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研究
摘 要: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相应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将自身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淮南高校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并与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出导致高校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差等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意识;培养途径
目前全球经济依然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也没有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在经济转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各行各业呼唤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同时也呼唤我国教育尽快转型,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为一个新世纪培养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按比例相应增加,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调研概况
(一)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参考相关专业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之后,制作调查内容,调查采用独立匿名填写,调查前用统一引导语解释问卷内容。
2.个案访谈法。针对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与受调查者交流沟通,收集了许多关于创业观念、创业动机、创业基本能力等资料,有效地补充问卷调查的不足。
3.文献资料法。调查者收集和查阅了有关大学生创业情况的统计文献资料,阅读和了解国家关于支持和扶持创业的有关文件,查看了有关学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资料。
(二)调研目的
问卷主体部分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分别为个人观点、高校态度及社会政策环境。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较地描述和讨论大学生创业的意向、兴趣、品性、态度的情况,进而可以了解学生的创业意识现状,以及现在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状况。
二、调研结果讨论
(一)人口学特征
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各5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 479份,有效回收率98.6%,涉及土木工程,建筑学,金融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法学与行政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男女比例为1.64:1,914人(61.8%)来自农村,565人(38.2%,)来自城市;学生干部291人,占19.7%;调查对象家庭经济情况分为贫困家庭学生358人(24.2%),一般家庭学生493人(33.3%),较富裕家庭学生400人(27.1%),富裕家庭学生228人(15.4%)。
(二)数据分析
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并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数据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初步整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题目和选项进一步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了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际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说明,辅以百分比的对比与饼状图、直方图等图表形式,更加直观地体现现实情况。
■
上图显示,有45.4%大学生对创业很感兴趣,有20.3%的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一般,还有10.6%的大学生只是想过创业,而有19.5%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剩4.2%的大学生对创业一点都不感兴趣。在调查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时发现,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创业还是有兴趣的,只有一小部分大学生没有兴趣或无所谓。
■
由上图可知,有78.6%的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有75.5%的大学生创业缺乏管理经验,只有19.3%的大学生感觉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有18.3%的大学生没有找到适合的项目创业,有36.5%的大学生感觉创业失败的后果难以承担,还有23.5%的大学生在创业时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在对大学生创业时遇到的困难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普遍出现的问题是缺乏资金来源和管理经验,管理经验可以慢慢学习,而资金问题是大学生最难解决的,向银行贷款或让企业赞助都很困难。
■
由图可知,有57.4%的大学生创业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有41.3%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解决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有29.7%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有25.4%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积累社会经验,还有17.3%的大学生创业是为社会服务,只有5.8%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提升社会地位。在调查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时发现,大学生创业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为自己挣钱和解决就业问题,为了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像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服务之类的精神方面追求太少。
■
上图显示,有48.7%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有关创业的活动,有36.6%的大学生表示听过创业类的讲座,有30.7%大学生表示听过创业成功人士的报告,有9.5%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活动,还有6.4%的大学生接受过创业类的课程,只有3.1%的大学生参加过创业实际技能培训。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只是摸石头过河,没有很多的指导,高校和社会在关于培养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活动比较少。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途径
(一)政府方面
1.政府部门应逐步完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群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现有的这些政策涉及面太小,且扶持力度较小,对普通创业大学生来说,根本是微乎其微。另外,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除像上海和北京等一些发达地区出台并实施了比较有成效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之外,其他大多数地区政府并未出台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即使出台了一些创业相关政策也没有实际价值,只是对中央精神的呼应。在调查中发现,关于“政府应该在大学生创业中怎样扶持?”有34.3%的大学生选择了“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有25.4%选择了“创业方面管理的服务”,有24.8%选择了“改善创业贷款条件和优惠政策”。对此,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包括创业鼓励、创业机遇、创业能力、创业经费、创业服务等条件,并出台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持。
