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但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强化环保工作,政府一再加强环境监测工作,而在长期以来的环境监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数据和信息上的漏洞和错误,这大大抑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漏洞和错误,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需要尽快建设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建设

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着环境监测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公正性以及性,是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保障。随着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及政府和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环境监测的范围和领域正不断扩大,这无疑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若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要先建设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法制化。以下笔者就结合实际来简单谈一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传统工业的发展更是异常迅速,这在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了尽快发展经济,而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自然环境,这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其后,虽然政府和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国家更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依然非常严峻,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而若想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不行的。只有在一个科学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约束下,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以保障获取信息的真实性、性及客观性。

二、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和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认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因此往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内容。其次,部分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偏差,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以科学的手段来进行管理,反而对环境监测工作施加不正当的干预,例如在审核环境监测数据之时私自修改或删减数据,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降低了环境监测数据的性与公信度。

2、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有很多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中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都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标准要求,其不是专业知识或业务能力不够,就是缺乏管理经验。这些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失误,从而造成环境监测质量下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大部分相关部门和机构都更加重视环境监测方面的人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才,没有对其开展有效的培训,也不怎么积极招聘相关人才;二是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自身也没有积极跟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

3、控制手段不足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正在不断进步,然而环境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却没有相应提高,反而严重滞后,已逐渐难以适应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再者,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明显不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三、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对策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是上个世纪80年代所颁布的,其已历时多年,早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求,当前必须要尽快修订新的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结合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对环境监测工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新的法律法规当中应当要明确环境监测的领域范围、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环境监测人员的从业资格及环境监测设备的要求等等,这样才能够促进环境监测的规范化发展。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每个管理人员的知识基础、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管理经验等各不相同,因此其管理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环境保护部门和环境监测机构应当要尽量选择那些知识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及管理经验多的人员来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并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开展培训,不断加强其工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另外,还应当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本人的工资相挂钩,做到公正公平、赏罚分明,从而促进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规范技术体系

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要加大对科技的研究力度,不断研发新的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其次,要加快制订科学的标准与技术规范,切实保障环境监测工作有据可依;再者,要制订完善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准入制度和技术审核制度,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而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就必须要尽快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尚存在着许多问题,未来还需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作者:刘金波 俞巍 单位:黑龙江省逊克县环境保护局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各项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相继推出,比如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等。因此,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探讨的焦点,我国相关环境部门也更加重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引出当前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进一步探讨解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具体对策,目的是为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问题,作为全世界的各个国家都非常关注且重视的问题之一,左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在坚决贯彻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大力倡导企业发展节能减排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管理入手,强化对环境质量整体的提升。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更加提升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保障。在新时代的背景要求下,不断完善和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让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走向集约化、科学化、高效化以及法制化的根本途径,更是落实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千里眼、顺风耳,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手的原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现场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直接影响环境质量的真实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是对环境监测的全过程的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就要提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障活动,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环境应急预案、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是完善体系构建的重要工作。首先,环境监测工作的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人员对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成为主要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因素。其次,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具备先进的操作技术,也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影响了实际的工作效率。另外监测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不具备先进技术的工作人员也会影响实际的管理工作质量,阻碍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和实施。再者,当下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仪器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监测仪器总体使用状况呈现出效率低、利用差的现状,降低了实际的工作水平。由于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比较晚,实际的操作能力比较低下,影响了政府的资本投入选择,导致设备的更新与应用存在问题和矛盾,影响了实际的工作执行[1]。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

3.1构建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在强化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前提下,必须建立科学且合理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利用技术的导向性作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其次,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科学技术,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实现现代化管理和集约化管理。

3.2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自动化程度

所谓自动化程度,就是指环境监测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无人远程操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能够在不断电的情况下保障全天在线。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不仅能够降低人工失误率,提供更加的信息数据,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无落点的监控[2]。当前,应进一步强化自动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监测监控手段运用。

3.3组建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对环境监测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并不断丰富培训形式,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整体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进一步强化考核机制,有效把握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政策是我国大力推行的政策之一,在环境保护口号的号召下,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将更加重视。并且我国相关环境部门也更加重视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在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针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更加提升了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保障。总的来说,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不仅能进一步对我国环境标准有了更加明确的制定,更从合理合法的角度,规范了社会生产的污染排放,为实现绿色生产和天蓝水清地绿的目标助力。

