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论知识经济的发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与山西经济的发展

摘要:知识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21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是我国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山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缩小同发达省区差距,实现兴晋富民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主要针对知识经济及其知识经济对山西转型跨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知识经济转型跨越转型发展

一、知识经济概述

知识经济表达了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它与以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一样,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划分的经济形态。

1、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实质是以脑力劳动或智力为主要资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要支柱、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为社会纽带的全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是人类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形态之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以大量消耗原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以知识资源为首要生产要素,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新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高新技术是指按联合国组织分类的八大类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等。

2、知识经济的巨大功能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推动及时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增长,迅猛扩张。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及时产业不断升级,迅猛扩张。知识经济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出现一本万利,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美国快餐几乎一夜之间风行全球和中国,而中国城、中餐馆则遍布世界各地。国际旅游 50 年间已由默默无闻的高雅行业迅猛地增长为全球三大产业(汽车、石油、旅游)之一,并且迅猛地向全球较大、产业迈进。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环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知识经济使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生活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人类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同时迅猛增长、繁荣的新时代。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科学技术起着真正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世界,成为人类进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科学知识也将造就新的产业主体。这将为山西转型跨越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二、知识经济给山西转型跨越提供的机遇

1、知识经济的特征决定了它为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即使在发达国家,知识经济也只是处于发展阶段,这无疑给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条相对平等的起跑线,只要我们政策对路,知识经济的诞生和发展必将成为国家振兴和山西转型跨越再铸辉煌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

(2)知识经济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发展的眼光看,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中知识技术含量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总体劳动构成中复杂劳动或说是创造性劳动成分逐步提高的过程。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由量变而质变的历史进程和趋势,而不是一次突发性事件。因此,知识经济同传统工业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发展要以高度的工业文明为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技术进步,先进的管理方法、手段和观念,又会反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发展。

(3)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山西是全国较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产业结构重型化、低层次化的不合理情况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可以极大地扭转山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知识经济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知识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传统产业的环境污染;知识经济发展有利于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知识经济发展有利于教育产业的发展。

(4)知识经济的巨大生机与潜力已震撼全球,并将形成巨大的浪潮,面对此况,我们山西应抓住机遇,多方位迎接各个方面的挑战。山西的传统观念所面临的挑战。在迎接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山西的传统观念面临多方位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开放的经济要求有相应开放的社会观念与之相适应。由于历史和地域的限制,山西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小农意识和保守的社会观念,这与知识经济的灵魂即创新不相吻合,因此,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山西人首先要破除小农意识和保守的社会观念。

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它在增强山西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局限了山西人对资源概念的理解。在山西人的观念中,资源仅仅包括自然资源,就懂得一味的开采,而科技知识和科技发明带来的对资源的深加工深提炼才是当务之急。

山西挑战拥有大约60万的人才队伍,在全国居于前列,但庞大的人才队伍存在着专业结构优化程度差,部门分布不合理,知识老化现象严重,高新人才缺乏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许多知识分子宁愿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混日子,而不愿意到企业和物质生产部门及时线闯天下。而知识经济的竞争主要是高科技产业的竞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主要由高素质人才来支撑,陈旧的人才模式观念,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

2、对山西人才及科教水平的挑战

如前所述,山西人才队伍虽然数量可观,但专业结构优化程度差,分布不合理,科技基础设施落后,知识老化现象严重,高新人才缺乏,技术市场缺乏良性循环。目前,山西对专业人才的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内容陈旧,人均科技财政拨款在全国排第16位,投资不足引起的设备老化严重,工业技术进步水平在全国排第25位,技术引进与交流、信息反馈等受到技术市场的制约,科技产业一直在全国20位上下徘徊。山西总体科研水平不高。山西现有科技体制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3、知识经济兴起使山西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压力。

众所周知,山西属欠发达地区,劳动密集、资本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部门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低质量的投入和简单的规模扩大,属于粗放增长型方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和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力强,有不少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经济贫困。因此,在常规意义上讲,山西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然而,此时知识经济的浪潮不期而至。也就是说,知识经济的快速兴起和扩散,不允许我们按部就班的实现工业化,然后再顺次发展知识经济,而是不得不承受实现工业化与发展知识经济的双重压力,承受知识经济给经济领域带来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影响和快速变革。

