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外教育模式探究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外教育模式探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外教育模式探究

中外教育模式探究:家庭教育中浅谈中外教育模式的异同

摘 要:曾在火车上发生过这样一幕:一个4岁的外国小女孩在火车的车厢内玩耍,突然火车发生意外,本来走路都摇摇晃晃的小女孩头部撞到了车厢内的一个茶几上。这时她的妈妈闻声走了过来,于是她……如果你是那位妈妈,遇到此事你会怎样做?你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关键词:爱的方式;中外教育;走进孩子

大部分家长遇到如此紧急的突发事件,会在及时时间把摔倒在地上的宝宝抱起来,连忙仔细查看一下有没有受伤的地方,确认没受伤后,部分家长还会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故意假模假样打着桌子说:“都是它不好,都是它的错,害我们宝宝摔跤。”如此一来,孩子的情绪是得到安抚了,可她失去了什么?

一、爱孩子好比放风筝,线短线长是风筝起飞的高度

当孩子想用小勺吃饭的时候,有的家长索性将饭菜喂到孩子嘴里,而不是示范给孩子怎样拿小勺;当孩子想脱衣睡觉的时候,你是否比孩子快了一步?当孩子想看看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当孩子为了一个玩具而和别的小孩吵架时,这时,孩子需要的不是你的斥责……

孩子好比风筝,有风,线的长度适合才能飞得更远,而爱孩子就像放风筝,刚起飞的时候线拉得很短,只是为了让风筝适应风的强度与变化无常的天气,而当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觉得手中的线越来越紧,那是风筝想起飞,而作为家长,你是否准备好了让风筝起飞?

二、爱孩子就如在装修房子,只有走进才知选择怎样的材料

当您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问孩子的及时句话通常是什么呢?有人曾经做过调查,将中外父母的问话进行了对比。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时说的及时句话通常是:

1.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2.你们今天学什么了?

3.有人欺你吗?

4.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问孩子的那一句话通常是:

1.今天你快乐吗?

2.今天你向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3.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4.你有什么作品吗?

5.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中国的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的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就感的建立和与伙伴交往上。我们的父母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懂如何爱孩子。您走进过孩子的内心吗?现阶段孩子需要什么?我给予的是孩子需要的吗?父母认为孩子比同龄孩子学得多,认识得多,就是聪明,这是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原本快乐的童年被一些美术班、音乐班、乐器班、舞蹈班所代替,这些负荷是否是孩子现在所能承受的?所该承受的?

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所以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懂得如何去爱。

三、爱孩子就像在栽树苗,保持合适的距离才是茁壮成长的前提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我对这句话有很深的认识。有一位父亲准备在自己屋后的地里栽种20棵桃树。他的孩子看见父亲在果树与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准备把半年积攒下的猪粪、牛粪等肥料埋进去。这个孩子很好奇地问父亲:“为什么在果树之间弄上个土坑,那样有什么用处?”“小树正在长身体呢,不补充营养不行。”他的父亲满眼怜爱地看着树苗说。这个孩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挖了两三下,父亲看见了说:“这样不对,你挖的坑离树太近了,你应该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才可以。”他的孩子反驳说:“太远了,小树还能吸收到养分吗?”父亲却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吸收不了这么多的养料,会把它“肥”死的。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地进行消化和吸收,有利于根须生长。因为要吸收到更多的肥料,树根就只有拼命地往有肥料的地方钻,这样小树才能长得又壮又高。”

四、爱孩子就要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走进大自然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好方式。选择一个适合孩子、能让孩子感兴趣的目的地,让孩子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清凉与惬意。烈日炎炎,带孩子走进清凉的树林,看碧绿的田野,听泉水叮咚,孩子一定会精神振奋、心旷神怡。给孩子带上小桶、小铲等,在山上可以挖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东西。

所以作为父母,平时一定要抽时间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亲身体验、亲身实践,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不但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在游玩中可以获得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五、爱孩子,从点滴开始

爱孩子是需要智慧的,智慧的父母是不断学习的,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孩子正确的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及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我们需要的就是那么一点点方法,一点点耐心,一点点改变。

