作成本,进而降低市场价格的方式较快进入外地市场,促进市场流动。并且可以加大有关地方产业的宣传,利用互联网提高地方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促进地方林产品外销,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3.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要积极发展林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应依照国家或地区林业政策确定优化方向,通过改造和提升林产品流通业,扩大林产品市场流通市场规模,大力发展森林绿地旅游生态休闲产业等方法,达到充分开发第二、第三产业市场,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可以在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资金融通,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理财属性更符合中小微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而林业产业中中小企业作为产业的过半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可以有效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开发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对于中小企业起到发展模范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加龙头企业,提高核心企业数量,为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担保质押,促进林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达到发展林业产业,提高林业经济水平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木材加工业供应链金融结构和风险研究的实地调研时,发现绥芬河市木材加工业群就存在龙头企业几乎只有三峡木业一家的情况。龙头企业数量稀少导致三峡木业无法充分的实现自己核心企业的作用去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供应链金融,经调研得出引入铁路仓单质押的方法才可以化解中小木材加工业的资金困境。所以如果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去打造龙头企业,也是一种促进林业产业的方法。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林产品宣传,增加线上销售模式,进而扩大市场范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经济发展。

3.3提高林业产业科技水平,实现林业经济发展

依托国家“中国制造2025”政策来迅速提高林业产业科技的整体水平,需要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利用互联网+提高林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解放劳动力,优化产业体系结构,提高林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例如目前市场上已开始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智能木材分检设备,一台设备可以成功地替代至少6个人进行木材分选检查工作,提升分选技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速度,这就是我国自主开发技术,利用研发的高质价优的智能设备来提升产量,解放劳动力的实例。再比如目前“中国制造2025”政策近期技术成果无人机设备,也可以用于林业产业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林业播种、喷洒农药、火情预警等等林业生产活动,可以有效地替代人工作业、代替大型飞机机械设备作业,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提高林业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是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3.4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加大林业执法力度

针对我国林业体制政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进行林权改革。认真按照国家规定的“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要求,明确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切实落实林业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制度。其次要加大对我国商品林使用权方式的研究和改革,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有关法律也在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中施展着重要作用。必须建立“生态优先”的立法思路,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相关法律制度,控制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耗。同时,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国有林地减少和逆转,加大对林地和森林砍伐和开垦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木材加工经营单位也要依照法律制度加强监管。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通过法律的强制力量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加以保护,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总之,目前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虽然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更多的发展机遇。为了推进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国现代林业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对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和分析,遵循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经济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曲星 陆娟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探析

摘要当前,随着林业资源不断发展,国家对林业资源也不断加大开发力度,林业经济也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大形势下,林业发展也开始走向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进行研究,并分析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分类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很大推动作用。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使林业经济发展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符合,进一步推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应当对科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效运用。本文主要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进行分析,从而为科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运用提供理论基础。

1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1.1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在影响经济发展方向方面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从而使经济系统组成,该系统在结构上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并且具备调节作用[1]。换句话说,各种因素具有十分广泛的涉及范围,其中包含政治及文化等方面,各种因素相互之间并非独立关系,而是能够相互促进。由于我国地域比较广阔,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其经济及文化也具备自身特点,所以不同因素也会产生不同效应。因而,在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合理选择,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1.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经济发展模式属于较大的一个总体系,其中所涉及经济模式包括很多类型,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其中一种。具体而言,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对地域发展特色及前景进行综合考虑,与多方面条件相结合,如社会实际状况及林业发展状况等,从而将对林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模式制定出来。从实际情况来看,正确合理的发展模式在林区发展方向以及速度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所以,在对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当对国家政策、自然状况以及文化等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2.1以发展速度角度分类

从林业经济发展速度方面而言,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即渐进式与跨越式。其中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缓慢进行与循序渐进为理念,这种发展模式未能够使林业发展后续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且在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方面也并无太大作用,在较短时间内也无法使林业经济发展落后情况得到改善。而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就是指落后林业建设人员以他人经验为依据,将发展阶段直接跳过,从而赶超目的得以实现。对于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发展动力就是科技创新以及体系创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发展理念,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根本途径,从而使林业经济模式加快转变,从而与发达国家间差距减小,在较短时间内便使发展升级得以完成。该模式对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且能够对生态社会加快建设。