知识经济的来临给山西发展经济带来了来自各方的挑战,同时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当中也给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了很多的机遇。

三、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实现山西转型跨越

1. 开发人力资本,为发展知识经济奠定基础

迎接知识经济,从开发人力资本入手,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我们国家在做迎接知识经济的准备时首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当前我省社会知识化程度还较低.知识经挤作为一个观念,还未扎根于此,必须树立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新观念,要增强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动力意识,认清知识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资源,牢固树立知识经济新观念,全力提高人口的知识素质。因此应立足于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抓好山西的教育工程,真正把“科教兴省”落到实处。应立足于山西,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进行重大调整,使教育真正出人才,出效益,适应山西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既要有技术开发和运用能力,更要有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有创新能力、而且能将创新能力运用到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的人,为发展山西转型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结合山西实际,积极探索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中国的实际及山西的实际是工业化尚未完成,又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在这种状况下知识经济发展如何与传统产业发展协调是一个难点。从一般的意义讲,山西的许多产业属于能源及原材料产业、是夕阳产业,应属逐步退出的产业。但实际情况是:山西还必须依靠传统产业尤其是煤炭等能源产业实现经济的发展。在这种状况下,丢掉传统产业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相结合的路子。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向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如重点发展“洁净煤”技术,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技术等。从而使传统产业在发展知识经济中不至于形成障碍而成为重要支撑及过渡力量,并使我省已有的资源和工业基础就会焕发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实现高技术产业化,为发展知识经济储备动力

在产业上,我国将在较长时间处于农业、工业和知识“三元经济”并行发展的状态。由于知识经济的特点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省有可能在一个局部,使那里的知识经济出现较快的发展,从而辐射和带动全省。知识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产业化。壮大我省经济实力,不能只靠尖端科技,而是要靠高科技产业化。山西应坚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原则,有选择地发展山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尽快在山西建立完整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尽快成为山西的产业先导。对山西来说,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立足省情,选择某些高技术产业中的某些生产环节,抓住重点,集中投入,通过融入全国或世界性高技术产业来带动和发展本省的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群,以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我省知识经济的根本出路,也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4.大力推进山西整体创新工程。

加强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育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引擎。作为一个各方面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发展知识经济有许多困难和阻力,必须突破比发达省份更多的障碍,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才能奏效。也只有实行整体创新才能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就是说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应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文化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等所谓的软环境创新。这一点对山西尤为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应有创新意识,江总书记指出“加速我国科技进步,一定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其中科技素质也应包括创新意识,这是提高山西整体创新的关键和基础。努力创造山西整体创新的社会氛围。制订政策营造社会创新意识,社会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针对山西整体改革开放较为滞后,思想解放程度较差的实际,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努力使改革开放与社会整体创新相结合。从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思想观念创新等方面探索发展山西知识经济的路子。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知识经济的前景是美好的,对于山西来说,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发展的机遇是存在的,我们应该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机遇,勇敢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条件向知识经济转化,实现我省转型跨越稳定地发展。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经济的雏议

“知识经济”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其内涵是指建立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学界通常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归纳成知识经济,即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速,经济效率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形态,目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这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经济从上一次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以后,以制造业为龙头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已经被国际称为“世界工厂”。在GDP总量迅速庞大的同时,中国经济在宏观运行层面上的不平衡、不科学等弊端逐一显露,除了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之类的缺陷外,在资源的投入产出上严重不平衡也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致命伤:中国消耗了全世界25%的钢铁、30%的原煤、40%的水泥;去年进口了9000万吨原油,今年将进口1亿吨以上,对石油进口依赖率正逼进危险的临界线(50%),但如此之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产出的GDP却不成比例,投入产出率只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近年来,我国原煤和电能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显高于GDP的增速,消耗弹性系数呈不断扩大趋势。按照我国GDP增长速度和目前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增长的速度推算,我国未来对原煤、原油、电的消耗量基本上每5年增加一倍,这么高的能源消费,不仅资源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也不能承受。