中外教育模式探究:中外教育模式对比

一、几种不同教育实习模式介绍

1.美国的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州全部取消了师范院校的独立设置,未来教师由各大学师范学院或师资培训机构培养。到60年代末,人们发现,美国这一“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并没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们对如何培训高质量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教育专家将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引入教师培训之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领域的专家知识都可以分解为两大类:及时类为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第二类为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分为两个亚类,及时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熟练的技能,被用于经常出现的情况;第二类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来的“认知策略”,被用于新颖的,需要创造性的情境。及时大类知识可以通过看书或教师的传授获得;第二类知识因涉及“怎么办”的个人经验,必须通过实践和个人体验才能获得[lj。研究者按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专家和新手对比的方法,分析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差异,发现专家教师和新教师陈述性知识不仅内容有差异,其组织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二者的教学能力有显著的差异。师资培训正是为了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对新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应用于教育实习,形成了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由于教学能力的形成是由受训者所具有的两类知识决定的,为了丰富学生的陈述性知识,美国教师教育机构采用增设教育理论课程的方法,使这部分内容占教师职前培训内容的25%。同时,为丰富程序性知识,将教育实习时间加长,占职前培养内容的12%。具体操作是:将整个教育实习分成三种类型:模拟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模拟实习:基本上在教育学院内或实验室内进行。采取微格教学的方法,利用声、像手段对师范生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性模拟,对学生的讲授录像后由指导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并最终熟练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教育见习: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协助中小学教学工作,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在某些学院,这项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于二、三学年。教育实习:在一名校方指派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实习生到校方认可的一所公立中小学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每月和长远的教学计划,一开展教学和评定中小学生等,并从中验证和再现己得出的结论,进而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大学则派视导人员进行不少于6次定期视察,评估教学进展情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时间长短各州不等,一般都规定了低下限,有的州总教育实践时间为1年。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实习的内容被进一步拓展,表现在实习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强调在实践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方面。

2.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随着英国人口的显著下降,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师人数相对过剩,教师质量问题渐渐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英国政府在1983年向众议院提出“提高教师质量”的白皮书,对新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对师资培养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重视实践经验[2j。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人们发现师资培训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范生教育胜任能力,突出中小学在培训中的作用。早在1982年,霍依勒就指出:中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知识的方式与师范生在高等学校发展起来的一些知识和运用方式有所不同。两类知识属于不同类型,都是师范生应掌握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己具备参与培训师范生的资格,而是如何合理地综合两类知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培训师范生。在1992年到1994年,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制定有关教师的培训条例,明确提出教育胜任能力应包括:组织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能力,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会使用教学策略,具有教学评估能力:指出教育胜任能力是衡量培训效果的“核心标准”;中小学方面要在教师教育胜任能力的培养上负“首要”责任。这一条例的实施,逐渐形成了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其一是大学的教育学院培养本科学历的新教师:其二是一种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生完成培训后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及时种类似于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实习方式上,大学与中小学校在双方互惠基础上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成立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局及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实习生指导教师有两类四种:一类来自实习学校。其中一种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教学实习,并同大学的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实习生:另外一种是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学科指导教师的工作,对实习学校工作的总体进行布置。另一类来自大学的教育学院,其中一种负责联络:另一种为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生所授学科的评价和指导。在实习时间和要求上,由于实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实习过程中突出“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实习生需承担教师工作量的1/3,约每周10节课。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不少于20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第二类培训模式是针对及时种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实习生无法透彻地领悟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能掌握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教育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教师培训模式。如莱斯大学的师资培训计划[3j,它通过对本科生经过一年教育专业的培训,使其获得硕士学位。