2.筹备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并解决经费不足等难题。大学生创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政府部门要在体制、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勇于创业,使大学生创业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地为大学生创业申请小额贷款提高便利,在社会方面应鼓励并引导有关企业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投资,在本着互利双赢的原则上,促进大学生创业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二)学校方面
1.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及创业活动举办的带头作用。在专业授教中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们勇于质疑,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的主导,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将创新意识培养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渐渐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并鼓励学生勇敢创业,努力尝试,一步一个脚印。
2.高校要明确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高校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将其列为公共必修科目,教学时可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了解自主创业方面的有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兴趣。
3.培育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努力营造创业氛围。多与社会联络,必要时可聘请各界创业成功人士、经济专家、投资专家和毕业生作学校的兼职教师,经常来学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介绍与自主创业有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国家优惠政策以及分享成功的创业经历、创业感悟,分析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参考,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编印成功人士、创业者、毕业生的创业经历、经典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
4.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有实力的企业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实战锻炼的机会,加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经验。在扶持期间,遇到一些好的创业项目或计划,尽量帮助学生们找一些企业投资,可以以合作开公司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扶持,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比如提供安静的工作场地,必要时可减免房租等。
(三)个人方面
1.培养风险意识。大学生应该明白创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在创业过程中不仅要敢于创业,也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以免遭受创业失败等逆境,做好的准备。
2.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业的关键。创新是革命的前身,只有不拘于古板的思维模式,敢于探索新的方法,大胆尝试,才能发挥出创新意识的较大潜能。大学生在校学习时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毕业后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懂得自主创业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努力培养并提高自身的独立学习能力。
3.培养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创办一个企业必备的,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等。大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日后创业打下稳固的基础。实践操作能力则是决定创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比如多参加活动,多参加比赛,体验各种事物,综合完善实践能力。
4.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是评价大学生的必备条件,提高综合素质有以下几方面方式:一是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二是踊跃报名创新创业类竞赛,在比赛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为日后打下很好的基础。三是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企业锻炼或者直接尝试小规模创业,学习成功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积累社会经验。四是努力锻炼身体,增强身体免疫力,拥有一个好的体格对创业很重要的。
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之思考
摘 要: 创业意识是创业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即将踏上职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创业意识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局限于个别学生,而应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实践探索,提出创业意识实践教育途径的基本构想。通过对创业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创业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其困难,对当今高校创业意识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意识 实现途径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目前呈现冷热并存的局面。“热”是指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高涨。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的愿望强烈,愿意创业或者支持创业、对创业感兴趣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80%左右。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创业是实现自己理想和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冷”一方面是指多数自主创业还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想创业却不知道如何创业的茫然无措状态。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可以从学生本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及政府政策等几个方面考量。学生本人情况,包括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如实践能力弱,掌握的创业知识偏少,缺乏经验和资金是主要障碍,缺乏经验和能力;家庭环境情况包括,家庭有无创业背景,是否缺乏社会管理和管理知识等;学校教育方面包括,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严禁大学生在校园内从事商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践课程;政府政策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相关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落实。
