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园故事教育研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园故事教育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园故事教育研究

幼儿园故事教育研究:幼儿园教育之故事教学

一、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幼儿,在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称为师幼互动。在我国传统的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幼儿面前讲,幼儿坐着听教师的讲解,一般采用传授式、问答式的互动行为和方式。这就形成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不平等地位。故事教学能很好地改善这一现状,教师以故事作为媒介,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中去,让幼儿在听喜欢的故事的同时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对所学的知识不再被动地接受,实现“现实的话语环境”。在故事教学中,幼儿获得与教师平等的话语权,能逐渐表达自己的想法。故事教学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和幼儿的互动能力,还能增进教师与幼儿的感情。

二、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故事教学中作品的选择

好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才有了保障。教师选择作品时,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1]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故事的内容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故事。古今中外的故事,都可以成为选择的对象。但是,要有一定的准则。首先,故事要符合人们普遍的审美情操。有些世界著名童话、中国传统神话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暴力、血腥的场面,如,《小红帽》中,大灰狼吃掉奶奶和小红帽的场面、《三只小猪》中大灰狼被烧的场面、《哪吒闹海》中抽龙筋的场面等等。教师对这些场面要加以处理,用适当的语言概况其情节,使幼儿在接受故事的时候没有恐怖的心理和违和感。其次,选择的故事要关注幼儿智商、情商的发展。如,《小猴和桃子》中小猴子把帮妈妈买的桃子给了饿得直哭的田鼠,猴妈妈知道后表扬了小猴。这个故事讲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要想让别人喜欢你,你得先喜欢别人。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不善于与其他人相处,教师把这个道理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了幼儿,能使幼儿的情商得到培养。因此,在故事教学中选择好的故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注重音画同构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故事蕴涵丰富的词汇,通过教师的引导,将故事与生活相结合,能有效促使幼儿自然理解词汇并运用词汇,从而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场景,才能激发幼儿自主进入故事情节和故事角色,引发生活联想。同时,教师还要在活动中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理解画面,让幼儿能灵活地运用故事中的词汇造句、换成同义词等。如《燕子吉吉》故事中“渐渐”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渐渐”这个词造句,例如可以说秋天来了,天气渐渐地变凉了,也可以说山坡上的大树渐渐变成了绿色。教师还可以让幼儿用其他的词来替换“渐渐”,如“慢慢”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故事中的语言成功运用到生活中,进而让幼儿将书中的语言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熟悉程度和运用能力。异质同构理论早已证实,音乐、文学与美术在个体感知中具有相通性。三者都受个体内在生命情感的影响,因此三者之间可以建立起同构的关系。如把《燕子吉吉》这一故事作为开展故事教学的载体时,教师可以首先构建音乐和美术的同构环境,接着逐步引导幼儿进入这个已经构建好的音画语言的意境中。当幼儿看到原本静止的画面,配着优美清脆的华尔兹音乐时,故事中的“吉吉”就动起来了,飞向光秃秃的山坡上的苹果树时,幼儿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此时,教师再配上讲解,能将幼儿迅速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中,产生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为之后的语言学习做好铺垫。

(三)在故事教学中创设多种游戏形式的策略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教师把游戏应用到故事教学中,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1.角色扮演类游戏

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可以尝试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分成角色,让幼儿参与其中进行表演。如,教师可以将《小猪发脾气》讲给幼儿听,待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小猪、猪妈妈、小兔、刺猬等,进行故事情景再现。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加以引导,控制住场面,避免几个幼儿争抢一个角色。同时,教师要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在不影响故事发展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情节和台词。幼儿在参与角色扮演的同时,能够增强自信心,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习。

2.抢答游戏

教师在设计故事教学中,可以尝试进行抢答游戏。如把故事《胆小的蝙蝠》设定成抢答背景。以10人的大班为例,教师可以分为五个人为一组进行抢答。首先,教师要大声朗读故事,并且给幼儿充足的思考和整理时间。教师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蝙蝠到底是动物还是昆虫呢”“蝙蝠这么做对吗”等等,让幼儿积极抢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控制幼儿的情绪和保持公平性。幼儿通过竞争能极大地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同组的伙伴齐心协力回答问题能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进而有效地增强幼儿在故事教学中的愉快的游戏体验。

三、结语

总之,故事教学在幼儿园中被广泛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故事教学不仅能丰富幼儿园教学的模式,而且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幼儿的成长发展也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作者:冯晓露 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幼儿园故事教育研究:关于幼儿园教育中故事使用的一些思考

【摘 要】为实现幼儿教育的基础目标,幼儿教师需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于此,可以引入故事教学。故事教学,有助于学习兴趣,语言能力、正向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文学喜好的形成与发展。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故事进行选择、灵活呈现故事、通过游戏加深儿童对故事的了解。

【关键词】儿童;故事

随着社会对早教重要性认知的提高,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如火如荼展开,如何进行幼儿园教育,才能更好地建立儿童的知识基础,开发儿童的智慧,引导儿童正确价值取向的生成,是研究的目的。在理论的诸多成果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集众家所长的由教育部颁布的科学指导幼儿园教育的文件,具有典范之地位。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儿童在3~6岁的年龄段,喜欢看图画、听故事、做活动,幼儿园教育应该从这三个方向着手,本文就故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使用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故事教学的意义