3.德国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德国历来重视师资培训,每次重大教育改革都把教师培养的改革作为重要课题。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德国自从建立师范教育以来就很重视教育实习工作。1696年,弗兰克创设了教师研习班,选择的学生施以5年的课程,其中包括见习、试教及每周定期的教学问题讨论。1826年普鲁士皇家“通谕”首次在法令上诏告设立实习教师见习研习班,并正式确立取得教师资格须经过两次考试,在两次考试中须经3年的实习。1970年以后,西德各邦均实施实习教师体制及第二次国家考试立法。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阶段是学完规定的课程,包含作为“学校实践教育实习3次共12周”,要通过及时次国家考试;通过及时次国家考试后再进入见习阶段,见习包括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在1年以上。实习期间每周上12课时及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教授法等。实习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教师资格。

4.我国的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及时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南洋公学师院建于1879年。由国家正式办理师范教育,则从根据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始,随之产生了近代师范教育实习。1916年颁布的《修正师范学校规程》规定,要增加教育实习时间,“教育实习,除各科教授外,凡关于管理等事项规章应随时指导”。匡这种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到80年代仍在使用。其教育实习目的在于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情况,以尽快实现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实习的时间专科4周,本科为6至8周。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高师教育实习的理论及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在理论研究方面,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认知心理学成果引入教师培训,对教师行为及课堂监控能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具体成效。[5:[63在实践方面,教育实习的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有了新要求,使教育实习时间有所增加,师专实习时间由4周增加至6周,本科院校实习时间一般为8至10周,并明确规定了新教师试用期为1年。实习方式多样化,有校内的模拟实习及到中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习地点由集中到分散,从单纯由高校带队教师指导实习到委托地方教育局及实习中学指导实习。实习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实习外,还增加了课外活动指导,参与中小学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调查等内容,以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7:。

二、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

教育实习模式主要用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教育实习形式、教育实习的方式、教育实习的时间来表征。在教育实习的形式上几种模式没有多大差异,但在实际运作中,教育实习所经历的时间,实习的方式及达到的目的大不相同。在教育实习目的要求上,美国、英国的两种模式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要求比较具体,便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德国则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部级的考试方能任教[8j。我国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则过于笼统,不利于对实习生的评价。另外,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并开始实施通过1年或1年以上的教育实践,培养教育硕士的计划,这说明其师资培养逐渐向“研究型”方向转变,使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界线日益模糊,体现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而我国尽管教育实习形式、方式趋于多样化,但仍处在理论一应用层次,且在较短的教育实习期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美国、英国、德国的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时间长,对教育见习都有明确的任务,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而我国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教育见习时间仅仅为几课时,是结合教育学及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校的教学实际。从教育实习的方式上看,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基地较稳定,且师范生所选择的实习学校往往是毕业后就业的场所,因此中小学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我国的师范院校虽然也建设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对众多实习生来说,稳定的实习基地相对太少,且中小学由于受到升学压力,担心教育实习影响其教学质量,对教育实习并不热心。因此每年教育实习时,高校组织者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实习学校,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现实习难的问题。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重视模拟实习,延长实习时间,建设稳固的实习基地等,但总体上讲我国的教育实习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我国的教育实习理论研究滞后,目前仍处在理论一简单应用层次,实际上理论与实践呈分离状态,从而教育实习影瞥改革不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仅仅是实习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在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实践的不断分析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t、实习目的要求等各方面进行总体改革,从而形成新的教育实习模式。

三、改革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建议

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可采取两段式螺旋上升的教育实习模式。即:将理论一单应用的模式按学生的认识顺序扩展为感性经验一理性认识一实践应用一理论提高的模式,将教育实习分成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具体操作是: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布置教育见习的任务,让学生明确目的要求。在第七学期开始就进行为期3周的分散式教育见习。这种见习主要参照英、美的见习方式,制定详细的见习计划及任务表,并延长见习时间,使实习生有章可循,可避免我国的盲目走过场的见习方式。让实习生了解中学教学过程,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3一4课时的实际教学。见习结束后学生回校学习学科教学论,实现由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学习美国的模拟实习,采取微格教学的方式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至第七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教学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第八学期的教育实习。至于考核的内容、范围及标准则主要利用我国有关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德国部级考试的有关标准来制定,使之适应我国师范生的现有水平。教育实习排在第八学期开始,为期8一10周,吸取英国的教育胜任能力内核制定较详细的实习目标,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可避免我国实习目标模糊,不利于考核和评价的缺点。在实习同时实习生必须进行教学论文的设计。要求学生采用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教育实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完成教学论文,并开展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使学生的认识实现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再一次飞跃。有条件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可挑选一批师范生经过进一步的教育理论学习及实践的锻炼攻读教育硕士学位。