作者:赵钱垒 单位:山西省环境监控中心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环境监测中最终体现的数据是相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的前提,只有建立起这一系统性的体系,才能确保我国的环境质量得到稳步的提升。针对这一体系建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论述,希望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能够不断优化,满足现实环境质量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强化建设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脚步的加快,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更应该重视起对相应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将这一只能得到更加的发挥,才能获得更加完整的数据,从而对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也更为严格了,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就应该建立起一个科学性以及公正性的体系,这样才能对环境监测的数据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管。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后果就是我国的生活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这直接体现在空气质量直线下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上。如果人类连一口新鲜的空气都呼吸不到,连一滴纯净的水都喝不到,那么还如何生活在这世界上?因此在一心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应该对环境质量予以重视,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能将人类长远的繁衍与生存下去。建立起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的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有效监管。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我国的现状

从整体性上进行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愈发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也在从多方面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几下几点不足之处。

2.1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

虽然在整体的认识性方面,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呈现出一种发展的状态,但是在某些行政主管部门中,依然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横向发展上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更加的对我国的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获取更为的数据。

2.2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我国缺少专业化的监测管理人才是长期以来的一个通病,因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阶段中,所以难以吸引更加的人才从事这方面的事业。并且在人员的岗位调动上过于频繁,缺少必要的培训也是常见的人资方面的通病。针对这一问题,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建立起来。

2.3质量控制的手段不到位。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过于偏重监测手段的提高而忽视了质量控制手段水平的提升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导致二者不能相互适应,这就造成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2.4缺少必要的制度与体制。

管理制度以及体制的缺失是长期以来相关行政部门的一个通病,一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另外一方面即使设置了相应的部门,又缺少必备的人才,使得监管陷入了两难的情况。各部门之间也同样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调,所以使得难以将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最终造成管理水平低下。

3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举措

3.1进一步落实法律的主导地位。

要想加强环境监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就应该建立起相关联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对其起到一个约束性的作用,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都能在法律的正确指导下进行解决,从而保障了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并且法律具有性的特点,环境监测制度的建立不仅要从基层做起,也要不断完善上层的管理,达到上下一致的效果。正确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才能保障所监测的环境质量数据具有性的特点。具体法律法规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监测人员自身的素质、监测数据的标准等相关的内容,从而实现更加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环境质量检测体系的建立。

3.2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环境监测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是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监测活动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要将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得以提升。要对环境监测技术保障体系进行规范,首先要积极的开展环境监测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对大批的先进的监测设备和监测仪器进行了引进,并且在新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严重滞后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差异较大的新旧监测方法,使得这些先进的监测设备和仪器的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首先,要大力的研发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将监测技术发展的方向及时地掌握住,并且予以跟进;其次,要加快制定监测设备仪器的技术审核制度和准入制度,对发达国家在环境质量监测设备和仪器等各个方面的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借鉴,并且对生产设备仪器厂家的技术参数和使用方法进行验证或者校正,这样就能够使仪器规定使用方法和设备实际使用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很好的解决掉。

3.3重视人员素质的培养。

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监督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个人在工作经验、理论基础以及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选择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过硬的技术的人员作为质量监督员。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培训工作,利用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和管理培训是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提升。,还要将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起来,综合评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最终能够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3.4加强工作机制的创新。

首先,要对符合环境监测特点的监督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对监测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而不能够只是局限在技术层面;其次,要将有效灵活的反馈机制建立起来,要严格的以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根据对质控制度和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能够顺利地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综上所述,要想发挥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作用,需要以监测质量管理的总体发展思路以及目标要求为根据,将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从而很好的解决掉国家现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使环境监测数据的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得到保障,最终能够使信息化、定量化以及法制化的环境管理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作者:刘钟媛 单位:泰来县环境监测站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分析

摘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到发展中,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该文对环境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对保障监测数据的度、性有重要影响,对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环境监测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制,提高监测数据的性,保障环境监测质量。

1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1.1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环

境保护工作,并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是人们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环保意识不强,有的企业甚至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破坏环境,直接排放废水,使得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因此,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使经济和生态共同良性发展。

1.2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高精准度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对建设环境进行监测质量管理则可以有效地保障监测数据的精准度,确保后期的环保工作取得成效。环境监测主要是对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获得监测数据,给相关工作提供基础。但是在监测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监测质量管理体制,导致监测数据存在误差,从而影响后期工作的有效性。基于此,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提高精准度,为后期的环保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

1.3增加环境监测能力,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导致环境问题也出现变化,表现出综合性、连续性,根据这一变化,环境监测工作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原先的周期性监测工作变为综合性、连续性的监测工作。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变化,监测技术日益提升,因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增加环境监测能力,从而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2.1环境监测水平不均,没有明确标准我国环境监测水平高低不均,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监测水平相对较高,较为偏远的地区,受技术、资金限制,环境监测水平相对不高,严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没有明确的环境监测标准,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指导工作,监测质量得不到保障。

2.2对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法律监管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虽然法律条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法律条文在工作中没有太大的可操作性,对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形成指导。