低水平、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中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黄河充斥泥沙、时常断流;长江水质恶化、含沙量增加;中西部土壤沙化严重、空气质量下降,除了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外,中国经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已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较大症结,这种趋势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党的十六大把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落到了“建设小康社会”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实现、协调、可持续的目标,这是十分正确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使中国经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来自知识经济两大基石的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来自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世界市场要素的重新配置、来自亚洲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起飞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要求,则是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我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将提高运行质量,继续迅速而健康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服务营销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服务营销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所占比重的提升,将服务营销从市场营销中独立出来加以专门研究成为必要。服务营销学既是从市场营销学中衍生出来,也是对市场营销学的拓展。服务营销学对服务营销行为的专门研究是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必将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理论依据。

一、知识经济是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用于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

·知识成为主导资本;

·信息成为重要资源

·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基础;

·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资产投入无形化、资源环境良性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一方面促进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知识化取代工业化;另一方面促使全球面临新的国际分工。知识经济发达国家将成为“头脑国家”,而知识经济发展滞后者将沦为“躯干国家”,听“头脑国家”驱使。知识经济发展直接的变化即促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据世界银行1998年发表的《知识促进发展》的报告报道,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的产值已占GDP的50%,其中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25%。在新的世纪,以知识为主导的服务业的发展将以锐不可挡的乘数发展态势迅速成为GDP的主要份额。

知识经济将以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势如破竹地改造传统经济,包括传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将从方式到结构上发生改变,形成新的适应新时代的服务业;另一方面将催动新的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知识经济时代无疑是服务业大发展并成为经济主导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为服务芝销迅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知识经济时代将催动以下服务业大发展:

·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基础,信息的硬件、软件的发展将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进行。不仅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各国、日本会有更大的作为,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会有一些国家迎头赴上。例如,印度1997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已达27.5亿美元,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其出口覆盖率分别为:美国占59%、欧盟占22%、日本占4%,东南亚占5%,澳洲占20%。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美国软件业大擘比尔·盖茨的惊叹:下一个软件大国,除美国外将是印度。

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的经济革命,如购销方式将无纸化、电子化发展;库存管理将在追求零库存的条件下实行信息控制;生产工艺和控制手段将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保障;企业决策向程序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人事管理将依据客观标准进行数据控制等等。

·咨询服务业。各种生产、流通、技术、法律、环保、卫生等涉及广泛领域的咨询业将得到发展。

·调研策划业。各类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组织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知识的需求而相继得到发展成为服务中颇富活力的力量。

·旅游服务业。随着知识经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用于国内与国际旅游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以适应这种需求而兴起的旅游业将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各国GD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行业。

·科技教育保健业。各个领域的科技开发将出现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与科技领域发展的需要相匹配,教育将以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快车道。医疗、卫生、全民保健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开创新的天地。

·环保服务业。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世界各国重视并加强投入环保服务业。治“三废”、防污、处理垃圾、绿化美化、市政管理、资源开发控制、空气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将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获得发展。

从以上诸方面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服务营销学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行业发挥巨大功能作用。

二、知识经济促进服务营销学的发展

服务营销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1996年,美国拉斯摩(JohnRathmall)教授首次对无形服务同有形实体产品进行区分,提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的市场营销问题。1974年由拉斯摩所著的及时本论述服务市场营销的专著面世,标志着服务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在该著作中,作者明确指出仅把市场营销学的概念、模型、技巧应用于服务领域是行不通的,而必须建立服务导向的理论架构。视服务营销学为市场营销学的衍生还不够,必须认清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之间存在着某种质的区别才使服务营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在服务营销学的形成中,北欧以格隆鲁斯(ChristopherGronroos)和赫斯基(jamesHeskett)为代表的诺迪克学派(NordicSchool)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们有关服务质量理论及服务营销管理理论成为服务营销学的重要理论支柱。

服务营销学的兴起缘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日益成为焦点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或称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扩大,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的直接结果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焦点的局面。具体而言,服务业的发展与下述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服务业扩展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另一方面孳生出许多新型的服务业。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讯服务等行业提供了物质和运作手段,从而促成新的服务行业的产业。

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门化使服务业独立于及时、第三产业之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及行业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及时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流通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通讯服务业、交通服务业等行业相继独立成为第三产业,并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特色且具有一定比例的新的产业群,即服务业群。

3.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新型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为使自己抢占竞争的有利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在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工程(或产品)设计、管理创新、企业形象、广告促销、市场调研、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开发,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以专业服务为特色的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经纪公司等新型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了。

