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网络与人们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加深。大学生在网络安全中表现出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信息识别能力较差等现状,为了解决大学网络安全教育理念落后、内容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水平,更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理念,完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监管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正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写到:“我对真理感兴趣,我喜欢科学。可是真理是一种威胁,科学是一个大众的危险。”[1]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与网络交织在一起,对网络有着严重的依赖。但是,网络上人流混杂,充斥着大量的信息,网络诈骗也时有发生。大学生作为网络利用率较高的人群之一,受到网络安全威胁的机率也较高,为了大学生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也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将是刻不容缓的任务[2]。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现状

近日来,媒体频频报道大学生受到网络诈骗,这些大学生不仅受到了财产损失,有些大学生还因为突然的打击而自杀。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网络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现状尤为令人担心。

(一)网络安全意识薄弱

首先,现在的大学生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由于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大学生不在电脑终端上也能上网,通过智能手机上的各种软件,他们能随时随地和网络世界连接。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线,大学生能随时在网络上晒自己的生活。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量,大学生将的个人信息和照片晒在网络上。另外一些社交软件和购物软件的注册都需要注册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大学生的个人信息也因此被泄露。其次,大学生的电脑安全维护意识不强。一方面,虽然现在的大学生的电脑上都安装着安全软件,但很少有人每天或几天进行一次电脑杀毒,电脑安全软件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一旦上网就没有节制,长时间的电脑使用造成电脑硬件的损耗,有些电脑甚至会因为过度使用温度过高,造成火灾。,大学生的防诈骗意识薄弱。网络上鱼龙混杂,隔着电脑屏幕,很难分清网络对面的人是好是坏。大学生对和自己聊得来的人有很强的信任度,不仅告诉了对方自己的真实信息,有些甚至还发展成为网恋,对这些网友的防范意识很低。一些大学生还会因为巨大的金钱诱惑,相信了网上的一些中奖信息,结果被诈骗犯牵着鼻子走,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3]。

(二)网络信息识别能力较差

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时,没有一定的能力辨别出真假。当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生时,大学生往往没有能力分析网上报道的新闻和宣传的真假,大学生往往会根据阅读量来判断事实的真伪,一些水军也往往会浑水摸鱼,为自己造势。缺乏判断真伪能力的大学生会因为人云亦云而进行跟风,进一步助长了虚假新闻和信息的传播,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也因此产生了偏差。另外,受到网络上不法分子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主义等不良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产生失衡。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和谐网络环境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理念的落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以及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使网络安全教育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4]。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理念的落后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高校往往是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才亡羊补牢,开展一些网络安全教育。还有一些高校,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讲座一般是在学生刚开学时进行的,大学生刚入学,身心都没有调整到应有的状态,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大大折扣,而且,这种网络安全教育的讲座没有形成系列,没有一以贯之于学生的整个学期中,使网络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另外,高校偏重于安全管理,忽视网络安全教育。在高校中,学生一进入大学,其安全问题就由学校全权负责,因此,学校尤其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加大力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也有专门的辅导员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和心理问题。但是,学校忽视了当前大学生的特点,他们是在网络上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网络上受到侵害的概率远远大于在现实中受到伤害的概率。学校没有专门开设网络安全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造成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问题频发。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

一方面,当前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网络安全教育必修或选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渠道通常是偶尔举办的网络安全教育讲座,这类讲座学校一般都不会着重宣传,因此,这类讲座往往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前去听讲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发挥网络安全教育的作用了。另一方面,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完善。对于涉及到网络安全教育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其中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集中在网络道德方面,对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网络法律知识很少涉及。一些计算机课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的安全使用方面。增强网络安全教育的作用,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网络法律知识、网络道德知识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当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监管机制的不健全

虽然当前高校有了较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督机制,但是在发挥网络安全作用方面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网络安全监督机制没有实时更新,二是因为缺少专业的网络安全教育管理人员。网络世界是一个无时不在发展的世界,其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虽然目前高校在建设了较为基础的网络安全监督体系,但是由于没有时时跟上网络的速度更新发展,对网络监督的效果不大。另外,高校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网络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在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人员一般是保卫人员和辅导员,网络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充分不足。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为了增强大学生上网的安全性,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响应和谐社会的号召,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已经是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更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理念