笔者通过对本校已创业同学的访谈分析得知,目前,已创业的学生中,有的是继承家族产业,跟着父母或者长辈做生意;有的是通过在校期间的兼职,比如快递、各种培训机构在校内、旅游中介等积累经验,毕业后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还有的则是在校期间创办社团,毕业后由社团延伸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这些学生自主创业并没有什么普遍意义和规律可以寻找。除能提供有学生实施创业这一信息外,对于在校学生的创业培养和教育借鉴意义有限。纵览现有研究中,从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不理想的状况已提出了一些建议。
及时,从学校方面,主要是加强创业教育,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加强创业教材建设,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创业实践环节,有研究还提出请创业者进课堂讲创业,同时加强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强创业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评估体系。
第二,从社会方面,主要是政府应大力扶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另外,应积极争取社会其他力量支持,如金融系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贷款和保险等。
第三,从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同时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不怕挫折,迎难而上。对创业的困难有预见、有准备、能应对。
这些建议虽然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冷热并存现象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为促成这一问题的解决,应从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入手。
二、创业意识教育及其面临的困难
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育者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指导大学生主动创业。但当前对如何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做好创业的前期准备等方面的研究相对缺失。因此,培养和强化创业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创业意识趋势、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是实施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重要条件。
(一)创业意识地影响因素
创业意识教育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但从现实看,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或家族的影响
家庭和家族对创业意识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长于经商的人物或有创业的历史,则对形成孩子的商业头脑、价值取向和商业技巧等都有极大的榜样、示范和传承作用。
2.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带来的影响
生活的压力和变故是培养孩子创业意识的顺境。一般而言,没有经历人生的磨难、挫折的人是难以树立起强烈的创业意识的。国外企业家在对子女进行创业教育时,就有意识让其接受磨炼,有意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些逆境。
3.教育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家庭或家族的影响及生活的压力和变故对创业意识形成的作用,远没有教育的作用强大。高校创业意识教育,主要是创业价值观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的职业取向、学习旨趣有重要影响。
大学一年级是学生的转型期,从学生创业意识的来源,不难看出如果在一年级时就实施一定的创业意识教育,对其后学习课程的选择、社会活动的参与、发展方面的确定会起到基础性作用。大学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意识更加明确,经过苦闷、茫然、困惑、犹豫最终选定自己的大学学习方式,这时是创业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三年级是大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趋于成熟,是获得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主要时期。四年级是大学生获得创业经验,使创业意识得以体现和深化的时期。认真研究大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发展特点,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
(二)创业意识教育存在的困难
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集中支配着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力度。而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一些学生仅有热情,却由于缺乏创业意识、能力不足等原因,最终创业不成功。因此,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从而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尽管大学生创业教育极其重要,但在现实中,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注重知识结构的培养,而轻视创业意识的养成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创业的技术困难,而轻视对创业意识的培育
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不自觉地忽略那些较为困难的事情。创业困难,难在我们对创业认识不足,知之甚少,缺乏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及心理需求。正因为这样一些困难,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高校培养的积极性也不高。另外,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主动学习能力、创造力、开拓力的不足必然导致创业能力的缺失,束缚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混淆就业意识与创业意识
没有认清创业意识高于就业意识。创业意识较之就业意识是更、更综合的意识。二者的地位不同、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同、要求也不同。而当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则经常以就业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代替创业意识的教育,没有能够真正触到创业意识教育的实质。
3.一般认为创业精神所包含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和不可预知的。因此,在创业精神上的这种宿命论、基因决定论思想会让很多人对于后天的培养教育有所懈怠。首先,应该承认创业精神有先天性。但也应该认识到“创造性”和“创造力”的天性是需要唤起的,这个唤起的过程以内在为基础,但同时需有外因做引导才能成功。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唤起,要对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精神给予足够关注和刺激,从心底里唤起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这可能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所在。
那么,该如何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教育应如何开展才能更富实效性?