4.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要求将愈来愈迫切,人们不仅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而且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突出,这样,音像、电视、多媒体等文化娱乐服务业、美容、按摩、健美等保健服务业,外卖、送货、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以及各种维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己任的环保监测、保护、处理服务业也会越来越壮大。

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在前工业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农业等及时产业的发展得以发展;在工业化社会阶段,建筑业、冶金、机械、石化、纺织、电子等第二产业的各种行业得到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工业社会是面对社会各层面的相互沟通的人际关系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是新时代的需要。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的日渐突出决定中国导入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历了由忽视甚至限制服务业发展到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转变,进入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以10.5%的速度递增,服务业也由50年代占国民经济总值比重的28.6%上升到1998年的32.8%。

同时,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营销时,服务已成为销售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间进行市场竞争的焦点,并日益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营销及市场竞争不仅需要市场营销学作为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服务营销学作为行动指导。中国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将是继市场营销学的蓬勃发展之后掀起的又一个高潮。

服务营销学脱蜕于市场营销学之后,在自己的空间得以茁壮发展。科特勒曾指出,服务代表了未来市场营销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不少学者敏锐地指出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市场营销领域的服务革命。在欧美地区,服务营销学正蓬勃地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营销学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及时个阶段(60年代-70年代);服务营销学的脱胎阶段

这一阶段是服务营销学刚从市场学中脱胎而出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是:

·服务与有形实物产品的异同;

·服务的特征;

·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研究角度的差异。

第二阶段(80年代初——中期):服务营销的理论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探讨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尤其集中于消费者对服务的特质、优缺点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主要是:

·顾客的评估服务如何有别于评估有形产品;

·如何依据服务的特征将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差异序列理论;

·顾客卷入服务生产过程的高卷入与低卷入模式;

·服务营销学如何跳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的范畴而采取新的营销手段等。

在这一阶段,美国阿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成立了“及时跨州服务营销学研究中心”,标志着对服务营销理论探索的深入。

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理论突破及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市场营销学者们在第二阶段取得对服务的基本特征的共识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传统的4P组织不够用来推广服务的情况下,究竟要增加哪些新的组合变量的问题。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为:

·服务营销应包括7种变量组合,即在传统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组合之外,还要增加“人”、“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3个变量,从而形成7P组合;

·由“人‘(包括顾客和企业员工)在推广服务以及生产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两大领域的研究,即关系营销和服务系统设计;

·服务质量的新解释,确认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前者指服务的硬件要素,后者指服务的软件要素。服务质量的标准可以性、应对性、保障性和移情性为据;

·提出了服务接触的系列观点,包括服务员工与顾客相互之间沟通时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服务接触对整顿服务感受的影响,如何利用服务员工及顾客双方的“控制欲”、“角色”和对投入服务生产过程的期望等因素来提高服务质量问题。

·从对7P研究的深化,到强调加强跨学科的研究的至关重要,服务营销学强调从人事管理学、生产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领域观察、分析和理解服务行业中所存在的各种市场关系;

·特殊的服务营销问题,如服务价格理论如何测定、服务的国际化营销战略、资讯技术对服务的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过程的影响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服务营销学的发展过程也是服务营销学跨地域、跨国界的传播过程。

中国有条件、有必要推进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于:

1.中国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如前所述中国只占32.8%,差距较大,发展空间较大,有必要通过服务营销的传播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2.中国劳力的富余刀切需要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发展服务业则是投入小、见效快的最有利的途径。中国目前在服务业领域就业的人数相对滞后,只为20%左右,而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60%,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中国发展服务营销学对于推动服务业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起推动作用。

3.传统服务业亟待进行改革,新型服务业则需要新的理论武装,发展服务营销学是新旧服务行业发展的共同需要。服务业的行当范围广阔,涉及的领域众多,对于这些千姿百态的服务行业的除旧布新亟需要理论指导,中国在新世纪推进服务营销学是为适时。

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条件也业已成熟,这些条件是:

1.中国自20世纪中期导入市场营销学后,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支队伍活跃在大专院校和企业营销活动的及时线,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市场营销理论,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熟悉市场、熟悉产业、熟悉企业,既懂经济,又懂管理,这对于理性地接受、传播、发展服务营销学具有组织基础和理论保障;