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减少网络安全事故发生,首先要做的是更新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现实社会和谐和虚拟网络和谐建设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要向全社会宣传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使每个人都意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网络犯罪分子无所遁形。其次,利用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新闻媒体上播报网络犯罪的典型案例,提高每个人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另外,提高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认识,确保高校认识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实际措施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丰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网络心理健康知识、网络法律知识、网络道德知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必不可少。首先,丰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和辅导员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疏导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帮助大学生理性上网,合理规划时间[5]。其次,丰富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教育。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进行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的讲解,也可以邀请知名学者开展系列讲座,增加大学生对网络犯罪的了解,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然后,丰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高校不仅要保护大学生不受网络的侵害,也要防止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和思想的蛊惑,成为网络犯罪的源头。,丰富大学生网络法律教育。通过讲座和宣传活动使大学生熟知网络法律法规,当自己的利益遭到侵犯时,懂得利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利,规避风险。另外,也要教育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权利和义务,使大学生自觉履行义务,不在网络上传播不良思想和制造网络犯罪。

(三)健全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监管机制

在构建基础的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基础上,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时时更新网络安全监督机制,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首先,成立专门的网络安全监管小组,组织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进行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应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素质,切实发挥他们在网络安全监管中的作用。然后,加强高校与当地公安机构的合作,发挥公安机构的法律监管作用。高校可以通过请专门的公安人员在学生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形成从高校到公安机构的安全防护网,加大对网络犯罪事件的应变能力。

作者:郭强 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都通过采用校园宣传栏、开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防火、防电等基本知识,安全防范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

1.重管理轻教育

当前,安全事件频发,高校各部门都把安全问题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但也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即把安全教育当作管理问题,注重安全控制,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此框架内活动,约束学生的行为。不可否认,这种通过规则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可以取得一定的短期效果,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方式具有强制性,不能被大学生认同,不能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但是只是作为辅助教育,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学校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认为只要学校太平无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可有可无。只有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才会抓一抓,管一管,当风波过去之后,又把安全教育忽略了,安全教育并没有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这种重管理轻教育、通过突击的方式来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2.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

首先,安全教育手段落后。与专业课“点、线、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相比,安全教育更多地强调“面”的教育,局限于开展一般性讲座,局限于交通、消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当前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采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和辅导员说教等形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过于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传统的教育手段更多地侧重安全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安全防范技能的实践,使安全教育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教育的手段也要与时俱进,顺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积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微信、新浪微博、QQ等新型媒体平台进行安全教育,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其次,安全教育内容陈旧。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依然停留在防火、防电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枯燥和重复,严重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高校常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将此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提及新型的犯罪方式和犯罪行为,更忽略了安全防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所以网络安全教育应该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制度,同时警惕各种网络陷阱,尤其是网络交友陷阱。但是目前学校在安全手册和安全须知等方面很少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相反,传统的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占据了很大篇幅。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紧跟时展,安全教育要具有时代性,少进行道理的说教,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安全演练和实践操作的学习,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具体贴切,这样才能使学生警觉和重视。

3.安全教育不够系统

首先,安全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未能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及时,大学生手中没有专门讲解安全教育的课本,大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学习安全知识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只能从网络上学习安全教育的零星知识,以至于在遇到危险时不知所措。第二,高校普遍把专业课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许多高校仅仅把安全教育停留在宣传阶段,没有开设安全教育专业课,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没有达到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层次。其次,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当前许多高校没有安全教育课的专任教师,安全教育课主要是由辅导员、学校保卫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讲解,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我们知道,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是目前高校进行安全教育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琐碎,整天忙于应付繁杂的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习。从辅导员自身看,他们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深,而其他任课老师对安全教育只停留在了解层次,课堂上主要讲解自己擅长的专业课知识,不能将安全教育穿插其中。负责安全教育实践层次的专任教师更是缺乏,好多大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实践演练。因此,高校应该配备具有扎实的安全知识和具有丰富的安全演练经验的师资担任安全课教师,以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实行“六课并举”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该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始终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使安全知识得到普及,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安全技能得到锻炼,从而为平安校园的构建奠定基础。

1.开设安全教育专业课

首先,学校要建立一支既懂安全知识又具有安全防范技能的师资队伍,并定期聘请公安、消防和卫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任课教师,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学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使学生对当前坏人的骗术和伎俩有的认识。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这些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到公安消防部门观看专业的安全演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他们对学生进行训练。第二,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中,列入教学计划,保障授课课时。同时,教务部门要对这门课程规定一定的学分,真正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第三,在努力增强大学生安全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通过谈话和走访等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他们提供帮助,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惑,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上好大一新生安全教育及时课

