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浅谈社会责任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浅谈社会责任教育:科技创新主体的生态化意识强化与社会责任教育
摘 要 科技创新生态化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决定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核心因素是社会责任感。在我国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应成为重要内容,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生态化 社会责任
1 科技创新及其价值取向
科技创新的主体主要是指科技创新的企业(特别是领导层成员)及科技工作者两大类,其生态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实践的进程。科技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很高的附加价值,因而任何有抱负的企业家都不会轻易放弃它。我国现有企业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资源(资金、人力)投入研究开发,从而抑制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步伐。
科技创新生态化就是运用生态学或系统科学的整体论原则来看待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生态学思想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之中,对科技创新的构思、设计、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扩散等一系列环节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即在保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开发科学技术的生态效益,坚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相衔接,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技术支撑。
显然,以追求经济利益较大化为价值取向的传统的科技创新观已经与社会发展日益格格不入,让自然生态价值观介入科技创新活动并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愿望,而且也是一个实际的历史进程。对于科技创新而言,走生态化转向之路正适应了当前的历史发展要求。因此,科技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既是对社会发展战略转向的积极回应,也是价值观嬗变反映到实践中的必然结果。
今天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建设者,同时又是人类环境的保护者、创造者,因此他们是否能掌握环境知识,具有生态环境意识,是否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关系到“科技创新生态化”的实现。本文限于篇幅,仅将科技创新主体放在大学生层面。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目标逐步从环境保护转向关照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考虑生态问题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由此,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在教学研究中,把维系生态道德观列入教学的过程中,我国目前高校的相关教育,目光大多停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层面和外部层面,即只是关照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方面的交流和转换。因而,总是把生态问题的解决寄托在与此相关的技术手段上,忽视在各学科的教学中灌输生态道德观。这种缺乏人文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的方式是不妥当的。我国科技创新生态化的不断发展,有赖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意识的觉醒,而这种生态意识决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必须通过教育才会进入青年大学生的心灵之中。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所必须的人类固有因素——一种种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等,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客观化、对象化而积累和继承下来的。这些因素不是通过遗传能传递的 。
2 生态伦理与社会责任
作为地球上具有理性的自然存在物,人类有权利利用自然,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但也有义务尊重自然,保持生态的稳定性。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以行政、法律手段限制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然而,尽管环境科学日益发达,环境立法日趋完善,现实生活中却仍旧存在着有法不依、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法律和道德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规范。事实上,道德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伦理道德的产生与人类的历史发展、生活状况密切相联。生态伦理是人类生存危机感的反映。道德作为调节人类行为规范的总和,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到了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人类借助科技的力量向自然索取的各种资源超过了生态环境的再生和更新能力,人类生产、生活扔给自然的垃圾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消解和自净能力,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人类开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加强了整体的生态意识,提出了社会发展模式从单纯追求GDP向可持续发展转换;生态伦理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出。正义作为人的较高尺度和理想准则存在于人的全部活动以及一切关系中,忽视人对自然界的正义关系及人对自然界的道德责任,是生态危机的原因之一。
北京动物园曾经发生过5只熊惨遭一名大学生的伤害的事件,原因只是该大学生“想验证一下黑熊是否如书上说的那样嗅觉灵敏。”这虽然是个别人的一种极端行为,但受过十几年教育的大学生竟有如此行为令人深思。
我国当代的道德教育实践也证明,仅有社会道德规范的创设、社会秩序的整合,而无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无济于事的。社会规范乃至具有较高国家权力意志的法律的约束、调控,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处理特殊境遇道德选择的行为方式问题,它对人的行为约束也只能是短暂的、外在的,它可以强制人在某一道德情境下做出一次或几次善的选择,却不能保障一个人能经常地、自觉地做出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选择。
一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的形成也是源于其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可贵的道德品质,它不是先天就有的,是靠后天教育培养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缺乏责任感,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人,其道德自律也就无从谈起。相反,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能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意识。唯有形成道德自律意识,才能保障人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
3 社会责任教育
决定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核心因素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要求社会中的个体对每一种行为表现都应当首先考虑到自身之外的影响,以积极的态度评价这种影响,选择对社会有利的、舍弃对社会有害的,并始终为有利于社会的事而不懈努力。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续的基石。
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需要在内容、目标上体现以认识为先导,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对己负责,到对他人、社会、国家民族负责的层次性特点。其中,增强责任认知能力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首要切入点。如何使学生懂得在大学乃至人生的道路上,根据社会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进行选择,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以及应负的各种责任,成为增强责任认知能力的及时要务。
道德是社会实践、社会需求的产物。生态道德是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我们的生态道德教育就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过去把环境看成是“死的”东西,把人与环境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改变过去的人类中心思想,真正把人看作是环境中普通一员,树立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真正建立起一个相互依赖、和谐相处的融洽关系。
