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智慧交通发展初探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智慧交通发展初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智慧交通发展初探

智慧交通发展初探:智慧交通发展趋势、目标及框架构建

基金项目: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重大研究课题“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交通运输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都得到了有效发展,但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交通发展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重,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约束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服务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面临的效率、生态和安全矛盾突出,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走综合、平安、绿色、智慧的发展道路。

一、智慧交通的理论探讨

智慧交通是信息、管理等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度应用,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采集、加工、处理、传输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过程,其在提供信息和知识方面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自判断、自处理、自适应能力,是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现代交通决策科学、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人文等各个方面将发挥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基本特征

1.变革。智慧交通本质是交通领域从信息社会向智慧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交通自身革命的过程,必然会引起生产技能和生产工具的变革,成为生产力变革的动力,同时引起管理流程、组织机构的变革,成为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

2.融合。信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重点在业务、技术、文化融合等三个方面。智慧交通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生产、管理和服务形态,是交通运输由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向注重设施设备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协调发展的变革,是交通运输线上与线下,虚拟和现实,跨区域、多方式之间协调运行的变革。

3.智慧。智慧交通的根本是让交通具有人一样的、甚至超人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途径,通过信息化的共享性、可预知性,掌握交通运输业务的规律性,预测交通运输的未来趋势,而且还通过其渗透性、改善性和可干预性实施交通运输状态的自动高效调整和转变,达到优化交通运输的目的。

4.。涉及到交通运输的所有业务、所有人、所有设施、所有装备、所有企业,涉及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各方面、各环节,统筹协调是实施信息化引领交通运输现代化战略的根本要求。

(二)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改变和影响的实践证明,智慧交通不仅可以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服务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和约束,提高交通运输生产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资源整合交通生产要素,转变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形态,实现交通运输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一是高效衔接经济社会需求。交通运输的目的和归宿就是支撑经济协调运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服务百姓日常出行,智慧交通的应用可以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与经济社会各方面需求的按需实时对接。

二是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装备。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安装各种传感器,实现对基础设施、运载装备自身状态和周边环境及时的检测、预警、智能控制,提高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以适应自身或周边环境变化,避免风险隐患的发生。

三是改造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方式。通过对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信息壁垒,实现符合信息化条件下扁平式、协同式、智能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形成伞网络、大规模、大范围、多业务、多环节、多方式的综合物流的生产组织模式,甚至是调整现有的组织机构设置,提高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效率,降低行业管理成本。

四是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方式的精细化、科学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及时应用,实现交通运行状况的全天候多方位实时掌控,交通运输态势的及时预警,转变交通运输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相关分析和深度挖掘,寻找并发现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明晰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变交通运输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科学决策,降低交通运输管理的决策风险。

五是透明服务公众和企业。百姓获取出行信息、办理票务更加方便;企业随时随地都能办理各种许可、提交各种材料、支付各种费用、获取各种规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行业运行状态,发现并解决行业日常运行存在问题,制止各种违章违法行为。

二、智慧交通实现路径

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实施若干重大信息化工程,使信息化应用覆盖各业务领域。例如,加强公路水路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路网运行、航道运行掌控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综合运输、现代物流和城市客运试点工程建设,生产协同能力逐步增强;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公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加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发展决策能力有所增强。同时,社会化交通公共信息服务迅猛发展,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了路径导航、实时路况、出租车电召、公交动态、航班动态等多种类型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产品,并呈现互联整合、规模经营、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一)智慧交通建设的趋势分析

未来,新兴信息技术产业的社会变革作用将集中显现,这些变革作用倒逼交通运输行业利用新技术增强交通运输运行感知、预控和应变能力,改变交通运输乍产组织和服务交付模式,提高行业治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并切实提高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科学决策效能,推动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总体来看,智慧交通的趋势性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决定了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要求不同区域间、不同方式间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一体运行。

2.便利化。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克服了交通运输服务时空限制和约束,改变了支付方式,服务多样化、个性化、流动化。

3.精准化。车联网、传感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交通生产、运行的实际状态的掌控,使交通管理智能化、精准化成为可能。

4.集约化。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瓦联网等新技术推动行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发展,形成国家和地方统一的集成技术体系。

5.市场化。公众信息服务是交通信息化主体,通过积极推进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百姓可以感受交通信息化带来的快乐。

(二)智慧交通发展目标

通过交通运输信息能力的大幅提高,交通运输治理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发展决策数据化、运输服务智能化、行业管理一体化、出行服务多样化。具体体现如下:

1.发展决策数据化。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加大应用范围和力度,实现交通运输决策基于大量鲜活、真实的数据,满足新形势简政放权管理方式的需要。

2.行业管理一体化。开展交通运输管理业务的顶层设计,实现交通行业行政许可、应急处置、市场信用、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的一体化、智能化,形成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新格局,满足交通运输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

3.运输服务智能化。实现城市公交、长途客运、货物配送、远洋运输等运输调度和港口装卸、枢纽换装等生产调度的自动化。实现交通运输票据的电子化、规范化,实现多种方式联程联运,满足综合运输发展的要求。

4.出行服务多样化。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广播、电话、交通卡等多种方式,随时随地获得出行前中后的集成连续的信息服务、售票服务、联程票务、交通电子支付服务等,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多样化,满足人们交通出行新期待。

(三)构建智慧交通的框架体系

初步构建成决策科学、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人文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提升交通运输宏观决策体系

转变数据采集方式,加大数据网络化采集力度;深入推进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着力深化交通基本要素、共享要素和重要系统间交换的信息标准,构建部省市三级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数据中心;建立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进交通运输信息的统筹管理和共享服务。充分利用行业业务系统产生的各类交通数据,转变交通运输统计信息采集方式,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实现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测预警,提升交通运输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打造互联互通综合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智慧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加大大范围交通动态和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力度,积极推进路网运行、养护、管理、应急与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推动跨省、跨区域路网运行管理、日常养护、应急处置、公众服务的业务协同,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全国ETC联网运行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水运管理,继续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和内河水网地区“数字航道”建设,加强“电子巡航”、“E-航海”等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水上交通、航道运行、海事应急、溢油处理、船闸调度等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内、沿海和内河之间的协同管理,促进水上交通安全发展。积极推进智慧运输服务,完善交通运输电子证件体系,实现交通运输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的全国统一认证和服务;加大公路运政与路政、水路运政与海事的协同管理,促进交通运输系统协同运行。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公交企业、客运企业、出租车公司、货运企业、路段公司等生产调度系统互联互通,掌握行业整体运行情况和安全状况。

3.建立协同联动的交通执法体系

开展交通运输执法信息全国联网,实现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信息在全国不同省份、不同地市之间互联互认。推进行政执法信息与行政许可信息的双向共享,促进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间的业务协同、联防联控,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优化行政许可效果;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交通综合执法建设,实现多业务协同执法。创新交通运输执法模式,加大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力度。开展交通运输执法监察,实时执法情况,实施全国性重大违章违法对象追逃制度,实现跨区域协同联合执法、阳光执法,提高交通运输执法的威慑力和公信力。

4.智化综合运输体系

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货运企业组织和商业模式,增设信息化能力作为行业准入条件;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平台健康发展,依托第三方物流平台开展“中小企业联网行动”,大力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广大中小企业实现运力、线路、货源等资源的整合;加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力度。鼓励并引导大中型货运企业加强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改造,提高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智能化水平;积极推进电子路单制度,建立多式联运机制,推动多式联运信息服务,深化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方式的联程联运生产服务:依托公交都市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公交智能调度,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城市出租车电召服务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并有效保障乘客权益;鼓励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客运枢纽加强换乘综合信息服务,推动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协同运行。

5.建设惠民便民信息服务体系

完善交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网上办事平台,凡是能够网上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政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显著提升政务信息服务和网上办事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提高百姓满意度;建立统一的交通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用等级评定公开透明、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有序促进政府交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开发交通出行、联网联程售票、交通电子支付、物流服务等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的公共信息服务产品,显著提升公众体验感。积极推动交通客运电子支付和电子客票服务,积极推进电子检票;鼓励开展客运联程联网服务,支撑公路、铁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客运一体化运输服务的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交等电子支付体系建设,引导公交企业或第三方运营企业推进区域性电子支付联网工程,并推动城市公交与地铁、城际铁路等电子支付业务的融合。

6.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加大行业网络信任体系建设,推广和规范密码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重要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有效解决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问题,并为安全审计、安全可控提供支持。开展行业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工作,根据业务系统、工控系统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相应安全防护建设和管理,有效控制安全风险和危害程度。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协调指挥和通报机制,统筹建设行业网络和信息安全监控平台,重视行业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性和灾难恢复能力建设。建立和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处理重大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