上好大一新生安全教育及时课,使大学生从迈入大学校门的及时天起就对安全教育有认识,以增强防范意识。要改进教学形式,不要采用以往的把全体新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讲座的方式,而应该以专业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班化专业授课。作为入学的及时堂课,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的形式,让新生了解交通、消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知识,还要让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网络交友安全、防诈骗传销等新型的安全知识。大一新生安全教育取得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期长短,也将对以后的大学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3.强化安全演练实践课

以2008年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为例。火灾发生后,4名女大学生相继从六楼跳下,均不幸身亡,其后几分钟消防官兵就破门而入。试想如果这4名大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多争取几分钟,结果或许是另外一种情形。另外,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紧邻震中心汶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像平常演练一样秩序井然,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操场,无一人身亡。通过两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安全演练实践课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联系当地的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进行火灾现场演示,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知道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逃生技巧,等等。其次,应该与公安部门密切合作,组织武警官兵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防护技能,尤其是教会女大学生基本的保护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练。再次,应以学院为单位,根据情况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丰富逃生的本领,以便在遇到危机时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4.开设案例分析课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也包括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等,可以选取每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以案例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在案例课的内容设计上,应根据授课的内容,制作不同的课件,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发挥PPT的多种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的环节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增强互动性,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也可以选取网络平台进行警示教育。目前,QQ、微信和微博等新型的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一部分,高校可以利用这些沟通工具,定期在校园网上社会近期的违法犯罪案例,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警示教育,把网络建成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新阵地。

5.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可以夯实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增强其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举办了由省教育厅主办、省高教保卫学会承办的全省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举办这样的活动,大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减少和避免一些安全事故。高校的宣传、学工、团委和保卫等部门可以以各学院为单位,举行校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设置相应的奖项,做到全员参与,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将安全知识熟记于心,从而在校园里形成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重视安全”的文化氛围。

6.开好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每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毕业班大部分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就业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心理上还不成熟,加上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在求职过程中很茫然,有的陷入就业陷阱,造成情绪失常,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安全。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教会他们首先要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定位和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其次在大学生就业受挫时,应及时予以心理干预,教育引导他们不要气馁,不要怀疑自己,更不要有偏激的举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这个平台的作用,通过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和就业问题现场答疑等,帮助毕业生避免陷入就业陷阱。

作者:朱卫国 潘彬 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

摘要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威胁大学生生命安全的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常见形式,以及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

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教育问题之一。据统计,交通死亡是10-24岁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和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对大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笔者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状况的长期观察,总结了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几点现状、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1大学生交通事故现状

大学生参与交通中,常见的交通事故形式有三种:

(1)行走时发生交通事故。随着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几乎替代了电脑,成为当今大学生的新宠儿。现在的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从而造就了低头一族。在通过路口时,甚至车子已经到眼前了也没有及时发现。这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长沙发生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2015年6月12日凌晨1时许,一台奥迪Q7越野车沿湘江路由南往北行驶至杜甫江阁路口时,与正在斑马线上横路的两名女性行人相撞,造成一名行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她们一直低头看手机,根本没注意车流,麻痹大意造成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

(2)乘坐交通工具时发生交通事故。近几年发生了几起较典型的大学生搭乘黑车或出租车而被抢劫的事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安全意识淡薄。大学生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多,乘坐各种长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也较多,教训惨痛。如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2014年8月9日错上陌生人的车后,失踪多日,经警方侦查,高×搭车途中与司机发生争执,司机将高×杀害后潜逃;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失联,后调查得知小金被黑车司机绑架并囚禁4天,并惨遭殴打、性虐。

(3)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已经考取驾照,并拥有私家车。由于思想的麻痹,安全意识的淡薄,近几年大学生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已有多起,均造成很大的损失。如2010年10月陕西西安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一名女士张×在骑电动车时被汽车撞倒在地,驾车者拿随身携带的尖刀在她的胸腹部连刺六刀,导致张×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死亡,杀人者是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大三学生药家鑫。2014年1月20日发生的一起5名如皋籍在校大学生在驾车返如途中,在淮安境内发生交通事故,致全部当场死亡。

