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之突破传统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作为上海市美学学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朱立元先生美学思想与贡献暨实践存在论美学观研讨会日前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1978年,朱立元考上了复旦大学蒋孔阳先生的研究生,从此走上了美学研究之路。四十年过去了;如今朱立元先生已成为中国美学界的代表。朱先生的学术成长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相同步,是最能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美学成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为加深认识和理解朱先生的美学主张与学术贡献,梳理一代学人的思想结构,传承其精神文脉,推动当代中国美学事业的发展,上海市美学学会与上海文化杂志社、社会科学报社共同主办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祥教授主持。张德兴、庄志民等五十多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实践存在论美学观的来源与主张
朱立元先生在介绍自己的学术经历和美学主张的时候指出,自己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来源分两部分:一是马克思的《巴黎手稿》。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两次提到“本体论”(亦即“存在论”),是马克思开创了西方现代存在论的思想,马克思存在论的基础是实践论。二是蒋孔阳的《美学新论》。朱先生把蒋孔阳的美学思想归纳为以实践论为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理论,认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应当是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
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观,朱立元先生从五个方面作了归纳:及时,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这个“实践”是广义的人生实践。第二,审美也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第三,美学是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及其现实展开—一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第四,应由关系生成论取代对美的本质单一、固定不变的现成论思考。对于美学的提问方式应当从“美是什么”转向“美何以存在”、“美怎样存在”。第五,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朱先生强调,实践存在论尝试超越西方近代以来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以期和人生实践更贴近、和审美更贴近,也和中华传统美学思想更贴近。
祁志祥会长曾对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作过专门研究。他指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是建立在对以李泽厚为代表的传统美学的本质论、实体论、现成论、方法论的解构之上的。他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改造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以人的实践存在方式之一的审美活动为美和美感产生的基础与前提,通过对人与世界的关系和审美实践中人的地位的高扬,建立了独特的生成性美学学说。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实践美学的突破,也是对从古希腊以来传统的认识论美学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和创新意义。
在《上海文化》执行主编夏锦乾编审看来,朱先生在美学上的贡献有目共睹,尤其是在黑格尔美学研究、西方美学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其中,实践存在论美学观是朱先生标志性的贡献。朱先生这一观点是对九十年代以来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重要总结,是21世纪以来中国整个美学界提出的重要主张之一。
“理论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变世界。”复旦大学张宝贵教授对这一观点深表赞同。从这一角度,张宝贵教授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不仅有深厚的哲学基础,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还包含对传统美学的反思和超越。上海大学曹谦副教授强调,朱先生的实践存在论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人”为中心展开,具有特殊的人学维度。
共创中国美学的美好未来
上海大学刘旭光教授回顾了跟随朱先生的学习经历,指出朱先生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是贯彻在他整个的学术研究中的。从朱先生的学术研究中感受到了他作为学者的理性主义的气质。而对于华东师范大学刘阳教授来说,在朱先生身上感受最深的则是“学统”二字。立足蒋孔阳先生学统、又努力发扬超越学统是值得后辈学习的。作为朱先生的访问学者,安庆师范大学江飞副教授感受到了先生身上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求真精神。
正如祁志祥会长所指出的,一个学者虽然必须以学问立足,但如果学问好,而人格卑下猥琐,那是不会得到人们尊敬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大人之学为道”。朱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品好、学问也好的学者。朱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不仅在于创构了实践存在论美学观,而且在于主编了各种版本的有关西方美学史的著作,还培育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弟子。朱老师的美学贡献不可重复,但他与人为善、求真务实、虚怀若谷的人格,亦此亦彼、交流对话、多元共存的治学方法则是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发扬光大的,以共同创造中国美学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