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中政治教学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政治教学研究:高中政治教学的学生问题认识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心理,尊重学生的情感、认知、人格和见解;实施民主教学,不断深入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焦虑感、紧张感和压抑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活跃,从而使学生乐于提问和敢于提问。
2.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让学生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空间,从而使学生有充足的准备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教学过程,其内容应该是不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并且教学的结果也应该是开放的,不能拘束于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1.趣味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鼓舞和激励。俗话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思维、心理、生理等方面特征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并从学生喜欢的实物、事实入手,采用竞赛、辩论、讲故事的方式创设出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情景模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提出疑问。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等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中,以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声音等取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的一味讲授,以具体的、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善传统教学的不足,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平台,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学习欲望。
2.问题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出问题的意识是教师教学的目的,通过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了解,创设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节时,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典范,并联系现阶段高中学生之间的盲目攀比、高消费和铺张浪费的现象,以及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当代大学生是否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因此,通过对问题式情境的创设,鼓励了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合理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3.活动式情境的创设。
高中思想政治中一些内容的现实性是比较强的,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进行活动式的情境创设,其中包括研究式、表演式、参与式的活动教学情境等。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成果和历史进程”一节中,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成8组,每组5到6人,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课下收集邓小平同志的资料和历史功绩。然后在课堂上让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对本组演讲的结果进行阐述,鼓励学生积极地提问,并活跃课堂气氛。最终,在学生分组讨论结果的基础上,对小平同志的一生及历史功绩进行评价,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延续,并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
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精心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是应当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国民收入的分配”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问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的根本目标,那么现阶段为什么有那么多穷人?贫富差距为什么在不断拉大呢?有的人吃不饱饭,而有的人为什么拥有豪华别墅、轿车呢?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他们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提出疑问。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由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总是以新的问题为起点,进行不断的循环往复。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一个学生不是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学生只有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
高中政治教学研究:高中政治教学资源的开发解析
一、教育中介系统的开发利用
教育中介系统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不言而知其影响与作用之大,教育中介系统范围很广,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其技术含量与操作也越来越简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很显然在有些地区乡镇或偏远农村根本使用不到这项技术,那就只能利用课本,至少在最近几十年里课本不可能被淘汰,更不可能被取代。课本教学。政治老师要转变其固有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开放合理的对待政治课本上的内容。运用开放性的思维去开发教材,针对教材中的一些细小的知识点要善于发现,纵观现在的高考,可以现在政治考试单凭死记硬背已不行,全卷充分体现着学生会用脑,会结合实际创新的思想。所以作为一名政治老师一定到跳到书本之外,但不能脱离书本。让学生自主的收集材料,然后结合书本内容进行分析,教师点评,让学生讲已经学过的新知识与旧知识连贯起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连贯的掌握好政治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室形成一个知识系统而不是一个点,既能方便记忆,也方便学生掌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只能是越来越便利于人类,当然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体现这一点。很多高校现在都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师可用幻灯片等形式合理的组织教学,也可以将网上下载好的资料图片方便的传递给学生,课堂中也可以随机播放一些搞笑娱乐的歌曲或者视频,舒缓学生的心情和由于长时间学习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是一些与政治内容相关的课题。网络的普及也方便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也给学生们带来福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浏览网页,获晓新闻内容,所以学校也可定期的组织学生到已经联网的机房,让学生自主学习,摘录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材料。
二、丰富课堂内容,积极应对突发情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在自己预想范围之外的事件,此时作为政治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破口大骂,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要培养教师积极应对事情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教师也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不至于沉闷,让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开心的学习,努力把的政治内容变得活灵活现,展示作为一名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或家人,尊重他们。
三、政治课堂资源与开发利用的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教师授课知识就属于意识流的东西,只有学生学好这门学科,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所以意识很重要,意识的改造就靠老师们的悉心培养,教师就应该学会创新能力,带着自己的学生去创新,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用的人。学习政治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近期国家动态,丰富自己的视野,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不落后于未受教育者。学习政治使学生更加成熟,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原有的读书观。培养出真正有利于国家的人。使学生拥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辩证的看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不鲁莽,谨慎行事。在校高中生整天在校学习,也不知社会多复杂,一旦走入社会,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黑暗的事情会变得怯弱,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政治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一些社会上不公正不公平现象,有助于以后遇到相同时间能冷静对待,从容的处理,学好政治有助于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念,形成广泛的政治共识。六、结语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离不开政治。