道德责任是道德主体在道义上对其选择的行为的善恶及价值所应承担的责任。“我”的责任必须建立在两方面的前提之上:一方面,我必须是某一行为的主人;另一方面,该行为必须是我的行为。两方面相辅相成。前者是我与行为的同一关系,后者是我的意志与行为的同一关系。换言之,具有道德责任这一属性的行为不仅是属于我的,而且是建立在我的意志自律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实质在于:行为必须出乎我的意志自由。这意味着,只有当人享有运用自身的意志自由去行动的权利时,人才应对选择的行为负责,而培养责任者正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
由于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是在以灌输原则为主导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独立做出责任选择的能力和习惯。加之,当今时代是价值选择多样化的时代,学校如果只鼓励自由选择而不加以正面灌输和积极引导,无疑等同于放任自流。这样的结果只会造成大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的模糊,从而陷入责任虚无的困境。对此,学校、教师都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应该看到我们的德育工作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够,所谓学生的选择其实只是师长替学生做出的,从而取消了学生的道德责任。这种教育表面上看来是“成功”的,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服从于规则。但是,这种缺乏主体自由意志的“服从”根本不具有真正的道德意义。青年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自为的积极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主体的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任由外力压制和被动接受的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并培养其选择的能力,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责任感的学生。
我们的生态道德意识的提高和生态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有赖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因此,在我国高等学校的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责任教育应成为重要内容,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实施。生态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的教育。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本身的危机。由于人类在自身的发展中缺乏对人与自然整体性关系的了解,尚未具备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形成并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生态道德责任教育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于提高人的素养,这两个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中提高人的素质是最根本的,是实现生态保护必不可少的主体条件。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最终达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人们只有突破过去只着眼于个别利益的狭隘视角,为人类的共同生存和发展采取共同行动,将保护生态环境、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成为自身内在约束力的要求并上升到伦理自觉。
浅谈社会责任教育: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企业社会责任教育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有三层含义:一是企业须自愿地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管理流程中,在组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中加入社会责任目标或考量;二是施行利害关系人管理,即企业不只要对股东负责,也必须思考其营运可能对其他利益相关群体造成的影响;三是企业与利益相关群体互动下所形成的网络关系,包括与员工、经理人、股东、公会所形成的组织内部利害关系,与客户、金融机构,及供应商等形成的经济利害关系,以及与社区、政府、非营利组织、环境等形成的社会利害关系,企业发展依赖良好的社会关系。总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管理行为,它依赖于经营管理者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在经营活动中贯彻社会责任意识,把关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经营管理目标。
二、工商管理专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目标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依赖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伦理道德意识。个人伦理道德意识是规范如何待人处事的个人标准和价值观,经理人伦理道德意识的形成需要通过教育教化。具有不同伦理道德观念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管理者的个人伦理道德意识对于组织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和贯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员工常以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意识与行为作为个人伦理行为的参照。在实践管理中,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较大差异。有些管理者没有伦理道德意识,只关心公司的销售状况和收益状况,漠视其他群体的利益,将法律视为必需克服的障碍,想方设法地钻法律空子,在决策时只考虑公司行为能否能赚钱而对其他社会责任问题不关心;而一些具有一定伦理道德意识的管理者在作决策时并不考虑太多的伦理道德问题,他们认为伦理道德应该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不是用在做生意上,他们一般很少关注企业行为对他人的影响,除非受到外来的压力或强烈批评才会做出一些履行社会责任的姿态;而具有伦理道德意识的管理人在决策时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些管理人也希望企业成功,也注意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他们的决策都在伦理范围之内,努力寻求一种公平、公正的方法。有些经理人之所以忽视社会责任,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的绩效,事实上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具有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并不降低企业业绩。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者伦理道德意识的差距上,提高管理者的伦理道德素养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基础。因此,加强对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教育就成为提高管理者伦理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工商管理专业社会责任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把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意识从“利润导向”转向“责任导向”,在各项决策过程中要让管理者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念,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以及维护好与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保障股东与员工权益等各项工作。四、工商管理专业社会责任教育模式
1.课程设置
目前我国的社会责任教育主要是在MBA教学中开展,本科阶段的社会责任教育也主要是在一些知名高校如南开大学等开展,多数本科院校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重视不够,在课程教学中讲解相关内容不多,专门开设社会责任相关课程的院校就更少。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必须在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应该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补充社会责任议题的讨论,如《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都要讲授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其次,还应专门开设企业社会责任课程,企业社会责任课程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道德》等,可以在工商管理类的各专业通过开设选修课方式让学生选修,计入学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对于本科教学而言综合性较强,因此课程开设的阶段应该在专业教学的中后期,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内容有了一定基本认知后开设较为合理。
2.教学和实践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教学要提高学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伦理道德,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的伦理概念,如责任、公正、诚信等。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商业伦理道德的基本理念,明白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是有道德的,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是没有道德的,提高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心和敏感度。