中外教育模式探究:高职英语教育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笔者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系统研究在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上构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表明,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实行该模式,不仅可以实现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而且还可以促进中外教师自身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 中外教师 合作教学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的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和双语教学工作”的建议。我校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于2012年开始聘请外国专家承担英语教学工作,积极探索高职英语教育中外教师合作教学之路。

一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

在有关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中,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具影响力,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为“习得—学得区别假说”,这一理论为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习得—学得区别假说”提出,习得是潜意识的过程,它是注意的是自然结果。而学得则是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讲授,再加上有意识地进行联系和记忆等辅助性活动,从而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语言的过程。克拉申指出,习得可以直接促进学习者发展其第二语言的能力,而学得则可以在其语言运用中发挥监控作用。习得和学得两者若能协调好,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学生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高职英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英语交流欲望,让学生在交流的语境中自然地习得英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能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习得”和“学得”有效整合,中外教师利用自身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优势,为学生创设立体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有效“学得”的同时,通过无意识的“习得”过程提高其英语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合作教学是指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协同担任统一群组学生的教学任务。合作教学通常有6中模式:

(1)一个教,另一个观察;

(2)一个教,另一个巡视;

(3)站点教学;

(4)平行教学;

(5)交替教学;

(6)小组教学。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是在高等学院大量引入外籍教师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中方教师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共同合作,完成一定教学内容的形式。

2.实践背景

我校作为新兴的高职院校,自2012年9月引进及时名外籍教师至今共引进了14名外籍教师,现在共有6名外教同时任教,她们分别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外籍教师授课的班级集中在教育学院、旅游学院和工商学院,主要教授的对象为各学院大一新生,主要教授的课程为职业英语。在职业英语的教学中我校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平行关系模式,即每周的职业英语课时由我校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各承担一半,我校英语教师主要负责英语语法知识的讲授以及英语等级考试的培训,外籍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英语听说训练。学生英语成绩的评定采取两位教师的评定结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我校英语教师的评定结果占70%,外籍教师的评定结果占30%。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和外籍教师之间除了教学对象相同以外,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几乎没有交流和合作,各自为政。外籍教师由于对中国学生的性格、学习方式、习惯、需求不了解,对中国英语教学现状不了解,对中国的语言文化不了解,因此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只能一味地依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教学,随意性比较强。我校是高职院校,职业英语课程应该是为学生将来在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英语教学应贯彻“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外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我校教师的引导,很难把握这一尺度。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充分发挥外教资源优势,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我校外教资源,提高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呢?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1.实验前提

在实验中,笔者为了研究中外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先假设:我校教师比外籍教师更了解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具体学习情况,但外籍教师则要比我校教师在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文化的了解方面更胜一筹。因此,高职英语教育中外教师合作模式研究就在于寻找中方教师和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结合点。传统的职业英语课堂,大多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按部就班,课堂氛围单调。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外籍教师的参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的单一模式,中外教师同时深入英语课堂教学,能够进一步加强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与互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在中外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教学方法的交融。

2.实验对象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专业、国际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2014级新生,共13个班,639人。3.实验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4.实验内容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构建高职职业英语教学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我校教师负责英语语言知识的系统输入,外籍教师负责英语语言技能的操练输出。中外教师就合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形式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采用中外教师交替授课的方式,即我校教师授课(每周四节)讲授教材每个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而外籍教师(每周两节)以口语课的形式,介绍教材中每单元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与专业相关使用的英语口语。同时建立中外教师共同评估的教学反馈机制,中外教师共同对合作教学的课堂进行观察和巡视,测评课堂教学效果。实验具体实施如下:

(1)中外教师合作备课。中外教师基于所教学生的特点及专业的需求,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每周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上的具体分工。