高中政治教学研究: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基础性与前瞻性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基础性与前瞻性简述
从高中政治教学的价值取向来说,这门课程起着“(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重任。我们注意到,在课程标准的这段表述中,其实也包含着基础性与前瞻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探究和社会实践是从生活与社会等基础性因素中寻找思想政治认识的一种行为,是基础性的一种体现;而树立的理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终身发展等,则是前瞻性的一种体现。可以说,高中政治教学要做的一件主要事情,就是引领学生通过对现实的分析与思考,奠定前瞻性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思想。
那么,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基础性与前瞻性在国家、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各自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看基础性。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原有的社会认识及政治基础已经有一部分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经由国家意志进行扬弃,而个体显然必须服从于国家意志。因此现代社会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较大的基础性就是转型时期以及市场经济建立初期,国家、社会和个体共同依赖的现实。
再看前瞻性。我们上面说个体必须服从于国家意志,这里并没有强迫色彩,因为国家意志本身反应的就是个体意志的总和,当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统一时,就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由于社会精英的引领作用,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都会存在或者都会设计出一种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社会模式,这样的模式将成为引领社会个体的强大力量,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前瞻性。比如说我们国家目前提出的“伟大复兴”就是这种前瞻性的国家意志体现。当然,前瞻性中也包括社会个体的生活目标、理想价值等,只要与国家核心价值体系没有冲突,那么在国家意志中就有可能得到体现。
二、基础性与前瞻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统一
基础性与前瞻性是互相依存的事物,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力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这种基础性与前瞻性总不能做到良好的统一,较大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试卷上答的是一种前瞻性,而在实际生活中影响自己思想与行为的却缺少前瞻性的体现,基础性被异化为不求进取的现实主义。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这两者的统一呢?
以《政治生活》中“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一小段知识教学为例,其中提供了一个“我们总要参与 我们总会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图表,其中高达71%的人认为“政治与我息息相关,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相信这一数据,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学科考试之外,就只有休息或者渴望中的游戏,哪里有半点政治的影子呢?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形,笔者确定了本知识教学的基础性目标与前瞻性目标。
基础性目标指的是通过更细致、针对所教不同班级的调查(本人教三个班政治),确定了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对参与政治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并且通过口头调查等方式,掌握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制定了基于学生生活,提取生活素材中的政治生活因素,实施基础的政治生活教学的目标。
前瞻性目标是指在基础性目标得到实现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关系密切事例的提供与分析,将他们对政治生活的认识提高到“积极参与,维护权益,促进个体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高度上来。
应当说确定的这两个目标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比如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说自己不关心政治,没有政治生活,但在提及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节目,看网上的新闻,尤其是近期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国的领土、领海争端,愤怒于日本否定历史,愤怒于菲律宾伎俩不断时,我们说这实际上已经参与了政治生活,只是这样种政治生活具有间接性,对自己的实际生活没有直接的影响而已。而当有学生提出“我家住的地方被征用,面对着拆迁”等问题时,学生的反响更为热烈,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多,也有学生对看到的或遭受到的野蛮拆迁表现出强烈的看法,笔者也及时说明了这也是一种政治生活的参与。只是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抱怨,而应该从“政府权力的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民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并结合法律提出自己正当的利益诉求等。当学生认识到“不能以野蛮对待野蛮”,而应当“以法律作为判断的准绳”时,我们认为前瞻性目标是达到了的。如果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那今天看起来的前瞻性目标届时将成为彼时社会的基础性目标。而我们追求的基础性与前瞻性也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三、对基础性的前瞻性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是个难点,难就难在事实上的前瞻性容易被学生的基础性所否决,因此才会出现思想政治教学仅仅是教学,而无法真正对学生起到一种思想引领的情形。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基础性进行一种前瞻性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怎样才会走向有效。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的回答是:在严格遵守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努力确定学生的已有思想政治观念,判断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当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国家思想政治的课程意志向学生传递或渗透,并对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影响。我们认为,只有尊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切实做到“以学定教”,才能让思想政治的教学焕发出真实的活力。
高中政治教学研究:高中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解析
1通过创设情景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政治课,关键在于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一些说教性的东西,为了取得高分,还得背诵很多知识点。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提出的情境教学便是考虑到这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些寓言、笑话、名人故事和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讲《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我结合当年发生的非典事件,讲了政府在这场百年难遇的灾害面前如何领导人民抗击非典的,我特别举出了一些为非典牺牲的医生的具体事迹,让事实告诉同学们政府在这场灾难面前都为人民作出了哪些可歌可泣的事情,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和结果,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了没有政府的另一场非典的局面。通过情景的创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多媒体集动态或静态的画面,文字,声音为一体,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多媒体是对学生思想、耳朵、眼睛的延伸,学生坐在教室便可以环游世界,知晓天下事。我经常在课堂前几分钟播放预先选择好的电影短片,课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等等,效果非常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情景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一定要和当堂讲授的教材内容相关,不能只为活跃气氛而设计,为讲故事而讲故事。