(2)主要的企业社会责任技能。企业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实践的方式,学生应该具备运用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提高学生在各项管理活动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能力,在各项管理决策中能够考量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在决策困境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做出正确的抉择。
(3)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及其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不仅能拓宽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学习视域,了解国内外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更能让学生能将企业社会责任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应用到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上的逻辑推理和决策判断能力。总体而言,社会责任教育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和实践并重。
3.教学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不是传授学生一种谋生的本事,而是向学生讲解商业伦理道德,因此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太古板,不能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单纯的“理论”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商业伦理道德意识,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并内化为学生思考问题和行为决策的准则。在教学上宜灵活多样,宜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互动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题讲授以外,应采用一些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商业伦理辩论等,让学生在模拟实际环境下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展开讨论,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强化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此外,教学中还可以主动和企业、政府等组织进行沟通联系,邀请企业高管、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等来校以讲座等方式和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交流,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话题。五、结束语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目前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本科阶段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当然举措。在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中,应排除实用主义的影响,注重学生素质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不仅仅要提高培养学生的商业决策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商业伦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培养未来具有良好操守的职业经理人。
作者:唐雪梅吴敏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浅谈社会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四位一体模式论述
关于社会责任感教育问题的研究,国内外都已广泛展开。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责任感教育,并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我国,社会责任教育也一直受到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要着力培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于2010年明确指出,“过去我们讲素质教育,多数情况下讲的是两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次明确提出,在这两条之上还有一条,那就是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思想品德,强调‘富国家、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家庭、社会、祖国的团结和发展。但是我国大学生责任意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对自我负责方面,有的大学生不珍视生命,每年都有大学生自杀的报道;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不认真听课,考试作弊,自欺欺人;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浪费光阴。在对他人负责方面,有的学生漠视弱势群体,不愿参与志愿活动。在对群体负责方面,部分学生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对班级、寝室的评比漠不关心。在对社会的责任方面,功利主义盛行,有的学生缺乏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精神。尽管各高校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在社会责任教育方面收效甚微。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外,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在“两课”教学中,一些课堂教学内容空洞,与实际生活脱节,缺乏针对性。有的学校实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甚至用实践教学的课时来上其他课程。
2.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主功能作用难以发挥辅导员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现实情况是辅导员的大多数时间被各种日常事务占用,几乎没有多少精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思考和针对性的研究,往往是在学生出现不良状况后才去“救火”。
3.大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上主要为灌输法,以说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参与上积极性较小,往往表现为被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缺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社会责任意识不能入脑入心,进而化为实际行动。
4.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忽视教师与大部分家长的交流往往局限于新生入学时见过一面,期末寄成绩单和评语。少数学生出现问题后才与其家长联系,学校忽略了家庭的重要德育作用,学生家长也几乎不会主动与学校沟通,这就缺失了家校互动的良性机制。5.评价机制不科学通常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仅局限于课堂表现及考试卷面成绩,没有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不能通过评价科学地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四位一体模式构建
基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及难度,需将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家庭力量形成合力,并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自我教育上,构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1.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主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两课”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思想政治类课程,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都有区别,但是针对性还是不够。应加强对各个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注意前后联系,做到因材施教;“两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精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有积极的认识,产生对自身及社会发展强烈的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通过兼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紧密联系,了解学生的近期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发挥辅导员的主要教育作用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把辅导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确保有精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的思考和针对性研究;辅导员应加强学习和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时代变化,确保能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通过日常管理、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在新生军训时进行强健身体,保家卫国的教育;号召学生认真参与内务卫生评比,为集体争光的教育;组织中秋节“写一封家书”活动,激发学生报答父母之情;考前进行诚信应考,对自身学业负责的教育;在流行疾病出现时,进行关爱集体的教育;在就业时进行遵守合同规定不毁约、不违约的教育,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支教、义务劳动、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化为实际行动。