2.2以绿色程度角度分类

依据不同绿色程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三类,即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与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2]。对于深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而导致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并对相关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其要求人们能够对环境发展及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内容进行较好处理,使环境与经济实现共同发展,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两者能够保障平衡,应当在不过度开发林业资源基础上得到较大经济效益,应当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使人类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对于浅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虽然具备一定意识但缺乏具体方法,往往突显在环境破坏方面所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不断将其扩大,属于比较消极的,甚至是从反发展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林业发展。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人们未考虑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只看到自身利益,这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错误的,会威胁到人类生存发展,应当摒弃。

2.3以开发程度角度分类

依据林业开发程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种:即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结合特定政治、经济以及地理环境和理论观点而出现的,该模式将区域经济自我健全及完善作为指导方针,以其生产及流通体系而言,主要是将内循环作为基础前提。对于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在其理论中林业具有独立性,因而应当依靠自身进行发展,该模式缺乏整体观念,并未能够清楚地认识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林业仅仅是一个子系统。对于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属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及要求,该模式将广泛联系外部经济作为前提,以事物之间联系层面对待林业发展,也就是其认为林业和社会上其他行业之间有着十分密切联系。所以,在对待林业经济发展方面,应当提升至社会林业高度,积极进行推广,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对林业加强关注,使林业能够向全方面及深层次方面发展。

2.4以发展阶段角度分类

依据林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可将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为两类,即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及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3]。其中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所指的就是人类高于自然,未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过度利用林业资源,并且未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及垃圾,从而严重破坏林业资源;同时,也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对于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其使人类与自然保持平等,选择和平共处理念,不但能够对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并且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从而使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三者之间达到平衡状态。

3结语

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林业资源进一步有着决定性作用,为能够使林业资源得到更好发展,应当充分掌握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内涵,并对其分类清楚理解并且掌握,对科学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选择,促使林业资源向更好方向发展。

作者:张军 单位: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对策探析

[摘 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材业经济领域逐步显现,探究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变得迫在眉睫。本文对黑龙江森林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黑龙江省林业开发方面存在破坏严重、林业开采量大但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提出提高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策略和措施,以谋求林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林业经济;林种结构;人均收入

1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现阶段林业开发破坏严重

近年,黑龙江省虽然在林业开发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作为全国较大的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由于过度开采而使林区遭到严重破坏。1989-2005年,黑龙江的国有林地面积、林分蓄积大幅度下降,国有林地消失231.5万公顷,下降12.8%;林分蓄积由16.8亿立方米,减少到13.1亿立方米,下降22.0%;择伐455.6万公顷,占整个采伐面积的72.5%,同期疏林地增加46.2万公顷,非林业用地增加113.6万公顷,而同期疏林地人工造林面积只有9万公顷[1]。

1.2 林业开采量大利用率低

黑龙江省森工林业开采量大但效率低,同时衍生出众多其他问题:

(1)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地方财政困难。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林木蓄积量由开发之初的7.3亿立方米,下降到5.3亿立方米,下降了27.4%;地处小兴安岭的伊春市可采的成熟林蓄积不足500万立方米,比开发之初减少98.3%。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停止了采伐,对人工林的木材产量进行了大量的调减,而这些地区多是“木头”财政,大兴安岭地区财政收入的90%直接或间接来自森林工业,停伐后对地方财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偏重资源开发,忽视环境保护,生态条件恶化。长期的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脱节,使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生态条件受到严重破坏,大小兴安岭森林过量采伐,蓄水固土抗风沙能力大大减弱,给整个东北、华北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的所有制结构也不尽合理,采掘工业中的国有大型企业一直是城市经济的主体,地方经济结构不合理。

2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保护和扩大天然林比重

黑龙江省天然针阔叶混交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12.7%,比例较低,同时,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也在不断减少,2008年森林覆盖率仅为44.60%。可见,保护和扩大天然林覆盖率是实现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1)防止毁林开垦,偷砍盗伐天然林。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共管,只有群众参与,才能做好森林管护工作,加大“天保工程”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并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对全省林权界线进行清理、核定;严厉打击破坏天然林资源的行为。

(2)加强天然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配置必要的扑火监测、预测预报系统,健全防火组织领导机构;大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增强防火意识,降低森林火灾隐患。同时注重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健全林区防治机构,改进防治手段,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防治需要。