2通过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目前,教育界教师观念的重大变革在干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子式教育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问一讨论一概括总结。具体来说就是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讲第二单元“生产、芳动与经营”的第四课时,我首先问我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创造上与其他性质的社会究竟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需要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的经济生产模式有比较深人的了解,接下来,我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把自己的主要观点写下来,大家一起总结。学生畅所欲言,从生产资料的占有制到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工人数量的多少到他们的权利与义务等等,不仅说出了老师想要说的知识点,还有些是学生自己新奇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断调整自己的观点,这样对问题认识得就越来越深刻。当然,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要居主导讨论的方向,防止偏题。采用这种方式时注意问题的深度一定要适度,而且好形成难度深度有坡度的问题组,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其次对于有不同观点的尤其是和书本观点不一致的同学不能批评,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进行引导,进行有理有据的说服,当然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有对事情的不同看法,我们不能强求统一。在讨论和辩论过程中,一定要适度引导,不能让学生跑题,更不能流于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
3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乐于创新
评价体系在教学中起着指挥棒和导向的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要,不能只以分数定成绩,要综合考察学生平时的表现;二是评价的内容一定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有章可循,认可分数的公正性;三是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做到公平公正。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评价方法,每学期开始,我就会把自己的考评方法制定出来,并征求班干部,家长以及全体学生的意见,并在班会上提出来,获得通过,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这个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还包括平时的表现。表现好会得到加分,不好会扣分的,每次加的分和扣的分都有登记,让学生明明白白。这样以考评促进学生关注自己日常的言行,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政治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目的,远比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在考卷上写出的分数更有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研究:浅谈高中政治教学的激趣艺术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对政治概念、观点的论述如果采用枯燥地讲解,教条主义的说教,会让学生对政治学科感到厌烦,课堂教学显得空洞、苍白无力,很难让课堂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因此,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人就介绍几种激趣的方法: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可以说,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无论上什么课,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那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关注师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用大爱温暖每位学生的心,尤其是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每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他们都是这个班级不可缺少的。
二、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之中,即通过熟悉的社会生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情境教学注意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的状态。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独角戏、注入式的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情景模拟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导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我在讲“价格与供求”时,设置了“牛奶市场”情境,我让全班同学扮演投资牛奶市场的团队,要求“团队”根据“奶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牛奶价格的变动,做出是扩大规模养奶牛以赚钱还是杀牛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决策集团”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决策集团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形中他们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因而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时代,也不能滞后于时代。新教材增加了一些具有真实性、新颖性、代表性、深刻性且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背景材料,就是明显的例证。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联系怎样实际呢?
1、课堂教学必须与现实生活,尤其是最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相联系
在教学中要善用时政新闻,捕捉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事政治主要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状态和趋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是人们了解现实,立足现实,预测未来,进行决策的依据。时事政治教学是指在政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的政策教育,透视社会热点,正确认识形势,把握时代特征的一种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联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学生周围的社会现象、国内外大事,把学生的已知概念、原理和观点与近期的客观实际、时政重点、热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为此,我们经常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刊,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时事》杂志等。例如伊朗局势问题,欧盟多个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美国敦促伙伴国摆脱对伊朗石油的依赖,中国对这样的局面应怎样看待?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并让学生讨论。这些事件有什么样的政治背景?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样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新理念的明确要求,即“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教学中,教师除进行课堂教学外,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以及举办墙报、看电影、电视等,同时,结合实际,举行时事演讲。这种大、小课堂的结合,丰富了政治课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既从理论上讲解各种投资方式的区别,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我国投资市场的现状,撰写 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示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体验,培养学习兴趣,使其潜能得以发挥。
四、高中政治教育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仅传授知识,也要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并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因此,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开发政治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真正地让学生懂得怎么样去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教师要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形式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时要将政治事件和理论知识相结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讲述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并非以上几种,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思想政治课就会脱离枯燥无味的填鸭式说教,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