2.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视服务业的规范管理并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为中国服务营销学的扎根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在1985年即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对中国三大产业作出了与国际通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决定。按照新的分类法,将中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大产业,及时产业指农业(含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和煤气、建筑业);第三产业则是指除了上述各业外的其他产业。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一致,可以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的规范管理是推广服务营销的基本保障。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全会明确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缓解资金、资源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益,促进市场的发育。”党和国家对发展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为服务营销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服务业自身成长、发展以及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使服务业产生了理论渴求感,广大服务业的迫切期待为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博大的空间。我国服务业不仅面对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面对国际强大的服务业的严峻挑战,服务业亟需战斗的思想武器和竞争手段,服务营销学可说是具有雪中送炭之功。

三、服务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知识经济时代是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是必然突破疆域国界的限制,成为具有跨国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学科。服务营销既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待业,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是各国经济的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其中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是重要的表现,在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发展尤为突出。1997年,国际贸易总额达11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5%。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服务贸易以超常态势增长。1970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仅710亿美元,而到1996年即高达12600亿美元,增长16.8倍,平均年增长11.7%,远远高于国际货物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20世纪70-80年代占1/5,90年代则增至1/4。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超过50%以上,其中美国服务业的产值是GDP中的比重已高达75%左右,这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

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形成。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业也是服务业的支柱行业。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量达500-600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由80年代中期每年约770亿美元,到1996年增加到3000亿美元。金融交易量和投资额的猛增,反映了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长足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金融国际化的过程。由于股票、期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大量出现,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问世,使得货币的面值额迅速膨胀,虚拟成分倍增,这样的状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为适应这一时代特性的要求,各种金融服务大量地应运而生。其中,不仅有金融自身运行的各种服务,还有如何使货币增值的服务,更有规避金融风险的服务;不仅有金融信息服务,还有金融法规服务,更要有金融传输机制、传送手段的服务和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训练。金融服务业不仅自身得以发展而且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服务业如电脑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繁荣。

经济全球化也包容信息全球化的内涵。信息全球化使高新科技成为变革经济结构的动力,导致4.4万个国际企业的出现,导致只掌握关键技术、工艺设计、品牌及销售渠道,而把生产委托给关联企业去做的虚拟企业的出现。国际企业和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服务营销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服务营销不仅要面对顾客,而且要提供面对内部要支机构和广大员工的服务营销管理。

经济全球化促使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国际营销网络的完善需要服务营销。营销网络完善人的过程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营销信息交流、推动适销对路的商品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服务营销活动将贯穿营销网络完善化的始终。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服务营销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发展,反过来服务营销兴盛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服务营销学将以它科学的、系统的、完备的营销管理理论指导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实践,从而推动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国内向国际、自由发向自觉地发展。为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和国际化进程,为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和商品营销中的服务提供充分的、明确的理论依据。

服务营销学将推动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际协调型开发。服务营销学通过对服务营销方式、战略规划、策略措施等问题的研究,推动技术专利转让,全球金融的有序融通和信息的良性、均衡发展,为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遵循合理的“游戏规则”并推动适合现代消费潮流的营销理念、方式、方法、技巧而提供有效的理论服务。

服务营销学以其鲜明的营销管理文化特色推动服务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服务业只有进行管理文化建设其行为才不至沦为盲目,才不至在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或误入歧途,才能防止或克服传统企业常易犯的营销近视症.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新经济下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新经济时代下的知识经济管理

知识经济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创造知识,发现知识,传递知识,这三个阶段组成了知识经济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知识经济管理可以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信息传递,工作流程和复制技术的改变。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管理是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为知识管理具有较多益处。知识改变命运,当然企业命运的改变在新的经济时代很大程度上依靠知识。知识可以提升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知识经济管理企业并不遥远,近十几年来,通过我国政府单位以及国有大型企业的不断努力,已经为知识经济管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数据,以及规章制度,企业通过知识经济管理在竞争激烈占有一席之地。

二、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加强创造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培养

创造价值是新的经济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是在能力基础之上建立的竞争模式,集体的价值来源于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因此,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务必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创造价值以及核心能力。以解决问题与改善现状为目标,可以延伸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员创造价值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目前在知识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是指企业在人才管理中伴随着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财政与竞争的风险。在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中,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的佼佼者。