2.3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相较于西方国家,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专业环境管理人才缺乏。环境监测工作的专业性较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许多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就目前情况来看,在环境监测工作队伍中,高学历人才很少,有的甚至是其他部门调过来的,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环境监测工作设备仪器、管理模式都相对落后,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使得环境监测工作难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

3.1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环境监测工作

原有的环境监测管理条倒,已然不适应现在环境监测的需求,应依照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对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多方位的指导、监管,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工作流程规范化,重视每个监测环节,细化监测工作,保障数据的性,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环境监测水准。

3.2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建立监测标准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对相关工作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保障监测环境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监管工作能力。提升整体监测水平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管理体制,工作流程规范化,监测技术团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合理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有积极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引进新的监测设备,建立完善设备审核制度,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3.3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考核制度

相关部门应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注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学习,培养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致力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规范工作人员的设备使用,定期对相关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保障工作人员监测数据的精准度,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设立考核制度,管理人员应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对表现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3.4提高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环境监测工作会随具体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应当依照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监管体系,更大程度上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调整,推行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需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监测数据的性、有效性,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建立合理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作者:左安飞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环境监测站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浅谈: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研究与思考

摘 要:目前我国从事装备科研生产的高校大多已经通过了gjb9001b-2009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文章通过对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总结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归纳出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为高校发展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 质量管理体系 现状 思考

高校科研质量可以概括为高校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系和产品的特性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程度。据不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近60所高校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中长达9年的运行时间里,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及时,大部分高校是由于外部力量推动而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自身没有认识到提高管理水平的需求,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后, 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只是把质量管理体系当成一种准入的资质, 而没有使它成为提高、完善科研管理的工具,这就直接导致质量体系、管理“两张皮”的现象发生,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质量管理途径不一。第二,部分高校为尽快拿到质量管理资质, 在没有充分理解gjb9001b-2009 标准,试运行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就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就导致建立的质量体系与自身特点不适应,与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经常发生。第三,各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各自特有的科研管理模式,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机制与原科研管理模式相融合,成为促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第四,当有管理问题发生时, 各高校普遍缺乏管理流程的记录,不利于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高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首先是为了满足国家科研和科研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其次是为了满足高校的自身要求。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装备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对全国已通过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挖掘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解决的思路及方案,为下一步开展高校gjb9001b-2009的深入实践研究奠定基础。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与方式

为了更加真实客观的反映高校在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针对各类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考虑到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选取了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防特色鲜明的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军事特点鲜明的军事院校,如装甲兵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学院等、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等;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杭州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共发出调查问卷30份,收回24份,在问卷的设计上贴近gjb9001b-2009标准,结合高校质量管理工作实际,包含了以下内容:

1.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包括了质量体系建设年限、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人数、体系覆盖的产品目录范围有多少类等。

2.质量目标的建立与实施,包括了校级质量目标中含有数值指标的条数、质量目标考核的频次、各部门的质量目标是如何制定的、如何体现对质量目标的改进等。

3.供方与外包方的控制,包括了合格供方和外包方的管控级别、合格供方评价的频次、如何对外包方进行监督与管理等。

4.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展,包括了“六性”在产品实现的策划时是如何实施的、对于风险管理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近3次质量体系三方审核是否出现过不符合项、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输入评审采取的方式等。

5.产品检验与不合格品控制,包括了产品检验是否设立了专职的检验部门或检验人员、对于要求军检的产品的控制、对于质量体系内产品的合同的管理等。

另外还调查了高校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较大的难点在哪儿,对于高校做好质量体系有哪些建议。

二、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与研究,总结目前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时间、人员配备、覆盖产品数量以及合同管理和产品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1.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时间与产品范围现状分析。通过对24所高校调研,进行了汇总,如图1所示。图1(a)为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时间分布图,目前有96%的高校在4年以上,即经过了一个周期通

过了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评议,更有少数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防特色鲜明的高校建立体系的时间达到了12年以上。这说明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发展已进入了稳定期。图1(b)为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分布图,有只有29%的在5类以下,更有25%的高校在10类以上,说明高校质量管理的产品种类多,专业多,不同于企业单一产品或单一专业的管理模式。

2.高校质量管理人员现状分析。企业和一些科研院所大多设置有专门的质量和检验部门,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更是多则几十人,少则十几人,而高校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是少之又少。通过调查,高校从事质量管理人员如图2所示。有92%的高校管理人员在4人以下,更有34%的高校只有1人。从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少与管理的产品范围多、专业多形成了极为突出的矛盾,难免使质量管理体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为了取得证书而管理的情况,为了应付三方审核而管理的情况。