(2)中外教室合作上课。在职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中外教师主要采取平行教学、一个教另外一个观察、一个教另外一个巡视这三种合作方法进行教学。在合作教学中,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主要采用的是平行教学的模式。通过合作备课,我校教师主要负责讲授每个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和语法要点,外籍教师则主要负责对每单元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并对与课文内容和专业相关的主题进行口语训练。同时在平行教学的过程中,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还穿插采用一个教另外一个观察、一个教另外一个巡视的教学合作模式,即当一位教师在讲课时,另一位教师在教室后听课,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教师的授课情况,并且在不影响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课的前提下,在教室中巡视,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

(3)中外教师合作答疑。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定期同时为学生辅导答疑,为学生解决英语语言知识及英语文化方面的疑问。

(4)中外教师合作课后拓展。我校教师与外籍教师课后及时沟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课堂教学效果,建立即时教学反馈机制,共同主持与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英语实践环境。

(5)中外教师合作评价。学生的职业英语课程评价最终由我校教师和外籍教师在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据其课堂参与情况、作业汇报情况、口试成绩以及笔试成绩共同评定。

5.实验结果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由于涉及到两个不同国家的教师,受教育理念、认知及文化背景差异的影响,中外教师合作教学质量评估难度加大。因此,本次实验没有采用量化的指标,即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来判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班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提高。而是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在英语学习积极性和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进行评定。笔者随机选取了实验对象中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是否喜欢职业英语教学中现行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二是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是否有明显提高,三是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98%的学生表示喜欢现行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90%的学生表示在中外合作教学模式下,外籍教师的参与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语言环境轻松自然,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也有了明显的提高;92%的学生反馈其一年来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

三研究结论

在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既能够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又能够发挥中方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优势,使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角色和中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这种高职英语教育中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提高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1.合作教学可以实现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

中外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在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中外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实现中外教师的优势互补。首先,中方教师长期在国内执教,非常熟悉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了解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因此,中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满足国内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入浅出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指导。在中方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系统有序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从而保障了语言输入的质量。其次,外籍教师更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和历史,熟悉各种环境下的英语日常用语,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强,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口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

2.合作教学可以促进中外教师的自身发展

一方面,合作教学可以提高中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中方教师而言,可以学习外籍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教育理念;就外籍教师而言,可以学习中方教师对细致处理教材和明确规划教学进度的方法,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合作教学可以提高中外教师的语言水平。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中外教师互动机会增多,在合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中方教师可以学习到外籍教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纯正的英语语音,这有利于中方教师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水平。中方教师也可以帮助外籍教师提高其汉语水平。

3.合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人们习得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信息的理解,即理解性的信息输入和理解性的信息输出。在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下,中外教师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增强其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在合作教学的课堂上,外籍教师可以很自然地把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语言文化本身结合在一起,课堂氛围轻松愉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比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同时,外籍教师幽默而又具有鼓励性的课堂语言,能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焦虑、缺少自信心等负性心理情绪,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以自信、愉悦的情绪参与到合作课堂中来,必定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总的说来,在二语习得理论下构建的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为高职英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理念和视野的国际化,最终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作者:高英 单位: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中外教育模式探究:中外教育模式对比探究

一、几种不同教育实习模式介绍

1.美国的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各州全部取消了师范院校的独立设置,未来教师由各大学师范学院或师资培训机构培养。到60年代末,人们发现,美国这一“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模式并没能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美国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们对如何培训高质量教师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教育专家将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引入教师培训之中。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领域的专家知识都可以分解为两大类:及时类为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被称为陈述性知识。第二类为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被称为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分为两个亚类,及时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熟练的技能,被用于经常出现的情况;第二类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提出来的“认知策略”,被用于新颖的,需要创造性的情境。及时大类知识可以通过看书或教师的传授获得;第二类知识因涉及“怎么办”的个人经验,必须通过实践和个人体验才能获得[lj。研究者按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专家和新手对比的方法,分析专家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差异,发现专家教师和新教师陈述性知识不仅内容有差异,其组织也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二者的教学能力有显著的差异。