三、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主要路径
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存在几个误区:一是期望值过高,期望一毕业就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比较,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和资金支持,特别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和营销经验;二是没有看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媒体对创业传奇人物和创业神话的过分渲染与炒作,使得整个舆论及学生自己对创业都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创业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逐步取得成功;三是创业项目选择长期被忽视,学生创业时往往空有一腔热情,却忽略市场调查和项目的选择,这样的创业往往都很难成功。
创业实践如何成功?创业意识如何有效转化为创业实践?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是多方面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那么如何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意识呢?结合我们的分析,以下途径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1.培育主体:师资队伍
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是谁来教育的问题,即师资力量问题。
首先,可以依靠高校内部培育。在高校内部精选出一批有创意有冲劲的青年教师,加强对他们的创业教育培训,引领他们钻研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倡导高校的创业教师广泛深入接触企业与社会,掌握近期信息和动向。同时,应聘请校外精英,例如企业家、技术创新专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给大学生讲创业课程。他们所授的创业课程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实战指导意义。第三,可以鼓励现任在职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
只有在这些有实战经验的创业教师的指导下,创业教育才能避免纸上谈兵。
2.培育主渠道: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
要使创业思想成功地转化为创业实践,必须有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所以,学习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同时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又必然会强化大学生的创业需要和创业动机。创业智能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及综合性知识和能力。其中,专业知识和能力主要靠专业学习完成。
(1)理论教育――创业的知识储备。
在学习创业知识的过程中,重点要引导学生建立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大量的、系统的、的知识,因为创业者需要的是精当的知识,而不是大而全的理论体系。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扩大知识视野。在培养创业能力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灵活运用各类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素质教育――创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良好的创业教育前提是创业者有较好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只有在充分了解就业形势的前提下,大学生才能丢掉不切实际的空想,做好自我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的心理准备,他们虽然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但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创业理想,坚定的创业信心和信念,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自己的清醒认识,以及进行切实可行的自我规划。因此,通过素质教育,将及时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开展创业教育。及时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加大选修课程比例,提供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指导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职业发展阶段进行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创业的内在需求,使原来懵懂的学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3)实践教育――参与创业实践。
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创业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业意识,是一种鲜明生动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各种活动中,可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进行创业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广泛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经营管理及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为创业做好知识与能力准备。
3.培育载体:课堂、创业园与实践活动
(1)课堂
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分为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知识结构和创业能力四个部分。其中创业知识的部分是创业教育的主题,它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而这些知识的获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无疑是最便捷、较高效的一种传播方式。
(2)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高校可以成立创业园,把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组织起来,组成创业团队共同创业。创业园专门负责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事务,教授大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
(3)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成立模拟“大学生创业中心”,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学生书亭等,让学生体验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建设,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创业教育的大学生社团,如“创业俱乐部”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研讨”等活动,让学生根据爱好选择社团作为依托,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创建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强化创业品质较为直接的方法,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及大学生到社会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论大学生创业中应具有的管理意识
摘 要 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创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识。从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和组织管理三方面阐述大学生创业需要具有的管理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管理意识;团队成员
目前国内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创业。选择创业这种别样的人生,要敢于挑战命运,创造未来。褚时健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家,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后仍选择了重新创业,从一代“烟王”向“橙王”华丽转身,这与他的勇气、个人魅力以及管理能力有必然的联系。然而,刚刚毕业的学子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仅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很多管理意识,在踏上创业征途后,如何带领团队成员一路高歌猛进?以下将阐述创业者应具备的管理意识。