7.创新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

制定行业统筹发展的管理政策,为持续发展创造统筹的组织环境。重点围绕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散、效果统筹”的原则,部署研究组织统筹、建设统筹、运行统筹等方面的信息化统筹管理办法,出台交通运输信息化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行业必要统一的技术政策,为持续发展创造统筹的技术环境。制定并推荐业务、技术、信息、安全等总体架构,重点深化基本要素信息、交换信息标准,ETC、一卡通等支撑行业应用的相关设施设备的技术标准,并监督标准的贯彻落实。制定交通信息化市场发展政策,加大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创新,为持续发展创造前进的动力环境。

智慧交通发展初探:"十三五"阜阳市智慧交通信息化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十三五”时期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皖北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当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领和支撑。针对当前阜阳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交通产业,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更好地支撑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关键词:“十三五”;阜阳市;交通信息化;对策

1 交通信息化发展主要问题

1.1 信息孤岛现象尚存在

信息化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业务管理协同程度较低,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尚未搭建,信息资源整合、数据交换共享还有待进一步统筹规划,信息化在打破部门间、业务间、区域间的信息壁垒,提升建立协同式、网络化的交通运输业务新模式方面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1.2 现代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融合不够

管理效能提升还有较大空间,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为传统的交通运输要素运行监测、行业管理、信息服务、政务公开提供基础的技术条件,实现交通运输行业主要业务的数字化和可视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程度尚浅,实现交通运输生产组织和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交通运输要素生产率,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还有较大空间。

1.3 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尚需提升

信息服务公众体验不佳,伴随着阜阳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城乡居民对交通基本信息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人民群众实际感受更加关注,保障交通信息化发展与阜阳经济社会现代化相协调,将先进理念、制度、政策和技术手段融入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将成为摆在阜阳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阜阳市构建智慧城市工作的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和其他行业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业更加迫切。

1.4 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尚未形成

社会力量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投入有限,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力量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运维、服务领域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亟待构建。

2 形势需求

阜阳市在十三五期间加强智慧交通信息化发展,一是构建皖北区域中心城市,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综合运输需要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高效安全,需要构建交通运行环境和运载装备监测体系。三是保障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良性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四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需要“互联网+”与传统业务深度融合。

3 发展目标

3.1 实现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

依托阜阳市云计算中心,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运输多种信息服务资源的整合,省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数据聚集于云中心。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统一的覆盖市、县的两级行业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互连互通,交通信息网络在市、县交通运输业务主管部门以及交通重点企业的覆盖率达到。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的稳定性和度。

3.2 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精准化

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主要事项在线办理覆盖省市县三级;实现公交、长途客运、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出行服务信息共享。

公交一卡通发卡量达到100万,公交车、出租车智能终端覆盖率达到,公交站牌电子化率大于80%。

3.3 实现行业监督管理精细化

实现重点路段、桥梁、隧道、服务区、船闸、港口、客货运场站等基础设施实时监测;实现“两客一危”车辆、“四客一危”船舶、交通运输执法车辆的动态定位跟踪监测,监测覆盖率达到;全市Ⅱ类以上治超检测站实现信息化管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市场信用信息覆盖全市所有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主体,重点建设工程关键点实现实时监测。

3.4 实现综合分析决策科学化

初步建成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建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决策管理机制。

4 对策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切实发挥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信息化领导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信息化规划制订和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与协调等职责,确保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展。进一步推动县区交通运输信息化执行机构建设,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强联系,及时沟通,紧密配合,形成上下、条块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2 加强政策制定和制度落实

制订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相关政策,做好相关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阜阳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采购、实施、验收、后评价等全过程的监管。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估制度,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情况的考核,科学评估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做好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定级备案和安全防护工作。建立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安全培训机制,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水平,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提供安全保障。

4.3 注重标准建设和执行力度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信息化标准规范宣贯,加强行业信息系统第三方测评工作,促进行业标准编制和应用有效衔接;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将标准规范管理纳入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确保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各项技术标准。

4.4 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

制定积极的人才政策,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为主,以引进为辅,培养一批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交通运输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加强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交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体系,为全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5 加强技术融合和成果推广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加大支持和调动信息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和推动交通运输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学研结合,逐步形成行业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高分遥感在交通运行状态动态数据采集、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加强与国际和国内其它地区的技术交流,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引进先进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积极推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

4.6 推动模式创新和政企合作

各级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多渠道筹措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以市场化方式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建设与运营中,在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领域进行市场化建设与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运营逐步走向社会化,形成交通运输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智慧交通发展初探: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发展浅析