(1)提高儿童学习的兴趣。3~6岁的儿童,对于识字、说话、算术等教学是不感兴趣的,想要建构儿童的基础学科基础和基本能力结构,使儿童形成学习的持续兴趣,幼儿教师可以采取故事教学的方式,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甚至是图文并茂和活动的呈现方式,对于儿童来说,能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当将教学的一些目标内蕴在故事当中时,便可以建立儿童的学习兴趣。

(2)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儿童需要从小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然后才能顺畅交际。而语言能力的形成,无论是字词句的积累,还是恰当地组织这些基础材料进行自己的表达,都是不可能通过纯粹的输入获得的,需要儿童理解和应用语言,需要经过输入和输出的过程,故事教学于此可以发挥作用,在幼儿教师将故事的过程中,儿童通过对故事的积极理解内化了语言,通过回答教师的一些问题或者复述故事或续写故事应用了学到的语言,于是,儿童的语言能力自然而然地形成。

(3)塑造儿童正向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开始建构时期,对儿童未来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虽说后来也可能矫正地过来,但是花费的精力自然不一般,与其如此,倒不如在开始时期便塑造儿童正向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两点之间直线是最短的。

(4)形成学生对文学的喜好。故事有的以情节动人,比如三国的一些小故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有的以角色性格吸引儿童,比如《白雪公主》、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有的以寓意深刻让儿童难忘,因此,如果儿童较多地接触故事、喜欢故事、学写故事,久而久之,儿童便会对文学建立起莫大的兴趣来,不会形成文学枯燥或者无误的错误认知。

二、在幼儿教育中使用故事的策略

(1)选择的故事。如果不拘题材,不计内容意义,中外古今,故事数量庞大,成千上万,如果想要对儿童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并且较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师需要对这丰富的资源进行整理和筛选,在选择故事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故事需要内蕴正确的价值取向;其次,故事需要以促进儿童心理发展为目标,减少故事中不符合儿童年龄段的场景,避免儿童因为尚未形成正确的是非取向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或者是避免导致儿童的不良心理形成,比如恐惧、忧虑等,以很多故事中存在的暴力、血腥场面为例,《小红帽》中狼吃掉外婆、《三只小猪》中狼被烧死等等,教师需要做出概括性的处理,一语带过即可。

(2)灵活地呈现故事。儿童处在形象认知为主的阶段,因此,想要实现教学目标,幼儿教师需要尽量使用浅显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画进行故事的呈现,即对故事进行一定的改编。以《揠苗助长》为例:可以省去春秋、宋国、枯萎等词,以及枯燥的人的故事,用童趣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画来描述这个故事,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或人物取代人,及时幅图及时日小兔子看着很低的萝卜苗叹息,第二幅图第二日小兔子看着依然如故的萝卜苗焦急,第三幅图第三日小兔子拔高了萝卜苗,第四幅图第四日小兔子看着死掉的萝卜苗呆傻。语言方面,可以这样表述:小兔子看着刚刚长出的萝卜苗叹息:“什么时候这萝卜苗才能长高结出萝卜啊?”第二日,小兔子又看了萝卜苗,一点变化都没有,小兔子着急地跳脚:“这萝卜苗什么时候才能长高?”第三日,小兔子见着萝卜苗还是没有长高,便伸手把萝卜苗拔高了,说:“总算很快就能吃到萝卜了。”第四日,小兔子到萝卜苗跟前一看,顿时傻了,说:“萝卜苗已经枯死了。”

(3)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深层理解。比如,可以使用蚓绫硌莸男问嚼闯氏止适拢强化儿童的代入感,以《龟兔赛跑》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兔子跑得快,兔子睡觉、兔子醒来三个场景以及兔子、乌龟、裁判、观众、旁白等角色,构建简短而有力的对白、自白语言,结合儿童的生活设计动作、神态等,通过儿童表演故事,更好地输入故事中骄傲使人落后,坚持使人进步的价值观。此外,游戏教学也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兴趣,形成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

幼儿园故事教育研究:幼儿园教育中关于故事教学的运用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也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然而,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认真,可是到提问时却有许多幼儿不感兴趣,以至影响对故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究其原因,由于长期遵循讲故事、提问、再讲故事、总结含义的僵硬的教学模式,使提问偏于重复故事内容所致,还有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教师一般利用磁带或图片来一遍遍地向幼儿讲述故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基本上照故事的原文将故事连贯地重讲一遍或学习其中的语言,让幼儿在运用语言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这样的模式显然不被大部分幼儿所喜爱,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新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要在故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中进一步的创新。使之更活跃、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故事教学的巨大潜能,提高故事教学的效益。