1 自我管理
时间管理 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学会时间管理。学生大学以前的生活大都是父母和教师安排,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即可。然而进入大学,尤其是自主创业,没有人再去给你定位、安排、处理,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处理,因此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列出时间表,制订并按时完成计划,提高办事效率。
要事管理 如何提高执行力?史蒂芬・柯维把事情划分为四个象限:
及时象限:重要且紧急的;
第二象限:重要且不紧急的;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的;
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好好规划时间,只做及时、第二象限中的工作,避免做第四象限中的事情,尽量避免或外包第三象限中的事情。要提高团队成员的执行力,团队管理者则要拥有执行的魄力,制定工作流程,让团队成员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作为团队领导者一定要卓有成效,定正确的战略,做有效的决策。克服拖沓的习惯,高效地委派工作,给每个任务定一个期限。
心态管理 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积极的心态十分重要,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做到言行一致;要有气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坏情绪影响自己,影响团队成员,要学会不断地反省自己,认清自己;扬长补短,勇于接受批评,敢于承认错误;要虚心学习,拓宽视野,增加能力。在企业遇到风险时,领导者不能先乱了阵脚,要敢于承担责任,做到有条不紊;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未雨绸缪,多想一些防范措施,多准备几套应急方案,即使再突发的事件,也要冷静思考,认真判断。团队领导者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军灶未开,将不言饥;军井未掘,将不言渴。
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初期,团队成员较少,企业初见规模之时,团队领导者的行为和情绪都会影响团队成员,要乐观积极地处理事情,只有鼓舞士气,大家才能团结协作,努力完成共同目标。
2 团队管理
寻找合适的伙伴 现代风投奠基人乔治・多里奥曾经说过:“宁可考虑向有二流主意的人物投资,也绝不向有主意的二流人物投资。”可见团队成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团队,其团队成员要具有一致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梦想。对于团队管理者,要善用最的资源,建立一支高度团结而忠诚的队伍。人力资源方面,要找适合的团队成员,具备专业技能,能够各司其职,才能在企业运行中游刃有余,化解一切可能遇到的问题。团队成员的职责要界定清楚,方能避免职责不明确所引起的冲突。
用人之长 创业者如何找到合适的伙伴,组建创业团队?一方面应使自己的创业思路明晰,另一方面必须将自己掌握的创业机会形成一定的创意,进而形成一个创业目标,使想要加入创业团队的成员对未来发展有充分的了解,更易于合作。然而人无完人,因此领导者在用人之时要不拘一格,知人善用。领导者要尊重团队成员,以人为本,挖掘各个成员的潜能,给予他们好的发展空间,这也是留住人才的必要手段。
培养团队意识 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具有团队意识。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现在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的居多,不善于倾听,不习惯分享,不愿意合作。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各持己见,各干各的,断然是不行的,不讲求合作的团队注定不是一个好团队,也走不长久。要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尊重个人兴趣,包容他人缺点,形成有效沟通,激发工作热情,齐心协力为达成集体目标而努力。作为一个团队领导者,要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采取有效的团队激励措施,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领导艺术 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管理有其特殊性,重点在于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激励和调整方面。因此,有效开展团队工作,达到协同效应,领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要能够勇于授权,善于授权,合理授权。管理者的责任是去帮助团队、企业取得成功,而不仅仅是满足个人的利益。认可团队成员取得的成绩,采纳更多人的意见,团队成员才能热情积极、富有创造性地去工作。团队成员犯错误时,要把握批评的方式和尺度,注意批评的场合,应先提出表扬,再委婉说明问题,强调对事不对人。一个好的团队管理者应该会感情投资,成员间有了感情基础,自然会卖力干活。同时,为了整个创业团队的目标,核心领导人需要能够付出艰苦的努力,承受常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3 组织管理
目标管理 大学生创业,是刚踏入社会的尝试,探索的过程中也许会迷茫,所以一定要拟定目标。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制定目标、完成目标和评估目标的过程。戴夫・拉姆齐说过:“将梦想转化为远见,再形成使命宣言,分解成具体目标去一一实现。”目标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大家要一起讨论,认可目标后,才能执行下去。企业目标清晰明确后,就要将个人目标具体化,设定目标完成期限。团队管理者要实时查看工作进程,协助团队成员完成个人目标,但不是过度干涉,这样管理者才能把握全局。
在整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一定要全成员参与,这样大家才会觉得受重视、被尊重,也才能增强大家的责任感,从而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奖罚分明,目标明确,这样团队成员的利益才能联系在一起。个人目标达到后,企业目标就会更加容易实现。目标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打乱团队成员现有的计划。要有一个长期的目标,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所有团队成员都明白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愿景,那么它就无法激励人。没有什么比拥有梦想、愿景,并且相信他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使命比他们自身更能让人积极向上了。
规则意识 创业团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一定要避免熟人开餐馆的现象出现。要确立严格的制度,团队成员受制于制度而不是受制于人。这样一个制度是对团队的约束,也是对企业的保障,只有行为有章可循,方能统一协调。团队管理者对团队成员的管理要张弛有度,就事论事地去讨论一些问题。企业外的日常相处要放下架子。团队成员间要有合作意识,勤于沟通,善于倾听。在企业中契约精神是一种基本素质,遵守规则尤为重要。这是一个有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因此不必过分讲求人情味,团队成员犯错后一定要指出,甚至批评。
危机意识 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作为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时刻给员工制造危机感,可以大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至于懈怠。让员工切身感受到自身所在团队的发展与自身的相关性,使员工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清楚自身应担负的工作责任,将员工的危机意识转化为努力工作的一种自觉的行为,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进步,企业不断壮大。
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业要追求创新。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人都在追求新颖、变通,不能创新根本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唯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人眼前一亮,才能让人觉得企业是一个活的企业,而不是一个被无限复制,或者能被轻易替代的企业。因此,创新是新创企业生存的一个重要法宝。首先,要求管理者要有创新思维模式,在面对问题时不能以一成不变的观念去处理所有问题;其次,要敢于创新,敢于冒险,不畏失败,总结经验;再次,要鼓励员工创新,建立激励机制。一个企业如果缺乏创新,结局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去创新吧,去开拓新的市场,去做及时个吃螃蟹的人,也许成功的就是你。