3.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内产品合同管理情况。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合同管理涉及到gjb9001b-2009标准的7.2条款,要求是对合同的要求进行评审,进行风险识别并有能力得到解决。通过对高校合同管理方面的调查显示(如图3),有62%的院校在合同管理的部门管理,比如高校科研处的项目办等部门,而25%的院校已开始探索将这部分合同单独管理,由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进行管理。对于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的合同管理将直接影响产品实现的整个阶段。4.高校质量管理体系产品检验情况分析。产品检验涉及到gjb9001b-2009的8.2.4条款,包括了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产品的最终检验。通过对各类高校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一定的分布图(如图4所示)。在各类高校中有25%的高校设有专门的检验部门,比如在科研处下设“产品检验科”等方式。而还有38%的高校还没有专门的检验人员,各高校产品检验的发展不平衡。

5.高校质量目标的监督与考核情况。质量目标的管理涉及到gjb9001b-2009标准5.4.1的内容,标准要求“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应保持质量目标实施和评价的记录”。通过对各类高校的调查发现,各高校均在相关职能层次上建立了质量目标,有的是学校统一进行分解制定,有的是相关部门自行制定。在目标的考核与评价频次上分布如图5所示。有88%的院校半年以上考核一次,其中更有38%一年才进行一次考核,大多质量目标流于形式,没有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相结合。

综上所述,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及时,各高校质量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其中,承担科研生产任务较多的重点大学、军工特色的院校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时间长、部门设置齐全、管理较规范,而承担任务较少的院校或质量体系建设时间不长的院校管理与标准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高校质量管理具有独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1)从事科研生产的人员大多还承担教学和其他科研任务,一人多岗,造成了管理不便;(2)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专业众多,与企业和研究所相比,高校具有专业多独特性,有的院校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专业,给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3)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高校质量管理人员包括兼职质量员大多只受过内审员培训,而对质量管理专业研究不够。

第三,人员少、任务重、责任大。高校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大部分在2-3人,甚至有的院校只有1人,所调查的院校中只有清华大学在6人以上。人虽然少,但大多院校质量管理部门还要进行许可证、资格证的管理甚至有的院校还要从事保密认证的管理工作,任务非常重,还要面对多专业的特点。但是不管怎样,质量标准对于任何组织都是一样的,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一样的,所以责任重大。

第四,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贯彻不够。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规律,可以指导一个组织在长期内通过关注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而改进其总体业绩的目的。它是质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归根结底是质量文化的建设不够。

三、高校科研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虽然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在装备科研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也要严格遵守gjb9001b-2009标准的要求,为此笔者

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后提出几点思考,供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参考。

1.充分理解和发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作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也是任何组织应该认真贯彻的。对于高校目前的现状而言,重点做好“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这两项工作。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投入,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学校设置部门较,人员配置整齐的在各方面做的都不错。学校领导重视只是领导重视的一个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大多实施“课题负责人制”,课题负责人应当作为质量管理的及时责任人,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全员参与”是改变目前高校存在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部分高校从学校管理部门到各项目组只有有限的几个人在整理材料,为的只是应付检查。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了培训、设备管理甚至负责质量经济性分析,没有发挥相应管理部门的职能,而项目组设计、工艺等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领导、全员参与。

2.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开展质量文化活动。高校质量管理人员少、任务多,目前的现状短时间难以改变,但是通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可以丰富质量管理工作的内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从而最终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可以结合qc小组活动、质量知识竞赛等进行,也可以开展专题的文化建设,如工艺文化建设、检验文化建设等。总之,通过开展质量文化建设活动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建设好“三支队伍”。对于高校质量管理体系而言,重要的是要建设好质量员、检验员和内审员三支队伍,以解决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涉及专业众多等问题。可以在每一项目组设立一个“质量组”,质量组由检验员、质量员和内审员组成,认证产品多的高校可以实现检验员的互检工作,从而实现专检,以确保检验质量。要建设好这三支队伍,要从培训上下功夫,加强对质量员和内审员的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能力与审核发现能力。加强对检验员检验知识和检验规范的培训,要使检验员明确身上的重担,明确检验的职责,明确检验的方法和依据,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4.建立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校为了促使项目组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单方面的奖励或者是单方面的惩罚,这都不利于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要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如可以结合国家和地方的质量奖设置校级的质量奖,或对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设置惩罚预警等。一个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是建设好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值得深入研究。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全国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各类高校的调研,从体系建设基本情况、人员配备情况、质量目标监督情况等分析了高校质量管理理体系建设的现状,结合对设计开发、外包过程控制、检验控制等方面的调研,总结归纳了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的问题。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存的问题方方面面,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分析,从根本上解决共性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贯彻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开展质量文化建设、建设好“三支队伍”、建立科学的质量奖惩机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目前高校质量管理体系问题的思路,为高校的专家学者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科技产业处 山西太原 030051)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