师资培训正是为了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对新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应用于教育实习,形成了交互一自省型教育实习模式。由于教学能力的形成是由受训者所具有的两类知识决定的,为了丰富学生的陈述性知识,美国教师教育机构采用增设教育理论课程的方法,使这部分内容占教师职前培训内容的25%。同时,为丰富程序性知识,将教育实习时间加长,占职前培养内容的12%。具体操作是:将整个教育实习分成三种类型:模拟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模拟实习:基本上在教育学院内或实验室内进行。采取微格教学的方法,利用声、像手段对师范生应掌握的各种教学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性模拟,对学生的讲授录像后由指导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图式,并最终熟练掌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技能。教育见习: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协助中小学教学工作,并承担一定的工作量。在某些学院,这项活动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并贯穿于二、三学年。教育实习:在一名校方指派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实习生到校方认可的一所公立中小学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每月和长远的教学计划,一开展教学和评定中小学生等,并从中验证和再现己得出的结论,进而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大学则派视导人员进行不少于6次定期视察,评估教学进展情况。教育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时间长短各州不等,一般都规定了低下限,有的州总教育实践时间为1年。8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实习的内容被进一步拓展,表现在实习时间的进一步延长,强调在实践基础上提高师范生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方面。

2、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

随着英国人口的显著下降,学生人数逐渐减少,教师人数相对过剩,教师质量问题渐渐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英国政府在1983年向众议院提出“提高教师质量”的白皮书,对新教师的培养采取的措施是:提高对师资培养的要求,严格选拔学生,明确课程标准,重视实践经验[2j。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人们发现师资培训的关键在于加强师范生教育胜任能力,突出中小学在培训中的作用。早在1982年,霍依勒就指出:中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和实际运用知识的方式与师范生在高等学校发展起来的一些知识和运用方式有所不同。两类知识属于不同类型,都是师范生应掌握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己具备参与培训师范生的资格,而是如何合理地综合两类知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培训师范生。

在1992年到1994年,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制定有关教师的培训条例,明确提出教育胜任能力应包括:组织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能力,课堂教学和管理能力,会使用教学策略,具有教学评估能力:指出教育胜任能力是衡量培训效果的“核心标准”;中小学方面要在教师教育胜任能力的培养上负“首要”责任。这一条例的实施,逐渐形成了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英国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培养对象,其一是大学的教育学院培养本科学历的新教师:其二是一种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生完成培训后可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及时种类似于我国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实习方式上,大学与中小学校在双方互惠基础上建立一种伙伴关系,成立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局及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伙伴关系指导小组”。实习生指导教师有两类四种:一类来自实习学校。其中一种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教学实习,并同大学的指导教师合作指导实习生:另外一种是专业指导教师,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学科指导教师的工作,对实习学校工作的总体进行布置。另一类来自大学的教育学院,其中一种负责联络:另一种为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生所授学科的评价和指导。在实习时间和要求上,由于实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实习过程中突出“重负荷教学训练”的特点,实习生需承担教师工作量的1/3,约每周10节课。实习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不少于20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第二类培训模式是针对及时种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实习生无法透彻地领悟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能掌握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和教育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教师培训模式。如莱斯大学的师资培训计划[3j,它通过对本科生经过一年教育专业的培训,使其获得硕士学位。

3.德国两段式教育实习模式

德国历来重视师资培训,每次重大教育改革都把教师培养的改革作为重要课题。教育实习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在德国自从建立师范教育以来就很重视教育实习工作。1696年,弗兰克创设了教师研习班,选择的学生施以5年的课程,其中包括见习、试教及每周定期的教学问题讨论。1826年普鲁士皇家“通谕”首次在法令上诏告设立实习教师见习研习班,并正式确立取得教师资格须经过两次考试,在两次考试中须经3年的实习。1970年以后,西德各邦均实施实习教师体制及第二次国家考试立法。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阶段是学完规定的课程,包含作为“学校实践教育实习3次共12周”,要通过及时次国家考试;通过及时次国家考试后再进入见习阶段,见习包括教学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在1年以上。实习期间每周上12课时及制定教学计划,学习教授法等。实习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国家第二次考试,考试合格后可获得教师资格。