4 结束语
一个和的大学生创业者,能够具备众多管理意识,灵活地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就一定能在创业路途的管理工作中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
【摘 要】近些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再加上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在养成和外在促进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示范性与导向性,突出自主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业;教育
一、校园文化的特性及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通过各类活动所创造并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文化内涵、精神品质和心理氛围,以及其承载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专业学习、主题教育、特色培养、学术交流、课外科技、艺术熏陶、实践服务、创新创业等。校园文化具有如下特性:一是多样性,校园文化筛选并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创建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积极构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二是育人性,校园文化切实发挥文化育人的功效,通过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实践服务能力、适应能力等,促进大学生的发展。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观念形态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同组织者不同角度的设计,使得校园文化活动呈现多样性。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广泛,包括科技创新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性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从活动参与层面看,来自不同专业的各位参加者,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不同,潜移默化中能够彼此互相影响,实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然而创造力与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和意义。创业能力作为能力核心,其培养实践特别需要主动性和能动性。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灵敏、吸收新事物能力强,具有较高自主意识和判断能力。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并设计活动,使得想象力和创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机会。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学习实践、能力实践等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机会和平台。这些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和渠道。在学习实践方面,可以举办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系列活动如校园科技文化节等;在能力实践方面,通过举办演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等等;在创新能力实践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推动学生树立创业观念,锻炼学生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进行科技创业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校园文化活动的协作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较强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重要素质。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每一位同学献计献策,需要每一位同学广泛吸取他人意见。
,校园文化建设持续拓展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的平台和载体。大学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大学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实现和深化着大学“实践育人”的功能,通过专业学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技竞赛、就业创业活动、校企合作等形式,高校从思想、专业、能力素质等多个层面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并提供人力、物力及经费的支持。
三、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作用的几点思考
及时,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以引领和保障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青年学生,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目标,构建青年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氛围;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思想感召,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积极、健康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促进人格的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号召下,近年来,国家为创业提供了空前强大的政策环境支持,对于青年学生创业给予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优惠措施。对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校园宣传阵地,及时解读国家创业政策和文件,解答学生困惑,给予专业实践指导和咨询;通过分析创业典型宣传,营造我要创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同时也应积极推动高校创业孵化园的建设,促进高校的创业项目早日走向市场,增加创业的成功率。
第二,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性和开放性,以拓展和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渠道。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传统基础教育之上,借鉴国内先进创业教育经验,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模式,制定创业人才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方案、措施,积极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改革,增加创业相关课程选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操作性和针对性;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创业活动基金,鼓励创业教育和创新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和不同需求,拓展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打造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竞赛、市场调研、社会实践等,将其作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技能教育的有效载体,供学生选择锻炼,寓教于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创业故事分享、创业心得交流、创业项目推广等互动活动,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当然,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加强院校间、地区间及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创业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升创业理念和竞争意识,获取个人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持续发展与提高的动力,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