2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虽然近几年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大部分高校对交通安全教育方面已经提高了认识,但是还不够,主要体现在:(1)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2)缺乏交通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对入学新生进行常规安全教育,专业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3)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对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课件、视频。

2.2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

据调查,20%的大学生不能认识道路交通标志,90%的大学生闯过红灯,50%的大学生坐过黑车,60%的大学生不知道遇到车祸后该如何正确处理。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基本上没有系统地接受交通安全方面教育。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并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有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初开展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有一些高校的新生一学期只见过班主任或辅导员一两次,大学生无法从正规渠道了解并掌握相关交通安全知识,只能从一些新闻中了解到交通事故,所以很多大学生就对车祸没概念,无法理解车祸如何发生,觉得车祸这种事情离自己很遥远,认为只要红灯停,绿灯行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有很多案例都是司机闯红灯发生车祸的。文明交通的参与,需要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有的学生横穿马路时,低头看手机,听音乐,发生紧急情况时根本就听不到刹车声和喇叭声。总而言之,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薄,是导致车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校园周围交通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管理

校园周边交通混乱,是很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很多高校处于闹市区或者郊区,闹市区的车流量较多,管控较复杂,郊区管控容易,但车辆车速过快,在一些阴雨天,或者车流量较多的时候,由于大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另外一般高校门口附近都是流动商贩、饭店的聚集地,人员流动密集,一些商贩自制三轮车等占道经营,都是车祸发生的隐患。如某高校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就是司机为躲避商贩,而将路边准备过马路的同学撞到在地,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却永远失去了自理能力,发生这样的交通事故对大学生本人、家庭都是无情的打击。

3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对策

3.1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责任化

校园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由“分管校领导”总负责,由交通安全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课程进行安排,学院或系,到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各宿舍长,是学生,使交通安全教育形成责任化。

3.2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常规化

笔者在高职院校担任汽车专业教师,开设了近七年的交通安全选修课程,共授课人数达2500多人,但选修该课程的人数仅占总人数20%左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正规的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对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回访,进行问卷调查、测试,90%的学生在交通安全意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对事故做出正确的处理。笔者建议,将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将交通安全教育常态化。同时可以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使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可以组建交通安全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对全校交通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3.3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内容、方式多样化

现在的大学生认为最感兴趣、认为最有价值的课程主要是技能类课程,所以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把交通安全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实用型课程。高校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可以整合资源对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开发,使交通安全教育教学内容更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效率。在教学内容上可以进一步升华,把交通安全课程内容进行技能化,通过技能考核来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应该突破,如把教学课堂安排到交警队,交通繁忙的马路上,亦或是交通事故现场,营造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氛围。

4总结

当前,各高校对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方面仅局限于宣传教育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层面,但交通安全教育绝不仅限于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交通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非常必要的教育内容,交通安全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安全的基本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人才保障的根本,始终存在于人才教育的全程中,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个人,影响到家庭,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所以,要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与育人环境、校园及社会稳定、高校教育培养目标等相联系。大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关注,需要高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通过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增加法制知识,提高预防能力,处理事故能力,使之成为一名文明交通参与者。

作者:庞敬礼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我国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旅游目的地及旅游需求日益多元,旅游消费群体不断扩容,但旅游安全事故特别是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大学生安全事关高校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万千家庭幸福的基础。探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求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高校完善学生安全教育机制,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方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文化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旅游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化的旅游消费呈井喷之势,满足各种旅游体验的旅游产品应运而生,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连续几年保持全球及时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地位,旅游安全已经并将继续长期面临更复杂的情况。大学生群体无疑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旅游消费群体的巨大增量,体验式教育的潮流也要求更多关注旅游修行的学习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旅游也是一种教育,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对海南省8所院校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有90%以上的大学生有外出旅游的经历,有88.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上处于时刻准备出游的状态。而对于旅游中可能的安全事故,受调查学生反映各异,即在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尽管大学生出游安全问题会迅速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可能也会给大学生外出旅游计划造成短期影响。但比较诡异的是,大学生们并不认为这种心理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旅游从业单位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旅游安全教育问题,以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确实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反思。