2.2 完善林种结构,提高人均收入

完善黑龙江森工林区的林种结构的基本原则是:以适合用材林基地的要求,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较为适宜,对森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发挥有利为起点,根据客观条件,从用材林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林种结构,在人工林比重不断加大的基础上积极提高天然林比重、成熟林比重,使之满足用材林可持续开发的需要。同时,注重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调动林业人员管理与经营森林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3 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黑龙江省林业经济中科研投入非常低,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走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迫在眉睫。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现代化。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林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2)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二要抓好良种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2]。

可见,在林业发展上加强科研投入,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4 政府对林业经济发展给予优惠政策

以改革为动力,用新思路、新办法广辟就业门路,妥善安置减产转岗富余人员,对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此外,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是加快林业建设的动力和支撑,也是实现以上各策略目标的基础。因此要保持林业可持续发展,只靠一时的行政命令难以奏效,还必须制定具体的措施。

(1)加快林权制度改革。根据“产权明晰,权限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让林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打破原有的产权结构形式,把国有林场推向市场[3]。同时,还要调动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使农民真正成为造林绿化的主体。

(2)发展多种造林模式。推行股份制造林和各种联合形式的合作造林,鼓励农户之间、农村与乡镇集体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自愿组成联台体,实行规模经营,联合开发,使劳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合理配置。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我国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虽然近些年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总体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有序发展。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认识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怎样理顺和解决现实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1.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

一是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总量少,质量低,分布不均,已积累了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形成了四大心腹之患:沙漠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旱灾严重、洪劳灾害频繁,近50年来我国平均每3a就出现一次大涝。二是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三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m3/hm2,相当于世界平均114m3/hm2的68.5%。

1.2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①片面追求灭荒速度及数量,忽视了对林木培育目标及市场前景的分析和判断,树种、林种趋同化现象严重。②对提高林木质量特别是种苗及抚育工作重视不够。如今年实施的山西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由于苗木短缺,在施工时只能是有什么苗木栽什么苗木;③林木管理跟不上,火、病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虫害等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经济效益差。

1.3 林业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基础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总体看,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建设速度慢、现状距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三防”体系建设(防火,病虫害,公安),“四站”建设(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和木材检查站),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

2.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局部地区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虽然环境治理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每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农林牧业的生产,人口与土地矛盾日益尖锐。

2.2 水资源短缺

据了解,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4位。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量2710m3,为世界水平的1/4,每公顷均水量为26595m3,为世界水平的3/4,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全国的20%,而耕地占全国的64%。

2.3 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仍在加剧,并不断向周边扩展,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区最为严重,1993年我国废气排放量为11.0万亿m3,未包括乡镇企业。

3.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1 重用材,轻护林

有关部门有任意改变森林的经营方向,忽视有效协调生态和经济同步的发展,诸如平原农区,迫于烧柴奇缺,而过度采伐或过度疏伐林网,以致破坏了农田林网的基本结构,使林带网出现缺口,有的地方至出现对水源林实行砍伐或强度择伐的毁林行为。

3.2 资源消耗量大

由于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按自然规律和林木特点办事,重木材生产,轻生态效益。我国现正处于工农业经济发展中期,各种原材料需要量大,技术又较为落后,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所以造成现在林业资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产力的现状。

3.3 人口增长较快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土地资源有限,贫困乡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日趋紧张,农业人口无地可种,迫使乡村穷人向森林边缘地带迁移寻找农用地,蚕食森林使林地变为农地,同样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增多对各种木材的需求也增多,造成林木不断地减少。

4.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采取保护性策略建设、经营和保护森林现代自然保护是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的关系,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的经营。我们过去对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大都是单项进行的,如土壤利用、森林经营、森林工业、水源保护等,脱离了整体的经营管理方式,有极大的局限性。为了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就要按照生态的原则作为自然保护对策的主要基础。

4.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把“自然保护”的含义确定为“对人类所利用的生物圈的管理,旨在使它们既可为当代人提供较大的持续利益,又可为世世代代人保持满足他们需要和渴望的潜力”。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4.3 依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探讨和完善补偿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在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上,林业补偿问题已被证明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林业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补偿依据,补偿来源,补偿数量,林业补偿能否为社会承认,关系到林业补偿是否得到实施;林业补偿的大小,关系到林业补偿的效果。值得正视的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百业待兴,而环境资源林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工程,耗资甚巨,一个完善的补偿机制只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建立。