一、教具的使用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生理特点。3-6岁的幼儿大脑尚未发育,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对于画面生动、情节丰富、声音逼真的故事、图片、影像兴趣浓厚,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具使用的重要地位。科学合理地设计和使用使教具成为了语言活动中孩子兴趣的激发器,大胆表现的舞台和参与的线索。教具的选择和制作要结合教育内容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典型性、实用性等原则。教具的呈现和收回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特点抓住有利的时机。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加上教师的精彩演绎才能充分发挥教具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习得中的巨大作用。

我们平时使用的教具一般是图片、课件、挂图、手偶、故事磁带等。在平时我们可以自己根据活动的需要自己制作教具,比如我们在学习《小船悠悠》的时候我们用废旧材料制作了木偶剧,孩子们也特别的喜欢。并且都很喜欢自己来操作讲述

故事。

听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爱幻想是孩子的特性,故事《春天的电话》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活动中我以声像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和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视听讲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所以说课堂教具的准备不单单是我们平时用到的,还需要我们多动脑筋。

二、情景教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幼儿时期,是口语发展的时期。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幼儿特点,给幼儿提供听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对幼儿训练听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他们良好的听的习惯,对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内容同样对待。教室的摆设、教具等都可作为训练幼儿口语能力的素材,让孩子在训练中提高动手能力,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语言情境,孩子们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有了说话的机会和说话的内容,而且,这种形式,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在故事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幼儿的注意,根据故事教育内容创设环境,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内容从枯燥无味变得直观形象,这种环境也利于孩子们产生兴趣,例如,中班语言《三只小猪》,这个故事非常有教育意义,但是,如果讲故事时,只是老师讲,幼儿听,那么,让幼儿感受到的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己,但是,我们根据故事内容设置上情境,如,用用稻草当草房子、积木当木头盖房子等等,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情境,不但故事内容掌握得好,重要的是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内容,深深感受到了故事所带来的寓意。比如我们在进行《噼,噼,小鸡出壳了》这节活动时我们设计了大自然的场景,幼儿带有小鸡的头饰,在老师的带领下从“蛋壳”中出来,边欣赏

一体机中展示的春天的场景边学习故事。使其活动的气氛更加的轻松自然,让幼儿参与进来比让幼儿单单坐在椅子上来听来说受到的效果要增加好几倍。并且幼儿很自然的学会了其中的对话并能够根据情境提示进行仿编。

三、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活动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接受水平以及对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幼儿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幼儿的兴趣得以保持。在活动进行时,想办法为幼儿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幼儿注意力,再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新授活动时,教师可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刺激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幼儿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针对中大班的幼儿)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口述,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想像力。

四、故事讲述要有技巧

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幼儿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

其实,教师只要改变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幼儿参与讲故事,不仅能让听故事的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能紧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故事,为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讲《小猫钓鱼》的故事时,我将故事中的角色

(如猫妈妈、小猫、蜻蜓、蝴蝶等)分别做成一些竖牌材料,在讲故事时,请幼儿上来自选一块牌子,要求讲到哪个角色,拿那块牌子的人就要举起牌子自转一圈。加入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拿牌子的幼儿不得不更认真、仔细地听故事,同时也使下面坐着的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为整个故事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其实,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突出一个“讲”字。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要想感受其中语言的韵味,就要讲故事人充分运用声音的表情。声音也有很多种表情,运用得当的话能带着听者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不必拘谨严肃,也不要害羞,可以换换自己的声音、语言,用游戏或扮演的方式。进入故事情节,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杨顿挫、高低起伏、大小快慢、喜怒哀乐,不能像背书,一字一句念出来就好了,必须要有感情融入在内,讲出的故事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例如,该巫婆上场时,用邪恶高八度的声音,轮到小小蚂蚁的戏,则可以用纤细微弱的声音来表现。

除了声音的运用外,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候,某一种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也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共同参与故事讲述的过程之中。比如讲《狼来了》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在讲到喊狼来了的时候请幼儿一起用手做喇叭状一起喊狼来了。如此重复,直到作品讲完,幼儿都会集中注意地去听。

五、环境与生活细节的渗透

在活动中进行的故事教学只是短短的二十到二十五分钟,所以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我们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渗透。通过环境的布置(情景再现)使幼儿耳须目染,对故事掌握的更加熟练,比如我们这个月进行了,《小猫钓鱼》《三只小猪》《三只蝴蝶》《老鼠嫁女》就可以把教室分为四个角,每个角里针对故事进行环境装饰,制作头饰等表演的道具,这样孩子们可以随时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做不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故事的掌握也更加的深

入了,在进行故事表演的时候对每个故事提出的表演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由易到难。也可以让幼儿对故事中的道理理解的更加透彻。

再者进行故事教学之前我们针对故事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调查。调查孩子对故事的兴趣度、对故事中渗透的相关知识做一些铺垫。这样在活动进行的时候孩子们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回答问题就会特别的积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体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可见,幼儿语言的发展融合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随时随地的捕捉培养幼儿口语能力发展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大力发展。

语言环境和好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语言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科学、系统、适时训练的结果。所以,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要继续重视幼儿语言的教学,结合《纲要》中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想说、敢说,促使幼儿的语言得到更大的发展,使幼儿园语言教学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