同时,辅导员也可通过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与理论课教师的交流,共同促进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3.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取决于其主体作用的发挥。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促进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校应为大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对学生自发开展的责任教育活动,进行积极引导,具体细节由学生自主操作。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树立典型,影响身边的同学,建立学生互助小组,从而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自我认知、自我约束与自我实践。
4.建立家校联系良性互动机制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学校应主动构建家校联系长效机制,建立家校合作信息库,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公共邮箱、QQ群、飞信等渠道,扩大家庭对学校以及学生在校情况的了解。利用新生入学、毕业典礼、重大纪念日等重要契机,召开家长座谈会或个别家访和约谈,围绕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与家长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的良策,与家庭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5.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评价体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应不局限于思想政治课教师,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考试成绩、日常管理、学生自评、同学评价、志愿活动社会评价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共同教育,最终促进大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意识,进而将认知转化为行动。这样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作者:汪建训何学欢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浅谈社会责任教育: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现状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力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及其质量,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敢于担当的综合性人才。文章结合社会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概述,对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现状进行考察,并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教育
什么是责任?人们对责任的理解通常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社会道德责任;二是工作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大学生作为引领整个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伟大“中国梦”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贯彻,影响到社会道德风尚的方向。
1社会责任及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概述
社会责任是指某一个体或组织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也是人民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承担不可推卸的使命感。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行为为目的,最终达到其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度责任品质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责任意识与责任担当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现状调查
当前“95后”大学生整体上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但不乏诸如厌逃学、舞弊、沉迷网络、“传销”甚至有其他涉案行为等缺乏社会责任的行为现象,这必须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与关注。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现状,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理论层次与教育质量,现对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网络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占19.82%,大二学生占32.75%,大三学生占28.16%,大四学生占19.27%。以下是有关本次问卷调查情况的分析,希望对北津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所借鉴。(1)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分析。在回答“上大学主要目标是什么”问题时,同学们普遍认为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和学习好专业文化知识、提高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调查问卷中54.16%的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国家急需重大活动志愿者或支援灾区志愿者;当问到“如果您在街上遇见老人摔倒或有人主动请求帮忙,您会怎么做?”时,53.92%的同学看情况而定,23.39%的同学积极上前帮助,13.48%的同学认为社会险恶,可能是骗子,小心上当,走为上策。从大学生责任感现状可以看出当代“95后”大学生有社会责任感但比较盲目;从对国家和民族利益重大事件关注度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关注度较高。(2)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分析。在回答大学生应不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问题时,76.3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3.19%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太大不应该践行社会责任,10.07%的学生表示不太明确;67.73%的学生表示成才、捍卫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德等属于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14.76%表示类似“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义务献血、捐款”等行为属于当代大学生应该践行的社会责任。(3)学生对社会责任教育的认可分析。社会责任教育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及自我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6.34%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可以培养成有责任的公民,课堂教育是学生目前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61%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堂教育和一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调查的200名学生对象中,普遍学生认为接受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自身发展并且对学校、社会组织的相关社会责任教育活动也各自持有自己的看法在其他问题方面:有效问卷中显示有128人愿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体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56人愿乐于助人,帮助有困难的人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说明广大学生非常愿意提高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伟大复兴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以上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现状调查,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问题。及时,利益至上的市场经济消极效应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冲击较大。在被调查对象中,28.87%的学生对正能量表示不关注或无所谓。什么是正能量?近两年来,人们将“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亲切地称之为“正能量”。