4.4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源节流,促进森林资源增长

一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建立森林资源首长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局、林场要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扩大森林资源,提高生长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杜绝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纳人任期目标,列为考核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应在完成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上,计算出当地森林年生长量,并有步骤地促使森林生长量与消耗量向更合理的比例发展。其次,调整采伐结构,挖掘木材潜力。扩大中间利用,既可减轻可采资源的压力,延长成熟林使用年限,又可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培育期。再次,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三是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促进森林资源增长。经营好现有森林,抓好荒山荒地造林。在当前造林绿化的高潮中,要改变那种只求数量的造林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应大力发展工程造林,确实做到“造一片,成一片,管一片”。再次,因地制宜,抓好封山育林,积极扩大森林面积。封山育林是投资少,见效快,是符合自然发展要求的措施,既能有效地保护资源,又可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

林业经济发展研究:以特色林产品开发为动力促进地方林业经济发展

以特色林产品开发为动力促进地方林业经济发展

吉林省是林业大省,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受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影响,森林资源,特别是林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各种林产品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十二五期间,是吉林省建设小康论文联盟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吉林省林业发展的重要的机遇期,面对发展的重任,如何充分利用林业的自身优势,破解发展的瓶颈,创新发展思路,切实提高地方,特别是林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林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林企职工的生活水平是当前林业管理工作人员面临的首要任务。

1 加大林产品开发、精深加工是国际、国内大环境的要求

众所周知,森林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护沙、调节气候、杀灭细菌、消除噪声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经验证明,如果一个较大的国家或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而且分布比较均匀,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农牧业生产就比较稳定。但在过去,由于人们的环境、生态意识淡薄,以及受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影响,林业企业对森林资源的开发是单纯的,甚至是掠夺式、破坏式的,不仅造成了森林资源的锐减,而且同时也带来了重大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全球变暖,灾害性天气增多,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等。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各国都相应地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我国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实施了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在内的,旨在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多项林业、生态工程。这些与林业发展相关的重大工程的实施;一方面起到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对森林资源永续发展,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但另一方面林业企业也必然要面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的任务,也一定会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要妥善处理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解决职工生活问题。特别是随着采伐量的大幅减少,改变林业发展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已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各个林业企业积极影响国家的林业政策,千方百计探索林业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加大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力度,拓展产品种类,树立林产品品牌是目前林业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2 地方特色林产品是林业企业谋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林业产品面临着资源短缺和政策压力、环境压力和生态压力,而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一些新兴的林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一些原来很难驯化和人工培养、栽植、养殖的林产品已经显现出强烈的市场需求态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非林木的林产品也一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同样能够成为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分析林产品的构成,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产品更容易开发、利用、发展,形成规模,形成产业,更加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而被消费者认可。因此,对于地方林业企业来说,发展林产品产业,要从当地的林产品特色出发,开发当地特有的、具有潜在优势的、符合生产加工要求的、在国内国际可能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林产品,集中全力,利用政策优势、人才优势扶持地方特色林产品开展、生产、销售工作,逐渐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建立起地方林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实现特色林产品开发的思路创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色林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关注传统的特色林产品,如吉林省的参业、鹿业、蜂业、中药材、林蛙、食用菌、山野菜、干果、浆果等种植、养殖业外,更应看到人们注重的绿色环保休闲的观念,从而开发森林旅游业。吉林省是林业大省,森林资源丰富,白山松水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厚的背景,作为地方林业企业可依此大做文章,开发充满吸引力的森林旅游路线。在旅游项目上可以充分结合当地的林产品特色进行设计,既让游客看得美,吃得好,还要让他记得住,带得多,从而在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隐性地进行产品推介,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对传统林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开发的林产品。比如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的林蛙油产业、野果制药、饮品以及各类林产品的保健产品等都可以看作是新林产品;再比如对林木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研究,也可称为是新的林产品,所以,地方林业企业也要在这方面拓展思路。

总之,加大对地方特色林产品的开发力度,对于促进地方林业经济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