4.我国的理论一应用型教育实习模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及时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高师教育实习的理论及实践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在理论研究方面,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将认知心理学成果引入教师培训,对教师行为及课堂监控能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具体成效。[5:[63在实践方面,教育实习的改革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有了新要求,使教育实习时间有所增加,师专实习时间由4周增加至6周,本科院校实习时间一般为8至10周,并明确规定了新教师试用期为1年。实习方式多样化,有校内的模拟实习及到中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实习地点由集中到分散,从单纯由高校带队教师指导实习到委托地方教育局及实习中学指导实习。实习内容更加丰富,除了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实习外,还增加了课外活动指导,参与中小学教学实验、社会实践、教育调查等内容,以培养师范生的综合素质[7:。

二、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

教育实习模式主要用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教育实习形式、教育实习的方式、教育实习的时间来表征,现将4种教育实习的特征。由此表可看出,在教育实习的形式上几种模式没有多大差异,但在实际运作中,教育实习所经历的时间,实习的方式及达到的目的大不相同。在教育实习目的要求上,美国、英国的两种模式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要求比较具体,便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德国则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部级的考试方能任教[8j。我国教育实习的目的要求则过于笼统,不利于对实习生的评价。另外,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并开始实施通过1年或1年以上的教育实践,培养教育硕士的计划,这说明其师资培养逐渐向“研究型”方向转变,使职前培养与在职进修界线日益模糊,体现出终身教育的思想。而我国尽管教育实习形式、方式趋于多样化,但仍处在理论一应用层次,且在较短的教育实习期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在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上,美国、英国、德国的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时间长,对教育见习都有明确的任务,并给予充分的时间。而我国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特别是教育见习时间仅仅为几课时,是结合教育学及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学习所开展的活动,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校的教学实际。

从教育实习的方式上看,美国、英国、德国的教育实习基地较稳定,且师范生所选择的实习学校往往是毕业后就业的场所,因此中小学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我国的师范院校虽然也建设了一些实习基地,但对众多实习生来说,稳定的实习基地相对太少,且中小学由于受到升学压力,担心教育实习影响其教学质量,对教育实习并不热心。因此每年教育实习时,高校组织者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联系实习学校,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现实习难的问题。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我国部分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重视模拟实习,延长实习时间,建设稳固的实习基地等,但总体上讲我国的教育实习与美国等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我国的教育实习理论研究滞后,目前仍处在理论一简单应用层次,实际上理论与实践呈分离状态,从而教育实习改革不教育实习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仅仅是实习方式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在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实践的不断分析总结基础上,从课程设量、实习目的要求等各方面进行总体改革,从而形成新的教育实习模式。三、改革我国教育实习模式的建议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可采取两段式螺旋上升的教育实习模式。即:将理论一单应用的模式按学生的认识顺序扩展为感性经验一理性认识一实践应用一理论提高的模式,将教育实习分成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部分。

具体操作是: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布置教育见习的任务,让学生明确目的要求。在第七学期开始就进行为期3周的分散式教育见习。这种见习主要参照英、美的见习方式,制定详细的见习计划及任务表,并延长见习时间,使实习生有章可循,可避免我国的盲目走过场的见习方式。让实习生了解中学教学过程,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3一4课时的实际教学。见习结束后学生回校学习学科教学论,实现由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学习美国的模拟实习,采取微格教学的方式分别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至第七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教学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第八学期的教育实习。至于考核的内容、范围及标准则主要利用我国有关教学技能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借鉴德国部级考试的有关标准来制定,使之适应我国师范生的现有水平。教育实习排在第八学期开始,为期8一10周,吸取英国的教育胜任能力内核制定较详细的实习目标,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这样可避免我国实习目标模糊,不利于考核和评价的缺点。在实习同时实习生必须进行教学论文的设计。要求学生采用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等各种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教育实习结束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位学生完成教学论文,并开展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使学生的认识实现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再一次飞跃。有条件的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可挑选一批师范生经过进一步的教育理论学习及实践的锻炼攻读教育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