2.中层管理者组织地位的确定

知识经济管理强调创新,所以在组织管理中,中层管理者务必要扮演好具体落实创新管理决策的角色。知识经济管理趋势必然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的模式。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是基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但是知识经济的管理过程中要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此创新需要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发动,由中层管理者具体落实,起传达信息的作用。自下而上的管理则是知识经济管理的创新,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因为知识创造起源于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人,高层管理者在其中只是起到指引的作用,知识主要集中在个体之中,隐性的在小范围内流传,沟通方式的选择也是符合组织人员偏好的,如此依赖,可以节省很多的因为沟通障碍造成的时间浪费。

3.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管理是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基础保障,隐性知识的共享成为企业知识经济管理较大的挑战。一个企业一旦迈入知识经济管理的步伐,便可以将管理重点转移到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知识的变现形式应该是分散的而不是聚拢的,因为分散的知识有利于循环利用。知识经济管理可以较大程度的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也便于企业的人员管理,最终可以使得企业的监督机制淡化甚至是消除。

三、结语

新经济时代下,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给人类文明生活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相信知识经济管理给知识经济时代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相信知识经济管理会给企业以及人类带来超乎想象的改变。

本文作者:吴文群工作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论知识经济的发展:论知识经济的发展:论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现代化的影响

摘要: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经济发展的方式,使社会日益知识化并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使现代化的发展由以工业化和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经典现代化阶段发展到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

关键词:知识经济;现代化;影响

1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

知识经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那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由工业经济转人知识经济,要比二三百年前由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具有更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知识经济所引发的这场世界经济革命也远比当年的工业革命更伟大,影响更深刻、更广泛,它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在传统经济里,有形的生产要素一直被视为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资本被看作是产业的真正基础。事实上,农业经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工业经济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模式。二者的发展都基于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之相反,知识经济的及时生产要素是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这种经济通过知识实现对现有资源的优化利用,并不断开发出富有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资源,从而创造出新的巨大财富。因此,知识成为最主要的资产,是新一代企业实力的主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方向由有形资产逐渐转向无形资产,知识密集产品开始成为主要的产品形式;经济竞争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知识科技先导型企业成为经济活动中具活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成为竞争的基础和决定胜负的关键。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是像微软公司这样的知识企业提供的。微软公司的有形资产规模很小,原材料的库存量很少,但企业资产却高达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的庞大设施可谓雄居全球之首,而整个资产却只有400亿美元。

(2)从“收益递减”向“收益递增”转变。工业经济遵循“收益递减”原则,即按照经济“增长函数”,资本和劳动力投人必须按比例进行。如果某一方面,比如资本投入过多,就会造成“收益递减”。知识经济则恰恰相反,对知识的投入,只会造成“收益递增”。1996年美国从电脑到电话等高技术方面的投资按年率计算猛增23.8%,经济却仍然健康持续地发展。

(3)从周期性发展向持续性发展转变。工业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周期性”,工业经济从来就没有摆脱过衰退周期和经济危机周期的烦恼,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则是“持续性”,立足于基础性研究的“突破性创新”时代牵动全局,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或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经济衰退的周期被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大大弱化了。

(4)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知识日益产业化。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规律来看,知识产业化的进程一直是国家兴衰的命脉所在。经济的知识化和知识的经济化都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的含义是:在知识与经济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知识对经济的作用愈来愈大,经济的知识含量也愈来愈高,其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知识产业化。知识产业化,不仅给及时、二、三产业注入强大的活力,而且还导致出现了当今世界多极格局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高技术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

知识产业化推动及时产业实现质的飞跃。以,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为主体的及时产业,在传统工业社会里是亏损和补贴产业,而在欠发达社会或地区,则是效益低下而又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知识的产业化使情况发生了巨变:随着绿色革命的发起,出现了第二产业性质的大农业,兴起了第三产业性质的大旅游,第四产业性质的知识农业。如试管畜牧业、基因养殖业等等。