一、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原因

大学生旅游期间安全事故近年来屡屡见诸媒体,因为大学生群体作为受害者,加之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多元和即时,事故发生会迅速引起社会舆论关注。但不断的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在发生事故原因、事故损害结果方面大体相近,说明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首先,大学生具有自身群体性特征。大学生一般长时间远离家人生活学习,具有相对自由的独立活动空间,这为其假期中甚至在校学习期间参与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其次,大学生精力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旅游和探险无疑是网络空间之外具有极大吸引力的活动领域,除了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以及著名的城市景观点,一些因奇、险、怪而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也是大学生热衷的探险地。比如无人登临的小岛、假日海滩的远海深处、灌木丛生的深山密林,等等。从近年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来看,事故发生要么是大学生因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拥挤踩踏而至重大人员伤亡,要么是大学生有意或无意地进入不向游人开放的危险海域、深山林区等。再次,据对海南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情况,崇尚的是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发前往往没有做好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设施准备,不能有意识地评估可能出现的危险,极可能在救生防护能力和心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以身涉险。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法律上已经是行为能力人,其在校外的旅游安全与在校期间的安全对于高校可能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来看,校园安全与旅游安全也并不相同。所以,尽管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原因很多,但一般认为安全教育欠缺或内容与方式失当是大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状态与突出问题

1.高校在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上,高校在其中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实施方式。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关注重点还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与旅游安全相关的教育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比如在学期初和学期末高校一般都会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节假日之前因为社会氛围让安全问题变得更为敏感,所以高校也会进行即时性的宣传教育。从安全教育内容看,重点是侧重于校园及周边安全、侧重于安全意识,方式上重点是警示和提醒。从实际收效来看,有例行公事之嫌,这样的安全教育往往难以引起学生们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生活在学校而远离家庭,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选择和实施方式的不当是导致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据对海南部分大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外出旅行之际,自己根本就想不到或者说基本上会忽略安全问题,或者虽然知道应注意出行的安全,但并不知道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伤害。从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角度看,很难将大学生外出旅游期间遭受的伤害直接归责于高校,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部分高校安全教育提的多,但真正投入安全教育的人、财、物十分有限,高水平的专业安全教育师资匮乏,几乎很少进行适合旅游安全教育的设施设备投入。

2.旅游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与针对性不足问题

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原因、自然原因和管理原因。其中社会原因诸如战争、恐怖活动、政治动荡、旅游犯罪等,其影响的是整个旅游环境和过程。这在特定目的地的出境游中需要高度关注,但目前针对出境游的安全教育欠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限于大学生群体。自然原因就是指诸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旅游客源地、交通和目的地的旅游安全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由于长期在校学习生活,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发生危难情况自救能力明显不足。管理原因就是指旅游安全产品的提供者、旅游行业从业单位以及相关管理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管理缺陷,比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旅游行业的消防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等,大多与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旅游业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显然,大学生群体接受的安全教育根本无法面对上述旅游行业安全方面存在的复杂情况,其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上几乎空白。有些高校甚至出现将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警示教育,入学前提醒,假期来临之际的旅游安全温馨提示,安全事故发生后警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系统有效的解决最基本旅游安全问题的安全教育,这种非专业的、大学生眼中例行公事式的旅游安全教育,明显流于形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对策建议

按照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质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管理上的失误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上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导致事故的原因认识与控制不足,或者说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控制不足。系统安全理论也要求整体环境安全而非部分环节安全,旅游安全管理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旅游法》首次在立法层面确定了最重要的旅游安全责任主体———各级政府。但安全管理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安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现实是,旅游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亟待纳入高校安全教育日程。

1.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观念。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校园社会化不可避免,高校关门办学几不可能,从大学生持续发展考虑,旅游安全教育与传统安全教育(重点是心理健康、网络安全、防火、防盗等校园内安全教育)一样重要。当然,高校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安全意识,特别是规划旅游行程时,应引导大学生努力克服从众心理,充分了解行程情况,并做好安全评估,防患于未然。

2.旅游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创新。

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是相对于传统的安全教育而言的。传统的安全知识讲座、板报、宣传横幅等安全教育方式,在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上发挥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旅游安全涉及时空范围更广,参与因素更为复杂多样,对安全体系构建的要求更高。大学生旅游具有兼具“游”与“学”的属性,是某种意义上的体验式学习。所以,最有效的旅游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应该贯穿着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文化熏陶,在具体方式上应突出体验与经验积累,体现多方互动参与,重视情境设计。简单地说,将安全教育等同于纪律或者思想道德教育显然效果欠佳,而用真实的或者高度仿真的训练活动来开展旅游安全教育应是最直接有效的,比如消防自救逃生演练,溺水体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等。

