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艺术批评的美学途径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对作品的阐释是艺术批评的前提,用精炼的语言对作品进行 总结提炼和概括而不是解释说明。批评家对作品进行某些阐释时 首先要站在读者和社会中间,借助理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 析,根据审美辨析给予作品价值判断。在评判一件作品时,对批 评的对象有历史的认识,通晓变化之规则,对艺术创作过程要有 充分的了解。所以批评家并不是一个站在局外指指点点的人。 艺术批评需要借助社会学、传记学、心理学、形式主义等方 法来进行。艺术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那么美学的方法对艺术 批评而言就显得比其它方式更加突出了些。狄德罗曾言“艺术批 评的首要任务是传达作品的美感”,这无疑是艺术批评作为一种 清新气息的标志。艺术作品的美学结构、魅力以及其审美感染力 等都是需要批评家来剖析的。单纯的艺术欣赏远远不能满足深入 分析,以及停留在感性阶段的情感需要。通过客观的整合和科学 理论的辅助之后才能变成正确有效的认识,否则就会成为单一性 质的自我陶醉,而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发掘出作品真正 的内涵。 为了揭示艺术家按照审美规律创造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艺术批评的美学方法可以从总和判断、动态分析、真善的统一, 三方面来谈。
一、总和判断
美学批评的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对作品的评价要综合各种 因素进行总和判断,往往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如何结合。艺 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往往带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现实 性,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所表现的观念理想,与社会的、阶级的 意识往往有不可割裂的联系。所以总和判断一方面是看作品的所 表现出来的内容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或思想性,另一方面是其表现 形式是否符合本门类艺术语言或媒介的客观规律。艺术语言作为意 象的外化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既可以创造艺 术形象本体,同时其自身也富有审美价值。所以艺术语言的丰富也 极大的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美的享受。如王 羲之的《兰亭序》帖文,在内容上的辞藻平实,风貌贴近写实而又 给人十分丰富的艺术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会稽山兰亭宴饮图 来。同时书法的笔画线条上的刚柔相济,字间的疏密排布无不给人 一种洞达流畅之感。此之所谓内容与形式的完备,给人一种高度 的审美趣味,故历代书家均对此帖文评价甚高。
二、动态分析
艺术的审美分析是动态的而不是静观的,表现为艺术家如何 处理对象的内容、形式、主观原因、客观结果、虚与实等。批评 家阅读作品,目的不是在领悟作品的意义,而是对其进行审美评 价 1 ,而审美评价涉及到作品内部价值观表达。任何作品都包含着 特殊的矛盾结构,需要根据艺术家的个性、作品结构以及外化表 现来分析作品的矛盾呈现。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具有锋芒的, 也是相当深刻的。以马克思《致费迪南•拉萨尔》为例,节选部 分共分8段,只有一小部分是肯定的,其他都是批评。这里的批 评涉及韵律、意识形态、人物个性、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对话 等问题。既谈思想问题,也谈艺术问题。另一文章是列宁批评 “自由派”文人在对列夫•托尔斯泰庸俗、伪善的吹捧时,也犀 利的批评的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说教和宗教倾向。托尔斯泰揭 露了当时俄国社会黑暗和罪恶,但他又不能提出有效的办法,只 能将其思想寄托于一种虚幻的解决方案。可以说他是用了一种艺 术的方式把握了这个时代,而列宁也正是对托尔斯泰的个人矛盾 性进行了剖析,把握了其艺术作品。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 往往能揭示作品的潜藏意义,发现作品背后的矛盾结构。
三、真善的统一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 漫长的社会生产实践,使得人类的创造从实用转向了审美。所以 认识运用对象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生产则是“真”,人又能根据自 己的目的和意图对对象进行改造从而满足自身需要就是“善”。 美的规律就是掌握了“真”和实现了“善”的统一。在艺术作品 中,“真”则是从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此为化真为美。 “善”就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道德观念、进步的价值取向渗入 到作品中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引导人们,此为化善为美。情感 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而“美是一种总体性概念”,人的二重性也 导致了作品的途径多样、内容多变。所以美学的方法并不是一味 只是审美的方法,它不反对社会学、历史学以及伦理道德等方 式。它需要更好进行总和判断对象的性质和其定位。如“残缺 美”这个词语,在理论上并不能符合“真善”的逻辑。残缺不是 美,而恰恰是因为有了残缺才不美。这里所指的美,即是说能在 当前这个状态观照本身,依然能给人美的享受,依然是形式与内 容的和谐统一、高度凝练。若是能够达到恢复如初的状态只能会 给人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感受。如断臂维纳斯塑像现在的形体、 曲线让人们叹为观止。能够想象它的整体之美,失去了她的双臂 是我们今世的遗憾,而不是因为失去了双臂变得“更美”。 美学的分析不能脱离真和善,作品是用来佐证现实的工具而 不是主要对象。批评的对象不仅是内容与形式,还要把握整个社 会的历史背景。批评也是有温度的,作为中介环节一头连着艺术 理论,一头接着创作实践。关注艺术的发展现状和当代现实,发 现新的美学原则从而丰富已有理论亦是批评要做的事情。
四、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观
艺术的最终要给大众带来情感体验,“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也是当代文艺创作的首要指针。那么艺术批评也要 跟的上,要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才能符合事实、合乎众望。 如果宏观批评微观肯定,从文本本体上讲是狭隘的。马克思主义 文艺批评的对象一定多重的,对艺术家和作品本身的批评作为主 体,方法上还是美学和历史的为主。立场则是“人”的立场和 “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是把作家、作品放在历史和 社会结构中进行透视分析,有整体的社会和历史认识,是其唯物 史观的表现,也是辩证法之实践。抓住作品、作家的主要思想矛 盾,就像恩格斯对歌德、巴尔扎克的批评;列宁对托尔斯泰,高 尔基的批评一样,犀利但令人清新。 艺术家在创作作品之后应该成为一个有礼节的观望者,而艺 术批评也应更诚恳,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帮助人们发现 的艺术作品,让创作、评论、欣赏之间彼此没有负担。