[摘 要]智慧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服务大众出行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部分城市建设智慧交通的途径,指出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可鉴之处,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提供合理科学的建设依据。

[关键词]智慧交通;建设;物联网技术

0 引 言

根据IBM的《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报告》,北京以99分的高分成为全球出行最痛苦的城市;美国每年在交通拥堵上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车辆正常行驶时的尾气排放量仅为堵车时不熄火的1/20;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全球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届时交通压力将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上述现象都是传统交通无法避免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交通”的思维将是解决传统交通弊端的突破口。国内智慧交通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技术层面、体制层面都有待突破,寻求一种有效合理并符合我国交通现状的智慧交通建设发展模式,是我国建设发展智慧交通成败的关键。

1 智慧交通的内涵

智慧交通在处理交通数据,作出决策方面则是更少的或者无人工参与。从智能到智慧,交通系统正逐步走向像人一样思考、分析的过程。这里所指的像人一样思考,不仅包含着交通系统对已有资源的感知、融合、分析、集成、表达和创新,也包含着由交通系统与其使用者之间的交互沟通所带来的新思考和新发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为现代交通系统从智能化逐步向智慧化转变提供了保障。

物联网技术将交通基本要素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通讯、汇聚和,实现了对交通要素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智慧交通可定义为:基于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对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包括人、车、路、环境)的感知、协同运行、高效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技术等实现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更加高效和敏捷的交通运输系统。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在将来有极大的可能性通过智慧交通系统实现。

2 国内智慧交通建设现状

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处在感知交通运输体系中各种要素的初级阶段,且大部分是通过视频摄像头实现对交通信息的采集,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应用较少,在交通信息共享、信息处理,反馈决策等方面还是短板,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交通系统运营更是少见。

我国智能交通在信息采集、交通设施控制、行车管理和停车管理等方面均已建成了相应系统。贵阳市通过建设、安装大量视频摄像头、卡口及电警交通数据管理与分析设备,提高道路的交通管理水平、规范道路交通秩序及道路交通管理。截至2013年8月7日,大连市在经常出现交通拥堵的路段处设立交通信息显示屏,通过文字、路线图指明前方道路信息状态,驾驶员可据此及时调整路线,避开车流拥挤的路段,更顺畅地出行。江西省上饶市在2015年启用智能化电子公交站牌,乘客通过智能化电子公交站牌可以随时掌握公交车辆运行动态信息。温州市则通过整合、提升与改造原有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可用网站、手机及其二维码查询路况信息。江苏省南通市在采用监控的基础上还对车辆进行GPS信息定位,并将南通市的交通资源信息汇集成统一的GIS地图。在此基础上,面向公众出行需求,市交通局开发了“出行管家”“畅行南通”等手机APP软件,为市民提供交通信息实时查询、实时节点视频、出行计划、线上订票和旅游信息查询等服务。

上述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现状是我国建设智慧交通的一个缩影,实现了交通状况的信息化、可视化,有的也引入“互联网+”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车辆数量逐年增加,智能交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交通带来的问题,而智慧交通是解决传统交通弊端的有效途径。智慧交通的核心是交通,交通的核心是出行,各城市建设智能交通各自为政,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对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具有局限性,确定统一的建设模式是我国建立智慧交通系统的当务之急。

3 加快我国智慧交通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在技术层面突破,减少人工参与

我国想要建设成熟的智慧交通系统,就要在交通数据处理和决策反馈环节的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智慧交通系统最终要实现动态决策来满足人们的出行便利需求。交通变化莫测,将海量交通信息数据交给人工智能处理,并及时反馈,这可以弥补智能交通人工参与决策的不足。此外,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也可根据路况信息数据的处理结果实现动态控制。

3.2 在体制层面突破

智慧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缺乏顶层规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智慧交通建设涉及交通部门以外的多个部门,各部门间达成协同是日后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关键。

3.3 政府助力,推进智慧交通产业发展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建立起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目的是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智慧交通建设涉及多个专业和领域,用政府手段进行有效规划,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形成城市联盟、技术联盟,推进新理念,最终由政府来敲定合适政策。目前国家倡导的PPP模式,是适合智慧交通发展的,也是推动智慧交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