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在竞争中推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以优胜劣汰拉大人们的利益差距。在现实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人的思想行为变得更具功利性。大学生们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利益至上的非主流市场经济消极效应的冲击。尤其是在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比较严重,正能量无法及时手递手传递,社会责任教育工作开展也日趋艰难,这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冲击也愈加强烈。第二,学校传统社会责任教育方式导致社会责任教育停滞不前。在被调查的200人当中,有97人通过听别人谈论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77人通过看新闻报纸了解,26人通过听课偶尔听到,这说明主动关注了解社会责任教育的情况的学生较少。目前学校针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活动主要集中于课堂附加教育。而国外,很多大学为此开设专门的相关课程(如《美国公民学》)和设置服务机构,已成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与国外相比,我校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只有在《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有所涉及,无系统的教材和较好的课外辅导材料,只有文件性资料;学校社团和学生部门组织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相对缺少社会责任专题,社团活动形式缺少创新与吸引力,大学生社会责任教学氛围不够浓厚,而专门开设社会责任教育课程或设立服务机构更是举步维艰。第三,不良家庭环境淡化了社会责任教育意识与行动。“环境塑造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单亲家庭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不和谐家庭给学生成长留下阴影、不良家教家风对学生行为的恶劣影响等,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90%的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当中大部分从小养尊处优,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忽略了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身处残缺家庭和不和谐家庭中的学生无法获得细致的关爱和温情,缺乏亲情的呵护。因而总有一种不如别人幸福的自卑感导致不愿与外界交流。甚至有些单亲学生对家没有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里更“自由”、更“精彩”,整日浪迹网吧、打架斗殴,沾染不良习气,从而产生对道德规范的错误认识,甚至对社会充满敌意,谈何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其他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承担社会责任呢?第四,大学生自身消极因素影响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提高。调查对象中,有43.65%的学生觉得个人自身消极因素是影响社会责任教育的一个关键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大学生社会责任存在问题与学生自身因素与主观价值参照偏差是密不可分的。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开始疲倦,长期为之艰苦奋斗的核心目标失去意义,学习目标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取向开始由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化,以“自我”为中心利益评判标准笼罩全身。因而,学生自身消极因素与日俱增最终成为了社会责任教育的拦路虎。
3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的对策思考
(1)坚持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核心地位,剔除市场经济消极效应。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的氛围。曾说“新常态”下的教育要把培养懂担当、精神独立和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作为终极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必然成为教育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部分。高校可以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讲座或公开课,用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相信,在中华传统文化滋润和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提高指日可待。(2)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最亲切、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当前热点的社会事件,采用开放式、合作式、案例式等方式相结合,让同学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比如,在“印度非法侵犯我国领土”事件发生时,很多在印华侨回国和国内有关印度的产品销量大大下降。老师可以将此事件的政治和经济的双方面性引入课堂,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开拓学生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另如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就如何正确、合法记账等问题进行课堂讨论,能够使学生明确会计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和职业道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3)构建“三位一体”教育共同体,优化家庭教育。“三位一体教育”又称“互联网+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互联网为平台的教育网络体系,它的最终目的是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曾说过:“家庭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可见良好的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如此重要。因此,学校作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主体,鼓励辅导员通过创立微信家长群,加强与家长联系;利用微博公众号推送与提高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资料,地把家庭、学校以及对学生责任教育所有有利的因素都联合在起来、互通有无,共同优化家庭教育,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质量,搭建好交流平台。(4)加强价值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支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发展方向。大学生入学时,学校可以组织观看具有重要意义节目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如组织统一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和《开学及时课》等节目。从个人体会上来说,这些政论片和综艺节目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发展规律,积极进行自我价值观教育,可帮助学生积极摆脱消极因素、产生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高尚情操,激励学生把自己塑造成有责任、有担当和敢为人先的青年。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摸索社会发展和建立良好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消除自身消极因素,将含有“真理性”的社会责任理论升华为自我责任意识,进而再促进自觉的社会责任行为的形成,实现学生对社会责任理论由“知”到“行”的转化。如湖南商学院近年开展的“雷锋月”“爱护老人日”“精准扶贫”、服务社区和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学生参与,同学门共同在享受社会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质量潜移默化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刘胜辉 陈拓 单位:湖南商学院会计学院
浅谈社会责任教育:全球化催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教育
建立合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认证标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家,是顺应时代要求并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产物,它的责任理念在资本、生产、技术等要素跨国流动形成的全球市场中广泛传播。企业社会责任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缘于经济全球化下消费者维权、自然环境恶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它是对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产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把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标准化高度,将人文色彩浓厚的道德行为衍变成市场经济强有力的竞争工具。近年来,跨国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注重对方的社会责任意识,并检查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将其作为考核公司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一个拥有良好的责任教育、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人,走向工作岗位,必定会带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毕业生,是顺应时代要求并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过程。