3.探索旅游安全教育课程化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科学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大学生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技能,无疑将终身受益,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故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应成为高校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人们旅游消费需求井喷的背景下,即使暂时不能将旅游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旅游安全教育课程,也应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和仿真技术,提供远程的或者尽可能仿真的旅游安全教育环境。

作者:甘勇 戴丽霞 单位: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校舍失火、大学生自杀、失踪等安全事故已屡见不鲜。校园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对学校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保障高校稳定发展的基石,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不断涌现的大学生失踪、校园火灾、大学生自杀等不安全事件,为大学校园管理敲响了警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近些年,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校园人员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大学校园管理已经逐渐的走向了社会化,影响校园的不安全因素也大幅度增加。学生培养方面也更加注重发展,不仅限于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与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加注重自身社交能力等各项社会能力的培养,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大部分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相对于复杂的社会显得过于单纯,社会阅历少,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对于身边事物缺乏科学性的判断,容易相信他人,这些都是引发大学生不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成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

当代大学生都已进入“95后”时代,学生都是在父辈的溺爱中成长,从小受到过度的保护,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因此,学生离开父母,进入大学后普遍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校园安全隐患没有清晰理性的认识,认为危险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小,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了解安全知识的主动性。因此,在真正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必要的安全保护知识。

目前,许多高校并未开设专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更谈不上配备专业水平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也就是说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相应的关注与重视。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阶段性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及入学教育安全知识普及等方式来进行。许多高校虽设置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的课程,但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大多数高校将安全教育仅仅作为入学教育的辅助性课程,并未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只是流于形式。代课教师也大多数是由辅导员或兼职教师任教,但由于并非出身于安全教育专业,与专业人员相比,安全教育相关知识较为缺乏,无法抓住要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久而久之,学生也因为对安全教育认识不够,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很低,跟自己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即使开设相应课程,也没有得到学生及学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的重视。当前我国安全教育模式总是集中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当事故影响淡化,安全教育工作又将处于松懈状态,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制度,也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缺乏长效机制。

3、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

当代社会,社会问题愈加复杂化,社会形势变化多端,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日益增多,因此,高校的安全教育迫切需要跟随社会变化而不断拓展。但大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守旧、单一等问题。仅仅只是通过课堂、辅导员讲解等方式督促学生了解安全知识。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学生大多只是了解到了简单的安全知识,缺乏实效性。教育内容没有随社会问题而更新,缺乏吸引力,很难引发学生共鸣,也难以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知识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近些年,大部分高校安全教育课的主要内容仍停留在如何防火、防电等基本问题上,对于一些社会衍生的新问题没有及时的涉及,严重影响了安全教育课应有的效果。学校的教学思路应该与时俱进,对社会上发生的真实案件加以详细的分析,使安全教育变得贴合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警觉性和重视,从本质上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1、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当代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仍旧停留在家庭教育阶段,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思想过于简单幼稚。因此,只有多渠道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安全知识,学会对安全问题进行理智的分析和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形成自我保护的方法。

2、改变教育模式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急速增多。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已经落后,高校的安全教育应该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做到拓展与创新。学校应该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模式,围绕大学生身边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研究。除了基本安全知识、人身财产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信息安全教育等也应该成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组织开展多种安全教育方式。定期请地方公安部门对学生就近期社会所常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讲解分析,对学生产生预防及警示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也可以使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对所了解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吸收和接受。同时,高校应该对大学安全教育课投以足够的重视,不仅仅作为一个辅修课,应从大学生入学及时天起,就多管齐下,从各个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培养大学生树立安全及时的观念。学校也要经常动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与安全教育有关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3、创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近些年,我国大学生住宿普遍是由学校统一管理,98%以上的学生都是住在学生宿舍,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应加强宿舍管理及课堂管理,定点定时对宿舍安全进行排查,禁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若有使用者,即给予通报并没收电器。近年来大学校园多起火灾事件的发生绝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学生擅自使用违规电器,最终造成悲剧的发生。学校也应该定期的请专业人员检查学校电路电线等,如有损坏要及时更换。由于大学校园不断地社会化,校园内的安全也难以进行保障,所以学校应注意加强校园内安全管理,进一步实现校园的安全建设。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对学生自身,对学生家庭和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只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校园环境安全系数,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安全成才。

作者:杨明霞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