智慧交通发展初探: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初探

【摘 要】城市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信息技术为智能交通发挥作用提供技术支撑,以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的共同愿景进一步地促进了相互作用。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从基础的的改善城市状况,进一步到提高城市和交通服务效率,再到市民关心的城市环境改善层面,最终促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智能交通 智慧城市 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智慧化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兴起,2011年起,部分主要城市在各省政府的带领下开始试点建设工作,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城市智能交通的作用不可或缺。

1 智能交通与与智慧城市概述

智能交通,简称ITS,即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多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的子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监视系统、闯红灯违法监测系统、微波车辆检测系统、OD数据记录分析系统等。

智慧城市的实质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它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

2 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发挥作用的可能性

事物之间发生作用需要可能性条件,城市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在诸多方面是相通的,这为智能交通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提供前提基础和可能性。

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由交通、住宅、商业、能源、水资源等诸多系统构成,智慧城市由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医疗、智能银行、智能家居、电子政务等部分组成。可见,交通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

两者都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系统,需要把各种高新的科学技术结合在一起。高科技使城市和交通充满智慧元素,它们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都以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为目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智能交通作为百姓出行的载体,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实现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关键方面,是实现城市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3 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表现

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既能为智慧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带来社会效益。从自低至高的层面来说,城市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智能交通对现代智慧城市中的交通安全、拥堵状况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通过对交通事故和拥堵情况快速反应,实行对交通运行情况的快速调整,同时能将交通信息反馈给交通部门,指导道路规划和设计、改造工作。智能交通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中的建设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及时个阶段侧重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主要目的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第二个阶段侧重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出行秩序;第三个阶段侧重智能信号、交通指挥调度等系统建设和整合,主要目的是减少拥堵、实现精细化管理。

其次,提高城市和交通服务效率。智能交通作为智慧城市感测市民生活的神经愈发敏锐,为市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环保的交通服务,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是城市建设与交通管理的目标。目前,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推进交通管理科技深化应用,通过智能交通为市民提供实时、、高效的交通信息服务,结合城市功能,综合的城市交通信息,合理配置和调控城市中交通载体,例如大数据分析、交通诱导、交通情报显示、手机app等,以方便公众出行,适应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交通的需求。

再次,优化城市环境。合理的交通,不仅体现在交通的快捷、顺畅、舒适、安全等特征上,还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断扩大,工业不断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资源特别交通资源矛盾越来越多,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成为市民的关注点,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交通运输业是能源资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城市交通低碳发展是实现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大有可为。例如推广智能交通工具的使用,加快ETC系统的发展,完善智能交通信息化平台,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重置和浪费,响应低碳环保的要求。

,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继大规模实体基础设施投资之后的又一次城市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智能交通对智慧城市未来发展有利影响包括:带动科技创新潮流、提供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推动智慧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智慧城市的整体性、性和系统性。

智慧交通发展初探:智慧交通系统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文章以智慧交通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智慧交通系统的定义及内涵,阐明了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分析,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简单介绍了镇江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在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镇江市智慧交通的几点建议,以期协调智慧交通、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智慧交通系统;镇江市;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目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全球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十年,我国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5年汽车数量的7.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车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造成运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不断上升,又带来了中国城市大气质量持续恶化。在我国,交通的发展还无法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推进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一、智慧交通系统概述

智慧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ITS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提出。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智慧交通指将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综合应用交通科学、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工具,以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多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

智慧交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别于传统的交通理念。智慧交通的发展模式更加着重于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知的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式决策信息和高效精准的管理信息。智慧交通系统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和智能终端是智慧交通信息获取和传递的基石,构建多方位的智慧交通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避免因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共享不充分而造成错误决策。智慧交通系统利用高科技技术分析大量的信息数据,提供各种综合性交通方案,提高交通设施利用率,改善交通状况,使得交通控制更及时、方便、高效和安全。

二、智慧交通的研究现状

中国智慧交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研究围绕交通流理论、城市路口自动控制数学模型等工作展开;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优化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信号采集、车辆动态识别等;到90年代,开始建设交通控制中心或交通指挥中心,并开展城市交通管理的诱导技术等方面研究。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原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的交通状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再加上人们出行理念的变化,使得智慧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建设智慧交通,各方面专家学者积力于智慧交通与新兴科技结合的研究中。例如,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认为,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和推动下,智慧交通系统将会进入全新快速度发展时代,而新一代智慧交通系统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的构思可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智慧交通系统,通过行驶路线的优化,让交通更加畅捷。