知识产业化推动第二产业不断升值。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在发达的工业社会已沦为“夕阳工业”,而在欠发达地区,却又面临高速增长与毁灭性破坏的矛盾。知识产业化不断加大第二产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从而带来第二产业价值的爆炸性增长,并对调整发展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知识产业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是全球新兴的“朝阳工业”。由于知识产业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短时间内,已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出现了一本万利和点石成金的奇迹,致使当代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在质量、品位和规模上迈出了很大一步。

知识产业化推动新兴产业迅速生长、扩张。以信息、知识、高科技和文化、人才元素为主体的新兴产业是前途无量的“未来工业”,目前已如滚滚浪潮,势不可挡。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以后,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信息化战略。新兴产业将掀起一场翻天覆地的经济革命,并将使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新的高度。

2 知识经济对社会现代化的影响:使社会知识化并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学习型社会来临,从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社会分层和日常生活诸方面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1)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的作用彰显。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是以知识及其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它的显著特征是: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要靠知识来装备和更新。知识经济的生命线是知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在最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约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而未来若干年内物质和知识还会在许多领域出现更为惊人的突破。预计到2050年,人类现今所掌握的知识届时将仅为知识总量的1%,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将导致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周期缩短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因此,是否具备掌握不断推陈出新的知识的能力,是否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是否能实现社会的知识化,将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顺利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2)学习社会形成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学习他人或前人在改造世界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知识),以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毋庸置疑的共识和约定俗成的做法。到了21世纪,学习将具有全新的内涵,不仅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大拓展,而且它的价值和功能也大大增强。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社会”的雏形也随之显现。一种全新的文化景观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发育成长。社会知识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中,知识越来越显示出其决定性的先导作用。农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劳动力和土地的占有;工业经济的资源或价值取向是自然资源和资金的占有。现在,知识作为最主要的和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不仅应得到合理的评价,而且应该理直气壮地介入分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起新的资源观。通过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用法律体系、机构设置,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来保障知识成为分配的决定性要素,并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变革,推动社会的知识化。

(3)改变了人类生存方式。马克思有句名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置身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中,整个生存方式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意识、社会阶层、日常生活等等,都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的知识含量将极大地增长,而知识也会透过经济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个互动过程,使人们从知识的视野观察周围的一切,从而展现出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

美国媒体实验室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教授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很生动地描绘了计算机和网络带给人类的新空间,及其所引起的地球新秩序的建立,预言在数字化世界,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昨日黄花,因为数字化彻底打破了封闭,缩短了距离,无远不至,无高不达。 知识经济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是通过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起作用的。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或变革。知识经济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在社会结构方面:知识经济是更个性化、更能体现价值规律的经济,它将加速社会的多元化,促进国家的法治架构;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更重视科学、民主、平等,这就能推动政府行为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在社会意识方面:知识经济将改变人们的观念、兴趣、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舆论导向,因此,关于知识经济的思想理论体系将逐步得以完善。

社会阶层方面:社会将根据人们的知识拥有情况进行新的分层。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财富、权力地位的状况与知识拥有的多少成正比。在一般工薪阶层中,白领的数要大大超过蓝领,并形成新的产业主体。

在日常生活领域:知识性消费将占主导地位。社会知识化将导致人们素质的普遍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改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无孔不入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人性、人文精神、终极关怀等变得更加现实,更受人关注,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具理性必将受到扬弃。

当然,知识经济也会有负面的影响,如因各种原因(包括非自身原因)而未受到良好教育的阶层,将与知识阶层两极分化;智力犯罪将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等等,这些将成为社会学家和公众关注的新课题。

3 知识文明使现代化的道路发生了转折

20世纪50年代中世界现代化方向发生了转折。传统现代化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在20世纪50-70年代出现高潮,发达工业化国家先后完成了现代化的及时阶段一传统工业化阶段。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例下降,工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制造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例下降。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化国家传统现代化阶段的完成,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带来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高技术、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创新等新事物,日益影响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居住在城市的人们纷纷向郊区和乡镇迁移,工业部门纷纷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向服务业和知识产业转移,工业化国家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转折,工业增加值比重和工业劳动力比重从过去的上升转为迅速下降,服务业和知识产业(信息产业)增加值比重和劳动方比重迅速上升,知识和信息对生产力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60%,出现了经济的非工业化和社会的非城市化(或逆城市化)现象,使现代化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