CSR发展离不开成熟的教育模式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谈及教育时强调:教育是一种对世界的性质的认知,对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理解,对自由和理性及友好的重要性的认识。理解这一点重要性,教育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国外的责任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及时,外国在责任教育理论方面很有建树。国外发达国家将责任教育视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被国外各个学校高度重视。他们以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教育基础,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发展,并与社会、经济、法律相适应。再如日本,该国善于寓教于传统道德,通过传统道德培养增强责任意识。
第二,国外教育方法形式多样。美国非常重视公共环境对学生道德、价值观产生的渲染作用,通过隐性教育培养人们责任意识。例如在首都华盛顿,全市几乎没有工厂和企业,但是像白宫、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这样规模宏大的场所有很多,这些场所集中表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播着美国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向国民进行德育教育的生动材料。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刚刚起步
自20世纪末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以来,中国各行各业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这个名词,一开始是好奇,然后是理解,接下来是效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至今,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以国家电网、中国平安等企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它们自觉守法经营,维护员工利益,注重环境保护及社会回报,并了质量较高的社会责任报告,在社会上受到了普遍赞扬与认可。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并不乐观的现状。据2009年底中国社科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只处于“起步”阶段,在对近300家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只有14家企业“经验丰富”,179家企业仍处于“旁观”状态。中国现在仍有不少企业随意克扣员工工资,在原料中任意添加对人体有害成分,肆意向大气排放废弃物等等。电视购物虚假门、房地产“地王”囤地等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比比皆是。
提高全民社会责任意识迫在眉睫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猛发展,曾经长时间内“效率为先”的政策鼓舞了一大批有勇有谋的仁人志士引领经济先锋,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尝到“钱包鼓鼓”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对物质无尽奢求的人们开始想尽办法赚取财富,唯利是图,甚至不惜利用各种有损道德的非法手段。诚信、责任被抛掷一边。在这样的教育现状和社会背景下,改革我们的教育方式、从小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实乃困难重重。
我国应该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社会责任教育方式,但是要依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与国外有较大差异,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在教育模式上,我们不能直接引进西方的教育模式,因为西方的教育模式是开放式、引导式。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可以考虑从国家、社会、企业三个层面展开: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对学校责任教育的监管力度
政府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航者、社会重大问题的决策者、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协调和监管着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规范和引导着社会行为。现阶段,部分学校在德育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方面重视度不足,教育规划不明确,教学手段不成熟,学校的社会责任教育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和有效管理。一方面,政府应将社会责任教育的推进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建立政府与学校的交流平台,拓宽沟通渠道,积极开展面向学校管理阶层的社会责任教育督导和监管工作,强化学校领导、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逐步在宏观层面建立社会责任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促进社会责任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可以考虑将社会责任教育的贯彻落实程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引入到学校教育水平考核体系中。
二、发挥社会各界优势,推进责任教育步伐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水平,必然要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发挥社会各界优势,依靠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学校应该与社会各界教育专家、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探索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新方法、新形式,丰富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理论;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作用,尤其是媒体的积极引导和宣传作用。在“言论自由”的今天,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宣传和道德净化方面责任重大。媒体在树立自身良好道德品行的同时,要加强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的社会责任宣传与引导,积极扮演好传播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教育工程建设的重要角色。
三、发挥企业的责任教育功能,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与学校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企业要利用自身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优势,与学校的教育环境相结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首先,在教师培养方面,企业可考虑吸纳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参观交流,教师应重点关注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进展和成果,丰富教师的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知识储备;其次,在教育投资方面,企业可考虑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在学校设立企业社会责任奖学金,鼓励学生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在与学生互动方面,企业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可考虑定期在学校以讲座、论坛的形式与学生探讨交流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话题,掀起学生学习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的浪潮。
我国社会责任教育水平亟需提升
企业社会责任是全球化的产物,是企业长久发展、与世界共进步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还扮演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角色,中国社会责任发展有着积极而非凡的意义。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水平与外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社会责任教育改革和深化迫在眉睫。国家须在参考外国责任教育模式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寻找适合本国学生教育与发展的途径。
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一个口号,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态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应当从小做起。当代学生,是企业未来的决策者和运营者,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和深化社会责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