三、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镇江市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近几年,镇江市城市人口已达311万,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34万,交通流量以每年9%的幅度逐年增长,城市交通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造成的交通拥堵、运输困难等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从表1可以看出镇江交通流量年年增长,为缓解交通压力,镇江市政府大力发展智能公交项目。智能公交顾名思义就是将智慧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工具相结合,通过公交车及公交车站的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输到智能运行中心,再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实现车辆位置信息实时化、可视化,出行者也可根据公交车站的站牌信息,掌握公交车到站距离。截至目前,市区已完成1000多台公交车GPS设备和车内监控设施安装,完成100多条线路的地理信息采集和车辆、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完成200多座智能公交站台的改建任务,智能公交已覆盖主城区主要道路和公交线路。

由于镇江特殊的地理位置,镇江市智慧水运建设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开始投入使用水上ETL系统(不停航缴费系统)免去船员上岸来回奔波,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另外水上应急系统通过智慧海事电子动态监管中心的实时监控,提升水上安全应急能力,减少水上交通事故。

虽然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已经初具成效,但根据调查显示镇江市目前建设的智慧交通系统并没有彻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智慧交通系统进行优化,增强交通管理智慧化,合理规划公路、铁路、水路建设。

(二)镇江市智慧交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相互独立,互联互通程度低。我市交通部门管理职能不明确、机构设置重叠,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造成相关的交通信息传递不及时,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阻碍了交通信息及时的。

2. 基础设施不完善,获取信息不。镇江市城市公交基础设施不足,公交专用道缺乏和站点设施未得到有效保护,使得快速增长的社会车辆随意停靠、挤占公交站点,扰乱了公交车的安全运行和有序停靠,造成交通控制中心获得的相关交通信息无法地反应实时的交通形态,交通网络各个节点的接收能力和质量参差不齐,增加信息分析处理的难度。

3. 技术水平较低,数据分析能力较弱。当前,由于镇江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时间限制,信息采集手段单一,数据累积量少,数据加工处理和应用分析能力较弱。镇江在应用物联网技术与信息采集的融合、云计算与信息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还有待突破。

4. 数据源质量不高,信息安全隐患严重。由于数据质量不高,导致交通诱导和信号控制等需要实时交通流量数据的系统不能发挥预期效果,从而影响了整体智慧交通系统的投资价值。智慧交通具有移动特性和无线通信两方面特点,但当前对于智慧交通的研究只偏重于其功能的实现,忽视了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容忍性等安全问题。

四、对于镇江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政府需要从上而下强化顶层设计和规范,成立专门的智慧交通管理部门,建立适应镇江城市发展、“一城两翼”市区空间布局的交通管理体制,对影响交通信息资源的各方面力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实现智慧交通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二)大力开发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

保障镇江交通协调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交通科技进步,提高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成为构建智慧交通的技术支撑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比如通过云计算平台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分析,建立交通动态信息处理和管理控制平台,使海量数据得到高效及时的处理和,帮助交管部门更加宏观调控包括陆路、水路等系统在内的整个交通体系。

1. 公路建设。镇江冬季室外温度较低,高架桥路面易结冰,可以利用智能化自动除冰系统,当桥面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启动加热系统,自动保温,避免结冰,造成交通事故。同时在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安装监控,与公路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进行实时数据、语音、视频的互联互通。

2. 公交建设。4G网络的发展让智慧交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集调度、视频监控、信息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安装在公交车内,及时记录车辆信息传回智慧交通指挥中心,同时便于公众出行信息及时变更。利用车内视频监控,可以实时抓拍、调用历史视频,为智能公交调度和公交车内纷争等案件提供有利的图像信息。

3. 水运建设。镇江位于长江之滨,水路发展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加快构建船舶与航道运行环境的感知平台,在提高水运效率的同时,积极响应生态城市号召,减少环境污染。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平台

政府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公众参与系统,作为公众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的平台,例如“实时路况”、“公交线路查询”、“出行导向”等信息。另一方面,“掌上公交”、“智慧镇江”等相关系统可以与QQ、微信等网络运营商合作,扩大适用范围,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加强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管理,包括数据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其次需要加强系统的风险评估、及时感知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加强从业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的管理和使用。

五、结语

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与交通的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推进智慧交通系统进步,城市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的必要手段。镇江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也将促进与之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镇江经济发展。

[6]蔡翠.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交通工程,2013(06).

[7]王谦,代佳欣.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8]谢辉,董德存,欧冬秀.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智能交通[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01).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